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托爾大是什麼

西班牙托爾大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10 15:05:56

1. 西班牙的主要城市及各大城市特點

主要城市

西班牙的主要城市有馬德里、巴塞伍模滾羅那、塞維利亞、格拉納達、薩拉曼卡、瓦倫西亞。

主要城市

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Madrid)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中部,面積為606平方公里,人口約320萬。馬德里是西班牙政治、文化、經濟和金融中心,它已發展成一座現代化的城市,通訊、交通發達,與國內20多個城市有航線,6條公路干線延伸到全國各地,構成了一個密集的運輸網,市內11條地鐵線長達100多公里,日客運量在100萬人次以上;現代建築與文物古跡相映成輝,市內有36個古代藝術博物館、100多個博物館、18家圖書館和100多個雕塑群。

二、經濟中心巴塞羅那 (Barcelona) 巴塞羅那是同名省省會、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首府,西班牙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工商城和港口。面積91平方公里,人口175萬。巴塞羅那交通發達,工商業繁榮。該市同它周圍的衛星城構成西班牙三大工業基地之一,是全國紡織、化工、醫葯、機械、造紙、汽車、工業中心,擁有大小工廠企業5千餘家。巴塞羅那港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年入港船隻為8000艘(總噸位為4000萬噸),年吞吐量為2000萬噸。巴塞羅那市有兩所重要大學——巴塞羅那大學和巴塞羅那自治大學,為西班牙東部地區文化、教育中心。另外,它還是西班牙有名的“音樂城”,西班牙許多音樂名家,如巴勃羅·卡薩爾斯,出生於該市。有名的音樂噴碼指泉,每當開放,必定吸引著無腔余數遊客前往,噴泉水柱和激光光束隨著音樂的強弱而變化,遊人或沉浸於美妙的旋律之中,或隨之翩翩起舞,流連忘返。巴市城建規劃講究,市容整潔美觀。城市以北的“美麗海岸”為西班牙四大旅遊區之一。

三、塞維利亞 (Sevilla)

塞維利亞市座落在瓜達爾吉維爾河右岸,是塞維利亞省省會和安達盧西亞自治區首府,全國第四大城市,南部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西班牙唯一有內河港口的城市。全市人口65萬,塞維利亞城建於公元前43年,先後被羅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佔領。公元11 世紀,摩爾人的一個部落在此建立獨立王國,現存大部分古代建築系該時期遺物。1992年在塞城曾舉辦過國際博覽會。今天,它是西班牙南部經濟、貿易、旅遊和文化重鎮,該市有汽車、機械等工業,塞維利亞大學也在這里。塞城街道寬闊、美觀、整潔,綠化較好。

四、格拉納達 (Granada)

格拉納達位於內華達山脈北麓,風景如畫,建築多姿多彩。特別是那些阿拉伯式建築使這座安達盧西亞地區的城市風格別具一格。格拉納達市是同名省的省府所在地,大學及天主教組織集中於此,城市被達羅河劃為兩部分,河水從地下穿過城市中央,左側為阿拉巴辛老區,阿蘭布拉宮便屹立在那裡。格拉納達是座歷史名城,公元前五世紀便有人居住,先後被西哥特人、阿拉伯人摩洛哥人統治過。

五、薩拉曼卡 (Salamanca)

薩拉曼卡是著名的大學城,有最古老的薩拉曼卡大學,13——16世紀是它的頂峰。位於西班牙托爾梅斯河北岸,是萊昂地區薩拉曼卡省的省會,也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歷史名稱城藝術中心之一。城市的歷史中心有重要的羅馬式、哥特式、摩爾式、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建築,以馬約爾廣場、畫廊和拱橋最為著名。薩拉曼卡舊城裡有許多著名的古建築,有羅馬式的舊大教堂,哥特式的新大教堂,義大利式的奧古斯丁會女隱修院教堂,聖埃斯特萬教堂,12世紀的聖馬丁教堂,女隱修院,新古典式阿納亞學院,還有馬約爾廣場和貝殼宮等多處。從橫跨托爾梅斯河的羅馬橋上向北眺望,城區尖塔林立,許多古老的教堂和宮殿建築染上了一片金色陽光,與橋南托爾梅斯河畔的風光構成了西班牙特有的絢麗畫卷。

瓦倫西亞市位於西班牙東南部,東瀕大海,背靠廣闊平原,四季常青,氣候宜人,是地中海西岸的一顆明珠,現人口約80萬。目前,瓦倫西亞市仍是地中海沿岸重要的商埠和經濟、文化中心和西班牙四大工業區之一。工業主要有石化、造船、機械製造和輕工紡織,特別是汽車製造和食品加工在西班牙全國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農業也十分發達,其蔬菜水果,特別是柑桔和檸檬久負盛名,遠銷歐美各地。瓦倫西亞也是著名旅遊勝地之一,其美麗的海灘、每年300天的充足的日照,大量的名勝古跡以及多彩的民間節日,吸引著無數國內外遊客。

2. 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的前10位數學家分別是誰

答:很多數學家在數學領域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根本沒有一個准確的排行,如果一定要給出一個排行,那麼會帶有個人偏見。

艾伯菌我就以個人對數學 歷史 的了解,給出一個大致的梯隊排行,僅供參考:

第一梯隊
歐拉、高斯、牛頓、黎曼

這四位都是神級梯隊的數學家,隨便哪一個的貢獻都是極其重要的,而且他們的貢獻不止於數學領域,在物理和其他領域也有著重要貢獻。

比如萊布尼茨和牛頓都同時發明了微積分,但是萊布尼茨的名聲就沒有牛頓大,雖然萊布尼茨發明的微積分比牛頓的更實用,但論其影響力就比不上牛頓了。

而歐拉和高斯,在基礎數學領域的貢獻都是無與倫比的,而且兩人不相上下,現在科學領域隨處可見歐拉和高斯的貢獻,比如歐拉方程、歐拉常數、高斯分布、高斯定律等等。

而黎曼在高等數學領域的貢獻,給眾多學科鋪平了道路,比如黎曼幾何,就給相對論提供了數學基礎;而黎曼積分、黎曼流形、黎曼條件等等概念,在高等數學領域隨處可見。
第二梯隊

歐幾里得、阿基米德、彭加萊、希爾伯特、萊布尼茨、陳省身、康托爾、伽羅瓦、柯西、笛卡爾、馮·諾依曼拉格朗日等等。

能排到第二梯隊的數學家很多,他們其中一些對基礎數學有著開創性貢獻,比如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另外一些在各自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比如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群論的開創者伽羅瓦;其中也不乏全才式人物,比如彭加萊、馮·諾依曼、希爾伯特和萊布尼茨。

第二梯隊的數學家,都至少在某個數學領域有著開創性貢獻,很難在其中選出六位進行排序;但是像歐幾里得、希爾伯特這樣有著極其重要貢獻的數學家,還是穩穩排在前十的。

另外,還有一些數學家,在數學的某個點上,有著非常傑出的貢獻,也非常有名,比如:

(1)安德魯·懷爾斯,費馬大定理的證明者;

(2)艾米·諾特,最偉大女數學家,被譽為「現代數學之母」;姿手

(3)圖靈,人工智慧之父,在計算機方面的貢獻實在太重要了;

(4)哥德爾,哥德爾在現代邏輯學的成就非凡,數學上他是一座不朽里程碑;

……等等等等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非是唯一的,什麼是偉大的數學家?在我看來,偉大的數學家應具有以下特徵,一是對數學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二是引領了一批數學人才,三是解決本領域關鍵問題,四是創立學科分支。

以下是我根據上述標准,給出的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十位數學家的排名:

第十位:希爾伯特(1862年—1943年)
戴維·希爾伯特,德國數學家。 他提出新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被認為是20世紀數學領域的高峰,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力推動數學的發如搭展。希爾伯特是對20世紀數學有深刻影響的人物之一。

希爾伯特培養了一批對現代數學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傑出數學家,他的主要研究有:不變數理論、代數數域理論、幾何基礎、積分方程等,在這些數學領域中,希爾伯特都做出了重大的或開創性的貢獻。

第九位:康托爾(1845年—1918年)
格奧爾格·康托爾,德國數學家。他對數學的貢獻是集合論和超窮數理論,這兩個理論方法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數學領域最傑出的貢獻之一。康托爾對數學無窮領域的革命,幾乎是由他一個人獨立完成的。
第八位:伽羅瓦(1811年—1832年)
埃瓦里斯特·伽羅瓦,法國數學家,是現代數學中分支學科群論的創立者。他在用群論解決根式求解代數方程時總結出的群和域的理論,被人們稱之為伽羅瓦群和理論。

伽羅瓦使用群論的方法去討論方程式的可解性,整套方法被稱為伽羅瓦理論,是當代代數與數論的基本支柱之一。他系統化地闡釋了為何五次以上之方程式沒有公式解,而四次以下跡橡嫌有公式解。伽羅瓦貢獻非凡。
第七位:笛卡爾(1596年—1650年)
勒內·笛卡爾,法國數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人們稱為解析幾何之父。但笛卡爾最大的貢獻是在哲學方面,他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有著「近代哲學之父」之稱。

笛卡爾對數學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解析幾何,他的這一成就為微積分的創立奠定了基礎,解析幾何直到現在仍是重要的數學方法之一。解析幾何的創立是數學史上劃時代的轉折,平面直角坐標系也因此而建立。
第六位:黎曼(1826年—1866年)
波恩哈德·黎曼,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對數學分析和微分幾何做出了重要貢獻,開創了黎曼幾何,為廣義相對論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除此之外,黎曼還對偏微分方程及其在物理學中的應用同樣有重大的貢獻。

黎曼的貢獻影響了19世紀後半期的數學發展,許多傑出的數學家在黎曼思想的影響下取得了數學分支的許多輝煌成就。他的著作不多但卻非常深刻,黎曼函數、黎曼積分,黎曼引理等理論,都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第五位:龐加萊(1854年—1912年)
亨利·龐加萊,法國數學家,他被公認是十九世紀後四分之一和二十世紀初的領袖數學家,是數學和應用方面的最後一個全才。龐加萊在數學方面的傑出貢獻對二十世紀和當今數學造成極其深遠的影響。

龐加萊在數論、代數學、幾何學、拓撲學等領域,都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函數論方面。他創立自守函數理論,引進富克斯群和克萊因群構造基本域。他利用級數構造了自守函數並發現其效用。
第四位:牛頓(1643年—1727年)
艾薩克·牛頓,英國物理學家,被稱為網路全書式的「全才」。牛頓在力學方面的貢獻不再贅述,主要說一下數學方面的。牛頓在數學領域的主要貢獻是在微積分學、廣義二項式定理,以及牛頓恆等式和牛頓法。

微積分的出現,導致了數學分析分支的誕生,並進一步發展為微分幾何、微分方程、變分法等等,這些還促進了理論物理學的發展。微積分是牛頓最卓越的數學成就,他在解析幾何與綜合幾何方面都有大貢獻。
第三位:高斯(1777年—1855年)
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德國數學家,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被稱為「數學王子」。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數學成果達一百多個,在史上數學家中首屈一指。

高斯對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他發現了質數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得出高斯鍾形曲線。高斯總結了復數應用,導出三角形全等定理的概念,他還是微分幾何的始祖之一。
第二位:歐拉(1707年—1783年)
萊昂哈德·歐拉,瑞士數學家,被人稱為「全才且最多產的數學家」。歐拉是18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不但為數學領域作出貢獻,更把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歐拉寫下了太多的數學經典著作和公式定理。

歐拉是解析數論的奠基人,他提出歐拉恆等式,建立了數論和分析之間的聯系,使得可以用微積分研究數論。他在數論、代數、無窮級數、函數概念、初等函數、微分方程及幾何學等領域,都是傑出的貢獻。
第一位:阿基米德(前287年—前212年)
阿基米德,古希臘的數學家,除此之外,他還有很多的其它頭銜,被人稱為「網路式科學家」,他與高斯、牛頓並並稱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在數學上有著極為光輝耀眼的成就,尤其是在幾何學方面。

阿基米德的數學理念中蘊涵著微積分,他的理論已非常接近現代微積分,其中還有對數學上「無窮」的超前研究,並預見了微積分的誕生。阿基米德的幾何著作,使得萊布尼茨和牛頓培育出了完美的微積分。

註:萊布尼茨的成就同牛頓(數學領域),主要都是微積分學,不再單獨列出。另外,歐幾里得與阿基米德同樣都是泰斗級的人物,也不再單獨列出。

這個排行榜很少能得到世人的公認,每個人心中的數學大師的地位都不一樣,我覺得可以這樣排。

1.黎曼

黎曼39歲就去世了,他在復分析與黎曼幾何都有巨大貢獻。復分析上的黎曼猜想,黎曼幾何對物理學都有巨大的影響。

2.高斯

古典數論的終結者,用多種方法證明二次互反律,他還是復數的創導者,同樣是微分幾何大師,高斯博涅定理名垂青史。

3.歐拉

古典數學到現代數學的過度時期的大數學家,用一些看似不正確的數學方法得到了很多正確的數學結果,研究素數與整數聯系。

4.龐加萊

拓撲學與微分方程定性理論的開拓者。對相對論也有貢獻。

5.牛頓

微積分的發明人,牛頓力學體系創建者,在數學上具有宗師地位。

6.阿基米德

古典數學物理時代的代表人物,杠桿原理求出球的體積。

7.丘成桐

微分幾何與微分方程的結合,對廣義相對論的正能量猜想的證明等有巨大貢獻。

8.陳省身

整體微分幾何的大師,陳類的發明人。

9.法爾廷斯

證明蒙代爾猜想。

10.安德魯懷爾斯

證明費馬最後猜想。

數學家浩如煙海,恍如夜空中璀璨的明珠,照亮人類不斷前進,他們是上帝的寵兒,是造物主的神奇,是天才的象徵,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掰開雙手,能稱得上偉大的數學家,實在不勝枚舉,況且數學的傳承性、連續性、迭代性,以及漸進性,實在不好分出個高下。因此下面簡單列舉一些公認的數學巨匠,排名不分先後,僅供參考。
1、希爾伯特
希爾伯特,德國著名數學家。他於1900年在巴黎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新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被認為是20世紀數學的制高點。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推動了20世紀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希爾伯特領導的數學學派是一面旗幟,他被稱為數學界的「無冕之王」,天才中的天才。
2、康托爾
德國數學家,集合論的創始人。父親是猶太血統的丹麥商人,母親出身藝術世家。

康托爾開創的集合論,是數學史上的重要革命,讓數學進入了新時代。
3、伽羅瓦
伽羅瓦是法國數學家,現代數學的分支,群論的創立者。用群論徹底解決了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問題,並由此發展了一整套關於群和域的理論。

伽羅瓦是天才,卻又英才早逝,也許是天妒英才,一生坎坷,令人扼腕嘆息。
4、黎曼
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對數學分析和微分幾何做出重要貢獻,其中一些理論為相對論鋪平了道路。

黎曼函數、黎曼積分、黎曼猜想、黎曼流形、黎曼幾何等等,可見他縱橫數學,來去自如。
5、歐拉
瑞士數學家,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他的著作大多成為數學的經典著作。

歐拉的身影在數學上隨處可見,歐拉公式、歐拉常數等都是熟悉的味道。
6、龐加萊
法國數學家,天體力學家,科學哲學家,研究領域涉及數論、代數學、幾何學、拓撲學、天體力學、數學物理、多復變函數論等等。

龐加萊被公認為19世紀後四分之一和20世紀初的領袖數學家,是對數學和它的應用具有全面知識的最後一個人。
7、高斯
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是近代數學的奠基者之一,被認為是數學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

高斯對大家來說,實在不太陌生,在中學時代他的名字便如雷貫耳,有著「數學王子」稱號的他與阿基米德、牛頓共同被譽為世界三大數學家。
8、牛頓
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網路書式的全才。

牛頓先生對普羅大眾簡直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那個關於蘋果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遺憾的是他的物理名氣遠遠大於在數學上的名氣。
9、阿基米德
數學之神,與歐幾里得、阿波羅尼斯並稱為古希臘三大巨匠,與牛頓、高斯、歐拉並稱為世界四大數學家。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螺線、阿基米德三角形等在中學時代就為人熟知,還有就是那個亘古流傳的皇冠故事。
10、柯西、圖靈、笛卡爾、歐幾里得、萊布尼茨、柯爾摩哥羅夫、馮·諾依曼、哥德爾……
這個序列可以一直延伸下去,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關於數學家的深入了解,可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在此不作贅述。

以上。

第一,黎曼。

第二,高斯。

第三,龐加萊。

第四,牛頓。

第五,希爾伯特。

第六,歐拉。

第七,柯爾莫哥洛夫。

第八,笛卡爾。

第九,歐幾里得。

第十,萊布尼茨。

人類 歷史 上偉大的數學家很多,遠不止十名,本人對這種排名也是很拒絕的,畢竟不管怎麼排都很難服眾。數學並不是某一個人的成就,而是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的,在數學的每一個分支上都有很多傑出的數學家。

數學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如果要說偉大,那麼肯定就是各個領域的奠基人和重要推動者最偉大。那麼下面就來盤點一下人類 歷史 上稱得上偉大的數學家,這些人都是被 歷史 銘記下來的,當然不排除有一些默默無名的偉大貢獻者,在 歷史 上卻沒有留下只言片語,甚至連名字也沒有。

其實很多數學家的成就很難分清誰比誰重要,按照各自在數學上的成就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的人絕對可以進前十,處於第二梯隊的數學家有很多,第三梯隊的數學家就更多了。以下排名比較偏重在純粹數學領域的成就,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梯隊
阿基米德 、牛頓、高斯、歐拉、黎曼、歐幾里得、笛卡兒、萊布尼茨、拉格朗日、伽羅瓦、龐加萊、希爾伯特、康托爾……

第二梯隊
哥德爾、格羅滕迪克、阿爾花拉子米、納皮爾、雅各賓伯努利、傅里葉、柯西、羅巴切夫斯基、布爾、凱萊、勒貝格、華羅庚、陳省身、芒德勃羅、劉徽、約翰伯努利、拉普拉斯、彭賽列、哈密頓、陶哲軒、諾特、阿貝爾、貝葉斯、魏爾斯特拉斯、馬爾科夫、克萊因……

第三梯隊
畢達哥拉斯、賈憲、祖沖之、丟番圖、斐波那契、韋達、費馬、帕斯卡、泰勒斯、哥德巴赫、丹尼爾伯努利、泊松、狄利克雷、德摩根、西爾維斯特、斯托克斯、埃爾米特、若爾當、李、閔可夫斯基、哈代、外爾、劉維爾、丘成桐、懷爾斯、拉馬努金、狄拉克、克羅內克、羅素、芝諾、圖靈、馮諾依曼、達朗貝爾、勒讓德、切比雪夫、弗雷德霍姆、雅可比、泰勒……

迄今人類最偉大的數學家前十位,我覺得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幾個人無論如何都在會排在前十的,比如牛頓、歐拉、高斯........下面給我出我心目中的前十。
1、艾薩克·牛頓
在我心目中,我把牛頓放在首位,原因就在於他創立了微積分,雖然說微積分是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創立的,但牛頓的筆記早於萊布尼茨,微積分對 社會 的推動力是空前的。

牛頓在數學上的成就: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創立微積分除此之外,牛頓在解析幾何和綜合幾何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

牛頓在物理上的名氣比其在數學上的名氣更大。

牛頓在物理上的成就:萬有引力;牛頓三大運動定律,還有他在光學方面的成就,他發現白光是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製造了反射望遠鏡樣機;提出了光的「微粒說」。
2、高斯
高斯為稱為「數學王子」,其最為廣泛流傳的故事是高斯10歲的時候用很簡單的方法、很快的速度計算出了從1到100所有整數和的代數題。高斯在數學方面的成就遍及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各領域,在 代數學、 數論、非歐幾何、 微分幾何及 復變函數方面都有開創性的貢獻。他還把數學應用於天文學、大地測量和磁學的研究,他還發明了「最小二乘原理」。

高斯最有名的的就是高斯分布,又叫正態分布,高斯分布是數學領域最重要的分布,其公式為

3、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被稱為「力學之父」。

阿基米德最為出名成就是阿基米德浮力定律,除此之外,他在數學上的成就更是數不勝數,其留下的數學收稿不下10種,阿基米德主要成就是在幾何方面,他利用「逼近法」,創立了求遠的面積、球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公式,他還利用割圓法求得π的值介於3.14163和3.14286之間。並研究了螺旋曲線的性質,被後人稱為「阿基米德螺旋線」。

4、歐拉
歐拉是瑞士數學家,是大數學家伯努利的學生,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數學家,在其一生中共寫了886本書籍和論文。歐拉的文字輕松、通俗易懂,他編寫的《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法》和《積分法》等書籍是教科書的典範。他還用多種語言編寫過中小學的教科書。

歐拉在數學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幾乎每個領域都是看到歐拉的名字,幾何方面有:歐拉線,歐拉定理,歐拉變換公式;代數和分析方面有:四次方程的歐拉解法、歐拉函數,歐拉方程,歐拉常數,歐拉方程,歐拉公式等等。

除此之外,歐拉還創立了分析力學、剛體力學等力學學科,深化瞭望遠鏡、顯微鏡的設計計算理論。
其他數學家
牛頓、高斯、阿基米德和歐拉是我心目中最大偉大的數學家,位於所有數學家裡的第一梯隊。除此之外,我心目中的5-10還有萊布尼茨、黎曼、歐幾里得、柯西、費馬、希爾伯特。

有時我們很難為他們的成就進行排名,就數學而言,有的數學家是在數學的某個領域有非常突出的成就。對數學一個龐大的學科,我們不可能做到對每個領域都很熟悉,因此造成該領域數學家的貢獻也就不甚了解,排名難免有偏頗。

除了上面提到的數學家,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偉大數學家,如畢達哥拉斯、伯努利、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康托爾、龐加萊.......

1.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

古希臘數學家、力學家。最早用「逼近法」求出了球面積、球體積、拋物線、橢圓面積等。這為後來微積分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而最近從其遺稿中的發現則表明:阿基米德的《方法論》已經「十分接近現代微積分」,這里有對數學上「無窮」的超前研究。

2. 牛頓(1643-1727):

沒有人否認牛頓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他是微積分的發明者之一。

3. 萊布尼茲(1646-1716):

微積分的發明者之一,我們今天都在follow他當年的微積分符號。萊布尼茲也是二進制的發明者之一,有說他發明二進制是受了中國伏羲八卦圖的啟發。而且據說他還曾經通過傳教士,建議中國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北京建立科學院。

4. 歐拉(1707-1783):

歷史 上最多產的數學家。在數學的各個領域,常常見到以歐來命名的公式、定理、和重要常數。他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工作起來聚精會神,從不受嘈雜和喧鬧的干擾,鎮靜自若。我想這或多或少給當代不得不限於各種俗事的數學家提供了一種工作方式的借鑒。而且其人據說風格高尚,樂於提攜晚輩。

5. 傅立葉(1768-1830):

傅立葉變換已經成為工程、數學等領域的最重要數學工具之一。不過可惜的是,中國大學本科數學教育似乎比較輕視傅立葉變換。通常而言,大學數學本科畢業生似乎並不真正理解並會使用傅立葉變換(雖然確實知道其定義與些許性質)。因此,大學數學本科教育階段似應專門開設傅立葉變換的課程。

6. 高斯(1777—1855):

研究領域極為廣泛的數學天才。單單高斯曲率內蘊性質的發現就足以影響人們對曲面的理解,遑論代數基本定理的證明。

7. 阿貝爾(1802-1829):

歷史 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天才數學家之一,首次證明了五次方程不可解性,並對橢圓函數做出重要貢獻。埃爾米特的說,阿貝爾留下的後繼工作,「夠數學家們忙上五百年」。

8. 伽羅華(1811-1832):

另外一位天才數學家,群論的創始人,我想這個理由足夠充分了。

9. 黎曼(1826-1866):

黎曼發表的論文不多。但一篇數論論文就提出了數學中最重要的猜想之一:黎曼假設。一篇演講稿就催生了黎曼幾何。

10. 希爾伯特(1862—1943):其提出的23個問題是20世紀數學家工作的焦點。數學工作中,單單其提出的希爾伯特空間,就給無數數學工作提供了「居住」場所。

這么說吧,如果真把數學家排名,陳景潤大約可以排一萬名。數學大師實在太多,普通人終其一生,連山腳都到不了

偉大的物理學家必定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所以最偉大的數學家需要從最偉大的物理學家裡面選,如果我來選,必須是麥克斯韋。

3. 巴倫西亞

巴倫西亞灣是西班牙東部的海灣,海岸線長約400公里。它位於巴倫西亞自治區東岸,地中海西岸。南面是努角,北面是托爾托薩角。在海灣的中心是巴倫西亞省,巴倫西亞市就在帕特納東邊。

巴倫西亞湖,舊稱塔卡里瓜湖。它是委內瑞拉的第二大天然湖,在卡拉沃沃州和阿拉瓜州之間。它長29公里,寬16公里。附近城市有巴倫西亞和馬拉凱,而巴倫西亞曾經三次當選首都。作為首都附近的湖泊,巴倫西亞湖自然就受到關注。從名字可以看出,它經歷了變化。很可能是因為和曾經的首都巴倫西亞,所以才變成巴倫西亞湖的。巴倫西亞市是卡拉沃沃州的首府,在卡夫里亞萊斯河畔。

巴倫西亞自治區包括巴倫西亞、阿利坎特、卡斯特利翁三省,首府是巴倫西亞市。面積23305平方公里,大約是重慶的四分之一。人口416萬,大約是重慶的八分之一。本自治區里有多處平原,適宜居住。氣候溫和,對人來說是很好的。降雨量較少,就對農業不利。不過,這里還是有柑橘、檸檬之類的水果和西紅柿、洋蔥、茄子、紅辣椒之類的蔬菜。當然,這里最具代表性的還是柑橘。因為盛產柑橘,這里被稱為柑橘王國。西班牙柑橘產量的五分之四都是來自這個自治區,由此可見柑橘王國並不是浪得虛名。

巴倫西亞省西北有聖母院,東北有絲綢交易市場和聖埃斯佩里特修道院。在西南有阿拉尼亞洞窟,而在東南有地中海岩畫。在北方有聖瑪麗亞山和馬爾特斯山,在南方則有思格拉山。其中,巴連卡和下卡薩斯在巴倫西亞省的一塊飛地上。這塊飛地在巴倫西亞省西北角,被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拉曼查包圍。雖然我不知道西班牙其他省份的情況,但是我相信巴倫西亞省一定是少有的,甚至是唯一的一個擁有飛地的自治區。

委內瑞拉國內有巴倫西亞,顯然是受到西班牙的影響。為什麼不受到西班牙語的影響呢?其實,或許有。但是,一般來說語言的影響不容易被觀察,而國家尤其是在地名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影響。再說,就算委內瑞拉是西班牙語國家,也不見得就能記住西班牙的地名。在歷史上,美洲是西班牙人發現的。所以,當西班牙人用自己國家的地名來命名新發現的地方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於缺乏有關西班牙和委內瑞拉的資料,真相就不容易得到了。對於西班牙人來說,有兩個巴倫西亞自然是好事。就算委內瑞拉人不知道西班牙也有一個巴倫西亞,也不妨礙西班牙文化滲透到委內瑞拉。曾經的西班牙如此強大,與它相同應該是一種榮耀吧!但是,隨著委內瑞拉的不斷發展,在它的社會上會不會出現去西班牙語化運動呢?如果是這樣,西班牙的國際地位就會大大降低。然而,委內瑞拉如何做是它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權干涉。

4. 北歐歷史上,八大天神分別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1、[奧丁]

北歐神話中的“阿斯神族”(居住在“阿斯加爾德”)的大神。

他既是神之王,也是死者之神,主管魔術、詩歌、戰爭、王權。傳說,他曾經冒著必死的危險進入冥界,取得“魯納古文字”而擁有大量的知識,但是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一隻眼睛。[奧丁]的武器是“錕古尼爾槍”,騎著八足的駿馬[斯萊普尼爾],居住在“瓦爾哈拉”(英靈祠)的神殿中,讓女武神收集死者的靈魂,為“末終之戰”--[繞納諾克](諸神之黃昏)做准備。

8、[狂戰士]

berserk,英語讀音為“巴薩克”,即[狂戰士]。是受主神[奧丁]加護的勇猛的戰士。

在最終之戰中,陷入了極其興奮和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發揮其兇猛的戰鬥力。他們是被狂熱戰斗心所支配的傀儡,戰斗中,他們感覺不到疼痛、恐怖……一直到戰死為止。berserk源於古代北歐語,意思是“披著熊皮的人”。

5. 特拉法爾加海戰(戰爭)詳細資料大全

特拉法爾加海戰(法語:Bataille de Trafalgar,英語:Battle of Trafalgar)是英國海軍史上的一次最大勝利,英法此戰中的指揮者正是一對歷史上最著名的對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Horatio Nel-son)和維爾納夫。1805年10月21日,雙方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決戰不可避免,戰斗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蘭西聯合艦隊遭受決定性打擊,主帥維爾納夫被俘,21艘戰艦被俘。英軍主帥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也在戰斗中陣亡。此役之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喪從此一蹶不振,拿破崙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畫。而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鞏固。

基本介紹

  • 名稱 :特拉法爾加海早仿蔽戰
  • 地點 :西班牙特拉法加角
  • 時間 :1805年10月21日
  • 參戰方 :英國,法國、西班牙
  • 結果 :英國海軍勝利
  • 參戰方兵力 :英國33艘戰艦
    法國18艘戰艦及8艘輔助船隻
    西班牙15艘戰艦
    法西聯軍總計41艘戰艦
  • 傷亡情況 :英國458人陣亡,1208人受傷
    法國2218人陣亡,1155人受傷
    西班牙1025人陣亡,1383人受傷
    法西聯軍共陣亡3243人
    法西聯軍41艘戰艦中1艘被擊沉,7艘被俘虜
  • 主要指揮官 :納爾遜,維爾納夫
  • 別稱 :特拉法加海戰、特拉法爾加之戰
  • 別稱 :特拉法爾加角海戰
  • 別稱 :特拉法爾加大海戰
背景,計畫,兵力,過程,開始階段,交戰階段,結果,評價,後續,紀念,

背景

1793年1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將法王路易十六處死,英國以此為由驅逐法國駐英大使。2月法國對英宣戰,英國則聯合奧地利、普魯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國組成反法聯盟,雙方在陸地和海洋展開了一系列的激戰。 海戰戰艦 1793年的土倫戰役,初出茅廬的拿破崙第一次面對英國。他還不了解他的對手是什麼樣子的,就已經用大炮的火蛇掃盪了對方。看上去英國人的確是不足為懼的,至少在陸地上是如此。 土倫戰役 拿破崙的成名之戰 1798年的埃及,督 *** 委派的全權指揮拿破崙幾乎控制了一切。馬穆魯克騎兵這樣的古代遺老遺少是擋不住經歷了歷大攜次軍事改革和大革命洗禮的法國大軍的。然而英國艦隊的如影隨形,破壞了一切。海軍名將納爾遜,在尼羅河口的阿布基爾港,消滅了法國人精心拼湊的艦隊。拿破崙遭遇了他軍事生涯的第一次大失敗。不是因為他有什麼失誤,僅僅是因為英國人海軍在海上不可被擊敗。 拿破崙終於對英國人的實力有了一個最為直觀的認識:海軍封鎖,間接戰略。而他不懂海軍,不能指揮海戰。正如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都會盡力逃避海戰那樣,他的第一選擇也是迴避。 阿布基爾海戰的失敗讓法國在埃及全盤失敗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軍事政變,一手掌握法國的軍政大權。拿破崙執掌法國政權後,於1800年6月戰勝奧地利。而後俄國、土耳其等國家接連與法國締陸州結和約,反法聯盟徹底解體,英法兩國簽訂亞眠和約暫時休戰。 1802年的《亞眠條約》,英法兩國在表面上達成了妥協,但這絕不是英國人能真心接受的。 不列顛島上的海權之子們,即便是輸掉了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也要用一場海戰勝利去摧毀昔日仇敵之一的荷蘭海軍。拿破崙是他們之前從未遇到的對手,比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的歐洲第一陸軍還要難以對付。一次次反法同盟的迅速瓦解,都好像預示著英國固有的稱霸大洋,扶植陸地盟友的戰略已經不管用了。 特拉法爾加角海戰 1803年5月16日,英法兩國戰火重燃,隨著拿破崙於1804年末稱帝,對抗更加激烈。拿破崙的目標是避開英國海軍,用其精銳的陸軍直接登入進攻英國本土,為了把強大的英國海軍從本土牽走,法國艦隊在大海上和英國海軍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但由於一系列戰略、戰術的失誤,海軍中將維爾納夫率領的法、西聯合艦隊被封鎖在加的斯港內,拿破崙對海軍大為失望,放棄了進攻英國本土的計畫。 法國陸軍曾經在千年裡,數次影響了整個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軍事發展方向。法國海軍也曾經在路易十四時代,是世界第一的海軍。但海陸雙重國家性質註定了戰略的重心,資源的分配,都必須在陸地和海洋之間來回傾斜。當這樣的國家想要在陸地和水上同時稱霸,得到的結局就註定是不佳的。 1805年的拿破崙,以皇帝的身份打造他的大海軍,但他的天賦卻無法在海上兌現。法國大革命與動盪讓海軍將領與技術人員大量流失,激動的暴民與宣布效忠的中下層軍官是那個時代法國海軍的人才儲備。維爾納夫便是因此而成為了法國艦隊的司令官。拿破崙嫌棄他無能,反應遲緩,猶豫不決,沒有大將之風。但是維爾納夫原本就不應該出現於這個位置上,換一個人也不會有更好的變化。 只要法國在歐洲大陸的爭霸不停,龐大的常備陸軍數量就不會削減,海軍能得到的資源就不會增加,擊敗英國就只能是戰略夢想。讓他們聊以 *** 的是西班牙人的配合,為他們提供了將近50%的兵力。這樣一來,聯合艦隊在數量上終於壓倒了英國。否則,哪個庸人敢冒死一戰呢?18+15的戰艦數量比,也決定了法國人在世紀的指揮作戰中並沒有絕對的控制力和威權。兩個海陸雙重國家拼湊的艦隊和水兵,依靠彼此取暖,卻有離心離德,相互不和。 英國派納爾遜去徹底解決被封鎖在加的斯港內的法、西聯合艦隊。而港內的法、西艦隊司令維爾納夫聽到拿破崙將派人接替他的指揮時,憤而決定在新司令官到來前率艦隊溜出加的斯港,而港外的英國艦隊正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 1805年的歐陸形勢 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前給全部的27艘戰艦打出了旗語:英格蘭望各位恪守其責。這話不僅僅是口號,也是 *** 裸的現實。隨著拿破崙帝國在歐洲的無限膨脹,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為了拿破崙的領地。這些國家的市場因為英國海軍的封鎖與法蘭西皇帝的鎖國令同步生效,開始對英國商人關上大門。英國的產品因此堆積在不列顛的碼頭和倉庫,英國的工人開始因此事業,英國的銀行開始因金融衰退跡象而緊張,英國的士兵開始擔心領不到軍餉。不消滅法國人的海上力量,英國自己也難以為繼。 1805年10月21日,如飢似渴的納爾遜終於在加的斯港外海的特拉法爾加海角抓住了正在逃避恥辱的維爾納夫。 特拉法爾加戰役正好處於海軍控制力的黃金時代 特拉法爾加海戰的時代,正是海軍控制力的黃金時代。英國人已經向世界證明了海軍可以通過海洋來掌控局面。發展到極致的風帆戰艦也讓海軍在那個年代擁有了不一樣的優勢。不需要像後來的鋼鐵巨獸們一樣依賴煤炭和石油,不用擔心神出鬼沒的水雷和潛艇,不會有從天而降的轟炸機。一支艦隊,可以在海上漂泊很久,盡可能的攔截敵國的補給線。或是沉下心來,在敵人的港口外蹲點封鎖。納爾遜這代海軍正在享受這樣一段美好的時光。 這個時代最大的煩惱是如何真正摧毀敵人的海軍。火炮的口徑、射程、數量、射速都在緩步提升,但大型戰艦本身的皮糙肉厚又讓這一切看上去有些徒勞。英國人都記得,是他們在17世紀時首先研發了海上交戰的標准模式--戰列線。戰艦們以縱隊行動,盡可能的搶占上風口。以便藉助風向優勢,在一次大規模的海上火炮齊射中,占據優勢。但當英國人每次都在上風口獲勝後,都無法做到順風而逃的法國人。這樣的戰斗讓失敗方的損失,微乎其微。這樣的勝利,意義不大。 戰列線對轟是那幾百年裡的標准戰術 英國海軍史上的每一次大勝都不是靠標准戰術而取得的。勇敢地穿 *** 敵方艦隊中去,用近距離的炮擊和肉搏,才能迫使對方損失慘重。所以,哪怕對手往往躲入港口,英國人也會想盡辦法沖入錨地。在特拉法爾加,這個問題並不存在。因為兩支平行的艦隊附近都沒有錨地和港口可以逃避。英國人熟練而專業的海員,經驗豐富的領航員,讓他們成功的截住了法國和西班牙人的艦隊。

計畫

英國艦隊方 納爾遜的計畫是將英國艦隊分成二個支隊和一支預備隊,一支隊由他率領,負責突破敵艦隊中央,切斷其前後聯系;另一支隊由柯林伍德率領攻敵後衛。預備隊負責消滅旗艦,令對方陷入混亂,最後逐個殲滅被分割的法西艦隊。為保證作戰效果,納爾遜在作戰方式上給予了下屬極大的自主權,只要求他們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敢於近戰的精神。納爾遜的作戰計畫令各艦長們極受鼓舞,將此戰術稱為「納爾遜秘訣」。 法西艦隊方 與此同時,由維爾納夫率領的法西聯合艦隊的境況則頗為困窘。拿破崙給維爾納夫的命令是:從加的斯港出發,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崙在義大利的軍事行動。然而尚未動身,便被英國海軍封鎖在加的斯港內。10月8日,維爾納夫召開作戰會議。此時盡管他已經預見到納爾遜會採取切斷聯合艦隊前後聯系,進而包圍後方,各個擊破的作法,但卻拿不出有效的應戰對策。他只是向手下強調:如果聯合艦隊佔了上風,則應迫近敵人,然後一對一地作戰;如果落了下風,雖應保持戰線,而每個艦長也要各自為戰。

兵力

開戰時,雙方的海軍實力懸殊不大。法西聯合艦隊有戰列艦33艘。其中一艘是當時最大的四層火炮甲板戰列艦「三叉戟」號,其它的戰列艦是:3艘三層甲板戰列艦;6艘80門炮船;22艘74門炮船;1艘64門炮船。此外,法西艦隊中還編有13艘各類巡洋艦,光戰列艦就有側舷火炮2,626門,共載官兵21,580名。 英國艦隊原來共有戰列艦33艘。由於派路易少將組織馬爾他護航隊調走了6艘。留在納爾遜編內的27艘戰列艦中7艘是三層火炮甲板戰艦,其餘20艘為雙層火炮甲板戰艦。合計火炮2,148門,官兵16,820人,外加4艘巡洋艦和幾艘輔助船。

過程

開始階段

1805年10月19日,法西聯合艦隊的軍艦開始駛出加的斯港,但由於風向的問題,直到10月20日中午才全部駛入大海。而在這之前英國的偵察艦已經發現了聯合艦隊,納爾遜下令攔截,10月20日夜間雙方艦隊不斷逼近。10月21日拂曉,雙方已接近至12英里,6時10分,納爾遜發出「成兩路縱隊前進」的命令、6時20分,下令「備戰」。聯合艦隊司令維爾納夫知道戰斗不可避免,為了便於艦隊作戰不利時撤入加的斯港,他下令艦隊進行180度大轉向,以使加的斯港位於艦隊的下風位置,這一變化不僅嚴重影響了士氣,而且造成聯合艦隊的隊形陷入混亂。 特拉法爾加海戰作戰圖 在聯合艦隊因調轉方向陷入混亂時,納爾遜抓住戰機下令進攻,英國軍艦分成兩個縱隊,分別由納爾遜乘坐的「勝利」號、科林伍德乘坐的「王權」號擔任兩個縱隊的先導艦,「勝利」號上升起了著名的「英國要求艦隊全體將士盡忠職守」信號,隨後又升起「進一步接敵」,英國艦隊在一片歡呼聲中向聯合艦隊直插過去。上午11時45分,聯合艦隊「弗高克斯」號向「王權」號開炮,特拉法爾加海戰打響。

交戰階段

戰鬥打響15分鍾後,「王權」號率領的下風縱隊突破聯合艦隊的後衛,兩舷火炮開始一起射擊,25分鍾後,納爾遜率領的上風縱隊也沖入聯合艦隊,上風縱隊開始時向聯合艦隊的前衛進攻,但很快「勝利」號率領上風縱隊突然轉向聯合艦隊的中部發起進攻,這就是著名的「納爾遜秘訣」,聯合艦隊的前衛絲毫沒有關心要求其回援的信號,而只顧前駛。約12時30分,「勝利」號穿過「布桑托爾」號時,一陣左舷齊射造成成百法國人傷亡。當其他兩艘英艦上來圍攻「布桑托爾」後,「勝利」號又向右與沖上來的法艦「敬畏」號交火,「敬畏」號是聯合艦隊中最小但是作戰最勇敢的軍艦,兩艦進行了古老而殘酷的接舷戰,在甲板上指揮作戰的納爾遜不幸被「敬畏」號上的狙擊手擊中負傷,而「敬畏」號隨後也被俘虜,打死納爾遜的法國狙擊手被擊斃。此後,法西聯合艦隊進行了竭力抵抗,但敗局已定,在血戰了2個多小時後,下午2時5分,聯合艦隊旗艦「布桑托爾」降下帥旗,艦隊司令維爾納夫被俘,上風縱隊的戰斗結束。下午3時左右,科林伍德率領的下風縱隊也取得勝利。 特拉法爾加戰役中的英軍縱隊戰術 作為海戰的尾聲,下午3時30分,在海戰已經進行了2個多小時後,由迪馬努瓦海軍少將率領的聯合艦隊前衛返回了戰場,但在返回途中有兩艘自己的戰艦竟然發生相撞而退出戰斗,面對嚴陣以待的英國艦隊,僅僅20分鍾這次反攻就告失敗。「勝利」號對掉頭逃跑的聯合艦隊進行了一次齊射,以示送行,納爾遜就在這炮聲中與世長辭。

結果

10月21日下午4時30分,炮聲終於停了下來,但彌漫的硝煙、濃厚的火葯味仍籠罩在戰場上空。鮮血染紅了海面,有的軍艦還在燃燒。整個會戰,英軍共死458人,傷1208人。法軍死2218人,傷1155人。西班牙軍共死1025人,傷1383人。總計聯合艦隊被俘三四千人之間。傷、斃、俘加在一起,共有1.3萬人。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的41艘戰列艦中,有7艘被俘,1艘被擊沉,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羅陀,其他戰艦則分別逃往別的地方,當夜幕將垂時,風暴大作,一連就是四天。而在整個會戰中和風暴之中,英國都未損失一艘船。 海戰復原圖-納爾遜指揮海戰 特拉法加海戰英國取得巨大勝利,法國海軍則精銳盡喪。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艦隊陣亡449人,受傷1246人,軍艦無一損失;法西聯合艦隊陣亡3243人(法國2218人,西班牙1025人),受傷2538人(法國1155人,西班牙1383人),被俘約7000人,1艘戰艦被擊沉、7艘被俘。 1805年10月27日,柯林伍德派拉皮羅提爾中尉所指揮的小船「皮克爾」號回國報捷。1805年11月4日,拉皮羅提爾在法爾茅斯上岸後,在那裡只停留了半點鍾,即出發前往倫敦。他一路調換了19次馬,於11月6日清晨1時趕到海軍部。拉皮羅提爾見到英國海軍部長的第一句話是:「報告!我們獲得了一次偉大的勝利,但是卻喪失了納爾遜勛爵!」

評價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帆船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也是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納爾遜在這場海戰中敢於突破陳舊的戰斗序列理論,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使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一敗塗地。納爾遜非凡的膽略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成為一代名將而功垂史冊。英吉利民族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敵人拿破崙對他也是推崇備至的,當聽到納爾遜的死訊後,拿破崙當即命令在每艘法國的軍艦上,都應掛上納爾遜的畫像,是為紀念他,同時也是以他作為法軍學習的榜樣。這從一個例子,也反應出拿破崙所具有的統帥氣質和大將風度。此後不久,隨著蒸汽動力戰艦的出現,一個新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了。 英國軍事理論家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評價說:「無論從那一方面來說,特拉法爾加海戰都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會戰,它對於歷史具有廣泛的影響。它把拿破崙征服英國的夢想完全擊碎了。一百年來的英法海上爭霸戰從此告一結束。它使英國獲得了一個海洋帝國,這個帝國維持達一個世紀以上。 特拉法爾加海戰打破了拿破崙進攻英國本土的計畫,它確立了英國在此後100年中的海上霸權,給普魯士、俄國、奧地利那些被拿破崙打得心驚膽戰的君主們打了一針強心劑。就像英國歷史學家威爾遜在《劍橋近代史》中所說的那樣:「特拉法爾加海戰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崙戰爭中,是一場有著決定性意義的會戰。」 法西聯合艦隊在特拉法加戰役慘敗是很恥辱的戰敗。 法西聯合艦隊的水手經驗不足,司令官維爾納夫指令變來變去,法西聯合艦隊的隊形從一出海便慘不忍睹。兩軍交戰前,維爾納夫甚至下令艦隊180度大轉彎。就這樣,像一群烏合之眾的法西聯合艦隊,碰上神勇的納爾遜,當然是潰不成軍。而英國艦隊在納爾遜指揮下,一開始便集中火力猛轟維爾納夫的旗艦。開戰數小時後,維爾納夫的旗艦倍申達利號實際上已完全癱瘓,維爾納夫不得不投降。 在特拉法加海戰,英軍統帥納爾遜獨創性地運用一些不同顏色和圖形的信號旗溝通艦隊之間的聯系,現代海上通用的國際信號旗(亦稱「萬國旗」)即由此演變而來,成為了戰勝法國艦隊的重要因素。他的這個旗號為「英格蘭企盼著人人都恪盡其責!」(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ty),已成為英國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和慣用的習語。 特拉法加海戰是風帆戰艦史上一場漂亮的以少勝多的殲滅戰,也是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納爾遜在這場海戰中敢於突破陳舊的戰斗序列理論,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使法西聯合艦隊一敗塗地。納爾遜非凡的膽略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成為一代名將而功垂史冊。英國人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敵人對他也是推崇備至,當拿破崙聽到納爾遜的死訊後,當即命令在每艘法國的軍艦上,都應掛上納爾遜的畫像,一是為紀念他,同時也是以他作為法軍學習的榜樣。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應出拿破崙所具有的統帥氣質和大將風度。 英國歷史學家威爾遜在《劍橋近代史》中所說,特拉法爾加海戰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崙戰爭中,是一場有著決定性意義的會戰。毋庸置疑,這場大規模海戰,幾乎殲滅了整個法西聯合艦隊,它破壞了拿破崙進攻英國的計畫,也為備嘗法國侵略之苦的俄國、奧地利打下了一劑強心針。

後續

1809年的歐陸形勢 拿破崙的偶像中,普魯士軍事家腓特烈大帝對他影響巨大。七年戰爭,小小的普魯士,用一支頑強的軍隊與法國、奧地利、俄國三強,來回周旋。1805年後的拿破崙也發現,他的歐洲大帝國也如同被包圍的普魯士一般,由英國人控制的海洋環繞。於是更為嚴格的大陸封鎖政策開始實施。普魯士人當年的內線優勢,他一樣也有。 拿破崙的偶像 內線戰略的代言人腓特烈大帝 特拉法爾加戰役的影響在此後的幾年並沒有立即生效。英國人的貨物繼續積存本島,法蘭西帝國的軍隊繼續在大陸的戰場上創造神話。1805年的海上大決戰失敗,使得拿破崙不再需要擔憂自己的海軍命運如何。他可以專心致志地打理歐陸霸權,敲掉每一個還敢起來對抗他的刺頭,封鎖孤懸海外的英國人。內線優勢讓拿破崙有了可以餓死英國人的幻覺。 1812年的歐陸形勢 但在拿破崙無法觸及的地方,英國人的權勢依然在增加。從地中海的直布羅陀到馬爾他島,從亞洲的印度到馬六甲海峽和整個南洋地區。各個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不再能得到母國的支援和保護,被英國人佔領,或者索性與英國人合作是惟一出路。還有遠比歐洲廣袤的美洲大陸,同樣成為了英國人的市場,而不被法蘭西皇帝的禁令所左右。當拿破崙不斷用新征服領地上的資源來擴充和維持法國的龐大陸軍時,英國人卻在更為廣闊的領域內繼續自己的商品經濟、維系金融優勢和擴大資源配置。 拿破崙最終發現,他沒法餓死英國人。相反,歐洲大陸本身開始陷入了飢饉。尤其是那些靠海的國家,不得不繼續走私英國的低價商品,拒絕法國人在高昂稅率下出產的高售價。1808年,為了教訓破壞歐陸團結的葡萄牙,法國軍隊又為自己的內線優勢而增添了一片無底洞般的新戰場。為了控制南方,很快法國人又不得不入侵西班牙來維持局面。這次,英國陸軍終於出手,並且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幫助下,死死拖住了更多法國軍隊。英國的商品則從兩個國家的港口,不斷穿透拿破崙的大陸經濟防線。
慘烈的半島戰爭 此時的拿破崙還不會感到大難臨頭。處於權利頂峰的他似乎忘記了偶像腓特烈大帝的結局。那個把內線戰略優勢玩盡的普魯士,差點被三個強敵撕碎。而腓特烈之所以能依賴內線戰略支撐多年,靠的不僅僅是高昂的稅率,對被佔領土地的洗劫;英國人不斷給予的經濟援助,也是普魯士戰爭機器的燃料之一。雖然只有17%,但少了這些,腓特烈早就崩盤投降了。從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勝利,到1812年拿破崙災難性的俄國遠征,再到1813年的萊比錫大決戰。英國人不僅撮取了比過去多的多的資源,也給各個反對拿破崙的國家以遠遠多於過去給腓特烈一家的經濟援助。 當法國人的60萬常備軍軍費從半島戰爭前的4億6千萬法郎,猛漲到萊比錫之戰時的8億2千萬法郎。對面的英國人卻讓自己的棉紡工業上升到了世界總體份額的30%,生鐵產量比1786年增長了6倍之多。1793年到1815年,英國通過直接和間接稅收獲得了12億1千萬英鎊的收入,同時通過債券市場額外獲得了4億4千萬英鎊更大的經濟效益。這些資源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為法國在歐陸上不斷培養了一批更比一批強的對手。在全球霸權面前,內線優勢竟然是如此脆弱。 萊比錫之戰 1813年的萊比錫之戰,成為歐洲近二十年混戰的最 ***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帶著19萬法國大軍與他在歐洲大陸上33萬宿敵們,展開了最慘烈的廝殺。縱然拿破崙依然是那個足以位列西方四大名將之一的時代將星,對手們的閃光點依然需要在他的光芒籠罩下才得以體現。但死傷更多的反法同盟軍終究擊破了拿破崙不可戰勝的神話,並在第二年佔領了巴黎。 從這點來看,特拉法爾加海戰的意義如此非凡。拿破崙的軍事天賦與法蘭西帝國的盛極而衰,其實都是被善於經營理財的英國人給活活拖死的。萊比錫戰役的結局,在八年前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就已經註定了。 進入巴黎的俄國軍隊

紀念

200周年祭 2005年6月27日,100多艘艦船齊聚英格蘭南部海域,准備參加28日開始的特拉法爾加海戰200周年紀念活動。從26日夜開始,來自35個國家的160餘艘戰艦和船隻聚集在英格蘭南部朴次茅斯港附近的索倫特海峽,參加紀念1805年英國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指揮英國海軍艦隊擊敗拿破崙領導的法國與西班牙聯合艦隊。 為紀念這場海戰,來自35個國家的160餘艘戰艦和船隻齊聚英格蘭南部海域,准備重現當年海戰壯觀場景。在28日舉行的慶典中,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登上英國皇家海軍船隻,完成了這次世界最大規模的海軍艦隊檢閱。 為紀念特拉法爾加海戰200周年,來自35個國家的共167艘艦只齊聚英格蘭南部海域,准備重現當年海戰的壯觀場景。 在紀念活動中,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上英國皇家海軍的南極勘察船「忍耐」號,並駛過各國艦隊前,實施大檢閱。這是女王自1977年慶祝銀婚以來首次檢閱艦隊。王儲查爾斯、康沃爾公爵夫人卡米拉預計也將出席。 在活動過程中,預計多至25萬人會在沿岸觀看艦隊檢閱表演,數千架私人飛機可攜帶觀眾在海面上空近距離觀看。活動的 *** 部分,是由兩組艦隊重演特拉法爾加海戰。夜幕降臨後開始的煙花表演也是重頭戲,超過12噸重的1萬只煙花將在空中綻放。最後,所有船隻一齊亮燈,展現壯觀場面。 英國海軍少校克里夫·烏德曼表示,他以前從沒有見過像國際艦隊齊聚索倫特海峽這樣壯觀的場面,「看著排成一線的艦只在南安普頓海域蜿蜒前行,這是我一生中絕無僅有的壯觀一幕。」 為了保證紀念活動順利進行,英國 *** 耗資170萬英鎊,還調度幾百名海軍士兵和警察力量維護現場秩序,保障公眾、皇室成員和與會貴賓的安全。

6. 西班牙的主要城市是哪些呢

1.巴塞羅那(Barcelona)

巴塞羅那位於西班牙東北部,是西班牙最熱門的旅遊城市。在巴塞羅那,你理想中的歐洲應有盡有:歷史悠久的建築、熱鬧非凡的購物場所、活力十足的文化以及精彩萬分的夜生活。巴塞羅那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天馬行空的建築。這些建築是由安東尼·高迪設計的,較有名的有巴特羅公寓(Casa Batllo)和聖家堂(Sagrada Familia church)。

2.馬德里(Madrid)

作為西班牙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馬德里以其火熱的夜生活聞名於外。馬德里是眾多大學的所在地,也是不同種族的混合地,這也讓它成為歐洲最多姿多彩的大都會城市之一。

3. 格拉納達(Granada)

格拉納達坐落在西班牙南部的內華達山脈腹地,是格拉納達省的省會。格拉納達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這里也有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和壯美的風景如世界著名的阿罕布拉。阿罕布拉是摩爾藝術的巔峰,它濃縮了安達盧西亞的歷史,是歐洲一處偉大的建築景點。

4. 塞維利亞(Seville)

優美的風景,熱鬧的節日和非凡的夜生活,使得塞維利亞成為西班牙南部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塞維利亞不僅是安達盧西亞的省會,也是該地區的金融和文化中心。這里擁有許多美麗而重要的歷史地標,如塞維利亞大教堂。傳聞哥倫布就是埋葬於此。

5. 瓦倫西亞(Valencia)

瓦倫西亞坐落於西班牙東部地區,是西班牙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歷經多年的重建和改造,如今的瓦倫西亞以著名的火祭節(Fallas Festival)和藝術科學城(C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聞名於外。

6. 聖塞瓦斯蒂安(San Sebastian)

聖塞瓦斯蒂安位於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迷人的海灘和豐富的美食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客到來。

7. 科爾多瓦(Cordoba)

科爾多瓦是西班牙南部大大露西亞地區的科爾多瓦省的首府。這里有微小的中世紀街道,廣場和粉刷庭院,魅力十足。科爾多瓦尤其有名的建築是梅斯基塔(Mezquita)。梅斯基塔之前是有名的清真寺,現在則以輝煌的大教堂聞名。它基本上保留了其原有的建築。

8. 托萊多(Toledo)

托萊多位於西班牙中部的山頂上,在16世紀以前曾是西班牙的首都。由於長達數百年裡,這里棲居著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等不同信仰的族群,因而托萊多有時也被稱為「三國文化城」。現今,托萊多主要以其豐富的歷史藝術和建築聞名。這些藝術和建築可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歷史非常悠久。

9. 聖地亞哥坎普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

聖地亞哥坎普斯特拉是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地區的省會城市,以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聞名於世。每年,聖地亞哥坎普斯特拉的宗教傳統和歷史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駐足游覽。

10. 畢爾巴鄂

畢爾巴鄂是西班牙北部地區一個重要的海港和工業城市。這里同樣聞名的還有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20世紀90年代的一個建築奇跡。畢爾巴鄂旅遊業繁榮,是很多國外遊客青睞的目的地之一。

7. 托爾·海爾達爾的介紹

托爾·海爾達爾,挪威人,生於1914年,奧斯陸大學畢業,專業生物學。1937年在西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進行野外調查時,他對人類學發生了濃厚興趣。
改變托爾·海爾達爾一生的麗芙
麗芙,她是托爾第一個敢接近的女孩,他們在一起就想到了「回歸大自然」。他們在1936年的聖誕夜結了婚,就在新婚的第二天他們一起出發去了南太平洋。
和麗芙在凡圖·希瓦島上共同生活的一年改變了托爾一生的道路。他們在那裡除了像亞當和夏娃那樣在伊甸園里赤身裸體之外就再也無所事事了。但漸漸地托爾難以滿足的好奇心又佔了上風,世界上還有那麼多未解之謎。
托爾:「我剛到島上的時候,就是想要研究動植物是怎樣隨著季風和洋流的變換而出現和變動的。但在那兒呆了一激如年後,我了解到許多在歐洲人到達當地時就生長著的栽培植物,都是那種必須得由人帶過來才能安家落戶的,它們不能像馬鈴薯,番木瓜,菠蘿這樣的植物可以從海上漂浮過來。根據這一點,我斷定早期人類出海航行要比栽培這些植物並將它們從南美洲運來要早的多,因為這些植物正是原產於南美洲的」。 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處境感到奇怪。其實,是我們自己不慌不忙、自自然然走到這一步,可是一旦身入其境,卻又大驚小怪,反而問自己:「這是怎麼搞的?」
比如說,你帶了一隻鸚鵡和五個夥伴,坐著木筏在海上航行。早晚有一天,一覺醒來,睜眼一看,自己竟在海上,這時你不由得想要問這一個問題了。……
這一切也許是去年冬天在紐約一家博物館的辦公室里開的頭。也許還要早,是七年在太平洋當中,馬科薩斯群島的一個小島上開始的。我們的這次出航,如果東北風不把我們往南吹向塔西提和土阿莫土群島的話,也許我們還會在那個島靠岸。我閉上眼就能看到那個小島上的一草億畝。暗紅色的山脈層巒疊嶂,山麓上鬱郁蔥蔥的林莽一直伸展到海邊,沿岸一帶,修長的棕櫚樹搖拽著頻頻招手。這就是法土希伐島。從我們漂浮的地方倒那個島,中間沒有任何陸地,只有幾千海里的大洋。我彷彿看到了澳衣亞河谷狹窄的入海口,我清楚記得當年的情景,每天晚上我們都坐在那裡,坐在寂無一人的海灘上,我們遠眺的大海就是如今的這片海、這片浩瀚的大洋。我當時是和妻子在一起,不象現在這樣,與一群滿面胡須海盜似的大漢為伍。我們那時是在採集生物標本,收集一種已經消失的文明遺留下的偶像和其它殘存物。
我特別忘不了那個夜晚,文明世界似乎遙遠得不可理解,成了幻影。我們在島上生活了將近一年,是那裡的唯一白人;我們自願放棄文明的種種好處,也同時躲開了它的種種弊端。我們自己造屋,住在棕櫚樹下一座架在樁子上的房子里,我們在太平洋上的熱帶叢林中漁獵而食。
那天晚上我們象往常一樣,坐在灑滿月華的海灘上,面對著大海。我們完全陶醉在四周的仙境里,毫無倦意,盡情領略這周圍的一切。鼻孔里充滿了海的鹹味和沿海林木散發的芳香,耳邊飄拂著在樹林間、在椰林巔嬉戲的和風的沙沙聲。每隔一段時間,涌浪的巨響便淹沒這一切,波濤從海上滾來,沖上岸邊泛起一陣白沫,撞在岸上已經磨圓了稜角的岩石上,激起浪花萬點。巨浪在無數閃爍著粼粼月光的礁石之間喧囂著,發出流淌的嘩嘩聲,然後一切又歸於寧靜。海水退去了,蓄積著力量,以便再次沖擊永不退讓的海岸。
「真奇怪,」妻說,「島那邊從來沒有這么大的浪。」
「是啊」我說「這邊是迎風面,海浪總是朝這邊涌。」
我們坐著,領略著海的雄偉,它象是不停的在告訴人們:我是從遙遠的東方源源滾來的。是貿易風這股永不停息的東風吹破了海面掀起巨瀾,推動波濤滾滾向前,跨過東邊的天水交接處,越過此地到達後面繁星也似的群島。連亘萬頃洶涌前來的波濤,終於在這里撞上峭壁礁岩,碎為珠花點點,但東風卻毫不費力的擦岸騰起,掠過密林群山,無據無礙地繼續西行,越過一島又一島,直向落日而去。
自古以來,大洋的波濤連同波濤上空的浮雲就是從東嘩蔽邊水平線那兒湧起跨到這邊來的。最早來到這些島嶼上的土著對此非常了解,今日的島民也同樣。到海上遠航的鳥類,每天外出時捕魚都向東方飛行,以便晚間吃飽肚子雙翅倦怠以後能乘風返航。連樹木花草禾穀稼穡也完全仰明蘆啟仗東風帶來的雨水成長。我們坐在海灘上,當時我們就知道,在長出雲團的東方水平線後面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南美開闊的海岸,橫亘在中間的只有4000英里空曠的海面。
我們凝視著天空的浮雲和月光下浮起的海面,聆聽著一位老人的話語,他半裸著蹲在我們面前,直視著一小堆篝火的余輝。
「蒂基,「老人平靜地說,」他既是神又是酋長。以前,我們是住在大洋彼岸一片廣闊的土地上。「
老人用樹枝把火挑亮。他默默地思索著。他依戀往日,過去的英雄時代在他思想中深深地扎了根。他崇拜自己的祖先們,崇拜他們自從作為神那時候開始所作的一切事業。他在等待回到他們那裡去。泰圖亞特老人是法土希伐島東岸已經消失的各部落的唯一孑遺。他記不得自己的年紀,但是從他臉上的皺紋和如同朽木般枯乾的膚色來看,他似乎已在風雨酷日中經歷了將近百年。島上已經沒有幾個人記得,也沒有人相信祖輩們有關偉大酋長太陽神之子蒂基的傳說了,泰圖亞特老人是那幾個還記得祖先歷史的人們中間的一個。那天夜裡,當我們在下面是木樁的小屋裡爬到床上的時候,泰圖亞特老人關於蒂基,關於島民原來的故鄉是在大海彼岸的傳說,伴隨著遠處拍岸激浪低低的吼聲,在我腦際縈繞。在這夜闌時分,在那海邊上,那聲音就像來自遙遠的過去,似欲有言相告。我輾轉反側不能成眠。時間的距離象是消失了,蒂基和跟隨他渡海的人民似乎正在下面海灘上從涌浪中登陸。我的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我對妻子說:「你注意過嗎?森林裡那些巨大的蒂基石像非常象南美洲那種已經滅絕的文明遺留下的大石柱。」
我可以肯定上岸的涌浪以他的嘯聲表示贊同的意見。然後涌浪漸漸退去,我也沉入了夢鄉。
也許這就是整個事的開端。無論如何,一連串的事情就是從此開始的,其結果就是我們六個人和一隻金剛鸚鵡乘著木筏在南美海岸外隨波逐浪。
我回到挪威以後把在法土希伐島採集的一瓶瓶甲蟲和魚類交給了大學的動物博物館。當時我的父親氣憤極了,母親和朋友們則感到愕然,那一幕幕情景至今歷歷在目。我決心放棄動物學改為研究原始民族。南海的不解之謎深深地吸引著我,它們必定有合理的答案,我已經確定了我的研究目標:要揭示傳奇英雄蒂基的真面目。
以後數年我一直在研究太平洋的民族史,那激岸的浪花和密林中的廢墟象遙遠的夢境一般始終浮現在眼前。坐在屋裡研究一個民族的歷史,雖然不可能對原始民族的思想和傾向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是在書房故紙堆中遨遊,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到實地考察的現代探險家卻做不到這點。我從科學著作中,從最早的探險家留下的日記以及歐美博物館收集的豐富館藏中,為解開這個謎找到了大量材料,從白種人發現南美以後首次到達太平洋諸島的時候起,各種學者搜集了大量有關南海居民和毗鄰民族的資料。但是對於這些與世隔絕的島民的起源,以及太平洋東部各島上為什麼只有這一種民族的原因,卻始終沒有一致的看法。
當第一批歐洲人終於冒險跨進五大洋中最浩瀚的太平洋時,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在大洋的正中有許多山巒起伏的小島,和平坦的珊瑚島。這些島嶼與世隔絕,彼此之間也遠隔重洋互不相通。在歐洲人來到之前,這些島上便有人居住,他們到達時,高大英俊的土人帶著狗、豬和家禽在岸上歡迎他們。他們是從哪裡來的?他們講一種其它民族不懂的語言。那些竟敢自稱發現了這些島嶼的白重任,在每個能住人的島上都看到了耕作、村莊、廟宇、和房屋。有些島上居然還有金字塔、鋪著道路和聳立著將近四層樓高的石像。但他們沒有對這種神秘現象做出任何解釋。這是些什麼民族?他們來自何方?
至於答案,我們無礙說,有多少本談到這方面的著作就有多少個答案。各個領域的專家都提出互不相同的解答,但是他們所肯定的東西,到後來總是又被其它領域專家得出的合情合理的論點推倒。有人曾經很認真地提出馬來西亞、印度、中國、日本、阿拉伯、埃及、高加索、大西洋島、甚至德國和挪威。但每個設想都有絕對說不通的地方,於是整個問題又恢復了疑雲密布的原狀。
凡是科學裹足不前的地方,想像力就大顯身手。復活節島上神秘的石柱和這座小島上來歷不明的遺跡,引起了各種各樣的猜測。復活節島位於波利尼西亞最東端的島和南美海岸的中途,完全與世隔絕。許多人注意到這樣一個情況:復活節島上的遺跡使人多方面聯想到南美史前文明的遺物。也許過去在兩地之間有過一條陸路,後來沉沒了?也許復活節島和南海其它有同樣遺跡的島嶼,是一個已經沉陷的大陸留在水上的部分?
這個理論一直很盛行,外行聽來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地質學家和其它科學家都不敢苟同。此外,動物學家對南海島嶼的昆蟲和蝸牛進行了研究,他們輕而易舉就證明了,自有人類以來這些島嶼之間就互不相同,而且也與四周的大陸隔絕,和今天一模一樣。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原始的波利尼西亞人一定是在某個時期自願或迫不得已的漂到或航行到這些偏僻的島嶼的。仔細觀察這些南海居民就能看出,他們來到島上的時間不會超過幾個世紀。因為,波利尼西亞人雖然散居在一塊比歐洲大四倍的海面上,但各島卻沒有發展出獨自的語言。從北方的夏威夷到南部的紐西蘭,從西方的薩摩亞到東方的復活節島,其間相距有幾千海里,然而這些互不相通的部落,講的都是我們稱作為波利尼西亞語的方言。
所有的島上都沒有文字,只有復活節島的土著保存著幾塊木板,上面載者無法理解的象形文字,不過連他們自己也不能辨認這些文字。可是他們卻有學校,學校最重要的作用是以詩歌的形式傳授歷史。在波利尼西亞,歷史等同於宗教。他們都是敬祖的人,他們崇拜從蒂基時代以來所有已過世的酋長,蒂基本人則被說成是太陽之子。
幾乎每座島嶼得淵博之士都能歷數自從島上有人以來所有酋長的名字。他們常在繩上打出復雜的節來幫助記憶,就像秘魯的印加族印第安人一樣。現代科學家在各個島上收集了當地的族譜,結果發現這些族譜連細微處都完全吻合,這真是令人萬分驚訝;不僅在人名方面、連輩數也都是如此。波利尼西亞一代人的平均年齡25歲,據此推算,我們發現南海群島大約在公元500年以前還是荒島。後來在公元1100年的時候有又一批新移民帶著新文化來島諸島上,這點可以從一系列新酋長的出現看到。
後來的移民有是從哪裡來的?從事這項研究的人似乎大都忽視了一個有決定性的因素:在如此晚近的年代到達島上的民族居然會是純石器時代的民族。這些從海上來的人盡管聰明穎悟,並在其它許多方面具有驚人的高度文化,他們帶來的卻是石斧和大量其它典型的石器時代工具,並將這些工具傳播到他們到達的所有島上。不要忘記,在公元500年或公元1100年的時候,除去個別居住在原始森林與世隔絕的民族和某些落後的部落之外,世界上只有新世界才有那種仍然處於石器時代卻多少具有再生產能力的文化。在新世界,連最高級的印第安文明也全然不諳使用鐵器,直到西方發現美洲大陸的時候,印第安人只知道使用石器和那種在南海島嶼上使用的工具。
形形色色印第安文明是波利尼西亞人最近的東鄰。在波利尼西亞人西方居住的只有澳大利亞和美拉尼西亞黑皮膚的原始民族,他們是黑種人的遠親;再往西去是印度尼西亞和亞洲海岸,亞洲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結束石器時代的地方。
故此,我便把我自己的猜測和注意逐漸離開了舊世界,許多人曾企圖在那裡尋找答案而一無所獲。我開始專注美洲那些已知和未知的印第安文化,這是大家一直未加考慮的一個方面。只要我們有心搜求,在距波利尼西亞東方最近的海岸上是不乏蛛絲馬跡的,這塊海岸便是今日南美秘魯共和國,秘魯從太平洋岸邊一直上升到群山之中,這塊土地上曾經居住過一種人們不了解的民族,他們創建過世上最了不起的文化之一,很久以前這個民族突然象秋風殘葉一樣從地球表面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在身後留下巨大的人型石雕,這些石雕使人聯想到皮特科恩島、馬科薩斯島和復活節島上的石像;他們還留下了與塔希提島和薩摩亞島上的金字塔一模一樣的梯級式的巨大金字塔。這些我們不了解的民族用石斧在山中鑿出象鐵路貨車那樣大,比大象還重的石塊,把這些石塊運到周圍好多英里以外的地方,再把它們豎起來或一塊塊壘起來,築成石拱、大牆或祭壇,就像我們在太平洋一些島嶼上看到的那樣。
當西班牙人初次來到秘魯的時候,印加族印第安人已經在這里建立了宏偉的帝國。他們告訴西班牙人說,四處原野上矗立的巨大建築物是由一個皮膚白皙的神族建造的。他們在印加人成為統治者之前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他們把這些消失的無影無蹤的建築師說成是聰明絕頂、性情溫和的恩師。他們說這些人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剛有人類的時候從北方遷來的,他們教印第安人的始祖從事建築、稼穡,教他們禮儀及習俗。他們和印第安人不同之處時,皮膚白皙,蓄著長長的胡須,他們的身材也比印第安人高大。後來他們象來時那樣,突然離開了秘魯。印加人自己接管了國家權力,從此以後南美海岸上再也看不到白色恩師的影子,他們在太平洋上向西駛去。
無巧不成書,當歐洲人抵達太平洋群島的時候,他們看到當地許多人的皮膚簡直是白色的,而且蓄著鬍子。在許多島上,有的家族全家皮膚都是白色的,發色有的略紅,有的金白,眼睛呈藍灰色,鷹勾鼻子,簡直和閃族的面貌不差分毫。另有些家族和他們截然不同,真正波利尼西亞人的皮膚呈棕黃色,頭發烏黑,鼻子多肉而扁平。紅發人自稱烏魯克湖,並且說他們是島上最早的酋長的直系,這些酋長如譚加羅亞、卡尼和蒂基至今仍被這種白人奉為神。波利尼西亞全境都在流傳有關神秘白人的傳說,島民說他們就是這些神秘白人的後裔。羅基文1722年發現復活節島的時候,看見岸上的人的中間由他所謂的「白人」,這使他大吃一驚。復活節島上的人自己也能清清楚楚數出從蒂基和胡圖。馬圖亞以來,那些祖先是白皮膚的。最先到到上來的就是蒂基和胡圖。馬圖亞,他們是從「東方的一個烈日炎炎的山國」渡海而來的。
當我的研究工作一步步深入以後,我在秘魯的文化、神話和語言各方面看到兩地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於是我進一步摸索,把大部分注意力用來考證波利尼西亞的民族之神蒂基的發源地.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找到了要找的材料。當時我正閱讀印加人關於日神維拉柯查的傳說,維拉柯查是秘魯神秘的白人領袖。傳說是這樣寫的:
維拉柯查時柯楚阿印加人對他的稱呼,因此這是後來的名稱。日神維拉柯查原名康蒂基或依拉蒂基,意思是太陽蒂基或火蒂基,古代秘魯似乎這樣稱呼他。康蒂基是大祭司,使印加人說得神乎其神的「白種人」的日神。的的喀喀湖岸邊巨大的廢墟就是這些白人遺留的。據傳說,這些蓄長髯的神秘白人遭到來自科金博河谷名叫卡利的酋長的襲擊。戰斗發生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個島上,白種人遭到殺戮,但康蒂基本人和他的秘友逃脫了。後來他們逃到太平洋岸邊,終於從海上向西方隱沒。。。。。。
我已肯定,南美的日神蒂基就是波利尼西亞人的先祖太陽之子蒂基,他被印加人的祖先趕出了秘魯,渡過太平洋,在波利尼西亞另創新業。
太陽神蒂基在秘魯的生活細節以及的的喀喀湖沿岸某些地點的舊日名稱,在流傳於太平洋群島的歷史傳奇中也依稀可辨。
但是我在波利尼西亞全境看到了某種跡象,說明康蒂基生性恬靜的部族獨占群島的時間並不很長。有許多跡象表明,曾經有一種遠洋獨木船把美洲西北部的印第安人載倒夏威夷,又從夏威夷南進抵達各個島嶼;這種船大小和維京海盜船相似,是兩只綁在一起航行的。他們和康蒂基的民族混為一體,維島國帶來一種新文明。這就是公元1100年第二批到達波利尼西亞的石器時代民族;他們不知道金屬、不諳制陶,不會用車輪、織布機和種植穀物。由於這個原因,我就來到英屬哥倫比亞(華盛頓州等地)的西北海岸印第安人中間,去發掘具有古代波利尼西亞風格的石雕。正在這時候,德國人於一九四零年進攻了挪威。
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洗刷營盤樓梯、擦皮鞋、進無線電學校、受傘兵訓練。最後我隨摩爾曼斯克護航隊來到芬馬克。那裡整整一冬見不到太陽,當日神不在位的時候,現代技術的戰神便統治了一切。
和平降臨了,我終於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我要到美國去把它公諸於世。 一根蘆葦在風中搖曳,把它齊根折斷,飄在水面,足能負載一隻青蛙。
二十萬根蘆葦在風中起伏,猶如萬頃麥浪,在岸邊洶涌翻滾。我們把它們割下來,綁紮成捆,它飄在水面,足能負載七個男子漢,從非洲出發,飄洋過海,遠航美洲。
這是幻想嗎?不,這是我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因為我想查明:這種用紙莎草蘆葦製造的船能不能同大海的巨浪搏擊,從這一大陸駛向另一大陸。查明這些事情有什麼意義嗎?有。因為在中美洲的莽莽叢林中,在秘魯的崇山峻嶺中,曾興起過燦然的古代文明,這些文明從何而來,迄今尚是一個謎。 蘆葦船是能夠航海的,大西洋是一個由東向西的運輸工具。除了這兩條以外,其餘的我們仍然不知道,還是沒有什麼理論可言。不過,在上下幾千年的過程中,如果地中海的航海者從來沒有追隨太陽的軌跡而向西遠征,如果自古以來沒有一艘蘆葦船在直布羅陀外不幸折斷了舵槳,如果在躲避那危險的朱比角時竟沒有一艘蘆葦船偏離了航道,那倒是咄咄怪事了。我們「太陽號」如今飄洋過海來到美洲。難道這是由於我們史無前例的折斷舵獎,或是由於我們絕無僅有的能始終呆在蘆葦船上的緣故嗎?
寫到這里,我倒的確掌握了一條理論:我們能夠跨越大西洋,也許正因為我們並不是在地圖上航行,而是航行於海洋。

8. 西班牙最有名的小吃是什麼

「哈蒙」(生火腿)(Jamon)、「托爾大」(雞蛋土豆煎餅)(Tortilla De Patata)、「巧里索」(肉腸)(Chorizo)。其中「哈蒙」最為出名,可以說名揚四海。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