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哪些冷兵器
A. 簡單說一下歐洲冷兵器時代的大致兵種克制規律。
冷兵器時代?什麼時期?多了去了。
知道的有,騎兵有重騎兵,輕騎。在蒙古入侵歐洲前期,歐洲騎兵多是長槍騎兵。以保證優先擊中對手。後期由於受蒙古騎兵的影響,改為劍盾或者刀盾騎兵。受文化影響,或者用刀或用劍。前期以重甲,後期的胸甲。從沒出現過弓騎兵
步兵也是變化很大,前期的比較亂。像唯京戰士多戰斧兵到中歐重甲步兵(武器像流星錘啊,手斧啊,劍啊等等)。後期比較統一的就是長李鏈槍兵和斧戟兵(長柄戰斧),都只著一身胸甲或皮甲。以瑞典長槍兵比較出名(是雇傭兵,全歐洲都有他們的足跡)
其次是弓兵以英國的長弓手比較出名。要說的是弓兵其實在戰場上一般做的是輔助兵種,比如在敵人進攻時殺傷對方前峰,後退時阻止追兵。不起絕對作用。往往決定一肢知場戰爭勝利的是步兵和騎兵的對決。
至於兵種克制,就說不上了。以後期歐洲步兵和騎兵的對決來說。胸甲膘騎兵(後期歐洲主要騎兵兵種)對嚴密結陣的長槍步兵沖鋒等於自殺。這個要從歐洲步兵布陣來說,因為後期一般結的是方陣(西班牙戰陣就是代表)不純在前後左右。而重騎兵則另說,但當時歐洲除僅有的一隻重騎兵被西班牙戰陣打敗之後(爭論很大,十年戰爭時期。)。就再也沒歷擾消有成建制的重騎兵隊伍。重騎兵的費用,保養,甚至戰馬,人員的選擇要求太高。對作戰環境要求也很高,火槍的改良等要素,導致這個兵種的消失。
胸甲膘騎兵也不是沒有用,重要的是它的機動性。對未結陣或者結陣不嚴密的長槍步兵有著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後期歐洲戰爭。騎兵多用於突襲,或者在對方步兵陣地出現松動時分割穿插對方步兵。
B. 19世紀風靡「新西班牙地區」的武器:西班牙「寬劍」
西班牙的「寬劍」(Wide Sword,西語Espada Ancha)是新西班牙北部邊界獨特的產物,也就是現在的墨西哥北部和美國西南部。據推測,這種劍是18世紀早期出現,從前一世紀的西班牙民用或狩獵專用的寬劍演化而來的,長度在76至92厘米。自首次面世,平民、屠夫、商人,到士兵、貴族都會使用它。其中士兵還會配有劍鞘以便懸在身側或馬鞍上。
隨著不斷的進化發展,層狀的、鉚接的劍柄開始被以一體式木製手柄所取代。雖然之前的雙刃劍在戰爭和狩獵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後期的單刃劍才能真正的稱得上是萬能工具。不僅能當做武器,砍削戳刺,它都不在話下。因此,到19世紀末期,寬劍在整個新西班牙地區都很風靡。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翻譯顧之,顧問西門吹牛,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C. 世上有真正削鐵如泥的冷兵器嗎
三棱軍刺:中國軍工技術繼承並發揚了中國冷兵器冶煉技術的傑出之作,有著令人望而生畏的血槽,裝備到軍隊後,為避免誤傷,規定平時訓練時不能開刃,只在真正的戰斗前才開刃,自信而霸氣。
西班牙之鹿:西班牙民族熱情奔放,激情四射,盛產世界聞名的鬥牛士和性感火辣的西班牙女郎。然而大家不太了解的是,西班牙這個國家也是有生產世界名刀的,叫作西班牙之鹿,這款刀十分霸氣,是一把性能特別出色的冷兵器。
D. 最霸氣的4大冷兵器
最霸氣的4大冷兵器:
1、非洲飛斧:在古代神奇的非洲大地上,使得最多、用途最廣泛、長相最怪異、最具代表性、最著名的冷兵器就是投擲飛斧。
據記載,該奇葩的武器在非洲很不簡單,通常只有將領或者被國家、部落授予為勇士的男人才可持有,是一種榮耀地位的代表。
該冷兵器造型多變,除了握持處外,其他三個長相怪異的刀刃都鋒利無比;在戰場上不管是投擲滅敵還是近身搏殺,都是一款戰斗性能優秀的武器。
2、假獸:據史料記載,我國鼎鼎大名的諸葛亮曾發明了一種長相很像神話中各種怪獸的武器,這種武器不僅造型上非常難看、嚇人。
而且它可以從巨大的口中噴射出幾米遠的熊熊烈火,詭異的是用水無法將該火撲滅,最厲害的是這種怪獸只需啟動機關,就可以獨立自由行走。
可以說,這款武器的誕生在三國時期秒殺一切威力巨大的冷兵器,縱使敵軍前方有百萬雄兵,也不敢貿然向前靠近。
3、鐮刀劍:圖中美國美女所拿的是一款鐮刀劍的現代品,真正的鐮刀劍採用青銅製作,市面上已經非常少有了。
這款霸氣的冷兵器來自埃及,它跟非洲飛斧一樣,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持有的,在當時也只有權貴或軍隊將領擁有,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這把冷兵器因其外形酷似我們農作所用的鐮刀相似而得名,在埃及它被稱為Khopesh,意味月亮之神的武器。
4、印度鞭刃:很多人都知道軟劍殺傷效果非常好,同時它是非常的難以操控的一款兵器;但是在印度還有一款比軟劍威力更強,更難駕馭的冷兵器,它就是下圖中這款鞭刃。
這種冷兵器採用多條柔韌性極好、彎曲度較高的金屬所製作,每條刃片都極為的鋒利,操作時只需輕輕一甩出去,就像同時有幾把劍刺向敵軍,殺傷威力非常恐怖,而且毫無規則可尋。
霸氣的冷兵器還有:
1、西班牙之鹿:西班牙是熱情的,而且也是膽大的,否則沒有鬥牛士,也沒有熱情的西班牙女郎了。可是對於西班牙來講,他們國家也是有生產世界名刀的哦,叫作鹿呢!這款刀十分霸氣,是一把性能特別棒的冷兵器。
2、廓爾喀彎刀:據說這種彎刀一經拔出就必須見血。一般成年廓爾喀男子都能一刀將水牛的頭斬下,如果一刀斬不下就不能被看作男子漢,真的是超級霸氣。
3、三棱軍刺:是中國軍工技術沿襲繼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兵器的巔峰之作,有著讓人望而生畏的血刺,為避免誤傷,軍中訓練時不開刃,只在戰前開刃,可見有多麼霸氣。
E. 歐洲中世紀時期,都有哪些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冷兵器
歐洲中世紀時期使用的冷兵器多以劍和斧為主,各地域結合自罩消身設計出了諸多殺傷力較物芹知高的兵器。中世紀的歐洲兵器還有很多,比如長槍、矛等使用也比較廣泛,但火葯傳入歐洲後,火器便得到了統治者的青睞,也讓歐洲在世界迅速崛起。
F. 西班牙長矛兵的戰術
西班牙步兵方陣還創造了一種新的戰術,即後退裝彈戰術:火繩槍或滑膛槍兵齊射後,士兵在排與排的間隙,一列列地退到後排裝彈葯。使用滑膛槍時,如果有10 個以上的橫列,就可以保證火力無間斷。這種不間斷的射擊,使軍臘隱隊在戰斗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火槍兵和長矛兵。
在西班牙步兵團中,火繩槍兵和長矛兵為主要兵種。在火器尚未取代冷兵器的時代,火繩槍與長矛均為殺傷力極大的兵器。15 世紀末,在西班牙支持那不勒斯同法國的戰爭中,西班牙名將貢薩羅·德·科爾多瓦發現了黑色火葯兵器的另一重要戰術功能——可使防禦能力成倍增加。他第一個將火繩槍兵布置在戰壕里,用火繩槍來保衛寬闊的正面陣地,把省下的許多兵力用於他途。他還把火繩槍兵和長矛兵加以混合編制,用長矛兵為火繩槍手提供可靠保護,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步兵作戰中的一個難題。
但西班牙步兵方陣也有許多不合理之處。在火器進步的時代,這種方陣日益密集,越發顯得機動性缺失。不僅如此,西班牙步兵身披重甲,頭頂高盔,又有胸甲、腿甲等等,使「負擔過重」的火繩槍兵在戰斗中不能自由射擊,只能齊射,機動性很差。在火繩槍兵和長矛兵混編情況下,火繩槍兵必須依靠長矛兵保護,否則將遭到敵人的襲擊。長矛兵手中的長矛,長達5 米多,重近10 公斤,是比較厲害的進攻性兵器。火繩槍不能短兵相接,所以在火繩槍射擊後,長矛兵便要向前推進。
不論西班牙方陣優缺點如何,在16 世紀時,已可謂游局物威震天下。戰斗中,長矛兵排成3 個密集的橫隊,每橫隊正面50—60 人,縱深為20 列,4 個邊角是排成密集方隊的火繩槍兵。這種密集的隊形寬約150 米,縱深為100 米。西班牙步兵縱隊的成功之處,就是使法國模仿西班牙,組成了地區性常備部隊。人們對西班牙的步兵團評價較高,稱其為「步兵之花」。
在戰事頻仍的歐洲歷史上,西班牙的軍事優勢保持了100 多年。西班牙是個較為保守的國家,在他不靈活的軍事制度下,產生了深受狂熱職業軍人精神浸潤的士兵,他們在戰爭中士氣高神液昂,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和集體主義精神。這些精神匯集到訓練有素的西班牙士兵身上,便成為歐洲出類拔萃的軍隊。西班牙士兵以職業軍人為驕傲,這與其它國家的雇傭兵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西班牙軍隊可以打敗同等條件下的任何軍隊。
G. 中世紀西歐兵器大全
中世紀西方冷兵器簡介
中世紀雖然黑暗,但是這種黑暗和隨之而來的神秘氣息中也帶上了濃濃的華麗和浪漫。長矛和鎧甲、城堡和騎士,都是那個時代中最著名的象徵。雖則就戰爭藝術而言粗陋不堪,但那種浪漫的美感卻超越了時間的界限,永遠地存留下來。
一劍
在人類的潛意識里,劍是男性的一種象徵,因此很多神話傳說中,主角拿的都一定是劍;而現實世界裡,從希臘和羅馬的時代開始,劍就作為士兵的標准配備而存在了。這種傳統延續到中世紀,也沒有什麼改變。歐洲的斧和矛雖然也有著諸多不同的型號,但基本是相同的東西,不比劍的家族,有著那麼多奇形怪狀的成員。歐洲的刀劍發展在十六、十七世紀時達到頂峰;在這一段時期之內,除貴族平時佩用的裝飾劍以外,主要的刀劍有如下述:
普通裝備:長劍(Longsword)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為了修辭上的方便,所有的「劍」都能和「長劍」一詞混用;而真正意義上的長劍則出現在中世紀早期,是一種輕、薄、長短適中,無論單手還是雙手都能方便使用的一種武器,以切削,突刺為主要攻擊方式。長劍的刃長70到80厘米,柄長20到25厘米,但是這種劍的破壞力實在太小,所以主要是給一般士兵用的武器。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長劍的柄頭一般沒有裝飾或只有長橢圓配重球。
單手武器之王:騎士劍(Knightsword)
騎士劍是由長劍發展而來,並且吸收了很多維京劍的特點。在十一世紀時出現了這些在馬上的騎士專用的武器:長槍和鳶形盾,但是使用盾牌和操控馬匹使騎士的長劍失去了雙手使用的價值,而又窄又薄的長劍對鎖鏈甲的破壞力又不足,所以,騎士專用的刀劍出現了。騎士劍的劍刃為銳角等腰三角形,長70到80厘米,握把僅容一手握持,並有較大的配重球,在馬戰中可以充分發揮突刺的威力,面對站在地上或已經倒地的敵人時它也是最佳選擇;《魔戒》的電影里,馬上王國羅罕的騎士們用的武器就是騎士劍。但是,萬一必須步戰,這種劍砍劈的作用實在太差勁……所以到了十二世紀,闊劍和斬劍就誕生了。
蘇格蘭的巨劍:斬劍(Claymore)
這種劍是純粹的步兵劍。看過電影《勇敢的心》的人對它應該有很深的印象:至少1.5米的長度,鈍圓的頭部,寬闊但薄的刃身,握把上方有一段無鋒的劍刃,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砍劈」而存在。在蘇格蘭人抵禦英格蘭人的戰斗中,面對英格蘭整齊的長矛步兵陣容,擅長混戰中「一斬多」的斬劍發揮出了它的威力。但是作為軍隊的裝備,它實在太過極端了;所以,除了對一些傭兵外,斬劍逐漸失去了價值。
石中之刃:闊劍(Broadsword)
闊劍是有著典型英格蘭風味的武器。平行的劍刃,長橢圓的頭部,較寬厚的刃身和夠雙手使用的劍柄,是一種非常沒有特色的武器,但是無論是馬上、步戰、平時防身或水上戰斗時都能發揮出作用,在十一到十五世紀中一直是主流的個人武器。傳說中亞瑟王的削鋼聖劍艾克斯卡里巴(Excaliber)也是一把闊劍;但是到了十五世紀,逐漸發達的冶金技術使它的地位逐步讓給了大劍。
偉大的「雜種」:大劍(Bastardsword)
十五世紀,通過阿拉伯人的傳播,中國和日本先進的冶金技術傳入歐洲。於是,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軍人和傭兵們的「斬刺不能兩全」的問題遂由大劍的出現而得到解決。因為同時擁有騎士劍的「突刺」和斬劍的「砍劈」以及闊劍的「順手」,所以大劍在名字中出現了「雜種(Bastard)」的字樣。實際上,這種劍可說是最完美的;無論是否使用盾牌,都能發揮它的效用。
一把順手的大劍,其實並沒有統一的標准。一般來說,刀刃長度為使用者身高一半,柄長為刃長的三分之一是最好的比例(各位發現沒有?其實日本刀對古代平均身高155厘米左右的日本人來說也符合這一比例);《羅德斯島戰記》里帕恩的魔法劍和亞修拉姆的碎魂劍都是大劍(但小說里的碎魂是雙手巨劍),《魔戒》里阿拉貢的劍也是如此。
穿刺的極端:穿甲劍(Estoc)
正如斬劍將」砍劈「發展到了極至以發揮對付以鎖鏈甲為裝備的輕步兵的殺傷力,在十四、十五世紀,和大劍的流行同時,冶金技術的發展也使沉重的板金鎧變得堅固且輕巧靈活得多。越來越多的騎士和傭兵開始青睞這種實用而簡單的裝備(比起由幾萬個鐵環甚至是金屬線編織成的鎖甲,這種鎧甲簡單多了)。而一些富有的騎士也在輕鎖甲外裝上板金鎧以提高防禦力。連銳利的大劍都不能穿透這樣的鎧甲,而步兵的短矛也沒有這樣的穿透力,於是,又一種極端出現了。
穿甲劍和斬劍是同等級的武器,確切地說,它其實是一種放大的錐子。完全不考慮斬殺的需要,在長達90到100厘米的劍身上,往往有著三棱、四棱、菱形甚至圓形的橫截面,而在可以雙手使用的劍柄後也往往有著如同短槍托似的配重球,可以用肩膀加大突刺的力量。
雖然對穿著鎧甲的士兵來說穿甲劍是如同惡魔般的存在,但是在肉搏時實在是吃虧。不過對真正擅長使用它的高手來說,高速揮舞時的穿甲劍銳利的尖端是有著極其可怕的威力的。而這時,他們也會用預備的左手短劍對敵人時間伺機做最後一擊。
隱蔽的殺手:左手短劍(Main-corche)
以法語」左手「為名的這種短劍可以說就是為了擊劍手而設計的。二十歲左右、看過黑白電影《王子復仇記》的朋友應該記得最後決斗時雙方都是拿兩把劍的吧?其實左手短劍就是為了彌補講究輕巧而犧牲防禦力的擊劍術而出現的,其中最極端的例子就是盾劍。而也有蛇狀,帶鎖扣的各種怪異設計……總而言之,是輔助類的武器。但是卻也有著必要時的殺傷力。
破刃劍(Swordbreaker,ソード•ブレイカー):
它是一種特化的左手短劍。和一般靠半球護手抵擋對方攻擊的設計不同,碎劍者唯一的目的,就是鎖住和摧毀對方的武器。它有著長棒型的護手,略寬的刀身。但是在一側的刃上有著鋸齒或者格柵的設計。用來卡住對方的武器,然後用力一擰,細劍,小劍這樣的武器接可以很容易地被別斷。之後,軍刀逐漸占據決斗中的主流冷兵器地位之後,又出現了靠沉重的棱齒型刀背硬磕斷對方武器的獵刀型破刃劍。雖然比一般的左手短劍欠缺靈活性,但是卻直截了當地剝奪對方的戰鬥力。正如西方軍事俗語所說「盡快剝奪對方的戰鬥力是對你和他都最慈悲的辦法」,因此破刃劍在決斗中仍非常常見。
細巧而堅強:細身劍(Tinysword)
在現實中,細身劍是德國貴族喜愛的武器,但在奇幻小說的世界裡,這種武器就成了精靈和女性極其偏愛的東西。比如說蒂德莉特……當然,在古代,護衛重要女眷的女傭兵中也不乏它的愛好者。
雖然號稱「細身」,但是它和後來專門的突刺用西洋劍(Raiper,就是平時擊劍比賽中的重劍或花劍)有很大的區別。其實,這應該是一種為女性或體格瘦小者重新設計的大劍。雖然劍身很窄(和劍柄同寬),但是它略厚的刃脊使其在雙手握持揮砍的時候也有一定的破壞力。
由於它有很大的裝飾餘地,所以不少對體力自信的貴族對它青睞有加。從大仲馬《三個火槍手》中的波爾多斯擅長斬擊來看,他很可能用的也是這種武器。
細劍(Rapier)
細劍最早出現於15世紀的法國。由於城市人口逐漸增加,道路的修繕,使得人們的來往和日常生活比以往更為安全方便。因此一般人也沒有必要穿甲佩刀旅行,但是佩劍卻在尚武的西方文化中成了男子氣概的象徵。所以無論是貴族還是百姓,只要買得起,就一定會佩劍。甚至佩劍還成了城裡人和鄉下人的差別標志。同時決斗也由披盔戴甲肉搏轉變為了用細劍決勝負。甚至在服裝設計中也往往把劍當作全身服飾的一部分考慮進去。從某角度上來說,細劍也許是最廣為國人所知的西洋武器。
小劍(SmallSword)、市內劍(TownSword)、散步劍(WalkingSword):
這些指的都是同一種小型化的細劍。自文藝復興以來,到16世紀,無論市井小民還是達官貴人,男子佩劍已經是一種日常的習慣。劍的裝飾,佩帶的方法,乃至長度等等都成為了攀比的對象。以至於在一些尚武的國家裡,佩上一把華麗的大劍或者彎刀或者細身劍都是一種風尚。但是越來越長的佩劍卻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麻煩。17世紀巴黎的警察曾經抱怨過一天里出了20件和劍有關的糾紛,卻沒有一件是拔劍決斗。
而是比如走在前面的人彎腰揀東西的時候劍鞘就戳到後面的人的喉嚨,在擁擠的市場一轉身就掃掉一個攤子等等雞零狗碎的麻煩事情。乃至於英國甚至頒布過專門限制佩劍長度的法令。於是很快地,日常用的佩劍已經連細劍都少見了。一種50到70厘米長,重不超過一公斤的小型的細身短劍廣泛地流行開去。這種有著圓盤型的護手和用來別斷對方武器的副護手設計,細長的刀身僅僅是「剛夠用」的長度的小劍其實並不怎麼有威力。不過在那個決斗風行而法律不允許的時代里,這種武器倒不如細劍或者長劍那麼容易吸引執法者的眼球,從而在私鬥(或者說,高級一點的打架)中極其常見,而「挑您最長的那把來讓我看看」則成了正式決斗挑戰的代稱。到19世紀之後,一般人不再佩劍,逐漸地小劍成了一種禮儀性質的儀式用具。一些著名的珠寶設計商就往往要為貴族或者院士們設計獨特的儀式劍,所謂的佩劍貴族和長袍貴族,也就是這么來的稱呼。
德國劈刺劍(GermanCutandthrustsword):
這種流行在1375到1450年的日爾曼人之間的單手使用的劍是介於騎士劍和大劍之間的典型過渡類型。這種武器最先是為輕裝甲的步兵所設計,逐漸也為騎士階層所接受。它有著漂亮修長的直刃和均勻的淺弧收鋒。在保證了穿刺的威力的同時也確保了劈砍時的強度。一般來說,它全長41又3/8英寸,刃長34英寸,刃寬1又7/8英寸,刃厚3/16英寸。無論是砍還是刺都能夠保證足夠的破壞力和強度。而且這把武器頗為輕巧,只有3磅又4盎司。從這點可以看出它是一種以步戰為基礎設計的武器。對重型的鎧甲破壞力不足,但是卻方便使用。這和往往超過4英尺,重過9磅的大劍相比確實是差距很大,但是卻是最早將「砍」和「刺」結合在一起的設計,對後世的武器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焰形劍(DesFlamberge):
焰形劍德文原名的意思,直譯是「火焰般的刀刃」。正如其名,這種武器在15到17世紀之間,一直是德意志法庭和宮廷權威的象徵。穿著法袍的士兵手握雙手焰型劍(ZweihandeFlamberge)正如同中國的衙役手持水火棒,羅馬侍衛肩扛「法西斯」一樣,象徵著法律嚴酷無情的一面。而身不著甲,手舞焰型劍沖入對方弓弩陣中左右砍劈大開殺戒的瑞士傭兵也正如蘇格蘭令人恐懼的斬劍手一般,是無裝甲或者輕裝甲士兵最為恐懼的噩夢。但和無法當成沖鋒陷陣的兵器使用的水火棒或法西斯比起來,從這點來看也許正象徵著日爾曼民族的簡潔實用主義。由於當時歐洲戰場的第一列步兵往往是長矛手、火槍手等輕步兵,甚至是完全沒有鎧甲防護的,揮舞著這種巨大而恐怖的武器沖鋒的瑞士•德國山民組成的,履山地如平地的傭兵可以很快地撕開第一陣的防線,直接把重步兵和來不及沖鋒的重騎兵暴露在己方火力和騎兵沖鋒的銳鋒之前。而那和馬來西亞庫里司劍極其酷似的曲刃對於無防禦的肉體來說是一種殘酷而有效的武器。可以比直鋒的劍砍得更深,又不象彎刀那樣需要垂直於切面的大力揮舞,一次直抹就可以造成很深的傷口。這一點在德國雙手劍(Zweihander)上經常採用的鋸齒刃是同樣的出發點。
德國雙手劍(Zweihander):
德國雙手劍和一般被稱為「巨劍(GREATSWORD)」的一般雙手劍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雙手劍的比例,和長劍或者大劍是相同的。而德國雙手劍4英尺半的劍身上,刀刃的部分還不到3英尺半。最有趣的是,這種長過6英尺2英寸的巨大細長的武器最常見的握法卻是一手握住刀刃下用木材保護的劍身,一手握住劍柄上部,在狹窄的地方充分發揮短小的刀刃和細長堅韌的劍柄兩方面打擊的能力,而在野戰中也可以雙手握柄發揮大力砍殺的威力。但是和一般用來對付重鎧甲的士兵的巨劍不同的地方是這種武器針對的目標還是輕步兵;可以說德國農民起義中最常見的武器正是這個,因此它也經常採用焰型刃或者鋸齒型的設計。與其說是劍,不如說是更接近中國的朴刀和日本的野太刀的武器。
蘇格蘭籠手劍(Scottishbaskethiltclaymore/Broadsword):
文藝復興時代之後,蘇格蘭人在他們民族性的武器闊劍和斬劍的基礎上吸收了大陸流行的細劍的裝飾,將斬劍和闊劍略微的小型化,然後用整體的金屬絲編制的籠手(baskethilt)包住整個護手,並在內里襯上鮮紅的蘇格蘭粗呢子。先不提實用性如何,至少那些蘇格蘭的男人們穿著華麗的緊身外套,插著羽毛的貝雷帽,紅色的格子呢短裙和長襪子時,這些裝飾華美的劍成了他們身上一條亮麗的風景線,顯得喜氣洋洋意氣風發。蘇格蘭人一向高傲而好鬥,在那個年代,決斗可說是家常便飯。由於不再需要對抗鎧甲,籠手劍幾乎都是單手劍,一手籠手劍一手小圓盾正是那個年代決斗中的蘇格蘭男子的注冊商標。當然,源自斬劍的設計,使得這些劍在決斗中依然是以揮砍為主。作為一種民族性的武器和裝飾品,籠手劍到今天一直可以在各個蘇格蘭的民俗慶典中看到。而蘇格蘭傳統的劍舞的道具,也正是這種象徵著這個高地民族繁榮的華麗武器。正如同斬劍如同引領自由的十字架,籠手劍也有著象徵豐收的籃子的意味在其中。和平時代的武器,和戰亂時代的武器,也許也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吧。
陣劍(WarRapier,CidSword):
看遍整個歐洲大陸,也許沒有一個民族比西班牙人更喜歡華麗,闊氣,要面子。彷彿整個西班牙民族的性格都是用濃烈的紅和黑所塗成。也正是這個西班牙,可以說歐洲貴族社會所有華麗到誇張的東西多半都有西班牙人的推波助瀾在。包括那著名的硬圈領,和細劍,短套褲,擊劍短上衣,花邊等等等等。這一切的廣泛流行都和西班牙的風流騎士們脫不開關系。就是這樣,西班牙的貴族們一向對造型簡單干練,機能性遠高過裝飾性的闊劍,巨劍和大劍嗤之以鼻,稱之為「蠻人的武器」,西班牙的紳士老爺們無不以佩帶短小華麗的細劍為榮,甚至在上戰場時仍然佩著它們。但是在其他國家的騎士們拋下斷裂的長槍拔出大劍開始投入絞肉機一般的混戰,以自己為中心創造出死亡和鮮血的泥濘旋渦時,我們華麗麗的西班牙大爺們楞是傻眼了。纖細的細劍別說殺人,在不脫掉鎧甲的情況下連自殺都做不到。死要面子活受罪,也許說的就是這樣的傢伙吧……終於,無法忍受這種被動挨打局面的西班牙騎士們在16世紀中葉妥協了。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願意象德國騎士那樣掛著敲打靴子的大劍在宮廷里登堂入室。無論如何都不肯放棄華麗裝飾的西班牙騎士在躑躅再三後,設計出了一種裝在細劍般的單手把柄上的重型劍。這種重心偏前的武器在馬上有絕佳的破壞力,然而要習慣使用它卻是非常困難。不過至少西班牙的騎士老少爺們不用在長槍刺出後就抱著馬脖子拚死逃跑了。但是這樣的武器卻讓一大群貴族們,特別是那些和戰場上的辛苦無緣的長袍貴族們譏笑不已。於是凡事都愛說個條譜的西班牙人把那位11世紀的風流人物,一等一的羅曼史英雄,畢瓦爾的羅迪利格•迪亞茲,熙德爵爺的故事搬了出來,宣稱這種新的武器乃是仿照熙德手中的兩把神兵而來,並且將無護掌帶的叫做提澤納(Tizona),是步兵用的。將有護掌帶的騎兵用劍叫做科拉達(Colada),以傳說中的神兵利器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武器。一般來說科拉達要比提澤納來得厚而長。重量在8到9磅。而提澤納則和闊劍的刃長類似,重5到7磅。在古斯塔夫時代的瑞士軍團中,來自芬蘭的胸甲騎兵們也使用著類似的武器。不過他們卻很老實的稱之為「WarRapier」,但是另一個來自他們戰斗中呼號的外號「Hakkapelis」要出名的多。這個詞的意思,從他們戰斗中的怒吼「把他們剁成排骨!」相信大家也猜到一二了。
正裝劍(DressSword):
正如其名所示,乃堂堂正裝入朝所用的禮儀之具。然而宮廷雖然華麗堂皇,卻也是陰謀和暗殺所永遠潛伏的地方。於是乎,在冠冕堂皇的禮服之下,全然不下於血腥搏殺的戰場上那樣五花八門的防身器具也層出不窮,爭奇斗艷。從鏈子甲背心(Chainshirt)到護心甲,從夾著薄鐵片的襯衫到穿在長袍里的胸甲。但是仍然免不了在宮廷的陰暗角落或是講台或是庭院或是來去的路上偶爾遇上那麼幾個抱著請你去天堂度過安逸人生的好心的路人。英國的紳士們自大革命至光榮革命這短短時間內,受夠了這種威脅和恐懼。為了決斗,防賊設計的細劍再也不能給紳士們安全感,武人們將軍刀佩在了腰間,而文官們則為自己設計出了正裝劍。正裝劍有的是一種縮小了的穿甲劍。有著修長的多棱刀身和圓盤型的護手。它是一種屏棄了細劍復雜的動作,確保對敵人一擊必殺的殺傷力和足以貫穿輕型護甲的破壞力。這種多棱刀身的設計甚至影響了後世刺刀的設計很長的時間。有的則是厚身的細劍,除了突刺之外,留有銳利刀鋒的劍刃一揮之下的威力也可以打倒輕裝的刺客。同時,正裝劍的外觀莊重素雅。和英國風格的正裝非常合適。給人以嚴端正之感。因此在正式場合也是一種普遍的裝飾。。而使用正裝劍的決斗,正是現代擊劍中「重劍」項目所模仿的對象。
當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時所佩帶之正裝劍和拿破崙皇帝日常的佩劍正是兩種設計風格的體現。
印度式長刀(Tarwar):
隨著信仰伊斯蘭教的莫卧爾王朝統治印度,印度的武器逐漸帶上了濃厚的中東風格,特別是在輕騎兵手中廣受歡迎。受土耳其卡拉拜拉長刀的影響,印度在16世紀開始出現了單手的輕型單刃長刀。這種截面成T字型,輕而銳利的長刀在刀全長1/3的刀尖開了雙刃,無論是突刺還是斬殺都可以在一個簡單的甩臂動作中完成。這種刀除了在馬上平端,利用沖鋒的沖力取敵首級外,所有的格鬥動作都靠手臂和手腕劃出或大或小的圓弧。這使得刀手彷彿被包圍在一團光弧之中,在凌厲的肅殺之氣中透出一種飄逸高雅的瀟灑。因此在東印度公司偶然帶回了幾把這種大馬士革鋼制的長刀之後,在歐洲的武人間很快就形成了一陣搶購的風潮,甚至連仿製品的價格都一路飆升上天。後來成為皇帝的拿破崙•波拿巴也是這種武器的欣賞者之一。當時歐洲軍隊的軍刀正在直刀和彎刀間徘徊不定。時髦的法國人卻已經將自己的軍刀定為這種「東方式」的武器。電影「拿破崙先生」中有一段對當時用軍刀格鬥的傳神描寫。雙方略曲背,左手自然平伸張開,食指和手臂一直線指向對方,右手舉刀過頂,刀刃向上,以刀尖和左手食指做依據,攻擊時從上而後而掠起,之後再以劈砍和轉身回到准備位置對峙。這種簡單但是有效地利用了軍刀弧度的優雅劍術也正是源於印度。在那個東方文化熏陶著整個歐洲的時代下,法國,英國等等國家都逐一採用這種軍刀,也許並不是什麼巧合吧
刑劍(Nachrichter):
德文原意是「砍脖子的」。這種在斷頭台發明之前占據了死刑台上的主角的武器,是僅僅為行刑而設計的。但是卻有一些人也把它帶到了戰場上。這種畸形,有著寬闊刀身和沉重頭部的巨劍非常適合舉過頭頂使用,它的奮力一揮可以輕易地斬下人頭。但是這只有熟練的劊子手能做到。歷史上正是因為拙劣的劊子手在使用這種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掌握奇特的平衡感的武器時帶給犯人太多慘不忍睹的痛苦才發明了斷頭台。由於僅僅是為了行刑而設計,因此它的一切設計都是為了在舉過頭頂揮下時能充分發揮巨大頭部和銳利刀刃的作用。一旦在橫砍等動作時,全然偏前的重心使得它極度難以控制。3D格鬥游戲《SoulCalib》中的齊格飛揮舞著這個武器作戰的動作,一向是讓筆者狂汗不已順便懷疑其身份。順便提一下,這種武器一般來說是禁止一般人擁有的。只有官家的劊子手可以攜帶。《三個火槍手》中的劊子手用的就是這東西。
H. 軍事史中冷兵器時代、熱兵器時代是如何劃分的
1、冷兵器時代,
是遠古時兵器由生產工具分化出來,也就是兵器發明開始,到火葯發明並廣泛使用於戰爭的這段時期。冷兵器出現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仔孝陪早期,由耕作、狩獵等勞動工具演變而成,隨著戰爭及生產水平的發展,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單一到多樣,由龐雜到統一的發展完善過程。
2、熱兵器時代,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 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以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
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這是現代霰彈槍的真正起源。
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稱之為鳥銃。
直到公元1525年,義大利人芬奇發明了燧發槍,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才逐漸克服了氣候的影響,且簡化了射擊程序,提高了射擊精度,可隨時發射。
後裝槍的發明是19世紀槍械的一次重慎梁大變革,它結束了步槍出世500年都是從膛口用探條把彈丸裝進槍膛內的歷史,被有些史書稱之為「開辟了輕武器和步兵戰術的新紀元」。
3、核武器時代,
核武器是指包括氫彈、原子彈、中子彈、三相彈、反物質彈等在內的與核反應有關的巨大殺傷性武器。
1945年在日本長崎投下的核武器,引起高達18公里的蘑菇雲。標志著人類武器階段進入核武器階段。
4、信息化作戰時代,
進入21世紀,高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推動了武器裝備的發展和作戰方式的演變,促進了軍事理論的創新和編制體制的變革,由此引發新的軍事革命。
信息化戰爭最終將取代機械化戰爭,成為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信息化戰爭是指發生在信息時代、以信息為基礎、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戰爭工具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不會改變戰爭的本質,但戰爭指導者必須考慮到戰爭的結局和後果,在戰略指導上首先追求如何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那種以大規模物念蠢理性破壞為代價的傳統戰爭必將受到極大的約束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