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賠款為什麼是西班牙銀元
㈠ 第一次鴉片戰爭為賠款2100w銀元、而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賠款為800w兩白銀、為什麼一個白銀一個銀
南京條約是第一部不平等條約,英國人還不了解中國國情,於是是以當時的國際貿易主流結算貨幣——西班牙銀元計價的。
之後,外國人逐步了解中國,知道中國是以銀兩為本位的。從實際含銀量來算,1西班牙銀元=0.72兩白銀。但是由於銀元在中國有10%以上的升水,1西班牙銀元在中國國內兌換的銀兩在0.8-1兩白銀,這時顯然直接向中國政府要銀兩運回國更劃算,否則中間10%-15%的差價白白被商人賺取,外國政府不是傻瓜。
㈡ 貨幣外流有何影響就比如說為什麼英國在鴉片戰爭前用西班牙幣而不用自己的幣呢
貨幣外流有何影響?初步的情況就是會引起物價變化。如果貨幣以金銀作為媒介,那麼就會對貨幣體系產生負作用。
從廳嘩美元的漲漲落落,就知道貨幣外流有什麼影茄如響了。貨幣外流增加供應,必然會使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如果是金銀貨幣外流,就會撼動貨幣體系的根基。因為,金銀是硬通貨,外流會減弱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和公信力。
這些年國際貨幣市場的,此消彼長就是一個很生動的例子。貨幣外流必然影響國內經濟,這是毋容置疑的顫伏啟。英國人用西班牙幣,也是為了影響西班牙經濟。
㈢ 南京條約中,賠款為什麼是賠西班牙銀元
西班牙銀元,質量好,人們愛使用,《南京條約》賠款用它作為貨幣單位。
㈣ 為什麼第一次鴉片戰爭賠的是洋銀
在中國
沿海地區流通的是西班牙銀元(Spanish Carolus dollar),又稱加羅拉銀元,俗稱本洋。系1535-1821年間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魯等地)鑄造的銀幣。16世紀末,本洋開始流入我國,但到鴉片戰爭前,僅作為士大夫階級的一種玩物或收藏品,並沒有成為真正的貨幣。鴉片戰爭後流通於長江中下游各省及河北、廣東、福建等地。墨西哥於1821年獨立後,1824年開始鑄造墨西哥銀元(Mexican Dollar),因幣面花紋有鷹鳥,俗稱鷹洋,誤稱為英洋,華北各地又稱之為正英。據1856年倫敦造幣廠對中國流通的銀幣的一次化驗,證明墨西哥銀元含純銀371.57英厘(grain),值英幣50.21便士,而西班牙加羅拉銀元含純銀370.9英厘,值英幣50.12便士。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墨西哥銀元取代西班牙銀元成為在華主要流通銀幣。到了1910年,上海一地幾乎以墨幣為主幣。有人估計到清末民初,流入中國市場的鷹洋在4億多枚,當時上海金融市場專門開設鷹洋行市。1905年後,墨西哥採用金本位制,停鑄鷹洋,鷹洋流入中國漸少,1919年後上海金融市場逐停開鷹洋行市。晚清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還有:英國貿易銀元,因幣面鑄有一個持杖的不列顛女神站像,俗稱人洋或站洋、站人洋(是英國在印度境內和在香港專為在中國境內流通而鑄造的一種銀元,背面鑄有中國圖案花紋及中文「壹圓」兩字。該幣由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地的英國銀行發行,總共發行約1.5億枚,流行於兩廣、閩浙、滬寧一帶);日本銀幣,因幣面有龍紋,俗稱龍洋或龍番;其他尚有美國的貿易銀元、法國的安南銀元等。
㈤ 為什麼鴉片戰爭中對金錢計數單位是銀元
這是英方特意要求。
因為中國的銀兩無論是成色和體積均不統一,彼此之間還要經過復雜差價換算。而英國在對華貿易中就是使用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魯的銀元來支付給中國的。而銀元成色和含量穩定統一,得到了中國人的歡迎。中英之間貿易結算均使用銀元。從1790年以來的50年間沖友改清政府和十三行拖欠英商的幾百萬兩白銀也是用銀元記賬的。廣州和揚州兩次向英國支付的贖城費就是使用了中國各式各樣的銀兩,讓告孫英國感覺很麻煩散判。所以,在南京條約中特意要求支付墨西哥鷹洋。
㈥ 1840年南京條約賠付的是銀元,第二次鴉片戰爭賠付的是銀子
當時使用的是充當世界貨幣西班牙銀元(在新航路開辟前後西班牙備沒虧曾是稱霸世察緩界的海上強國),但白銀和黃金還是執行著流通手仿神段儲藏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
㈦ 《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銀元,這么多銀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與選定的參照物關系很大。
如果以糧食價格作為參照,按目前米價每斤2.5元作類比計算,約等於現在的46.5億元。
如果把這些銀元拿到如今收藏市場來看,即使按當時比較通用的外貿銀元鷹洋來算,目前普通鷹洋在收藏市場上在600元左右,那麼600×21,000,000=12,600,000,000,就是126億。
這兩種參考方式相差竟有70多億了,我們且不考慮通貨膨脹對物價的影響,只以如今的現實和過去的現實來衡量。
01 銀兩與銀元的折算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戰敗,無奈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中規定清政府要賠款2100萬銀元。
注意這里的貨幣單位是「元」,其實這是用西班牙銀元來計算的,這種銀元產自墨西哥,由於成色統一,使用便利,在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中會經常看到這種銀元的身影。
02 道光年間的米價《南京條約》簽訂時正值清代道光年間,道光初年的時候,白銀與制錢的兌換,一兩約是1000文,然而到了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基本可以兌換到1600文左右。
我們可以通過糧食的價格來衡量當時1兩白銀的購買力,每石上等米大約需要1兩銀子。
03 以如今的米價換算1石相當於現代的125斤,就是說1兩銀子能買125斤。現在我們購買1斤普通大米需要2.5元,這樣換算的話,1兩銀子相當於312.5元。
那麼1491萬兩白銀就是現在的312.5×1491=465,937.5(萬元),也就是46.5億之多。
㈧ 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基本信息
日期: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 地點:廣州 珠江口。 結果:英國勝利 。 直接原因:林則徐領導的禁煙活動。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義為了開辟殖民地市場,掠奪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工業原料。 英國勝利以後的要求: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賠款2100萬銀元。(1西班牙銀元在中國白銀7錢2分和3分之間) 割讓香港島。 鴉片戰爭
英商進出口貨物需繳納的關稅,中方應與英國協商。 影響:使中國從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國近代史開始。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原因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國發動了一次侵略戰爭。由於這次戰爭是英殖民主義強行向中國傾銷走私鴉片引起的,所以歷史上叫做鴉片戰爭和寬寬。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華民族開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難、探索、斗爭的歷程。 從乾隆後期開始,清朝的統治日趨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國」自居,虛驕自大,閉目塞聽。而同一時期的歐美帝國主義列強已有長足發展,並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作為他們擴大海外市場的目標。而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 民族英雄林則徐畫像
農業國家,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國」思想,一直以來中國人對外來的產品的需求很小。外國商人為攝取暴利,從華南將大量鴉片走私輸入中國,鴉片的輸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鴉片的泛濫,影響了民眾的身心健康,使吏治敗壞導致中國白銀外流,政府財政收入短絀。道光延續自雍正以來的禁煙政策,但鴉片走私不但不見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態的發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覺。
禁煙
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討論禁煙的看法,朝野對禁煙的看法不一,最終打動道光帝的是當時湖廣總督林則徐的禁煙奏摺。林則徐一針見血地指出:鴉片不禁,幾十年後會弄的國貧民弱「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種局面顯然是道光帝無論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銀」是封建統治的兩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 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激增表
林則徐1839年3月抵達廣州,隨即開展禁煙,嚴查煙販,整頓水師,曉諭外商呈交鴉片。同年6月3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二萬余箱(200多萬斤)鴉片(他把鴉片集中於虎門的海灘,於高處築起圍欄,挖下長寬各15丈的兩個大坑,灌入海水並倒進生石灰,待水沸騰後投下鴉片,使之徹底銷毀)。中國的禁煙措施,遭遇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艦船(海軍戰艦16艘 ;東印度公司武裝汽船4艘;喚亮運兵船1艘;運輸船27艘)和陸軍4000人(愛爾蘭皇家陸軍第十八團;蘇格蘭步兵第二十六團;步兵第四十九團)海軍2~3千人組成巧埋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武備廢弛、敵情不明、指揮紊亂,因此屢戰屢敗。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殖民主義軍隊攻陷鎮江,切斷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繼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無力再戰。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炮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他規定中國割讓香港島,賠償2100萬西班牙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此外英國還享有協議關稅,而由於清政府官員長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國際關系,在隨後的《南京條約》兩個補充文件談判中遭受了進一步的利益損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的簽訂使英國得到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優惠國待遇和開設租界等特權。
背景
鴉片戰爭前的國際國內形勢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劃時代的重大事變。中國近代歷史就是以此為開端的。鴉片戰爭為什麼爆發?中外史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學者認為這場戰爭爆發是由於「商務上的誤會」,有的認為是導源於「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沖突」。有的說這是一個純偶然性的事件。鴉片戰爭的爆發絕非偶然,我們可以在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發展、演變中考察一下它的歷史背景,也就是戰前世界和中國的社會歷史概況。
國際
英國 英國是世界資本主義的發祥地。繼17世紀40年代最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之後,18世紀英殖民主義者又 戰局圖
率先實現「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工業園。到鴉片戰爭前後,英國每年的煤產量達到3000多萬噸;生鐵產量達到140萬噸;機械紡紗業所用的棉花量達到5億二千多萬磅;築成鐵路數千公里。當時英國已有2/3的勞動人口從事工業生產,有許多巨大的工業城市,首都倫敦的人口發展到二百幾十萬。從對外作戰所必需的海軍力量看,到1836年,英帝國主義已擁有大小船艦500餘艘。 法國 法國當時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強國。18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在資產階級時代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它一掃法國先前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權,工業生產也得以比較迅速地發展。不過,鴉片戰爭前夕,從工業的一些主要指標看,還遠遠落後於英國。 英國鴉片走私船「滑鐵盧號」駛入黃埔港
德國 德國軍國主義從19世紀30年代起資本主義工業也有較快地發展,但直到50年代德國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德意志聯邦中包括普魯士等三十多個獨立國,各自為政,這樣又使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美國 美國是一個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前夕,即1775-1783年取得反對英國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從它建國到進入十九世紀中葉的時候(鴉片戰爭爆發之時),僅短短的五、六十年的時間,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速度是迅猛可觀的。特別是在19世紀初葉,迅速發展商業,獲取巨額利潤。在1805年,美國商人曾經掌握國際貿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美國善於把握時機進行競爭之一斑。總之,美國雖說後起,但顯示出咄咄逼人之勢。 俄國 俄國是一個長期在封建農奴制統治下的國家,直到19世紀前半期封建經濟仍占統治地位。沙俄雖然在經濟上比較落後,但它瘋狂破壞歐洲的革命運動,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國的國家之一,早在17世紀中葉的時候,它就把侵略活動推進到中國的黑龍江流域(著名的雅克薩戰役、尼布楚條約即當時中國反抗沙俄侵略的事件或產物)。此後它一直覬覦對中國進行侵略。
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
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雖說已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會因素漸多地進行了量的積累,在一度程度上呈現一種新舊交互滲透的過渡性狀況。但是總的看來,社會的舊格局、舊面貌基本保持著。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依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並且這種矛盾較前更嚴重激化,封建統治面臨危機。資本主義萌芽有所增長,但封建制度沒有改變。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清王朝已經走上衰敗的道路,政治黑暗,國防薄弱,財政拮據,國勢日衰,到了19世紀以後,嘉慶、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勢。 落後的經濟 統治中國的清王朝,經過「康乾盛世」已進入了危機四伏的「衰世」。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在全國占據主導地位。土地兼並的現象十分嚴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貴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國最大的地主。據1812年(嘉慶十七年)統計,皇帝直接或間接掌握的土地達83萬頃。乾嘉之際的權臣和坤就占田8000餘頃。道光年間的大官僚琦善則有地252頃。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沒有土地。廣大農民在封建地租、賦稅、徭役和高利貸的重重盤剝下,陷於貧困破產和流離失所的悲慘境地。農民階級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腐敗的政治 清王朝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專橫獨斷,驕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閉塞,官場貪污成風,吏治敗壞。乾嘉以來,清政府從中央到地方的高級官僚當中,多次揭露出驚人的貪污案件,這不過是因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而揭發出來的一小部分丑聞而已。當時有人將清朝皇帝查辦貪污案諷刺為「宰肥鴨」。貪污在清統治集團中成為不可遏制的一種流行病。結黨營私,在當時統治集團中也形成惡劣的風氣。 廢弛的軍事 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綠營兵編制上雖有八九十萬人,但缺額甚多,武器落後,其裝備水平與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而且軍務廢弛,缺乏訓練,軍紀敗壞,國防力量十分虛弱,每年消耗餉銀二千萬兩以上(占當時清朝年財政收入的將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沉悶的思想文化 清朝統治者還實行嚴酷的文化專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學即理學和脫離實際的漢學,並大興文字獄,鉗制和禁錮士人的思想。當時思想界處於一種相當麻木、壓抑和沉悶的氛圍中,但是龔自珍頗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勢頭。他長歌當哭,不遺餘力地揭露和抨擊時弊。 閉關自守的對外關系 鴉片戰爭以前,盡管清王朝保持比資本主義制度落後了一個時代的封建制度,盡管它已經相當地沒落腐敗,但是,它卻是一個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還沒有被外國控制。清王朝採取的對外關系政策是「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的主要原因:1、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由於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他們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2、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收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非法的鴉片貿易和中國的禁煙運動 鴉片煙毒在中國的泛濫 [1]林則徐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1.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2.零售商;3.過去禁煙弊端;4.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 禁煙期間,林則徐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質問女王明知鴉片有害,在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鴉片,批准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面禁煙,使英國國民放棄鴉片貿易。 鴉片煙毒泛濫的原因 自然經濟的抵抗 閉關政策的影響 鴉片吸食工具
鴉片戰前,因為中國是一個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封建帝國,對外國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時也因為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暫時了限制了對外貿易規模,這給英國商品的向中國輸入以頑強的抵抗。英殖民主義輸華的商品主要是紡織品、金屬製品和從印度運來的棉花,後兩種商品能夠賺點錢但數量有限。大宗紡織品則虧損。而它又亟需中國的茶葉、生絲等商品。在若干年裡,中英正常貿易,中國方面一直保持著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紀30年代初,出超額每年仍在200-300萬兩白銀以上。英國資產階級跟中國做買賣,目的是要贏利賺錢的,這種貿易格局當然是他們不能容忍的,要想辦法找門路改變。他們找到了一件法寶,這就是鴉片貿易。從根本上說是為了適應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為了扭轉它在對華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鴉片煙毒的泛濫及其嚴重後果 鴉片煙毒泛濫
19世紀以後,英帝國主義開始將大量鴉片輸入中國,它不惜採取賄賂官吏甚至武裝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紀的最初20年中,英國從印度輸入中國的鴉片每年平均約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達將近40000箱。除了英國以外,這時還有美國商人從土耳其販來中國鴉片,但為數較少。由於英國對華輸入鴉片數量的激增,從19世紀30年代起,在它對華貿易總值中,鴉片就佔到1/2以上,到鴉片戰爭時英國在對華貿易中由入超變為出超。 中英的正常貿易發生了變化 通過鴉片貿易英國在對華貿易中變入超為出超,變劣勢為優勢,中國變出超為入超,變優勢為劣勢,原來英國在廣州貿易中虧損,「1821年英商運至廣州的天鵝絨,剪絨、印花布虧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虧本10%左右。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整個進口生意中,幾乎沒有一年不虧本的」。但是鴉片貿易卻給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鴉片販子帶來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貿易發生了變化。 破壞了中國金融的平衡 鴉片戰爭前夕,中國每年的白銀外流量起碼在一千萬兩以上。白銀大量外流又引起了一連串的社會惡果:最直接的是造成銀貴錢賤。當時清朝實行的是銀錢並用的雙軌制,白銀外流國內缺少使得銀錢比價變動,例如1794年白銀一兩兌換銅錢一千文,到1838年時就需一千六、七十文銅錢,而向政府納賦稅時須折成白銀,這樣他們實際上要多交百分之六、七的賦稅,大大增加了負擔,受剝削更重了;由於銀價上漲,各省拖欠的賦稅也就日益增多,這樣也造成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加深了清廷統治機構的腐敗 鴉片戰爭前夕有人估計,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鴉片,至於「刑名,錢谷之幕友,則有十分之五六,長隨,胥吏更不可勝計」。正如馬克思所說:「浸透了天朝的整個官僚體系和破壞了宗法制度支柱的營私舞弊行為,同鴉片煙箱一起從停泊在黃埔的英國躉船偷偷運進了天朝。」(《馬恩選集》第2卷26頁)統治者營私舞弊,中飽私囊,任意揮霍,最終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負擔,激化階級矛盾,這樣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機。 損害了中國人的健康 1820年,停泊在中國外伶仃洋的鴉片走私船
從上至下吸食鴉片的人日增,鴉片的吸者當中,也不光是統治階級及其附屬者群體所屬,也有些下層勞動者。他們本無吸食鴉片的經濟條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煙癮後不但身體受損,甚至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而且往往伴隨著品質、道德的淪喪。鴉片在當時對中華民族身心的危害是無法計量的。
編輯本段禁煙運動始末
馳禁與嚴禁的爭論
清政府主要是出於自身統治方面的考慮,早在鴉片尚未嚴懲泛濫的時候,自嘉慶朝以來,就多次提出禁煙的問題,但基本上流於空言,未見實效。但隨著鴉片泛濫的日益嚴重,時至鴉片戰爭前夕的時候,可以說已經到了攸關清朝統治生死存亡的地步,於是禁煙問題提上了緊迫的議事日程,形成嚴禁派弛禁派對壘爭持的激烈爭議。 嚴禁派的代表人物是鴻臚寺卿(掌管朝祭禮儀之官)黃爵滋和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提出了具體辦法,就是用嚴刑峻法,重治吸食:廣傳戒煙葯方,限期一年戒絕,過期仍吸食者,平民處死刑,官吏加等罪--不但犯官治罪,而是其子女不準考試。鄰里互相監督,對知情不舉包庇吸食亦予治罪,對舉報者則予獎勵。 弛禁派的代表人物有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直隸總督琦善和太常寺卿(掌握祭禮樂的官員)許乃濟等人。提出取消鴉片禁令准其公開賣買,照葯材納稅(不過只准以貨易貨,不準用銀子購買,認為這樣可以防止白銀外流)。並且提出國內種植鴉片不予限制,國產鴉片多了,洋商無利可圖,外國鴉片即可不禁自絕。 道光皇帝經過一番權衡,傾向於嚴禁派,召見林則徐進京,深入討論禁煙問題,最後於1838年12月,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並節制廣東水師,馳赴廣州查禁鴉片。
林則徐領導下的禁煙運動
林則徐於1839年3月到達廣州。林則徐與鄧廷楨,在人民群眾的支持幫助下,整頓海防,嚴拿煙販,懲處受賄賣放的水師官弁。並且通過多方面的調查,掌握內幕情況。與此同時,他對外國鴉片販子也採取嚴厲的措施,責令外商將躉船上所存的鴉片,造具清冊,聽候收繳,並具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即沒收,人即正法。林則徐堅決表示,「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最後,英國鴉片販子被迫繳出二萬余箱。美國煙販繳出1500餘箱。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主持在虎門海灘銷毀收繳的鴉片,使禁煙運動達到最高潮。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
戰前形勢
戰前形勢和戰爭爆發的原因 中、英雙方的態度 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英國,英國政府決定武裝侵華,採取了一系列步驟和措施進行戰爭部署,並且多次對中國進行武裝挑釁。 林則徐預感到可能要發生一場戰爭,他在嚴禁鴉片的同時,積極進行戰備。一是注意吸收敵方軍事技術方面的長處,有的放矢地加強己方,主要是在船炮水軍的建設上下功夫。另一是比較重視民眾的力量,認為「民心可用」。
戰爭爆發原因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維喜案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1839年8月初,中國禁煙消息傳至英國,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女皇維多利亞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10月1日,英國內閣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4月,英國議會正式通過發動戰爭的決議案,派兵侵略中國。同年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也可以說,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是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工業革命後,英國為奪取原料產地和消費市場,推行殖民擴張政策,決意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
㈨ 關於賠款單位,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是銀元,第二次鴉片戰爭及以後是白銀,這是為什
首先銀元雖然是銀製品,但是是清枯歲政府發行的,外國侵略者拿到賠償他還需要去換成黃金或者白銀然後運回自己國內,很是麻煩,所以在之後的不平禪做等條約中他們都是要求賠償白銀,沒襲睜而且一次比一次多
㈩ 中國第一次賠款為什麼是銀元第二次是白銀
第一次,賠遲寬虧銀幣,因為近代,中國貨幣一直都是用銀元,近代從光緒開始到民國時期,都各有各的銀元。所以,第巧仔一次用銀元賠錢很正常 第二次,被打的更厲害了,所以碼神賠的也就更多,而且2次鴉片戰爭一共賠了17億兩白銀,國家根本沒有這么多銀元,於是乾脆直接用銀子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