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壁畫藝術屬於什麼藝術

墨西哥壁畫藝術屬於什麼藝術

發布時間: 2023-05-15 17:36:25

『壹』 墨西哥壁畫的介紹

壁畫是繪在壁上的畫。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基行式之一。原始槐鋒運社會人類在洞壁上刻畫各鉛梁種圖形,以記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畫。

『貳』 墨西哥壁畫的資料 急....

墨西哥的首府墨西哥
城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數千年來,瑪雅人和阿茲特克族人曾在這里創下過燦爛的文明,這里也因為其古老的文化成為譽滿世界的「宮殿之城」;今天,在勤勞的墨西哥人的創造下,一個絢麗多姿的大都會又展現在世人面前。它的神奇與美麗,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察覺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曾於1968年成功舉辦了第19屆夏季奧運會,墨西哥城奧運會首次對女子選手做了性別檢驗,許多表現突出的女英雄們也因此受到贊揚。墨西哥跨欄選手巴希里奧成為了首位在奧運會開幕式上點燃火炬的女性。
壁畫之都
初到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最讓人感到震撼的是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壁畫作品,那些大多出現在博物館里的名家壁畫,在街邊、地鐵站、住宅外牆、廣場公共建築物等地也隨處可見。墨西哥壁畫的特點是巨大、色彩鮮艷,且處處體現墨西哥人豐富的想像力和民族特色。因此,墨西哥城無愧於「壁畫之都」的美譽。現代墨西哥壁畫藝術的發展被稱為「壁畫運動」,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到70年代結束。墨西哥「壁畫三傑」——里維拉、奧羅斯科、西蓋羅斯是傑出代表,他們發表了《告美洲藝術家宣言》,強調要實現一種劃時代的、具有英雄色彩的、本民族的繪畫藝術。墨西哥80%的壁畫集中在首都。在相當於北京長安街的改革大街兩旁,公共建築物上有描繪墨西哥民族斗爭史和英雄人物的大型壁畫;位於憲法廣場的國民宮則是壁畫的宮殿,那裡珍藏著墨西哥名家的傑作。在眾多精美壁畫中,最有名的當屬里維拉的巨作「墨西哥歷史與未來」。這幅壁畫現珍藏於國民宮中央樓梯的迴廊上,高約五六米、長達數十米,共有1000多個人物,氣勢磅礴,全景式地展現了墨西哥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前的印第安社會到本世紀的全部歷史。國民宮每天免費向遊人開放,參觀時你還會發現,參觀者除了外國遊客,很多是中小學生,他們一邊聽老師詳細講解,一邊仔細觀看壁畫所展現的場景,加深對歷史的了解。
邊走邊舞
在墨西哥城旅遊,時時、處處可以聽到動人的旋律。馬里亞契樂隊一般由3~5人組成,使用的樂器主要是小提琴、吉他、小號。演奏時,樂手們站立著一字排開,每人手中一件樂器,邊奏樂邊引亢高歌,曲調歡快熱烈,抑揚頓挫。無論是在大飯店、小酒店,還是在劇院、街心廣場、家庭聚會,都會聽到馬里亞契音樂迷人的旋律。還有那優美熱烈的民間舞蹈哈拉維。哈拉維是最富墨西哥民族特點的舞蹈,享譽世界。哈拉維為多組變化的男女對舞,以踢踏舞步為主,男舞者身著「恰羅士」服,頭戴寬邊大帽子,口中不停地打著呼哨,跳著快速的踢踏舞步,腳下發出清脆有節奏的響聲。姑娘們身著色彩艷麗的寬邊大裙子,邊跳踢踏舞邊用雙手舞動裙邊,抖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裙花。在馬里亞契樂隊歡快樂曲的伴奏下,場面熱烈豪放,觀眾陶醉了,不由得邊鼓掌邊在座位上扭動起來。
鬥牛狂歡
每年11月到下一年3月是墨西哥的鬥牛季節,許多外國遊客都趕在這個時候去墨西哥,為的是一睹墨西哥鬥牛士的風采。現在世界上大概只有3個國家還有鬥牛,墨西哥便是其中之一(另兩個國家是西班牙和哥倫比亞)。世界最大的墨西哥城鬥牛場可容納8萬觀眾。墨西哥人喜歡看鬥牛,在鬥牛季,鬥牛場總是座無虛席。鬥牛都是專門飼養的公牛,體重一般在400到600公斤之間,膘肥體壯,勇猛好鬥。鬥牛士身著華麗的緊身鬥牛服,頭戴黑色扁形帽,右手握利劍,左手舞動紅色斗篷,顯出一股天下無敵手的氣勢。不過鬥牛士與這么大的傢伙周旋,最後一劍從頸部刺進牛的心臟把它殺死,那是要冒極大風險的。看台上的人自始至終是提心吊膽的。實際上,鬥牛士被牛頂傷頂死的事也是不少見的。但正是在這危險刺激的表演中,觀眾們才充分領略了墨西哥人粗獷勇敢的精神。
墨西哥的首府墨西哥
城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數千年來,瑪雅人和阿茲特克族人曾在這里創下過燦爛的文明,這里也因為其古老的文化成為譽滿世界的「宮殿之城」;今天,在勤勞的墨西哥人的創造下,一個絢麗多姿的大都會又展現在世人面前。它的神奇與美麗,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察覺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曾於1968年成功舉辦了第19屆夏季奧運會,墨西哥城奧運會首次對女子選手做了性別檢驗,許多表現突出的女英雄們也因此受到贊揚。墨西哥跨欄選手巴希里奧成為了首位在奧運會開幕式上點燃火炬的女性。
壁畫之都
初到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最讓人感到震撼的是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壁畫作品,那些大多出現在博物館里的名家壁畫,在街邊、地鐵站、住宅外牆、廣場公共建築物等地也隨處可見。墨西哥壁畫的特點是巨大、色彩鮮艷,且處處體現墨西哥人豐富的想像力和民族特色。因此,墨西哥城無愧於「壁畫之都」的美譽。現代墨西哥壁畫藝術的發展被稱為「壁畫運動」,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到70年代結束。墨西哥「壁畫三傑」——里維拉、奧羅斯科、西蓋羅斯是傑出代表,他們發表了《告美洲藝術家宣言》,強調要實現一種劃時代的、具有英雄色彩的、本民族的繪畫藝術。墨西哥80%的壁畫集中在首都。在相當於北京長安街的改革大街兩旁,公共建築物上有描繪墨西哥民族斗爭史和英雄人物的大型壁畫;位於憲法廣場的國民宮則是壁畫的宮殿,那裡珍藏著墨西哥名家的傑作。在眾多精美壁畫中,最有名的當屬里維拉的巨作「墨西哥歷史與未來」。這幅壁畫現珍藏於國民宮中央樓梯的迴廊上,高約五六米、長達數十米,共有1000多個人物,氣勢磅礴,全景式地展現了墨西哥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前的印第安社會到本世紀的全部歷史。國民宮每天免費向遊人開放,參觀時你還會發現,參觀者除了外國遊客,很多是中小學生,他們一邊聽老師詳細講解,一邊仔細觀看壁畫所展現的場景,加深對歷史的了解。
邊走邊舞
在墨西哥城旅遊,時時、處處可以聽到動人的旋律。馬里亞契樂隊一般由3~5人組成,使用的樂器主要是小提琴、吉他、小號。演奏時,樂手們站立著一字排開,每人手中一件樂器,邊奏樂邊引亢高歌,曲調歡快熱烈,抑揚頓挫。無論是在大飯店、小酒店,還是在劇院、街心廣場、家庭聚會,都會聽到馬里亞契音樂迷人的旋律。還有那優美熱烈的民間舞蹈哈拉維。哈拉維是最富墨西哥民族特點的舞蹈,享譽世界。哈拉維為多組變化的男女對舞,以踢踏舞步為主,男舞者身著「恰羅士」服,頭戴寬邊大帽子,口中不停地打著呼哨,跳著快速的踢踏舞步,腳下發出清脆有節奏的響聲。姑娘們身著色彩艷麗的寬邊大裙子,邊跳踢踏舞邊用雙手舞動裙邊,抖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裙花。在馬里亞契樂隊歡快樂曲的伴奏下,場面熱烈豪放,觀眾陶醉了,不由得邊鼓掌邊在座位上扭動起來。
鬥牛狂歡
每年11月到下一年3月是墨西哥的鬥牛季節,許多外國遊客都趕在這個時候去墨西哥,為的是一睹墨西哥鬥牛士的風采。現在世界上大概只有3個國家還有鬥牛,墨西哥便是其中之一(另兩個國家是西班牙和哥倫比亞)。世界最大的墨西哥城鬥牛場可容納8萬觀眾。墨西哥人喜歡看鬥牛,在鬥牛季,鬥牛場總是座無虛席。鬥牛都是專門飼養的公牛,體重一般在400到600公斤之間,膘肥體壯,勇猛好鬥。鬥牛士身著華麗的緊身鬥牛服,頭戴黑色扁形帽,右手握利劍,左手舞動紅色斗篷,顯出一股天下無敵手的氣勢。不過鬥牛士與這么大的傢伙周旋,最後一劍從頸部刺進牛的心臟把它殺死,那是要冒極大風險的。看台上的人自始至終是提心吊膽的。實際上,鬥牛士被牛頂傷頂死的事也是不少見的。但正是在這危險刺激的表演中,觀眾們才充分領略了墨西哥人粗獷勇敢的精神。

『叄』 美洲帕拉卡斯文化

印第安人是美洲古文明的創造者。介紹美洲的古代文明,首先要談的是其創造者美洲印第安人(即土著居民)的起源問題。對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問題,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隨著考古學、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如今世界上占上風的看法是:⒈由於迄今為止在美洲沒有發現猿人的遺跡,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不可能是土生的,而是從其他大陸遷徙過去的;⒉通過DNA的抽樣測試分析,排除了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與非洲人、歐洲人的祖先同宗的可能性,確認了與亞洲蒙古人種的同一性;⒊冰川時期(公元前7萬-1.2萬年),亞洲東北部與美洲西北部有陸橋相連,亞洲人越過陸橋進入北美地區;⒋最早進入美洲的亞洲人是一批獵手,他們追捕獵物時越過陸橋,在北美地區繼續追捕,繁衍生息;他們的後裔追捕獵物時南下墨西哥,而後到達南美洲。⒌根據考古新發現,大約在2.1萬年前左右,亞洲人通過白令海峽,分多次遷移到美洲大陸。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印第安人並非完全屬於同一種族,有部分居民可能是從大洋洲方面遷移到南美或中美地區的。

據估計,在公元15~16世紀之交,美洲印第安人約有1500萬~4000萬,語言和方言達1700餘種。印第安部族也很復雜,主要的部族有:加拿大和美國的易洛魁人,墨西哥的薩波特克人、托爾特克人和阿茲特克人,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瑪雅人,加勒比海地區的加勒比人,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及周圍地區的奇布查人,秘魯、厄瓜多和玻利維亞等安第斯高原地區的印卡人,阿根廷、巴拉圭的瓜拉尼人,智利的阿拉烏幹人,巴西等國亞馬孫河流域熱帶森林和草原地區的阿拉瓦克人和圖皮人。

美洲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美洲印第安人經過漫長的漁獵採集生活,大約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開始定居並從事農業種植,培植了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甘薯、向日葵、煙草、可可、龍舌蘭、南瓜及某些豆類和薯類作物。飼養的家禽家畜有駱馬、羊駝、火雞等。玉米種植是印第安文明的基礎,故印第安文明又稱「玉米文明」。印第安人培育的很多農作物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對人類物質生活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古代印第安人不知道使用鐵器、車輪和牛馬,這影響其生產力的提高和發展。在社會組織方面,長期處於原始公社制階段。土地為部落公有,由議事會分配給各氏族和家庭使用。實行集體勞動,產品平均分配。但是,有的地區達到了較高的社會發展階段,進入早期的階級社會。

美洲古代文明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前古典時期(公元前2000-公元250年左右),古典時期(公元250-900年左右),後古典時期(公元900-1500年左右)。�

時至後古典時期,美洲印第安文明發展水平最高的為兩大地區:一個在中部美洲(Mesoamérica,又譯「美索亞美利加」或「美索美洲」),包括今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貝里斯等國,被稱為「中部美洲文明」。在那裡最早興起的是奧爾梅克(Olmec)文化,被認為是中部美洲文明的先驅。其後興起的有特奧蒂華坎文化(Teotihuacán)、薩波特克(Zapotec)文化和托爾特克(Toltec)文化等。另一個在南美安第斯高原及太平洋沿岸一帶,被稱為「安第斯文明」。在那裡最早出現的是查文(Chavín)文化,被認為是安第斯文明的淵源。其後興起的有帕拉卡斯(Paracas)文化、納斯卡(Nazca)文化、莫契卡(Mochica)文化、蒂亞華納科(Tiahuanaco)文化和契姆(Chimú)文化等。在此基礎上最後形成了三個主要文明中心:①以現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和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為中心的古代瑪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②以墨西哥高原盆地為中心的古代阿茲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③分布於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廣大地區的古代印卡文明(Incan Civilization)。

下面分別簡要地介紹一下美洲古代(也是拉美)的三大文明。�

一、瑪雅文明��

瑪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為古代瑪雅人所創造的印第安文明,是中部美洲印第安古文明的傑出代表,是古代美洲的三大文明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也是唯一誕生在熱帶叢林而非大河流域的文明。

簡史:瑪雅文明一般可分為前古典期(早期即形成期,約公元前1800 ~公元300年),古典期(中期即鼎盛期,公元300~900年)和後古典期(後期,公元900~1521年)。

瑪雅文明區主要包括今天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州和恰帕斯州,尤卡坦半島的尤卡坦州、坎佩切州和金塔納羅奧州,地處尤卡坦半島的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貝里斯和薩爾瓦多,總面積約32.4萬平方公里。

大約自公元前1800年起,古代瑪雅人已開始生活在上述地區,公元初期在尤卡坦半島南部今瓜地馬拉佩滕(Petén)湖畔的熱帶雨林區,興建了第一批「城邦」。這些城邦實際是早期的祭祀中心。公元3世紀以前的歷史,被認為是瑪雅文化的形成期。

從公元3世紀至9世紀,瑪雅文化進入鼎盛期,建立大小城邦達百餘個,使用統一的象形文字和歷法,其中今瓜地馬拉的蒂卡爾(Tikal)有居民4萬人。今宏都拉斯西部與瓜地馬拉交界處的科潘(Copan),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瑪雅人在此居住,公元435年開始建城,公元5~9世紀處於全盛時期,成為當時的科學文化和宗教活動中心。瑪雅有立柱記事的習俗,一般是每隔20年建一座石柱碑。9世紀末,這些城邦突然衰落,立柱記事由此中斷,原因不詳。

公元10世紀末,瑪雅文明中心移向尤卡坦半島北部,與入侵的托爾特克(Toltec)人的文化相融合,先後興起了埃爾塔興(El Tajín)、奇欽•伊察(Chichen Itzá)、瑪雅潘(Mayapan)等城邦,使瑪雅文化重新繁榮起來。1450年各城邦間發生混戰,瑪雅文化再度走向衰落。最後一塊石柱碑立於1516年。歐洲殖民者入侵前,瑪雅人已向階級社會過渡,氏族社會內部出現了世襲的貴族和僧侶,使用奴隸勞動,公社社員也須為貴族耕種土地和繳納賦稅。�

經濟生活:瑪雅人以農業為生,在沼澤地挖渠排水,修建台田、渠田,種植玉米、菜豆、西紅柿、、可可豆、辣椒、南瓜和棉花等多種作物。主要生產工具是尖頭木棒和石器,刀耕火種,沒有完全跨過新石器時代。瑪雅人掌握了飼養火雞、狗和蜜蜂的技術,學會用龍舌蘭纖維和木棉織布。

國家組織和社會:瑪雅並沒有形成「帝國」,只是城邦國家。瑪雅人的社會組織以家庭為基礎,家庭是瑪雅社會的核心。實行夫權制,但母親或年長的婦女在家庭中仍有一定的地位。若干血親家族組成氏族。社會的基層組織是氏族公社。瑪雅社會的中心是城市。瑪雅社會是一個階級社會,分成國王、貴族階級、中等階級和平民階級。整個社會呈金字塔形。

在瑪雅文明的後古典時期,由於颶風、乾旱、瘟疫和戰亂等天災人禍,古瑪雅文明迅速衰落,城市大都被遺棄。當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時,尤卡坦半島上的瑪雅城邦已呈現出支離破碎、衰微破敗的景象。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使脆弱的瑪雅文明遭到嚴重的摧殘。

文化藝術與宗教:瑪雅人在文化和科學方面卻取得了令人吃驚的成就。公元前後,瑪雅人創造了象形文字,用樹皮紙或鞣製過的鹿皮記載天文、醫學、儀典、神話傳說、詩歌和歷史,為美洲大陸惟一發明使用文字的印第安部族。計有800多個寫書符號,3萬余個詞彙。瑪雅的象形文字,形象在中間,四周附加連綴和語尾變化;出現了表意符號;一個字往往是一句話。文字有寫在紙(樹皮紙)上的,有雕刻在石柱、石碑上的。此外,壁畫、木刻、玉雕、貝雕、骨雕和陶器上也有銘文。內容豐富,有關天文、占卜、歷法、歷史、統治者的生平、世系、醫學、植物、動物、地圖和戰爭、結盟等事件的記載。瑪雅象形文字古抄本現僅剩3部,以其收藏地分別稱作「德累斯頓抄本」、「馬德里抄本」和「巴黎抄本」,至今尚未能完全釋讀。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內容尚未破譯。
在數學方面,瑪雅人創造了精確的數學體系和天文歷法系統,他們採用20進位法,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零」的概念,比歐洲早800餘年。他們建立了精密的歷法制度,最重視對太陽和月亮的觀測,他們能算出日蝕和月蝕出現的時間,並已將7大行星都列入了研究范圍。他們對金星運行周期的計算和現代科學實測結果完全一致。瑪雅歷法體系由「神歷」、「太陽歷」和「長紀年歷」組成。瑪雅人經過周密計算,認為一年是365.2420天,這同現在計算的一年為365.2422天的數值只差2/10000。

在建築方面,古代瑪雅人修建了不少金字塔。在沒有金屬工具、沒有大牲畜和輪車的情況下,古代瑪雅人卻能夠開采大量重達數十噸的石頭,跋山涉水、一路艱辛地運到目的地,建成一個個雄偉的金字塔。金字塔最高的可達70米,其規模之巨大、施工難度之高,令人吃驚。古代瑪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築形式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埃及的金字塔的塔頂是尖的,而瑪雅金字塔卻是平頂,塔體呈方形,底大頂小,層層疊疊,塔頂的台上還建有廟宇;在用途上也不一樣: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瑪雅的金字塔除個別外,一般是用來祭祀或觀察天象的。除金字塔外,瑪雅人還興建了不少功能性強,技藝高的民用建築,主要有:房屋(包括廟宇、府邸、民居等)、公共設施(球場、廣場、集市等)、基礎設施(橋梁、大道、碼頭、堤壩、護牆等)和水利工程(水渠、水庫、水井、梯田)等。

此外,瑪雅人在壁畫、雕刻、彩陶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水平。繪畫多為壁畫,也見諸於陶器和古抄本。使用多種顏色,顏色來自於植物和動物。手法是寫真的,工具由鳥羽和獸毛製作,還有形同我國毛筆狀的繪畫工具。墨西哥恰帕斯州博南帕克的壁畫是世界古代壁畫藝術的珍貴寶藏。雕刻方面,按所使用的材料劃分為石刻、木刻、貝雕、玉雕、骨雕和泥塑等。石雕有兩種:一為獨立石雕(石柱、石碑和石座等),一為房屋和其他建築物上的飾刻。泥塑多用於房屋建築和墓穴中,有人物、飛禽、走獸、爬蟲等形象,還有銘文。

瑪雅人的宗教是多神教。居首位的是天神伊察姆納(Itzamná),為祭祀的保護神,也是文字和科學的創造者。眾多神靈中主要有雨神恰克(Chac)以及玉米神龍姆卡什(Yum Kaax),還有羽蛇神庫庫爾坎(Kukulcán)、戰神和風神烏拉坎(Huracán)等。

這次展出的展品主要是古代瑪雅文明的文物。其中有泥塑、彩陶、玉雕、石雕等,泥塑有人物、神像、動物、住房06-5-4-17等。還有彩陶杯、彩陶盤、彩陶罐等。這些造型栩栩如生的展品生動地反映不同時期瑪雅人的生活、勞動、戰斗和娛樂,一定會使中國觀眾對燦爛的瑪雅文明留下深刻印象。

二、阿茲特克文明�

阿茲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是墨西哥古代阿茲特克人所創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於14世紀初,1521年為西班牙人所毀滅。

簡史:阿茲特克人原屬納瓦語(Nahuatl)系發展水平較低的一個部落,後來因吸收、融合這個地區其他印第安優秀文化傳統而迅速崛起。公元11~12世紀間,從北部遷入墨西哥中央谷地,1325年在特斯科科(Texcoco)湖西部島上建造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án)城。1426年,阿茲特克同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結成了「阿茲特克聯盟」,由阿茲特克國王伊茲科亞特爾(Itzcóatl)任首領,勢力日盛,在谷地建立了霸主地位。繼承人蒙特祖馬一世(Moctezuma I)及其後的國王不斷對外用兵,開疆拓土,至16世紀初,其疆域東西兩面已抵墨西哥灣和太平洋沿岸,北與契契梅克為鄰,南至今日之瓜地馬拉,人口約300萬,發展到極盛時期。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利用印第安人內部矛盾,進攻阿茲特克國,蒙特蘇馬二世(Moctezuma II)在入侵者面前動搖不定,最後成為西班牙殖民者的傀儡。1520 年6月向人民勸降時被群眾擊傷而死。科爾特斯在所謂「悲慘之夜」僥幸逃命後,又於1521年卷土重來,阿茲特克人在新國王誇烏特莫克(Cuauhtémoc)率領下,與圍城的西班牙殖民者展開殊死搏鬥,最後由於糧食和水源斷絕,加之天花肆虐而失敗。1521年8月,西班牙人佔領特諾奇蒂特蘭,在城中大肆屠殺,並將該城徹底毀壞,後在其廢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經濟生活:阿茲特克國有比較發達的農業,主要作物有玉米、豆類、南瓜、馬鈴薯、棉花、龍舌蘭(Tequila)等,其中龍舌蘭是其特產。飼養火雞、鴨、狗等禽畜。阿茲特克人利用特斯科科等湖泊發展人工灌溉系統,據說在特諾奇蒂特蘭城南的索奇米爾科(Xochimilco)有1.5萬條人工渠道,至今仍存900條。手工業相當發展,有金、銀、銅、寶石、皮革、紡織、羽毛、陶器等各種工藝品。首都特諾奇蒂特蘭面積約10平方公里,人口達30萬。城內街道、廣場設置整齊,全城有10餘公里長的防水長堤,並有兩條石槽從陸地引淡水入城。城內有神殿、王宮、行政官署、貴族邸宅、游戲場、學校等建築。城北的市場是國內貿易中心,據記載可以容6萬人交易貨物,比西班牙的市場還大。

國家組織和社會:實行集權統治,最高首領國王和貴族高居於民眾之上,並擁有強大的軍隊,明顯表現出阿茲特克社會已向階級社會過渡。阿茲特克的國王由部落會議從特定的家族中推舉,事實上是最高軍事酋長,無世襲權,並可被部落會議罷黜。阿茲特克人同與之結盟的部落結成統一的政治和文化共同體。聯盟所征服的部落需向聯盟割讓土地和納貢,但可保有自己的部族神和習俗,由自己的酋長管理。特諾奇蒂特蘭城分為四大區,分屬四大胞族。下面共分為20個氏族,各氏族有自己的氏族神、祭司和寺廟,享有處理內部事務的權利。各氏族選出代表出席酋長會議。土地被分成王田、祭司田、軍田,由公社成員集體耕種,以供國王、貴族、祭司和武士所需。但社會組織仍以被稱作「卡爾普里」的氏族公社為基礎,土地為氏族公有,分配給各家庭耕種。�

阿茲特克人的社會組織以氏族為基礎,實行公社土地所有制,但已開始出現階級劃分,貴族、祭司、武士和商人構成社會的統治階級。貴族擁有土地和自己的姓氏,子女可受到特殊教育。平民接受農、工和戰技等專業教育,是軍隊的主體。最下層是奴隸,主要來自戰俘和罪犯。

文化藝術與宗教:阿茲特克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托爾特克文化和瑪雅文明的許多成就,但自己也有獨創。其文字仍屬圖畫文字,但已含有象形文字成分。天文歷法方面,使用太陽歷與聖年歷,已知一年為 365天,每逢閏年補加一天。醫學方面,知道利用各種草葯治病,並已使用土法麻醉。阿茲特克人的陶器和繪畫均極精緻,建築和藝術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首都特諾奇蒂特蘭的公共建築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麗壯觀。一般房屋的周圍,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種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園。城中心的主廟基部長100米、寬90米,四周有雉堞圍牆環繞,塔頂建有供奉主神威濟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壇周圍有蛇頭石雕,壇下發現的重達10噸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圖案,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廣場發現的「第五太陽石」直徑近 4米,重約120噸,刻有阿茲特克宗教傳說中創世以來四個時代的圖像,代表了阿茲特克人石雕藝術的高度水平。阿茲特克人是優秀的建築師。首府特諾奇蒂特蘭是一座島城,有3條寬達10米的石堤與湖外陸地相通,石堤每隔一定距離就留一橫渠,渠上架設吊橋,可隨時收放,以防外敵入侵。城內建有宮殿、神廟、官邸、學校,建築宏偉,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廟其規模甚至可與古埃及的媲美。為了滿足城市稠密人口對糧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獨特的「水上園地」,以擴大種植面積。島城四面環水,市內河道縱橫,景色富麗,殖民者為之傾倒,驚呼為「世界花園」。但科爾特斯把這座城市燒成了廢墟,後來的墨西哥城就建在這一廢墟上。阿茲特克人主要生產工具仍為石器,多由黑曜岩製成,但已會製造銅、金物品。有精確歷法,會使用各種草葯治病,在音樂、舞蹈、繪畫方面也有一定的水平。

宗教在阿茲特克人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靈魂永存,並相信存在至高無上的主宰。他們崇拜自然神,主神威濟洛波特利(Huitzilopochtli)被視為太陽神和戰爭之神,其他的神主要有:創造神特洛克-納瓦克(Tloque-Nahuaque)、太陽神托南辛(Tonatinh)、雨神特拉洛克(Tláloc)、玉米神希洛內(Xilonen)、羽蛇神克查爾科阿特爾(Quetzalcóatl)、「雙頭神」奧梅特庫特利(Ometecuhtli)及其妻子奧梅奇華特爾(Omecíhuatl)等,國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時以戰俘為犧牲。其特異習俗之一是以活人為祭品,每年有數千人被祭神靈。武士以獻身祭壇為榮。

三、印卡文明��

印卡文明又譯印加文明(Incan Civilization)是以古代印卡人為代表的印第安文明,為南美安第斯地區的古代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

簡史:「印卡」(Inca),意即「太陽之子」,是安第斯地區講克丘亞語的印第安人對他們首領的尊稱。公元13世紀,印卡部落在秘魯的庫斯科谷地附近定居,15世紀初,崛起成為安第斯地區的強國。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瓦伊納•卡帕克(Huayna Capac)在位時,印卡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其疆域北至今厄瓜多和哥倫比亞南部,南達智利和阿根廷北部,南北4000千米,人口約1000萬,成為古代美洲最大的一個印第安國家。

國家組織和社會:印卡古國正式的名稱為「塔萬廷蘇約」(Tahuantinsuyo),國王在政治、宗教和軍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其下有貴族、祭司充任各級軍政、宗教職務,組成嚴密的行政體系和統治機構。印卡王被認為是太陽之子,當他繼承王位時,他將和他的最大的被叫做科婭(Coya)的姐妹結婚,而他們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將會是下一屆印卡王。印加王可以有很多的妻子,但是能夠繼承王位的那個孩子只能是他和他的姐妹生下的孩子。

印卡社會的基層結構是「艾柳」(Ayllú),相當於氏族公社。土地被分為太陽田、印卡田和公社田,公社成員先要耕種供祭祀和王室使用的太陽田、印卡田,最後才能耕種公社的土地。公社田分配給每個家庭耕作。在勞動組織方面,帝國設立一種稱作「米達制」(mita)的勞役制度,輪流徵調壯年男子去建造公共和宗教工程。還有一種從事特殊差役的「亞納科納」(yanacona),相當於奴隸或半奴隸。

經濟生活:印卡人已有發達的農業,培育了玉米、馬鈴薯等40多種作物。他們在深谷陡壁、氣候乾燥的安第斯山區修建了龐大的梯田系統和引水工程,這些用石板砌成的水渠有的長達百餘千米。亦馴養駱馬和羊駝,作為馱載工具,並提供紡織用毛。

文化藝術和宗教:印卡人文化上的成就突出表現在雄偉的巨石建築方面。在庫斯科、薩克薩瓦曼、馬丘比丘等地用巨石建成的宮殿和城堡,石塊之間結合緊密,以致刀片也難以插入,有的城堡建於陡峭山崖,高聳入雲。為了治理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印卡人修建了兩條大道,一條稱「海岸大道」,一條稱「高原大道」,形成貫穿南北全境總長1.8萬千米的道路網。沿途設有驛站,供信使傳達信息。另外,在冶煉澆鑄、紡織制陶、天文歷法、外科醫術、文學音樂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印卡人還創造了被稱為「基普」(quipu)的結繩記事法。

印卡國的主神是創造之神維拉科查(Viracocha),是其他神靈和包括天、地、人類在內的萬物的創造者。其他神靈主要有:太陽神、雷神、月亮神等。印卡人信奉自然神,對世間萬物均奉為神明。

『肆』 墨西哥壁畫運動興起的原因

保護文化遺產

初到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最讓人感到震撼的是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壁畫作品,那些大多出現在博物館里的名家壁畫,在街邊、地鐵站、住宅外牆、廣場公共建築物等地也隨處可見。墨西哥壁畫的特點是巨大、色彩鮮艷,且處處體現墨西哥人豐富的想像力和民族特色。因此,墨西哥城無愧於「壁畫之都」的美譽。現代墨西哥壁畫藝術的發展被稱為「壁畫運動」,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到70年代結束。墨西哥「壁畫三傑」——里維拉、奧羅斯科、西蓋羅斯是傑出代表,他們發表了《告美洲藝術家宣言》,強調要實現一種劃時代的、具有英雄色彩的、本民族的繪畫藝術。墨西哥80%的壁畫集中在首都。在相當於北京長安街的改革大街兩旁,公共建築物上有描繪墨西哥民族斗爭史和英雄人物的大型壁畫;位於憲法廣場的國民宮則是壁畫的宮殿,那裡珍藏著墨西哥名家的傑作。在眾多精美壁畫中,最有名的當屬里維拉的巨作「墨西哥歷史與未來」。這幅壁畫現珍藏於國民宮中央樓梯的迴廊上,高約五六米、長達數十米,共有1000多個人物,氣勢磅礴,全景式地展現了墨西哥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前的印第安社會到本世紀的全部歷史。國民宮每天免費向遊人開放,參觀時你還會發現,參觀者除了外國遊客,很多是中小學生,他們一邊聽老師詳細講解,一邊仔細觀看壁畫所展現的場景,加深對歷史的了解。

『伍』 拉丁美洲藝術傳統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拉丁美洲具有悠久的藝術傳統,古老而神秘的阿茲台克藝術和瑪雅藝術為西方現代裝飾藝術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經歷了漫長的殖民主義統治以後,拉丁美洲各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20世紀前期在拉丁美洲產生了頗具特色的現代美術,尤其是墨西哥的壁畫藝術最富於代表性。20年代30年代墨西哥的壁畫藝術不僅影響了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美術的發展,對於美國的肆返攜藝術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戰後墨西哥的壁畫藝術繼續發展,一直延續到70年代。墨西哥壁畫藝術多反映本民族的歷史和現實生活,反映社會矛盾和斗爭,具有強烈的藝術形式和時代內容的特色。壁畫有著強烈的表現性和裝飾性,作品往往和公共建築結合起來,因而產生廣泛的影響。在眾多的墨西哥壁畫家當中,迪戈·里維拉、大衛·西裂伏蓋羅斯和瓊斯·奧羅斯科的創作活動令人矚目。他們都有較長的創作生涯,作品數量眾多,規模宏大,有著極強的視覺沖擊力。通過墨西哥壁畫家的努力,形成了既具個性又具共性的拉丁美洲裝飾藝術風格。1953年裡維拉為墨西哥城繪制的壁畫,表現「均貧富」的社會理想。西蓋羅斯為圖書館公共建築所作的大型裝飾壁畫,具有鮮明的拉丁美洲傳統裝飾藝術的特色。墨西哥壁畫藝術家大都具有進步的政治傾向,像西蓋羅斯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從事實際斗爭的革命者。墨西哥內戰時期他曾親自參加戰斗,成為人民起義軍的指揮員。40年代西蓋羅斯接受斯大林的命令,作為墨西哥共產黨的領導人世租,曾組織行動小組刺殺托洛茨基,失敗後被捕入獄。

『陸』 墨西哥城素有壁畫之都的美譽

墨西哥壁畫中的歷史



▲墨西哥的歷史

里維拉的一些作品還透露出他對社會主義理想的嚮往。作為一個具有社會主義思想的畫家,里維拉於20世紀20 年代曾參加墨西哥共產黨,通過壁畫運動宣傳墨西哥革命。

里維拉的許多作品自創作至今已近百年,但時間並未磨滅其作品的現實價值。他的許多畫作至今仍具有重要影響,仍然為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民眾津津樂道,每年慕名來墨西哥城參觀其壁畫作品的人絡繹不絕。里維拉的繪畫創作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根本原因在於其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對祖國、對人民真摯的熱愛;在於其作品深深紮根於本民族歷史和文化之中,真實地表現了墨西哥民族的特性;在於其表現出了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代表了人們的真實生活與理想。

『柒』 車城攬萃 | 曠世藝術精品——大型壁畫《底特律工業》

如果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歷史能像畫卷那樣展開,那麼上世紀初源於底特律的那場波瀾壯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無論如何都將會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正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留下了眾多藝術珍品一樣,底特律也留下了許多反映大工業時代社會變革的文化遺產,其中最具有歷史和社會價值的藝術瑰寶,當屬於底特律藝術博物館的壁畫中庭——《底特律工業》。

底特律藝術博物館建立於1885年,是美國最早的城市藝術博物館之一。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博物館見證了美國大工業時代崛起的輝煌和慎族讓汽車工業發展的滄桑。

來車城之前就聽說過這座藏有羅丹《思想者》和梵高《自畫像》 等精品的藝術宮殿。然而,初訪博物館的那天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卻不是這些收藏的藝術珍品,而是藝術博物館本身——博物館的中庭。

你看,這是怎樣的一個中庭:

一束束溫暖的陽光從天窗灑落,照亮了鑲有漂亮圖案的大理石地面,也照亮了中庭四周寬闊的牆壁。牆壁上是一幅幅精美的壁畫,在燦爛的陽光下,色彩鮮艷,栩栩如生。

尤其是南北牆上兩幅寬大無比的壁畫,再現了汽車生產線的恢宏場面。一排排高大的機器伴隨著密集的工人,還有高聳的鋼爐、飛濺的鋼花以及川流不息的車身布滿了整個牆面。勞動者們的造型雄壯有力而又協調優美,展現出無限的藝術魅力。

站在壁畫面前,那句「工人階級有力量」的口號頓時變得具體生動起來。環顧四周,彷彿置身於底特律大工業正在興起的歷史迴廊中。那種工業革命的磅礴氣勢和雋永精神像史詩般在中庭流淌,在心中激盪。

如果說壁畫本身直觀地表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大工業情景,那麼圍繞壁畫所發生的波折故事,更能反映出美國社會變革中意識形態上的碰撞以及寬局藝術表達的深刻和必要。

有趣的是這段故事的主角是背景截然不同的三個人:紅色藝術家迭戈·里維拉,大資本家艾德塞·福特,以及藝術學者威廉•瓦倫丁。

迪戈·里維拉有著精彩非凡的藝術生涯。他桀驁不馴的性格,他的共產黨人身份,他和傳奇女藝術家妻子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兩次婚姻的情感糾葛,以及他創作的大量影響廣泛的壁畫,使他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迪戈於1886年12月出生在墨西哥一個中等富裕的家庭。三歲時他就拿起畫筆開始在牆上和傢具上亂塗。有遠見的父親不但沒有阻止小迪戈的淘氣,反而在牆上各處裝上畫板任其塗鴨。

到了十歲,迪戈開始在墨西聖卡洛斯藝術學院學習藝術,得到了嚴格系統的學院派藝術訓練。隨後他來到歐洲繼續深造,接受了歐洲各種藝術流派的熏陶,尤其是受後印象派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藝術的影響。迪戈開始注重印象派和立體主義畫派的結合,並融入墨西哥民間藝術形式,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歐洲期間,迪戈親身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風雨。墨西哥的革命運動,以及列寧領導的蘇維埃十月革命的成功也對迪戈的社會觀念產生了重大影響。他開始以藝術的形式來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運動。

1922年,迪戈回到墨西哥,很快加入了墨西哥共產黨。1927年,迪哥戈作為墨西哥共產黨的代表參加了前蘇聯十月革命十周年慶祝活動。他與共產黨人托洛斯基的友誼,並在其流放期間所給予的大力幫助為人所稱道。

在投身社會運動的同時,迪戈開始考慮如何以藝術的形式謳歌波瀾壯闊的社會運動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他和畫家西蓋羅斯(D.A.Siqueiros)、奧羅斯科(José Clemente Orozco)一起在墨西哥開始以壁畫的形式宣傳墨西哥的歷史傳統和革命運動。

作為壁畫大師,迪戈出色地運用壁畫中的內容、形式與觀念之間的內在關系,平衡處理形象穗此、色彩和空間的結合,形成了集立體主義、原始風格和前哥倫比亞雕塑於一體的獨特個人藝術風格。他的壁畫形象直觀,色彩豐富,內容龐大,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感染力。

上個世紀初,老福特以T型車和流水生產線方式獨占製造工業的鰲頭,建立了舉世矚目的福特汽車王國。

作為汽車巨人老福特的獨生子,艾德塞從小就被老福特作為福特汽車王國接班人來培養。1918年,年僅25歲的艾德塞順理成章地成為福特公司的總裁。

艾德塞和父親在車型開發上有著不同的品味和追求。他對年輕一代汽車消費者的愛好有非常敏銳的了解,這都源於他極好的藝術修養。艾德塞從小喜歡繪畫和攝影,對藝術品有極高的鑒賞能力。因此,當老福特的傑作——T型車在十數年保持不變而行將淘汰的困境下,艾德塞主持開發了多種時尚新銳的車型,為福特汽車開創了新的局面。

作為車城乃至美國成功資本家的典型代表,艾德賽對底特律藝術發展的推動不遺餘力。他是底特律藝術博物館的長期的夥伴和贊助者。從1919年起,他被聘為藝術博物館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連老福特都常常自豪地對人誇耀:艾德賽是我們家族中的藝術家!

威廉•瓦倫丁納是一位藝術史學者,出生於德國。他對歐洲的古典和當代藝術鑒賞有極高的造詣,在藝術收藏方面很有建樹。1913年,他來到美國,創立了《美國藝術雜志》。

威廉在底特律藝術博物館創建的初期提出了許多極具建設性的建議,為博物館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924年開始,他被聘為底特律藝術博物館館長。

在他的主持下,底特律藝術博物館的收藏和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他打破了藝術博物館以藝術品類布展的傳統格局,而引入以文化歷史為背景的布局方式,使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種類藝術品來更好地了解一種文化的多個層面。

1917年,身處汽車製造業頂峰的老福特,開始在密西根的魯日河畔建造他夢想中的汽車工業城。十年之後,魯日工廠完成了。

建成後的魯日工廠佔地近四平方公里,擁有93座建築,1600萬平方英尺的廠房面積,160公里長的流水生產線,僱傭了10萬多名勞動者。除了汽車製造的四大工藝生產之外,這里還有各種零部件的生產車間,包括玻璃製造、煉鋼廠、發電廠。在其後的二十年中,魯日工廠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

這樣,在車城出現了一個老福特引以自豪的製造業的奇跡:大湖上的巨輪繁忙穿梭,來時載滿礦石和煤炭,走時裝滿各種嶄新的汽車。老福特曾自豪地向世界宣稱:大工業製造的夢想在魯日工廠實現了!

在其後幾十年間,魯日工業城中誕生了許多福特的經典,包括開時尚先河的A型車、B型車、雷鳥、銀貂,以及福特經久不衰的神話福特野馬Mustang和皮卡F150。二戰期間,這里更是羅斯福總統「民主國家的兵工廠」的真實寫照。

以工業革命為主題的藝術創作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需要的只是機緣。

機緣在偶然和必然之間徘徊。

1930年代,美國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爆發,社會進入大蕭條,但藝術活動卻空前活躍,自由之風盛行。迪戈——這位在鄰國壁畫領域頗有建樹的藝術家,開始進入美國藝術界的視野。1931年夏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專門為迪戈推出單人個展,引起不小的轟動。

隨後,迪戈應邀在舊金山完成了兩幅壁畫。一幅是在舊金山藝術博物館的《TheMaking of a Fresco》,另一幅是在舊金山股票交易所的《Allegory ofCalifornia》。

在一次好友舉辦的聚會上,威廉和迪戈相遇了。威廉不失時機向迪戈提議:為底特律創作一幅大型工業壁畫,如何?

迪戈欣然應允。

回到底特律後,威廉首先要解決的是經費難題。受經濟大蕭條影響,藝術博物館的經費被大幅削減,從上個年度的四十萬元降到本年度的四萬元。創作壁畫的費用至少要一萬美元,占博物館全年經費的四分之一。這筆經費從哪裡來?

這時威廉想到了艾德賽,請他以個人的名義捐助壁畫。艾德賽欣然承諾,為壁畫出世的鐵三角就這樣形成了。

為尋找創作的靈感,迪戈來到魯日工廠,很快就迷上了這里大工業生產的格局和風采。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中,迪戈孜孜不倦地在魯日工廠畫了上千幅素材。

他看到了巨型機器和生產線上工人繁忙勞動壯觀而和諧景象。在這里,機器已經不是冰冷無情的道具,而是一座座帶有生命的藝術品。他也為生產線上的勞動者們所展現的那種生產韻律所感動。

魯日工廠的實踐大大地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他要為大工業作傳,他要為勞動者謳歌, 他要把車城的工業革命用藝術的形式永久保留下來,同時抒發其對現實的思考和未來的憧憬。他要在車城完成一幅宏大敘事的藝術巨作!

但,現有兩幅壁畫的篇幅遠遠不能滿足這種宏大構想。

那天,迪戈站在博物館中庭舉目四望,一個大膽的念頭閃過:在整個博物館中庭的四面牆上都創作上壁畫! 他要做的不僅僅是中庭壁畫, 他要做一個壁畫中庭!

這正中威廉的下懷,也正是他多年來管理博物館的夙願:博物館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展示收藏品,博物館本身就應該是足以傳世的藝術品!

在積累了足夠的素材之後,迪戈開始其壁畫中庭的精心創作。

他首先想到的是生命。人類社會包括工業文明的一切發展都源於生命。因此,迪戈在大庭正面的牆上的中心部位畫了一幅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那時他心愛的妻子剛剛經歷過流產的傷痛,這里顯然有藝術家對妻子飽含深情撫慰和對孕育中的生命的禮贊。

在牆壁上方最高的位置是兩位母親的畫面。她們裸露著雙乳,手捧大自然的饋贈,向人們訴說,正是這些偉大的母親無私的奉獻養育了生命。

與之相對的牆面上展現的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科技動力。這里既有人與科技的協調,如那些可以造福人類的航天科技,也有科技可以毀滅人類的強烈擔憂,如幾架黑色的轟炸機和那些帶有防毒面罩的士兵。

在這個充滿矛盾的社會現實面前,迪戈的筆下出現了象徵和諧美好的向日葵與和平鴿,以表達其衷心祈禱人之間的和諧與和平的心聲。

中間的一幅浮雕壁畫,用幾條驚慌失措的魚兒展現出在人類社會活動的同時對大自然的騷擾。中間的一顆五角星,既可以認為是來自蘇聯的紅星,也可以說它來自美國星條旗上白星。

圖註:在大門兩側的牆板,他畫下了優美造型的大型動力機器,以及管理者和工程師的形象。

在大門兩側的牆板,他畫下了優美造型的大型動力機器,以及管理者和工程師的形象。仔細端詳,這些人物的面孔都有老福特和愛迪生的基因。迪戈以此向工業革命的先驅們致敬。

南北兩面巨型牆壁上,集中體現了藝術家對工業革命整體的印象和思考。最上端展現的是汽車工業不同膚色的四個族群:來自歐洲的白人,非洲的黑人、亞洲的黃色人群,和其他地區的棕色人群。

在對各種科技如化學、生物、醫療做了具體的描繪之後,藝術家用大量的篇幅畫出了魯日工廠的發動機和整車裝配生產線。整面牆上布滿了巨大的機器、密集的工人、自動化傳輸帶上排列的車身。整個畫面完美地再現了大工業生產的場景,美輪美奐,大氣恢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迪戈筆下出現了各種膚色的工人一起協調生產的場景。這顯然不是當年美國仍在種族隔離政策之下的現實,但卻是藝術家對未來的嚮往和憧憬。

環顧中庭,這里是一首大工業革命的贊歌,一首對勞動者的贊歌,一曲人和自然、機器和諧共存的美妙樂章。

第二年的春天,迪戈即將完成壁畫創作的時候,爭論也接踵而來。有些人指責壁畫歌頌了勞動者而貶低了資本家。有人甚至指控說,迪戈這幅畫作對車城的工人運動有推波助瀾之嫌。

在壁畫完成的第五天,各種指控充斥了底特律的各種媒體。有人質問,在勞資矛盾如此尖銳的底特律,為什麼要請一位紅色藝術家在博物館這么重要的位置做一個宣傳工人的壁畫?

底特律幾個保守團體共同向博物館發出了正式信函,要求博物館對這幅壁畫的背景和內容展開調查。如果上述指控屬實,這些團體將正式提請政府毀掉這些壁畫。

在喧鬧的反對聲中,博物館館長威廉堅定地站在藝術家一邊,捍衛藝術家的創作自由。他向人們耐心地解釋一個反映社會現實的偉大藝術品一定能夠接受時間的檢驗。威廉還發動美國藝術同盟發聲來支持藝術家的創作。

威廉堅信迪戈的壁畫一定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他果斷地打開藝術館大門,邀請車城廣大市民前來參觀。那天竟有萬人蜂擁而至,將博物館中庭廳擠得水泄不通。人們看到壁畫之後發表了許多正面的評論,漸漸抵消了極右派勢力的攻擊和偏見。

艾德賽也出面對壁畫中庭發表了堅定支持的聲明:我相信迪戈是在盡力表達和反映底特律的精神,我很滿意藝術家的這些壁畫創作。

這樣,博物館中庭的壁畫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為工業革命之城底特律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

但迪戈的另一幅宏篇巨制卻沒有這么幸運。

完成了底特律工業壁畫之後,迪戈應美國另外一位資本主義財富的典型代表小洛克菲勒的邀請,為其在紐的洛克菲勒大廈製作一幅大型壁畫。當壁畫接近完成的時候,迪戈同樣受到了紐約資本家集團更加猛烈的攻擊。

在這幅題為《人類在十字路口》的壁畫中,迪戈用大量的人物場景直面當時資本主義蕭條沒落的社會現實,並和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形態進行了比較,表達了人類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尖銳批判。

如果說《底特律工業》是藝術家關於工業革命與人類發展的思索,那麼《人類在十字路口》就是他關於社會革命與人類發展的思索。

在激烈的抨擊面前,酷愛藝術的小洛克菲勒極力保護迪戈的藝術創作。但當最後看到列寧的形象出現在壁畫中的時候,他堅守的藝術底線坍塌了。於是就出現了電影《Frida》中的一幕。

那天早晨,小洛克菲勒和一幫隨從來到藝術家工作的現場,再次向迪戈懇求:請將列寧的形象抹去吧。

藝術家很堅決:不!

在一段沉默之後,小洛克菲勒遞給藝術家一張支票:這是你全部的報酬,你被解僱了。

很快,壁畫被蒙上了白布。幾天之後,壁畫隨著一片片牆壁的剝落而消失了。

隨之而去的,還有洛克菲勒家族以藝術傳世的夢想。

電影中看不出小洛克菲勒當時的心情,但我想他後來一定很懊悔。在隨後很長一段時間里,洛克菲勒家族加大了對藝術活動的贊助,但始終都沒有離一幅足以傳世的藝術作品這么近,沒有能夠賦予洛克菲勒大廈永恆的藝術價值。

迪戈不甘心這部偉大作品的消失。後來,他在墨西哥藝術宮的牆壁上以《人類控制宇宙》為題再現了這部作品,成為當今墨西哥藝術宮的鎮館之寶。

由迪戈的壁畫所引起的關於如何處理藝術和社會現實對立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到了1960年代,這種爭論更加激烈。肯尼迪總統曾說到:當藝術家們對我們這個社會進行尖銳批評的時候,那是他們對事物所特有的敏感和對公正強有力的關切。為了國家的文明和進步,我看不出有比充分保障和發揮藝術家們的創作潛力更重要的事情了。

在肯尼迪總統遇刺兩年之後,美國政府終於撥款正式成立了國家藝術贊助基金會,用以建立保障藝術家的獨立和自由的創作環境。在基金的徽標下面有一句擲地有聲的話:偉大的國家應該擁有偉大的藝術。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取得了舉世觸目的偉大成就,中國的汽車工業也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時期。

但是,在中華大地星羅棋布般涌現出無數的摩天高樓、華麗殿堂之後,我們卻鮮見具有我們這個時代鮮明特徵和精神而足以傳世的藝術作品。

難道今天的中國還只能從《清明上河圖》中找回藝術中華的自信?

在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的時候,我真心地希望國內汽車同仁們來到車城,能夠抽出時間在底特律藝術博物館中庭的壁畫前停留一刻,在藝術欣賞中感受一下車城曾經引領過的工業革命的脈搏,體會一下大工業革命進程的所產生的碰撞與思考。

我更期望看到,在中國汽車工業高歌猛進的大潮中,也會出現中國的迪戈、艾德賽和威廉們的身影。

畢竟,汽車終將離去, 藝術才能永存。

今天,誰能想像到半個多世紀以前,一位根深苗正的資本家能夠資助一位紅色藝術家在資本主義重鎮最為寶貴的地方,創作出這組反映工業革命、謳歌勞動者的大型壁畫?

這里閃爍著怎樣的一種人類文明和藝術的光輝?

文化學者琳達·道森斯(Linda Dowens)在深入研究了迪戈的壁畫之後說道:今天我們流連在義大利的燦爛藝術中間來努力地感受和解釋文藝復興時期的種種輝煌;我們也流連在瑪雅古跡中感受和贊嘆古瑪雅文化曾有的輝煌。那麼,很多年後我們的後代來遠眺我們身處的工業革命的大時代的時候,他們會看到什麼呢?他們一定會從這些《底特律工業》的壁畫中非常生動地感受到曾經發生在底特律的大工業時代的輝煌。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底特律博物館中的壁畫中庭一定會更加燦爛奪目。 它會像蒙娜麗莎那樣向我們的後代展露出大工業時代永恆的微笑 。

『捌』 特奧蒂瓦坎簡介

位於墨西哥中部盆地的特奧蒂瓦坎是新世界歷史上最大、最有影響力和最受尊敬的城市。它繁榮於中美洲的黃金時代,即公元第一個千年的古典時期。這座城市的建築、藝術和宗教以兩座巨大的金字塔和一條巨大的神聖大道為主導,將影響所有後來的中美洲文化。

在公元 375 年和 500 年的鼎盛時期,這座城市控制了墨西哥中部高地的大片地區,並可能從被征服的領土上徵收貢品。公元600年左右,城市的主要建築被大火燒毀,藝術品被砸,城市走向衰落。特奧蒂瓦坎今天仍然是墨西哥訪問量最大的古遺址。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歷史概覽

與其他中美洲文化相比,特奧蒂瓦櫻正坎與早期古典瑪雅(公元 250 - 900 年)同時代,但早於托爾特克文明(公元900 年至1150 年)。這座城市位於同名山谷,最早形成於公元前 150 年至公元 200 年之間,並受益於通過灌溉輸送的大量泉水供應。該遺址最大的建築在公元 3 世紀之前完成,城市在公元 4 世紀達到頂峰,人口高達 20 萬。特奧蒂瓦坎實際上是這座城市的阿茲特克名稱,意思是「眾神之地」;不幸的是,原始名稱尚未從現場倖存的名稱字形中破譯。

這座城市的繁榮部分是基於對附近帕丘卡有價值的黑曜石礦床的控制,這些礦床被用來製造大量的長矛和飛鏢頭,也是貿易的基礎。進出這座城市的其他商品包括棉花、鹽、製作巧克力的可可、異國情調的羽毛和貝殼。灌溉以及當地土壤和氣候的自然屬性導致了玉米、豆類、南瓜、番茄、莧菜、鱷梨、仙人掌和辣椒等作物的種植。這些作物通常是通過chinampa系統種植的,該系統後來被阿茲特克人如此有效地利用。火雞以養犬為食,野味有鹿、兔、野豬,野草、昆蟲、蛙類、魚類等也補充了多樣化的飲食。此外,該市還展示了紡織製造和工藝品生產的證據。特奧蒂瓦坎也有自己的書寫系統,與瑪雅系統相似,但比瑪雅系統更簡陋,並且通常僅限於日期和名稱,至少在倖存的例子方面。

在公元 375 年到 500 年之間的鼎盛時期,這座城市控制了墨西哥中部高地的大片地區。

在公元 375 年至 500 年之間的鼎盛時期,這座城市控制了墨西哥中部高地的大片地區,並可能通過軍事攻擊的威脅從被征服的罩頌宏領土上索取貢品。特奧蒂瓦坎的可怕戰士,如壁畫上所描繪的,手持 atlatl飛鏢和矩形盾牌,他們穿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羽毛頭飾、貝殼護目鏡和背著鏡子的服裝。特奧蒂瓦坎陶器和奢侈品形式的文化接觸證據在墨西哥各地的精英墓葬中都能找到,甚至遠至南部的蒂卡爾和科潘當代瑪雅中心。

神秘的是,在公元 600 年左右,特奧蒂瓦坎的主要建築被故意燒毀,藝術品和宗教雕塑被砸碎,這一定是統治精英的徹底改變。破壞者可能來自正在崛起的霍奇卡爾科市,也可能來自於因資源稀缺而引發的起義,可能是由於廣泛的森林砍伐(迫切需要木材來燃燒大量石灰用於石膏和灰泥)、水土流失而加劇,和乾旱。不管是什麼原因,在這次氣候事件之後,這座更廣闊的城市在另外兩個世紀里仍然有人居住,但它的區域優勢變成了一種記憶。

特奧蒂瓦坎宗教

特奧蒂瓦坎最重要的神靈似乎是一位女性,這對中美洲來說是不尋常的。蜘蛛女神是一位造物主神,在壁畫和雕塑中都有表現,通常戴著類似於蜘蛛嘴的尖牙面具。其他的神,誰將會成為後續熟悉的中美洲文明,包括水女神,查爾丘特里魁,誰是在三米高的石像赫然表示,雨戰之神特拉洛克。顯然,在如此乾旱的氣候中,人們非常關注提供生命的水。其他經常出現在特奧蒂瓦坎藝術和建築中的神靈包括阿茲特克人稱為羽蛇神的羽蛇神,西佩托特克,代表農業復興(尤其是玉米),被稱為古火神的創世神。寺廟和金字塔在六月至日和昴宿星團與太陽對齊的位置表明日歷日期在儀式中很重要,埋葬祭品和犧牲品的存在說明了安撫各種神靈的必要性,尤其是那些與氣候和生育能力。

建築布局及特色

這座城市佔地 20 多平方公里,擁有精確的網格布局,朝向正北以東 15.5 度。這座城市以寬 40 米、長 3.2 公里的死亡大道(或阿茲特克人稱之為 Miccaotli)為主。大道從農田開始,經過大院或市場、城堡、太陽金字塔、許多其他物冊較小的寺廟和儀式區,最後到達月亮金字塔,指向聖山塞羅戈多。考古發現,原來的大道比今天可見的要長得多,並被另一條大道解剖,從而形成了一個四分之城。遺址以日月神殿兩大金字塔為主Quetzalcoatl,但大多數建築都比較簡陋,採用小建築群(超過 2,000 座)的形式,圍繞著一個庭院組織起來,整個建築被一堵牆包圍著。正是在這個大院里,每天用粘土火盆做飯。許多化合物有一個或兩個埋空間暗示每個人都是一個家庭或親屬群體,有些空間佔地數千平方米,因此可以更好地描述為宮殿。其他化合物更為溫和,使用的建築材料較少,因此它們可能是工匠的作坊。許多化合物也有提供獨立供水的可能性的大水箱。這座城市有民族區:例如西部地區的薩波特克人和東部地區的瑪雅人。該場地建築的典型特徵包括單層結構、偶爾有開放部分的平屋頂,以及設置在傾斜支撐牆 ( talud-tablero )上的裝飾性垂直矩形面板,這些面板嵌入所有類型宗教建築的傾斜立面,在整個中美洲被大量復制。

日月金字塔

五層太陽金字塔實際上是建在一個更早的神聖隧道洞穴和天然泉水之上。構造的結構 C. 公元 100 年,有六個平台,兩側長 215 米,塔高 60 米,這使其成為古代美洲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建築之一。現在的外觀曾經是光滑的石灰灰泥飾面,覆蓋了一個稍小的早期金字塔,它建在巨大的泥磚和瓦礫內部。頂部曾經有一個小寺廟結構,通過一段爬上整個金字塔的石階到達,然後分裂並重新連接到更高處。金字塔內部是一條 100 米長的隧道,從外面的樓梯下方通向一個四翼的房間,不幸的是,在古代被掠奪,但可能曾經是墓室或神殿。

月亮金字塔與它的鄰居太陽金字塔非常相似,但略小一些。現在的外觀包括六個逐漸變小的金字塔。建造 C. 公元 150 年沒有像太陽金字塔那樣的內室,但地基確實包含許多供品,例如黑曜石和綠石貓科動物和鷹以及一個人。在隨後的每個施工階段,祭品也被埋葬。三隻雄性被埋在山頂的正下方;隨附的珍貴玉器表明它們是重要的瑪雅貴族。還有一些被犧牲的動物的遺骸,包括美洲獅、響尾蛇和猛禽。

羽蛇神的城堡和神廟

城堡(Ciudadela)皇家住宅區以羽蛇神殿為主,這是對戰爭的慶祝. 後者是建造的 c。公元 200 年,雖然曾經被部分覆蓋,但裝飾有羽毛蛇和類似 Tlaloc 的頭部雕塑。這些裝飾元素曾被鮮艷地塗成藍色、紅色、黃色和白色。金字塔共有七層,祭祀了200多位外地男女以紀念它的建成。其中有兩組18名青年武士,雙手被反綁,被獻祭,埋葬在建築物南北兩側的兩個大坑中。在金字塔的每個角落都埋葬了另一名受害者,而在結構的中心,又埋葬了 20 名犧牲者和大量珍貴物品。這些數字很重要,因為每個日歷月都有 20 天,而中美洲年有 18 個月。此外,寺廟的中心是兩個被清空的墓室,也許是公元 400 年特奧蒂瓦坎的居民,但剩下的一根羽毛蛇警棍表明居住者是統治者。同樣值得一提的是 Quetzalpapalotl宮。這個結構是特奧蒂瓦坎最新的結構之一,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圓柱庭院。這座建築裝飾華麗,裝飾有貓頭鷹和格查爾的浮雕圖像,代表戰爭。

特奧蒂瓦坎藝術

以雕塑、陶器和壁畫為代表的特奧蒂瓦坎藝術是高度程式化和極簡主義的。石頭面具是用玉石、玄武岩、綠石和安山岩製成的,通常經過高度拋光並帶有細節,尤其是眼睛,用貝殼或黑曜石呈現。這些面具也是用粘土製成的,這兩種面具都曾經裝飾過雕像和木乃伊包。特奧蒂瓦坎 (Teotihuacan) 的許多建築物都裝飾有壁畫,其中大部分描繪了宗教活動,尤其是 *** ,但也有包含景觀和建築細節的場景,尤其是噴泉和河流等水景。場景還包括暗示書寫系統存在的字形,即使比當代瑪雅人使用的要少得多和復雜。使用真正的壁畫繪制技術,然後對作品進行了最後的潤色。使用鮮艷的顏色,紅色陰影特別受歡迎,最常用於描繪神靈、犧牲品和戰士。在較為樸素的建築中,還使用模板繪制了重復的圖案,以創造出類似於現代壁紙的效果。

典型的特奧蒂瓦坎陶器是帶有三個矩形腳和一個蓋子的圓形盤子,以及帶有幾何圖案裝飾的球根花瓶。其他流行的形式包括復雜的香爐和動態的小雕像,兩者都有模具製作的附加物和印章裝飾,表明一定程度的批量生產。最好的特奧蒂瓦坎陶器是用薄壁橙色粘土製成的,用灰泥裝飾,在整個中美洲都很受歡迎。

雕塑有各種尺寸,但從未捕捉到個人的肖像。相反,重點是一般形式和風格慣例,主要是神像的表現,例如巨大的大女神鵰像,由玄武岩熔岩製成,高 3.2 米,發現於月球金字塔附近,可追溯到公元 300 年之前。與雨神特拉洛克有關的圖像在特奧蒂瓦坎雕塑中也很受歡迎,該雕塑是在不使用金屬工具的情況下製作的。

特奧蒂瓦坎的遺產

特奧蒂瓦坎的宗教、紀念性建築、城市規劃和城市藝術的各種特徵將影響中美洲當代和隨後的文明,包括薩波特克人、瑪雅人、托爾特克人和阿茲特克人。羽蛇神和代表戰爭的貓頭鷹等圖像只是特奧蒂瓦坎圖像的兩個例子,它們在中美洲無處不在。特奧蒂瓦坎在歷史上留下了漫長的文化陰影,在其鼎盛時期 1000 年後,最後一個偉大的前哥倫布文明阿茲特克人將這座城市尊為文明的起源。他們相信特奧蒂瓦坎是眾神創造當今時代的地方,包括第五個和現在的太陽。阿茲特克國王蒙特祖瑪例如,在他統治期間,為了向眾神和特奧蒂瓦坎的早期統治者致敬,他們曾多次前往該遺址朝聖,他們是「智者、神秘事物的知識分子、傳統的擁有者」,其墓葬是該遺址的大金字塔,據傳說,由遙遠但未被遺忘的過去的巨人為他們建造。

『玖』 墨西哥的歷史的現代壁畫

墨西哥現代壁畫是在吸收古老的瑪雅、阿茲特克、印第安等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不斷抗擊殖民主義者和國內封建統治者,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革命斗爭中逐步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墨西哥人民政府成立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壁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壁畫題材多為歷史傳統或鄉土風俗等,一般都氣勢磅礴,場面宏大,民族風格鮮明,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斗性。大衛·西蓋羅斯、奧羅茲柯、迭戈·里維拉,被並稱為墨西哥三大壁畫畫家。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