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粽子是什麼味的
A. 粽子是什麼地方的風味食品
粽子(zòng
zi)又稱「角黍」、「筒粽」,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具有厚重的歷史感,深受人們的喜愛。2010年12月,江西德安縣宋代古墓出土了兩個實物粽子,據考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筒棕」,南朝梁開始還出現葯食合一的粽子,直到現在的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這種風俗也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粽子(拼音:zòng zi,英文:rice mpling)
粽子
涼粽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筒粽」花樣繁多。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一傳統習俗,並且伴隨著很多的民俗活動,其由來已久。
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為紀念,並且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歷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1]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因各地習俗的不同,人們給粽子的含義也有所不同,在南方與北方就有著較大的差別。[1]
文獻載,南朝梁時號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陶山,人稱陶公。陶公闢地種葯,以葯草為民驅疫療疾。自此地方百姓每逢端午,便用陶公所教的葯草煮粽,以防病健身。《江南靖士詩稿·端午陶山品粽》詩:「五日山村鮮角粽,褪繩解箬氣猶溫。淡黃應漬陶公草,膏飯舌翻香陣噴。」詩承載了粽子葯食同一的歷史,也反映了一種葯食同源的文化。
中國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我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柊葉蛋黃肉粽(海南)、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6]
廣西地區
桂中地區喜包形態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桂中地區的大枕頭粽一個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區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個粽子的小枕頭粽。桂林以北則喜包形態恰似狗頭的狗頭粽。在粽子包制過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點鹼粉,以煮熟的粽子產生鹼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歡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這種方法包制出來的粽子既有適中的鹼香味,亦有誘人食慾的色彩。[6]
廣東地區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大,外形別致,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潮汕的粽子別具特色,其中一種叫「雙烹」的粽子,是潮汕地區久負盛名的傳統名小食。裹蒸粽是肇慶特產,人稱「茶點王」,但與人們熟悉的「端午粽」卻有明顯的區別。一般的粽子多用芒葉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長條形,而肇慶裹蒸則用本地特有的冬葉包裹、水草包紮,呈枕頭狀或埃及金字塔形。
海南地區
與大陸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柊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可放入鹹蛋黃、豬肉、豬蹄、咸魚、叉燒肉、雞翅等作餡料。風味獨具,熱粽剝開,先有柊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海南粽子又以定安黑豬肉粽、儋州洛基粽子、澄邁瑞溪粽子最為馳名。此外,海南粽子還有將草木灰泡水後取上層清液浸泡糯米後,製作的鹼水粽。海南黎族也有三色粽和用椰子葉包制的粽子。
台灣地區
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
閩南地區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水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軟、滑的特色,冰透後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鹵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泉州鍾樓肉粽店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後,豆香撲鼻。當然,也有蘸白糖吃的,那是白水粽。
無錫地區
無錫的粽子相較同為吳地文明的蘇州,無論是包的方式還是用料等,都不是那麼講究,更沒有那麼精緻。從包粽子的方法上看,無錫人包粽子更喜歡包小腳粽、三角粽等。用料方面,無錫普通百姓家庭吃的粽子多是赤豆餡、白米餡以及肉粽,這些餡料相對取材簡單,保存時間也長
湖南地區
湖南粽子湖南汨歷來以品種多、製作精巧而著稱於世。汨羅的燒肉粽,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作料,油潤不膩。
杭州地區
杭州粽區別於嘉興粽與湖州粽,在外形、扎法上自成風格。其代表就是百年匯昌店的「塘棲粽」,主要特點是五花肉、紹興酒、杜糯米、青竹葉、土灶頭、鐵鍋子、老湯煮。杭州粽蒸煮上也有獨特手法,要求時間特別長,強調「千滾不如一悶」。陳國明《食匯昌粽子》詩:「斯文滿口老冬烘,一世青衫不道窮。解得人間真味道,米家書畫匯昌粽。」
寧波地區
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鹼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鹼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鹼水,用老黃箬葉裹扎。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湖州地區
浙江湖州,地處太湖之濱,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湖州粽子成枕頭型,故得名枕頭粽。也有人因為它頗具線條美,又小巧優雅,故稱其為美人粽。[6]
嘉興地區
嘉興粽子為四角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粽,常在瘦肉內夾進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肥而不膩。
取真武山優質甜茶葉經煎熬取汁用來製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豐富又適合糖尿病人食用。浙江多數地方尤其是浙西山區居民祖祖輩輩、從古至今都有用甜茶煮粽子、煮茶飯、煮茶粥的傳統習慣。《紅樓夢》第六十二回等劇情中就曾多次講到賈寶玉愛吃甜茶飯的情節。
北京地區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其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北郊農村,習慣吃大黃米粽,粘韌而清香,多以紅棗、豆沙為餡。
上海地區
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吃口松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
形: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廣式粽子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
蛋黃鮮肉粽、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鹼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齋、揚州飯店為代表的淮揚特色粽子為"八味八式",正宗"小腳"白米粽、四角形紅棗赤豆粽、秤砣形蛋黃栗子粽、元寶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鹹肉粽、枕式鮮肉粽、長枕風雞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鮮明。
功德林供應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紅棗粽、松仁白米粽和羅漢粽,均以素食為特色。
清真洪長興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風范,粽殼略青,稜角分明,外觀清秀,品味純正,特別是"牛肉粽",是其他幫別所沒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興粽子店、五芳齋等傳統特色店所供應的粽子則是"五花八門",豆沙、鮮肉、白米、紅棗赤豆、鮮肉蛋黃等。沈大成首創咖喱雞粽,繽紛多彩。各類粽子從品種到外形,從口味到色澤都各不相同,大的廣式裹枕粽450克一隻,而迷你粽每隻僅25克。
蘇州地
蘇州粽子多為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製作精細等特色。
四川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復雜,其口味獨特。
陝西地區
蜂蜜涼粽子,是西安、關中和陝南一帶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它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別有風味。
蜂蜜涼粽
蜂蜜涼粽子,歷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記述。在長安長大的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中記載:「庚家粽子,白瑩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間,它就是當時盛行一時的「燒尾宴」上的一道佳餚。那時叫「賜緋含香粽子」(蜜淋)。後來,長安城裡也逐漸出現了專門經營這種粽子的店鋪,而且製做這種粽子的技藝已相當高超了。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曾作詩贊曰:「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立團」。又據《歲時雜記》稱:「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秤錘粽(又名九子粽)」。由此可見,遠在盛唐時期,長安蜂蜜涼粽子已是上至宮廷下至民間的著名食品了。
豫西山區
槲墜是河南省魯山縣西部、西南部山區的特色風味小吃之一。
槲墜是端午節的必備食品.是一種特殊的粽子.和端午節的歷史一樣優久。槲(音hu)包是用來之槲樹的樹葉,包小米或黍子、小豆、紅豆、西豌豆(豆角籽),家境好一點的還要加上板栗和大棗;通過八道工序,在洗、搓、包、煮、蒸、捂加工下,兩天後端午節早晨才能吃到這清香的、甜絲絲的、粘粘的、美味的槲包。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槲葉,槲葉----最佳食品綠色包裝《本草綱目》記載:槲葉,氣味甘、苦、平,無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一般採用內服:煎湯、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槲葉經過洗、搓、煮、蒸、捂後,在葉子的顏色上,變成了褐紅色,氣味上,變成了清香的味道。
國外
端午節食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中國一種特有的節令食品。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朝鮮的粽子朝鮮人在端午節這天有吃「車輪餅」的風俗,人們把鮮嫩芽
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朝鮮人稱它為「車輪餅」。
日本的粽子日本人過端午節時也吃粽子,不過日本的端午節是在公歷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狀與中國的粽子不同,其狀呈種子形。
越南的粽子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
越南粽子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越南在端午節吃方形咸粽。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
緬甸的粽子緬甸人愛吃粽子,但沒有節日文化色彩和紀念活動,只是作為一種食品而已。緬甸人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作餡,香氣撲鼻,軟酥酥的,甜滋滋的,令人陶醉。
新加坡的粽子新加坡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而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花汁粽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裡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製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的粽子馬來西亞,人們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
馬來西亞粽子,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泰國的粽子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墨西哥的粽子墨西哥的粽子又叫「達瑪爾」,其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餡料是肉片
緬甸粽子和辣椒,用玉米葉或香蕉葉包成,別有一番風味。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黏性的玉米粉為主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葉包成扁方形。
菲律賓的粽子菲律賓的粽子有點特殊,習慣裹成長條形,味道倒和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差不多,而且他們在過聖誕節時,把粽子當成不可缺少的食品。
拉丁美洲的粽子拉丁美洲也流行一種類似粽子的食品,這大概要起
拉美粽子源於印第安人的傳統食品,他們用香蕉葉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吃起來味道很香。關於它還有一個傳說: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拉美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外出服勞役,婦女們為此把煮熟的玉米粉和菜豆用香蕉葉包起來,作為干糧讓親人帶上路。久而久之,就成了他們的傳統。
秘魯的粽子秘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再嘗娘家粽子的風味。
委內瑞拉的粽子
每逢聖誕來臨,國內家家戶戶包裹粽子,這已成了應節一景,屆時,連平日賣點心的店鋪也堆滿了粽子。這種粽子以玉米面為主料,以火腿、臘肉或香腸為餡料,還加進橄欖、葡萄乾,用新鮮蕉葉包成長方形,每個重約半公斤,焙乾蕉葉,粽子即熟。
柬埔寨的粽子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扎緊口袋蒸熱。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B. 粽子是那個名族做的了
新疆,內蒙,西藏等少數民族並非都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在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越南人愛吃粽子
他們吃的粽子是用
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
,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緬甸人愛吃粽子
他們愛吃粽子,但不是和端午節聯系在一起的。粽子是有
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
作餡。這種粽子香氣撲鼻,令人陶醉。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
、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扎緊口袋蒸熱。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包裹的粽子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日本包裹粽子
在日本,人們
不是用粽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於包錘形粽子。
朝鮮的粽子
朝鮮的粽子被稱為"
"。人們把鮮嫩的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吃時味道可口。
菲律賓包長粽
喜歡包長粽子,風味與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不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的粽子
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馬來西亞人的粽子
馬來西亞人也喜歡吃粽子。他們吃的粽子,特點是個頭大,有鮮
、豆沙粽、椰蓉粽等,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墨西哥人吃粽子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他們把粽子稱為"達瑪爾",主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別有風味。
吃粽子
秘魯人是對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對誕節,邊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再嘗娘家粽的風味。
的粽子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粘性的玉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椰欖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芭蕉葉包成扁方形。
的
吃粽子
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他們是用香蕉葉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
,吃起來味道特別香。
C. 墨西哥有糯米嗎
沒有。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墨西哥粽子,主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的墨西哥人的粽子。
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及澱粉等,為溫補強壯品。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中醫認為,糯米性味甘溫、入脾腎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
吃糯米的好處
1、糯米不但配葯物釀酒,而且可以和果品同釀。如「刺梨糯米酒」,常飲能防心血管疾病,抗癌。
2、滋補佳品,糯米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所以一些脾胃氣虛、常常腹瀉的人吃了,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還能夠緩解氣虛所導致的盜汗、腰腹墜脹、氣短乏力等症狀。
3、補氣血,因為糯米具有補血和補氣的功效,經常食用還可以調理我們的腸胃功能。很多女性朋友經常會出現氣色不好的症狀,這是身體氣血兩虛所導致的,我們不妨多吃點糯米煮的粥。
4、健脾胃,糯米是非常溫和的食補品,它具有補血、補虛及健脾胃等功效。對於時常感到惡心、食慾低靡、腹瀉、氣虛乏力的人來講,可以偶爾食用糯米食物,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5、緩解尿頻症狀,糯米的收澀作用明顯,祖國醫學認為,糯米有收澀、止汗等功效。因此,有尿頻、經常出虛汗的朋友,可以經常食用糯米,既可防病又能強身。
D. 知識小科普,外國人是怎麼吃粽子的
粽子是我國的傳統食物,一般都是加入糯米和一些調味品製作的。在國外有很多的地區也有粽子的蹤影,有的是加入玉米面,有的是用棕櫚葉包裹,吃法很不同。甚至是有的外國友人剛接觸粽子,認為是要連皮一起整個吃掉的。
正是由於現在時代的發展,飲兄念食文化的互相交流,我們才的以品嘗不同地域的美食。看了網上的一些評論有寫道,一次請外國友人吃粽子,外國友人在吃完裡面的餡後感覺外面的皮沒有味道,甚至加了一些調味品,生生的一塊塊咽了下去。不過,後來經過文化的交流,一般的外國友人都知蘆塵信道了粽子的正確吃法。
在墨西哥當地的人做粽子可以說做法非常的奇特,我們所知道了解的粽子一般都是糯米製作的,並且理所當然的認為就要拿糯米作為原料製作。但是墨西哥當地的人是以玉米面和肉加入辣椒製作的,並且外面是由玉米葉裹得皮,真是特別的吃法。
E. 粽子的習俗
1、端午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柊葉、箬葉或菰蘆葉,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
2、粽子的形狀多,體現了不同地域特色。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3、也有南國風味的柊葉蛋黃肉粽(海南)、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
(5)墨西哥的粽子是什麼味的擴展閱讀
端午節
端午節,是上古百越先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F. 墨西哥的特產有哪些
龍舌蘭酒,墨西哥仙人掌,墨西哥玉米宴,墨西哥菜,墨西哥咖啡,多提亞面餅,蘇爾啤酒。
G. 墨西哥獨特飲食
墨西哥菜材料多以辣椒和番茄主打,味道有甜、辣和酸等,而醬汁九成以上是辣椒和番茄調制而成。墨西哥人的食品離不開玉米和辣椒。玉米餅、玉米粥、玉米湯、玉米卷、玉米粽子、玉米春卷……真是多得數不勝數。可以把玉米比作墨西哥文化的精髓,這樣的比擬一點不過份。因為玉米就是墨西哥人的先民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至今用玉米做成的美食還是墨西哥人領先。
除了玉米,墨西哥人每頓還離不開辣椒。墨西哥本土出產的辣椒有百種之多,顏色不同,辣度也不同。他們愛把西紅柿、香菜、洋蔥和辣椒切成碎塊,卷在玉米餅里吃,甚至在吃水果時也要撒上辣椒粉。
有一種名叫「達瑪雷斯」的食品,很像中國人的粽子,那是用香蕉葉或玉米葉包的,裡面的餡是玉米面拌肉塊加香料和辣椒,煮熟後帶著嫩葉的芳香,甜、辣、香味兼備。還有一種是用乳酪、肉、南瓜花做的玉米粉卷子,用豬油做熟了吃。這些大眾化的墨西哥食品已深受美國人喜愛。爆玉米花也是墨西哥人傳到美國的,現在美國從超級市場到小雜貨店均有出售,大人兒童都愛吃。
H. 中國附近各國的特色粽子如何製作。
你好,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日本人在過節時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狀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粽子包成錘子形狀。
緬甸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系。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粽子酥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越南人在端午節吃方形咸粽。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新加坡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花汁粽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人們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要求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
菲律賓粽子是長條形,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相同。粽子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國人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7—9月雨季時吃粽子。泰國粽子以甜味為主,包粽子前,先將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餡用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緻,泰國粽子有蒸、烤兩種吃法。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粘性的玉米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要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包成扁方形。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吃粽子。
墨西哥,粽子叫做達瑪爾,所用的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粽子的餡,用玉米或香蕉的葉子包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拉美粽子有其特別來歷。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統治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遠離家鄉去服苦役。婦女們為了讓丈夫和兒子能夠在路上吃到可口的飯菜,就把蒸熟的玉米粉和土豆、胡蘿卜一起用香蕉葉包裹起來,作為路上的乾糧。
祝你生活愉快!
I. 端午節只是紀念屈原嗎
許多人對端午節有這樣的認識: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只有中國人在過,端午節吃的粽子都一樣……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你對它的誤解!
下面這些有關端午節的「真相」,你知道嗎?
端午節真相之一:端午節居然不是紀念屈原的?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開始過這個節日了。
無辣不歡——墨西哥粽子
墨西哥,粽子叫做「達瑪爾」,所用的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粽子的餡,用玉米或香蕉的葉子包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這些端午節的「真相」是不是讓你大開眼界?轉發這篇文章到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在今天過一個有美食與家人在側,又有端午小故事相伴的節日!
J. 粽子的來歷
每逢端午節,甜咸粽子就一直爭個不休,可你並不知道,世界各地還有太多你沒見過的粽子。
蜂蜜涼粽是陝西西安、陝南一代流行的粽子,這種粽子沒有餡料,吃的時候用刀切成小塊,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吃,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味道。在部分四川地區,人們習慣以糯米與紅豆為主料,加入花椒粉、鹽與臘肉丁,包成四角形的小粽子。這種粽子吃法獨特,要把粽子煮熟之後再放在木炭上烤,烤好的粽子外皮金黃內部軟糯,還透著臘肉的熏香。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武昌魚粽是目前楚粽的代表。將武昌魚洗凈風干,用胡椒、花椒、陳皮、茴香腌制一天,再油炸、高壓蒸煮,最後將骨酥肉爛的魚放入糯米中,包出的魚粽美味可口,具有淡淡的魚香味。
貴州貞豐縣的布依灰粽是將糯米草洗凈曬干燒成灰,然後把糯米倒進灰里,讓糯米表面沾上一層灰,然後篩去多餘的秧灰成灰米,再放入花椒、八角、黑桃仁、茴香、豬肉等,用粽葉或竹筍殼包成長方形。這種灰粽能夠避免消化不良,粽子葉的味道和稻草灰的結合,使灰粽吃起來口感細膩,且帶有一股天然的草木灰清香味。
海南的粽子與北方不同,是用芭蕉葉包成方錐形,每個粽子都重達半斤,糯米中包著鹹蛋黃、叉燒肉、臘肉、雞翅等,堪稱肉食者的天堂。糯米洗好後上籠蒸熟,再加入蓮子、冬菇、干蝦米、干貝、豬油一起攪拌,捏成飯團。最後將糯米團沾上鴨蛋液,放進熱油鍋中慢火煎炸,煎成金黃色即可上桌。
內蒙古牧民在過端午節時會有鮮奶攪拌糯米包成粽子,蒸好後的粽子奶香四溢。青海的農牧民喜歡用新鮮的羊肉包成粽子,粽子里還放入孜然等香料,去除羊肉腥膻味的同時更有提香的作用。
除了中國,國外也有吃粽子的習俗,日本人在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狀普遍為錘子形。緬甸人吃的粽子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系,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粽子酥軟、香甜。在馬來西亞,人們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墨西哥的粽子叫做達瑪爾,所用的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粽子的餡,用玉米或香蕉的葉子包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