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到達中國最早是什麼時期
㈠ 古代西班牙艦隊如何到中國
1580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以葡萄牙國王曼諾爾外甥的身份兼任葡萄牙國王,組建「無敵艦隊」,使西班牙成為歐洲第一海上強國。在亞洲,葡萄牙在
印度建立了殖民據點,佔領了馬六甲,並征服了菲律賓群島。這時的西班牙殖民者打算利用菲律賓為基地來征服中國。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爾上書國
王說:「如果陛下樂意調度,只要不到60名優良的西班牙士兵,就能夠征服和鎮壓他們(指中國人)。」1576年6月2日,西班牙駐菲總督桑德在給國王的信
中說:「這項事業(指征服中國)容易實行,費用也少。」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是西班牙要侵略中國最重要的原因。16世紀末,西班牙人
在征服了菲律賓之後,即開始積極考察、分析中國國情、民情,並對福建沿海進行偵察,熟悉航道並繪制地圖。1576年,桑德在給腓力二世的一份報告中詳細闡
述了他的侵華計劃:「這項遠征需要4000到6000人,配備矛、槍、船、炮和所需要的彈葯」;「有2000到3000人,便足以佔領所要佔領的省份,用
那裡的港口和艦隊,組成海上最大的強國,這是十分容易的,征服一省之後,便足以征服全國。」
計劃書內容詳盡,面面俱到
1586年4月,西班牙駐馬尼拉殖民政府首領、教會顯要、高級軍官及其他知名人士召開馬尼拉大會,專門討論征服中國的問題。與會者草擬了一份包含有十一款九十七條內容的備忘錄,由菲律賓總督和主教領銜,糾集51個顯貴聯名簽署上報西班牙國王。
計劃書首先強調作好戰爭動員。由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派代表前往西班牙向國王詳細介紹中國的情況,力促腓力二世對侵略中國一事作出決定。
對國王游說成功後就准備好充足的兵力。侵華遠征軍計劃由1萬到1.2萬名西班牙士兵組成,另加5000名日本人。遠征軍總司令由菲律賓群島的總督擔任。
軍隊由槍手、甲胄兵和毛瑟槍手等組成。派遣4艘大帆船的船員,以及三四名鑄炮者,還有12名武器和拋火器的工匠、一些能制瀝青的手工藝匠以及能造高舷側大
帆船的船匠。此外,腓力二世命令印度總督送來500名奴隸,並派1名軍官到日本,通過日本的神甫招募軍隊。遠征中國最好有葡萄牙人參加,因為葡萄牙人在這
一地區有經驗。對葡萄牙軍官委以重任,雙方協同作戰,互相配合。
進攻中國以菲律賓群島為軍事基地,西班牙遠征軍尋找了四條進攻中國的路線,並認為最佳航線應取道麥哲倫海峽。
計劃書還提到戰爭中應注意的問題。西、葡兩軍的數量不能太少,否則會被包圍。同時謹慎地選擇遠征的人選,改變以往的侵略方式———不能使中國人口減少,
人口消失意味著財富的消失。侵佔中國後,保留中國政府,以保持它的繁榮和富裕。讓參加遠征的人知道這次遠征並不是去對付敵人,而是為了能在中國自由傳教。
侵入中國應採取謹慎和溫和的方式,不能對中國人民犯下太多罪行。
計劃書強調侵略成功後,西班牙可利用在中國獲得的物資打擊自己的敵人。中國還可向西班牙帆船提供船員,西班牙可獲得金、生絲、綢緞、精美的手工藝品。西班牙國王可以從中國獲得大量租稅和利潤。征服中國後,西班牙官兵可得到升遷,許多西班牙人可定居中國並得到封爵。
計劃書最核心的部分是戰後西班牙如何統治中國。計劃書首先強調建立大量學校,對中國人灌輸西班牙文化;建立大量教堂和寺院,傳播天主教,並引入西班牙人
的生活方式;要安撫農民,使他們皈依基督教,阻止回教在中國的傳播。在中國建立58個大主教、主教和一個總主教;建立一個新的有關稅賦的軍事制度;建立一
系列爵位,如公爵、伯爵和侯爵,在中國委任4到6名總督,如同十五省的巡撫,擁有與其他殖民地總督一樣的權力;與北方蒙古族和解,打擊土耳其。在陸上建立
自中國到西班牙的郵傳路線。腓力二世成為中國的主人後,他將成為柬埔寨、暹羅等中國屬國的君主。征服中國後,可保障印度從來自中國的商品獲得利潤,這對印
度的殖民統治很重要。在中國的附屬國中建立統治權,以建立聯盟和通商,傳播基督教。中國人屆時可航行至秘魯及西班牙等殖民地,中國人和西班牙人的關系將進
一步鞏固。西班牙可利用中國人作為他們的殖民勞力進入菲律賓,開發菲島。佔領中國還可防止法國、英國及不同宗教和北方國家前來中國。
計劃書還建議西班牙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西班牙人和中國婦女結合,便會有適宜作神甫和傳教士的人以及擔任政府官員和擔任軍事職位的人。這些人組成的親屬集團和利益集團將會鞏固西班牙在中國的統治。
侵華計劃流產
1587年,殖民主義者讓桑切斯到西班牙向國王面呈計劃書。腓力二世對該計劃大加贊賞,並積極准備採取行動。
16世紀中葉,英國通過圈地運動、血腥立法和海外掠奪,獲得迅速發展,同時強烈希望向外擴張。這種擴張與西班牙的利益發生激烈沖突,導致雙方兵戎相見。
1588年5月末,西班牙「無敵艦隊」從里斯本揚帆出航,遠征英國。這時「無敵艦隊」共有艦船134艘,船員和水手8000多人,搖槳奴隸2000多
人,船上滿載2.1萬名步兵。8月8日,兩軍在法國加萊東北海上進行了激戰。由於西軍組織不力,「無敵艦隊」被打得七零八落。到10月,「無敵艦隊」僅剩
43艘殘破船隻返回西班牙,以近乎全軍覆沒的結局慘敗。
「無敵艦隊」的慘敗是西班牙國力衰敗的轉折點。更為嚴重的是,荷蘭從西班牙統治
下獲得獨立後,國力不斷上升,與西班牙在各領域進行較量。它來到亞洲後,成為西班牙的第二大競爭對手,從而牽制了西班牙的力量。荷蘭殖民者斯佩伊貝格在描
繪荷蘭在亞洲的戰略輪廓時談到:「依我的看法,建立我們在東印度的事業和成為摩鹿加群島(今印尼)主人的最好和惟一方法,就是派遣一支艦隊和武裝力量,直
接到菲律賓,進攻在那裡的西班牙人。」與英荷的戰爭使西班牙自顧不暇,腓力二世不願意再在亞洲陷入與中國的長期戰爭中。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侵華計劃只得
一擱再擱,直至最後流產。
㈡ 15世紀中國西班牙遠航
15世紀,即公元1401年1月正棗祥1日至公元1500年12月31日的期間。
其間最重大是舉搏事件還屬義大利人哥倫布的1492年跨大西洋航行,發現了新岩州大陸——美洲。
㈢ 中國是在什麼朝代被外國人侵入
西方列強最早入侵中國是在明朝時期,賣鏈孫喚御先後有葡萄牙中鏈進佔澳門,西班牙侵入南海,荷蘭占據台灣。
到清朝末期達到高峰,最先打開中國大門口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沙俄侵佔東北和新疆,各列強在中國圈地劃分勢力范圍。
㈣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中國是那朝代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在1492年,那時是中國的明朝時期,是明孝宗(弘治)年間。
㈤ 歐洲艦隊第一次抵達中國是什麼時候他們經歷了什麼
從15世紀到17世紀,歐哪喚洲的艦隊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尋找新的貿易路線和殖民地,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地理大發現”。當時歐洲最強的海上霸主當屬西班牙和葡萄牙。由於兩國的勢力旗鼓相當,因此為了避免在海上起沖突,雙方約定西班牙的海上勢力向西開拓,葡萄牙的勢力向東開拓。結果就是西班牙發現了美洲新大陸,而葡萄牙則繞過非洲的好望角,發現了通向東方的航線。
朝廷的命令抵達廣州後,當地官員立即下達逐客令。然而傲慢的葡萄牙人卻拒絕離開,因為他們尚未收宏源集到所需的全部貨物。這一次明朝的地方官已經有旨意在手,因此就不再心存挑起爭端的顧忌了。於是明朝這邊立即調集戰船向葡萄牙艦隊發起攻擊,雖然葡萄牙艦隊的火炮威力很大,但面對排山倒海般的明朝戰船,葡萄牙艦隊很快就被擊潰,大批葡萄牙人成了明朝的俘虜,其中就包括使者皮雷斯。這些俘虜在後來遭受了嚴苛的對待,其中大多數人都被處決或死於獄中。
歐洲艦隊第一次抵達中國原本很有機會能促成一條新的貿易路線,然而葡萄牙人過於傲慢和自負卻讓明朝對這些“紅毛夷人”徹底反感,並最終讓他們付出了慘重代價。此戰以後,歐洲國家終於意識到東方的大明王朝強大程度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許多歐洲人將歐洲視為世界中心的信念也因此發生了動搖。
參考文獻:《明史·佛郎機傳》
㈥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中國是那朝代
明朝枝襪弘治胡碧五年,皇帝是明孝宗猛做激
㈦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中國是那朝代
當時中國是大明朝,孝宗敬皇帝 朱祐樘
㈧ 15、16世紀,荷蘭、葡萄牙、西班牙三個國家的人到達中國的時間和順序
最早的是葡萄牙,1557年葡萄牙人就已經獲得澳門的居住權;其次是荷蘭,1624年佔領台灣,古代史西班牙沒侵略過中國,查詢不到確切資料,只是說西班牙曾在明朝時計劃侵略中國,但未實行
㈨ 中國與西班牙的歷史淵源
和他們有點貿易關系好像是明朝,還有西班牙曾在明朝時密謀入侵中國,這是西班牙人記錄的政治:征服中國,成立全球帝國,為萬王之王。
軍事:征服中國,以中國為基地,向亞洲其他部分發展。繼而以中國人力及戰爭資源支援歐洲本土軍力攻略北歐敵人,控制世界島。
宗教:征服中國,由中國推進,進占巴力斯坦大主教聖地。
經濟:征服中國,開發中國富源,並移植中國人力發展殖民事業,挽救西班牙帝國經濟危機。
二、作戰方針:
——以帝國海軍艦隊控制日本、台灣、列古繳士(Lequios)及相對大陸各島嶼(登陸跳板)。
——以菲律賓呂宋北端之加各焉港戰略基地之海陸軍分向靖州和澳門兩處攻擊登陸。前者為攻擊主力。
——於中國和鄂多曼帝國(Qtomano)攜手前攻佔大陸,繼而進軍聖地。
三、兵力組織:
最高指揮官:西陸軍上將。陸軍:菲律賓總督:西加斯的加海軍指揮官。
——西班牙陸軍一軍一萬至一萬二干入(包括義大利及盟國土兵)。
——日本兵五千至六干。
——畢薩牙人(菲律賓土人)
——囚犯四船。
——奴隸五百人。
——共:二萬五幹人。
——葡軍任將軍一人,率其適當之兵力。
海軍:指揮官駐菲總督。
弗拉加達級戰船十至十二艘。運輸船若干。
四、聯合勤務:
四、聯合勤務:
——戰費:二十萬比索(Peso)。
——武器:除西軍攜帶武器裝備外五百個頭盔 相當的干銃。大炮若干(以能適用各種彈葯為上)
——彈葯補給:設立軍火廠於菲律賓。就地取材,製造攻擊登陸時所需火葯,向中國商人購取硝石及黃銅。
——食物補給:就非律賓囤積大米八萬斤及肉類魚類和酒,足夠維持海陸軍完成登陸行動。
——被服補給:購集中美洲的尼絨為士兵成制大衣,並為傷病淮備軍毯。
五、心理作戰:重點:以殖民政策和天主教義替天行道。
宣傳:
對內:以戰士封爵制度鼓勵西人參與征服事業。
對外:以西國天主教在大陸的傳教士使之為向導傳教。並向中國人廣宣天主教義及和平意旨,使中因人了解征服行動是解救中國人民於殘酷統治之桎梏,幫助中國人民謀求解放,使中國不戰而降。
——工具:西班牙徵集大批玻璃器皿、念珠、織綉、地球儀、葡萄酒等新奇事物,以賺取中國各級官吏及人民之好感及親善,緩沖中國人之敵意。
六、作戰指導:
——陸軍由海軍協助,以輕型船艦快速行動登陸。
——西班牙軍自靖州登陸。
——葡萄牙軍自澳門攻擊前進。
——日本兵分編於各攻擊部隊。
——西軍登陸部隊以短銃長矛為主要武器,在炮兵和海軍艦隊掩護支援下深入。
——葡軍同時在征服最高指揮官指揮之下攻擊前進,第一目標為廣州。
——征服部隊應密切協同宣傳人員以宣揚西班牙國王之德威,盡量避免犧牲,以解救中國人民桎梏。
——征服中國後沿馬可波羅舊路西進。
計劃中不僅有對征服中國的時機、兵力、武器、出擊基地和宣傳策略等詳盡方案,乃至佔領後須保留中國政府機構和法律的必要性均提出了明確的建議。此外,還特別強調了聯合葡萄牙人發動戰爭的必要性,認為「讓葡萄牙人參與這次征服有重要作用。因為他們對中國海岸、陸地和人民的經驗是大有幫助的」
當然,後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人重創,從此失去了盛極一時的海上霸權,西班牙的殖民帝國地位被英國替代,這份龐大的征服計劃也就無從實施了。
提及這份很少為國人所知的資料,心裡多少還是有些荒誕感的,我是無法相信小小的西班牙有能力經中國而遠東,實現全球霸權。不過這份堂吉柯德式的計劃至少讓我們解讀了殖民時代西方勢力東漸的野心和目的,將廣袤的中國市場和資源納入西方的世界戰略的藍圖,始終是其魂牽夢縈的一個主題
㈩ 西班牙歷史上第一次和中國接觸
西班牙人是西方世界裡的中國人。」這是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加塞特的一句名言。很多人不知道,16世紀時,中國曾與西班牙共同引領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後來,兩國皆從巔峰步入衰微,而今,兩國又都在重新崛起。西班牙外交家路易斯·蒙特斯在美國《全球主義者》在線雜志撰寫長篇文章,回顧中國與西班牙的歷史淵源,並展望兩國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的合作前景。以下為文章節選。中西交往由來已久中國和西班牙都經歷過歷史的衰榮,並同樣一次又一次地在興衰沉浮中挺起脊樑,創造輝煌。引領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先驅,正是這兩個古老的國家。「馬尼拉大帆船」的出現,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指16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航行於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的貨運船隻,由於帆船上的貨物主要來自中國,以當時風靡全球的中國生絲與絲綢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這種帆船叫做「中國船」)。「馬尼拉大帆船」是全球經濟中最大的兩個地緣政治實體——中國王朝和西班牙帝國——之間的紐帶,它建起歷史上首個全球經濟網路,這個網路包含了當今這一輪全球化浪潮中的三大支柱:北美、亞洲和歐洲。「全球化」不限於貨物和貨幣的交易,文化交流也是重要方面。早在14世紀,中國和西班牙的接觸就遠遠超越了純粹的經濟領域。一本由西班牙作者寫的有關中國的書,早在1585年就已風靡歐洲,成為暢銷書(註:指1585年羅馬出版的西班牙文著作《大中華帝國史》。作者是西班牙歷史學家岡察雷斯·門多薩)。第一本由中文翻譯成西班牙語的書在1592年已經面世。藝術和文化的交流,在兩國的交流史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今仍舊如此。西班牙在16世紀征服了印加帝國之後,把在殖民地找到的大量黃金和白銀投入市場流通,這給當時的全球經濟帶來一場革命。誰也沒想到,西班牙帝國的崛起以及其在新興金融系統內的重要角色,竟給當時明朝的中國帶來了「意外之財」。紙幣從宋朝開始就在中國流通,但在經歷多次財政危機之後,人們對紙幣的信任度日趨降低。到了明代,中國仍然維持著巨大的生產力,只有找到替代貨幣,才能避免經濟崩潰。美洲的白銀,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從1500至1800年,西班牙統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魯生產了大約佔世界85%的白銀,其中超過40%流入中國。充足的貨幣流通,使中國經濟穩定。面對挑戰一度衰微「馬尼拉大帆船」在19世紀初完成了它的使命。此後,中國和西班牙同樣從巔峰步入衰微。19世紀,成功爭取獨立的拉丁美洲進入政治不穩定的循環期,經濟方面則向英美霸權靠攏。曾經一度輝煌的「世界中心」西班牙,從一個大帝國一下變成一個被邊緣化的國家。面對這種巨大落差,西班牙經歷了很長一段痛苦的時期,才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國也有著同樣的悲慘遭遇。中國被迫在最不利的條件下,對外國開放其領土和市場。面對嚴峻挑戰,中國和西班牙同樣無所適從。兩國正在重新崛起如今,中國和西班牙正在重新崛起。兩國都在經濟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這次時來運轉,不僅因為他們在經濟發展上選擇了正確道路,更因為他們都努力建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中國與西班牙重溫昔日友誼,再續前緣。2007年是中國的「西班牙年」,與此同時,西班牙海外最大的塞萬提斯學院(類似中國的孔子學院)同年在北京成立。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和西班牙都在向美洲進軍。打開任何西班牙著名智庫的網站,您都能找到很多關於中國在拉丁美洲投資的資料和文章。美國輿論常常渲染稱,美國如何把拉丁美洲「輸給了」中國。然而西班牙卻不這么認為,它把中國在拉丁美洲的蓬勃發展,視為一個機遇,認為可以趁此建立對各方皆有利的「三角合作關系」。「全球化」早在英美崛起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馬尼拉大帆船」就是早期全球化的最佳象徵。雖然全球化乃大勢所趨、不可逆轉,但美國的霸權卻只是歷史中的一頁而已。也許,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全球化將會實現。在那個世界裡,沒有勝利者和受害者,沒有領導者和追隨者。世界各國將會百花齊放,一同譜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