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刺刀為什麼是砍刀型的

西班牙刺刀為什麼是砍刀型的

發布時間: 2023-05-18 05:18:02

A. 刺刀的刺刀發展史

大約在1640年,刺刀作為前裝滑膛槍的配裝武器,創制於法國東南部的巴榮訥城,法文刺刀(Baionnette)一詞就是由該城的名稱Bayonne演變而來,並一直沿用到今。
刺刀主要配裝於步槍上,它使用的鼎盛時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當時單發步槍是各國步兵的主要武器,火力較弱,刺刀作為一種重要的戰術突擊的格鬥武器極受重視。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的廣泛使用,步槍本身的作用和地位明顯下降,使用刺刀的機會就更少了。戰後,刺刀的發展進入了低潮,一些人甚至主張乾脆取消刺刀。70年代,美國陸軍甚至取消了刺刀訓練科目。
80年代以後,刺刀重新受到各國軍隊的重視,英、美等國研製並裝備了新式刺刀。新式刺刀在保留拼刺功能的同時,突出了多功能,除了能刺、切、割、鋸外,搏哪並還增加了剪鐵絲、開罐頭、起螺釘等功能。與此同時,緩埋供空軍、海軍、特種兵等諸兵種使用的多功能匕首(救生刀)也得到了發展。
早期的刺刀是塞式刺刀,呈劍形,刀長30~60厘米,上面有一個木質錐形刀柄,可插進滑膛槍管的槍口內,作拼刺用,取代使用已久的長矛。這種刺刀問世不久就開始逐步向整個歐洲擴散。但它有一個明顯的缺陷:一旦刺刀插入槍管內,就不能再進行射擊;若插得太緊,則不易拔出;若插得太松,基跡則容易脫落。後來為解決上述問題,又有人研製了一種刺刀,它在刀柄上裝兩個滑動環,可將刺刀套在槍口上。
1688年,法國陸軍元帥戴沃邦設計出了套筒式刺刀。這種刺刀截面呈十字棱形,套在槍口部,靠槍管上的卡筍和刺刀上的卡槽將刺刀固定。由於性能良好,很快就流行起來,並於1700年前被歐洲各國軍隊所採用。後經過一些改進,使該刺刀固定更加牢靠。目前包括比利時FN FAL、FNC在內的許多步槍所配裝的刺刀採用的都是這種連接方式。
1750年以後,又出現了用彈簧卡筍與槍連接的刺刀。這種刺刀用類似於刀把的手柄代替了套筒,靠彈簧制動裝置將刺刀固定在槍口一側的凸筍上。這類刺刀多在護手處設有槍口環,上刺刀時套到槍口上,增加與槍連接的可靠性,而且刀身設計比較靈活,從槍上取下後可作匕首或其它工具使用,便於握持。1855年後這類刺刀開始為許多國家所接受,被許多步槍採用,至今仍在使用。
在刺刀與槍的連接方式不斷改進的同時,刀身形狀也開始向多樣化發展,並陸續出現了一些兼具其它用途的多功能刺刀:有些刀身是單刃的和雙刃的,也可作匕首用;有些刀身上開有鋸齒,可以鋸割物體;有些刀身與刀鞘配合作剪刀用;有些帶重型刀片作砍刀用;還有些製成鏟形,用來挖土溝,等等。

B. 戰爭時期的拼刺刀,扎什麼部位可使敵方馬上喪失戰鬥力

刺刀由於抗戰中中日慘烈的白刃戰而引人矚目。雖然中國人用刺槍的 歷史 非常悠久,但刺刀畢竟不是刺槍,他是一種隨著熱兵器發展起來的獨特冷兵器。

早在「排隊槍斃」年代,刺刀戰術就是重要的作戰技能。那時的刺刀與現在的有些不同,戰法上更接近槍陣,直來直去的捅人。這個時候的刺刀實際是有長槍兵陣型的,包括前排蹲後排壓最後伺機開槍等等,受西班牙陣影響非常大。

不過歐洲軍隊同期已經總結出了刺刀殺人最有效的部位,他們認為按重要度應該分為:1.咽喉 2.胸口 3.小腹

咽喉是必死的部位,被扎中喉嚨的人除了掙扎中絕望的窒息做不了任何事。如果槍刺夠准,直接扎進頸椎,那麼敵人立時就會高位截癱。哪怕敵人警覺的躲過了,脖頸兩側的大動脈如果被劃傷也是秒殺的局面。

胸口盛放著人類最重要的器官——心和肺。心臟被扎中的話人在醫學上直接可以宣布死亡。肺部則關繫到呼吸,刺刀造成的氣胸同樣致命。與喉管一樣,再堅強的敵人在窒息的情形下都是毫無戰力的。

至於為什麼是下腹不是上腹,這是因為下腹部臟器富集,不像上腹部充滿了不算致命的小腸。如果不小心殺入了肥厚的隔膜,非常容易造成刺刀被卡住的情形。

一戰開始,刺刀的形制變得更科學,也更具殺傷力。尤其是一戰的刺刀,考慮到頻繁的白刃戰需求,劍刃被做得又長又鋒利,殺出的傷口極大,動輒就是流血不止的場面。

刺刀戰術在這個時候已經出現了成熟的「劈」、「挑」動作,融入了刀劍的攻擊方法,而非單純的槍頭刺擊,更像是長刀和戟的使用法門。

許多國家對應那長長的劍刃,開發出了45度下劈的和45度上挑的打法。45度下劈主要用於招架後的反擊,對方武器殺過來,你呈45度架開,然後他必然出現空檔,順勢一刀壓下去就能兜頭一刀。

上挑則是刺發的改變,因為人們發現刺刀這玩意兒指望它固定往哪個致命部位殺不現實,實際目標就是頭、胸、腹三個。腹部因為有壓力,刺進去後往上順勢一提,對方往往肚腸當場就流一地。所以說,只要技術高,肚皮也是致命部位。據說蘇聯老毛子就極為擅長這種拼刺。

抗戰中的鬼子因為矮小,所以實際他們強調的就是刺擊胸腹。鬼子的三八刺刀加上槍非常長,自小就進行的軍訓讓他們非常精於此道。

根據一些老八路的說法,鬼子拼刺根本不像電視里那樣單對單,他們有伍長打頭,五個人為喚灶一個戰斗小組,伍長指揮,左右擋格,後方的趁機殺出。而且鬼子兵沒有電視上那麼神經,他們的刺刀使的非常精準,扎了人就拔,傷口都不算太深,卻足夠讓你倒下。

這點讓人不禁想起那些拿水果刀的 社會 人,三寸長的水果刀一不當心就扎死個人。這「刀砍傷,劍刺死」的說法亦是中國古人的總結。

最後我還是總結一下刺刀殺傷人體比較致命的部位。

1.脾臟。

脾臟在醫院里俗稱「豆腐做的」,這東西有時候可能讓三歲小孩一拳擊碎。現實中的脾破裂都很難搶救,何況是戰場上挨了刺刀。幾分鍾就會因核鏈橘為大出血死亡。

2.腎臟

腎臟按傳統的說法是藏精納氣的地方,格鬥中狠狠打擊腎臟甚至能造成長時間虛弱和劇痛。刺刀扎住這個地方比拳擊還厲害,而且破碎的腎臟是無法挽回的,必死無疑。某些特種部隊摸哨的做法就是背後一刀捅腰子,這是非常致命的部位,而且左右兩邊目標很大。

3.肝臟

肝臟造成的大出血非常迅猛,被扎中肝臟可能沒有腎臟那麼痛,但絕對能在幾分鍾內感覺到何為生命的流失。美軍有醫務兵回憶太平洋戰場上被狙擊手穿了腰子的戰友:「他喊著所有人的名字,說該死我中槍了。我剛撕開嗎啡,一切就都停止了。」

4.肚皮

腹部有壓力,腸子也非常滑膩。往往肚皮被刺刀挑上一個小口,就有可能讓腸子爭先恐後的擠出來。

5.咽喉

咽喉部位的氣管擔負著呼吸的重任。如果咽喉被刺傷,處於窒息狀態下的人類什麼也幹不了。頸項後方是寬大的頸椎,刺刀會使神經斷裂,人會瞬間失去對身體掌控。咽喉兩側的大動脈直接關繫到腦部供血,割破後活不了30秒。

6.心臟

心臟是人體血液的馬達,提供給人類血壓以及整體循環的動力。醫學上心臟停止的人等於死人。雖然法律認同的是腦死亡,但失去心臟供血的大腦最多活30分鍾。刺刀殺入心臟,這個人會哼都哼不出幾聲就在狂飆的血霧中倒地。

7.肺臟

肺部其實是泡泡結構,捅傷一處完全不足以致命。但肺部因為氣壓原因,很容易在穿刺傷中形成氣胸。氣胸一改團樣引起窒息,只是效果也發展的很慢。刺刀殺傷肺部應該算是後果最輕的臟器損傷了。

8.眼窩、太陽穴

眼窩和太陽穴直接連著大腦,相比厚厚的顱骨,眼窩只是一團晶狀體而已,眼底的骨頭也非常薄,根本擋不住刺刀。太陽穴被稱為人體的雞蛋殼,這個地方比雞蛋殼也的確硬不了多少,一刀進去徹底歇菜。

9.至於膽、胃、以及男人那啥就不說了,沒什麼可比性。

那麼答案呼之欲出了,氣管、太陽穴、眼窩、頸椎、心臟、肝腎脾臟、肚皮都是刺刀戰場上讓人現場趴窩的位置。
王司徒問答向來以厚道聞名,最近不咋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交流 。

實際上,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刺刀扎在什麼地方,都是致命的。畢竟50厘米長,還有兩個大血槽的厚背刺刀,扎在哪裡,人都會瞬間喪失抵抗力。

但是如果說最致命 ,那麼就是三個位置了,喉嚨,胸部和腹部。實際上,在實戰當中,主要是刺殺胸部和腹部。在主要部位當中,最主要的就是刺殺腹部,因為在這里沒有骨頭。刺刀不容易被卡在,也最不容易防範。

要想保持精準的刺殺能力,准確刺殺對手的胸部和腹部,就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經過幾千次訓練,才能掌握快速,准確,有力的刺刀術。

在我軍練拼刺刀最多的時候,就是1939-1940年,很多部隊強化練拼刺刀,每天除了吃飯,一天要訓練幾個小時拼刺刀。而且,還不是在平地訓練,而是在坑窪不平的野地和山坡上,更接近實戰環境下,進行刺刀訓練。

在古代刺槍術實際上也是主要訓練刺殺胸部和腹部。長矛手一般同時配備長矛和盾牌,在盾牌掩護下,長槍手以基本一致的節奏對前方進行短促刺殺,並不是整個長矛全部扎出去,而是扎出去一定距離,進行短促快節奏的刺殺。

在真實戰斗當中,就是爆發白刃戰,基本上傷亡的絕大部分都是崩潰一方,自相踩踏造成的。真正死於刺刀或者長矛之下的人比例很低。絕大部分白刃戰,很快就會以一方徹底崩潰而結束。

戰爭時期的拼刺刀,也別管扎什麼部位了,因為對方也有刺刀,你認為胸部、脛部、腹部是對方最致命的部位,可也是對方最著意保護的地方,對方格擋防禦就是保護自己的要命部位,你越想盡快刺倒對方,卻越刺不到對方,往往進入纏斗狀態。

所以戰爭時期拚刺刀,不是撿對方要命的地方刺,而是撈著那兒刺那兒,大腿、肩膀、胳膊,那裡挨一刺刀都夠嗆,一刀刺中復一刺刀就要了對方的命。

所以戰場上的老兵拼刺刀,是選中一個對手猛沖過去,挺刺刀就是個突刺,不管這一刺刀有沒有刺中,都要擺脫這個對手,挺刺刀沖向另一個敵人,而絕不會和一個敵人纏斗在一起。

戰爭時期,我軍缺槍少彈,刺刀也不是人人都能配備,國產刺刀容易折斷,刺刀多數都是國外進口,很多時候甚至只能用傳統的大刀,其實大刀在和日軍的白刃戰中非常吃虧,因為日軍用的三八大蓋很長,在而且訓練有素,我軍士兵的作戰能力在戰爭前期確實不如日本兵,槍械又不行,非常吃虧。

真正的戰場白刃戰,遠比我們看到的影視劇要慘烈的多,我們這以前來了鬼子,讓沒有跑的村民去燒鄉親們的房子,一般情況下,只要你順著日本人的意思,燒了房子,他們也不會殺人,有一個因為拒絕燒房子,認為如果燒了,就沒臉見鄉親們,結果被日本人用刺刀殺了,腸子被挑了出來。

其實任何地方被刺刀扎了,都不會剩多少戰鬥力,有一口氣吊著,傷到了哪裡,戰鬥力一定會受到影響,當然 能不要對方的命,而讓對方喪失戰鬥力的就是傷到四肢。 傷到下半身的戰鬥力通常比傷到上半身戰鬥力要強,畢竟武器是用手來拿的,真正的喪失戰鬥力,就是讓對方沒有活命的機會。

日本的三八大蓋很長,彌補了日本人個子很矮的缺陷,他們也不會去一對一單挑,多數時候是組成小隊配合作戰。人體薄弱的地方就是大動脈,內臟器官,所以就是脖子和大腿的動脈,心臟,脾臟,救助不及時,基本一刀斃命, 頭部是協調全身和指揮人體行動的指揮中心,所以如果能重擊頭部,還是可以讓其短時間內沒有戰鬥力的。 一般 鬼子也不會僅僅是扎一刀那麼簡單,往往他們會把刺刀在身體里旋轉或者側面劃開,非常殘忍。

刺刀在現代實戰中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用了,部隊中訓練拼刺主要就是為了培養士兵體能,增加士兵的殺氣和集體意識。而在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刺刀是不可缺少的軍械之一,士兵們幾乎人手一把,所以各國軍隊的訓練中都有拼刺這一科目,特別是日軍,他們必須保證入伍新兵有近百天的拼刺訓練。刺刀一般有50厘米長,扎敵人的哪個部位可以使其馬上喪失戰鬥力呢?

如果是拼刺高手,他們肯定會選擇刺敵人的咽喉,畢竟咽喉是必死的部位,不管刺刀刺得有多深,敵人都會在掙扎中死去,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力。 除此之外,刺敵人的胸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胸口有著人體的心和肺,肺部受到傷害的敵人則無法呼吸,被刺到心臟的敵人同樣會窒息死亡。

其實在戰場上,士兵拼刺時根本不會考慮刺敵人的什麼部位,畢竟刺刀那麼長,扎到人體的任何部位都會讓人失去戰鬥力。抗戰時期日軍拼刺水平高超,但是他們個子矮小,所以在與中國軍隊展開白刃戰時,通常選擇刺我軍的腹部,其次腹部沒有骨頭,方便士兵將刺刀迅速拔出。

在拼刺時,士兵除了用刺刀給對手造成傷害外,還得充分利用好槍托,這樣才能給對手造成更大的傷害。在抗戰時期我軍明知道拼刺是拼不過日軍,但是我軍有以求共死的勇氣,這也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從我一九六九一一一九七五在東南亞戰爭環境的經歷來看,同戰爭片中戰斗的場境是完全不一樣的!記得訓練時的口令是:突刺刺。要求是:盯住對方的眼睛。要領是:一,防上刺,瞄準敵氣管;二,防中刺,看準敵心臟部位骨縫;三,防下刺,直對敵下腹中央。在戰場上,面對面時,只能用一招,決容不得你來第二下,如果是你,你受得了哪一下?記住;我國戰爭片中的訓練和刺殺動作,只有在導演那裡才行得通,一槍打不準來第二槍,端著機槍跑著射擊,子彈象流水,那是導演拍肥腦瓜想出來的,你想想,一隻沖鋒槍配一百二十發子彈,一挺班用機槍三百發,怎麼謝擊?拼刺刀時,只有一下的機會,容得你胡來么?那一下,都可以讓你見姥姥,容得你遲疑嗎?!

對於人體的部位來說,腿以上脖子以下的軀干都是人的要害部位,一旦被刺中基本上就穿,而一旦刺穿拔出來,光是疼痛基本上就可以讓人失去戰鬥力。畢竟刺刀上的可是有放血的血槽的,如果被刺中後不立即堵傷口,那麼就會血流不止,當失去一定數量的血之後人就開始無力、慢慢休克甚至是死亡。而像電視劇劇中被刺刀或者其他武器射中之後口中吐血也是正確的,因為內臟破裂後會隨著呼吸管道流出。

刺刀,是作為火槍和長矛的結合體,是冷兵器和熱兵器在長時間的交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因為早期的火槍射速慢,所以火槍通常是作為輔助武器使用,一旦敵人沖到面前,火槍連燒火棍都不如。而長矛憑借長度稱為冷兵器時代的是王者,而當時的火槍長度夠長,那能不能在火槍上加把刀用於近戰防衛用呢?在實踐過程中有人將匕首塞進槍管里,刺刀的原型就開始出現了,後來刺刀在不斷演變,最終在19世紀演變成現在這種匕首型可拆卸的刺刀。

而刺刀並不是簡單的突刺,和長矛槍一樣需要進行專業的刺殺格鬥訓練,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練習力量,畢竟捅進去再拔出來需要的力度可不小。而在一戰和二戰時期拼刺所配合的是戰術是沖鋒,一旦發動沖鋒進攻接下的就是進入短兵相接的白刃戰,而這一點亞洲特別是東亞國家的軍隊用的比較多,因為該地區的武器自動化機械化程度還相對較低,其戰術層面相比於歐洲落後了一大個層次。

白刃戰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爭形式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但人們對於白刃戰的了解往往來自於書籍文獻和一些紀錄片,影視作品和集成視頻。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白刃戰,但卻依舊無法描繪出真實戰爭狀態下慘烈的白刃戰。

白刃戰最常使用和最為激烈的地區當屬我國戰場,由於缺少槍支彈葯,很多情況下我國不得不採用拼刺刀的方式解決戰斗,拼刺刀也逐漸 演變為一套系統的殺人方式。比如根據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敵人,不同的動作都有相對應的拼殺方式,下面就來總結幾個要害部位:

一,脖子。脖子相對柔軟,具有大動脈和頸椎兩個要害部位,是拼刺刀中最容易一刀斃命的地方。

二,心臟。一般來說,雙方進行拼刺刀時,都會下意識的對胸腔部分進行注意和保護。所以心臟雖然也是可以一招斃命的要害部位,但由於保護相對得到,死亡率略低於脖子。一般來說,心臟部位用於戰後補刀。

第三,小腹。小腹部位由於臟器眾多,面積較大,在雙方拼刺刀時,處於最容易得手的地方,所以小腹成為拼刺刀時最受關照的地方,一旦受創,極有可能短時間斃命或失去戰鬥力。

說白了,戰爭到了拼刺刀這一地步,都是三五成群,一對一公平決斗是不可能的,可能你正在和別人拼刺刀,旁邊過來幾個敵人就把你捅死了。所以,任何部位都可能要了你的命,只是快慢問題。

在沒有子彈的時候也只有拼刺刀了,哪就著誰的身體強壯,所說本事誰大了,拼刺刀是技巧加強壯還待有勇氣,是你死我話敢玩命,殺氣十足心硬下手狠一刀見分曉!

人被長8厘米的刀具扎進身體就可能威脅生命了,因為8厘米足夠捅破胸腹部的外層軟組織傷及內部臟器了,即使捅在手臂和腿上8厘米的長刃也足夠傷到保護在軟組織最內部的動脈了。而二戰刺刀的長度至少20CM,部分甚至有40CM(38式步槍配的30式刺刀),現代的刺刀也有十幾厘米長,基本上扎到胸腹部內部的臟器估計都成串了人馬上就倒了,即使扎到腿和手上不進行治療以動脈流血的速度,這人意志再堅定也撐不過半分鍾。

C. 不同幾何型刀頭的用途刺刀為什麼是狹長的

個人認為都差不多,水滴頭能做的t頭也能做,刺刀大多是比較短的刀型。比較長的很少

D. 二戰時各國軍用刺刀都什麼樣給個圖啊

(中國刺刀)這是二次世界慶耐大戰前中國專為1898毛瑟步槍配備設計而成的兩種款式的滲散刺刀。上首的那把刺刀是捷克斯洛伐克VZ-24的仿製版。當時,幾乎中國各省軍政長官都擁有自己的軍火庫,頁正因如此,刺刀的款式種類都不盡相同。 中國設計的81是自動步槍56是自動步槍的發展改良版。此種獨特的81式刺刀由一個較厚的十字型刀鋒、窄窄的塑制刀柄和鑄模塑制刀鞘組成。 這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使用的刺刀/短劍,該刺刀設計來自日本,並經過改進。 在中國軍方後期出品的56型SKS-45卡賓槍上,採用了十字型折疊形狀刺刀作為配置武器。值得一提的是初期製造的卡賓槍上配備的是前蘇聯設計的折疊式刺刀,但此種刀型在日後同美國交鋒的越南戰場上並沒有發揮出多大的作用來。 上首由中國設計出品的「鞭」式刺刀應用到後期的56式沖鋒槍(AK47)上。初期的56式步槍採用前蘇聯制的可抽取式刺叢差氏刀。下首的刺刀是專為本國設計的63式半自動步槍配備的型號。\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6%FE%D5%BD%BE%FC%D3%C3%B4%CC%B5%B6&z=0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95%CA%BD%B4%CC%B5%B6&z=0&fm=rs10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95%CA%BD%B4%CC%B5%B6&z=0&fm=rs10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BE%FC%D3%C3%B4%CC%B5%B6&z=0&fm=rs3

E. 如何拼刺刀

動作要領

突刺是拚刺的主要手段,是訓練的重點。 突刺時,兩臂向目標用力推槍(左手主要掌握方向),同時以右腳掌的蹬力,腰部的推力,使身體向前。

隨即左小腿帶動大腿向前踢出一大步(踢出時,腳距離地面不要超過二拳),在左腳著地的同時刺中敵人,右腳自然地消帆向前滑動。

突刺時,一要坦橋檔「快」,二要「狠」。「快」,就是對准突刺點後迅速刺過去,不能引槍(即把槍後拉一下再刺),引槍就等於告訴敵人,我要刺你了,對方有了准備,當然你就刺不到了。

「狠」,就是要三力(兩臂的推力、腰部的推力和右腳的蹬力)合成一股力,狠狠地刺向敵人。

刺出後的姿勢

槍面向上,左臂伸直,槍托自然貼在右小臂內側,左膝與腳面中央垂直,右腿伸直,身體成斜直線。 拔槍時,左腳用力蹬地,推動身體向後移,同時兩手將槍面稍向左旋轉,猛力將槍刺拔出,收回左腳,成預備用槍姿勢。 離敵較遠時,還可以用墊步刺。

方法是:右腳迅速向左腳跟移動,在右腳著地的同時,迅速勇猛地向敵突刺。 訓練口令為:「突刺——刺」、「墊步——刺」。

(5)西班牙刺刀為什麼是砍刀型的擴展閱讀

刺刀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種被各國軍隊所讓亂大量裝備的戰場冷兵器了。因此,如何使用刺刀,也就是刺刀術,成為刺刀出現後,各國軍隊所要研究的問題了。下面,筆者要討論的是各國陸軍刺刀的不同和淵源。

中方突刺用的是大弓步,單次進攻比日刺的跟步刺力量要大,防刺動作按壓也比日刺緊密。另外,引槍這個動作在我軍是不用的,會喪失先機。其實中國刺殺有三大血統,日系,蘇系,還有華系。前兩者是主流,後者是補充。

F. 為啥早期的步槍刺刀都是可拆卸的,到了二戰折疊的居多,冷戰時期又改回拆卸的了

二戰折疊的也只有莫辛納干M1944 普遍用折疊刺刀。

八路軍兵工廠自製81馬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是一種手動式步槍,於1939年由八路軍總部軍工部技師劉貴富組織研製。

該槍的特點是體積小、射擊准確、外觀漂亮。槍管上的瞄準星被彭德懷譽為「天下第一準星」。最突出的是槍上可自動展開又能固定的三棱刺刀跡譽。

折疊刺刀的二戰時期也屬於另類。

G. 二戰時期的刺刀保存起來需要開刃嗎,還是不開刃有利於保存

總體來說贊同沙發童鞋的意見。
不過2戰時察仔行期的刺刀通常都是已經開刃的參戰刺刀,所以通常不考慮開刃的問題,圈內人士對參戰刺的追捧熱度絕對大戚銀於未參戰的,因前者更具歷史價值。
刺刀開刃與否涉及到表面的發藍及類似塗層破壞的問題,當然不開的話就沒有破壞,耐氧化性會更好,更利於保存。但以德軍Kar98K型步木倉刺刀而言,生產數量很大,而且戰後遺留的也有翻新重新服役的,所以能見到既開過刃又重新發藍的樣本。個人比較推薦收藏這種。
最後忠告樓主:出於收藏目的,參戰刺,就是說已開刃的顯然更具特殊意義。如果限定於二戰時期刺刀收藏的話,敗嘩注意避免收集以下幾個國家:西班牙、瑞士、瑞典等,因為這些都是中立國,其軍隊未大規模捲入戰斗。基本不具備參戰刺的歷史價值。

H. 刺刀的由來,現代戰爭刺刀還有用處嗎

作為一種冷兵器,它誕生於熱兵器興起的時代;它裝載在熱兵器的前端,一直是別人的嫁衣裳;不用時,它退居人後,深藏不露;一旦需要,它又會立刻鋒芒畢露,閃耀凜凜光芒;數百年看來,它雖未受到重視,卻一直在戰場上,特別是在近戰肉搏中叱吒風雲--這就是刺刀。
為戰爭而生
刺刀,是裝於單兵槍械前端用於刺殺的鋒刃兵器。現代軍用刺刀的發展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大約在1640年前後,刺刀作為滑膛槍手的自衛武器,創制於法國巴榮納城。此後,歐許多國家都以該城的名稱稱呼刺刀。英文中的刺刀一詞,就是法文Bayonnetts演變而來。但是,以現代的眼光看,這種刺刀造型更接近於阿拉伯男子的配劍。 當時,火葯剛開始應用於戰爭。部隊常以火槍步兵與長槍步兵為作戰主力,其戰術是以火槍兵配合長槍兵,一面射擊、一面裝填,一面以方陣緩慢前進。但當時的火繩燧發槍每次射擊後,必須花上近2分鍾的時間才能完成再裝填動作,到了短兵相接後,一次只能射擊一發的火繩槍就用途有限了。而長槍步兵長達二米的長矛在近距離作戰中也功能有限。更慘的是,當時的歐洲人毫無徒手搏擊、格鬥的技藝訓練,完全靠蠻力。身高體壯戰鬥力就強,反之則弱,這樣的混戰無異於群獸相鬥。而適於近戰的指揮刀、佩劍,則因象徵著身份一地位,只有軍官才能擁有和使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種便於攜帶、短小精悍的冷兵器就應運而生了。這就是刺刀。刺刀的出現,使火槍步兵在最後一輪的齊射後,仍然可以用刺刀進行近距離肉搏。長槍步兵也可根據情況使用長矛或短刀進行貼身戰斗。對指揮官而言,「上刺刀」的口令,就相當於沖鋒的號令,是戰斗進入最慘烈高潮的標志。
在刺刀的軍事用途發展上,有一位貢獻良多的人,他就是17世紀的一位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他下令全國武裝部隊全面佩掛刺刀,並命令這樣配備的部隊出征丹麥、波蘭與俄羅斯等國。盡管這位熱衷改革武器的國王最後戰死於征途中,但瑞典武裝部隊佩持刺刀的威武形象,已令整個歐洲眼前一亮。一時間,歐洲各國部隊紛紛仿效,打鐵業空前興盛。刺刀改善了當時歐洲的戰術,使戰場上的血腥味空餘盯雀前擴大了。
刺刀的演變
現代刺刀大都由刀體和刀柄兩部分構成。在槍支上的固定部位也有兩種:一種是在槍口附近折疊,不用時隱蔽在槍口下,使用時伸出;一種是可從槍則悉上取下,裝入刀鞘便於攜帶的分離式。從拿破崙時代開始,各國早期的步槍刺刀在都選擇前者。這樣刺刀通常較長,殺傷力也非常可觀,對攻擊型部隊而言,十分實用。因此,時至今日,許多國家的作戰部隊仍然採取這種設計。我國的56式沖鋒槍,就選擇了刺刀隱蔽在槍口下的設計。
刺刀刀刃各類較多,按刀體開口可豎早分為片形(刀形或劍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四種。按現代的標准而言,早期的刺刀其實應歸類為突擊刀或戰斗匕首。它多呈劍形,且無刺刀座,刀長約30-60厘米,並有木質錐形刀柄,用於插入槍口。但一旦插入滑膛槍口,槍就不能射擊;插得太緊,則不易拔出;若是太松,不是掉落,就是刺殺時無法從敵人身上拔出,留在敵人身上;而火槍的喇叭形槍口也不適合加裝刺刀座。1688年後,這種弊端百出的刺刀逐漸被由法國陸軍元帥、軍事工程師沃邦研製的套在槍口外部的套筒式刺刀所取代。
17世紀末,在歐洲一些國家,刺刀已完全取代了長矛。長矛手便從歐洲軍隊編制中消失了,冷兵器退居到次要地位,從而引發了一場戰略戰術的大變革。為了一物多用,1750年以前就陸續出現了一些靈具其他功能(如匕處、鋼鋸、剪刀等)的多用途刺刀,後來又出現了靠彈簧卡榫固定在槍口側方的刺刀。1855年起,這種刺刀成為許多軍用步槍的制式刺刀。
20世紀中葉以後,隨著步槍本身的自動化和戰場上各種火力密度的增加,白刃戰顯著減少,刺刀的戰斗作用和地位也隨之下降。但是刺刀作為一種面對面的兵器,在軍隊中仍然不可或缺。當代軍用刺刀的研製和發展趨勢是,刀身較短,多採用分離式,更加強調多用性。如蘇聯AKM自動槍配用的刺刀,不僅可以當匕首和鋼鋸使用,其刀鞘和刀體還可組合成剪刀,用於剪鐵絲網,由於刀柄和刀鞘是用絕緣材料製成的,也可以用來剪斷高壓電線。
血腥的使用
裝載刺刀的目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因此,刺刀的研究和製造主要以是小的體力消耗來獲取最大的效果為目的。
現代刺刀的刀體長約20-30厘米,大多帶有血槽,以便刺入、拔出。一般說來,棱形刀體剛度好,格鬥時不易彎典,且便於刺入,但其他用途少;而片裝刀體剛度較差,格鬥時容易側彎,但刺入人體後可以人為地轉動,擴大傷口,且從槍上取下後,能有多種用途。
從形狀上,刺刀又可分為刀、劍、刺3大類。所謂刀,是指單刃平刀背的刺刀,通常在刀刃上加開血槽,使刀刃刺入人體組織後能釋入血液,減輕刀身壓力,方便拔刀。這了使刀具本身的功能更加豐富,刀背經常會加開鋸齒,刀刃亦開孔,配合刀鞘成為剪線器,早期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單發步槍所配發的刺刀就屬於這種款式。美國的M9刺刀、英國的SA80刺刀與俄羅斯的AKM/74等刺刀也採用類似設計。
刀刃的走向可分為順同刀逆向刀兩種。順向刀指的是刺刀裝上槍枝後刀刃向下者,除法國的FAMAS步槍外,大部分的西方國家刺刀都是順向刀。逆向刀指刺刀裝上槍枝後刀刃朝上者,俄羅斯AK系列都是逆向刀。戰斗中,順向刀可以砍劈,而逆向刀可以挑殺。
另外,刀刃又可分為單鋒刃(片刃)與雙鋒刃。單鋒刃,即刀體斷面為倒直角三角形,僅有一面刀體磨刃。單鋒刃的加工比較簡單,但由於有一面是完整平面,刺入人體後受壓也較大。AK系列步槍的刺刀都是單鋒刃。雙鋒刃,是指刀體斷而為倒等腰三角形,刀體雙面都打磨鋒利,美國M9刺刀、英國SA80刺刀都是雙鋒刃刀。雙鋒刃刀,在打磨時需注意兩邊受力均勻,比較麻煩,但刺入人體的受壓亦比單鋒刃刀小。
劍,是指雙刃刀或一又二分之一刃刀。第二欠世界大戰後至1980年間的西方各國的刺刀,大都採用這種設計,如美式的M4,M5,M6,M7刺刀,F系列的FAL,FNC刺刀等。20世紀初,在軍官與貴族、紳士可以畫上等號的時代里,軍官總是掛著一把打造精美的隨身佩劍,以彰顯身份,作戰時也可用於殺敵。據中國古代的兵器譜記載:雙鋒開刃,或刃開雙鋒,體長3尺者為長劍;1尺以上、未足3尺者為短劍;未足1尺者,或曰匕首、或曰鋼刺。劍形刺刀的優點在於刀身通常較為輕巧,且雙面開刃,使用上較為便利,缺點是刀體變化與配合用途有限。
刺,一般分圓錐刺和三角錐刺兩處。由於人體組織 自然壓力對刺的進入影響甚微,所以,刺的設計是為了追求最大的殺傷效力。三角錐刺的三面都開辟血槽,可以使刺在人體組織的進出更加快速順暢,使被刺中的敵人在最短時間內喪失攻擊能力。目前大部分仍在服役的刺,長度都足以將兩個成年男子對胸刺穿,其殺傷力之大可見一斑。
高技術兵器大量使用的現代,刺刀的適用范圍大大縮小了。但它作為軍人軍威重要的標志,仍然不可替代,例如,1名看管戰俘的警衛,只給他配備步槍,即使讓戰俘知道填滿了實彈,但由於未親眼看見子彈,他仍可能藐視警衛。但若加了刺刀,即使是空槍,仍能對戰俘在心理產生相當的威懾作用。

I. 刺刀現代戰爭還能用嗎

刺刀?現代戰爭還能用嗎?

電影《南征北戰》中,面對乘坐炮車匆匆奔赴戰場的友軍炮兵,解放軍步兵戰士不無自豪地悶岩說「別忘了大炮不能上刺刀,解決戰斗還得靠我們步兵!」由此看來,刺刀是步兵短兵相接的重要裝備。

可是,作為一種純粹的冷兵器,刺刀是怎樣涉水歷史的長河,一直走進了被冠以現代的二十一世紀呢?

刺刀的最初起源,實際上是由於原始火器的弊端。燧發槍進入歷史舞台之初,它的可靠性和性能都很「不靠譜」,除了威力有限,常常出現擊發故障外,裝填還超級費時費力,裝填一次花上一兩分鍾甚至更長的時間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一旦出現意外,比如擊發失敗或者彈葯告罄,火槍兵就可能要面對敵人騎兵或步兵,在接下來的短兵相接中,火槍兵手裡無法擊發的火槍絕不比一根木棒更好用,為了不讓他們喪命在敵人的刀矛之下,必須給他們配備足夠長的格鬥兵器。這就是刺刀出現的最初誘因。

現代英語中刺刀稱作Bayonet,這個詞實際上來自法文Bayonnette——據說刺刀最初誕生在法國巴約納(Bayonne),1647年開始裝備法軍。一種大多數人都願意認同的說法,是說17世紀中期的法國農村爆發的軍事沖突中,南部城鎮巴約納的士兵在打光了彈葯後,急切之中把他們長長的獵刀的刀柄塞入槍口,作為臨時的長矛使用,這可能算是刺刀最初的淵源。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刺刀並非是作為軍用裝備發明的,它最初只是狩獵的需要。這種說法也有其合理之處,早期火槍射擊精度很差,裝填卻需要很長時間,如果用這樣的火槍獵殺兇猛的大型野獸,那是很危險的。

一旦沒有擊中,獵手幾乎沒有重新裝填的機會,這樣刺刀可能就是它們最後的依靠。西班牙人非常支持這種說法,因為從17世紀起西班牙的狩獵火器上就開始安裝帶尖刃的自衛武器。不少人認為這種裝備後來被法國人借用,並最終成為法軍一種制式裝備。

回過頭來說刺刀的演變。最早的刺刀被稱作塞式刺刀,其外形就是一個帶有圓錐形金屬把手的雙刃矛尖,使用時士兵們會把刺刀的圓錐狀金屬把直接插入火槍的槍口內,再用力把它塞緊就行了。這螞燃御樣的刺刀顯然解決了火槍兵的白刃戰問題,但這種原始刺刀的毛病也不少:首先,刺刀直接塞入槍口就意味著沒法在格鬥中開槍射擊,在士兵們手忙腳亂地安裝刺刀時,他們得不到任何保護——既不能開槍,也沒法使用刺刀。

1689年就有過一次極端倒霉的例子——在英格蘭軍隊與蘇格蘭軍隊在基萊對壘時,一支英軍部隊在發射完彈葯後正在安裝刺刀時,驍勇的蘇格蘭高地人部隊發動了突然沖擊,英軍士兵毫無還手之力,陣腳大亂,幾乎全軍覆沒。

除了在刺刀安裝後沒法射擊,塞式刺刀在拼刺過程中由於和敵軍磕碰很容易松動,原本塞緊的刺刀很可能會突然從槍口中脫落,這在慘烈的白人格鬥中絕對是相當要命的事兒。還有一種尷尬的情況,就是由於塞得太緊,塞式刺刀可能在格鬥過後拔不出來,其結果是火槍沒法使用,再度變成廢物。英國貝克爾步槍配用的短劍式刺刀,長度達到了60厘米。

為了解決塞式刺刀的諸多弊端,人們又發明了套管式刺刀。套管式刺刀的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主體結構由末端帶彎曲的尖狀刀體和安裝套管組成。使用時,士兵需要把安裝套管套在槍管外側並卡緊即可,此時刺刀位於槍管下方,裝上刺刀後的步槍仍然能夠裝填和射擊,這大大保證了士兵的人身安全。雖然從1775年起,英軍士兵就把刺刀像短劍一樣佩戴在身邊,但實際作戰中刺刀還是沒法單獨使用,因為安裝套管不便握持,沒辦法作為匕首單獨使用。許多套管式刺刀的截面都被設計成三角形——和三角刮刀有點相似,這樣是為了在減重的同時保證刀體的強度。曾有一則有點恐怖的傳說,說三角形截面的刺刀是為了在敵人身體上造成難以縫合並極易感染的創口,實際上這並非這種刺刀的設計初衷——設計者只是為了在重量和強度間求得平衡。蘇聯對這種尖刺狀刺刀比較熱衷,1944式莫辛-納甘步槍上,就採用了一種可折疊的十字截面尖刺狀刺刀。

一個傳統認識的誤區是,許多人把刺刀視為是步兵勇敢進攻的武器,但實際上刺刀最初只是作為一種防禦性武器。排列成方陣的步兵依靠刺刀完全有能力防禦敵人騎兵的段梁突然襲擊——他們手裡的步槍加上刺刀的總長度,使他們能夠輕松夠到騎在馬背上的騎兵。當時的火槍長度大約為1.5米,刺刀的長度約為30-40厘米,這樣加裝了刺刀的火槍總長度就能達到1.8-1.9米,相當於一支長矛。

歷史上一些國家還試圖給步槍兵配備短劍,以備短兵白刃需要。19世紀初,有些英國步槍團就給士兵配發短劍,以代替刺刀的功能。隨著步槍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後膛裝填步槍和彈夾供彈步槍相繼發明,有了這樣的步槍,士兵們足以有足夠的火力和速度來擊退敵人的騎兵。也就是從這時起,刺刀才真正開始由一種防禦性武器轉變為單兵攻防兩用武器。分體式刺刀安裝畢竟需要時間,在白熱化的戰斗中安裝刺刀還是不免令人相當緊張,為了解決刺刀安裝問題,有些步槍在設計上乾脆採用永久性刺刀,這種刺刀始終安裝在步槍槍管下方,不用時可以折疊向後收起,使用時向前折疊展開並鎖定,極大方便了轉換過程,深得許多士兵的喜愛。

早期刺刀還沒有採用多功能設計,除了裝在步槍上拼刺,基本上沒有其他用途。士兵們總希望刺刀能幹更多的事情,如果設計者沒有這種考慮,那士兵們也會自行發掘其用途。蘇聯莫辛-納甘1891/30式步槍上的套管式刺刀前端有個鋒利而扁平,士兵們乾脆把它當平頭螺絲刀用,有些士兵甚至能用它把一支步槍完全拆開。套管式刺刀出現之後,還出現了匕首/短劍式刺刀,這種刺刀外形和匕首/短劍別無二致,刀柄上裝有安裝卡槽,可以裝在槍管下方或側面的安裝機構上。

現代刺刀一般採用兩點式安裝方式,刺刀通過刀柄護手上的圓孔套裝在槍管上,刀柄後端再鎖定在槍管稍後的卡筍上,非常方便快捷。

如果需要拆下,只需要按下帶彈簧的解鎖按鈕就行。除了安裝方便,現代刺刀還實現了多功能,可以切割鐵絲、樹枝,還能開罐頭,刺刀長度變得較短,配有圓柱形刀柄,刀身為扁平的匕首狀,採用雙刃或單刃,有些單刃刺刀刀背還帶有鋸齒。許多現代刺刀刀身上都帶有一道縱向凹槽,人們習慣上稱之為血槽,並認為它的用途是刺殺後使人快速失血,實際上這又是一個誤區。這種凹槽的設計目的主要是為了加強刺刀的抗彎折剛度,讓它在拼刺時不易彎曲變形。

從形式上,刺刀刀體設計有兩大流派。一種是扁平的匕首式的雙刃刀體,另一種是尖刺狀長矛式刀體。

從19世紀中期開始,扁平式刀體得到廣泛使用,長矛式刀體開始逐漸淡出歷史舞台。在長度上,一寸長一寸強的理論曾頗為盛行,許多國家力求設計更長的刺刀,這樣就可以在敵人夠不著自己的情況下提前刺擊敵人。

1800-1840年間英國步兵貝克爾步槍使用的短劍式刺刀,長度達到了60厘米,但這樣的刺刀太長太重,裝上後使步槍變得頭重腳輕,基本沒法精確瞄準和射擊。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法軍裝備的李貝爾步槍配用的刺刀長度也有59厘米長。

18-19世紀,各國步兵戰術訓練教程里,總少不了刺刀運用這一章節。俄羅斯軍隊在與拿破崙統帥的法軍作戰中,常常用刺刀與法軍展開白刃戰。當時俄軍將領蘇沃洛夫有句名言,「子彈是愚蠢的,刺刀才是聰明的」,這話並非誇大其詞,當時滑膛燧發槍不僅精度不足,射程也很短,不過100米左右,而在數米之內的刺刀肉搏距離上,燧發槍才真正可能做到「彈無虛發」。許多軍事文學作品中,都把刺刀誇耀成士兵勇敢殺敵的標志性武器,但實際上絕少有士兵真正希望用刺刀和對手進行白刃廝殺。英國人和法國人都曾將刺刀引以為驕傲,但1801年在埃及英法兩軍交鋒時,彈葯耗盡後雙方卻沒有動用刺刀,而是相互投起了石頭,其結果是一名英國上士被法國人投過來的石頭打死。在克里米亞戰爭的英克曼之戰中,面對俄軍,英軍再一次沒有選擇刺刀,而是選擇向俄軍投擲石頭,當然效果也十分有限。著名的《軍事歷史》一書中,甚至說一貫給人以熱衷於拼刺印象的俄軍和日軍,在20世紀的戰爭中也曾在近戰中選擇石頭而不是用刺刀肉搏。

20世紀戰爭形式的變化顯著削弱了刺刀的地位。其實早在1861-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刺刀造成的傷亡數字就已經不足總傷亡數量的百分之一。

現代戰爭中,雖然偶爾士兵們還得刺刀見紅,但由於自動手槍和突擊步槍的大量裝備,即便在近戰中士兵們也不是非得依靠刺刀。現代突擊步槍的長度普遍較短,即使安裝了刺刀,步槍-刺刀的總長度也較短,難以作為合適的拼刺武器,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刺刀作為武器是否應繼續保留遭到許多懷疑。

但無論如何,目前大多數國家還是在自動武器附件中保留了刺刀,就在2009年,駐阿富汗英軍一名中尉還用刺刀救了自己一命:當時正在巡邏的他遭遇了一名塔里班分子,他用步槍打到此人時彈夾里的彈葯已經用完,而恰在這當口斜刺里又沖出了一名塔利班,中尉立即裝上刺刀,迎上去刺倒了敵人。

事後英軍還為其頒發了勛章。朝鮮戰爭中,美軍也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拼過刺刀,不過美軍是被動的,而擅長格鬥的志願軍則顯得更為主動,但在這勇敢精神的背後,不能忘記當時志願軍缺乏近戰自動武器和步兵支援武器的沉重事實。隨著現代戰爭面貌的迅速變化,2010年美國陸軍宣布不再繼續進行刺刀格鬥訓練,這或許是一個信號,刺刀作為實戰格鬥武器的歷史已經接近尾聲。

J. 軍用刺刀是怎樣的

軍用刺刀,簡稱軍刺,是安裝於槍械前端的鋒刃類武器的總掘高型稱。

刺刀的雛形出現在17世紀,當時,火繩槍在歐洲國家陸軍中開始普及,但由於技術條件所限,早期的火繩槍每次射擊後,要花上好幾分鍾時間才能完成下一發子彈的裝填。這一缺陷導致裝備火繩槍的部隊在近戰中難以發揮火力優勢,反倒被使用冷兵器的對手殺得潰不成軍。在這種情況下,一種便於攜帶、短小精悍的新武器便應運而生了。

現代軍用刺刀的發展應起源於16世紀末期的歐洲,在當時西班牙的都靈地區設計出現代刺刀的雛形。

軍用刺刀的出現,改變了當時的戰術,因為當時歐洲部隊是以火槍步兵判猜和長槍步兵為作戰主力,但當時的火繩燧發槍,每次射擊後,必須花上近兩分鍾才能完成再裝填的動作。刺刀的出現,使火槍步兵在最後一輪齊念仔射後,突然以刺刀進行近身肉搏戰。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刺刀仍是相當重要的軍械,士兵們人手一把,製造數量龐大,至今仍有大量留存。但是在真正戰斗中,兩軍以刺刀對決的情況愈來愈少,在二戰時候,只有中國軍隊和日軍還有大規模使用刺刀拚鬥的例子。其他軍隊,多是以刺刀作為嚇阻工具,或是多功能的戰斗刀,其長度也逐漸縮短。

軍用刺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