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人如何描述中國

西班牙人如何描述中國

發布時間: 2023-05-18 10:18:07

1. 中國與西班牙的歷史淵源

和他們有點貿易關系好像是明朝,還有西班牙曾在明朝時密謀入侵中國,這是西班牙人記錄的政治:征服中國,成立全球帝國,為萬王之王。
軍事:征服中國,以中國為基地,向亞洲其他部分發展。繼而以中國人力及戰爭資源支援歐洲本土軍力攻略北歐敵人,控制世界島。
宗教:征服中國,由中國推進,進占巴力斯坦大主教聖地。
經濟:征服中國,開發中國富源,並移植中國人力發展殖民事業,挽救西班牙帝國經濟危機。

二、作戰方針:
——以帝國海軍艦隊控制日本、台灣、列古繳士(Lequios)及相對大陸各島嶼(登陸跳板)。
——以菲律賓呂宋北端之加各焉港戰略基地之海陸軍分向靖州和澳門兩處攻擊登陸。前者為攻擊主力。
——於中國和鄂多曼帝國(Qtomano)攜手前攻佔大陸,繼而進軍聖地。

三、兵力組織:
最高指揮官:西陸軍上將。陸軍:菲律賓總督:西加斯的加海軍指揮官。
——西班牙陸軍一軍一萬至一萬二干入(包括義大利及盟國土兵)。
——日本兵五千至六干。
——畢薩牙人(菲律賓土人)
——囚犯四船。
——奴隸五百人。
——共:二萬五幹人。
——葡軍任將軍一人,率其適當之兵力。
海軍:指揮官駐菲總督。
弗拉加達級戰船十至十二艘。運輸船若干。

四、聯合勤務:

四、聯合勤務:
——戰費:二十萬比索(Peso)。
——武器:除西軍攜帶武器裝備外五百個頭盔 相當的干銃。大炮若干(以能適用各種彈葯為上)
——彈葯補給:設立軍火廠於菲律賓。就地取材,製造攻擊登陸時所需火葯,向中國商人購取硝石及黃銅。
——食物補給:就非律賓囤積大米八萬斤及肉類魚類和酒,足夠維持海陸軍完成登陸行動。
——被服補給:購集中美洲的尼絨為士兵成制大衣,並為傷病淮備軍毯。

五、心理作戰:重點:以殖民政策和天主教義替天行道。
宣傳:
對內:以戰士封爵制度鼓勵西人參與征服事業。
對外:以西國天主教在大陸的傳教士使之為向導傳教。並向中國人廣宣天主教義及和平意旨,使中因人了解征服行動是解救中國人民於殘酷統治之桎梏,幫助中國人民謀求解放,使中國不戰而降。
——工具:西班牙徵集大批玻璃器皿、念珠、織綉、地球儀、葡萄酒等新奇事物,以賺取中國各級官吏及人民之好感及親善,緩沖中國人之敵意。

六、作戰指導:
——陸軍由海軍協助,以輕型船艦快速行動登陸。
——西班牙軍自靖州登陸。
——葡萄牙軍自澳門攻擊前進。
——日本兵分編於各攻擊部隊。
——西軍登陸部隊以短銃長矛為主要武器,在炮兵和海軍艦隊掩護支援下深入。
——葡軍同時在征服最高指揮官指揮之下攻擊前進,第一目標為廣州。
——征服部隊應密切協同宣傳人員以宣揚西班牙國王之德威,盡量避免犧牲,以解救中國人民桎梏。
——征服中國後沿馬可波羅舊路西進。

計劃中不僅有對征服中國的時機、兵力、武器、出擊基地和宣傳策略等詳盡方案,乃至佔領後須保留中國政府機構和法律的必要性均提出了明確的建議。此外,還特別強調了聯合葡萄牙人發動戰爭的必要性,認為「讓葡萄牙人參與這次征服有重要作用。因為他們對中國海岸、陸地和人民的經驗是大有幫助的」

當然,後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人重創,從此失去了盛極一時的海上霸權,西班牙的殖民帝國地位被英國替代,這份龐大的征服計劃也就無從實施了。

提及這份很少為國人所知的資料,心裡多少還是有些荒誕感的,我是無法相信小小的西班牙有能力經中國而遠東,實現全球霸權。不過這份堂吉柯德式的計劃至少讓我們解讀了殖民時代西方勢力東漸的野心和目的,將廣袤的中國市場和資源納入西方的世界戰略的藍圖,始終是其魂牽夢縈的一個主題

2. 西班牙歷史上第一次和中國接觸

西班牙人是西方世界裡的中國人。」這是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加塞特的一句名言。很多人不知道,16世紀時,中國曾與西班牙共同引領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後來,兩國皆從巔峰步入衰微,而今,兩國又都在重新崛起。西班牙外交家路易斯·蒙特斯在美國《全球主義者》在線雜志撰寫長篇文章,回顧中國與西班牙的歷史淵源,並展望兩國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的合作前景。以下為文章節選。中西交往由來已久中國和西班牙都經歷過歷史的衰榮,並同樣一次又一次地在興衰沉浮中挺起脊樑,創造輝煌。引領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先驅,正是這兩個古老的國家。「馬尼拉大帆船」的出現,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指16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航行於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的貨運船隻,由於帆船上的貨物主要來自中國,以當時風靡全球的中國生絲與絲綢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這種帆船叫做「中國船」)。「馬尼拉大帆船」是全球經濟中最大的兩個地緣政治實體——中國王朝和西班牙帝國——之間的紐帶,它建起歷史上首個全球經濟網路,這個網路包含了當今這一輪全球化浪潮中的三大支柱:北美、亞洲和歐洲。「全球化」不限於貨物和貨幣的交易,文化交流也是重要方面。早在14世紀,中國和西班牙的接觸就遠遠超越了純粹的經濟領域。一本由西班牙作者寫的有關中國的書,早在1585年就已風靡歐洲,成為暢銷書(註:指1585年羅馬出版的西班牙文著作《大中華帝國史》。作者是西班牙歷史學家岡察雷斯·門多薩)。第一本由中文翻譯成西班牙語的書在1592年已經面世。藝術和文化的交流,在兩國的交流史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今仍舊如此。西班牙在16世紀征服了印加帝國之後,把在殖民地找到的大量黃金和白銀投入市場流通,這給當時的全球經濟帶來一場革命。誰也沒想到,西班牙帝國的崛起以及其在新興金融系統內的重要角色,竟給當時明朝的中國帶來了「意外之財」。紙幣從宋朝開始就在中國流通,但在經歷多次財政危機之後,人們對紙幣的信任度日趨降低。到了明代,中國仍然維持著巨大的生產力,只有找到替代貨幣,才能避免經濟崩潰。美洲的白銀,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從1500至1800年,西班牙統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魯生產了大約佔世界85%的白銀,其中超過40%流入中國。充足的貨幣流通,使中國經濟穩定。面對挑戰一度衰微「馬尼拉大帆船」在19世紀初完成了它的使命。此後,中國和西班牙同樣從巔峰步入衰微。19世紀,成功爭取獨立的拉丁美洲進入政治不穩定的循環期,經濟方面則向英美霸權靠攏。曾經一度輝煌的「世界中心」西班牙,從一個大帝國一下變成一個被邊緣化的國家。面對這種巨大落差,西班牙經歷了很長一段痛苦的時期,才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國也有著同樣的悲慘遭遇。中國被迫在最不利的條件下,對外國開放其領土和市場。面對嚴峻挑戰,中國和西班牙同樣無所適從。兩國正在重新崛起如今,中國和西班牙正在重新崛起。兩國都在經濟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這次時來運轉,不僅因為他們在經濟發展上選擇了正確道路,更因為他們都努力建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中國與西班牙重溫昔日友誼,再續前緣。2007年是中國的「西班牙年」,與此同時,西班牙海外最大的塞萬提斯學院(類似中國的孔子學院)同年在北京成立。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和西班牙都在向美洲進軍。打開任何西班牙著名智庫的網站,您都能找到很多關於中國在拉丁美洲投資的資料和文章。美國輿論常常渲染稱,美國如何把拉丁美洲「輸給了」中國。然而西班牙卻不這么認為,它把中國在拉丁美洲的蓬勃發展,視為一個機遇,認為可以趁此建立對各方皆有利的「三角合作關系」。「全球化」早在英美崛起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馬尼拉大帆船」就是早期全球化的最佳象徵。雖然全球化乃大勢所趨、不可逆轉,但美國的霸權卻只是歷史中的一頁而已。也許,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全球化將會實現。在那個世界裡,沒有勝利者和受害者,沒有領導者和追隨者。世界各國將會百花齊放,一同譜寫輝煌

3. 西班牙人喜歡中國的哪些東西

您好。當然是中國的體育。

當他們得知中國人喜歡在奧運體育方面體現自己是世界強國,國家崛起時,他們派出一個托:薩馬蘭奇。鼓動中國花更多的錢去投資專業體育鍛煉,培養個別體育特種兵,去獲得奧運金牌,以證明國家好強大,人民好幸福。

高潮出現在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中國金牌超美國,羅格說北京奧運無與倫比。西班牙人肚子都笑痛了。

聽說,中國的男足很差。派出卡馬喬去當教練。我擔保,卡馬喬絕對是施拉普納第二。

離西班牙人第二次爆笑不遠啦。

4. 西班牙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好嗎

因人而異。
天下道理都一樣,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
西班牙對中國人態度,是看你的實力而定,
建議你,即使內心不夠強大,但給對方的表現,一定做到自己最好表現即可。
我也沒去過,但是身邊有去過的人。

5. 西方人對於明朝和清朝,是什麼樣的看法

歐洲人眼裡清朝和明朝差距有多大

軍事,政治,文化,教育,皇帝,八卦,類似能拿來當板磚的論據,明清兩朝的愛好者們,基本都拿來互拍個遍。卻基本是唇槍舌劍,越戰越亂。
為啥亂?彼此的立場都如此堅定,看問題的角度,自然各有不同,丁點好的優點,總是往大了誇,但凡是個缺點,逮住也往狠了踩,於是你誇我踩,自然混亂一片。
不妨找個中立角度:與明清同時代的歐洲人,都是怎麼看待這兩個朝代的?
從這些來自西方,關於明清兩朝各個環節的記載里,彼此的高下可以立判!

1,農業水平

在十六至十七世紀,造訪明朝的西方人筆下,中國的農業生產,讓他們頂禮膜拜。最出名的就是傳教士利瑪竇的評語:「遠比歐洲富裕得多。」
為什麼比歐洲富裕?傳教士曾德昭贊揚中國農民體質好,生活態度開朗熱情,有比歐洲農民先進的農具。西班牙人拉達驚嘆於中國農村琳琅滿目的農具,比如風力揚谷的扇車,能在山頂灌溉的超級大水車。水稻全是一年三熟,產量相當高,另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種類更相當多。好些中國司空見慣的農具,當時倒賣到歐洲,全引起瘋搶。
拉達還曾這樣評價明朝農民生活: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
利瑪竇尤其盛贊了廣東省,說廣東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麗富饒交通方便。至於大明朝?「他(明朝)整個看起來就是個大花園,並有無可形容的寧靜與安詳」。
這個「大花園」到了清代,又變成什麼模樣呢?以曾出使中國的英國使團成員巴羅的哀嘆說:康乾盛世時代的中國農村,簡直是「極端的貧窮,無助的困苦」。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沿途常見遺棄的死嬰,北京城周圍每年就有九千多棄嬰,場面觸目驚心。
同樣叫英國人難忘的,就是清朝人的飢餓。當時英國使團的食物里,有些死掉發霉的豬和家禽,就被英國人隨手扔掉了。接著驚呆他們的一幕出現了:周邊的中國人全湧上來,瘋搶這些食物。巴羅的驚嘆說:「(中國人)樂於以任何食物為食,即使是腐爛的也不放過!」
對傳說中富饒的像花園的中國農村。巴羅的評價說:沒有看過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2,城市水平
與農村一樣,明朝的城市,也曾令那些造訪的歐洲人驚羨。
同樣還是拉達的敘述,作為當時歐洲最強國西班牙的來客,他眼中的明朝城市,大多建在河邊,不但城牆堅固,而且街道鋪的極好,兩旁好多蔥蘢的樹木,路面比歐洲城市要寬要直。房屋很漂亮。
特別吸引拉達眼球的,還有大明朝的福利機構:惠民葯局和養濟院。在拉達的記錄下,明朝城市有一個「非常好的,讓我們對他們這些異教徒驚嘆的事」,就是竟然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醫院!
拉達去過的幾個中國城市,竟沒見過乞丐,明朝人告訴他,當地養濟院可以收容無力生活的殘疾人。而且「始終有充足的大米供應。」
而且哪怕是很小的城鎮,食物也都很便宜,也常見大大小小的娛樂和宴會,以拉達的估算說:「超過世界其他民族,因為他們(明朝人)是富有而無憂無慮的。
而除了這些驚艷的外觀外,明朝的城市,更有歐洲人贊嘆的環境衛生水平。
利瑪竇就曾對比過蘇州與威尼斯,同樣都是「水城」,但蘇州除了繁華富饒外,更難得的是水質清澈。「不像威尼斯的水那樣又咸又澀。
在杭州居住了十年的葡萄牙人曾德昭,更有深情的筆墨描繪西湖風情:西湖水的清澈程度,簡直到了「湖底細沙纖毫悉睹」的地步。為啥干凈到這地步?曾德昭解釋說,除了人民勤勞,更因明朝有成熟的衛生管理甚至垃圾回收體制,就連「扔到街上的破布」都可以回收。
而幾百年後,當乾隆的英國使團光顧中國時,對清王朝的城市水平,使團成員斯當東,只有幾句冷冰冰的評語:很少公共遊玩娛樂地帶,公路既少又窄。
當然讓英國人更驚訝的,就是清朝的城市,人真的很多,定海這樣的小縣城,都是人頭攢動。而到了北京後,以巴羅的記錄,北京東郊街道上,全是攤位和人流,整個大路給擠成一條線。
但這樣繁榮的城市,給英國人最難忘的,卻是貧富差距。同樣是斯當東的感慨說,經過的每個城市,見過的大多數房子,都是土牆草頂的草屋子,只有極少數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麼是窮人家要麼是富有人家,中產階層非常少。
至於大清朝的都城北京?在這些英國人的日記里,那真個是大多數房屋破敗老舊,隨處都能看見乞丐,而且道路質量差,一下雨就泥濘得走不動。最讓他們開眼的是,城裡居然還有荒地,好些坍塌的房屋都成了廢墟,長滿了荒草。

3,世態萬象
在造訪明朝的外國人筆下,也少不得對明朝人性格脾氣的描述。
嘉靖年間曾客居廣州的葡萄牙人克魯茲,介紹給後人的,是一個充滿文藝范的廣州。逢年過節,都喜歡演奏音樂。而且毫不排外。他們這些葡萄牙人夜晚在河邊納涼,都常遇上乘坐遊艇玩樂器的廣州青年,然後他們就會應邀上船,一起彈奏音樂,場面其樂融融。
而且和後人想像中,那些自傲是「天朝上國」的明朝人不同,同樣在明朝生活多年的葡萄牙曾德昭,卻十分贊嘆當時中國人的襟懷。說中國人非常謙虛,能夠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發現比自己先進的地方,就能虛心學習。而且還很講誠信,尤其重視遵守時間與承諾。這真是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
利瑪竇在寫給西班牙稅務司長羅曼的書信里,對中國人的素質,給了一個至高評價: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卓越非常,太高太大了。如果詳細寫出,那就需要幾大冊。
明朝的軍隊風貌,以拉達的說法,明朝軍隊之精銳,是可以橫掃四方的。戰船也堅固耐用,其火炮以西班牙船長埃爾提阿達的評價說:比歐洲火炮更精緻堅固!
而同樣是到了清朝,英國使團眼中的中國人,形象卻天翻地覆。
以巴羅的嘲笑說,清朝的中國老百姓,真的很怕官,平時不管多麼放鬆,官員面前,立刻變得戰戰兢兢。
至於清朝的官?以斯當東的描繪:清朝的窮人沒什麼申訴的機會,做官就是中國人唯一的宗教。
英國人特別看衰的,就是乾隆年間的清兵。在他們看來,清朝的海軍船隻,根本不適合航海,吃水太淺扛不住大風浪。至於陸軍?以巴羅的說法,且不論武器如何,軍隊精神氣質都奇差,感覺像跑龍套的演員。因此他們得出一個驚人結論:只要三艘戰艦,就能摧毀中國海岸線!
4,形象影響
明末一系列介紹中國的圖書,很快在同時期的西方火熱起來,甚至引發一個流行歐洲上百年的熱潮:中國熱。
在這場中國熱里,穿中國絲綢,搖中國紙扇,收藏中國瓷器,看中國皮影,養中國金魚,都是常見的流行時尚。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里特意建造了「中國宮」。英國女王更是個中國迷,以寫魯濱遜的那位作家笛福的形容:女王房屋的圖案傢具,都要中國造,且最愛中國漢服。
當然思想文化上的影響,更是持續熱烈:早在明朝天啟年間,拉丁文版的中國《四書五經》,就在歐洲閃亮登場,立刻引發震動。之後的一百多年裡,歐洲人一直不遺餘力,如飢似渴學習中國。期間對歐洲進步影響之深,正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形容:「現在從東方的中國,竟使我們覺醒了」。
乾隆年間英國使團團長馬戛爾尼,就是在歐洲「中國熱」時代長大,造訪大清前,也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迷,其對中國文化的熱情,正如他自己詩里形容:彷彿我游覽中國幸福的海濱,攀登他無比自豪的傑作萬里長城!
但等到真正踏上中國土地,見識了清王朝的百態風貌後,曾經的中國迷馬戛爾尼,留下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評語: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與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正在變成半野蠻人!(作者:張嶔)

6. 西班牙人:中國人簡直太厲害,被我們吃到滅絕,他們卻拿來喂豬是嗎

說起外來生物不光我們會想到小龍蝦,外國人也會不由自主想到小龍蝦。小龍蝦是一種生存能力極強的生物,只要有淡水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生存,像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西班牙,肯亞,澳大利亞等國都有外來生物小龍蝦的身影。

再看我國的小龍蝦消費市場,外國人看了也是心驚不已,有在中國的外國人說道:在中國一到夏天就會有成群的中國人來吃小龍蝦,在國外我從來沒想到小龍蝦在中國這么火熱,但是自從我吃過一次之後,我完全愛上了這種味道。

再看我國的小龍蝦產業,全國小龍蝦產業從2007年至2016年已從26.55萬增加到85.23萬噸養殖面積超過900萬畝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小龍蝦生產。

7. 西班牙曾經設想,以一萬士兵征服明朝,這有可能實現嗎

有時候,真的很佩服西班牙人的奇思妙想,原來以為西班牙人鬥牛舞跳的出色,現在看來,想像力也是特別的豐富,當然,西班牙人口出這樣的豪言也是有一定依據的。


8. 我是一個西班牙人,我十分喜歡你們中國的文化,比如下面的幾張圖,可以說是你們中國文化的代表。


國寶

9. 最近西班牙如何對待中國人

西班牙處於歐元區啊,正在鬧神馬危機,不好混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