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競爭力下降了多少
Ⅰ 歐洲為什麼要再工業化請分析一下具體原因。
近年來,歐洲國家普遍「去工業化」,西班牙等國工業地位不斷下降,產品國際競爭力變弱。歐債危機全面爆發後,「去工業化」致使抗危機能力不足這一弱點充分暴露,因而重歸實體經濟,推進「再工業化」戰略被歐洲各國提到產業結構調整的議事日程上來。「去工業化」成普遍現象
歐盟大部分成員國或多或少存在「去工業化」現象,其中以西班牙、法國、英國、比則仔利時等國尤為嚴重,主要涉及紡織與服裝業、汽車等行業。歐盟統計局的數據表明,從1996年到2007年,工業占歐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1%降至18%,工業部門吸收的就業人數從20.9%降至17.9%,這意味著歐洲人因為「去工業化」失去了280萬個就業崗位。
西班牙IE商學院經濟學教授龐比隆在對比西班牙宏觀經濟相關數據後發現,1970年西班牙工業和能源產業佔GDP的比例為34%,服務業佔46.3%,而到2010年,這一比例分別為15.6%和71.6%。
導致歐洲國家「去工業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三產業的崛起是一個帶有共性的因素。具體到西班牙則有其特殊原因。首先,西班牙中小企業多,普遍具有創新能力弱、產品附加值低、勞動密集等特點,非常容易轉向勞動力更低廉的發展中孫慎汪國家。其次,西班牙長期缺乏對具備發展潛力的產業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在1997年至2007年的房地產泡沫期間,大量資本和就業流向地產建築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去工業化」的勢頭。
瑞典也曾經走過很長一段「去工業化」道路。20世紀70年代後期,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給瑞典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帶來沖擊,瑞典的製造業雇員人數大幅減少。到2008年製造業雇員人數僅為70萬,不到全國勞動力的20%。同時,工業品價格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而走低,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份額不斷減少。
弱化實體經濟降低抗衰退能力
整體來說,「去工業化」並未動搖歐盟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體的地位,但歐盟智庫「羅貝爾·舒曼基金會」專家讓—弗朗索瓦·雅梅說,盡管歐盟工業競爭力尚存,但就業流失嚴重,這已經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龐比隆認為,「去工業化」不僅削弱了西班牙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對國內就業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過去4年,西班牙共失去了80萬個就業崗位,特別是在世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這無疑大大削弱了西班牙應對危機的能力。
瑞典的案例則更有借鑒意義。由於及早意識到「去工業化」的危害,瑞典政府重新加大對工業投入。瑞典在《2010—2011年度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排名第二,超過新加坡和美國,這與其「再工業化」密不可分。據瑞典中央統計局預測,今年瑞典工業領域總投資將達532億瑞典克朗(1美元約合6.74瑞典克朗),比去年增加10%。預計2012年工業投資還將增加7%左右。
重視製造業是德國的傳統,也是政府、企業和工會共同努力的結果。政府定期同「研究和創新專家委員會」舉行會議,分析工業國家發展現狀和德國技術生產趨勢。國際金融危機期間,英美製造業部門大量裁員,而德國通過政府扶持和補貼等手段,盡量維持製造業的就業穩定,這是危機過後德國的研發密集型製造業迅速恢復的重要原因。因為「資本沒有思想,人才有」,工程師一旦被解僱就很難重返崗位了。
「再工業化」主打高端製造業
面對「去工業化」在產業結構和就業方面帶來的孝姿威脅,歐盟委員會幾年前提出了歐盟工業政策的方向與目標,其重點是促進創新,並啟動了以下方案:2007年成立歐洲研究理事會;2008年建立歐洲創新技術學院;實施聯合技術倡議,研發如衛星監測環境與地球安全、微電子工藝燃料電池、葯物創新等技術與工藝,以提升「再工業化」進程。
「去工業化」嚴重的西班牙也制訂了「再工業化」援助計劃,旨在推動工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技術的發展,實施支持高技術和高生產力的工業計劃以創造就業。2011年西班牙政府共收到了2412份援助申請,受理908份,撥付的援助金額達4.624億歐元,這些援助將帶動16.8億歐元的投資並創造直接就業崗位4676個。
瑞典政府在發展服務業的同時,也引導企業將高新技術應用於傳統產業領域,大力發展電子、環保、能源、生物、制葯等高端製造業,愛立信、ABB、SKF等老牌企業煥發出新活力,走上「再工業化」之路。
瑞典工會組織首席經濟學家丹尼爾·林德指出,這種製造業的再次繁榮被一些學者稱為「積極的去工業化」,而從生產率及其在實際GDP中所佔的比重看,這其實就是「再工業化」。「再工業化」代表歐盟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高端製造業是其他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
Ⅱ 17 18世紀 西班牙荷蘭霸權衰落的原因
1588年無敵艦隊的覆滅,標志著西班牙的衰落,1598年國王菲利浦二世的去世,說明西班牙黃金時代的終結。無敵艦隊的失敗是軍事上的失敗,但黃金時代的終結卻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金銀
有了金銀就意味著富強,西班牙之所以能成為強國,與之不無關系。但金銀的大量輸入引發了許多意料不到的問題。首要的就是通貨膨脹。大量的金銀使得金銀的價格下降,物價上漲,首先是農產品,既而是工業品。到了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平均上漲了4倍多,谷價上漲了5倍。法、英、德等地區的平均物價上漲了2倍半以上。價格的上漲使西班牙製成品價格昂貴,因而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而在國內由於物價上漲速度超過了普通人的收入增長速度,造成群眾購買力下降,國內市場日益狹小。其次,就是對國內工商業的打擊。由於本國產品不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不佔優勢,為了掙錢,國內外紛紛把其他國家的產品走私到西班牙來,從而進一步打擊了西班牙本已弱小的工商業。由於菲利浦二世利用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打擊異端,迫使1568年~1570年摩里斯哥指留在西班牙的皈依了基督教的摩爾人。人被迫舉行大規模起義。1609年在大主教瓦倫西指使下,西班牙頒布驅逐從事工商業的摩里斯哥人敕令。1609年~1610年,大約50萬有熟練技藝的從事工商業的摩里斯哥人被逐出西班牙,這嚴重阻礙了西班牙經濟的發展。第三,是引發國內奢侈和好逸惡勞之風。在擁有大量金銀後,國內的貴族和富人把它用在了奢侈品消費上。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政府鼓勵外國商品大量輸入,一方面為別國輸送了資金,對他們的工商業起了促進作用,也使自己高度依賴於外國,主要是尼德蘭、英國、法國、德意志;另一方面阻礙了本國工業的進步。一些人則離家到美洲去追求金銀。人口的減少影響了國內市場、農業生產和工業進步。由於西班牙國內的經濟危機,使它不能吸納殖民地生產出來的物品,而國內不能以優惠的價格提供足夠數量的產品又加劇了殖民地經濟的困難。從西班牙湧入美洲的大量人口需要美洲增加食物供應,而勞動力的大量死亡使這種增加遠遠趕不上需要。同時,西班牙王室由於財政困難(戰爭消耗、稅收減少和海盜)又迫使它不斷地攫取更多的金銀,進而加劇了危機。國內和殖民地的人口變動和經濟危機正好是同時發生的,它們相互作用增加了損失,激化了矛盾。
荷蘭的成功是充分發揮了自己優勢的成功,再加上自由寬松的政策,遠離歐洲的矛盾中心,一個一半國土在海平面以下的國家,最終成了世界的霸主。失敗永遠比成功要容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在荷蘭身上應驗了,過度依賴外界的經濟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權使荷蘭受制於人,這是荷蘭走向衰敗的原因。
Ⅲ 曾經美洲大陸的主宰西班牙,是怎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作為世界上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之一,與葡萄牙一樣,西班牙在殖民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政治資本以及財富。1519年,查理五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之後,在查理五世的努力下,將原西班牙和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合二為一,
此時的西班牙成了一個規模空前的國家,到1526年,其勢力已經擴充到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亞,領土面積達1024萬平方公里,成了一個“日不落強國”。一時之間,無人能望其項背,一躍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強國,其通過殖民掠奪所積累的財富同樣數不勝數。
但正所謂“月圓則虧”,西班牙帝國的衰落也正是從查理五世開始的。1588年,在與英國的戰斗中,無敵艦隊覆滅,西班牙則開始走向了衰落。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導致西班牙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因此,綜上所述,雖然西班牙在前期積累了大量財富。然而,盡管積累了如此多的財富,西班牙卻未能將其有效地利用起來。
最後,這些龐大的財富反而成了負擔,最終導致了西班牙的衰落。
Ⅳ 葡萄牙和西班牙爭奪霸權而雙雙衰落時,最大的贏家是誰
我個人覺得最大的贏家還得是他們倆,因為他們倆能夠吸取失敗的教訓。能夠更上一層樓。
Ⅳ 歷史上西班牙的衰落與白銀有關嗎
有很大關系。經濟學上有個詞叫「資源詛咒」。
說的就是某地如果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那對於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結構未必是好事。
因為該地區的所有經濟都會圍繞開采那種資源展開,導致經濟結構單一。同時,為了爭奪該自然資源,往往政治又不穩定。所以該地區反而不發達。
比如中東、非洲某些地方等等。
相反,韓國、日本、台灣、新加坡、瑞士等等很多發達地區,沒有自然稟賦,反而擺脫了「資源詛咒」,發展起了自己的多結構經濟。變成了發達國家。
西班牙從這種角度來看,同樣陷入了「資源詛咒」。
西班牙前期的殖民擴張,完全靠簡單粗暴的掠奪和開采銀礦。
美洲兩大總督府設在墨西哥、秘魯。就是兩個大銀礦的地方。
幾乎所有的經濟模式都是圍繞開采銀礦。
大量的銀子導致十六世紀以後的通貨膨脹。並且對中國的經濟也造成了影響,直接導致明朝成為了銀本位國家。
那麼好。又這么多銀子,還需要發展其他展業嗎?不需要了。
因此,西班牙將大量銀子花銷在教堂、戰爭、奢侈品的同時,沒有留下有競爭力的產業。而更小的葡萄牙倒是有一些蔗糖種植園。
反而後起發展的荷蘭大搞貿易,發明了各種現代金融制度。股份公司、銀行等等紛紛上馬。建立了東印度公司。
當然,後來荷蘭被英國取代。
西班牙在銀子大量通貨膨脹、銀礦枯竭後,經濟沒有後繼之力了。除了鬥牛和職業體育,近現代西班牙的影響力就逐漸下滑。
Ⅵ 西班牙的GDP是多少
西班牙(GDP:1.53萬億美元)君主立憲單一制: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西班牙有自己的國王,國王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但是實際權力都在西班牙首相那裡。首相來自每一次的議會選舉,新議員誕生新首相和內閣政府也跟著誕生,所以西班牙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國家。在內閣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繫上,前者領導了後者,原因是西班牙也玩著「單
Ⅶ 葡萄牙西班牙衰落的原因
制度落後導致「兩牙」衰落
葡萄牙的衰落 早在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並前就顯出端倪,首先是讓他們富足起來的香料貿易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葡萄牙自己並不出產用來交易的原料,也不想生產那些工藝品。香料貿易的終點也不在里斯本,而在安特衛普。香料貿易的經營成本也在逐步加大,葡萄牙為了東方的戰爭需要花錢,為了維持與當地部落的聯盟需要花錢,更重要的是,航行到印度仍然充滿風險,海上的死亡率極高。
葡萄牙人在東方的擴張可以說有點「過度」,分散到了許多地方。葡萄牙並沒有相應的人口來承受如此多的「領地」。英國歷史學家查爾斯·博克薩說,葡萄牙人是「肚飽眼飢」,什麼都想「吃」,可是又「消化」不了。葡萄牙也曾做過努力,讓國家適度從貿易中分離出來,交給一些公司去經營。但是並沒有成功。
在葡萄牙的工業生產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葡萄牙的東方貿易卻帶動了歐洲其他國家如英國、荷蘭工業品的生產。一旦他們意識到葡萄牙人只是轉手販賣他們製造的東西,他們就用自己的艦隊一步步剝奪了葡萄牙人在遠東的據點,自己取而代之。
西班牙的衰落 一方面是由於對手實力的增強而相對處於劣勢;另一方面,西班牙僵化的經濟從一開始就為這種衰落埋下了隱患。
在強大的王權和狂熱的宗教信仰的支撐下,伊比利亞半島征服了海洋、獲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樣湧入的財富,幾乎都用來支撐為宗教信仰、為殖民擴張而進行的戰爭,而沒有用來發展真正能夠讓國家富強起來的工商業。
這些王朝戰爭、宗教戰爭耗費了西班牙人的鮮血和西班牙的財富。西班牙統治者的過分擴張,顯然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他們試圖不僅在海上,也在陸上扮演主要角色。這與英國後來實行的頗為成功的戰略形成鮮明對照。英國的戰略是,置身於大陸事務的外圍,只有在勢力均衡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才進行干涉。這種戰略使英國人能全力以赴地保護、發展自己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則和法國一樣,集中注意力於歐洲大陸,並不斷地捲入歐洲戰爭。最終結果是,英國人能建立起一個世界范圍的龐大帝國,而西班牙人卻先後失去了對自己帝國的經濟控制權和政治控制權。
與此同時,在與歐洲新興國家英國、法國、荷蘭的不斷戰爭中,西班牙作為歐洲最強盛的軍事大國也在不斷衰落。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17世紀上半葉的30年戰爭進一步拖垮了西班牙。
到1648年各國為結束這場戰爭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時候,西班牙面對財政的崩潰、國內的叛亂、普遍的貧困無可奈何。緊接著和法國簽訂的《比利牛斯和約》最終使西班牙在歐洲格局中處於一個相對來說走向衰落的國家的地位。(本報綜合報道)
深層原因
致使伊比利亞半島衰落的更實質的原因是,經濟上一向長期依賴西北歐。它們在開始海外擴張以前是這樣,在那以後依然如此。
葡萄牙和西班牙能率先從事海外擴張。但是,這一擴張沒有經濟實力和經濟動力作後盾,它們缺乏從事貿易所必需的航運業以及能向西屬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製成品的工業。誠然,有數十年西班牙的工業由於海外製造品市場的突然發展而受到促進,然而,約1560年前後,工業的發展停止了,隨即開始了長期的衰落。一個原因在於大批金銀財寶源源流入國內,引起了急速的通貨膨脹,這使西班牙工業處於嚴重不利地位。
富有諷刺意味的是,西班牙海外事業的最後結果是進一步刺激西北歐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而在伊比利亞半島,它僅僅提供了足夠的財富,卻並沒有實行基本的制度改革。勢力強大的王公貴族不願意看到工商業的發展導致新興勢力的崛起,他們甚至荒唐地把從事工商業的外國人趕走。這就是西班牙繁榮數十年後隨即突然地、無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Ⅷ 十五世紀,十六世紀葡萄牙,西班牙為什麼走向衰落
這兩個國家應區別看待。葡萄牙實在是國力所不及,當時期全國人口不過百萬,卻要看守非洲,亞洲的大片人口稠密的土地,還要不斷向前開拓探索新的領土。雖然其成功的建立的多個商站,如阿爾金島和澳門。但終究是實力不足,在經歷本土被西班牙佔領,海外商業殖民對手競爭加劇,殖民地人民激烈反抗等眾多事件後終於衰落。其實後來荷蘭的衰落與此也有幾分相像。
西班牙則是故步自封的典型。在贏得美洲大片土地和如山的金銀後,西班牙的貴族統治階級急劇腐敗。而隨著貴金屬的大量流入歐洲出現了商品短缺,貨幣貶值的現象。英法荷通過貨幣革命和實行重商主義成功地發展了本國經濟。而西班牙採取的措施竟然是下令禁止本國商品出口到殖民地,直接扼殺了本國的製造業。再加上政治上的專制腐敗使得金銀大量流入西歐。 王室的奢糜生活,日益揮霍!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只用於消耗不用於生產,結果非但不能發展自己,反而阻礙了自己的進步。
西班牙從卡洛斯一世開始起先後有五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成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菲利佩二世、菲利佩三世、菲利佩四世、卡洛斯二世。由於卡洛斯一世和菲利佩二世在歐洲連年征戰,四處樹敵,造成國庫空虛,負債累累。為彌補財政赤字,稅收負擔不斷加重,人民群眾的不滿和離心主義情緒日增。西從拉美運回的黃金白銀被海盜掠奪或通過貿易方式流入英、法等國,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西班牙卻因工農業競爭力低而日趨衰落。由於經濟和宗教沖突,1588年菲利佩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1648年,西對法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和荷蘭的領土,西逐漸走向衰落。
隨著美洲貴金屬流入減少,這兩個為他人做嫁衣的國家終於慢慢衰落。
Ⅸ 在歐洲發達國家中,為何西班牙的工業化起步非常晚
因為西班牙那個時候農業落後。
類似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情況,壞賬和持續赤字的負面記錄使它們的貸款利率急劇上升,這對投資極為不利。德拉拉曾經在馬德里證券交易所坦率地嘲笑西班牙信用已被埋葬在那裡。要知道,那是1836年。教育的失敗也是誘因,西班牙的教育通常遠遠落後於大多數西歐國家。在1880年代,小學等小學教育的入學人數達到了頂峰,但在隨後的30年中卻急劇下降。除了恩斯特內圖薩大學以外,西班牙的現代教育一無是處。保護性農業在國際市場部門中沒有競爭力。農業收入太低限制了國內市場的發展,原始資本積累太少不足以支持工業發展。總是赤字的政府財政擠佔了私營企業,而不是鼓勵人們投資。
Ⅹ 西班牙現在經濟怎麼樣
一、2006年西班牙經濟形勢
無論是以前的人民黨政府還是現在的工社黨政府基本採取了相同的經濟政策,即加大研發和創新投入,提高生產率;抑制通貨膨脹;創造高質量的就業;推動企業國際化,努力改善國際收支平衡。正是由於西班牙政府經濟政策到位,西班牙經濟已連續十多年保持高於歐盟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就業不斷增加,失業率不斷下降,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成為世界第八大、歐盟第五大經濟強國。
1、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西班牙國內生產總值為9761.8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3.9%,遠遠高出歐盟平均水平。2006年內需對西班牙經濟增長的貢獻為4.9個百分點,是西班牙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外需對西班牙經濟增長的貢獻為-1個百分點。
2、就業成績顯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為西班牙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提供了有利條件。2006年西班牙創造了68.76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增長了3.56%,失業率從2005年的8.7%下降到2006年的8.3%;其中新創造的全日制凈就業崗位為55萬個,比上年增長了3.1%。最近十年間西班牙新創造就業崗位絕對數在歐盟國家中居首位,相當於歐盟15國的1/3強。
3、建築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功不可沒。2006年西班牙建築業產值達1852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6%,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9%;建築業新創造了18.6萬個就業崗位,佔西班牙新創造就業崗位的1/4。近年來,西班牙建築業成為西班牙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2006年西班牙經濟增長了3.9%,其中建築業對經濟的推動力為1個百分點。
4、通貨膨脹率有所好轉。西班牙能源匱乏,消費量不斷增加,對外依賴嚴重。專家分析,國際石油價格每上漲5美元,西班牙通貨膨脹率將上升0.3個百分點。去年以來隨著國際油價下跌,西班牙通貨膨脹壓力有所減輕。2006年西班牙通貨膨脹率仍高達2.7%,比歐盟25國平均水平(2.1%)高0.6個百分點,嚴重影響西班牙產品的競爭力。
5、外貿逆差繼續擴大。2006年西班牙外貿總額為4294.31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1.56%;出口為1698.72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0.6%,為近6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是2005年增速的2倍多;進口為2595.5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2.2%;外貿逆差896.87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5.3%,僅為2004年增幅的一半,也遠低於2005年的28.3%,但西班牙仍為西方國家外貿逆差第二大國家。
6、企業、家庭負債沉重。2006年西班牙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大企業兼並數量大增,從而導致企業債務增加。截至2006年底,西班牙企業負債高達1.025萬億歐元,比上年底增加了28.1%,西班牙企業負債遠遠高出國內生產總值。由於西班牙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越來越多的西班牙人喜歡負債消費;使用抵押貸款購房的人也越來越多。截至2006年底,西班牙家庭負債達7760億歐元,其中5700億歐元是購房抵押貸款。另外,截至2006年底西班牙公共債務為3885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9.8%,比上年減少了3個多百分點,為最近20年來最好水平。2006年歐洲央行5次加息,官方利率從年初的2.25%提高到3.50%,大大加重了企業和家庭負擔。
7、公共開支盈餘繼續增加。近年來,西班牙政府加快稅收體制改革,經濟加速增長,稅收收入增長較快。2006年西班牙所得稅增長了14.8%,公司稅增長了14.5%,增值稅增長了9.6%;同時中央政府嚴格抑制公共開支,因此中央政府收支出現大量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82%。通過非法移民身份合法化,大量外來移民加入社會保險體系,加上西班牙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社會保險體系也出現大量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0%。另外,2006年各自治區政府公共收支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02%,市政府公共收支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21%。因此,2006年西班牙公共收支連續第二年出現盈餘,達178.98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3%。
8、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旅遊強國地位。2006年西班牙共接待外國旅客5850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5%,僅次於法國;旅遊外匯收入387.46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0.7%,僅次於美國。
9、西班牙對外投資大幅增長。2006年由於西班牙企業在海外進行大規模的並購,對外投資比上年增加了80.8%,達588.38億歐元。同期,西班牙吸引外資為132.46億歐元,比上年下降了23.78%。
二、2007年西班牙經濟預測
西班牙經濟已連續十多年快速增長,在西方國家中是少見的。最近十年,西班牙平均經濟增長率為3.65%,在歐盟15國中,只有愛爾蘭的經濟增長速度與西班牙相媲美。據西班牙經濟財政部預測,2007年西班牙經濟增長率將達3.4%;在今後3年,西班牙經濟仍將會以高於3%的水平增長,到2009年人均收入將超過義大利,與法國和德國持平。盡管如此,西班牙在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抑制通貨膨脹、改革勞動市場、控制債務風險、減少巨額外貿逆差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