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為什麼能打過帝國
❶ 控制大半個歐洲的拿破崙帝國,為何沒能吞並近在咫尺的西班牙
為何控制了大半個歐洲的拿破崙帝國,卻不能吞並近在咫尺的西班牙呢?這其中有許多復雜因素。
在此後的時間里,拿破崙又陸續向西班牙增加兵力,甚至他本人也一度親臨西班牙前線。雖然法國幾度占據壓倒性優勢,但卻始終不能徹底吞並西班牙。與之相對,西班牙人並沒有因為戰場上的不利而導致戰斗意志瓦解,相反游擊隊越打越多,越打越強。隨著戰事的發展,法國人逐漸發現他們其實是跳進了一個深不可測的泥潭中,這將成為拿破崙和法蘭西帝國的「潰傷」。
英國與葡萄牙的並肩作戰事實上,西班牙並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早在1807年法軍就已在對伊比利亞半島展開軍事行動,起初,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佔領了葡萄牙本土,而葡萄牙殘余勢力在英國人的幫助下繼續與法國人作戰。1808年夏季,隨著西班牙反抗法國人的規模越來越大,英國人也開始支援西班牙人抵抗法國人。1808年8月,憑借著海上優勢,英國直接派出一萬七千人的英國軍隊從葡萄牙登陸協助葡萄牙、西班牙在伊比利亞半島對抗法國人。而英軍在威靈頓的率領下多次大敗法國人,其中還以劣勢兵力擊敗了法國名將朱諾所指揮的兩萬六千名法軍。由於英國人的有利支援,西班牙游擊隊很快控制了西班牙本土的大部分區域。法軍一度被壓縮到靠近比斯開灣海域的地區。
❷ 西班牙人在16世紀中是如何征服印加帝國的
1532年,西班牙殖民主義者F·皮薩羅侵入印加帝國,誘捕並處死國王阿塔瓦爾帕,立曼科·卡帕克二世為印加王。1533年,西班牙殖民軍圍攻印加首都庫斯科。次年11月,佔領首都庫斯科。1536年,曼科·卡帕克二世發動反對西班牙人的起義,1537年被鎮壓,曼科·卡帕克二世被迫逃亡,但其他起義者的反侵略斗爭一直延續到1572年,才被西班牙殖民軍完全鎮壓下去。
❸ 西班牙士兵是如何摧毀阿茲特克帝國的
❹ 大英帝國怎麼打敗的西班牙帝國
歷史上著名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是西班牙國王為遠征英國而組成的艦隊。自16世紀中葉起,英國資本主義得到了極大發展,其走私生意擴展到西班牙殖民地,不僅如此,為了攫取更大利益,英國對西班牙貨船以及殖民據點進行襲擊劫掠。為此,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派軍征伐英國。1588年7月,雙方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載入史冊的海戰。在當時,西班牙無敵艦隊號稱世界上最強盛艦隊,擁有一百三十多艘大型兵船和運輸船,七千名船員和水手,兩萬三千名步兵。反觀英格蘭,沒有一艘船能達到西班牙艦船的噸位,雙方實力相差懸殊。但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以果敢聚集起英國人的信心,雖然只有200餘艘小型船隻,且多為海盜船,可英國人充分利用無敵艦隊速度慢的弱點,戰術靈活。在海軍統帥霍華德勛爵以及副手海盜德雷克和豪金斯率領下,率先展開偷襲與游擊戰術,並借用天氣優勢展開火攻,令由大貴族麥地納·西多尼亞率領的無敵艦隊以折損慘重的代價狼狽逃離,被迫繞道蘇格蘭返航。禍不單行,在途經蘇格蘭北部海岸附近時還遭遇風暴,艦隊幾乎覆沒。最終,英國人從西班牙手中奪得了海上霸權。關於無敵艦隊敗在英國「雜牌」海軍手下的原因,諸多史學家紛紛予以解讀,矛頭直指艦隊總司令西多尼亞公爵。雖然西多尼亞公爵素來享有威望,但作為陸軍將領,對海戰並無經驗,指揮失當是導致無敵艦隊慘敗的主要原因。不過,戰敗責任國王腓力二世也要承擔,因為深得信賴的西多尼亞公爵自知沒有海戰經驗,曾主動要求腓力二世改派人選,但未獲批准。當然,也有觀點認為是客觀因素導致了西班牙人的失敗。無敵艦隊起航不久,便遭到可怕的大西洋風暴的襲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食物等補給嚴重損耗,使得水手與士兵苦不堪言。還沒有交戰就先墮了士氣與戰鬥力,而返航時所遭遇的大風暴,更使得一些船隻或翻或觸礁——天時不合,給予了無敵艦隊一前一後兩次重擊。西班牙人在大航海時代曾經輝煌一時,發現新大陸、征服美洲、環球航行、大敗土耳其艦隊、壟斷許多地區的貿易,其殖民勢力范圍遍及歐、美、非、亞四大洲。而英吉利海戰的失敗,使所有這些輝煌漸漸不再,由此,西班牙進入由盛而衰的不歸路。
❺ 印加帝國為什麼會被西班牙人推翻
因為西班牙有堅船利炮。落後就會挨打,甚至因此丟掉國家主權。
❻ 為什麼強盛一時的印加帝國抵擋不住西班牙的入侵,最終遭到了徹底的覆滅
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統一中安第斯山區,建立印加帝國而得名的。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個部落,10世紀以後,他們逐步北遷,一路征戰,於1243年來到現今庫斯科,在瓦納卡里山上紮下營寨。據印加入的傳說,此時他們的首領是曼科·卡帕克。從曼科·卡帕克起,到1532年印加人的末代首領阿塔瓦爾帕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殺害,印加國大約經歷了整整3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其問共傳12世、13王。
公元1492年,哥倫布到達加勒比海諸島。從此,先進的「舊大陸」與美洲「新大陸」開始發生碰撞。伴隨著宗教的狂熱和尋寶的夢想,一批批歐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其中,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率領士兵征服龐大的印加帝國。皮薩羅在向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進軍途中,仰仗鋼鐵和騎兵優勢,又先後在豪哈、比爾卡蘇阿曼、比爾卡康加和庫斯科四次戰役中大敗印加軍隊,參加這些戰役的西班牙人分別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每次戰役擊潰的印加軍隊則往往數以萬計,經過連番的打擊,曾經強盛一時的印加帝國逐漸消亡了。
❼ 西班牙人征服阿茲特克帝國的主要原因在哪
本來在特斯科科湖的外圍,有許多受阿茲特克統轄的村落。但這些村落向來受到壓迫,故此埃爾南·科爾特斯圍攻特諾奇蒂特蘭前便先將之降服,成為他自己的盟軍。盡管後來埃爾南·科爾特斯在圍城戰中失利,但由於這些村落「對墨西哥人心懷敵意,所以僅在一旁觀望」。在孤軍作戰的情況下,庫瓦赫特莫克難以收拾殘局。
特諾奇蒂特蘭城內武士及居民眾多,被西班牙軍圍攻數十天,(卡斯蒂略說一共圍攻93天,另有說法圍攻了75天。)糧食供應極為緊張。原本,阿茲特克人可靠著獨木船把糧食運進城內,但特斯科科湖區被西班牙軍控制後,斷絕了糧食供應。而城內的泉水又帶有鹹味。在斷水斷糧的情形下,城內士氣受到動搖,庫瓦赫特莫克開始眾叛親離。
西班牙軍的人數,比起盟友特拉斯卡拉軍及敵方阿茲特克軍的人數少得多(卡斯蒂略說這次圍城戰前,西班牙兵士有420名,特拉斯卡拉軍大約有2000名,阿茲特克方面則不詳,然而根據其他資料,西班牙人總數約在2000人左右,特拉斯卡拉軍可能在10萬到22萬間,而阿茲特克方面約在10萬人上下,阿茲特克人在數量上已居下風)。但西班牙兵士配備了火槍、弩弓等武器,同時具有鋼鐵鑄造的劍,然而阿茲特克人的武器則是由木頭與火山岩所製造,盡管非常鋒利,但容易損壞。而西班牙人的鎧甲,內里填滿棉,能卸去箭、矛投射過來時的沖力,減低受傷機會。因此,至這場戰事結束為止(不包括之前墨西哥城動亂時的「悲痛之夜」),只有62名西班牙兵士被活捉去祭神,另有若干兵士傷重而死,但數目有限。
阿茲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裡加裝的木樁,雖然一度令西班牙軍的雙桅帆船因容易擱淺而喪失威力,但後來,西班牙軍發現,只要張滿船帆,快速劃槳,把船隻開得夠快,便能撞開木樁。憑著這種技巧,西班牙軍終於控制了整個湖區。相反,阿茲特克人一見此情形,便大感洩氣。這是西班牙軍打破僵局的一個關鍵。
科爾特斯聯合外地的一些印地安人族群,利用阿茲特克帝國內不同勢力內斗,來夾擊當時控制著帝國中樞的提諾契特蘭人。提諾契特蘭的國王蒙特祖馬二世初時誤以為白種人的科爾特斯是印地安預言中的白皮膚神明(魁札爾科亞特爾)歸返,因此待其如上賓未加防備,而被輕易俘虜控制。
科爾特斯包圍帝國首都時,據知他故意送給城內的印第安人不少沾有天花病毒的毛毯,讓瘟疫開始在城裡流行,而科爾特斯帶來的西班牙人因為已經罹患過,所以得以免疫,此舉不但造成印弟安人人口減少,也加深了他們對西班牙人的敬畏。
因為美洲地區沒有馬,所以當時印第安人極少見過馬,更沒有看過馬上的騎兵,因此一旦對戰,總是傷亡慘重。西班牙人可以對歐亞大陸上幾千年來戰爭的經驗進行研究,而印第安人沒有文字(瑪雅文字使用范圍極窄);西班牙人的火器雖然殺傷力不大,但很有威懾力。
❽ 為什麼一百多名西班牙人滅掉了兩千萬人口的印加帝國
我們知道,世界近代 歷史 開啟於大航海時代。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英國人和美國人佔領了北美洲,西班牙人佔領了南美洲。在征服南美洲過程中,西班牙以不到二百人和二十多匹馬消滅掉了當時新大陸最大(人口多達兩千萬)、最先進的專制國家——印加帝國。這場戰役不但對於印加帝國來說是很大的恥辱,在人類史上也絕對算得上是奇跡。那麼印加帝國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
美國著名 歷史 學家戴蒙德在他的大作《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對其中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認為西班牙人取得勝利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以槍炮、鋼鐵和馬匹為基礎的軍事技術和航海技術;歐亞大陸的傳染流行病。南美洲土著對西班牙人帶去的傳染病毫無免疫能力,故而皮碧在有著代際差距的西班牙人先進武器面前潰不成軍。那為什麼美洲的土著民沒有發展出類似西班牙人一樣的技術,產生西班牙人一樣的免疫力和文明呢?
圍繞人類文明競爭的說法有很多,比如人種優劣導致了文明的優劣,而戴蒙德教授的觀點是:「不同民族的 歷史 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而且認為只有亞歐大陸具備全面發展文明 社會 的自然資源庫,其它大陸要麼這缺一點要麼那缺一點,總之都先天不足,當地土著再聰明,也沒法獨自發展到能與亞核租歐大陸抗衡的 科技 和文化水準。為什麼這么說呢?
打開地圖看,人類文明與 科技 中心的兩個主要的發源地一個是地中海東部,一個是東亞,其它地區要麼只做出次要貢獻,要麼僅在這兩個發源地的創造基礎上進行改進。地中海東部和東亞正好位於亞歐大陸兩端,緯度相近,都屬於溫帶和亞熱帶氣候。這里的氣候和自然資源都便於人類繁衍生息,人口基數一直比較大,交通也比較便利,各種創意簡直是層出不窮,而且在不同的 社會 群體當中交流也很方便。通過對最原始部落的大量統計研究,戴蒙德指出,只有幾百人的群體,在完全與世隔絕的狀態下是不可能無限期地生存下去的,一個有4000人的群體也會迅速失去大部分 科技 ,文化成果倒退回石器時代。人口越多 社會 流動性越強,各個 社會 之間交往越頻繁,許多技術進步的可能性就越大。 歷史 上,地中海東部和東亞這兩個創造中心之間不斷交流,例如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從而帶動了整個亞歐大陸的 科技 、經濟和文化發展。 以槍炮為例,中國人發明的早期火器經過阿拉伯人改進之後傳入歐洲,然後在歐洲各國的戰爭中被不斷改良,最後由於佛朗機炮的形式被中國從葡萄牙人手裡重新引進 。這是由於亞歐大陸地形狀東西長,南北窄,物態氣候相似,便於人類互通有無,而非洲和美洲大陸南北長,東西窄,物態氣候差異大,人類交往少。結果無論是農業牧業和工藝都首先出現在亞歐大陸,而且發展速度最快。最終亞歐大陸的居民征服了地球上其他大陸的人類 社會 ,所以在戴蒙德看來,亞歐大陸的技術優勢是不斷交流的結果,而我們之所以能夠不斷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亞歐大陸的地形和氣候適合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
在歐洲人征服美洲 歷史 上,槍炮與鋼鐵作為先進技術的作用眾所周知,但是戴蒙德教授卻發現了比這兩樣更強大的武器——細菌。 科學研究表明,傳染病菌多從動物身上變異而來,比如麻疹、肺改握兆結核、天花來自牛,流感來自豬和鴨,百日咳來自豬狗,總而言之一個民族養殖牲畜和家畜的種類越多,規模越大,就月可能感染流行病,但是反過來看,時間長了也能產生相應的抗體。 正如前文所述,歐亞大陸居民的頻繁流動和交流,促進了包括農牧業的的快速發展,不但解決了日益增長的人口糧食問題,同時為提升歐亞大陸居民對傳染病的免疫力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相反,由於美洲大陸總體呈南北分布,南北地理氣候相差很大,不同部落文明交流很少,因而無法發展成熟的農牧業,結果導致美洲人體內對各種傳染病的抗體最少,在面對西班牙人帶來的傳染病的時候免疫力很差,所以在病菌面前潰不成軍。
總之,按照戴蒙德教授的思路,槍炮代表著技術,鋼鐵指代資源,病菌則意味著傳播的隱喻。在印加帝國滅亡事件上,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一個文明唯有對外不斷交流,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一個國家,唯有不斷對外交流才能煥發生機;一個團隊唯有不斷對外交流,才能產生活力。
關於「相交「、」「交流」的巨大作用中國古人早就認識到了。在《易經》的「泰卦」卦象中,上卦為地,象徵地陰;下卦為乾為天,象徵天陽。陰氣凝重而下沉,陽氣清明而上升,陰陽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萬物泰安。天地之氣相互交流,才使得萬物通達;上位者與下位者有對流,才會欣欣向榮。而否卦與泰卦正好相反,也由乾卦和坤卦組成,但乾上坤下。乾在上,上為天,坤在下,下為地,各在其位,互不交往,閉塞不通,萬物無法生存。
❾ 比大英帝國還早200年的日不落帝國,西班牙是靠什麼崛起的呢
說起「日不落帝國」,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英帝國。其實還一個國家比大英帝國成為日不落帝國還早整整200多年,這個國家就是西班牙。
當麥哲倫呈上自製精美的地球儀,滔滔不絕述說自己偉大的理論,並承諾親帶船隊環球航行幫西班牙帝國找到更多殖民地以增強未來國力時,查理不緊不慢地了解追問各種細節。因為查理不僅是玩弄權術的高手,還是對當時各項新發明以及航海知識非常感興趣的發燒友。在追問中,查理發現麥哲倫有兩下子,絕不是信口胡說。於是,查理決定資助麥哲倫的環球探險船隊。
這讓葡萄牙國王十分惱火,並在途中使了不少壞,雖然麥哲倫在菲律賓想為查理拿下這個殖民地參與部落沖突中而死亡,但他帶領的船隊還是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探險。
隨著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地圓說的證明,讓西班牙帝國在日後的殖民掠奪中處在絕對優勢和領先地位,從15世紀末開始西班牙帝國逐步走上了殖民掠奪之路!鼎盛之時的西班牙帝國,在海外殖民地的掠奪和對歐洲大陸的控制,都是絕對的霸主!
❿ 致命沖擊:印加帝國真是被168個西班牙人給滅的嗎
回望歷史,思考當下,這里是嘯看風雲 在秘魯南部山區,有一座雄偉的古城,它們建立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1911年,一個美國人發現了古城,因為不知道它的確切名字,只能以附近的一座山來命名,今天,人們把這座古城稱作「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被發現時,南美大陸已經由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三百多年,19世紀以前,他們禁止任何外國人踏進這片土地,以至於很多人對它在歐洲人到來之前的歷史一無所知。 西方人為馬丘比丘的壯觀所驚嘆,他們認為當地土著不可能造出這樣的城市,馬丘比丘是否出自外星文明的手筆,如同埃及金字塔或者復活節島的巨型石像一樣?在當時的歐洲人眼裡,除了西方人,第三世界的居民根本沒有能力創造文明。 然而,歷史早已給出了答案,馬丘比丘完全由本地人所建,歷史上,他們被稱作印加人,馬丘比丘,正是當年印加帝國的遺跡。 如今的馬丘比丘,是秘魯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天接待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問題是,它的建造者去哪兒了?人們為何要建造這座城市?它背後的那個龐大帝國,又是怎樣滅亡的? 這是人們花了近百年時間嘗試解答的問題。 1/7 曾經的南美頭號強國 考古學家認為,印加文明的歷史,與歐亞大陸的古文明同樣悠久。奇怪的是,關於它的歷史記載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由殖民者撰寫的,這些以征服者口吻寫成的著作難免誇大其詞,且充斥著各種神話傳說,這就進一步給印加帝國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印加帝國興起於15世紀,是當時南美洲最強盛的帝國,而它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地形地貌也一再引起人們的興趣。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世界各大文明古國皆誕生於平原,且通常是河流密集之地,比如埃及的尼羅河流域、中國的黃河流域、中東的兩河流域等等。但印加帝國是個例外,它的居民長期生活在平均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這里氣候惡劣,地勢陡峭,難以發展出復雜的文明。然而,印加帝國卻在此培育了豐富的農作物,先進的灌溉系統,以及高度等級化的社會。 印加帝國的疆域也很獨特,它的統治范圍從北到南是一個長條形,縱貫南美大陸,涵蓋今天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智利等地區,西臨太平洋,東邊被安第斯山脈阻隔,它的面積大於當時任何一個歐洲國家,跨越了整整32個緯度。 綠色部分為印加帝國鼎盛時期的領土 15世紀前,印加帝國還是個小國,後來迅速擴張,征服了周邊上百個部族。每征服一個地區,印加國王就會把當地居民遷出故土,安排到自己方便管轄的地方。為此,他專門鋪設了總長達四萬多公里的道路網路,這些道路從山區延伸至平原,最後匯聚到帝國的首都——庫斯科。 被征服的臣民必須效忠於國王,不僅如此,他們還得將國王視為神的化身。在印加帝國,只有貴族才有資格接近國王,能給國王抬轎,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印加帝國統治著那麼多部族,他們有不同的語言、宗教和文化,為了統一各部族的管理,印加人還發明了一種繩結語,通過在繩子上有序列地打結傳遞各種信息,堪稱印加人的計算機代碼。 在一百多年時間里,印加國王用上述方式,對龐大的疆域實施了有效統治,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帝國,它使美洲文明發展出了新的高度。如果不出意外,印加帝國至少能繁榮500年,成為像中國那樣的超級帝國。 然而,這一切在1532年畫上了休止符,因為西班牙人來了。 2/7 168人如何擊敗八萬大軍 1471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出生於西班牙特魯希里奧,他是個文盲兼私生子,既沒文化,也無地位,在崇尚門第等級的西班牙社會,除了去當兵,沒有別的翻身機會。 弗朗西斯科·皮薩羅 然而,當兵也得看種類,做個小兵肯定沒啥前途,好在對當時的平民百姓,還有一個地方值得冒險,那就是美洲大陸。 自哥倫布發現美洲以來,歐洲就流行著各種關於那裡的傳說。對於從未去過美洲的歐洲人,那裡是冒險家的天堂,那裡遍地黃金,無論你何等貧賤,只要到了美洲,馬上能富可敵國。 三十多歲時,皮薩羅離開了西班牙,1522年,他在巴拿馬定居,並得知了印加帝國的存在,他聽說印加人住在由黃金砌成的房子里,平時用黃金做成的器皿吃飯喝水,統治這個帝國的國王,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於是,皮薩羅帶領他的小隊出發了,他們的動機很簡單,就是想發財。這支小隊的人數只有168人,而他們前去征服的國家,卻有著近1000萬人口。 1532年,皮薩羅一行抵達秘魯小鎮卡哈馬卡,當地人立即通知了印加國王阿塔瓦爾帕,此時,印加人剛打完一場勝仗,正在回庫斯科的途中,聽聞不速之客到訪,阿塔瓦爾帕決定會會他們。 如果阿塔瓦爾帕不理會西班牙人,或者像後來的乾隆皇帝那樣,在自己的宮殿里接見個別使節,下面的悲劇或許不會發生。遺憾的是,他沒有這么做。 皮薩羅已經在廣場上等候多時,根據西班牙人的說法,賓主雙方一開始還進行了禮節性問候。但形勢不久後急轉直下,西班牙人稱,當他們的神父把基督教祈禱書獻給印加國王時,對方粗魯地將其扔到一邊,這個草率的動作給他們發動侵略提供了口實。 幾分鍾後,八萬名印加士兵看見一群身披盔甲,手持鋼劍,騎著高大怪物的騎兵朝他們沖了過來,這是他們從未遇見過的敵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印加人立即組織反抗,然而,西班牙人手中的鋼劍能夠輕而易舉地刺穿他們的身體,而印加人手中的石質武器卻傷不了敵人分毫。他們成批成批地倒在西班牙人的劍下,地上到處是印加人的屍體與殘肢斷臂。 比起利劍,更令印加人恐懼的是西班牙人的馬匹,這個對他們全然陌生的物種。 美洲大陸並沒有馬匹,印加人此前馴化的最大牲畜是羊駝,羊駝由於個子小,根本無法騎乘。這是他們第一次見到有人騎著動物向他們發動進攻,且速度之快,力道之猛,實在是前所未見。印加人被馬匹驚嚇地四處逃竄,轉眼之間,八萬大軍被沖地七零八落。 盡管國王的衛隊拚死抵抗,但在騎兵與利劍面前仍舊不堪一擊,阿塔瓦爾帕眼睜睜看著士兵被敵人像割韭菜一樣大肆屠殺,自己也最終淪為西班牙人的俘虜。 3/7 悲慘命運的開始 這場發生在卡哈馬卡的大屠殺徹底改變了印加帝國的命運,也因其富於戲劇性的結局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68個西班牙人,僅用幾個小時就打敗了數量百倍於自己的印加軍隊,還生擒了對方的國王,而侵略者卻毫發無損。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太過科幻,印加人反抗西班牙人,猶如漫威電影中地球人抵禦外星文明的入侵,只是地球人的超級英雄足以抵消文明的差距,而印加人的神靈卻對國家慘遭蹂躪無能為力。 五百多年後,美國歷史學家賈雷德·戴蒙德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槍炮、細菌與鋼鐵》。卡哈馬卡之戰,也因為這本書的描寫變得格外有名,以至於很多人以為,區區168人就毀滅了整個印加帝國。 但歷史永遠比想像復雜,卡哈馬卡之戰僅僅是印加人悲慘命運的開始。 阿塔瓦爾帕是印加帝國歷史上最倒霉的國王,被西班牙人活捉的時候,他從嚴格意義上尚未登基,本想用一場勝利為自己加冕,卻不幸成了敵人的階下囚,國王當到這份上也算夠憋屈了。 西班牙人之所以不殺阿塔瓦爾帕,是想利用國王的權威命令印加子民給自己大量黃金。他們告訴國王,只要黃金給足了,他們馬上撤兵,阿塔瓦爾帕相信了他們。 然而,幾個月過去,西班牙人非但沒撤退,索要的黃金卻越來越多,印加人這才意識到,這群渾身長毛的傢伙不打算走了。 但現實比他們想像的還要糟糕,西班牙人非但不走,還要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阿塔瓦爾帕死到臨頭還天真地相信,西班牙人會信守諾言。然而,他再也等不到這一天了。 阿塔瓦爾帕臨死前受洗 1533年,阿塔瓦爾帕被西班牙人處死,新的傀儡被扶持上台,年輕的國王名叫曼可·印加,年僅20歲,西班牙人本以為,這個新國王會一如既往地聽話。 但西班牙人錯了,他們過於貪婪,不僅覬覦印加人的財富,還渴望得到他們的女人。 據說曼可·印加的妻子非常漂亮,引起了皮薩羅一個兄弟的興趣,他堅決要將這個女人占為己有。國王的妻子被敵人搶走,這是整個國家的奇恥大辱。曼可·印加決定不再受西班牙人擺布,1535年,他從西班牙人手裡逃了出來,從那時起,曼可再也不相信西班牙人的話,他決定和對方死戰到底。 印加人並沒有如後人想像地那樣不堪一擊,當曼可回到印加人身邊後,他們開始迅速組織反擊。此時的西班牙人還被蒙在鼓裡,他們相信,曼可的離去僅僅是與失散的貴族見面,並囑咐他們給西班牙人送更多的黃金,直到數十萬印加大軍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才感受到對方收復失地的決心。 4/7 印加人的反抗 曼可的反攻經過了精心策劃,直至兵臨城下,西班牙人仍不敢相信他們具有如此強大的組織能力。包圍庫斯科的印加軍隊達二十萬人,而西班牙的守城兵力才196人,另外,還有少量黑奴,以及與印加帝國為敵的印第安友軍,但即便如此,面對漫山遍野的數十萬大軍,他們仍感到末日將近。 1536年年底,印加大軍正式發起猛攻,無數石塊、標槍和弓箭如雨點般向庫斯科射來,與此同時,印加步兵也向城中進發,這場戰役集中了印加人最優秀的將領,他們深知,西班牙人在軍事技術上擁有壓倒性優勢,想要戰勝敵人,除了依靠人數優勢,還得避其鋒芒,尤其是騎兵的沖擊,而市中心擁擠的街道能夠使他們的戰馬毫無用武之地。 包圍圈不斷縮小,絕望的西班牙人發現,印加人開始點火焚燒他們的房屋,如果躲在室內堅守,就只能被活活燒死。 西班牙人只有一條生路,那就是殊死一搏,用手中的利劍與火槍殺出重圍,然而,印加士兵此時暴露了一個致命缺陷,他們高度仰賴自己的指揮官。 印加人打仗有個習慣,自己的指揮官往往身先士卒,會同大夥一起沖鋒陷陣。當然,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極大地鼓舞士氣,但缺點也顯而易見,一旦將領陣亡或被擒,整個軍隊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西班牙人及時抓住了這一弱點,他們開始襲擊敵方的指揮官,並成功殺死了對方多位優秀的將領。 失去主心骨的印加部隊即刻亂成一團,加上石塊已經用盡,他們不得不再次面對西班牙可怕的騎兵。曼可·印加本想孤注一擲把敵人全部殲滅,但他的部隊卻開始潰不成軍。整場戰役,印加人在付出了四千人的傷亡代價之後,僅僅殺死了35個西班牙士兵。更重要的是,他們沒能奪回自己的首都。 曼可領導的圍城之戰雖然可歌可泣,但是對扭轉帝國的頹勢沒有任何幫助。這場失敗背後的原因,除了軍事技術上的差距以外,印加部隊僵化的組織體系同樣難辭其咎。 由於過於依靠將領,印加士兵在失去長官後馬上變成一盤散沙,他們未能像古希臘馬其頓步兵那樣組建起方陣,來抵禦騎兵的沖擊,而後者曾以類似的方式阻擊了波斯大軍的入侵。 雖然此次進攻宣告失敗,但印加部隊卻保存了實力,在之後的幾十年內,他們與侵略者不斷周旋,持續襲擾著西班牙軍隊。 直到1538年,西班牙在印加帝國的總人口仍未超過兩千人。即便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他們仍舊只能控制大城市。為應付印加人的游擊戰,西班牙人損失了幾百人的兵力。 5/7 殺死印加帝國的元兇 只要給印加人足夠的時間,他們也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畢竟他們擁有人數優勢和對地形的熟悉,而強大的學習能力正使他們逐漸掌握御馬技巧,從西班牙俘虜那兒,他們繳獲了鋼劍與長矛,甚至學會了用火繩槍迎擊入侵的西班牙士兵。 但上帝並沒有眷顧他們,因為比鋼鐵和騎兵更可怕的敵人已經滲透到帝國體內,它悄無聲息,卻比侵略者的利刃更為致命。 早在阿卡瓦爾帕被俘以前,他的父親與兄長就相繼死於一種神秘的疾病,得了這種病的人渾身會長出水泡,並伴隨著高燒、嘔吐和劇烈的疼痛。在歐亞大陸,它已經肆虐了數千年,奪取了無數人的生命。 這種病就是天花,據說它起源於駱駝與沙鼠,而人類由於飼養了不少大型畜類,對天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不幸的是,美洲大陸既沒有駱駝也沒有沙鼠,印第安人蓄養的牲畜非常有限,因此,他們體內並無天花的抗體,當這種病毒第一次登陸美洲大陸時,沒有人知道這將給印第安人帶來滅頂之災。 有人統計,從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以天花為代表的傳染病奪走了95%的印第安人的生命,比起鋼鐵與火炮,歐洲人帶來的病毒才是導致印加帝國滅亡的真正元兇。 當周圍的人一個接一個倒下時,印加人並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甚至沒有採取任何隔離措施。這里的關鍵在於,天花不同於某些突然爆發的瘟疫,它不會在短時間內讓大量人口死亡,相反,天花在美洲的傳播,如同流感和傷寒一樣,是循序漸進,一步步蔓延開來的。 當你身邊死去一兩個人的時候,你不會在意。但久而久之,病死的人越來越多,等你發現疾病已經大面積蔓延的時候,一切為時已晚。如同溫水煮青蛙,天花病毒就這樣一點點蠶食著印加社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摧毀了帝國的根基。 病毒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它橫掃了印加社會,包括皇室成員與貴族也大批倒下,而他們死去之後導致的權力真空,則引發了殘酷的內戰,內戰各方為了擊垮對手,紛紛試圖拉攏西班牙人,給侵略者製造政治分裂提供了可乘之機。 印加帝國的滅亡並非一朝一夕,雖然1532年的卡哈馬卡之戰打了印加人一個措手不及,但他們之後也嘗試過另立新君,並組織了數百次頑強的抵抗。然而,在兇殘的侵略者、落後的技術,肆虐的病毒與部族內訌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印加社會漸漸分崩離析,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座座雄偉的廢墟供世人憑吊。 6/7 槍炮、細菌與鋼鐵 戴蒙德教授的《槍炮、細菌與鋼鐵》如今已成為一部經典著作。由於書中對印加帝國的滅亡做了自然主義的解讀,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甚至被當作理解印加文明乃至美洲文明滅亡的權威觀點。 戴蒙德認為,西班牙人之所以能以極小的代價征服印加帝國,歸根到底是不同的地理環境所導致的。比如,美洲與歐亞大陸長期隔絕,這導致了文明之間無法交流,而像冶金技術這種重要的科學成果,就無法傳遞到美洲大陸。 但考古證據已經表明,印加人並非沒有自己的冶金技術,只不過他們把金屬更多地用於裝飾,而非批量生產。歐洲人把金屬做成工具,而印加人把它當成了權力與財富的象徵。 至於戴蒙德的第二種說法更是被人廣泛引用,戴蒙德說,美洲大陸一直缺乏大型牲畜,這些牲畜不僅能給人們提供毛皮與脂肪,還是重要的運輸工具與作戰武器。 然而,除了羊駝以外,印加人再也沒有可供蓄養的大型牲畜,所以,他們無法實施長途運輸,即便發明了輪子,也無法推廣,因為沒有牲畜可供拉車。而在交戰過程中,印加人更是在擁有馬匹的歐洲人面前吃足了苦頭。 甚至天花在美洲盛行也和缺乏大型牲畜有關,歐洲人在和牲畜的長期接觸中產生了抗體,從而對天花有一定免疫力。但美洲人沒有抗體,只能被病毒接二連三的殺死。 綜合以上觀點,戴蒙德認為,地理環境是決定早期文明發展的關鍵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印加帝國被歐洲文明戰勝是必然的,因為它天生就缺乏對抗先進文明的自然條件,印加人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那麼,印加帝國真是敗給了「 」槍炮、細菌與鋼鐵」嗎?也不盡然,事實上,從16至17世紀,西方人再也沒有取得過征服印加帝國那樣的勝利。 從1510年至1560年,西班牙人六次試圖攻佔佛羅里達,也就是今天北美洲的東南角,均以失敗告終。 葡萄牙人於1532年試圖侵佔巴西,經過二十餘年仍未取得成功。美國人直到19世紀末才徹底征服了印第安人,而此時印第安騎兵的戰鬥力足以令他們膽寒。 位於尤卡坦半島的瑪雅部落,也不曾屈服於西班牙人的統治,歐洲人的騎兵在叢林中深陷泥潭,連他們的微生物病菌也在熱帶雨林里消失無蹤。 由此可見,無論技術還是自然因素,都不足以作為印加帝國滅亡的全部原因。 7/7 致命的沖擊 印加文明並不落後,他們擁有發達的農業,雄偉的石頭建築和密集的路網,西班牙人到來之前,印加人口一直在攀升。在帝國歷史中,我們未曾有過有關飢荒的記載。 印加人怎麼做到的?原因很多,但其獨特的社會組織也是重要因素。 印加帝國是個高度集權的國家,它實行著一種指令性經濟。一切土地歸國家所有,國王把土地分配給人民。作為回報,人民必須定期地為國家服役,他們有時候為國家耕田,有時候充當曠工,有時候為 *** 修建水渠,戰時則作為帝國的士兵。而他們所工作的農田、牧場與工廠,也統統隸屬於國王。 所以,印加帝國不僅是一個國家,更像是一個大公社,這里的每個子民,都是國王的「 」員工」。 農民以勞役的形式向國王繳稅,這給印加帝國帶來了強大的動員能力。但從經濟上,這樣做是缺乏效率的,它使農民喪失了自我選擇的時間和餘地,他們的價值僅限於為國家建設提供勞動力,卻無法自發地組織生產、勞動或交易。而且,一旦帝國中樞系統癱瘓,他們就很難再被動員起來。 這樣的治理方式,在沒有遇到勁敵的情況下,可以運轉良好,蓬勃發展。但西班牙人不是一般的敵人,他擁有比印加社會更復雜的文明,而印加人對此毫無准備,按照著名商業學者理查德·福斯特的說法,他們遭遇了「 」非連續性」。 印加人的體制,更適合於一個相對靜態的社會。猶如一家處於上升期的大公司,擁有完善的制度,明確的目標,員工從上到下聽從上級的指揮,公司像一台機器那樣運作著,所有人深陷完美一致的連續性之中。 然而,一旦消費者需求發生轉變,或者競爭對手出現破壞式創新,「 」非連續性」就會發生,而追求統一的管理體制會扼殺公司的復雜性與多樣性,當這種連續性遭遇市場的「 」非連續性」時,看似強大的公司往往最容易倒下,因為它龐大、集中而有序的整體,正是它前進的羈絆。 十五世紀的印加帝國,便是類似的大公司。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阿塔瓦爾帕被擒之後,帝國會亂成一片,而在之後的數次戰役中,西班牙人只要控制了發動起義的國王,就能夠平息叛亂。 甚至病毒的傳播也與此有關,印加人相信靈魂永生,他們把高貴的死者製成木乃伊,然後由死者通過祭祀向眾人「 」發號施令」,死者繼續佔有生前的資源,並作為彰顯家族尊貴的標志。所以每當有人染病死亡後,他的家屬不會去掩埋屍體,而是把屍體供奉起來,這就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 而後來北美的印第安人,以及尤卡坦半島的瑪雅人卻沒有被槍炮和病菌毀滅,因為它們尚未建立印加文明那種統一的大帝國,這些地區的印第安人彼此分散,規模又小,不僅阻隔了病菌,也不易受到陰險的政治挑撥,因而在夾縫中生存了下來。 印加帝國既高度發達,又極端脆弱,在飛速發展的成長期,它依靠高效的集權管理不斷壯大。但追求一致性的結果,使它對外來的沖擊喪失了消化能力,它的滅亡,除了自然因素,也是因為其內在的有序統一,無法兼容外部世界的復雜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