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為什麼偏左
Ⅰ 西班牙內戰對西班牙文化的影響
西班牙內戰是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一次交鋒,代表共產國際的國際縱隊和法西斯主義的佛朗哥展開了斗爭,這對於以後西班牙道路和文化產生了左或者右的影響,後面法西斯主義勝利使得西班牙文化偏向民族主義。
Ⅱ 西班牙是左駕還是右駕
西班牙車輛的方向盤是在左邊,這個和國內一樣。
在道路上行駛是靠路右側行駛,這個和國內也一樣。
所以在西班牙開車和國內沒什麼區別!
Ⅲ 在西班牙,車靠左還是靠右行
靠右行駛。在歐洲只有英國是靠左行駛。
Ⅳ 西班牙的汽車靠哪邊行駛
西班牙的汽車是象中國一樣靠右行駛的
國外的駕駛證在中國大陸是不能直接使用的。 必須憑駕駛證原件及翻譯公證件,到暫住地的車管所申領臨時駕照,憑臨時駕照才能在中國大陸駕駛機動車。
駕照的翻譯件必須是經過公證的,找到一家公證處,告訴他們你要干什麼,他們都會做的
Ⅳ 西班牙汽車方向盤在哪邊
和中國一樣是在左邊。
也許你不相信:汽車方向盤置於駕駛室的左側還是右側,是由騎士和馬車夫決定的。因採用方向盤置左靠右側行車的國家多是內陸國家,因此被稱為「大陸派」;而方向盤置右靠左側通行的國家多為海島國家,因而被稱為「海島派」。
馬車夫與右側行
原來,方向盤置左、採用右側行車起源於馬車夫坐在左側、靠右行走的習慣。馬車夫都是右手執鞭趕車,自然坐在馬車的左側才方便。18世紀後期出現在美國的八匹馬拉大篷車,在窄路上行駛時,兩車迎面相遇,彼此都向右側靠,並俯視馬車的左側,防止自己的車軸被對方撞壞。汽車問世後,美國人、德國人和法國人都依照馬車夫的習慣,把方向盤放到了座位的左側,靠右邊行駛。
其實,靠右行駛也不是馬車夫的發明,它起源於古代軍隊的行軍慣例。因為士兵們用右手持長矛等兵器。當兩隊士兵迎面相遇時,都靠右側行走,彼此不會發生兵器碰撞。攜帶短兵器的兵士,右手持劍,左手攜盾,從安全方面考慮,將盾牌一側暴露給對方,一旦遭到對方攻擊,也能用盾抵擋。
1789年,法國爆發革命,羅伯斯皮爾命令巴黎馬車和行人一律靠右行駛。拿破崙的輜重車輛也是靠右行駛的。他征服了瑞士、德國、義大利、波蘭和西班牙,使右行成為這些國家的交通規則。1792年美國也頒布了靠右行車的命令。
騎士時代與左側行
左側能行的歷史要比右側通行早幾百年。據說,在騎士時代,高傲的騎士們總是從馬的左側上下馬的。為騎士們准備的上馬石,自然要放置在馬路的左側路邊上。這樣騎士們從馬的左側上馬,不必調轉馬頭就沿著路的左側走了。所以騎士們養成了左側通行的習慣。
左側通行的好處是,他們隨時可抬起右臂,拔劍挺矛,所以馬拉戰車迎敵時,都向左邊靠,以右側接敵。左側一度成為軍事將領喜愛的方位。他們慣用左翼兵力先向敵人進攻。
英國與美國 左側與右側
1300年,羅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布舉行基督大慶紀念,聲明「條條大道通羅馬」,並指示在羅馬的朝聖者必須靠左側行走。這個布告帶有法律上的強迫性,在西歐延續了五百多年。15世紀,英國稱霸海洋時,由於狹窄的倫敦泰晤士河口船隻很多,為了避免船隻相撞事件發生,英國海軍部規定,凡相對方向開來的船隻,一律靠左航行。當汽車時代到來時,保守的英國人仍然沿用了靠左行進的習慣,將汽車方向盤放到了駕駛室的右側。維多利亞女王還派全權大使到日本游說,建議日本也用靠左行駛的做法。不過,日本實行的是車輛左側通行,行人右側通行,這樣人車相對,人能主動躲避車輛,這也許是受古代達官顯貴外出坐轎,庶民百姓迎面而行,便於躲避的影響吧。
二戰前,我國受英、日等國影響,所以方向盤在右、靠左行駛;二戰後美國汽車源源進入我國,方向盤是在左的,所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戰時運輸管理局決定改為右側通行了。
目前實行左側行車,方向盤在右側的國家和地區有:英國、愛爾蘭、馬來西亞、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國家和我國的香港、澳門地區。
除了以上這些國家和地區其他基本和我國相同.
Ⅵ 我想全方面了解西班牙這個國家
你想去留學嗎?
國名:西班牙(Spain,Espana)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方形組成,上下均為紅色,各占旗面的1/4;中間為黃色。黃色部分偏左側繪有西班牙國徽。紅、黃兩色是西班牙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並分別代表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古老王國。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左上角是紅地上黃色城堡,右上角為白地上頭戴王冠的紅獅,城堡和獅子是古老西班牙的標志,分別象徵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左下角為黃、紅相間的豎條,象徵東北部的阿拉貢;右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鏈網,象徵位於北部的納瓦拉;底部是白地上綠葉紅石榴,象徵南部的格拉納達;盾面中心的藍色橢圓形中有三朵百合花,象徵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團結。盾徽上端有一頂大王冠,這是國家權力的象徵。盾徽兩旁各有一根海格立斯柱子。亦稱大力神銀柱,左、右柱頂端分別是王冠和帝國冠冕,纏繞著立柱的飾帶上寫著「海外還有大陸」。
國歌:《皇家進行曲》
國花:石榴花
國石:綠寶石
國家政要: 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I) ,1975年11月登基;首相何塞·瑪麗亞·阿斯納爾 (Jose Maria Aznar) ,1996年5月出任首相,2000年連任。
自然地理:面積為505925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主要山脈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
人口:3985萬(1998年1月)。主要是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巴斯克人和加里西亞人。官方語言為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在加泰羅尼亞、巴斯克和加里西亞三個少數民族地區,其各自的民族語言亦為官方語言。96%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馬德里(Madrid)。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50個省,8047個市鎮。17個自治區為: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利亞斯、巴利阿里、巴斯克、加那利、坎塔布利亞、卡斯蒂利亞-萊昂、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馬德里、穆爾西亞、納瓦拉、拉里奧哈和巴倫西亞。
簡史: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
同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西美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政治:憲法規定,西班牙是社會與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議會君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直系後代世襲。國王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代表國家。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行使國家立法權,監督政府工作。政府負責治理國家並向議會報告工作。
外交:對外主張「和平與安全」,奉行以「和平、裁軍、保護人權、國際合作與團結」為主導原則的「歐洲化、西方化和民主化」外交政策。
綜合: 面積 504750平方公里。 人口 3904萬(1991年)。主要是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約600萬人)、巴斯克人和加里西亞人。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是官方語言和全國通用語言。在加泰羅尼亞、巴斯克和加里西亞三個少數民族地區,各自的民族語言亦為官方語言。9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 馬德里(Madrid)。 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西鄰葡萄牙,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北瀕比斯開灣,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和東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3904公里(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中部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氣候。首都平均氣溫1月4.9℃,8月22.5℃。1492年「光復運動」勝利後,建立統一的西班牙封建王朝。同年10月12日哥倫布抵達西印度群島。此後西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建立第一共和國。1931年建立第二共和國。1947年佛朗哥宣布西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無法首。1975年11月佛朗哥病逝,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1982年10月工人社會黨在大選中獲勝組閣。此後工社黨在1986年、1989年和1993年三次大選中蟬聯執政。
自然地理 位於歐洲西南的伊比利亞半島即比利牛斯半島,占該半島面積的4/5。位於北緯36°~44°,西經9°18′至東經3°19′之間。南北最大距離840公里,東西相距約1000公里。領土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和非洲的西北部大洋上的加那利群島,是西南歐面積最大的國家,在西歐僅次於法國居第2位。相當於歐洲全部面積的1/20。 西班牙中部梅塞塔高原是一個為山脈環繞的閉塞性的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60%,平均海拔高度為600~800米。 西班牙境內多山脈,北部,有綿亘著東西的比利牛斯山脈和坎塔布連山脈;南部,靠邊界東西走向的安達盧西亞山脈,其最高峰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西班牙的最高點。 那加利群島是由大火山噴發而成。它是由13個火山島組成,總面積為7273平方公里。 西班牙內地極度缺乏水分,溫和少雨、乾燥多風是西班牙大多數地區的特徵。 西班牙氣候的多樣性,中部梅塞塔高原為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達-25℃,夏季高溫可達40℃以上。高原地區的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北部和西北部為海洋性溫帶氣候,冬夏溫差不大,1月平均氣溫為9℃,7月平均氣溫為19℃。這里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南部和東南部為地中海式的亞熱帶氣候,其特徵是夏季酷熱,冬暖多雨。 西班牙森林覆蓋約30%。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一帶,森林總面積為1179萬公頃,西班牙的軟木產量僅次於葡萄牙,居世界第二位,是西班牙重要出口物資。 西班牙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地中海有450種魚,經濟價值最大的是金槍魚,大西洋和比斯開灣盛產沙丁魚、鱈魚,都很馳名。
人口與民族 西班牙人口次於德國、義大利、英國和法國,居歐洲第五位。西班牙人口分布極不均勻,在約佔全國面積2/3的內地,居民僅有1/3。 西班牙人口流動性很大,據統計,戰後西班牙遷往他國的人口總計約150萬人。在國外居住的西班牙人總數超過336萬,其中美洲有220.7萬人,歐洲為107.3萬人。西班牙國內人口移動也很大,目前每年約有30~50萬人在國內移居,主要是由農村遷往城市,由邊遠地區遷往經濟發達地區或旅遊點地區。 西班牙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主體民族是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占總人口的70%。其次有加泰羅尼西人,約690萬,占總人口18.8%;加里西亞人,約300萬,佔8.2%;巴斯克人,約85萬,佔2.3%;還有吉普賽人4.0萬,葡萄牙人3萬,美國人3萬,古巴人2萬等。
語言與宗教 西班牙語起源於古老的拉丁語,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西班牙語是西班牙的官方語言。在少數民族地區。其各自的民族語言亦為官方語言。 西班牙語是拉丁美洲一些國家、非洲的赤道幾內亞和北非幾個國家的通用語言。還是菲律賓部份地區的通用語言。目前全世界共有2.3億人使用西班牙語。西班牙語是聯合國通用語言之一。 西班牙9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天主教對西班牙人的生活影響很大。此外還有3萬新教徒和少數洗禮教派的信徒。
民風民俗 「大鍋飯」 1987年,在西班牙兩次打破「吉尼斯」的肉菜飯(類似中國的八寶飯)的「大鍋飯」紀錄。原紀錄是做一鍋肉菜飯可供1.5萬人食用。這年兩次紀錄是製作可供3萬和6萬人食用的「大鍋飯」。 肉菜飯是一種在巴倫西亞地區及整個西班牙經常食用的食物。它是用米、肉、魚及豆角等製成的,頗受外國旅遊者的歡迎。 「蜜月島」 西班牙在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有個最大的馬略卡島,風光綺麗,氣候宜人。50年代中期,法國有100對男女青年集體結婚。他們久慕馬略卡島迷人的景色,相約一起到這里歡度蜜月。事後,歐洲許多新婚青年男女都視此地為最好的蜜月之處。久而久之,該島便被稱為「蜜月島」。 鬥牛 鬥牛被認為是西班牙的「國粹」、「國技」,素有「鬥牛王國」之稱。西班牙的鬥牛,一向受到世界公眾的注目和贊賞。 殉難節 婦女當政日。據傳,1227年摩爾人攻佔了薩馬拉的塞哥維亞城堡,在人們束手無策之際,聖阿格達等一些婦女挺身而出,率領男子和其他一些婦女與敵人展開特殊搏鬥,終於趕走敵人,奪回城堡。不少婦女英勇犧牲。後人為紀念在這次家鄉保衛戰中殉難的婦女,決定每年2月用兩天作為「殉難節」,並由婦女當政,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亦稱「婦女當政日」。 在這兩天里,從公共事務到家庭,凡男人掌握的權力全部交婦女管理。婦女們「選出自己的兩位市長」,履行市長權力。這一天,婦女們在「女市長」指揮下,抬著城堡保衛者聖阿格達的巨型雕像,向男子們守護的教堂進發。這象徵當年奪取塞哥維亞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