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革命文學以什麼為主題
1. 墨西哥的文化
1月1日新年日Año Nuevo 西歷新年
2月5日立憲日Día de la Constitución Mexicana 1917年墨西哥立憲會議通過憲法
3月21日胡阿雷斯誕辰Natalicio de Benito Juárez 墨西哥愛國者胡阿雷斯(Benito Juárez)誕辰,同時也是立春之意
4月6日感恩節Viernes Santo Good Friday, 從當年3月1日起算第40日之當周周五為感恩節
5月1日勞動節Día del Trabajo 勞動節
5月5日 五月五 Cinco de Mayo 1862年擊潰法國的紀念日
9月16日獨立日Día de independecia 1810年從西班牙獨立出來
11月20日革命日Dia de la Revolución 紀念1816年在西班牙的統治下獲得獨立
12月25日耶誕節Navidad 耶穌誕生日(又名聖誕節) 墨西哥人吃「許願葡萄」迎新年世界各地的人們以各自獨特的風俗習慣辭舊迎新。在墨西哥,人們是吃著「許願葡萄」喜迎新年。葡萄是每一個墨西哥家庭年末必備的食物。辭舊迎新的鍾聲每響一下,人們吃下一粒「許願葡萄」,一共要吃12粒,每吃一粒許下一個心願,求「平安」「幸福」「健康」和「財富」,祈禱新的一年從年初至歲末的每個月都吉祥如意。
「哈拉貝」是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男子身穿傳統民族服裝,頭戴寬沿帽,熱情專注,追逐女伴;女子身穿寬肥艷麗的土布裙,佯裝害羞,優雅地躲避,並不時用裙子甩出各種花形圖案。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鄉,當地人對玉米有著深厚的感情。過去5000年來,玉米從一種不為人知的野生黍類成了世界第三大糧食來源,這離不開墨西哥人的勤勞與智慧。墨西哥人還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創造出了瑪雅和阿茲特克文明。墨西哥人常說:「創造了玉米,玉米同時也創造了我們,我們是玉米人」。 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國,曾蘊育了瑪雅、阿茲特克、托爾特克、奧爾梅加和特奧蒂華坎等古印第安文化。瑪利雅奇音樂和薩巴特奧舞蹈融合了西班牙和印第安音樂舞蹈的特色,成為墨西哥獨特的民族藝術形式。墨已有21處古跡被聯合國宣布為「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
墨西哥大型民俗舞蹈58年常青。名為「墨西哥民俗芭蕾」的大型歷史文化舞蹈由墨西哥著名藝術家阿瑪利亞·埃爾南德斯於1952年編排而成。該舞蹈劇融合了墨西哥全國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並表現了墨西哥獨立200周年以來的歷史演變。58年來,該舞蹈劇一直受到墨西哥民眾以及外國旅遊者的喜愛。同時也得到了墨西哥國內及國際評論家推崇,認為舞蹈劇是墨西哥一項重要的藝術成果。
墨西哥文學在拉美獨樹一幟。作家奧克塔維奧·帕斯(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胡安·魯爾福和卡洛斯·富恩特斯都是現代西班牙語文壇巨匠。墨西哥壁畫舉世聞名,里維拉、奧羅斯科、西凱羅斯為傑出壁畫家。 《鴿子》
《黃昏牧牛》
《多幸福》
《美麗的姑娘》
《美麗的小天使》
《齊跳跳跳》 龍舌蘭酒
龍舌蘭對於墨西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龍舌蘭葉可以造紙,而龍舌蘭的花朵十分尖銳,據說可以當作武器。而如今,龍舌蘭最重要的作用是製造龍舌蘭酒(Tequila)。用龍舌蘭葉釀製成的龍舌蘭酒是墨西哥一大特產。龍舌蘭酒的度數比較高,喝起來會有一些辣辣的而帶香甜的感覺繞於舌尖,纏綿於喉,愛喝酒的朋友不妨一試。
墨西哥的西餐
談到吃西餐,人們可能更多光顧的是法國、義大利、德國和俄式餐廳,卻對墨西哥菜缺乏了解。殊不知,在當今世界權威美食家的眼中,墨西哥菜餚是和法國、印度、中國和義大利菜齊名的世界五大菜系之一。
墨西哥菜以辣為主,內地居民常以龜、蛇、斑鳩、松鼠、石雞入菜、家常蔬菜要數炒仙人掌、仙人球最富特色。墨西哥人還以嗜酒聞名於世。賓客上門,習慣先以酒招待。墨西哥城,你可以買到墨西哥各地的特產如辣椒、龍舌蘭酒和海產。
Taco和玉米餅
數百年來,玉米一直是墨西哥食品中的主角。而以玉米為原料製成的Tortia餅也是墨西哥最基本、也最有特色的食品。這是一張用玉米煎制的薄餅,吃的時候,顧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碳烤的雞肉條或是牛肉醬,然後再加入蕃茄、生菜絲、玉米餅起司等等配料,看上去顏色格外豐富,就好似一件藝術品一般。包好以後,放入嘴中一咬,外面脆生生的,而裡面卻有香、辣、酸、甜各味俱全,剛柔相濟、多味混雜,真叫人「愛不釋口」。
香辣牛扒
通常在餐館里吃的牛扒,多數人是不加任何調料的,有時頂多加一點鹽。不過墨西哥的牛扒卻不一樣,你可以看見它是先用辣椒、鹽等調料腌制好的,煎好後,即使不澆汁也非常夠味。值得一提的是,人們通常認為紐西蘭的牛肉是上品,其實墨西哥的牛肉與紐西蘭的牛肉也不相上下,滑嫩清香。
食蟲國
在世界上許多地方,人們一直保持著食昆蟲的傳統。在墨西哥,這個習俗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了,因為墨西哥昆蟲的數量和種類世界聞名。
在墨西哥城的一些高級飯店中,人們可以品嘗到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昆蟲「查普林」蝗蟲。這種蝗蟲的價格昂貴,每公斤高達9美元,比牛肉的價格都高。在墨西哥瓦哈卡市的市場上,經常可看到大小不一的蝗蟲:大的身長2厘米左右,小的不足1厘米。據食用者說,其味道是越小的越好,小蝗蟲價格最高,就證實了這一點。在瓦哈卡市,「查普林」比薩餅越來越受人們歡迎。
「湖米爾」蚊是半翅目的一種昆蟲,在墨西哥一些地區可食用的蚊蟲達10餘種,但在味道和營養價值方面,最佳的是生活在塔斯科市周圍山脈中的「湖米爾」蚊。這種蚊蟲身長1.5厘米,吃樹葉的汁液,隱藏在樹干、植物和樹的根部或地上的干樹葉下。「湖米爾」蚊在當地十分受重視,特別是在塔斯科市郊的湖米爾山。那裡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湖米爾」節,在山中的教堂里舉行彌撒後,捕捉活動就開始了。
「埃斯卡莫爾」是多種螞蟻的蟻卵,特別是乾旱土地上的螞蟻。每年4月是當地人從地下蟻穴中挖取蟻卵的最佳時節。收集這種大小與米粒相似的蟻卵的人有很高的技巧,他們跟隨在外出尋找食物的螞蟻後面,發現蟻穴的位置後,就開挖,直到找到螞蟻用枝條、泥巴和樹葉編織成的用於產卵的洞穴。有時在一個蟻穴中可挖出1公斤蟻卵。
2. 現代墨西哥文學是什麼
1910年墨西哥民主革命爆發,隨之而來的是描寫革命斗爭的小說創作高潮。1916年出版的馬里亞諾·阿蘇埃拉(1873~1952)寫的《在底層的人們》,是第一部描寫革命斗爭的小說。這一時期著名的小說家還有:馬丁·路易斯·古斯曼(1887~1977),著有《鷹與蛇》(1928);格雷戈里奧·洛佩斯·伊·富恩特斯(1897~1966),著有《印第安人》;何塞·巴斯孔塞洛斯(1882~1959),著有自傳體小說《克里奧約人烏利塞斯》。
這時期比較著名的詩歌創作有:《憂傷》(1919)、《可愛的祖國》(1921),均為詩人拉蒙·洛佩斯·貝拉爾德(1888~1921)的作品。
1909年,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和馬丁·路易斯·古斯曼創建了青年協會,旨在建立新的墨西哥社會和新的墨西哥文化,其中重要的作家有胡利奧·多利、安東尼奧·卡索和阿方索·雷耶斯;後者是當時著名的散文家,他的創作活動加強了墨西哥與拉丁美洲其他國家的聯系。
20世紀30~40年代,墨西哥出現了許多文化團體和流派,如尖銳派和現代派等。
何塞·胡安·塔夫拉達(1871~1945)用日本俳句體寫的《一天》(1919)是他由現代主義轉向「先鋒派」的標志。以曼努埃爾·馬普萊斯·阿爾塞為首的「尖銳派」作家,代表著墨西哥新一代的詩人,他們注重學習歐美革新文學的表現手法。
現代派的詩人有卡洛斯·佩利塞爾(1899~1977),以大陸、空間和熱帶原始自然環境為題材,同時也寫愛情詩和宗教詩;何塞·戈羅斯蒂薩(1901~1973),以詩作《沒有終極的死亡》著名;薩爾瓦多·諾沃,他的《鏡子和新戀》(1933)是「反詩歌」的最早作品。此外,哈維爾·比利亞烏魯蒂亞(1903~1950)的《死亡的懷戀》(1938)是一本優美的抒情詩集。屬於這一派的有名詩人和著名的散文家還有豪爾赫·庫埃斯塔、希爾維托·奧溫、貝納爾多·奧爾蒂斯·德·蒙特利亞諾、哈依梅·托雷斯·博德特等。
這一時期中,著名的劇作家是羅多爾福·烏西格利(1905~1980),他的作品有《做鬼臉的人》。
墨西哥現代文學中,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1914~)最為著名。他的詩集《口頭上的自由》(1960)包括他20餘年間的詩作,其中的名篇為《太陽石》(1957)。
在小說創作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卡洛斯·富恩特斯(1928~),著有《最明凈的地區》和《阿爾特米奧·克魯斯之死》。他還著有《西班牙美洲新小說》(1969)、《墨西哥時代》(1971)等。其他較著名的小說家還有阿古斯丁·亞涅斯(1904~1980),他的作品《在洪水邊緣》(1947)為墨西哥新小說開辟了道路;胡安·魯爾福(1918~)的兩部小說《平原上的烈火》(1953)和《佩德羅·帕拉莫》(1955),採用了新的技巧並形成他特有的風格。
3. 請問誰能介紹一下墨西哥革命
從1929年成立至今,墨西哥革命制度黨作為官方黨已經連續執政70
年,這樣長的一黨執政歷史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從四十年代開始的三十
多年裡,墨西哥的經濟以年均6%的速度持續增長, 而政局卻保持著高
度的穩定,被世人稱為「墨西哥奇跡」、「墨西哥穩定之謎」。墨西哥
的政治制度,包括革命制度黨的職團主義組織體系,曾被譽為墨西哥成
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從七十年代始,墨西哥經濟出現了衰退;八
十年代,政局動盪、社會動亂此起彼伏;九十年代,更是爆發了金融危
機和恰帕斯州農民暴動。面對這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危機,又有人歸咎
於現行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革命制度黨一黨獨霸的政黨體制,認為它阻
礙了墨西哥經濟的現代化,成為各種危機的最主要成因。這種「成也蕭
何,敗也蕭何」的評價,反映了現代化過程中許多霸權政黨面臨的歷史
困境,具有十分典型的意義。本文擬對革命制度黨的形成與發展歷史作
一簡要的考察,探究其結構功能特點及其成功與困頓的原因。
應運而生的官方黨
從1867年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到革命制度黨的前身——國民革命
黨於1929年成立,墨西哥不但沒有真正享受到自由、民主,反而遭受了
長達六十多年的軍閥混戰。全國大大小小的被稱為「考迪略」、「卡西
克」的地方軍閥以無休止的流血戰爭爭奪著國家政權(註:在墨西哥獨
立後的頭30年,通過軍事暴動共更迭了50多個政府。見〔墨〕丹·科·
比列加斯等:《墨西哥歷史概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
70頁。),整個社會經濟處於崩潰的境地。1928年,著名的考迪略奧夫
雷貢在二次競選總統時被刺身亡,成了「考迪略時代」終結的導火線。
政治強人卡列斯(1924—1928年任總統)開始把全國約1800個地方考迪
略和黨派團體聯合起來,組建了一個用以取代考迪略勢力的全國性政黨
,以解決政權交接的制度化問題,這就是1929年3 月創立的國民革命黨
。但是新成立的國民革命黨還只是一個地方考迪略和地方黨派的聯盟,
它排斥工農組織的參與。在30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的背景下,墨西哥工
農運動風起雲涌,地方考迪略又借機把控制工農組織作為自己的政治籌
碼。在這種情況下,卡德納斯總統(1934—1940年在任)開始考慮工農
組織的制度化參政問題。1938年3月,卡德納斯解散了國民革命黨, 在
它的基礎上成立了新的官方黨——墨西哥革命黨,伴隨著黨的改組而進
行的政治改革主要有兩個方面:(1)把包括工人、 農民在內的廣大民
眾吸收進黨,納入官方體制;(2 )把卡列斯建立的地區結構的官方黨
改造成職團結構的官方黨,在黨內按工人、農民、民眾和軍人4 個非地
域性職業社團將黨劃分為4個職業部門——工人部、農民部、 人民部和
軍人部,分別由各個工會、農會以及聯合會性質的團體組成。從此,工
人部、農民部和人民部屬下的各個工會、農會以及聯合會都有從基層到
中央的垂直組織系統,地方各部門的職團利益都依附於其所屬的全國職
團部門,而不是地方各州。「條條」分割取代了「塊塊」分割,過去地
區結構的國民革命黨給各地考迪略留下的政治空間已不復存在, 反映
民眾主義政策取向的職團主義體制(註:職團主義(Corporatism ):
按照《簡明大不列顛網路全書》的解釋為:「把整個社會納入(極權)
國家指揮下的各種『社團』(或『職團』)的理論和實踐」。職團主義
結構是革命制度黨的突出特色之一,這一組織體系是墨西哥政治體系中
最有決定意義的一個權力體系。)在官方黨內初步確立起來了。四十年
代,在卡馬喬總統(1940—1946在任)的任期內,官方黨的職團結構又
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1940年,軍人部被卡馬喬總統取消(註:卡馬
喬本人就是墨西哥歷史上擔任總統職務的最後一位將軍。此後,穩定的
文人政府才得以在墨西哥真正確立。),標志著墨西哥歷史上軍人干政
時代的徹底結束,官方黨由原來的4個部變成了3個部。其次,人民部地
位有了顯著提升。卡馬喬政府改變了卡德納斯政府主導的民眾主義路線
,推行發展主義政策,改善同資產階級的關系,加強了對工農運動的控
制。原來力量薄弱的人民部隨著中產階級勢力和影響的擴大,迅速取得
足以與工人部、農民部相抗衡的地位。在1943年的議會選舉中,人民部
盡管在數量上還是黨內的少數,但在黨的領導機構和新的議會中已變成
了多數。隨著社會階級力量的消長,墨西哥革命黨的性質也逐步由原來
的以工農為主要依靠對象的各革命階級聯盟,變成了以中產階級為核心
、以職業政治家為骨乾的聯盟。(註:曾昭耀:《政治穩定與現代化》
,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頁。)最後,與上述轉變相適應,1946年
1月,卡馬喬將墨西哥革命黨易名為革命制度黨, 明示墨西哥的革命任
務已從群眾性政治斗爭轉為維護和完善現行制度,相應的意識形態宣傳
也從過去的以階級斗爭、社會公正為主,轉變成以「全國團結」為旗幟
,淡化階級沖突,強調民族利益。
這次改組,無論是機構的改革,還是黨的綱領原則的轉變,都是為
了削弱官方黨各個職團部門,使之服從黨中央的集中領導,特別是要在
選舉政治上服從黨的統一領導。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1 )廢除集體
入黨制,恢復個人入黨制,個人是否入黨不再取決於是否已經加入某一
個職團部門所屬的組織。這項改革的目的是想削弱各社團組織的政治影
響力,使黨的力量建立在自由公民的聯合基礎上。(2 )強化黨的中央
領導機構的集權,重新用地區標准取代職團標准,剝奪了3 個職團部門
提名各級議會和政府候選人的政治職能,從而全面弱化了職團部門對地
方選舉的影響。(3)促使3個職團部門作出承諾,在選舉競爭中一致對
外,不進行相互間的選舉斗爭。
1946年官方黨的改組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不滿。工人部的反對呼
聲最高,一些工人領袖帶領工會組織脫離了官方黨,另建了獨立的新黨
。同時在黨內,權力的職團結構雖然被廢除了,但心理的職團結構仍然
沒什麼變化,人們對其所屬的職團組織的忠誠遠勝於對黨的忠誠。黨的
設計者們原來希望避免黨內各職團部門之間的利益之爭影響針對各個選
任職位的黨際競爭,但是改組的結果卻是把一部分黨內斗爭外化為黨際
的競爭,削弱了官方黨的競選優勢。1950年,革命制度黨重新恢復了部
門提名制度,職團結構再度得到承認。為滿足日益增多的有政治意識的
公民和專門化利益集團的參政要求,方法上已不再是改革黨的職團結構
,而是擴展這一結構的外延,在黨的外圍創立特殊的組織,把更多的政
治力量整合到黨的周圍。譬如,為了保持與軍人的團結一致,革命制度
黨建立了「全國榮譽和公正委員會」;為了鼓勵婦女和青年加入官方黨
,又成立了「全國婦女參政委員會」和「全國青年組織」。
經過幾度反復,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的組織體系及其制度框架終於形
成並穩定下來,成為墨西哥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和力量源泉,成為墨西
哥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基石。
70年的輝煌與成功之路
革命制度黨作為官方黨能夠連續執政70年,並且取得令人矚目的業
績,是與它的歷史使命、理論主張、組織結構特點以及一系列正確的社
會經濟政策分不開的。
一、革命制度黨的建立及其所完成的歷史使命,為其長期執政創造
了良好的國內政治環境。革命制度黨不是一個反抗外來侵略與締造民族
國家的黨,而是官方以改良方式實現政治制度化的一個工具。在官方黨
建立之前,墨西哥的每一次總統選舉幾乎都會觸發軍事政變,革命制度
黨的建立及其職團主義組織體系的形成,首要目的就是要排除考迪略勢
力和軍隊對國家政治的干預,保證國家權力能夠實現制度化的和平交接,
使墨西哥政治走上現代化軌道。黨的建立首先打破了考迪略武力競爭政
權的政治格局,結束了軍閥混戰局面,提供了政黨政治的活動框架和民
主選舉的法律程序;黨的職團結構的形成,最終敲響了地方考迪略政治
機器的喪鍾,使其喪失了存在的社會基礎,從而使革命制度黨的長期連
任得以不受非制度化的暴力因素干擾;隨著黨的軍人部的取消,作為民
主政治重要標志的文人政府開始領導國家建設。這一切都為革命制度黨
在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中順利推行國內外政策、控制國家選舉從而長期
執政創造了條件。
二、革命制度黨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有效保持了國內民眾思想
上的廣泛共識和對官方黨的認同。革命制度黨特別注意保持在意識形態
方面的優勢和統治地位。該黨以共和國憲法作為黨的綱領,以民眾主義
、民族主義為其指導思想,內容主要包括革命民族主義、社會平等和全
面民主化3個方面。 這些內容帶有明顯的將近代西方自由主義和社會主
義結合起來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想的特點。革命制度黨也不把自己的意識
形態貼上左或右的標簽,只是籠統地宣稱自己繼承了墨西哥革命與歷史
的傳統,它的意識形態就是「墨西哥革命的意識形態」,就是「墨西哥
革命的原則」。這樣,革命制度黨的理論主張就獲得了一種由墨西哥革
命歷史所賦予的不容置疑的合理性與合法性。也正是因為革命制度黨的
意識形態不受某一政治標簽的框定,這種靈活性使革命制度黨在意識形
態上具有極強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不是對在社會進程中出現的各種異
己思想的姑息遷就或視而不見,而是把其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內容加以適
當變通和改造,吸收進自己的綱領,為我所用。這樣,革命制度黨以「
人民的全部價值觀」的代表者的身份,佔領了一切重要的政治思想空間
,同時也剝奪了其它反對黨的思想資本和理論陣地,抑制了反對黨的力
量,凝聚了全國人心,在墨西哥人民中形成了以革命制度黨理論主張為
核心的對國家重大問題的廣泛共識,形成了對革命制度黨長期執政的持
續認同。
三、革命制度黨職團主義組織體系最大限度地團結了國內各階級,
使官方黨具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早在1917年,墨西哥憲法就規定了反
映工人、農民、中產階級和政治—軍事官僚階層利益的四大基本政策:
工人權利、土地改革、民眾教育和民選職務不得連選連任。這使墨西哥
政府得到了上述四個階層的擁護與支持,建立在這個利益—效忠基礎上
的官方黨職團結構起到了極強的社會整合作用。一方面,職團結構能夠把社會各階級之間無節制的斗爭轉化為黨內部門間程序性的談判,避免
其分化為黨派之間的紛爭,從而使革命制度黨超越各個具體階級,成為
整個社會利益協調的核心;另一方面,職團結構使得革命制度黨對社會
具有較強的控制能力。
四、革命制度黨具有高度靈活的宏觀政治調控能力,能夠根據社會
需要制定合適的經濟、社會政策。墨西哥經濟選擇了在自由市場經濟與
完全國有化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實行國家、社會與個人並行的混合經濟
體系。因此,墨西哥社會既存在以國家和民眾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又
存在以大資產階級為代表的私營經濟。從實踐來看,墨西哥的公有制經
濟有效保持了社會穩定,但難以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私營經濟具有較強
的活力,但是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從40年代到80年代,墨西哥一直在政
治穩定與經濟發展之間尋求某種動態的平衡,以卡德納斯為代表的民眾
主義路線與以阿萊曼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路線在政策上進行相互交替。當
私人資本快速發展,造成社會財富分配高度不平等、階級矛盾激化時,
政府政策向左偏,依靠民眾職團,節制私人資本;當國家過度干預經濟
,造成嚴重的資本外流與經濟衰退時,政府政策轉而向右偏,扶植私人
資本,通過組織手段控制民眾運動。政府這種對社會的鍾擺式左右制衡
機制,為墨西哥的政治、經濟均衡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再加上墨西哥
的進口替代工業發展戰略符合五、六十年代的國際經濟大趨勢,豐富的
石油礦產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這些重要因素帶動墨西哥經濟走上了持
續高速發展的道路。
近20年的挑戰與危機
革命制度黨在其執政期間所取得的政績是驕人的。從1950—1985年
,墨西哥人口從2500萬增加到7700萬,而人均GNP卻從每年362美元上升
到2734美元;人均壽命從41.5歲上升到64.2歲,而文盲率卻從80%下降
到6%。墨西哥已經成為拉丁美洲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經濟強國。
革命制度黨領導墨西哥在創造了近50年的輝煌歷史之後,從80年代
開始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先是出現了1982年的外債危機,其後是一系
列的社會動盪,它的高潮是1994年的南部恰帕斯州農民暴動和嚴重的金
融危機。1997年中期選舉,左翼的民主革命黨和右翼的國家行動黨異軍
突起,兩黨在議會的席位之和已經超過了革命制度黨;同年在首次由民
選產生的首都聯邦區長官角逐中民主革命黨又擊敗了官方黨。這宣告了
革命制度黨左右墨西哥政局的時代的終結,墨政局基本已成三足鼎立之
勢。革命制度黨在近20年顯示出節節衰退的跡象有一系列原因,而經濟
政策失誤、黨的指導思想的轉變和職團主義組織體系的衰落則是其中最
主要的因素。
一、革命制度黨經濟政策的失誤以及經濟發展戰略的改變導致了一
系列經濟社會危機。墨西哥原來實行進口替代工業化發展戰略,是封閉
式的內向型經濟。實踐證明,這種政策在當時是正確的。但是,到了70
年代,墨西哥發現了豐富的石油礦產,開始大舉外債開發油田,結果由
於世界經濟危機,國際油價大跌,墨西哥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
1982年出現了債務危機。墨西哥不得不實行緊縮政策,並加入了關貿總
協定,採取了以償付外債為目的的出口導向型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在
這種模式下,政府降低了關稅,過早地開放市場,不加限制地吸收外資,
(註:墨西哥在薩利納斯(1988—1994年在任)執政期間,吸收外資之
多居拉美之首,累計達750億美元。由於1994年國內政局動盪, 經濟乏
力,加上美國利率提高等不利因素,大量外國投機資本外逃,引起金融
市場動盪。)而且過分依賴外資。惡果在1994年顯現出來了,由於當年
的外資大量抽逃,直接加劇了墨西哥的金融危機,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多
達700億美元的損失。從80年代開始, 為配合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
步伐,在美國的極力影響下,墨西哥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私有化,
私營企業主集團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勢力大為膨脹,而失業的工人則越來
越多,貧富分化日益加劇。在農村,土地分配停止了,1992年墨西哥修
改憲法,廢除了「耕者有其田」的原則,徹底結束了土地改革的進程,
大量分不到土地的農民不是揭竿而起就是湧入大城市成為勞動力後備大
軍。如今,墨西哥出現了4500萬貧困人口,其中有2500萬屬於赤貧,20
%的最貧困人口僅享有全國 4.4%的財富,而20%的最富有人口卻佔有
53. 5%的財富。經濟社會的矛盾由此可見一斑。
二、革命制度黨以「社會自由主義」取代「革命民族主義」作為黨
的指導思想,削弱了黨的社會基礎。薩利納斯總統(1988—1994在任)
為適應新自由主義經濟體制的需要,提出了「新民族主義」和「社會自
由主義」的新理論主張。前者在民族主義理論中放棄了它一貫的反帝、
反霸和反美的口號,以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對外開放的需要;後者則
宣揚在「社會利益原則」下的自由主義。這一理論在1993年革命制度黨
的十六大上通過,被確立為該黨的指導思想。但是在新自由主義改革的
進程中,「社會利益原則」僅僅是一個修飾語而已。墨西哥的階級力量
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政權的資產階級性質越來越明顯,收益
分配越來越向資方傾斜。在政黨政治方面,1994年新總統塞迪略上台後
的第一項改革措施就是修改了選舉法,廢除了政府在選舉中支持官方黨
的一貫作法,這一舉措打擊了革命制度黨工農職團部門的信心和凝聚力
,更增加了該黨被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右翼政黨擊敗而淪為在野黨的可能
性。
三、革命制度黨體制僵化、派別斗爭嚴重,官方黨職團結構在新的
經濟體制下有趨於瓦解的危險。由於長期執政,官方黨職團部門的領導
人也日益官僚化了,出於自己的政治前途與既得利益考慮,他們通常更
多地對上負責,而對來自下層普通民眾的要求與呼聲則敷衍塞責。而同
時,政府與官方黨對各職團部門的分化瓦解政策,使得各職團組織與政
府的談判與對抗能力大大削弱,不得不對政府具有很強的依附性。因此
,各職團部門在忠實反映其部門成員的要求與利益方面,工作做得並不
是很深入,而當政府無意顧及職團部門的利益時,他們也不具備與國家
進行談判的有效能力了。60年代,這種危險的組織離心傾向就已露出苗
頭,由於國家政策向右傾斜,約3.5萬名不滿的農民脫離了農民部, 成
立了「獨立農民聯合會」。80年代墨西哥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後,
3個職團部門成員組織的離心傾向愈發嚴重, 墨西哥國家與勞工的關系
有再度出現「非制度化」的危險趨勢。對於政局的動盪與社會的種種危
機,官方黨的職團結構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
面對新世紀的政策調整
革命制度黨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日漸脫離了支持它的勞工階級,
削弱了自身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和組織基礎。隨著職團主義體系的衰落
,建立在這個體系基礎上的黨也面臨著動搖和解體的危險。這不能不引
起革命制度黨自身的深刻反思。從1996年開始,該黨進行了一系列大政
方針的調整,主要包括:
一、1996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大, 重新恢復了「革命民族主義」
的指導思想,強調指出:革命制度黨是墨西哥工人、農民和人民階層的
黨,是民族主義、民主和民眾的黨。這說明該黨重新明確了自己的民眾
主義性質與政治角色,是對民眾階層的一種鼓舞和凝聚。
二、革命制度黨開始著手理順黨政關系和擴大黨內民主。由於長期
以來對黨內民主重視不夠,革命制度黨的領導層與基層組織缺乏有效的
溝通,也受不到規范的民主監督。有鑒於此,該黨規定,黨的領導職務
和民選職務的候選人必須具備10年以上的黨齡;以後歷屆總統候選人不
再由前任總統指定,而由黨的全國政治委員會在6 個備選人士中遴選產
生;州長候選人的產生也以同樣方式進行。
三、革命制度黨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調整。
政府進一步深化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尤其是選舉制度的改革,保證政黨
選舉中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時革命制度黨與政府的一種新型黨政關
系也逐步確立起來了,革命制度黨不再作為官方黨出現,而將以一個普
通的競爭性政黨的面貌參與政權角逐。
四、在經濟政策方面,革命制度黨政府加強了宏觀調控,進一步嚴
格財政金融紀律,對國民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制定了中長期經濟發展
計劃,以加強對外開放與合作。
五、在社會政策方面,革命制度黨政府重新加大了對社會公共事業
的投資力度,1997年聯邦預算的56%將用於各類社會項目。新的社會保
障法也隨之出台,以著力解決墨西哥社會的發展失衡、農村扶貧以及通
過和平對話處理社會沖突等各種迫切問題。
如今,革命制度黨正從原來作為政府與民間橋梁的官方黨過渡為多
黨制競爭中的一個普通政黨。這種角色轉變既是對革命制度黨生存與發
展的嚴峻挑戰,又是對其職團結構生命力與適應性的考驗。對於一個執
政70年的大黨來說,革命制度黨擁有豐富的政治斗爭經驗、包容性極強
的意識形態、靈活應變的政策能力以及相當龐大的組織隊伍,因此,盡
管反對黨勢力呈現咄咄逼人的架勢,但是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預計革
命制度黨仍有極強的競爭力。從近幾年的選舉情況來看,革命制度黨的
支持率穩定在40%左右,而兩大反對黨民主革命黨和國家行動黨則各握
30%的選票。
總的來說,墨西哥政黨體制已由原來數黨並存、一黨獨霸的非競爭
性霸權黨制轉變成了一黨執政、多黨制衡的競爭性優勢黨制。至於這種
體制以後是否會進一步發展演變,墨西哥革命制度黨能否在今後新的政
治框架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且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曾昭耀:《政治穩定與現代化》,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2]丹·科·比列加斯等:《墨西哥歷史概要》(中譯本), 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3]周余雲:「世紀之交的拉美政黨政治」,《拉丁美洲研究》,
1999年第一期。
[4]Ronald.H.McDonald and J.Mark Ruhl, Party Politics and
Elections in Latin America,Westview Pres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