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哪些地區支持王室
A. 西班牙 皇室 軍權
細讀西班牙王國的歷史,略為思考便不難明白,西班牙在16世紀時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躋身世界列強的。在西班牙的發跡過程中,一位航海家兼冒險家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位不但在西班牙歷史上,在世界歷史上也可大書一筆的人物便是哥倫布。西班牙阿拉貢地區出生的「天主教國王」費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看中了哥倫布征服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他們也想藉助哥倫布,讓他為西班牙在海外尋找一個新世界。於是,他們於1492年資助哥倫布探險。哥倫布不負重託發現了美洲,新世界幾乎無窮無盡的金銀使西班牙暴富起來。擁有了玻利維亞波托西銀礦等巨額財富,西班牙也幾乎擁有了整個世界。
遺憾的是,飛來的橫財卻沒有使西班牙的經濟飛躍。王公貴族們不是將財富揮霍掉,便是用它重整軍備。因此,西班牙雖然擁有了一支令對手敬畏的無敵艦隊,但它的經濟實力卻遠遠滯後於其軍事實力,更不能與其強勁對手大英帝國相提並論。而且,無敵艦隊並非無敵,就如同常勝將軍並非沒有過失敗一樣。西班牙王公貴族生活上的驕奢淫逸與政治上的短視無能,為日後西班牙帝國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當時在歐洲大陸君臨天下的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王朝只是它的一個分支。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因為沒有子嗣,便立下遺囑,確認法國王儲的次子安茹公爵為其繼承人。1701年,安茹公爵即菲力浦五世加冕成為西班牙國王,波旁王朝正式入主西班牙。此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為奪回在西班牙的王位發動了所謂的王位繼承戰爭,雙方在歐洲大陸廝殺、征伐達12年之久,歐洲列強均被牽涉其中。1713年簽訂的《烏得勒支和約》確認菲力浦五世為西班牙合法的國王。
菲力浦五世去世後,其子費迪南德六世於1746年即位;1759年費迪南德六世夭折,其弟查理三世即位,並統治西班牙達29年之久。
在波旁王朝眾多的西班牙君主中,查理三世是最受歷史學家們青睞的一位。查理三世痛感教會干政造成的諸多流弊,以空前的鐵腕在帝國內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他下令驅逐耶穌會會士,禁止僧侶團活動,把他們解散並沒收其財產。查理三世最受人民歡迎、最遭教會痛恨的著名行動,結束了宗教法庭和殘酷刑訊帶來的恐怖。
與其父相比,查理三世之子查理四世遭到歷史學家眾口一詞的批評。查理四世重用弄臣曼努埃爾·戈多伊,此人擔任王朝的首席國務部長和首相,把持朝政長達25年之久。在戈多伊的唆使下,查理四世與歐洲新貴拿破崙結盟,這次決策的失誤導致西班牙歷史最大的失敗之一。1805年在著名的特拉法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率領的英國艦隊幾乎將法西聯合艦隊徹底殲滅,「無敵艦隊」從此蛻化為一個頗有諷刺意味的歷史名詞。
1801年西班牙民眾暴動反對戈多伊的專制統治,戈多伊在最後關頭倉皇逃遁,尋求法國的庇護。拿破崙則以一間陰暗潮濕的牢房接待這位昔日的盟友。
查理四世愧對蒼生,引咎退位,讓位於其子費迪南德七世。拿破崙見勢不妙,引兵攻入西班牙,費迪南德尚未當上國王,先淪為俘虜。拿破崙任命其哥哥約瑟夫·波拿巴為新國王。西班牙人奮起反抗,開展了所謂的「游擊戰」抵禦法軍的入侵。1812年西班牙各路人民代表齊聚加的斯,通過了新憲法,確定了王權和教會權力的界限。這一刻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因為它標志著西班牙歷史上首次君主立憲制的誕生。
拿破崙兵敗大陸,被流放海外,費迪南德也於1814年重新掌權。他雖然接納了1812年人民代表共同制定的新憲法,但與此同時,這位生性多變、易為他人左右的君主又把其前任查理三世的許多改革措施予以推翻,僧侶團、宗教法庭和刑訊又回到了西班牙。這一不得人心的舉措遭到自由黨人的反對。費迪南德又順從了他們的要求,他對1812年的憲法重新發誓,劃分他和教會的權力,宗教法庭隨之又被取締。
三年之後,費迪南德七世又在西班牙建立了專制的君主制。直到19世紀以後很長時間,君主專制和自由政體交替主導著西班牙的政局,內亂頻仍、世事跌宕是19世紀西班牙的真實寫照。
1833年,費迪南德七世去世引發了一場內戰。費迪南德七世死時,其女兒伊莎貝拉公主尚未成年,因此暫由他的第四個妻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攝政。對此,費迪南德的小弟卡洛斯堅決反對。他在巴斯克地區、納瓦拉、阿拉貢及加泰羅尼亞等地呼籲反對王後攝政,為此導致了歐洲歷史上著名的1833年~1840年及1872年~1876年間兩度禍害西班牙的王位繼承戰爭。
伊莎貝拉女王統治西班牙直至1868年。同年,她被軍人推翻流亡國外。第二年西班牙被自由派統治,短期內甚至成為共和國。之後,阿方索十二很快在西班牙恢復君主統治,西班牙又回到了保守狀態。阿方索重新給予教會過去的權力地位。在其後任阿方索十三統治期內(1886年登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相繼獲得獨立。1898年,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也交給了美國,至此,查理五世開創的龐大的西班牙帝國分崩離析……
而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爭斗在世紀之交之後依然沒有停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1931年4月14日,共和黨人在選舉中獲勝後,國王退位,這標志著波旁王朝的終結,共和黨人為此歡呼雀躍。然而隨後的1936年便爆發了內戰。陸軍參謀長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在內戰中漁利,建立了獨裁統治。與西班牙頗有勢力的君主主義者相比,工於心計的佛朗哥更像一個老練的權術家。他一步步向對方妥協,1945年他答應恢復君主制,1947年又頒布一部法律,確定在他死後由一位經他確認的王室成員出任國家元首。佛朗哥在多方尋覓之後,終於確定阿方索十三的孫子、波旁王朝的直系後裔胡安·卡洛斯為其繼承人。
胡安·卡洛斯1938年1月5日出生於義大利羅馬,是巴塞羅那公爵、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的兒子。他生長在義大利和瑞士,10歲時才第一次踏上西班牙的國土。
胡安·卡洛斯和弟弟阿方索一塊兒在聖塞巴斯蒂安上學,1955年入薩拉戈薩軍事學院,隨後又進馬林海軍學院、聖哈維爾空軍學院就讀。在軍事學院就讀期間發生了一場悲劇,胡安·卡洛斯的弟弟死於非命:當時兄弟倆正擦槍准備一起去打獵。阿方索的槍意外走火,阿方索當即身亡。
胡安·卡洛斯在三個兵種中均被任命為中尉。作為未來的武裝力量總司令,他對西班牙的軍隊知之甚詳。此外,他還在馬德里大學修讀了企業經濟學和管理學。在父親同意下,他接受了佛朗哥的建議,成為這位大獨裁者的繼承人。1969年7月23日,佛朗哥的繼任人選正式公布。
1962年5月,胡安·卡洛斯與一位歐洲王室的公主結婚,她便是希臘公主索菲,西班牙人按自己的習慣稱她為索菲亞。這起婚姻符合傳統的觀念,結婚儀式在教堂舉行。所有人都相信,王子將是未來西班牙稱職的國王。他由佛朗哥任命避免了國內局勢的動盪。
1975年11月,佛朗哥死後僅幾天,胡安·卡洛斯宣布成為西班牙國王。1976年11月17日通過了關於政治改革的法律,佛朗哥的獨裁政體被徹底結束,重新在西班牙實行兩院制。1978年在對政治犯進行大赦後,君主立憲制憲法被人民所認可。現在西班牙是一個根據現代議會制原則進行統治的王國。為了能從現行的君主專制制過渡到君主立憲制,胡安·卡洛斯主動剝奪自己的權力。為此,他在世界范圍內達到廣泛的認可和贊賞。如今,他同其他歐洲君主一樣享有類似的權力和義務。
1981年2月23日下午,以國民衛隊軍官特赫羅斯為首的一批對改革不滿的軍人突然襲擊議會,發動了政變。大批支持政變者的軍隊和坦克開往首都,佔領了馬德里的國家電台,要求恢復佛朗哥的獨裁製度,新生的西班牙君主立憲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胡安·卡洛斯國王在得知政變的消息後,立即於當天夜裡親自向各省的軍區司令打電話,警告他們同叛亂分子保持距離。各軍區司令知道國王對政變的態度之後,明確表示不支持政變者。胡安·卡洛斯國王還親自說服軍隊的高級領導人站在自己一邊,他們中有許多是國王軍校時的同學。國王甚至披掛上陣,身穿軍隊總司令的戎裝在電視台發表講話,呼籲人民反對政變,支持國王和政府。氣勢洶洶的政變分子內心其實很虛弱。他們眼見國王的態度如此堅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捍衛君主立憲制,於是俯首就擒,參加政變的部隊也紛紛投誠。在1981年2月23日這個決定性的夜晚,胡安·卡洛斯真正成為西班牙的國王,他也因此贏得了西班牙乃至全世界的敬佩。
胡安·卡洛斯一家住在薩蘇埃拉王宮里。這座別墅式王宮坐落在馬德里城邊上,外表看上去像一個庄園。胡安·卡洛斯喜歡書籍和古典音樂,也愛收集歷史上著名的帆船模型,他曾被牛津、劍橋、巴黎大學文理學院、博洛尼亞、斯特拉斯堡、哈佛、利馬和曼谷等世界名校均授予過名譽博士學位。國王大多數時間都在家裡工作,每天4小時的午休時間用來長距離散步或騎馬。總理定期來到王宮向國王通報近期國務。當然,國王在馬德里皇宮里也有工作間。正式的會面,如國王夫婦接見國賓和大使等都在這里的豪華房間里進行。每逢節日,國王夫婦還在此舉行宴會。這里的大餐廳約有400平方米,設145個座位,而在薩蘇埃拉宮則只能款待20名左右的客人。加冕廳內設有國王夫婦的加冕椅,四級鋪著紅地毯的台階通向加冕椅前。國王夫婦很少坐在加冕椅上,接待客人時他們總是站在客人中間。
胡安·卡洛斯和王後索菲亞都熱心於運動。夏季,國王一家喜歡在馬約卡島附近的海面上駕駛帆船;冬季,則在比利牛斯山滑雪。國王還喜歡飛行、高速駕駛摩托車和汽車飛馳。國王為人非常隨和,據說有一次國王騎摩托車旅行,途中碰到一個摩托車手因缺油而拋錨,國王駕駛摩托車疾馳,帶這位車手買來了汽油。在國王摘下頭盔擦汗時,那個摩托車手才認出眼前的熱心人原來是國王陛下。
在西班牙,人們不稱王後索菲亞為「殿下」,而是平民色彩較重的「夫人」。國王夫婦共有三個孩子:公主伊蕾娜、克里斯蒂娜和王儲菲力浦。孩子們上學、放學,都是王後親自接送。王後愛好考古和音樂,她還是名出色的護士。王後在馬德里的慈善機構工作,她支持紅十字會,是一家精神障礙者救助組織的成員。
國王一家一般都在馬約卡島的馬里溫特宮度假。1995年夏季,警方在馬約卡島上破獲了一起針對國王的刺殺事件。這起事件是西班牙巴斯克地下組織埃塔(ETA)所為。幸虧馬約卡島上的警察在行動開始前便將殺手抓獲。
國王的兩個女兒均受過高等教育。伊蕾娜公主當了老師,1995年3月18日與一位同齡銀行家海梅·馬里夏拉爾結婚。克里斯蒂娜公主先是學社會學,後又在美國進修語言。因為早在兒時父親便帶她出海航行,她後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帆船手。
王儲菲力浦中學畢業後到加拿大萊克菲爾德學院深造。像父親一樣,他接著讀軍事學院,三年後完成了在三個兵種軍事學院的巡迴。1988年開始攻讀法學和經濟學。身高1.97米的王儲自少年時起就跟隨在父親的左右,9歲時被確認為亞斯都里阿斯王子(西班牙西北部地區,歷史上曾是王國)。在一次歡慶儀式上,父親授予他勝利十字勛章,接著意味深長地告誡兒子:「這枚十字勛章既是頒給現在的你,同時也是頒給作為未來國王的你。你必須像王冠所要求的那樣,以自豪和尊嚴來佩帶它。你必須勤奮、勇敢、知人善任。這枚十字勛章要求你和所有西班牙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永遠去做西班牙要求和期待你去做的事情。」
B. 非洲資源豐富黃金儲備也高,西班牙怎麼還去美洲殖民
大航海時代之後,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當地豐富的黃金白銀,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垂涎欲滴。它們迅速瓜分了這片土地,建立起了龐大的殖民帝國,開始了瘋狂的掠奪。
僅16世紀到18世紀兩百多年間,西班牙在墨西哥和秘魯,所掠奪的白銀就達到1億公斤,黃金300多噸。
不過,跟西班牙近在咫尺的非洲相比,美洲大陸的金銀儲量就不值一提了。根據2014年數據顯示,非洲的鑽石儲量佔世界總量的60%,黃金儲量佔世界總量50%,均居世界第一位。
這就讓人疑惑了,同樣為了掠奪金銀,放著身邊的非洲大陸不殖民掠奪,卻去遙遠的美洲殖民,西班牙人為何要舍近求遠呢?
(黑奴貿易)
三、難以征服的非洲。
歐洲國家對非洲的興趣,起始於黑奴貿易時期。當時,除了巴西被葡萄牙佔領外,其它美洲土地,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當地建立種植園,搞農業生產,急需大量的勞工。強壯的黑人成為奴役勞動力的首選,黑奴貿易應運而生。
歐洲國家爭先恐後進入非洲,通過戰爭俘虜當地黑人,然後轉賣給美洲的庄園。不過這些西歐軍隊在戰爭中並不佔優勢,有時還處於下風和劣勢。
1515年,葡萄牙在進攻摩洛哥的阿爾梅亞海戰中,4000多士兵戰死。大量葡萄牙人被俘後,被賣給農場主做奴隸。
1560年,西班牙奪取了突尼西亞的北非海盜基地。但控制北非的奧斯曼帝國派出的援軍,挫敗西班牙,81艘艦船損毀,7000餘人喪命。
1570年,葡萄牙近1500人的冒險隊,遠征辛巴威黃金產地莫諾塔帕。但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因為蚊蟲叮咬染病。加上非洲黑人襲擊、瘟疫肆虐,近90%的隊員客死他鄉。
1578年,葡萄牙利用摩洛哥內亂時機,登陸北非。結果深陷包圍圈,國王塞巴斯蒂昂墜河淹死,全軍24000人戰死或被俘。
正是有了這些前車之鑒,西班牙人對於僅一峽之隔的非洲,才心存畏懼,不敢進犯,從而遠走美洲。
19世紀時,南非發現了巨大的金剛石、黃金礦藏。歐洲國家爭先恐後,深入非洲腹地,瘋狂搶奪地盤。但此時的西班牙,連美洲的殖民地都已所剩無幾,早已風光不再,自然也沒有實力參與角逐了。
C. 在西屬美洲區域,西班牙建立了數百個定居點,覆蓋范圍有哪些地區呢
在中國美洲的加勒比海上,有一片海島,她們稱為維京群島。但地圖中,這一小小海島地區反被分變成3塊狀,美屬維京群島、英屬維京群島,也有「西屬維京群島」。
絕大部分圍攻了佛羅里達洲及其北美大陸大西洋沿岸地區的西班牙人也並沒有活的很長期。西班牙王室對不屬急迫必須軍事防禦力設備來投資十分遲疑,這是因為稀有金屬材料及其在那兒找到的有形化回報的貧乏。當英國私掠者弗蘭西斯德雷克爵土於1586年帶上搶掠而成的西班牙金銀財寶回到英格蘭的途中並對瘋狂攻擊時,聖奧古斯丁幾乎被毀掉了。盡管德雷克攻擊基本上毀掉了這座大城市,但西班牙人依然復建了這個城市。1587年時,西班牙融合了他的中立國家,選擇放棄坐落於如今南加利福尼亞州帕里斯島的聖埃倫娜。
D. 西班牙王室的介紹
西班牙王室的血統起源於5世紀的西哥特王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西班牙王室只計算王室父系血統的情況下,其王室父系祖先Robert of Hesbaye (770-807),他的後代為「歐洲第一家族」法國王室卡佩家族的分支波旁家族,現今國王費利佩六世一世即波旁家族成員,是Robert of Hesbaye父系血統的直系後代,在只計算父系血統王室中,世界上現存最長父系王室中排在第二位在日本菊花王朝之後。西班牙阿拉貢地區出生的「天主教國王」 費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看中了哥倫布征服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他們也想藉助哥倫布,讓他為西班牙在海外尋找一個新世界。於是,他們於1492年資助哥倫布探險。哥倫布不負重託發現了美洲,新世界幾乎無窮無盡的金銀使西班牙暴富起來。擁有了玻利維亞波托西銀礦等巨額財富,西班牙也幾乎擁有了整個世界。
E. 西班牙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有什麼
近代以來的殖民主義,大體上經歷了產生、發展、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四個時期。殖民主義的產生時期大致從15世紀初至19世紀初,這一時期的殖民列強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俄國等。其中走在最前列的是葡萄牙、西班牙,本文試對葡、西兩國早期殖民活動的有關方面作一歸納對比,歡迎指正。
一、關於相同方面
葡萄牙、西班牙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封建國家,由於這一共同因素,再加上他們殖民活動的歷史背景和目的大致相同,因此,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有許多相同之處。
1、時間上,在近代所有殖民國家中,葡、西兩國最早走上海上探險和殖民擴張的道路。
早在15世紀,葡、西兩國就開始了殖民探險活動,到16世紀中葉,這兩國已建立起各自殖民帝國的基本輪廓,第一次世界瓜分是在葡、西兩國之間進行的。而荷、英、法的殖民擴張則要到16世紀晚期17世紀初才開始。那麼葡、西兩國為什麼能夠最早走上殖民征服的道路?原因大致有三。第一,當時兩國已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是他們能夠首先進行殖民征服的政治前提。15世紀後半葉,歐洲其他國家剛剛結束百年戰爭,又陷入玫瑰戰爭、義大利戰爭或大封建主反抗的漩渦里而難以自拔,他們雖有探索新航路的強烈願望,卻不得不落在葡、西兩國之後來實現。第二,葡、西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於進行海上探險。第三,他們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和先進的航海技術。
2、組織方式上和手段上,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主要是國家出面組織的,武力征服是他們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
當時葡、西兩國還處在封建統治之下,國內工商業基礎薄弱。由於商人力量弱小,尚未有能力單獨組織對外擴張,因此兩國的殖民探險活動主要是國家出面組織的。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領導的人類歷史上三次最重要的航行都是政府組織的。可以說,封建政府是當時殖民活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和資助者。又由於兩國國內商品少,無法用更多的商品與殖民地進行貿易,所以武力征服是他們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貿易只不過是個副產品。掠奪黃金、屠殺土著、搶占土地,成為哥倫布及其後繼者們的三部曲。而後起的殖民國家荷、英、法諸國,由於商業資本的發達,他們對外殖民不是政府包辦,而是在國家政權的支持下,由商業公司(如英國組建了倫敦公司、東印度公司等)單獨組織進行;主要手段也不是武力征服,而是商業殖民。
3、性質上,葡、西兩國殖民活動屬於封建殖民征服,算不上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擴張。
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第一,兩國的殖民征服是歐洲中世紀後期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當時,歐洲社會商品的性質基本上仍是封建性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只表現為一些零星的幼芽,根基是不牢固的。第二,兩國的殖民征服都是在封建王室直接策劃與控制下由貴族為主體進行的。第三,兩國王室組織和支持殖民征服的目的,是擴大封建統治范圍。第四,兩國都建立了封建性的龐大的帝國,在殖民土地上,著重掠奪金銀、土地,極少從事資本主義經營,且所得財富沒有在本國化為資本,而是花在封建主的奢侈享樂上。
因此,無論是從兩國殖民征服的原因、組織、目的,還是結果上看,兩國殖民活動均是封建性的。
二、不同方面
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盡管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兩國國情不盡相同,他們的殖民活動又各有特點。
1、時間上,葡萄牙的殖民活動早於西班牙。
葡萄牙人最早殖民活動是1415年佔領了摩洛哥的休達地區,此後一直致力於開辟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新航路。而西班牙的殖民活動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才開始的,1493年佔領愛斯班諾爾(今海地),這是西班牙第一塊殖民地。為什麼葡萄牙比西班牙率先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首先,葡萄牙較早形成統一國家和建立中央集權。7世紀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後,當地居民就開始了收復失地運動,建立自己的國家。其中,葡萄牙王國形成於12世紀中期,而西班牙王國則形成於15世紀晚期。其次,葡萄牙疆域不大,三面為西班牙領土所包圍,從國王阿方索三世(1248-1279年)和迪尼什(1279-1325年)的時代起,歷代國王都致力於海上勢力的發展,無意介於歐洲大陸的紛爭。最後,葡萄牙掌握了更多的航海知識,地理知識方面比西班牙人更先進。例如,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請求資助時,遭到拒絕。因葡萄牙人確信地球比哥倫布所認為的還大,海洋更寬,前往東方的最近便之路是繞過非洲而不是橫越大西洋,結果哥倫布是在西班牙王室贊助下成行的。
2、空間上,葡萄牙殖民活動的主要方向是由西向東,重點在亞非地區;西班牙則是自東往西,重點在美洲地區。
葡萄牙王室支持了由西向東殖民探險的迪亞士、達·伽馬遠航活動,殖民重點在亞非;西班牙王室支持了自東往西殖民探險的哥倫布、麥哲倫遠航活動,殖民重點在美洲。葡、西兩國殖民活動在空間上的差異,是兩國爭奪殖民霸權斗爭的結果。早在15世紀上半葉,葡萄牙剛剛在西非海岸進行殖民探險時,就以一副霸主的面孔出現。葡萄牙政府三令五申,宣告任何國家的任何船隻,未經葡萄牙下令許可,不準在西非沿岸航行。1455年羅馬教皇尼古拉五世也頒布了授予葡萄牙海上霸權的特權令,其大意是:葡萄牙殖民者已經侵佔的地方是它的勢力范圍,還未侵佔而准備侵佔的地方也是它的勢力范圍。根據教皇的諭令,葡萄牙統治者便以「海上霸主」自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葡萄牙的海上霸權受到了西班牙的挑戰,於是葡、西兩國互不相讓,走上了爭奪殖民霸權的道路。在教皇的調停下,兩國在1494年6月簽訂了《托德西里雅斯條約》,議定以維德角群島以西370里格(一里格約合6公里)處,自北極至南極劃一條線,即所謂教皇子午線,線東屬葡萄牙勢力范圍,線西屬西班牙勢力范圍。但這條「子午線」忽視了地球是圓的,世界上任何地方既處於線東,也處於線西。所以,麥哲倫船隊環航全球後,兩國在太平洋又發生了爭執,為此於1529年簽訂《薩拉戈薩條約》,規定摩鹿加群島以東17度處劃一條線,線西和線東分別屬於葡萄牙、西班牙的勢力范圍。根據上述兩條分界線,地球已一分為二,西班牙幾乎獨霸美洲,而葡萄牙則獨霸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的巴西。這兩個條約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葡、西兩國殖民活動的理論依據。
3、掠奪方式上,葡萄牙主要佔「點」據「線」,以欺詐性貿易掠奪財富為主;而西班牙則搶佔大片土地(即「面」),直接掠奪金銀。
到16世紀早期,葡萄牙人已佔領了非洲西岸、非洲東岸、印度洋西岸的一些據點,控制了歐洲繞非洲到印度的航路。接著,葡萄牙佔領了馬六甲,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進而壟斷歐洲到摩鹿加群島的香料貿易線。後來,又在印度和東南亞一些地方建立了商站。因此,葡萄牙在亞非以侵佔軍事據點為主,同時採取壟斷商路、建立商站,進行欺詐性貿易的辦法掠取大量財富。而西班牙則在中、南美洲侵佔大片土地。從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中、南美洲的廣大地區,除巴西外,都被劃入西班牙龐大殖民帝國的版圖之內。葡、西兩國掠奪方式的差異主要原因是:第一,兩國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不同。葡、西兩國由於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的差異,相對來說,葡萄牙的軍事力量弱小,西班牙的軍事力量強大。第二,兩國殖民對象不同,葡萄牙所侵略的對象大多是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封建國家。而西班牙的侵略對象是遠遠落後於歐洲、地廣人稀的美洲,且當時美洲的一些主要地區(如墨西哥、秘魯)的印第安人之間不團結、鬧分裂的程度,遠比當時某些非洲人的情況嚴重。所以,相對弱小的葡萄牙面對的是強大的封建國家,難以深入亞非內地、征服廣大的內陸地區,只能佔領一些比較偏僻的沿海港口和島嶼作據點,以欺詐性貿易進行間接掠奪。相對強大的西班牙面對的是地廣人稀、又不團結的美洲,能夠比較輕易地佔領大片土地,直接掠奪金銀。
F. 西班牙帝國自從1492年到1898年怎麼鞏固內部統治以及對美洲的統治的
(1402—1521年)阿拉貢王國、勃艮第王國和葡萄牙王國是西班牙日後成為帝國的模範。
這個時候,在收復失地運動末期期間,卡斯蒂利亞的國王收取其附庸摩爾人的格拉納達王國(Taifa)進貢之黃金(Parias),並容許其存在,因此讓黃金能從非洲尼日運送到歐洲。卡斯蒂利亞也開始向北非擴張,與葡萄牙帝國爭雄。
1402年,卡斯蒂利亞國王恩里克三世在1402年派遣諾曼底探險家讓·德貝當古,開始在加那利群島建立殖民地。
阿拉貢國王的斐迪南二世與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伊莎貝拉一世兩位天主教君主(Reyes Católicos)聯婚,使得兩國變成一個共主邦聯,仍有其獨立管理,卻由同一個君主政體統治。根據亨利·卡門,西班牙由帝國締造,而非西班牙締造帝國。卡斯蒂利亞在新大陸、菲律賓和非洲迅速擴張殖民地,故此創造帝國,分別在1497年和1509年佔領梅利利亞和奧蘭。
1491年開始,兩位天主教君主決定支持那不勒斯的阿拉貢王室,在義大利戰爭對抗入侵的法蘭西王國的查理八世。身為阿拉貢國王的斐迪南與法國和威尼斯競爭,以爭奪義大利,使這些沖突稱為其外交政策的重點。在這些戰役,西班牙步兵壓倒法蘭西騎兵,而貢薩洛·費爾南德斯·德科爾多瓦將會締造在16和17世紀初期幾乎無敵的西班牙軍隊。
1492年,西班牙驅逐格拉納達最後一位摩爾人國王。
image.png
西班牙取勝後,其君主與熱那亞水手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商討,希望能向西方航行到Cipangu(日本)。當哥倫布向伊莎貝拉一世提出其大膽的航行計劃,卡斯蒂利亞正在與葡萄牙展開探險競賽,以最先到達遠東。哥倫布不經意地「發現」了美洲,讓西班牙開始開拓美洲殖民地。東印度群島則預留給卡斯蒂利亞。
這無疑給予西班牙在美洲建立廣大殖民地的權利。自此,西班牙便開始在把目光投向新大陸的發展。
1493年,教皇詔書Intercaetera確立了西班牙對這些土地的宣稱;在翌年,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將全球西葡宣稱擁有的土地分成兩半球。這使西班牙獲得獨有權利,能在整個新世界建立殖民地,從阿拉斯卡到合恩角(巴西除外),以至亞洲西部。
伊莎貝拉女王死後,其夫斐迪南二世獨掌政權,並推動比以前更積極的對外政策,擴大西班牙在義大利的勢力范圍,並對抗法國。在康布雷聯盟戰爭,他首次派出西班牙軍隊,與威尼斯共和國戰斗。
法軍在1509年的阿尼亞代洛戰役取得勝利,與西班牙軍隊同樣享有盛名。僅一年之後,斐迪南為了奪得其王朝宣稱擁有的米蘭和納瓦拉,而加入義大利天主教聯盟抵抗法國。不過,結果並不比對威尼斯一役好。
1516年,法國簽署停戰協定,繼續控制著米蘭,並確認西班牙控制上納瓦拉。
1500年代初,伊斯帕尼奧拉島殖民地成功建立。之後,殖民者開始到處找尋新殖民地。一些人來自不太繁榮的伊斯帕尼奧拉島,渴望在新殖民地取得新成就。其中,胡安·龐塞·德萊昂征服波多黎各,而迭戈·貝拉斯克斯·德奎利亞爾則奪得古巴。
image.png
1512年,巴斯科·努涅斯·德巴爾沃亞在巴拿馬達連建立首個美洲大陸殖民地。
1513年,巴爾沃亞橫越巴拿馬地峽,展開歐洲首次從新大陸航行到太平洋的探險行動。他宣稱大西洋和所有毗連的土地為西班牙王室所有,甚具歷史意義。
在商業方面,卡斯蒂利亞帝國的早期表現不好。其殖民擴張,的確刺激西班牙的貿易和工業,並且讓一些大城市發展,但直到1546年,當墨西哥薩卡特卡斯和上秘魯(今玻利維亞)波托西的大銀礦開業,卡斯蒂利亞及其王室才能從航運得到大量白銀,以之為會增加的主要收入。但最終,這些進口使其他工業的投資萎縮,令西班牙在16世紀後期經歷通貨膨脹。而猶太人和摩里斯科人(Morisco)被驅逐,更令商業和手藝行業流失人才,使情況更壞。大量白銀流入,使西班牙過度依賴外來的原料和製成品。
image.png
富人喜歡將其財富用來買公債(juros)。公債由這些進口白銀支持,而非製造業的生產和農業之改進。公債使西班牙貴族階級一直認為勞動工作是可恥的,而這時其他西歐國家正逐漸摒棄這種偏見。在低地國家、法國、英格蘭及其他歐洲地區,金銀之流通促成經濟及社會變革,在西班牙卻不然。薩拉曼卡學派和規劃者(Arbitrista)對通貨膨脹問題提出建議,但他們未能左右哈布斯堡政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