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鬥牛節如何獎勵
❶ 西班牙鬥牛節他們干什麼
西班牙是世界上著名的「鬥牛王國」。有人說:在西班牙沒有不鬥牛的節日,也沒有不愛看鬥牛的地區。近年來每年有 5000萬外國遊客進入西班牙,而他們之中的大多數是奔著看鬥牛而來的。
西班牙的鬥牛歷史悠久,13世紀時便有了鬥牛節。現在,西班牙共有大小鬥牛場400多個,最大的鬥牛場可容納2萬人。每年鬥牛次數達5000場以上。鬥牛所用之牛是專門喂養的,放養於農村,盡可能要它們少見人。放養時間是4—6年。
鬥牛要舉行入場式。首先奏樂樂曲雄壯奔放。樂曲聲中,鬥牛士入場。他們身穿綉花緊身衣,緊腿褲,頭戴三角帽。鬥牛士一般2O來名,他們的隊伍由兩名騎士率領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這之後由主持宣布鬥牛開始。
一場鬥牛表演要有6頭公牛出場,它們的體重在370-500公斤之間。每斗一頭牛大約耗時20分鍾。每頭牛的名字、年齡和體重都由主持向觀眾進行介紹。鬥牛士更少不了要介紹給觀眾。每當介紹到有名氣的鬥牛士時,全場會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一個鬥牛士水平的高低,不但要看他挑逗公牛的技術,而且要看他是否有一劍殺死公牛的本領。凡是能一劍結果公牛性命的,主持會當眾宣布褒獎鬥牛士牛耳一隻;如果他挑逗動作一直出色,還獎給他牛尾一條。
❷ 西班牙鬥牛,最高獎勵是什麼
最高獎勵。無非就是錢。什麼的。具體不曉得
我只知道 鬥牛士最高榮譽就是執牛耳~~
呵呵。
❸ 西班牙鬥牛的來歷和規則是什麼
西班牙一年一度的奔牛節的正式名稱叫「聖·費爾明節」,聖·費爾明是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納瓦拉省省會潘普洛納市的保護神。 奔牛節的真正起源已經不可考證,但據記載,奔牛節在公元1591年時就已經存在,這個活動與西班牙鬥牛傳統有直接關聯。據說當初對潘普洛納人來說,要將6頭高大的公牛從城郊的牛棚趕進城裡的鬥牛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17世紀時,某些旁觀者突發奇想,斗膽跑到公牛前,將牛激怒,誘使其沖入鬥牛場。後來,這種習俗就演變成了奔牛節。 1923年,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首次來到潘普洛納觀看奔牛並寫成了著名小說《太陽照樣升起》,他在作品中詳細描述了奔牛節自由奔放的狂歡場面,使奔牛節因此聞名全世界。1954年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西班牙奔牛節更是名聲大噪。當地居民為了感謝海明威為奔牛節做出的貢獻,特地在鬥牛場的大門口為他豎起了一座雕像。 位於潘普洛納市舊城區的「奔牛之路」其實是一條狹窄的石板街,全長848米。奔牛時,上萬名奔牛愛好者擠滿了街道,6頭重約500公斤的公牛從牛棚沖出後,在4分鍾內以24公里的時速在雜亂的人群中狂奔,時常人仰牛翻,險象叢生,最後以公牛被引進鬥牛場為大功告成。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農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對牛結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持著對牛的敬愛與崇拜心理。苗寨寨門懸掛帶角牛頭。苗家神龕下放有相連牛角,不忘時祭。苗族人民常說牛如同她們的父母,史記:"蚩尤有角,牛首人身。"可見遠古之時,苗族早就是一個崇拜牛的民族了。苗族人民愛鬥牛,以水牛相鬥,並不是戲牛取樂,而是以鬥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愛牛拜牛的特性。苗家在對壯碩、威武、雄悍的鬥牛的喜愛中,體驗優勝的美感,而且在這種情感作用下,苗家崇拜的牛在不斷的飼養中,得以實現優選的鬥牛的優養進化。苗家喜愛鬥牛,基本上每個集會節日都有鬥牛活動,每年秋收後,還有特有的鬥牛節。鬥牛有幾種,一種是耕牛兼鬥牛,這種牛比較雄健、耕作時節耕田犁地,節日拉去鬥打;一種是專業鬥牛,這種牛是根據各種條件精選出來的,平常不耕作,為一個寨子或一個家族共有,由一個選定的具有豐富養牛經驗的能手飼養,節日期間拉去參賽。苗家人挑選鬥牛,有一定的經驗。如挑選的鬥牛首先要求,身體壯大結實,胸寬頭大角大,前肢高後肢低,身長挺胸收腹;體毛烏黑粗硬。此外牛頭兩角寬實則勁斗,兩角節輪呈兩窄一寬相對排列能打能碰;眼睛圓渾凶惡,鼻孔大耐打。舌尖帶黑斑點打得凶;尾巴根大,尾巴長,尾巴下毛內尾尖又碰又斗;中蹄是整齊半圓,前薄後實便於打鬥時用力;小蹄內靠善打等等。此外還講究牛旋的多少,分布的位置和相互照應的特徵等等。哪個能選到一頭理想的鬥牛;他將感到極大的榮幸 。 鬥牛節到了,主人們在迎賓待客喝酒時,還特意將糯米飯把牛喂飽,鬥牛上陣前有的主人還給牛喂上一、二兩酒,為牛提神壯膽。中午,鬥牛場內外,人們從四面八方牽來幾十及至幾百頭鬥牛,有的鬥牛身上還配有牛鞍,牛鞍上插有五彩小旗。牛鞍兩邊掛滿銅鈴,響聲叮當,有的牛鞍上還插有歷屆鬥牛獲得的獎旗。顯得格外威風,主人也顯得異常光彩。苗族鬥牛有幾種鬥法,一種是斗輸贏搶名次,這種賽法不準人幫, 也不勸斗,以勝敗生死來定名次,一種是議定相鬥時間比輸贏或者到時間勸斗算打平。還有一種配對放斗,或勝敗隨便,或視其情況勸斗。鬥牛時雙方牛主和親友都到鬥牛場上,為其鬥牛吆喝助威和准備到時勸斗;鬥牛由有鬥牛經驗的人牽著在鬥牛場內環繞一大圈或一小圈,使牛亮相,讓牛熟悉環境和對方。然後將兩牛頭相對,牛身對立,在相距約兩米處,同時將牛鼻繩放開。兩牛便相互打鬥,兩邊主客人都在為與自家有關的牛喝彩助威,同時他們也可以從後頭或側面用手推肩頂,給牛助力。四面觀眾也為兩邊鬥牛吆喝助彩,氣氛熱烈。如放碰牛相鬥,兩牛可對直相距十米八米,兩邊同時放手,兩牛便狂奔至中,用頭角猛力相撞,這種碰牛相鬥極為劇烈,常有碰斗致死的。也有碰鬥牛與不碰鬥牛相鬥,碰鬥牛相跑五六米沖過去,不碰鬥牛原地抵觸的斗。雙方牛斗得正酣可相鬥已到議定的時間,需要勸斗時則雙方主人交換各自帶來勸斗用的粗繩,交換人員分別捆住對方牛腳,等待一聲呼喊,雙方同時拉退鬥牛,隔離牽鼻退場。然後第二對、第三對入場競斗。也有鬥牛場上幾對牛分別競斗的,場面氣氛更是熱烈,其間鬥牛主人的親戚朋友還為鬥牛放炮送禮,無論到場鬥牛得斗與否,是輸是贏,主人都得到親友們的禮物,雞、鴨、綢帶等禮品。獲獎的鬥牛:牛王、冠、亞軍或第一、二、三名的鬥牛則格外光彩,牛主人扛著獎旗或者將獎旗掛在鬥牛的兩角上,牛與主人都得到人們極大的欽佩羨慕。鬥牛節期間,看鬥牛的、看熱鬧的、作客飲宴的、談情說愛的, 各有所得,這種節日往往三五天才結束。
❹ 西班牙的禮俗
西班牙的禮俗
西班牙王國(The Kingdom of Spain),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面積50.4萬平方公里,為歐洲第3大國。首都馬德里(Madrid)。人口400餘萬。羅馬天主教為國教。官方語言為卡斯提亞(西班牙)語,有的自治區有其他官方語言如卡塔盧尼亞語、巴斯克語和加利西亞語。除一流旅館之外,英語並不管用。西班牙語也是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的官方語言。貨幣為比塞塔Peseta,西班牙國名意為野兔、邊疆、海洋。西班牙被人們譽為「無雨之國」、「歐洲菜園」、「地中海陸地」、「旅遊王國」、「海上強國」』 「 野兔國」、「永不沉沒的航空艦」、「通往歐洲,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橋梁 」「橄欖王國」、「歐洲的果園」。1973年3月9日與我國建交。
西班牙人對飲食極為愛好和講究,因此,在西班牙境內,一流的餐館為數不少。這里的餐館以「叉子」的數量多少分為高低五等。餐館通常每周休息一天,多為星期天或星期一。每天啟市和收市的時間較歐洲其他國家為遲,只有在遊客區內才會較早啟市,或有些晝夜營業。
西班牙具有特殊風味的烹調術,是旅遊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塞戈維亞的烤乳豬,米蘭達埃布羅的烤羊肉,巴倫西亞的以紅色作配料的「巴戈亞飯」,曼卡的乳酪,比斯開灣的海味等,皆是膾炙人口的美食。西班牙全國有2萬多間飯館和餐廳,擁有120多萬個座位,各式建築保留著古老的民族風格,屋內裝飾按傳統風格布置,點油燈和蠟燭,使人彷彿回到了17~18世紀。在每家餐館、店鋪門前,多會擺放著其餐單,標出其明碼實價,客人亦可先查問餐單後才決定是否光顧。總而言之,在西班牙享受一頓美食,絕對毋須很大的花費。在西班牙,顧客到了早餐店裡,只要對服務員。說一聲「啾羅」 ,很快就會端出一份象中國油條一樣的食品。「啾羅」意為「油棒子」,出鍋時有2丈多長,象一大堆捲起來的腸子,據說這技術是由中國水手傳到西班牙的。
按照西班牙商人的商業習慣和禮俗,建議你隨時穿著保守式樣西裝,內穿白襯衫,打保守式樣的領帶。在西班牙,通常在晚間赴宴或參觀劇院也不是盛裝出現。
在西班牙,商人和實物不可分離,只要有可能,客人應將產品的樣品或者服務項目遞送給或者介紹給主人。到西班牙作客的商人,在辦公時間以穿黑色皮鞋為宜,不要穿棕色皮鞋 ,尤其在日落之後,一定要穿黑色的鞋子,因為西班牙人歷來就喜歡黑色。喜歡獅子、鷹、花卉、石榴,而不喜歡山水、亭台、樓閣。
西班牙人是拉丁血統的人,性格開朗而純朴,南北方有區別,北方的巴斯克人朴實而穩健,而南部的卡邁蘭人,則因自古以來從事商業的關系,大多數是地地道道的商人,西班牙這個國家現在還遺留著階級制度,即限於上流階級的人,才能上大學,而一流公司的高層人員,則多為這些上流階級的人所佔據。因此,較低一級的公司,他們的領導人員就都是職業學校畢業的中等階級的人了。但是,他們多數是從實際工作中訓練出來的。因此,在經營方面,態度非常積極。談判時,出面磋商的人也具備絕對的決定權,所以,商務談判我方也必須派遣相當的人員前往洽談,否則,他們是會不予理睬的。
拜會公司單位,必須要預先約會。最好持用有西班牙文、中文對照的名片,這樣,會給會面和談判供方便。在首都馬德里及全國最大商港和工業中心巴塞羅納(Barcelon)的西班牙商人作風頗為貴族化及保守。別忘了,這兒是個歷史悠久、顯赫一時的王國。你的作風、舉止最好也顯得保守、正式講究一些禮節。西班牙人 好朋友相見時,通常情況下要男的要相互抱一抱肩膀,女的要輕輕摟一摟並親吻雙頰。商務活動見面和道別時,務必頜首、握手為禮。
西班牙人只有在看鬥牛時才准時到達。許多西班牙商人不知「守時」為何物,上午11時到辦公室,中午午餐即不見人,直到下午4~5時方回辦公室,往往又工作到8-9點才離去。午餐一定在下午1點半以後,晚餐吃得很晚,得到10點左右才開始。初抵西班牙,赴約前還是先吃點東西為妙。飯館一般晚上9點才開門營業,到晚上11點才有大批吃飯的人光顧。
由於西班牙的氣候溫和,每日都有長時間的陽光,所以居民都不習慣早起,較其他歐洲國家的人起得更遲。
西班牙的國花是石榴花,在西班牙的國徽上,就繪有一個紅色的石榴。西班牙人把石榴看作是富貴、吉祥的象徵。送花不要送大麗花和菊花,這兩種花和死亡有關。紅玫瑰用來送給演員和女友,但也可以送給其他女性。如被邀請去西班牙人家裡吃飯,可帶上一束鮮花,點心、蛋糕或巧克力。在送禮方面,電器,如收錄機、袖珍計算器等屬於貴重品,受人珍視。
西班牙人喜歡談論政治,但不要把西班牙政治和本國政治進行比較。喜歡談體育和旅行,避免談論宗教、家庭和工作。不要說有關鬥牛的壞話。
西班牙的城市村莊,據官方統計,每年舉行的傳統慶祝會,約達200個之多。這些慶典源遠流長,充分表現出西班牙傳統文化氣息和各地風土特色。
2月全國皆舉行盛大的嘉年華會,3月19日巴倫西亞舉行的Las Fallas節,復活節是一個充滿宗教意味的節日,約於每年的春天期內舉行。4月的西維爾節,非常熱鬧。5月為安達盧西亞區傳統的EL Rocio節。7月6日至14日潘普路納舉行一年一度的鬥牛節。
名聞遐邇的西班牙鬥牛,是頗為盛行的一種競技表演。它起源於古代的宗教活動。18世紀中葉,西班牙各地開始興建正式的鬥牛場,每年春秋兩季便是鬥牛季節。西班牙婦女善於使用扇子表達感情,據說,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半部遮起來,這意味著她在問人:「你喜歡我嗎?」或者她在說:「愛你」。如果婦女一個勁快速地煽扇子,那意思是說:離開我。如果把扇子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表示我非常想念你。
西班牙的女人上街必須要戴耳環,如果沒戴耳環,簡直就家一個正常的人沒有穿衣服一樣,會被人笑話的。
西班牙人名由父名和母名組成,交談時只用父名即可。如果你不熟悉對方,最好先問一句:「我該怎麼稱呼你?」為表示禮貌,最好在名片上加上職稱或頭銜。
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最宜往訪。聖誕節前後兩周及復活節前後一周免訪。7~8月商人多在度假。
付小費是西班牙人的一種習慣,雖然很多地方已加收服務費用,但人們已照常在結帳時留下一些零錢作為小費。計程車小費10~15%,行李每件50Pesetas,飯店、旅館、夜總會10~15%已附加入帳單,可另給5%予侍者。其他服務每次給30Pesetas即可,在酒吧、餐館、酒店、戲院及劇場內,均有付小費的習慣,不過,假如不付小費亦不會引起麻煩。
海關規定,免稅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半磅,酒1瓶,本國貨幣出境不得逾Pesetas,入境不得逾Pesetas。外幣入境不限,先申報數額,可如數攜出。
西班牙飲食風俗
1、用餐時間
西班牙吃飯時間與中國吃飯時間相比有很大差異。早餐時間一般在700-800之間,主要以果汁、咖啡、餅干、面點等為主。午餐時間一般在1300—1530之間,飯前一般喝些開胃酒,佐以乾果、火腿、乳酪、土豆蛋餅、炸小魚等,午餐頭盤一般為蔬菜或湯類,主菜為魚或肉,甜點之後,西班牙人有在飯後吸雪茄和喝餐後酒的習慣。晚餐時間一般在2030—2300之間,有的餐館2100才對外營業。晚餐與午餐相比要清淡一些,但也非常豐盛。此外,一些西班牙人在1030-1100之間和在1800左右有吃點心的習慣。
中國團組對西班牙吃飯時間不太習慣,一般認為午餐和晚餐時間較晚,因此建議在訪問西班牙期間在早餐或午餐時多吃一些。此外,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能接受西班牙飯菜,因為西班牙飯菜口味和做法與中餐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吃不慣西餐,在西班牙還有很多中餐館供選擇,特別是在馬德里和巴塞羅那等大城市的不少中餐館可以提供地道、正宗的中國飯菜。
2、西班牙飯菜
西班牙人是世界上最講究飲食的民族之一。西班牙飯菜種類豐富,做法考究,絕大多數到西班牙旅行的中國人均能接受西班牙飯菜。西班牙盛產蔬菜、水果、海產品及牛羊肉,而且質量上層。到西班牙餐館就餐,不妨點一些當地的特產,如海魚、海鮮、烤羊肉、烤羊排、烤羊腿、烤牛排、燒牛尾、海鮮飯等。當然,一定不要忘記在點主菜前點幾道地道的當地風味小吃:火腿、乳酪、香腸、土豆蛋餅、炸小魚、炸魷魚圈等。吃西班牙大餐時,當然少不了西班牙產的葡萄酒,如干紅葡萄酒、白葡萄酒、雪利酒、白蘭地及用水果釀制的餐後酒。
3、用餐場所
在西班牙,用餐的地方很多,除餐館以外,還有大量的小酒館、咖啡館、酒巴、快餐店(如麥當勞、肯德雞等)等。通常,大部分西班牙用餐場所均可以提供套餐,而且價格比較便宜。
4、用餐費用
在西班牙酒巴或咖啡館喝一杯啤酒、。在中低檔咖啡館或酒吧吃一份早餐(含咖啡、麵包、果汁)約需2-5歐元(的價格)。在中低檔餐館吃一份套餐(含頭道菜或湯、主菜、甜點、飲料或葡萄酒、麵包等)的價格約為6-10歐元;在快餐店(如麥當勞、肯德雞、漢包王、必勝客等)吃一份快餐的價格約為5-10歐元。如果在餐館點菜用餐,價格將根據餐館檔次及所點飯菜而定。在中檔餐館,平均一個人花費約為20-40歐元;在高檔餐館,平均一個人的花費一般為40-100歐元。
5、用餐注意事項
如果在宴請場合出現失儀或意外,會被對方看作沒有教養,往往會影響今後的合作。因此,用餐禮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聽從主人安排桌次和座位。如果鄰座是女士,一定要協助對方先入座,盡可能與同桌的人(特別是鄰座)交談。在西班牙,大部分開胃小吃或頭盤菜(如火腿、乳酪、蝦等)均可直接用手取食。在吃西餐時,可能會出現不知如何食用飯菜的情況,切記不要著急,可以先等西班牙人開始用餐,然後模仿對方即可。如遇到打翻酒水或其他意外情況,一定不要著急,服務員會幫助你處理,但要向左右兩邊的人說起「對不起」。喝湯時一定不要出聲;口中有食物時,不要說話;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宴請結束時,一定不要忘記向主人表示感謝。
6、赴宴時間
如果在餐館宴請外方,一定要先於客人到達餐館。如果外方邀請中方人員到家中或餐館就餐,建議晚到5-10分鍾,切記一定不要提前到達。
7、祝酒
西班牙人在用餐期間有敬酒的習慣,特別是在正式的宴會上主客雙方還要發表祝酒辭。在宴會上,主人或客人致祝酒辭時,其他人一定要肅靜。西班牙人在餐桌上一般不勸酒,因此一定不要將國內勸酒的習慣帶到國外。敬酒時,一般說「乾杯」(西班牙語為「SALUD」),碰一下酒杯並象徵性地喝一點。喝葡萄酒時,要慢慢喝,盡量不要一飲而盡。
8、熱情好客的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認為,通過請客吃飯進行交流往往要比電話、傳真更容易建立個人友誼、增進理解,在餐桌上洽談業務更容易達成協議。西班牙人在中午休息、下班後、周末及節假日,經常家人、朋友相邀到餐館相聚。西班牙朋友之間經常輪流做東、在不同的酒吧或咖啡館聚會。
❺ 西班牙鬥牛規則介紹簡單
西班牙鬥牛規則介紹簡單解釋如下:
西班牙鬥牛比賽中,正式上場的牛必須是4歲半到7歲的健康牛,體重在37到425公斤之間。每場鬥牛出場3名鬥牛士,分6節進行,每節鬥牛一頭,約2分鍾,全場要斗6頭牛。先由小牛開始斗,最後鬥牛士與最大的公牛斗。
並且在進行鬥牛比賽前,被選中的公牛都要在黑暗的牛欄里關上2天,而且不喂任何水和食物。暴躁飢餓的公牛一進場,七八個斗篷手就揮舞紅黃兩面的斗篷挑逗公牛,牛本能地向移動的物體進攻。
並且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公牛會在鬥牛手揮舞旗幟的時候,對鬥牛手發起攻擊,並不是因為旗幟的顏色,鬥牛選用的公牛都是色盲,所以無論鬥牛手拿什麼顏色的布去展現在公牛眼前,鬥牛都是沒有特別的感覺的,只有搖動的物體才能激起它們的鬥志。
❻ 西班牙鬥牛的民俗活動
西班牙鬥牛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18世紀中葉)。現在西班牙300多鬥牛場(最大的是馬德里的文塔斯鬥牛場,可容納2.5萬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鬥牛節,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鬥牛日(使用體重4千公斤的非洲純種公牛)。
鬥牛的主要流程
一場鬥牛由三個鬥牛士出場,角斗六條公牛,每人兩個回合。在西班牙,所有的鬥牛表演都安排在下午舉行。西班牙人慣有懶散拖沓的習慣,較不準時,唯一準時的事情就是觀看鬥牛比賽。另外,鬥牛時必須陽光普照,鑒於西班牙多數地方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部分地區的地中海式氣候條件,所以只能在每年的三月至十一月之間進行。這三位鬥牛士各有一套助手班子,包括三個花鏢手和兩個騎馬的長矛手。觀眾對每場決戰都很難預料其結果,因為它取決於諸多因素,如鬥牛士的膽略和技巧,但也取決於出場的公牛,一些由著名牧場培養的兇猛公牛直接威脅著鬥牛士的勝利、甚至生命。其實對於鬥牛而言,牛和鬥牛士同樣重要,因為它的受訓練程度和兇猛性關繫到鬥牛士的吉凶,在歷史上再出名的鬥牛士都不免戰死沙場,最後被牛挑死的命運。
整個表演以鬥牛士入場拉開序幕,兩位前導一律十六世紀裝束,騎著馬首先上場。他們徑直向主席就座看台跑去,請求他賜給牛欄的鑰匙。此時全場異常安靜,觀眾靜待這神聖又庄嚴的場面。爾後,樂隊奏起了嘹亮的鬥牛士進行曲,樂曲聲中三位鬥牛士各自率自己的一班人馬分三列同時上場。綢制的鬥牛士服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十分耀眼。他們擺著特有的姿勢繞場一周,隨後來到主席面前向他鞠躬致意,但鬥牛士退場後。主席反手一揮,號角吹響,也就是告示牛欄大門敞開,牛飛奔而出,即鬥牛開始。以上的開始序曲部分各地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異。
整個鬥牛過程包括引逗、長矛穿刺、上花鏢及正式斗殺四個部分。引逗是整個表演的開鑼戲。由於此牛牛野性始發,所以由三個鬥牛士助手負責引逗其全場飛奔,消耗其最初的銳氣。幾個回合過去,騎馬帶甲的長矛手出場,他們用長矛頭刺扎牛背頸部,使其血管刺破,進行放血,同時為主鬥牛士開一個下劍的通道。所騎之馬都用護甲裹住,雙眼蒙上以防膽怯。受刺後的公牛,會越發凶暴猛烈,因此長矛手稍不留神被掀翻刺傷也屢見不鮮。因此需要由三位助手上前引開公牛,也利長矛退場。
長矛手完成任務後,由花鏢手徒步上場,手執一對木桿制、飾以花色羽毛或紙、前端帶有金屬利鉤的花鏢,孤身一人站立場中,並引逗公牛向自己發起沖擊。待公牛沖上來,便迅捷將花鏢刺入背頸部,如果刺中,利鉤會扎在牛頸背上,也起放血作用。由於作出瞄準、前沖、刺入的時間很短,且需判斷牛的沖勢,因此需要其動作干凈利落。但也時常有人只能刺入一鏢,或兩鏢皆不中,即會招來滿場噓聲。但如果一次花鏢手雙鏢均插不中,可以允許其再補刺一次,但再失手,即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這也會主鬥牛士增加了難度。
最後手持利劍和紅布的主鬥牛士上場,開始表演一些顯示功力的引逗及閃躲動作,如胸部閃躲,即讓牛沖向直線沖向自身時,腿一側滑,牛貼身沖過,另外還有如「貝羅尼卡」,即是以紅布甩向牛的面部,以激怒引逗公牛。貝羅尼卡原是耶酥受難時為其拂面的聖女之名,因其動作的相似性,所以命名。其他還有鬥牛士原地不動,引逗著牛圍著其身體打轉的環體閃躲等等不一而足。
在最後階段,也即最後刺殺階段,也是鬥牛的高潮。鬥牛士以一把帶彎頭利劍瞄準牛的頸部,爾後既引逗牛向其沖來,自己也迎牛而上,沖上前把劍刺向牛的心臟。於是牛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應聲倒地。刺殺是最富有技巧的,鬥牛士須將劍與眼睛齊平,踮腳,手水平下壓,發力,劍入牛身後須抖腕使劍稍微左彎,以沖破心臟主心室,這要求很高的速度、力量和准確性。刺殺動作分為三種:人不動而牛沖過來;這時鬥牛士在瞄準階段等都是靜態的,有利於准備,瞄準和判斷。第二種是人動而牛不動,即在牛處在觀望的時間內,鬥牛士向前沖,邊沖邊瞄準,直至劍入牛身,這時牛也是發力向前頂,借力刺得更深。第三種是人動牛也動,這是最難把握和最高境界的刺殺動作。即鬥牛士沖向牛,逗著牛也從一定距離沖向人,鬥牛士在運動中判斷運動中的牛的部位並准確下手,這是極其復雜和難掌握的,但如果運用得好,則牛的死亡時間最短,漂亮的甚至可能應聲倒地。
如果牛被刺後,已失斗性,但由於劍刺得不夠深或牛足夠強壯,會暫時還不倒地而死,這時鬥牛士或其助手會以十字劍或短劍匕首刺中牛的中樞神經部位,這時牛會立即倒地而死。這時裝束著花飾的騾子車即會出場將牛拖走,鬥牛士會接受觀眾的歡呼致意,也可將帽子拋向觀眾,也接受觀眾的歡呼、掌聲和投來的鮮花,鬥牛士按刺殺水平的由低至高分別享有保留牛耳,保留牛尾,被從正門抬出的榮譽。
❼ 西班牙鬥牛場上,被殺死的公牛最後怎麼處理了
西班牙鬥牛場上,被殺死的公牛最後怎麼處理了?
鬥牛是一個十分血腥,殘忍的運動 ,又是一個古老的運動,特別是在西班牙 ,針對這種情況,西班牙也有像應專門的處理模式 1、鬥牛場里專門有一個屠宰室,裡面還有衛生檢疫區。
2、鬥牛被殺死後會直接拖到那裡,由專人檢疫,屠宰,之後就送到餐館。
3、對表演出色的鬥牛士予以割下一隻牛耳作為獎勵,對於鬥牛士來說這是他們最高的榮譽。據說對於表現出色的牛,牛頭還會砍下掛在牆上。
西班牙鬥牛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後來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出現於18世紀中葉)。現在西班牙擁有300多家鬥牛場(最大的是馬德里的文塔斯鬥牛場,可容納2.5萬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鬥牛節,有些時候每天都斗,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鬥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