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十字銀幣值多少錢
『壹』 1西班牙銀元=兩白銀 有加分
這是指西班牙本洋。這種銀元原產於墨西哥。墨西哥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白銀產地,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就開始鑄造銀幣,它的幣面花紋有西班牙帶王肖像。這種銀元被稱為西班牙本洋,在廣東一帶被稱為「佛頭」,它具有成色統一、規格整齊、便於計算攜帶等優點,在世界殖民地間廣泛流通,英國商人在與中國正常貿易中也大量使用這種銀元。(注意,這不是後來常見的「鷹洋」)
一枚銀元重0.72兩至0.73兩之間,按0.72兩重計算一下,2100萬元合1512萬兩白銀人民幣近151.2億元!相當於當時清政府一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貳』 1793年西班牙雙柱銀元值錢嗎
1793年西班牙雙柱銀元值錢。根據相關查詢,1793年西班牙雙柱銀元發行和流通時間如空距今有幾百年,其價值量隨歷史變遷增量巨大,有著很高的價值。一個1793年西班牙雙柱銀元可換300元人民碼飢幣渣模瞎。
『叄』 一西班牙銀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西班牙原來的貨幣叫比塞塔,有10000、 5000、2000、1000四種面額,另外有500、200、50、25、5、1比塞塔鑄幣,於2002年2月28日午夜12時停止流通,1973年2月西班牙對比塞塔匯率進行調整為58.0264比塞塔兌換1美元,停止流通時的匯率約為180比塞塔兌換1美元,按照當時匯率5000比塞塔差不多相當於222~250之間(人民幣);
西班牙於2002年3月1日零時正式加入歐元區,通行貨幣為歐元,如果按照歐元計算5000歐元相當於53603.4元RMB。
『肆』 1795年西班牙西班牙銀幣值多少錢
西班牙銀圓,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製造「雙柱」銀元,流通時間較早,幾乎遍布全世界,明萬曆年間流入中國。據英國東印度公司記錄,1681年至1833年,輸入中國的白銀達6800萬兩以上,合銀元l億枚,絕大部分是雙柱銀元。
目前的市場價值是500元以下,僅供參考~
『伍』 我有一枚外國銀幣,正面字母是DEI.GRATIA.1807CAROLUS.IIII
西班牙雙柱洋~
西班牙雙柱洋(幣反面有一些戳記,350~400RMB)
自明代中葉起,隨著東西方海上新航路的開辟,以及通商貿易漸趨發達,外國銀元開始流入中國。1570年西班牙侵入呂宋(菲律賓),於次年佔領馬尼拉並辟為商埠,從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開始以其銀元換取中國絲綢等物,這種銀元大多是在152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鑄造的,成為最早流入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外國銀元。清代以降,順治至乾隆年間(1644~1795年),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幣,主要是西班牙在墨西哥生產的機制銀元。
西班牙在墨西哥生產的機制雙柱雙球銀元始於1732年,在此之前,西班牙製作的銀幣正面有皇冠等,背面無雙柱。雙柱雙球銀元正面是王冠、盾徽,周圍鐫刻譯意為「蒙天主之恩菲利浦五世榮任西班牙(印度)國王」的西班牙文「PHILIP.V.D.G.HISPAN.ETIND.REX」。背面是直布羅陀海峽最著名的「海格立斯」(大力神)雙柱圖,雙柱上各纏一卷帶,卷帶上鐫有公然鼓勵開拓萬裏海疆的拉丁文海盜宣傳口號「海外有天地」;中間是王冠覆蓋下的東西半球、陸地和海洋。1732~1771年主要有菲利浦五世銀幣、菲利浦三世和卡洛斯三世銀幣(中國嘉德2007春拍編號為5392號的一枚1763年西班牙雙柱雙球銀元以2800元成交)。從1772年開始取消雙球圖案,把雙柱移到盾牌兩邊並增加了西班牙國王頭像。以後遂成慣例,新國王登基,即開鑄有其頭像和稱號的雙柱銀元。這類銀元早期因為對華貿易流入中國很多,其中1789~1791年鑄造的卜洛斯三世頭像、配卡洛斯四世紀年(1111或IV)的過渡版為少見品種,較為珍貴。
在明、清的經濟史上,西班牙雙柱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曾一度被稱之為「本洋」而獨霸中國的經濟市場。從17世紀起,西班牙的本洋、荷蘭的馬劍銀元開始流入我國,葡萄牙的十字銀幣,後來墨西哥鷹洋、美國的貿易洋、日本的番龍洋等等陸續流入中國市場。初期,由於西班牙本洋的含銀量高、數量大,鑄造精、重量適中等優勢,一舉奪得市場交易的主幣位置,獲得了交易商家的青睞,被譽稱為「本洋」,在十七至十八世紀期間,連葡萄牙、荷蘭、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與中國交易大部分也使用西班牙雙柱銀元;直至1823年前後,墨西哥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不再大量鑄造供應雙柱本洋,而代之以墨西哥自鑄的鷹洋,「本洋」的斷源和鷹洋的源源不斷,成為鷹洋取代雙柱的根本原因,西班牙雙柱自十九世紀初開始衰落,並逐漸退出中國市場。
西班牙8R(REAL,里亞爾,幣值)銀元,我國俗稱"雙柱"。它有兩種:一種,幣面鑄兩個半球,左右各列一柱,俗稱"雙球雙柱";另一種,正面是人物胸像,背面中間為盾形國徽,徽上皇冠。國徽的兩側各列一柱,柱上卷軸撓裹。俗稱"人像雙柱"。它是最早在中國流通的洋錢。統稱"本洋"。雙柱銀元,在清代乾隆年間開始流入中國。在亞洲也流通到東南亞、印度支那半島及日本等。雙柱銀元,名義上為西班牙銀元,實際都不是西班牙本土所鑄。西班牙國內使用的另有本土銀幣。
人像雙柱銀元。正面,國王胸像,邊緣書寫西班牙文"查里(卡羅列斯)三世和鑄造年份等字樣。背面中間為盾徽,盾中央橢圓內三朵百合花,另分4欄,斜角對稱相同圖案:一為張口直立雄獅(代表亞拉岡王國),一為古城堡(代表卡斯提王國)道:下方近似三角形中一個帶葉石榴(國花是),盾上皇冠。盾的兩側則各列一海格力斯柱,也稱大力神住。柱上卷軸撓裹,卷上書"海外有大陸"。邊緣書有西班牙文、「8R」和「M上0」(鑄地墨西哥)等字樣。直徑39毫米,重量27.07克,含銀90%。
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大力宣傳「大地是圓球形的理論」;還推理說:「至西航行,從歐洲橫渡大西洋,也許能更近,更迅速到達印度、中國。」哥倫布的設想,被西班牙伊薩伯拉和費迪南五世國王賞識。議定由哥倫布率領包括「聖瑪麗亞號(100噸)」在內的三條小船,並委到交給他一封致中國皇帝的信件。1492年8月3日,一切就緒,哥倫布帶領87名船員啟航了。同年10月12日船隊到達巴哈馬群島。又有三世西行,到過中、南美洲等地。當時哥倫布誤認為所到之地就是印度。這一偶然發現了新大陸,即給西班牙帶來了大片的殖民地(古巴、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拿馬、巴拉圭及烏拉圭等)和無可估量的財富。在新大陸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有好多地方盛產白銀。這正是西班牙王國發展國際通商所需的世界性流通貨幣的最佳幣財。因此,西班牙殖民者為了掠奪更大的利益,就在盛產白銀所屬殖民地,大量鑄造雙柱銀元。據統計,鑄過這種貨幣的有:墨西哥、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和秘魯等。人像雙柱有查里(卡洛爾斯)三世、四世和費迪南七世三種。不同的地區所鑄的雙柱,除正面人像不同外,背面圖案基本一致,面值完全相同。不同鑄地的區別,則在背面邊緣字母中各作記號。
人像雙柱銀元在西班牙部分殖民地鑄造的時間從1772年至1825年,它不但鑄地廣,鑄量多,而且流通區域很大,不僅多位鑄造地國影響極大,以後對流通過的國家、地區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於墨西哥產白銀最多,因此他鑄的雙柱銀元也最多,流入中國的雙柱銀元中也是墨西哥鑄的最多。一般流入我國的雙柱銀元,在進入各商號和銀號時,都會被打上各種驗收標記。墨西哥獨立後,停鑄雙柱銀元,墨西哥自鑄鷹洋,其面值、直徑、重量和成色完全一脈相承。1823年起墨西哥自鑄的鷹洋,不但製作的成色均稱上乘,而且鑄造數量很大,不久就代替了雙柱。後來日本、美國、安南、中國及英國等也陸續鑄造銀元,大都受鷹洋的影響,直徑、重量、成色都相似。雖說這些國家和地區所鑄的銀元受鷹洋的影響,只因鷹洋是繼承雙柱而來的,所以歸根結蒂為雙柱一脈。
西班牙雙柱佔領中國市場的時間前後不過幾十年,但是給當時的中國政府以極大的沖擊,給後來中國銀元的製作和使用極大的刺激,確實是在中國經濟史冊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種貨幣。究其西班牙雙柱直接佔領中國市場,並由盛而衰的原因,筆者以為有以下幾條值得注意:
當時中國流通貨幣為銅錢和元寶,銅錢價值太低,交易量太大;元寶形狀各異,還需要稱重,所以攜帶和交易存在諸多不便,而雙柱銀洋含銀量固定、重量統一、形狀扁平等,具備攜帶和交易方便的優勢。
有墨西哥殖民地豐富的銀資源作後盾,可以有足夠的雙柱銀洋支撐中國市場,實際上當時西班牙雙柱的主要流向地就是中國市場,換回絲綢、陶瓷、茶葉、工藝品等商品,在當時各國銀洋一擁而入的初期,取得了更多的信任度。
墨西哥鷹洋接踵而至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可以說是順理成章,西班牙雙柱雖然是西班牙錢幣,眾所周知絕大部分在墨西哥鑄造,墨西哥的獨立結束了西班牙雙柱的鑄造歷史,也自然而然地結束了西班牙雙柱在中國的佔領史,於是更大量的墨西哥鷹洋湧入了中國。
先期的西班牙雙柱刺激著中國貨幣的改革,提醒著當時的政府不得不引進西洋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意識,以鍛壓取代鑄造,以銀元取代元寶,盡快適應市場的需要,所以自光緒後期始才逐步試制銀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銀幣歷史。
綜上所述,西班牙雙柱實在是中國經濟史、中國銀元史的重要見證,對於收藏者而言,當致力於歷史銀幣收藏時,絕對不能忘記西班牙雙柱這一品種。
盡管歷史已經久遠,很難尋覓美品的雙柱,但是這恰恰證明了一個道理:其中的滄桑和輪回是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