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封國王為什麼找德國貴族
㈠ 世界歷史問題 1868年西班牙王位繼承緣由
這是由於歐洲大陸上的普法爭霸導致的,請看:
普奧戰爭結束以後,普魯士日漸強大,但是,緊靠法國南部的四個小國還仍然沒有被俾期麥統一,而俾斯麥是下決心要統一除奧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的國家。
所以要實現德意志的最後統一,必須統一這個小邦國。可是,俾斯麥知道,這四個小國緊靠法國,法國也早懷有吞並之心,一旦普魯士強行佔領,法國豈會善罷甘休?更何況,法國離德國最近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俾斯麥也早就瞄準它們了。
對於正處高峰時期的俾斯麥來說,找個借口與法國打一仗,既統一了南部四小國,又佔領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是再合適不過了。可是,與法國開戰的機會遲遲未到,俾斯麥等得手癢癢的。
再說法國一方,當時是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當皇帝,史稱拿破崙三世。這個人是個政治陰謀家和軍事冒險家。1848年法國革命失敗後,他竊取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總統大權,又於1851年12月發動政變,恢復帝制,建立了歷史上所說的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是個獨裁、殘暴、狂妄之徒,總希望通過戰爭稱霸歐洲,當時皇後歐仁妮就直言不諱地說:"不發動戰爭,我們的兒子怎麼當皇帝?"
這樣一個人,當然不會坐視普魯士的強大而不顧。他曾露骨地表白,"德意志不該統一,應分成三個部分,南北德國應該對立起來。這樣法國才可以從中漁利。"
不僅拿破崙三世如此,當時法國的另一位大臣梯也爾也哀嘆:"奧地利的失敗意味著法國400年來遭到的最大災難。從此,失去一張阻止德國統一的王牌!"
這樣,普、法雙方各懷鬼胎,開始了明爭暗鬥,都在尋找挑起戰爭的契機。
法國率先一步,普奧戰爭剛結束,三世就派人要求普魯士兌現戰前許下的諾言,要求普魯士同意法國侵佔比利時和盧森堡。並婉言提起德意志南部四小國的領土劃分問題。這無異要從普魯士身上咬去一塊肥肉,"鐵血宰相"俾斯麥當然不會同意。不過他使了個心眼兒,沒有明確予以拒絕,而是要求法國把這事寫成備忘錄,"我好回去給我們國王商量"。法國大使不知是計,就照辦了。
俾斯麥拿到備忘錄,沒有去見皇帝,而是把它送給了同樣想稱霸歐洲的英、俄,試圖挑起英、俄與法國的矛盾。拿破崙三世知道了俾斯麥的做法,火冒三丈,決心與普魯士決一雌雄!
盡管如此,法國並未立刻動武。但接踵而至的西班牙王位繼承人問題,終於使戰爭爆發了。
原來,西班牙女王伊沙貝拉被1868年西班牙革命推翻,女王流亡國外,王位空缺,俾斯麥看到有利可圖,就派人收買了新成立的西班牙臨時政府,提議讓普魯士國王威廉的堂兄利奧波德親王去繼承西班牙王位。俾斯麥的意圖很明顯,普魯士的親王做了西班牙的國王,法國腹背受敵,打起仗來,普魯士前後夾擊。
拿破崙三世也看到了這種危險,隨即就把抗義書遞到了普魯士國王手中,抗議書說,西班牙王位應由西班牙人去坐。否則,法國也可派去一個國王!對此,俾斯麥非常氣憤。同時,法國政府內部議論紛紛,不少人要求普魯士收回成命,否則將把這件事視為戰爭的原因,雙方劍拔弩張。突然,事情卻有了轉機,利奧波德親王在別人勸說下,宣布放棄西班牙國王候選人資格,他說:"本來,只要西班牙人擁戴,我可以去作他們的國王。但我不想為此引發一場歐洲戰爭。"
於是,西班牙王位繼承人問題就告結束。可是,拿破崙三世看到事情這么簡單就完結了,認為普魯士害怕他,所以他得寸進尺,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
他令法國駐柏林大使去面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要求普魯士作出書面保證,保證今後決不再派任何普魯士國王家庭的人去任西班牙國王。
所以,不是簡單的家族血緣可以認定的,是操控在一些強國的手中的,強國根據自己的國家利益影響歐洲政局,就如同當今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否則西班牙內部的私事為什麼會引起普魯士,法國,英國,俄國,奧地利的爭辯呢?
㈡ [image]20 有人可以介紹一下歐洲王室的血緣關系
1838年,18歲的亞歷山大德麗娜·維多利亞成為英國女王。兩年後,維多利亞和表哥阿爾拔親王結婚,這位親王是德國薩克斯科堡家族的王子,和維多利亞的血緣關系非常近,他的父親是維多利亞母親的弟弟。這真是門當戶對,也是可怕的近親結婚。偏偏兩人感情很好,一世忠誠,共生育了9個孩子:5個女孩,4個男孩。
待孩子們都長大了,維多利亞便開始給他們安排婚姻。按照歐洲王室約定俗成的規矩,女王的孩子是不可能婚配給平民的,婚姻對象必須在各國的王公貴族裡挑選。第三個女兒艾麗斯嫁到了德國,成了德國黑森家族大公爵路易斯二世的孫媳婦,不幸的是這個女兒身上帶有母親遺傳的血友病的隱性基因,她為黑森家族生下王子之後,人們驚恐地發現孩子患上了血友病。
同樣的驚恐還發生在西班牙。維多利亞的小女兒愛彼特麗絲也嫁入了黑森家族,她的女兒小維多利亞也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小維多利亞成年後嫁給了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源自外祖母身上的血友病基因便進入了西班牙王室,隨即出生的西班牙王子亞豐索患上了血友病。
可怕的疾病並沒有停下傳播的腳步,艾麗斯的女兒們身上也帶有血友病的致病基因,大女兒艾琳成為德國皇帝的媳婦之後,又給皇帝生下了一些帶有致病基因的孩子。二女兒艾利克斯嫁到俄國,成為沙皇尼克拉斯二世的妻子,同時也將可怕的血友病不遠千里地帶到了俄國皇室中。
源自維多利亞身上的血友病致病基因通過貴族聯姻的方式擴散到4個國家的皇族身上。當時的人們不知道其中玄機,把在皇室中流行一時的血友病稱為「皇室病」。也正因為這強大的家族網,維多利亞得名「歐洲的祖母」。
被施魔法者
曾經在歐洲創造了統治時間最長,統治地域最廣紀錄的封建家族哈布斯堡家族隨著1918年奧匈帝國的解體,終於結束了家族王朝的歷史。而在這長達600多年的統治期間,哈布斯堡王朝便是靠著復雜的聯姻鞏固其地位的。這個王朝中有一句經典的座右銘:「讓其他人發動戰爭去吧,而你們,快樂的奧地利人,就去結婚吧!」其實在18世紀,哈布斯堡王朝就衰落了,科學家和史學家們推測這與王朝貴族間近親結婚和亂倫產子不無關系。
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直系繼承人是查爾斯二世,他的父親腓力四世是他母親的親叔叔,而他的曾祖父菲利普二世也是他妻子的親叔叔,也就是說查爾斯二世的祖母同時也是他的姑姑,這簡直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了。當然查爾斯二世也無須過多稱呼自己的親人,因為他直到4歲才勉強開口說話,而且語意含糊不清,到了8歲終於學會走路。他的身形比一般人矮,而且瘦弱不堪,沒有什麼治理國家的能力,到了30歲時看上去已經是老態龍鍾,全身浮腫,無法站立走路,而且時常遭受幻覺和痙攣的折磨。
即使這樣,查爾斯二世還是結了兩次婚,因為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需要直系繼承人來延續香火。可是天生陽痿的他根本無法讓妻子懷孕,因此直到39歲的生命走到盡頭之時,他也沒有生下一個孩子,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直系從此消亡。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查爾斯二世身上至少帶有兩種遺傳病,一種是腎病,這是他身體浮腫的原因之一;還有一種是激素失衡導致的生長發育遲緩。當然,查爾斯二世身上還有哈布斯堡王朝成員特有的疾病「哈布斯堡下巴」。該疾病的特徵是下頜畸形,導致舌頭偏大,話都說不清楚。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是近親遺傳的結果,以為是中了巫術詛咒,因此將查爾斯二世稱為「被施魔法者」。
從查爾斯二世往前追溯的200年間,直系的11次婚姻中,有9次是近親結婚,其中兩對發生在叔叔和侄女之間,還有兩對發生在堂兄妹之間。
16世紀中葉,哈布斯堡王朝分裂成兩個分支——奧地利和西班牙。前者占據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史稱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後者統治整個西班牙、西屬尼德蘭、義大利南部、撒丁王國以及美洲新世界,稱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整個王朝中的家族成員曾出任神聖羅馬皇帝,奧地利公爵、皇帝,匈牙利國王,波西米亞國王,葡萄牙國王、西班牙國王以及義大利、法國、尼德蘭、比利時等若乾地區的國王、大公及公爵,可以說足跡幾乎遍布整個歐洲大陸。
從歐洲的歷史來看,王室之間想要通過聯姻來實現國家的合並或者聯盟的強大,是要建立在同一民族,且雙方都有意願要統一的前提下的。但大多數時候,這樣的聯姻除了把一些致病基因擴散之外,根本達不到「歐洲一體化」的目的。
可怕的近親撞擊
「瘋女」胡安娜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代血統純正的繼承人,自她之後,西班牙王室身上就摻入了其他血液。她就是帶著瘋狂因子的血液嫁給腓力的。腓力雖然是個帥哥,但他身上依舊有一個明顯的遺傳特徵,那就是「哈布斯堡下巴」。兩個帶有遺傳疾病的人結合在一起,致使一些遺傳疾病在以後的聯姻中生生不息地發展下去。
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從父親腓力手中接過了奧地利、弗蘭德和神聖羅馬帝國,還有那個突出得連嘴都無法合攏的下巴。查理五世對於他自己的這個醜陋特徵也頗感無奈,在會見法國國王之前,他為了不嚇到對方,只得無奈地先寫信給法王打預防針:「我的嘴巴的確總是張著的,但是我不咬人。」
查理五世從母親胡安娜手中接過了西班牙的統治權,雖然沒有繼承母親的瘋病,但骨子裡的悲觀憂郁氣質還是讓他主動放棄了王位。退位之前,他將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國土一分為二,奧地利地區給了弟弟費迪南,西班牙和旗下所有領地則給了兒子腓力二世。此後,為了保持王朝的統一,兩邊一直保持著世世代代的通婚關系。
腓力二世繼位後,娶了表妹葡萄牙公主瑪利亞,生下了唐·卡洛斯。唐·卡洛斯天生身體右側發育不良,導致前雞胸後駝背。同時畸形的還有心態,據說他幼年時就喜歡看活烤兔子的場面,為了尋求刺激和快樂,還曾經把馬廄里所有馬的眼睛都扎瞎。
唐·卡洛斯16歲的時候摔了一跤,頭部受傷,為了清除腦內積液,醫生切除了他的部分頭骨,這下情況更糟糕了,唐·卡洛斯變得痴痴獃獃,整天在大街上游盪,時而騷擾年輕女性,時而朝貴婦人吐口水,嘴裡嘟嘟囔囔罵著些不堪入耳的臟話。一次,因為鞋匠製作的鞋不合腳,他居然命人把鞋子剁碎煮了,然後逼迫鞋匠吃下去。
父親腓力二世忍無可忍了,只得把唐·卡洛斯囚禁起來。精神錯亂的唐·卡洛斯沒幾年就死了,腓力二世失去了唯一的繼承人。
這期間,腓力二世的第一位妻子死了,他先後還有過兩段婚姻,其一是與英國女王「血腥瑪麗」,在這段婚姻期間,腓力二世得以和瑪麗共同執掌英格蘭,但他們之間無子。瑪麗死後,腓力二世又娶了法國瓦盧王朝的公主伊麗莎白,可是伊麗莎白短命。為保王權,腓力二世不得不再次聯姻,這一次,他娶了自己的侄女、奧地利公主安娜。
腓力二世和安娜終於有了兒子腓力三世,並順利繼承了他的大位。腓力三世又與奧地利聯姻,娶了自己的堂妹,生了兒子腓力四世。
聯姻還在繼續,腓力四世娶了自己的奧地利侄女,然後,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被施魔法者」查爾斯二世就呱呱落地了……
1700年,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隕落,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還在繼續內部聯姻,堅持了兩個世紀。直到弗朗茨·約瑟夫上台,並娶了美麗的茜茜公主。此後,弗朗茨就經歷了最可怕的家庭悲劇。
有人說,弗朗茨遭受了伯爵夫人卡洛琳·柯羅麗的詛咒,卡洛琳的兒子參加了1848年匈牙利的起義被判死刑,受刺激的卡洛琳對天呼喊:「天堂和地獄里的神靈們,請替我摧毀皇帝的幸福,讓他的家族後繼無人,奪取他最愛的人,破壞他的生活,毀掉他的孩子吧……」
但發生在弗朗茨身上的一切與其說源於伯爵夫人的詛咒,不如說源自更早的「瘋女」胡安娜。胡安娜那瘋狂的血液在子子孫孫身上流淌,令後人抑鬱且自殺傾向嚴重。弗朗茨和茜茜公主唯一的兒子魯道夫就遺傳了這種力量,於1889年在皇家獵苑飲彈自殺,弗朗茨失去了唯一的繼承人。
1918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終於徹底畫上了句號,由「瘋女」胡安娜和英俊的腓力組合的基因終於休止。
㈢ 西歐貴族概況
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奧地利……成千上萬幾乎與世隔絕的貴族古堡,就此重新吸引了俗世的目光。以法國為例,眼下倖存的貴族家庭大約還有4000個,其中3500個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獲得的封號。遠離英王室和西班牙王室那樣的風光,他們在各自的古堡里惘然守護著先人的榮耀,他們同時也面對著最現實的選擇:改變,抑或消失
`````````````````````````````````````````````````
在中世紀社會里,貴族和貴婦組成了一種類似於俱樂部的團體,這個團體以著裝和談吐作為其成員的標志。他們對於自己所屬的階層的忠誠有時甚至超出他們對於國家的忠誠.
貴族們在國君面前擔當僕役的角色,要照管國君的獵犬,負責國君的服裝。在盛大的宴會上,某位貴族要把國君的銀質酒杯親手遞給國君,這只酒杯往往就被國君賞賜給這位貴族。他們偶爾表現出的這種謙恭不是沒有回報的:他們以此為理由,要求自己的下屬向自己表現出更大的恭敬和順從。
貴族的生活並不安穩,而且往往過得頗為辛苦。由於當時新生兒的死亡率極高,貴族女子不得不在剛剛成年的時候就結婚,並且要生養相當於今天三倍數目的子女。年僅12歲的孩子就要結婚生子,生下的後代素質如何也就是可以想見的了。被污染的飲水、不潔的食品、潮濕的石室(這往往是風濕和肺炎的誘因)、傷口的感染、各種流行病(傷寒、痢疾、天花、流感和黑死病)對本來就很脆弱的生命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貴族們還大量飲酒和吃肉,在冬季經常不能攝入足夠的維生素C,結果是正如阿爾多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國小說家——譯注)所說,他們常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幻覺,自以為得到神示,或是以為被惡魔附體。
貴族的生活以家庭為單位,個人必須服從家族的整體利益。大家族之間經常爆發私人性質的戰爭,那些比較小的家族在爭斗時往往會把同族的人都集中起來。年輕的貴族夫婦一般都是和新郎的父母,還有一大幫的親戚住在一起,家族的族長則是他們當然的領導人。當時的婚姻體現的是兩個貴族家族的聯合,至於個人的喜好,在婚姻里是沒有任何地位的。聯姻的背後是產業的聯合,因為女繼承人的地位就是來自她所繼承的采邑。當一個女孩子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兩位貪婪的父親就已經完成了許配的工作,而當她認識到自己的命運之後,往往也就順從了父輩的安排。
兩個家族聯姻的象徵是新郎將戒指遞給新娘。當時的觀禮者們往往在見到這一幕的時候要互相敲打一下,以加深自己的記憶:因為當時幾乎沒有官方的記錄,他們以後很可能會被要求作證,證實這一婚姻關系確實存在。兩位新人站在一個特製的帷幕下,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在此之前已經有了孩子的話,新婚夫婦就在這個帷幕下面抱一抱這個孩子——他從此就被視同為這場婚姻的婚生子。在婚禮上,新郎和新娘要分吃一塊麵包,合飲一小口葡萄酒。偶爾,新娘還會拿出紡紗桿,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藝。在場的朋友們大喊「多啊!多啊!」,並且把事先准備好的種子灑向新婚夫婦——種子的含義就是「多產」,後來逐漸改成了用米和五彩的紙屑。接下來還有舞會,還要讓教區的牧師用聖水和熏香為新人祝福。最後,大家散去,新人入洞房。
新婚夫婦居住的環境,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一團糟糕,估計會讓不少人覺得難以置信。幾乎沒有哪家貴族有超過兩個的房間,而就是僅有的幾個房間還都住滿了家庭成員和家族的侍從。歷史上的英國國王甚至留下了在他的床上召開御前會議的記錄,而當時王後就坐在床上看著——因為她無處可去。用餐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集中在大廳里。一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們晚上睡在樓梯底下,吃飯的時候排成一列,和狗爭東西吃。貴族的孩子們晚上和父母一起睡,或者就和傭人們一起睡在大廳里。「隱私」這個詞可以算是近代的一個偉大發明。
貴族家庭的主婦並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因為她對於她繼承的土地擁有封建制的主權,所以她可以統治一塊土地或是管理一座修道院。當她的丈夫外出的時候,她就是城堡的女主人,要應付可能的外敵入侵,甚至還要和人們一起外出打獵。她的工作繁重而細致,因為很多東西必須很早就預備好——當時的商業還沒有能夠處理「應急采購」。但是從法律上看,她的地位低於她的丈夫,其實是置於她丈夫的監管之下。他被容許——其實毋寧說是被鼓勵——打自己的妻子,目的是「為她好」。作丈夫的常常會供養一個或多個小妾,並且會把他在外面的私生子帶到自己的城堡里來接受教育。而做妻子的,按照當時的慣例,對於打罵城堡的下人也是毫不留情——可以這么說,當時的貴婦大部分都是潑婦。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做妻子的會愛自己的丈夫,而丈夫也愛妻子。
`````````````````````````````````````````````````
今日歐洲貴族
文/曾焱
7月3日,巴黎伯爵夫人伊莎貝爾(Isabelle Comtesse de Paris)在她位於巴黎近郊的科爾沃蘭古堡里去世。英國《衛報》傷感地寫道:「法國王室最高貴優雅的人走了。」作為最後一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玄孫女,93歲的法國公主留下了近100名子孫,卻帶走了一個時代的美麗與哀愁。
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奧地利……成千上萬幾乎與世隔絕的貴族古堡,就此重新吸引了俗世的目光。以法國為例,眼下倖存的貴族家庭大約還有4000個,其中3500個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獲得的封號。遠離英王室和西班牙王室那樣的風光,他們在各自的古堡里惘然守護著先人的榮耀,他們同時也面對著最現實的選擇:改變,抑或消失
「非賣品」出售
法國《費加羅報》也不無傷感地談到一個話題:在現在的歐洲社會里,貴族們的存在還有什麼用處?他們曾經就像一件高級時裝店裡的非賣品,充滿距離地供人艷羨、模仿和幻想,而現在他們需要利用這個頭銜所賦予的一切:榮譽、品位、神秘,來延續古堡家族在物慾世界的存在。
在保留了君主制的歐洲國家,王室越來越頻繁地為政要、名流授勛。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Juan Carlos)剛剛給了巨商一個公爵的封號,比利時國王又授官員弗雷爾為男爵。而在英國,女王的「騎士勛章」已經掛到了眾多明星的身上:著名歌手約翰?埃爾頓,007的兩代扮演者肖恩?康納利和羅傑?摩爾等等。
在義大利,羅馬和托斯卡納地區的貴族在保護祖業和做生意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他們打開葡萄庄園緊閉的大門,把原來只供家族享用的葡萄酒送往昂貴的酒廊出售,並且很快利用庄園的神秘色彩令其他品牌的酒黯然失色。當馬西莫王子、弗雷斯科巴爾蒂侯爵和德拉家族的伯爵們做這一切的時候,並未失去他們尊貴的微笑。
貴族們在英格蘭和蘇格蘭擁有寬闊的私人領地,現在他們的後裔卻試圖將祖輩的狩獵森林變成向公眾售票的野外游樂場。最先是貝德佛公爵在自己的森林裡建了「月亮公園」,緊接著有了巴斯侯爵的野生動物園,理查蒙公爵甚至領頭在著名的古德伍德皇家賽馬會附近建造了一個賽車場。英王室也在求變:當王室的巨大開銷遭到公眾非議之後,女王同意用出租漢普頓宮空房間的方式來彌補虧空。最成功的商業運作應該算卡拉斯王子(Gallas)推出的生態食品「Duchy Originals」,他琢磨透了人們追逐時髦和虛榮的消費心理,將王室成員變成了最大的促銷廣告。為了嘗一口查爾斯王子經常喝的茶,吃幾片他酷愛的橙皮或者薑汁小餅干,英國人掏空錢包也在所不惜。
精神堅守
每年冬夏假日,到法國旅遊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份與眾不同的行程指南,叫做「美景之路」。小冊子引導遊客去探訪一些歷史上有名的私人城堡,然後住下來品嘗主人親手烹制的傳統法國菜。在這些年久失修、常年冷冰冰的城堡里,遊客常常吃驚地發現主人大都已經入不敷出,冬季連暖氣也燒不熱。
在法國廢黜1886年法典之前,所有公開申明自己是王室後裔的人都不被允許生活在法國。在這樣的高壓之下,法國貴族要麼漂泊到比利時、西班牙和摩洛哥,要麼就像這樣一代代隱居城堡,於清貧中守著一份尊嚴。1950年以後,很多飄流海外的貴族回到法國舊堡,生活拮據,包括剛去世的伊莎貝爾伯爵夫人也一樣。伯爵夫人和丈夫亨利伯爵輾轉比利時、西班牙和摩洛哥,一共生養了11個孩子。生為法國王位繼承人,亨利一心想著恢復昔日的地位。結束流亡後,他天天在法國政界周旋,甚至想通過競選取代總統戴高樂,為此花光了所有的家產。伊莎貝爾從來不抱怨生活,她每天從晚上7點工作到凌晨2點,撰寫了一本三卷的回憶錄。她自己起了書名——《對我都是幸福》。《巴黎競賽畫報》在一段紀念文字中說:「她漫長的一生里,盡是憂患和磨礪,但巴黎伯爵夫人願意保留的只有幸福。這便是真正的貴族。」
那些守護古堡的法國貴族們也是一樣。為了不讓這些活的歷史博物館消失,他們把生活的困窘放在一邊,發起成立了多個遺產保護社團,其中最著名的兩個是「歷史之宅」和「法國老房子」,一屆屆的法國文化部長也樂得支持他們。古堡主人利用聚會交換信息,籌措維修資金,豐富的想像力彌補了錢的匱乏。這些古堡輪流舉辦「園藝周末」、野餐討論會和露天歌劇演出,大名鼎鼎的公爵、伯爵、男爵會和參觀者坐在一起,向他們介紹家族歷史和藝術收藏。最重要的是,他們絕不會忘記和客人分享延續了數百年的家族價值觀:美德、尊嚴以及對國家的忠誠。法蘭西學院院士、著名作家奧爾梅森(Jean d』Ormesson)自己就是貴族的後裔,在小說《為了上帝高興》中,他借書中主人公之口,說出了今日貴族們的最後堅守的信念:什麼都失去了,除了尊嚴,這是我們惟一不出售的東西。
美麗叛逆
「理論上,我們每個人都有1/10的機會證明自己是聖-路易(指貴族)的後人。」面對那些狂熱嚮往貴族血統的人,法國家譜學者波卡諾展示了令這些人欣喜若狂的一種可能性:如果你能找到10代以上的完整家譜,也許將看到某個親戚有長長的貴族姓氏。波卡諾以巴黎伯爵亨利為例:如果家譜殘缺,誰又知道他是路易·菲利普國王的第5代,路易十四的第48代以及亨利四世的第145代呢?
但是,有人夢寐以求,也有人主動放棄,只為了掙脫貴族姓氏的束縛,自由尋找新的社會位置。法國最有名的兩個年輕貴族女子Ines和Zazie就是這樣的美麗叛逆。
Ines一睜開眼睛,看到的便是古堡家族延續了幾百年的奢華誇張。高居內閣部長的祖父周旋於名門,父親的帽檐上鑲嵌著光彩奪目的寶石,家庭沙龍里出現的女人永遠華麗優雅。她和古堡生活格格不入,一心想自食其力。為了從父親那裡獲得找工作的許可,她放棄了使用家族全名Ines de Fressange的權利,只保留了「Ines」作為身份的標記。時尚攝影師在偶然中發現了她,她的照片登上了《ELLE》雜志,整個巴黎立刻為之傾倒。雖然瘦削的身材、過於濃密的眉毛和80年代流行的美麗定義相差甚遠,但她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令Kenzo、Lacroix等品牌紛紛與她高薪簽約,此後和Chanel的完美合作更是將雙方都推上了時裝界的最高地位。Ines成了80年代全世界最紅的超級名模。當她應允擔任法國國家形象代表、第一個「瑪利亞娜」時,Ines完全超越了她家族姓氏的光環。
現在法國沒有人記得Isabelle de Truchis de Varennes,只記得特立獨行的歌手Zazie:1990年,當她決定進入歌壇,她比Ines更徹底地放棄了不勝負荷的貴族姓氏,從一本小說《地鐵里的Zazie》中找到了這個簡單好記的名字。Zazie唱最平民的搖滾,自己寫所有的歌詞,8歲就開始寫劇本的天分令她的創作專輯張張暢銷。Zazie說,古堡家族給予的名字並不總是生活的通行證。
貴族娛樂的平民改造
社交舞會
英文為「Ballroom Dancing」,原本是歐洲貴族在宮廷、城堡舉行的一種交際舞會,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才流傳民間。經歷了兩百多年發展,Ballroom Dancing逐漸轉變為「競技舞蹈」,單一的舞種也拓展為摩登舞和拉丁舞兩大系列共10個舞種,並由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制定了全世界共同遵循的理論、技巧、音樂和服裝等競技標准。現在,「Ballroom Dancing」易名為「Dancesport」,即「體育舞蹈」。
擊劍
14世紀,在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出現了榮耀騎士階層,他們以精湛的劍術和高尚的品德代表著神聖和高尚。此後各國貴族紛紛效仿,作為騎士高尚情操的一種體現,擊劍是當時貴族子弟必修的格鬥訓練。16世紀末,歐洲貴族決鬥成風,20年間僅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決斗中喪命。
1776年法國騎士聖喬治的劍師拉·布瓦西埃發明了金屬網面罩,使擊劍告別了中世紀以來的流血和死亡,逐漸變成優雅的現代體育運動,但比賽仍只在名門望族之間進行。1896年雅典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設立了擊劍比賽,使它從此成為傳統競賽項目。現在擊劍俱樂部使得擊劍日益大眾化。
馬術
騎馬、賽馬作為騎士的七技之一,和劍術一起被歐洲貴族們追逐和炫耀。1174年,在英國倫敦出現了賽馬場,每周五大批王公貴族都雲集於此。1195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以一袋金子懸賞比賽的獲勝者,是馬術史上有據可考的第一次賽馬獎金。16世紀,為滿足貴族們的需要,奧地利、瑞典、義大利等國先後成立了專門的馬術訓練學校,現代馬術從此在歐洲開端。
現代賽馬始於法國,到18世紀末成為一項獨立的體育運動。1900年馬術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分為場地障礙、盛裝舞步和三日比賽,是最具代表性保留了貴族氣質的運動。而賽馬和賭馬也從傳統的貴族參與,轉變為社會各階層男女老少的休閑娛樂,成為歐洲最有吸引力的產業之一。
狩獵
早在羅馬人統治英格蘭時期,狩獵是王室獨享的娛樂,獵場限於皇家森林。17世紀,擁有領地的英國貴族從王室獲得許可狩獵。到18世紀,狩獵發展成歐洲貴族文化的傳統:身穿猩紅的獵裝,頭戴黑氈帽,在名貴獵犬的引領下策馬揚鞭,成為地位和財富的證明。貴族在狩獵中制定規則,比如不能追逐或捕殺受傷的動物,視之為上流社會和文明的象徵。
19世紀20年代起,歐洲各國平民開始發起禁獵運動,而由貴族把持的上議院則堅持「捍衛榮譽」的反禁獵法案,長期相持不下。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里,貴族狩獵發展成運動狩獵,逐漸被商界人士和運動愛好者普及,但因傷害野生動物、侵佔自然資源而被各國動物保護人士強烈呼籲取消。到20世紀下葉,很多國家都出台法規限制狩獵,即便是有「狩獵天國」之稱的西班牙,也規定狩獵只能在固定的地區和季節進行。
室內樂
17世紀初的音樂活動只有兩種形式,除了教堂里可以演奏的宗教音樂,就只有王宮或貴族家裡養有私人樂隊,供他們娛樂聆聽,這就是「室內樂」的源頭:演奏本身不是為了音樂會而舉行,而是貴族私人性質並帶有親密交流的音樂形態。
大約在18世紀,室內樂仍與貴族家庭的娛樂性有關,而19世紀盛行的「沙龍音樂」則是室內樂精神的一種延伸。這一時期,歐洲的貴族常常在他們寬敞舒適的沙龍中舉行非正式聚會,宴請政界名流或者文人雅士,席間由貴族的私人樂團演奏清雅的音樂。1880年以後,室內樂逐漸成為音樂演出的主要形式之一。(編輯:萊茵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