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無敵艦隊有哪些
㈠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崛起之路
西班牙採用的戰術是縱向發射,西班牙在艦隊上有許多武裝士兵,還有神父,近距離時采登船作戰與沖撞;而英國有優秀的炮手,並采舷側發射,並以其較長射程,避開與西艦的登船作戰。
西班牙無敵艦隊ArmadaInvincible
掠奪金銀財寶,致使西班牙很快成為歐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國。
據統計,公元1545~1560年間,西班牙海軍從海外運回的黃金即達5500公斤,白銀達24.6萬公斤。到16世紀末,世界貴重金屬開采中的83%為西班牙所得。
但當時西班牙王室將掠奪來的金銀財寶用與王室消費極度奢侈的國外奢侈品,而不是用來發展工業,造成西班牙的綜合實力逐漸被英國趕上並超越。
那時,英國的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輕工業的發展,迫使它急於尋找海外商業市場;艦船製造和航海技術的革新,更加膨脹了英國奪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對於西班牙來說,自然不允許其他國家分佔它來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國的海上搶劫以及對美洲的掠奪嚴重地威脅著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壟斷地位,引起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仇視。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訴諸武力,他勾結英國天主教勢力,企圖把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扶上英國王位。為此,他在英國開始進行顛覆活動。
瑪麗早在1568年就因蘇格蘭政變而逃到英國,被伊麗莎白所囚禁。當英國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慫恿下謀刺伊麗莎白而另立瑪麗時,伊麗莎白乘機處死了瑪麗。腓力二世謀殺不成,就決心用武力征服英國。
當時,英國的海上實力並不強大,難以與西班牙海上艦隊相匹敵,只能靠海盜頭子德雷克、霍金斯和雷利等人組織的海盜集團在海上襲擊、攔劫西班牙運載金銀的船隻,進行海盜活動。而腓力二世卻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無敵艦隊」。 西班牙組織第三次無敵艦隊遠征,但途中遭遇風暴受挫計劃失敗,即使無敵艦隊僥幸在英格蘭本土登陸成功,也不可能從西班牙本國或荷蘭進行長期和連續的軍援補給。
盡管腓力二世把希望寄託在英格蘭國內天主教徒及同情者的起義和支援上,但20餘年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已經成為信奉新教的伊利莎白女王必下的順民。寄希望於佔領英格蘭本土一隅,以報加的斯慘敗之仇,才是腓力二世的真實意圖。然而他的這個如意算盤終於隨第三次無敵艦隊遠征而破滅。 年僅20歲就登上王位的腓力三世,決心繼承父王未竟的事業,堅持同英格蘭作戰。由於國王新喪,西班牙暫時停止了一切軍事行動。
到1599年服喪結束,帕德拉又立即著手編制第四次無敵艦隊遠征計劃,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籌建工作。直到1599年7月第四次無敵艦隊終於湊齊,其艦隊擁有38艘蓋倫帆船和大型武裝航船,23艘加里船,50艘運輸船以及8000名士兵。身經百戰的海軍提督貝爾坦多納、布羅切羅等名將分別擔任艦隊的司令官參加遠征。
但伊麗莎白女王得到情報後立即下達緊急動員令,8月上旬英格蘭大部分主力艦船已進入臨戰狀態,最終因為各種原因,第四次無敵艦隊終於沒有露面,而因荷蘭方面攻佔加那利群島的阿斯帕爾瑪斯後,揮師北上開往亞速爾群島,帕德拉臨時改變進攻英格蘭本土的計劃轉而保衛亞速爾群島,最後造成無敵艦隊沒有前來進攻就白白浪費了他們寶貴的資金,做了一次無謂的緊急動員演習。 第五次無敵艦隊遠征的戰略意圖是運送4500名西班牙士兵在愛爾蘭登陸,同奧尼爾及其他愛爾蘭叛軍會師, 解放愛爾蘭全境。萬一未能成功,也必須確保愛爾蘭南部的各個據點;一旦登陸成功,艦隊將根據情況和需要,繼續負責運送軍需品的任務。
但很不幸的是,無敵艦隊再次遇上強烈的暴風雨,整支艦隊分崩離析,潰不成軍。加之西班牙與愛爾蘭人互不配合最終第五次無敵艦隊遠征終告失敗。
㈡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主力叫什麼
問題是錯的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英國和法西聯合海軍打的
無敵艦隊是在特拉法爾加海戰前兩百年的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沒有無敵艦隊的,無敵艦隊的王牌旗艦是指揮官是腓力二世欽點的梅迪納公爵的旗艦是他的「聖馬丁號」。
㈢ 求西班牙無敵艦隊內容的電影
《英格蘭大火》。
㈣ 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是怎麼樣滅亡的!
為了爭奪海洋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 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 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 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 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 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滅亡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基礎說:
西班牙的強盛,只是表面上的暫時的虛假繁榮。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加強 專治統治,搜刮民財,連年征戰,專橫殘忍,揮霍無度,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國內危機 四伏。這次戰爭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揮失當說:
另有學者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是由於國王用人不當造成的。1588 年4月25日,國王在里斯本大教堂舉行授旗儀式,任命大貴族西頓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 率領艦隊遠征。西頓尼亞出身於名門望族,在貴族中有較高威望,深得國王信賴,所以被任 命為艦隊統帥。但是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 驗,而且暈船。對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准備和信心指揮這場戰爭。他也 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請高明,但未被獲准。試想,這樣的將領指揮海戰,哪有不敗之理?
三是天災說:
這種說法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而不是人禍。它首先遇到的對 手,是非常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這是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在「無 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無敵艦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從倉促制 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大多數步兵也因為暈船而失去戰 鬥力。「無敵艦隊」還沒有與英國交戰先折兵,戰鬥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頓尼亞帶 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從而導致厄運的發生。回國時,在蘇格蘭北部 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幾乎已全 軍覆沒。
㈤ 1588年時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的旗艦叫什麼總司令又是誰
呵呵,咱也當回老學究啊,也算沒白學這世界近代史,要不先告訴你問的,當時的無敵艦隊旗艦:旗艦「聖·馬丁」為首戰鬥力最強的「蓋倫」船隊,總司令: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A.佩雷斯·德·古斯曼
(附:無敵艦隊資料:(Invincible Armada)1588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遠征英國的一支艦隊,由130條戰艦和7000名水兵、2.3萬名步兵組成。自16世紀中葉起,英國經常在西班牙殖民地進行走私貿易,搶劫西班牙運送金銀的船隊並襲擊西班牙殖民據點。腓力二世建立了這支艦隊,伺機進攻英國本島。)
1588年5月,無敵艦隊在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A.佩雷斯·德·古斯曼的率領下進入英吉利海峽。在朴次茅斯海面附近,與英國海軍上將C.霍華德及海軍中將F.德雷克率領的英國艦隊相遇。英軍採用火燒連船的戰術,大敗無敵艦隊。後無敵艦隊從英國北海繞過蘇格蘭和愛爾蘭返回西班牙,中途又遇風暴。在這一戰役中,無敵艦隊損失32艘戰艦和1萬名士兵。從此,西班牙的海上霸權為英國所取
1588年英、西為了爭奪大西洋的海洋霸權,雙方是劍拔弩張,但是當時英國作為一個剛資本主義萌芽的新興國家,怎麼是也取得眾多殖民地的西班牙對手,西班牙很惱火這新起之秀,西班牙國王腓力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派出了當時顯赫大西洋的艦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無敵艦隊」,想在英國本土登入,吞並英國。但是畢竟腐朽的封建國家從內部都滋生失敗的因子,當時的無敵艦隊的艦長狂妄的聲稱不消兩月英國將在大西洋沿岸銷名。當時的英國傑出海盜德雷克,巧妙的消滅了這看似不可戰勝的艦隊,好了來點歷史史料吧。
16世紀歐洲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後,進一步引起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殘酷的宗教戰爭,從而使天主教國家西班牙和新教國家英格蘭的矛盾公開化。1587年4月英國艦隊侵犯西班牙加的斯港,並擊毀18艘防守槳船。隨後西班牙國王腓力決定派遣一支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國。於是1588年7月31日,西、英兩國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展開決戰。
西班牙無敵艦隊擁有20艘大型「蓋倫」船,40艘武裝商船,連同其它艦船共130艘,1100門火炮,不少為50磅中、短程短炮身加農炮,其中每艘葡萄牙「蓋倫」船上配備火炮50門,但大多數只能發射14磅或更輕的炮,船員29700名。英國海軍原僅有34艘戰艦,為這次海戰又集中了一批海港城市的武裝商船,形成有197艘船的實力可觀的一支艦隊,2000門火炮,不少為18磅遠程卡巴林炮,「蓋倫」船上還配備了3-4門能射出30磅重炮彈的重炮,每個舷側則有20門發射17磅炮彈的大炮,船員16000名。英國艦隊由海軍大臣霍華德任總司令,德累克為副司令。英軍戰艦輕捷,可作逆風航行,操帆技術上乘,艦上全是水兵和炮手,戰艦的機動性、甲板戰斗准備和火炮射程方面佔有明顯優勢;西軍戰艦均為老式的、行動遲緩、不會作逆風航行的「蓋倫」船,且艦炮數量較少,艦上還乘有不少不善海戰的步兵,但無敵艦隊的舷側炮總體火力站優勢。
一開戰,無敵艦隊就排出了固若金湯的半月形戰陣,以旗艦「聖·馬丁」為首戰鬥力最強的「蓋倫」船隊屹立在半月形凹面中央運輸船隊的正前方。然而由於英國軍艦優越的逆風揚帆能力,使無敵艦隊多次占據的上風位置轉瞬間又被迫處於不利的下風一側,於是英格蘭艦隊得以有效發揮其擅長的遠距離炮擊,但因射程過遠,不能重創西班牙艦隊,僅俘獲了兩艘「蓋倫」戰船。而無敵艦隊雖有重炮,但射程過短,英艦一直保持上風位置,又選擇遠程射擊,故西班牙艦隊的炮火幾無奏效。8月7日夜,西風大作,已經彈盡的無敵艦隊在加來港錨泊,英軍派出8艘火攻船突然出動,無敵艦隊猝不及防,慌忙逃竄。次日在格拉夫林附近海面,英艦的近程炮擊使在火攻中發生大火災的無敵艦隊遭受重創。在逃回西班牙的途中,有40艘艦只在海上沉沒,至少20艘船觸礁失事,艦只和人員損失一半。
這次海戰是天主教主要擁護者與耶穌教主要擁護者之間的一次全面對抗,也是帆船艦隊間作火炮遠距離對攻的第一次大決戰。英軍在實戰中檢驗了其創造的帆船海戰戰術理論的先進性。無敵艦隊的慘敗標志著西班牙衰落的開始。而英國在海戰後受到鼓舞,在商業、探險和開拓殖民地方面都取得了相當的進展,成為「伊麗莎白」時代的特徵。
㈥ 西班牙無敵艦隊是一支什麼樣的艦隊
臃腫,龐大,無敵艦隊包含了西班牙和法國的艦隊,組成大部分是陸軍,戰艦其實並不多,且裝備的大部分火炮是大口徑短射程的艦炮。海戰中損失的戰艦並不多,大部分都是毀於暴風。
㈦ 關於西班牙無敵艦隊有什麼未知的有趣信息
沒有多少人知道,西班牙實際上派出了三支不同的無敵艦隊,來征服英國。
第一支西班牙無敵艦隊,1588年,西班牙損失了35艘船,2萬人死亡,大約一半的艦隊死亡。
皇家海軍沒有損失一艘船,50-100人死亡。
第二次西班牙無敵艦隊,1596年,西班牙損失了43艘船,5000人死亡,大約四分之一的艦隊死亡。
皇家海軍的損失微不足道。`
我把這個問題留給你,親愛的讀者,你來決定三艘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失敗是因為西班牙水手和船隻,無法應對不列顛群島周圍的洶涌大海,還是因為皇家海軍開始傳說中的海上統治地位。他們沒有被英國人打敗。事實上,他們幾乎毫發無損地抵達了目的地,盡管受到了更小更快的英國船隻的騷擾,但幾乎沒有損失。英國人派出了火船,切斷了錨索,然後被吹到了北海。強風和惡劣的天氣使它們無法重新形成,無法向南遷移。他們中的大多數不得不繞過蘇格蘭北部和愛爾蘭西部才能回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這段旅程中迷路了,這是他們完全不適合的。
㈧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簡介
無敵艦隊(古西班牙語:La Grande y Felicísima Armada即最幸運的艦隊;現代西班牙語:La Armada Invencible即不可擊敗的艦隊)是由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所派出,意圖征服英格蘭卻失敗的龐大艦隊。無敵艦隊之役是英西戰爭中最大型的戰役,也是戰爭過程之中第一個侵略性攻擊意圖。這場戰爭同時也是英國歷史中最有名的戰爭。在格瑞福蘭海戰(battle of Gravelines)中,西班牙船艦被法蘭西斯·德雷克所領導的英國海軍沖散,英軍用的秘密武器稱為地獄燃燒者,即八艘起火燃燒並且滿載易燃物的商船。
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被英軍擊敗時本想南退,卻因颳起強大的南風而不可行,殘存的艦隊只好隨風北上,最後繞過大不列顛島及愛爾蘭島西岸回國時僅存43艘,由於損失百艘以上的大戰艦及超過一萬四千名士兵,從此國勢鼎盛的西班牙一蹶不振,英格蘭則成為海上強權,開啟了伊麗莎白一世的盛世。
㈨ 關於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電影
貌似只有在加勒比海盜里出現過
㈩ 誰知道西班牙無敵艦隊各艘艦船的名字
西班牙無敵艦隊擁有20艘大型「蓋倫」船,40艘武裝商船,連同其它艦船共130艘,1100門火炮,不少為50磅中、短程短炮身加農炮,其中每艘葡萄牙「蓋倫」船上配備火炮50門,但大多數只能發射14磅或更輕的炮,船員29700名。英國海軍原僅有34艘戰艦,為這次海戰又集中了一批海港城市的武裝商船,形成有197艘船的實力可觀的一支艦隊,2000門火炮,不少為18磅遠程卡巴林炮,「蓋倫」船上還配備了3-4門能射出30磅重炮彈的重炮,每個舷側則有20門發射17磅炮彈的大炮,船員16000名。英國艦隊由海軍大臣霍華德任總司令,德累克為副司令。英軍戰艦輕捷,可作逆風航行,操帆技術上乘,艦上全是水兵和炮手,戰艦的機動性、甲板戰斗准備和火炮射程方面佔有明顯優勢;西軍戰艦均為老式的、行動遲緩、不會作逆風航行的「蓋倫」船,且艦炮數量較少,艦上還乘有不少不善海戰的步兵,但無敵艦隊的舷側炮總體火力站優勢。
一開戰,無敵艦隊就排出了固若金湯的半月形戰陣,以旗艦「聖·馬丁」為首戰鬥力最強的「蓋倫」船隊屹立在半月形凹面中央運輸船隊的正前方。然而由於英國軍艦優越的逆風揚帆能力,使無敵艦隊多次占據的上風位置轉瞬間又被迫處於不利的下風一側,於是英格蘭艦隊得以有效發揮其擅長的遠距離炮擊,但因射程過遠,不能重創西班牙艦隊,僅俘獲了兩艘「蓋倫」戰船。而無敵艦隊雖有重炮,但射程過短,英艦一直保持上風位置,又選擇遠程射擊,故西班牙艦隊的炮火幾無奏效。8月7日夜,西風大作,已經彈盡的無敵艦隊在加來港錨泊,英軍派出8艘火攻船突然出動,無敵艦隊猝不及防,慌忙逃竄。次日在格拉夫林附近海面,英艦的近程炮擊使在火攻中發生大火災的無敵艦隊遭受重創。在逃回西班牙的途中,有40艘艦只在海上沉沒,至少20艘船觸礁失事,艦只和人員損失一半。
這次海戰是天主教主要擁護者與耶穌教主要擁護者之間的一次全面對抗,也是帆船艦隊間作火炮遠距離對攻的第一次大決戰。英軍在實戰中檢驗了其創造的帆船海戰戰術理論的先進性。無敵艦隊的慘敗標志著西班牙衰落的開始。而英國在海戰後受到鼓舞,在商業、探險和開拓殖民地方面都取得了相當的進展,成為「伊麗莎白」時代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