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威蘭士多少錢

泰國威蘭士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6-11 14:55:08

A. 皮影的起源與歷史

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元代起,隨著軍事遠征和海陸交往,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

(1)泰國威蘭士多少錢擴展閱讀:

皮影戲通過藝人製作的道具、影人來表現作品內容,這同古代傀儡戲一樣。其他各地的戲曲通過臉譜、唱腔和劇本來展現內容。在中國古代戲劇的發展過程中,皮影戲與各種地方戲曲有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影人的臉譜造型除了受宗教壁畫和雕塑的影響之外,和地方戲曲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皮影戲中的角色也分生旦凈丑諸行,不同譜式和紋樣根據不同角色的身份、年齡、性格描繪樣式。由於影人受表演形式的影響,只能顯示一面在屏幕上,但正是由於側面描繪的局限,反而帶給它更具特色的美感,具有自身的特點,使形象更概括,更獨特,憑借獨有的形式美深深吸引了觀眾。

從民間藝人傳承下來的影人我們可以發現,皮影的臉譜中可以找到許多在戲曲里已經失傳的東西。如果從皮影出發來研究傳統戲曲,會從不同方面發現其深刻價值。

B. 孝義皮影戲的具體內容

近幾年,孝義市的皮影木偶劇不但演火了國內,而且還走紅了國外,由孝義皮影木偶劇團所拍的120集《英雄出少年》的電視系列劇榮獲國際影視劇奧斯卡銅獎,名震海內外。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孝義皮影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皮影戲自誕生以來,不僅在國內廣泛流傳,在國外也流傳頗廣。
明清時為孝義皮影的鼎盛期,孝義境內皮影班社多達60多家,隨後逐漸衰落。1956年成立孝義市木偶皮影藝術團。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西省孝義市皮影研究會會長侯丕烈告訴記者,到清代,皮影戲除了西藏、新疆等少數幾個省區外,在國內許多地方留下了痕跡。與此同時,皮影藝術從元代起,就開始遠播海外。
據介紹,在元代,皮影戲隨軍隊傳到了南亞。波斯(伊朗)歷史學者瑞士德·安定曾說:「成吉思汗的兒子在位時,曾有演員到波斯,能在幕後表演特別的戲曲,內容多為國家的故事。」實際上,這位波斯(伊朗)歷史學者說的是中國皮影戲。
皮影戲還傳播至土耳其、泰國、緬甸等國家。在土耳其,皮影戲有「卡拉格茲」的別稱。
18世紀中葉,皮影戲傳到歐洲,各國藝術家對中國的皮影戲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1774年,德國文學家歌德曾在威蘭博覽會上把中國皮影戲介紹給德國觀眾,並在1781年8月28日他生日那天主持演出了皮影戲《米拉瓦的生平》。
皮影藝術屬於綜合藝術,它融雕刻、繪畫、戲曲、音樂為一體。然而,在現代化的沖擊下,這種傳承千年的藝術格外脆弱。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西省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博物館館長朱文告訴記者,因為皮影是一種綜合的藝術,所以只要缺少其中一項,無論是樂手、表演者,還是雕刻藝人,便陷入癱瘓狀態。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特別是電視機進入家庭後,這種曾經受寵的皮影戲被冷落了。
傳承人老了,離去了,或者改從他業,那些老戲班裡曾經傳世的「家什」,竟然被搬到了古玩市場,變成了「賣品」。
「其實,老藝人看到無聲電影時,就意識到危機來了。」朱文說。
據介紹,在皮影戲最繁榮的時期,僅山西省孝義市就曾有40多個皮影劇團,而現在早已不再演出了。

C. 皮影的起源與歷史

起源: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

歷史:

1、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元代起,隨著軍事遠征和海陸交往,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

2、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舉辦百戲大會,皮影戲參加了演出。另傳皮影自明中葉從蘭州和華亭先傳入河北涿州、後再傳到京西、北郊農村,然後入城並形成東、西城兩派。

3、從清人入關至清末民初,中國皮影戲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當時很多官第王府豪門旺族鄉紳大戶,都以請名師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養影班為榮。在民間鄉村城鎮,大大小小皮影戲班比比皆是,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

4、到了清代後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戲的黑夜場所聚眾起事,便禁演影戲,甚至捕辦皮影藝人。皮影藝人還曾受清末白蓮教起義的牽連,被以「玄燈匪」的罪名遭到查抄。

5、日軍入侵前後,又因社會動盪和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致使盛極一時的皮影行業萬戶凋零,一蹶不振。

6、1949年後,全國各地殘存的皮影戲班、藝人又開始重新活躍,從1955年起,先後組織了全國和省、市級的皮影戲匯演,並屢次派團出國訪問演出,進行文化藝術交流,頗有成果。

7、到文革時,皮影藝術再次遭「破四舊」的噩運,從此元氣大傷。

(3)泰國威蘭士多少錢擴展閱讀:

皮影傳承下去的原因: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

演皮影戲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戲班水平高低的關鍵。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經師父心傳口授和長期勤學苦練而成的。在演出時,藝人們都有操縱影人、樂器伴湊合道白配唱同時兼顧的本領。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時操耍七、八個影人。

武打場面是緊鑼密鼓,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凡。而文場的音樂與唱腔卻又是音韻繚繞、優美動聽。或激昂或纏綿,有喜有悲、聲情並茂,動人心弦。

由於皮影戲中的車船馬轎、奇妖怪獸都能上場,飛天入地、隱身變形、噴煙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現,還能配以各種皮影特技操作和聲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話劇的奇幻場面之絕,在百戲中非皮影戲莫屬。

D. 有關皮影戲的研究報告

朱文告訴記者,在最繁榮的時候,現在基本都已不再演出。 記者了解到,目前皮影的傳承發展面臨三大難題。 首先,皮影藝術出現傳承危機。在山西孝義市,會皮影的老民間藝人就剩兩三個了,那些老戲班裡傳世的家什被搬到了古玩市場。由於學習皮影周期長,難度大,收入偏低,致使藝人不願意花太多的精力學戲,導致皮影藝術的精華難以傳承。 第二,劇目陳舊、精華難傳。記者了解到,皮影劇目大多仍是老劇目,劇目創作停滯,劇目陳舊情況比較突出。 第三,皮影面臨創新難題。朱文告訴記者,他現在改變過去以戲劇影人為主的皮影創作,開始做一些小動物,編一些孩子比較愛看的劇目。但是,皮影是多種藝術的集合體,如何打造出真正能吸引人的精品劇目依然很難。 古代皮影戲現代娛身心 新華網太原7月17日專電(記者原碧霞)「一口道出千古事,雙手操縱百萬兵」是對皮影戲的最形象形容。其實,皮影戲和皮影人不但是觀看欣賞的,也是每個人都能自己玩的。 據專家介紹,玩影人可以鍛煉手指的靈巧性和手腦配合能力,對培養人的手工操作能力十分有益,對老年人活動臂、腕和手指,防止老年關節僵化大有好處。 另外,玩皮影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是一種愉悅、放鬆身心的娛樂方式。當玩皮影時,可以放戲曲錄音,用影人配表演,還可借影人之口和動作,來抒發自己平日不便表白的內心話語與情感,放鬆壓力。 據了解,現在國外一些院校設有皮影藝術課程,在台灣的小學里也有影人製作課,校園皮影戲活動非常盛行。 皮影:海內外廣泛流傳的中國民間藝術 新華網太原7月17日專電(記者原碧霞)皮影藝術自誕生以來,不僅在國內廣泛流傳,在國外也流傳頗廣。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西省孝義市皮影研究會會長侯丕烈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的元代起,成為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並遠播海外,成為世界性的藝術。 據介紹,在元代,皮影戲便隨軍傳到了南亞。波斯歷史學者瑞士德·安定曾說,「當中國成吉思汗的兒子在位的時候,曾有演員來到波斯,能在幕後表演特別的戲曲,內容多為國家的故事。」 另外,皮影戲還傳至土耳其、泰國、緬甸等國。在土耳其,皮影戲有「卡拉格茲」的別稱,現在在一些城市裡有時還舉行皮影戲專門演出。 在18世紀中葉,皮影戲傳到歐洲,各國藝術家對中國的皮影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767年,法國一名傳教士將中國皮影視為寶貝帶回法國;1774年,德國文學家歌德曾在威蘭博覽會上把中國皮影戲介紹給德國觀眾,並在1781年8月28日他生日那天主持演出了皮影戲《米拉瓦的生平》;1975年,美國藝術家還創辦了「悅龍皮影劇團」。 皮影戲:流傳兩千多年的中國最古老「電影」 新華網太原7月17日專電(記者原碧霞)一百多年前,電影首次在中國出現,而在兩千多年前,一種類似於電影形式的中國最古老「電影」--皮影戲就開始在中國出現並一直流傳至今。 記者了解到,關於皮影戲的起源與形成,歷史無明確記載。現在多數專家學者大都認為皮影戲始於漢朝,主要是依據《漢書·外戚傳》的記載:相傳漢武帝劉徹最寵愛的妃子李夫人過早去世,漢武帝思念不止,常常徹夜難眠。這時,有齊人少翁深知漢武帝心事,他花了三個晝夜,用皮子雕刻了和真人一樣大的李夫人形象,塗上顏色,學著李夫人生前的動作,在室內掛起一塊白色方形帷幕,點上燈燭,讓漢武帝坐在方帷外觀看。少翁貼著帷幕操縱皮人,那影子就像真人一樣姍姍而動…… 從漢朝起,皮影戲開始在中國各地慢慢發展,它將各地的樂調、民歌、唱腔、戲劇、雕刻、剪紙等藝術因子融合其中,而因中國各地風俗文化的不同,皮影風格也相異,它成了一種地方民間文化的集合體。到清代,除了西藏、新疆等少數幾個省區外,皮影戲在各地都有流傳。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在中國古代民間,這種有光有影有唱有演的皮影戲,帶給人們無盡的文化享受,被現代人稱為中國古代百姓的「電影」。 山西孝義皮腔紙窗影戲: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皮影戲 新華網太原7月17日專電(記者原碧霞)皮影戲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山西省孝義皮影木偶博物館原館長朱景義研究發現,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皮影戲是山西孝義皮腔紙窗影戲。 朱景義(已去世)的兒子、現任山西省孝義皮影木偶博物館館長朱文告訴記者,孝義皮腔紙窗影戲亦稱「孝義皮腔紙影戲」,是流傳在山西省孝義市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它在山西孝義土生土長,腔調、雕刻、演出劇目、影人造型等方面風格獨特,至今在全國尚未發現與此雷同的皮影戲。

E. 想要入手一款大眾朗逸1.4T自動擋的中配需要多少錢

以前覺得大眾汽車貴,配置低,整體性價比不高,日系車和美系車相對便宜。但是從30年的江東、30年的江西、現在的10萬級合資轎車市場來看,可以看出這種結構完全改變了。10萬到15萬的價格區間美系車已經出局,英朗太便宜,威蘭三缸。這個等級比較暢銷的車型主要是日系車和德系車。日系車主要有弦日和卡羅拉,兩輛車的油耗經濟可靠性高,但現在價格太貴,詢問了我們地區4S店。

在開始階段,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牽引感,影響動力輸出的順應性。除非你的車路況特別擁擠,否則這點瑕疵其實是無害的。現在開著1500公里,平均100公里油耗在6.8升左右,大眾的渦輪車必須加95號油,這一點我想給予差評。日系車價格太貴,最終打折3萬1000韓元,開始到大眾廊,這個價格我買貴了嗎?朗逸車的空間表現得很好,與10年前的中級車相抗衡。坐滿4個成人空間也不擁擠,但坐滿5個人後,後排中間的人會因為地板突出的原因感到舒服。成年人名言)郎的座位和底盤調整都是硬硬的種類,與日產高高舒適的感覺截然不同。我比較喜歡這種感覺。家裡的沙發好像也買硬的。太溫柔的感覺坐著很累,時間長了反而不舒服。

F. 美國共獲得多少個諾貝爾化學獎

大概60個,不知道數清楚沒

歷屆獲獎者
年份獲獎者國籍獲獎原因
1901年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荷蘭 「發現了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溶液滲透壓」
1902年 赫爾曼·費歇爾 德國 「在糖類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1903年 斯凡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 瑞典 「提出了電離理論」
1904年 威廉·拉姆齊爵士 英國 「發現了空氣中的惰性氣體元素並確定了它們在元素周期表裡的位置」
1905年 阿道夫·馮·拜爾 德國 「對有機染料以及氫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進了有機化學與化學工業的發展」
1906年 亨利·莫瓦桑 法國 「研究並分離了氟元素,並且使用了後來以他名字命名的電爐」
1907年 愛德華·比希納 德國 「生物化學研究中的工作和發現無細胞發酵」
1908年 歐內斯特·盧瑟福 英國 「對元素的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
1909年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 德國 「對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對化學平衡以及化學反應速率的基本原理的研究」
1910年 奧托·瓦拉赫 德國 「在脂環族化合物領域的開創性工作促進了有機化學和化學工業的發展的研究」
1911年 瑪麗·居里 波蘭 「發現了鐳和釙元素,提純鐳並研究了這種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質及其化合物」
1912年 維克多·格林尼亞 法國 「發明了格氏試劑」
保羅·薩巴捷 法國 「發明了在細金屬粉存在下的有機化合物的加氫法」
1913年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 瑞士 「對分子內原子連接的研究,特別是在無機化學研究領域」
1914年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美國 「精確測定了大量化學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 里夏德·維爾施泰特 德國 「對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別是對葉綠素的研究」
1916年 未頒獎
1917年 未頒獎
1918年 弗里茨·哈伯 德國 「對從單質合成氨的研究」
1919年 未頒獎
1920年 瓦爾特·能斯特 德國 「對熱化學的研究」
1921年 弗雷德里克·索迪 英國 「對人們了解放射性物質的化學性質上的貢獻,以及對同位素的起源和性質的研究」
1922年 弗朗西斯·阿斯頓 英國 「使用質譜儀發現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並且闡明了整數法則」
1923年 弗里茨·普雷格爾 奧地利 「創立了有機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4年 未頒獎
1925年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德國 「闡明了膠體溶液的異相性質,並創立了相關的分析法」
1926年 特奧多爾·斯韋德貝里 瑞典 「對分散系統的研究」
1927年 海因里希·奧托·威蘭 德國 「對膽汁酸及相關物質的結構的研究」
1928年 阿道夫·溫道斯 德國 「對甾類的結構以及它們和維他命之間的關系的研究」
1929年 阿瑟·哈登 英國 「對糖類的發酵以及發酵酶的研究」
漢斯·馮·奧伊勒-切爾平 德國
1930年 漢斯·費歇爾 德國 「對血紅素和葉綠素的組成的研究,特別是對血紅素的合成的研究」
1931年 卡爾·博施 德國 「發明與發展化學高壓技術」
弗里德里希·貝吉烏斯 德國
1932年 歐文·蘭米爾 美國 「對表面化學的研究與發現」
1933年 未頒獎
1934年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 美國 「發現了重氫」
1935年 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 法國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伊倫·約里奧-居里 法國
1936年 彼得·德拜 荷蘭 「通過對偶極矩以及氣體中的X射線和電子的衍射的研究來了解分子結構」
1937年 沃爾特·霍沃思 英國 「對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的研究」
保羅·卡勒 瑞士 「對類胡蘿卜素、黃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B2的研究」
1938年 里夏德·庫恩 德國 「對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的研究」
1939年 阿道夫·布特南特 德國 「對性激素的研究」
拉沃斯拉夫·魯日奇卡 瑞士 「對聚亞甲基和高級萜烯的研究」
1940年 未頒獎
1941年 未頒獎
1942年 未頒獎
1943年 喬治·德海韋西 匈牙利 「在化學過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為示蹤物」
1944年 奧托·哈恩 德國 「發現重核的裂變」
1945年 阿爾圖里·伊爾馬里·維爾塔寧 芬蘭 「對農業和營養化學的研究發明,特別是提出了飼料儲藏方法」
1946年 詹姆斯·B·薩姆納 美國 「發現了酶可以結晶」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 美國 「制備了高純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質」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 美國
1947年 羅伯特·魯賓遜爵士 英國 「對具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植物產物,特別是生物鹼的研究」
1948年 阿爾內·蒂塞利烏斯 瑞典 「對電泳現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別是對於血清蛋白的復雜性質的研究」
1949年 威廉·吉奧克 美國 「在化學熱力學領域的貢獻,特別是對超低溫狀態下的物質的研究」
1950年 奧托·迪爾斯 西德 「發現並發展了雙烯合成法」
庫爾特·阿爾德 西德
1951年 埃德溫·麥克米倫 美國 「發現了超鈾元素」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美國
1952年 阿徹·約翰·波特·馬丁 英國 「發明了分配色譜法」
理查德·勞倫斯·米林頓·辛格 英國
1953年 赫爾曼·施陶丁格 西德 「在高分子化學領域的研究發現」
1954年 萊納斯·鮑林 美國 「對化學鍵的性質的研究以及在對復雜物質的結構的闡述上的應用」
1955年 文森特·迪維尼奧 美國 「對具有生物化學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別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1956年 西里爾·欣謝爾伍德爵士 英國 「對化學反應機理的研究」
尼古拉·謝苗諾夫 蘇聯
1957年 亞歷山大·R·托德男爵 英國 「在核苷酸和核苷酸輔酶研究方面的工作」
1958年 弗雷德里克·桑格 英國 「對蛋白質結構組成的研究,特別是對胰島素的研究」
1959年 雅羅斯拉夫·海羅夫斯基 捷克 「發現並發展了極譜分析法」
1960年 威拉得·利比 美國 「發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進行年代測定的方法,被廣泛使用於考古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以及其他學科」
1961年 梅爾文·卡爾文 美國 「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1962年 馬克斯·佩魯茨 英國 「對球形蛋白質結構的研究」
約翰·肯德魯 英國
1963年 卡爾·齊格勒 西德 「在高聚物的化學性質和技術領域中的研究發現」
居里奧·納塔 義大利
1964年 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 英國 「利用X射線技術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質的結構」
1965年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美國 「在有機合成方面的傑出成就」
1966年 羅伯特·S·馬利肯 美國 「利用分子軌道法對化學鍵以及分子的電子結構所進行的基礎研究」
1967年 曼弗雷德·艾根 西德 「利用很短的能量脈沖對反應平衡進行擾動的方法,對高速化學反應的研究」
羅納德·喬治·雷伊福特·諾里什 英國
喬治·波特 英國
1968年 拉斯·昂薩格 美國 「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關系,為不可逆過程的熱力學奠定了基礎」
1969年 德里克·巴頓 英國 「發展了構象的概念及其在化學中的應用」
奧德·哈塞爾 挪威
1970年 盧伊斯·弗德里科·萊洛伊爾 阿根廷 「發現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
1971年 格哈德·赫茨貝格 加拿大 「對分子的電子構造與幾何形狀,特別是自由基的研究」
1972年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美國 「對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別是對其氨基酸序列與生物活性構象之間的聯系的研究」
斯坦福·摩爾 美國 「對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與其化學結構之間的關系的研究」
威廉·霍華德·斯坦 美國
1973年 恩斯特·奧托·菲舍爾 西德 「對金屬有機化合物,又被稱為夾心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的開創性研究」
傑弗里·威爾金森 英國
1974年 保羅·弗洛里 美國 「高分子物理化學的理論與實驗兩個方面的基礎研究」
1975年 約翰·康福思 英國 「酶催化反應的立體化學的研究」
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 瑞士 「有機分子和反應的立體化學的研究」
1976年 威廉·利普斯科姆 美國 「對硼烷結構的研究,解釋了化學成鍵問題」
1977年 伊利亞·普里高津 比利時 「對非平衡態熱力學的貢獻,特別是提出了耗散結構的理論」
1978年 彼得·米切爾 英國 「利用化學滲透理論公式,為了解生物能量傳遞作出貢獻」
1979年 赫伯特·布朗 美國 「分別將含硼和含磷化合物發展為有機合成中的重要試劑」
格奧爾格·維蒂希 西德
1980年 保羅·伯格 美國 「對核酸的生物化學研究,特別是對重組DNA的研究」
沃特·吉爾伯特 美國 「對核酸中DNA鹼基序列的確定方法」
弗雷德里克·桑格 英國
1981年 福井謙一 日本 「通過他們各自獨立發展的理論來解釋化學反應的發生」
羅德·霍夫曼 美國
1982年 阿龍·克盧格 英國 「發展了晶體電子顯微術,並且研究了具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核酸-蛋白質復合物的結構」
1983年 亨利·陶布 美國 「對特別是金屬配合物中電子轉移反應機理的研究」
1984年 羅伯特·布魯斯·梅里菲爾德 美國 「開發了固相化學合成法」
1985年 赫伯特·豪普特曼 美國 「在發展測定晶體結構的直接法上的傑出成就」
傑爾姆·卡爾 美國
1986年 達德利·赫施巴赫 美國 「對研究化學基元反應的動力學過程的貢獻」
李遠哲 中國台灣
約翰·查爾斯·波拉尼 加拿大
1987年 唐納德·克拉姆 美國 「發展和使用了可以進行高選擇性結構特異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讓-馬里·萊恩 法國
查爾斯·佩德森 美國
1988年 約翰·戴森霍費爾 西德 「對光合反應中心的三維結構的測定」
羅伯特·胡貝爾 西德
哈特穆特·米歇爾 西德
1989年 悉尼·奧爾特曼 加拿大 「發現了RNA的催化性質」
托馬斯·切赫 美國
1990年 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 美國 「發展了有機合成的理論和方法學」
1991年 理查德·恩斯特 瑞士 「對開發高解析度核磁共振(NMR)譜學方法的貢獻」
1992年 魯道夫·馬庫斯 美國 「對化學體系中電子轉移反應理論的貢獻」
1993年 凱利·穆利斯 美國 「發展了以DNA為基礎的化學研究方法,開發了聚合酶鏈鎖反應(PCR)」
邁克爾·史密斯 加拿大 「發展了以DNA為基礎的化學研究方法,對建立寡聚核苷酸為基礎的定點突變及其對蛋白質研究的發展的基礎貢獻」
1994年 喬治·安德魯·歐拉 美國 「對碳正離子化學研究的貢獻」
1995年 保羅·克魯岑 荷蘭 「對大氣化學的研究,特別是有關臭氧分解的研究」
馬里奧·莫利納 美國
弗蘭克·舍伍德·羅蘭 美國
1996年 羅伯特·柯爾 美國 「發現富勒烯」
哈羅德·克羅托爵士 英國
理查德·斯莫利 美國
1997年 保羅·博耶 美國 「闡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機理」
約翰·沃克 英國
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 丹麥
1998年 沃爾特·科恩 美國 「創立了密度泛函理論」
約翰·波普 英國 發展了量子化學中的計算方法
1999年 亞米德·齊威爾 埃及 「用飛秒光譜學對化學反應過渡態的研究」
2000年 艾倫·黑格 美國 「發現和發展了導電聚合物」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美國
白川英樹 日本
2001年 威廉·斯坦迪什·諾爾斯 美國 「對手性催化氫化反應的研究」
野依良治 日本
巴里·夏普萊斯 美國 「對手性催化氧化反應的研究」
2002年 約翰·貝內特·芬恩 美國 「發展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鑒定和結構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軟解析電離法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質譜分析」
田中耕一 日本
庫爾特·維特里希 瑞士 「發展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鑒定和結構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利用核磁共振譜學來解析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方法」
2003年 彼得·阿格雷 美國 「對細胞膜中的離子通道的研究,發現了水通道」
羅德里克·麥金農 美國 「對細胞膜中的離子通道的研究,對離子通道結構和機理的研究」
2004年 阿龍·切哈諾沃 以色列 「發現了泛素介導的蛋白質降解」
阿夫拉姆·赫什科 以色列
歐文·羅斯 美國
2005年 伊夫·肖萬 法國 「發展了有機合成中的復分解法」
羅伯特·格拉布 美國
理查德·施羅克 美國
2006年 羅傑·科恩伯格 美國 「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的研究」
2007年 格哈德·埃特爾 德國 「對固體表面化學進程的研究」
2008年 下村脩 美國 「發現和改造了綠色熒光蛋白(GFP)」
馬丁·查爾菲 美國
錢永健 美國
2009年 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 英國 「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研究」
托馬斯·施泰茨 美國
阿達·約納特 以色列
2010年 理查德·赫克 美國 「對有機合成中鈀催化偶聯反應的研究」
根岸英一 日本
鈴木章 日本
2011年 丹·謝赫特曼 以色列 「准晶體的發現」
2012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1] 美國 「對G蛋白偶聯受體的研究」
http://ke..com/view/29887.htm

G. 本田CR-V和豐田威蘭相比,誰的產品力表現更強呢

本田CR-V和豐田威蘭相比,誰的產品力表現更強呢?

這兩個品牌的本田和豐田都是日本品牌。豐田是「商界人士」,本田是「科技奧特庫」,節省耐用,是他們的共同特徵。這兩個品牌已經到了世界之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競爭和共同發展。今天,我們將在同一級別的豐田WANTA和HONDA CR-V下取出他們的品牌來製作PK。誰是最強的王?本田CR-V在外觀上沒有改變,主要在前後周圍和身體材料,豐田的露面是時尚,本田CR-V正面標志'H'的單詞徽標圍繞著一個淡淡的藍色,整體而言,這一領域是非常截然的,沒有平穩的三維方式。

Toyota Wantaby是Cr-V的領域,誰是最強大的王?就儀錶板而言,Willanda的尺寸比本田CR-V更好,Willanda的功能也更加全面。在空間座位方面,兩輛汽車不是太多,本田CR-V的空間略大。在電力方面,本田CR-V使用2.0L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46 HP,最大扭矩為175 n·m。豐田哈蘭達使用2.5L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78馬力,最大扭矩為221N·m。這兩輛汽車和匹配都是E-CVT無級變速箱,這顯然是強大的,而漢蘭達更強大。

H.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屬於哪個洲

澳大利亞屬於大洋洲的國家。

澳大利亞所屬大洲是大洋洲,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澳大利亞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拓展資料: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的居住地。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人先後抵此。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

I. 煉金術是不是偽科學

煉金術是起於12世紀歐洲的一個名字。到公元八世紀,煉金術真正開始了。早期的煉金術者的生活時代是從公元一世紀到五世紀。西方最早的煉金術著作是委託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的名字寫的(約公元100年)。西方煉金術認為金屬都是活的有機體,逐漸發展成為十全十美的黃金。這種發展可加以促進,或者用人工仿造。所採取的手段是把黃金的形式或者靈魂隔離開來,使其轉入進金屬;這樣煉金屬就會具有黃金的形式或特徵。金屬的靈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種靈氣,主要是表現在金屬的顏色上。因此賤金屬的表面鍍上金銀就被當作是煉金術者所促成的轉化。 西方的煉金術可追溯到希臘化時期,最早、最可靠的代表人物是佐西默斯。大約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息摩斯相信存在著一種物質,它能魔術般地使金屬出現人所企望的變化。他對這種物質的稱呼,經阿拉伯傳入拉丁語系後,叫做「Elixirvitae」(長生不老葯),也就是類似於中國所說的「能令人不老不死」的「上品之神葯」———「金丹」。另一位煉金術士,活動於公元三世紀的赫爾墨斯,是埃及的僧侶。作為一切有用的技藝的發明者,赫爾墨斯受到普遍的尊重,被看作與埃及的月神有溝通,後來慢慢地被神化為「三次最偉大的赫爾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以至於他的名字,最後就直接演變成為「煉金術」。 煉金術士相信,「煉金術」的精餾和提純賤金屬,是一道經由死亡、復活而完善的過程,象徵了從事煉金的人的靈魂由死亡、復活而完善,煉金術能使他獲得享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變他的精神面貌,最終達到與造物主溝通。不用說,這樣的目標是無法達到的。煉金術士也明白這一點,因而從各方面來作出「說明」。例如,一部煉金術著作解釋長生之難求說:「由於它是人世間一切幸事中的幸事,所以我認為它只能由極少數人通過上帝的善良天使的啟示而不是個人的勤奮才獲得哲人石的。」而且對服用「哲人石」能否治病長生的方法,也故意說得非常微妙。 埃及神陶斯傳授給人們的技藝。陶斯的另一個分身是希臘神赫爾墨斯,赫爾墨斯是許多行業的守護神,擁有長著羽翼的涼鞋、魔杖、催眠笛等寶物,煉金術師常貼赫爾墨斯封條在他們的原料上,現代的煉金術士為了表達敬意,則用某種配方「貼了赫爾墨斯封條」來表示機密不可外泄。 鉛或銅這樣的賤金屬,怎樣才能變成黃金?煉金家認為,鉛或銅之所以不像黃金那樣的高貴和耐久,是因為在性質上有缺欠的地方。因而就需要設法用各種物質來加以補充。一些人又認為在亞里士多德所主張的四元素以外,作為各種金屬的最常見的共同元素,還有汞、硫和鹽這三種。根據這三種元素的配比的不同,就可以得到鉛、銅或黃金。於是他們就以不同的方法並按不同的比例把三種元素相混合,或是在賤金屬中加入某一種元素,以試驗能否制出黃金。 另外,還有人認為,有一種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的神秘之「聖石」。它可以隨心所欲地把鉛變成金或銀。這種「聖石」究竟在何處,雖然尚未得知,但是要想制出黃金,就必須首先找到它。他們把這種「聖石」稱之為所謂「哲人石」。 煉金術的道具伊斯蘭煉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耳墨斯的哲學和中國的煉金術,以及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系。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煉金術的效能長期爭論不休。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煉金術,而多數自然學科的學者,盡管他們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煉金術的基本觀點。著名的伊斯蘭醫學家伊本·西那在他的《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煉金術的理論為基礎。 穆斯林最早的煉金術者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亞連德(Khalid ibn Yazid)。8世紀初,煉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扎比爾·伊本·海揚(Gabir ibn Hayyan)。他的著作《七十論》和《平衡書》,被視為伊斯蘭煉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煉金術最重要的文獻。穆斯林醫生兼煉金術拉齊被譽為將煉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 但是盡管如此,由於長生的誘惑力,直到用化學方法制金的可能性未能被科學證據否定的19世紀之前,它一直都有廣闊的市場,甚至像艾薩克·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都認為,通過實驗來製取黃金,是值得做的。西方的不少國王,也與中國的那些皇帝一樣,一心希望通過煉金術使自己達到長壽永生。如英國國王亨利六世、法國國王查理七世、查理九世、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二世,都是煉金術的忠實信徒。其中特別有趣的,像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對煉金術士約翰·迪真是寵幸得無以復加,甚至特許他在宮中從事煉金術活動。在號稱「煉金術的中心」的布拉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魯道夫二世把煉金術士邁克爾·梅爾特封為伯爵。 近代化學的出現,使人們對制金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到了17世紀以後,煉金術遭到了批判。煉金術的希望破滅了。
編輯本段煉金術年表
公元前13世紀,古埃及、巴比倫的冶金術高度發展; 中世紀的煉金術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的自然哲學繁盛; 公元前1~3世紀,以埃及都市亞歷山大為中心形成了赫爾墨斯主義。古代寶石工匠記載金屬混合技術書籍在埃及出土。用希臘語記載在萊頓紙和斯德戈摩紙兩種紙上。這個寶石工匠具有豐富的希臘自然哲學知識,同時也是一個煉金術師。《赫爾墨斯文書》產生。 公元3世紀末,希臘語的煉金術書籍出現。 公元7世紀,敘利亞成為赫爾墨斯主義的根據地,煉金術在阿拉伯地區普及。 公元9世紀,扎比爾(Geber阿拉伯煉金術鼻祖)的《百十二書》中提出了《硫磺水銀理論》(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不即不離)奧斯曼(Uthman伊斯蘭第三代正統繼承人)《哲學家們的爭論》。 公元10世紀,《秘法之黑暗》出版(強調物質面),《黃金的培養》出版(強調精神面),《諸學目錄》出版。 公元12世紀,煉金術在12世紀傳入西歐(阿拉伯的煉金術書籍被相繼翻譯成拉丁語),翠玉錄也於同期被翻譯。 公元13世紀,戈貝爾(Goebel)著的《金屬貴化指導大全》引起了教會學哲學家大阿爾伯特(Albertus Magunus)與自然哲學家羅傑·培根的關注。 公元14世紀,尼古拉斯·弗拉梅爾的《解說尼古拉斯·弗拉梅爾刻在巴黎聖嬰公墓第四室拱牆上的難以理解的符號》在巴黎出版 公元15世紀後半期,馬里西歐翻譯了《赫爾墨斯文書》等新柏拉圖主義文獻。 公元16世紀前半期,帕拉塞爾蘇斯在「硫磺&水銀」的理論中追加了「鹽」的概念。這就是醫科學派的誕生,內科學的起源。 公元16世紀後半期,《自然魔術》在那不勒斯出版。 公元17世紀,《被正視,被完善,被增補的煉金術》在法蘭克福出版。帕拉塞爾蘇斯的得意門生叫哈因里希·昆拉特發表了《永遠的智慧圓型劇場》。 公元17世紀以後,煉金術的意義被眾多研究者傳達至今。現在,以帕拉塞爾蘇斯的研究為主出版了很多研究書籍。牛頓是煉金術師的事實也為公眾所知。 現代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通過核化學來煉金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成本極高,產生的金子價值遠遠低於所要使用的器材、原料、能量所需的費用,是絕對賠本的買賣。
編輯本段煉金術簡史
埃及的煉金術
眾所周知,煉金術起源於埃及,最初是有人試圖將賤金屬偽造成貴金屬,比如將銅和鋅製成合金可以在外觀和硬度上很接近黃金。 後來這種技術逐步發展成為一門學科,因為可能得到物質的轉換,竟獲得了神的地位,於是煉金術誕生了。 埃及人留給煉金術最重要的東西是《翠玉錄》(Emerald Tablet),是刻在一塊翡翠石板上的最早的煉金術典籍
古希臘的煉金術
希臘時期對煉金術最大的貢獻,就是煉金術的哲學化。 古希臘著名的雅典學派在公元前4世紀左右建立了一套自然科學哲學體系,其代表人物有著名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在這一時間對煉金術影響深遠的「元素論」正式確立,即世間萬物由四種元素組成:氣、水、土、火;其中每種元素都代表四種基本特性(燥、濕、冷、熱)中兩種特性的組合。土=燥+冷;水=濕+冷;氣=濕+熱;火=燥+熱。 這種思想為煉金術的物質轉化理論提供了理論依據,可以說煉金術的主要思想就來源於這一時代。 這一時期實踐煉金術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大約公元1世紀,在亞歷山大的煉金術士已經基本確立了煉金術實踐的基本步驟: 原料—(黑化)→死物質—(轉化)→產物 這就是後來煉金術「理解、分解、再構築」思想的原型。 同時煉金術士們還提到了通過在「轉化」中加入「種子」來完成轉化的構想,我們認為這就是最早對「賢者之石」的追求。 但此時的「種子」和「賢者之石」的區別在於,煉金術士認為得到不同的產物需要不同的「種子」,比如得到黃金需要「黃金種子」,還沒有產生一種「萬能物質」的思想。 這個時代另一件對煉金術意義深遠的改變就是煉金術符號的出現,這直接導致了龐雜的煉金術公式一定程度上的簡化,同時也為煉成陣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通常採用的煉金術符號最早是直接使用的占星術符號,如用太陽代表黃金,月亮代表銀,後來又對其稍作改變,比如水銀的蒸餾就是將水星的符號和蒸餾的符號結合,但不同的煉金術士通常使用不同的符號體系,使得煉金術符號曾一度混亂,直至近代化學確立,用化學符號替代了煉金術符號。 這一時期煉金術的成果主要用於製造合金和染料,這一時期製造的合金已經能在外觀上與真金極其接近,以至於阿基米德為了鑒定敘拉古國王希耶隆二世金皇冠的真偽而發現了浮力定律。 古代煉金術相關資料圖(20張)阿拉伯的煉金術
煉金術:Alchemie 這個拉丁文單詞就來源於阿拉伯語。更早的詞源,很多人相信來自希伯來語的片語:Ki mi-Jah 意思是:上帝的啟示。 西方世界在經歷了短暫的文化繁榮之後,希臘衰落了。隨著羅馬的崛起,煉金術士不再具有之前的那種自由開放的研究氣氛,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處於停滯狀態。 大約公元7世紀,阿拉伯世界崛起,並在接下來的300年內迅速攻滅了波斯,擊敗拜占庭,佔領西班牙,儼然成了站在歐洲東方的強敵。 關於阿拉伯煉金術的起源,公認的第一個大師是大馬士革的王子哈立德·伊本·亞連德(Khalid ibn Yazid)。這位王子大約生活在在公元7世紀中葉。歷史記載哈立德王子是從一本名為《智者克拉索斯之書》開始煉金術的學習的。有趣的是,這位王子公認的老師卻是一位拜占庭的基督教僧侶。從這個傳說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阿拉伯世界的煉金術是由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傳入的。 大約在公元9世紀,扎比爾·伊本·海揚(Gabir ibn Hayyan)出現在阿拉伯煉金術大師名錄中。史學界也存有爭議,究竟是一位扎比爾,還是數位扎比爾(在傳說中合為一人)共同帶來了煉金術史上最深遠的變革。從他(或者他們)開始,煉金術正式由一門「技術」變為一門「學問」。 扎比爾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支——伊斯梅伊派(Ismailiya)的傳人,這一派最大的特點就是堅信在世間經典中,存在著「真理背後的真理」。 扎比爾留下了煉金術歷史上第一批傳世的煉金術著作:《七十論》、《中和論》、《論同情》等。在這些著作中,我們終於發現上一講提到過的那些希臘先哲的思想是怎樣影響了煉金術的發展。在這些著作中,扎比爾詳細地闡述了四態(冷熱干濕)和四大元素(氣水土火)的理論,並將其作為煉金術的基礎理論。在繼承希臘哲學思想的同時,扎比爾提出了煉金術中的「硫-汞」理論,認為世間一切金屬都是由硫磺和水銀組成的,只是因為組成的比例不同。通過煉金術調整金屬中硫磺和水銀的比例,就可以使之發生「嬗變」而由賤金屬(鉛)得到貴金屬(金)。 扎比爾的著作中還屢次提到了「唯一之物」——「煉金葯」或者叫「萬用靈葯」,具有誘發嬗變的能力。他同時敘述道:「世間萬物皆來自哪個共同的源頭,『唯一之物』,又都能還原到那『唯一之物』之中……」。「一即是全,全即為一」煉金術的箴言展示了宇宙的法則,這說明煉金術士已經由對黃金的追求轉為了對宇宙的探索。 扎比爾還試圖通過整理物質的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所以扎比爾又被後人稱為:「化學之父」。 阿拉伯還有一位煉金術大師,雖然他更多的是一名醫生,不過這使得他可以將生物學材料,比如草葯和動物組織引入煉金術。他就是阿爾·拉齊(Ar-Razi)。他著有《秘密中的秘密》一書,繼承了扎比爾的煉金術理論。從這部書中我們得知最晚在公元10世紀初,煉金術已經有一套自己專用的儀器和工具。他詳細闡述了物質在煉金術中的轉變過程,論述了在「嬗變」中加入煉金葯是成敗的關鍵之舉。但可惜這位拉齊在歷史上的記載實在太少,我們不能對他有更深入的了解了。
中世紀的煉金術
這 煉金術師的情況一時期的早期,在西班牙,這個被阿拉伯人佔領的基督教國家,處於阿拉伯和基督教夾縫中的猶太人開始了第一批翻譯工作,不過由於他們並不是煉金術士,也不甚精通拉丁文,所以當時翻譯的諸如《七十論》這樣的著作的譯文晦澀難懂,甚至完全失義。後來,基督教世界的一些學者開始接觸煉金術,才正式宣告了煉金術歐洲時期的開啟。 這第一位賢者就是大阿爾伯特(Albertus Mangus)(1193~1280),他一生留下了大約30部煉金術著作。他繼承了扎比爾的硫-汞理論,同時提出了他的煉金術步驟:第一步是要「消滅特徵」,將金屬還原回純粹的硫和汞,然後挖掘金屬的潛力,使之重新融合,就得到了新的金屬。在他的著作中,我們還找到了這樣一段話:「但願我們能得到那塊既不能被火燒毀也不會腐壞的石頭吧,然後我們將擺脫所有的恐懼。」這,就是「賢者之石」最早的書面記述。 接下來的第二位賢者是大阿爾伯特的學生,托馬斯·馮·阿奎那(Thomas von Aquinas)(1225~1274),他繼承了大阿爾伯特的思想,同時他認為水銀是煉金術的「精神」,是純粹的物質,從他開始,汞一直在煉金術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留下的煉金術著作最著名的是《論物種的多樣性》,當然,這里的「物種」指的是「物質的種類」,而不是生物上的「物種」的意思。同時他還留下了兩部神學著作《神學大全》和《旭日初升》。可正是由於這兩部著作,在他死後第3年,也就是1277年,教皇宣布其為「異端」。因為所有人都相信,在他的著作中隱藏著「真理背後的真理」。 這第三位賢者,是羅傑·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他的著作有《大著作》、《小著作》和《第三著作》。有人說他是歐洲自然哲學的先驅,因為他的主張是:任何學說都要有理論研究作為指導,再加上實踐操作進行驗證。他同時將這種思想引入煉金術,並宣稱:「煉金術是諸多認識世界的方法之一。」正因為此,同樣在1277年,教皇宣布其為巫師和「異端」,並判處入獄14年。 第四位賢者,是阿諾德·馮·威蘭諾瓦(Arnals von Villanova)(1240~1311),著有《哲人的玫瑰園》。就像拉齊一樣,威蘭諾瓦更多的是一個醫生。他認為就像人在四液不平衡時就會生病一樣,賤金屬就是由於四大元素和硫汞不平衡導致的一種病態現象,所以只需要平衡金屬中的四大元素和硫汞的比例,就可以將其「治癒」,成為「健康」的貴金屬。 最後一位先賢,是雷蒙德斯·盧勒(Raimuns Lullus)(1235~1316),他的著作是《大自然的奧秘之書:第五元素》。理論上煉金術只承認四大元素,所以這里的「第五元素」就是賢者之石。同時盧勒也是第一個試圖將卡巴拉(Cabbala)引入煉金術理論的人,但是我們知道這一融合還要推遲到幾百年以後才最終完成。 弗拉梅爾的煉金術——哲人石 尼古拉斯·弗拉梅爾(Nicolas Flamel)(1330~1417?) 他是唯一一個歷史明確記載練成了哲人石的煉金術士。 1382年是奇跡發生的一年。1月17日中午,基於賢者之石的「汞——銀」轉化成功;4月25日下午5時,「汞——金」轉化成功。 後來的故事就是弗拉梅爾成為世人皆知的一夜暴富。他先後捐建了14所醫院,3所禮拜堂,7所教堂及其墓地,以及聖嬰公墓那著名的壁畫。 1417年3月,弗拉梅爾的葬禮舉行。 1719年,保羅的書《土耳其之旅》在巴黎出版。其中一段他碰見一個奇怪的土耳其人,他對保羅說:「你真得相信他已經死了嗎?不,我的朋友,尼古拉斯·弗拉梅爾還活著。無論是他還是他的妻子,都還不曾嘗到死亡的滋味。」 1761年,塞繆在巴黎歌劇院的拱門下看到了弗拉梅爾夫婦。 1929年,在巴黎,路易·保威爾講道一個酷似弗拉梅爾的老人。 這就是尼古拉斯·弗拉梅爾和賢者之石的故事。
文藝復興以來的煉金術
這是中世紀的結束之時,從佛羅倫薩開始了一場席捲整個歐洲的思想變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顛覆了天主教告訴大家的世界,於是哲人們不得不尋求其它的途徑來尋求世界的解釋。一些人復興了一度遭受封禁的亞里士多德主義——自然哲學主義,就像羅傑·培根宣揚的一樣——另一些人開始試圖重構柏拉圖的思想,並由此產生了新柏拉圖主義——形而上學和神秘主義的共同開端。 轉回煉金術領域,這一思想上分歧也深刻地影響了煉金術的發展方向,我恐怕是由於赫爾墨斯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的氣味相投,因而「赫爾墨斯的學說」——煉金術更多的接受了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 幾乎是在同時,猶太神秘主義的思想也開始進一步地滲透到了煉金術當中,尤以卡巴拉的傳入為標志。煉金術士們開始利用卡巴拉的教義來理解世界。構建世界的卡巴拉之樹,或者生命之樹,被認為是上帝煉成世間萬物的基石。 帕拉塞爾蘇斯這一影響在煉金術士中最著名的表現者,就是人們所說的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原名菲利普斯·奧里歐勒斯·德奧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馮·霍恩海姆(Philippus Aureolus Theophrastus Bombastus von Hohenheim)(1493~1541),這恐怕是我見過的最長的名字,比「阿不思·帕西瓦爾·伍爾弗里克·布萊恩·鄧布利多」還要長。我不得不說這一個霍恩海姆有極端的自戀傾向。他給自己起得外號——帕拉塞爾蘇斯——如果拆開來就是Para Celsus,意為「超越塞爾蘇斯」,而塞爾蘇斯是一位著名的古羅馬醫學著作家。霍恩海姆如同他的前輩拉齊和威蘭諾瓦一樣,同時是一個醫生,我恐怕是因為當時解剖學的發展使得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四液平衡理論」越來越站不住腳,於是帕拉塞爾蘇斯在醫學上拋棄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而這種拋棄同樣延伸到了他的煉金術研究中,他放棄了亞里士多德主義而去堅決捍衛赫爾墨斯神秘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他相信世間萬物都具有靈魂,而最高的靈魂是整個宇宙。他在煉金術領域的成就,主要在於他對「硫-汞」體系的發展,他在這一體系中加入了一個新的元素:鹽。同時他還對他的「鹽-硫-汞」體系做出了全新的定義:鹽是肉體,硫是靈魂,汞是精神,這三基構成了世間萬物。 很快,霍恩海姆的追隨者出現了,他們更加堅定地推崇赫爾墨斯神秘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傳言是一名叫做克里斯蒂安·羅森克羅伊茨(Christian Rosenkreutz)的德國修道士創建了這個被稱為玫瑰十字會(Fraternity of the Rosy Cross)神秘組織,作為帕拉塞爾蘇斯學派和赫爾墨斯主義的傳承者的秘密社團,目前已知的成員有:佩特努斯·西弗瑞勒斯(Petrus Severinus),丹麥國王御醫,著有《哲學醫學的觀念》;約瑟夫·迪歇納(Joseph Duchesne),法國國王御醫,著有《論古代哲學家的舊醫葯學原料》;利奧納特·特恩內瑟爾·扎姆·特恩(Leonhardt Thurneysser zum Thurn),勃蘭登堡選帝侯御醫,著有《第五元素》;托馬斯·蒂姆(Thomas Thymme),英國作家,著有《迪歇納的化學醫學和赫爾墨斯醫學實踐》;吉拉德·多恩(Gerad Dorn),德國煉金術士;瓊·巴普提斯塔·梵·海爾蒙特(Joan Baptista van Helmont),煉金術士、醫生,著有《醫學的曙光》;巴西爾·瓦倫丁(Basil Valentine),煉金術士,著有《銻之凱旋車》、《十二把鑰匙》……顯然,我不知道這個名單還有多長,名單上的很多人選擇了隱去自己的真名實姓,而冠以一個統一的名號:玫瑰十字會員(Rosicrucian)。 但是,同樣還有一部分煉金術士仍然在堅持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這種堅持及其引發的煉金術士們對物質、對世界的思考,最終導致了一個偉大的煉金術時代的終結。
牛頓的煉金術
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1727)顯然是人盡皆知的最典型的科學家的代表。 艾薩克·牛頓恐怕牛頓對神秘學才有更深的追求,他有一句被世人選擇性遺忘的名言:「我的一生,就是在為證明上帝的存在而工作。」 事實上,牛頓接觸煉金術甚至比他接觸科學還要早,他幼年就曾大量閱讀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並對其元素論十分感興趣,而眾所周知亞里士多德的元素論就是煉金術的基礎理論之一。在進入劍橋學習的時候,他的第一位導師就是一名煉金術士亨利·莫爾(Henry More,著有《靈魂不朽》)。 牛頓的手稿表明,它曾逐字逐句謄寫和翻譯了許多煉金術著作,同時還編輯了一份詳細的,大約包含7000個名詞的煉金術詞彙表。在他的手稿中,他將他拉丁文名字Iasscus Neuutonus通過一種古老的換音造詞法改寫為Jeova Sanctus Unus,意為「神選之子」。 牛頓曾進行過大量的煉金術實驗,其中包括參照瓦倫丁《銻之凱旋車》中的方法,成功製造出了一種被稱為「星銻」的美麗晶體,並認為「這種星沒有寶貴到包含賢者之石,但是其中隱藏著一種絕妙的葯物」。 他觀察煉金術坩堝中物質的運動,從煉金術的動力上,他認為之所以天體會具有引力這一奇妙的性質,正是因為我們的宇宙正是身處於上帝的巨大而奇妙的坩堝之中,煉金術就是推動我們世界運行的本源動力。換言之,如果沒有牛頓對煉金術的研究,就沒有萬有引力,甚至我們可以說牛頓的科學成就只是他研究煉金術的副產品而已。 在牛頓之後,煉金術並未消亡,可是牛頓是最後一個對煉金術理論作出過貢獻的煉金術士,所以我們稱其為「最後一位賢者」。 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牛頓在劍橋的導師兼同事,於1661年發表了《懷疑派化學家》。波義耳在本書中提出了新的元素論: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學方法再分解的簡單物質才是元素。這正是現在出現在我們的化學教材中關於元素的定義的最早版本。他同時還提出:「化學,為了完成其光榮而又庄嚴的使命,必須拋棄古代傳統的思辨方法,而像物理學那樣,立足於嚴密的實驗基礎之上。」這就完全去除了煉金術中的神秘學思想,而將自然哲學思想獨立出來一門新的學科:近代化學。波義耳也由此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 自此,煉金術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分裂,失去了自然哲學思想的煉金術從此完全被歸為神秘學的范疇之內。
20世紀煉金術
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席捲全世界,整個西方社會的價值觀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拜金主義充斥著整個世界,上層社會的人們都陷入了對金錢無休無止的追求中,完全無暇顧及那些古老的文化。 煉金術似乎就要這場忙碌中被人們淡忘了。 但是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資本家們,或者說最早的那批拜金主義者的後代們,發現似乎這世界上存在著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於是一股說普遍的獵奇思想子在當時散播開來 在這一時期,為了滿足這種獵奇思想,一些人開始尋求古老的,神秘的東西,來滿足大眾的好奇心。 美國人亞瑟·愛德華·韋特(Arthur Edward Waite)(1857~1942)便是這些人中最著名的一個。他翻譯並創作了大量的神秘學著作,他向世人介紹了卡巴拉和猶太神秘主義,他還詳細描述了玫瑰十字會,並將古代煉金術的一些著作翻譯出來。當然,韋特為世人所知最重要的還是他將吉普賽人的占卜紙牌中融合了神秘主義的思想,並設計出了任何一個玩塔羅牌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的「韋特經典塔羅」。 於是如今的煉金術就扮演著這樣一個角色: 無論是尼古拉斯·弗拉梅爾,還是牛頓的煉金術研究,就像失落的亞特蘭蒂斯城或者UFO一樣,都是獵奇者絕妙的談資,以及小說家和電影人經久不衰的賺錢法寶,不是么?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3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2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1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6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2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4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3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9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