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來的螳螂怎麼樣

泰國來的螳螂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6-14 11:21:45

① 螳螂和蟑螂有啥區別

螳螂和蟑螂主要從生物學種類、體態外觀、生活習性、種類和分布情況以及對人們的影響等方面區別。

一、生物學種類

螳螂: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是益蟲。

二、體態外觀

螳螂:身體中型或較大,頭部倒三角形,復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體呈黃褐色、灰褐色或綠色。胸部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並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

蟑螂:體形很小,長約10-15mm,成蟲為棕黃色。

三、生活習性和分布情況

螳螂:有些種類是孤雌繁殖,如美國大草螳等。螳螂是肉食性昆蟲,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生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

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動作靈敏,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它只吃活蟲,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鉗食它的獵物。

受驚時,振翅沙沙作響,同時顯露鮮明的警戒色。常見於植叢中而非地面上,體形可像綠葉或褐色枯葉、細枝、地衣、鮮花或螞蟻。依靠擬態不但可躲過天敵,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獵物時不易被發覺。

螳螂的壽命一般是一年一代,一隻螳螂的壽命約有六至八個月左右.。就算沒有頭,螳螂還是能存活十天左右。

除極寒地帶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

蟑螂 :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出現於地球上。我們發現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從煤炭和琥珀中發現的蟑螂,與你家櫥櫃中的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億萬年來它的外貌並沒什麼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到今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

蟑螂善於爬行,會游泳,危機時也可飛行。蟑螂的扁平身體使其善於在細小的縫隙中生活,幾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條件不好,較長時間內不吃不喝也不會死亡。蟑螂如上的特點,使其數量與日俱增,分布范圍日趨擴大,已躍居成為頭號家庭害蟲。

蟑螂喜暗怕光,喜歡晝伏夜出,白天偶爾可見。一般在黃昏後開始爬出活動、覓食,清晨回窩。溫度在24-32℃最為活躍,4℃時完全不能活動。在熱帶地區,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動。北方地區,冬季有取暖設備的室內,溫度適宜,蟑螂可照常活動、繁殖。

多數蟑螂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內,可以抵抗不良環境的影響,也不易被葯劑殺死,條件適宜時即可孵化出幼蟲。

蜘蛛,蠍子,螞蟻,寄生蠅,寄生性胡蜂,蟾蜍,蜥蜴,鳥類,老鼠等都是蟑螂常見的天敵。

四、種類

螳螂:世界已知1585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

蟑螂:它們大多數長相都差不多,但是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到有所不同。當前的分類學者將蟑螂分成6000種左右,其中約有50種是害蟲。

例如大家所常見的亞洲蟑螂。此外美洲蟑螂(美洲大蠊)、德國蟑螂(德國小蠊)、棕色蟑螂和澳洲蟑螂的分布也十分廣泛。我國約有200餘種,常見的室內蟑螂有10種左右,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有德國小蠊和美洲大蠊。

五、對人類的影響

螳螂:螳螂可捕食40餘種害蟲,如蠅、蚊、蝗、蛾蝶類及其幼蟲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蟲,蟬、飛蝗、螽斯等大型昆蟲。

通過人工反季節培育,可以使人們周年欣賞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設小小動物園、野生昆蟲園的良好素材。

蟑螂:生活於野外的蟑螂種類,大多以腐敗的有機質或枯枝敗葉等為主食;而棲身於屋舍的蟑螂,喜歡澱粉性的食物,在它們爬過的食物上,往往會把所攜帶的病原生物留下而傳播疾病。蟑螂進食時有個壞習慣:邊吃、邊吐、邊排泄,因此污染食物,傳播多種疾病,如痢疾、副霍亂、肝炎、結核病、白喉、猩紅熱、蛔蟲病等。

無論是什麼品種的蟑螂,其所傳播的病原生物有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肺結核菌、炭疽桿菌、癩病菌等及條蟲類、蛔蟲類、血吸蟲類的卵等等。蟑螂還分泌和排泄出有異臭的物質,使人聞到後感覺惡心甚至嘔吐。

參考資料:網路-螳螂

網路-蟑螂

② 螳螂有什麼特點

螳螂的一對前足,猶如刀斧手高舉的大刀,所以在有些地區也稱之為「刀螂」,它是肚大腰圓、行動緩慢的昆蟲。螳螂比起蝗蟲、蟋蟀那樣靈活跳躍、展翅飛翔的昆蟲來是有遜色的;就是和蟈蟈相比,也顯得有些笨拙。實際上,螳螂並不笨,它捕捉其他昆蟲的本領是很高的。螳螂能巧妙地捕食蟬、蝗蟲、蒼蠅、蝴蝶和蚱蜢等害蟲。所以,螳螂是有益的昆蟲。

螳螂有一個上寬下窄的三角形的頭。它的脖子和前胸,生得又細又長,可以和長頸鹿的長頸媲美。脖子兩旁還生有鋸齒狀的硬刺,這是對脖子的保護性「裝甲」。它的脖子非常靈活,可以前後左右自由地搖擺轉動,這樣有利於觀察食物的所在,監視小蟲的行蹤,以防備小蟲在不知不覺中偷偷溜走。

為了方便尋找食物,螳螂的眼睛生在三角形頭部的兩端,並且向外突出,這樣它的視野就格外廣闊。不過它的視力並不敏銳,它看東西無論遠近總是模糊不清。螳螂眼睛有一個特點就是對靜止不動的東西是看不見的,它只能看到運動著的東西,因此,不論螳螂要捕捉的小蟲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行動是否靈活,只要它是活動的東西,螳螂就能看到它。如果用死蒼蠅喂螳螂,它是不會理睬的;但是半死的蒼蠅,只要它掙扎一下,螳螂就會把它捉起來吃掉。

在螳螂細長的胸部上,生長著一對非常發達強壯的前足,樣子很像兩把鐮刀。這對前腳十分厲害,它的尖端,比鋼針還要銳利。在前足的內側,還生有很多銳利無比的鋼刺,非常適合把捕捉到的小蟲挾在前腳彎里牢牢押住。蟲子只要被它捉住,那就休想逃掉。

螳螂是肉食性的昆蟲,也就是專門吃其他蟲類的昆蟲。如果小蟲在草叢中偶然遇到了螳螂,毫無疑問那是大禍臨頭。

螳螂捕捉小蟲的時候;就像獵人追蹤野獸一樣,猛追不放。有時候又像漁翁垂釣,靜待魚兒上鉤。當它藏在暗處聚精會神地監視要捕捉的蟲類的時候,它就把細長的中足和後足緩慢移動,輕手輕腳接近小蟲,連它站立的葉子,也毫不顫動,使小蟲無從察覺,真是「神出鬼沒」。

當螳螂准備捕捉蜂類和蝶類的時候,它採取的「戰術」是隱藏在花朵的背後,擺成「伏擊陣勢」。這時,它會豎起上半身,抬起那對鐮刀似的前足,耐心等待幾分鍾甚至幾十分鍾,等蜂類和蝴蝶接近了,它才一躍而起。螳螂伏擊的姿式,就像虔誠的教徒祈禱的模樣。因此,德語把螳螂也叫作「祈禱的信女」。螳螂捕蟲的時候,它的三角形小腦袋,不停地擺動,目不轉睛地監視對方,絕不讓對方乘機逃跑。有時距離要捕捉的蟲類稍微遠些,螳螂不等小蟲接近,也會一躍而上,把小蟲捉住。

當螳螂捕捉蟬和蚱蜢等身軀比較大的昆蟲時,它就使出渾身的招數,猛然揮動那對鐮刀似的前足,竭力向對方狠狠地砍去,這一招實在使對方難於招架,不等掙扎,就一命嗚呼了,螳螂馬上進行一頓豐富美餐。螳螂對食物的選擇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活的。只要是活的小蟲,它捉起來就吃掉,決不「挑肥揀瘦」。因此,就是它自己的「家族」和「晚輩」也一定要時刻留心,否則,就會有被吃掉的危險。

螳螂的小嘴,生在三角形頭部的下面,從上到下,越縮越小。它那兩個「大牙」,有力而且堅硬。

為了便於捕捉小蟲和迷惑對方,螳螂還有一套不尋常的本領,就是它的顏色會隨著周圍草木葉子的顏色變化。夏天草叢和樹林都是綠色的,這時候螳螂也是綠色的;秋天葉子枯萎變黃,螳螂也就變成黃褐色的。

秋天是螳螂「結婚」的良辰吉日。結婚,本來說應該是歡樂的喜事,而在螳螂的世界裡,「結婚」就意味著螳螂要大禍臨頭了。當它們婚配以後,雄螳螂就要遭到雌螳螂的毒手而被殺死。所以,在螳螂的世界裡,「結婚」就等於是雄螳螂生命的結束。

雌螳螂吃掉雄螳螂,是昆蟲生態學中一個非常有名的插曲。如果雌螳螂攝取的食物中含有極為充分的蛋白質的話,雌螳螂本來並不一定要把雄螳螂吃掉,可是,在自然環境里,雌螳螂生理上所需的蛋白質,光靠它能捕捉的小蟲是遠遠不夠的。雌螳螂為了產出飽滿的卵,培養出健壯的後代,至少要吃掉四五隻雄螳螂那樣多的蛋白質,才能滿足它所需要的養分。盡管雌螳螂那樣「身強力壯」,但是,到了產完卵以後,也是精疲力竭地死去。可以說,它們都是為了下一代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雄螳螂的身體,成了雌螳螂懷孕後的營養品,雌螳螂在補足了蛋白質以後,大約在10月底左右,就在樹枝上或者在草叢里,產出約四五厘米長,約二三厘米粗的卵袋,叫桑螵蛸。有趣的是:雌螳螂產卵的時候,同其他生物產卵的姿勢不相同。螳螂產卵頭部朝下,腹部朝上,從尾尖排出質量鬆柔的流體泡沫,卵就裹在裡面。流體泡沫排出以後不久,就凝固成硬塊,成為圓筒形的,表面有橫的皺紋,裡面由薄膜隔成許多小隔,每個小格里大約有30幾個卵。卵塊里遍布無數的小氣泡,凝固以後就像硬質泡沫塑料一樣,既防寒又防震。雌螳螂產一次卵,如果能順利孵化的話,可以孵出數百隻小螳螂。

到了來年的梅雨季節,小螳螂就開始孵化出生。剛孵化出來的小螳螂除了沒有翅膀以外,它的長相、習性和食物同成蟲一模一樣,經過五次蛻皮,它就長大了。這些小螳螂為了健壯成長,必須大量吃東西,盡量攝取蛋白質,未來的大螳螂就是從幼小的時候開始養成了生活的習慣。

螳螂的幼蟲時期,用蚜蟲充飢。隨著身體的發育生長,它所捕捉的食物逐漸升級,從捕捉蒼蠅和蜂類,發展到捕捉蝴蝶和蟬等身軀較大的蟲類充飢,食量之大,在昆蟲中是數一數二的。

螳螂屬於熱帶生活的昆蟲,以北緯53度為極限。在熱帶地區的南非生長的螳螂,身軀巨大,兇猛異常,有時會攀緣到樹上捕殺小鳥的幼雛。生在螳螂國家的小朋友,都喜歡捕捉螳螂來玩耍。南非的小朋友用細繩拴住螳螂的脖子,以虱子喂螳螂來飼養,所以南非把它稱為「食虱蟲」。螳螂在准備捕捉小蟲的時候,高高舉起它那一對「鐮刀」,就如面向麥加虔誠禮拜的模樣,所以在阿拉伯地區人們對螳螂是很尊敬並加以保護。

螳螂和蟑螂雖然外貌不大一樣,但是如果仔細觀察,還是可看出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總的來說,螳螂是屬於蟑螂分支的一種肉食性類群。因此,科學家認為,螳螂的祖先早在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就已出現在地球上。這一學說,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贊同。

螳螂雖然強悍,但是它也有畏懼的強敵,某些兇猛肉食性鳥類,就是它的大敵;受了傷的螳螂,甚至連螞蟻也無法應付。還有一種小蜂的幼蟲,能寄生在螳螂的卵塊里,是螳螂卵的大敵,可使卵塊里的卵全部覆滅。

螳螂是屬於無選擇性的肉食性昆蟲。在它捕捉的蟲類中,有時也吃掉一些對人類有益的蟲類,但是根據科學家們的觀察,它所捕捉的蟲類仍然以害蟲佔多數,所以把它列到益蟲的行列中。因此,我們對螳螂應加以保護。

③ 蘭花螳螂都是粉色的嗎這種螳螂生活在什麼地方

蘭花螳螂事實上絕大多數都生話在東南亞國家的熱帶雨林當中,尤其是新加坡的蘭花螳螂較多,因而在這種地區捕獲蘭花螳螂是最不易落空的,自然除開新加坡外,也有泰國的、越南、印度的及其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全是蘭花螳螂的生存環境之一,而且最好在大白天才可以見到他們。蘭花螳螂每日大多數的時間全是日常生活在雨林中的蘭草群上,不但看上去美貌,與此同時他們的捕獵工作能力也是特別強的,平常除開捕獲一些蚊蟲搜索引擎蜘蛛外,關鍵捕獲的目標便是采蜜的蟲類,例如蜜峰、彩蝶,乃至一部分飛蟲它也是不可能抵觸的,而往往能不許獵食發覺,也由於它出色的掩藏工作能力。

新生幼體展現獨特的黑紅二色組成,在第一次褪皮以後才會轉換為白色和淡粉色之間的蘭草魚體色。蘭花螳螂若蟲以後,淡粉色會消退而發生粽色的色素斑,魚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變化為淡黃色。蘭花螳螂不但看起來漂亮,還十分的聰慧。從出世就具備掠食本能反應,只需是活的蟲類,如蚊蟲、搜索引擎蜘蛛、蜜峰、彩蝶、飛蟲等他們都是會捕捉。捕食的情況下,蘭花螳螂將自身全部身體變化為既充斥著藝術美,又具有欺詐性的掩藏。

④ 螳螂的種類的圖片

中華大刀螳

⑤ 螳螂的習性 怎樣生活,什麼樣子,怎樣捕食,希望細心的你能發現,幫幫我吧!

螳螂(mantis)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頭三角形且活動自如,復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折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後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於背上;腹部肥大。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1585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

中文名稱: 螳螂
外文名稱: mantis
別稱: 刀螂,大刀螂
二名法: Mantidea
界: 動物界
門: 節肢動物門
亞門: 真節肢動物亞門
綱: 昆蟲綱
亞綱: 有翅亞綱
目: 螳螂目
科: 螳螂科
分布區域: 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

目錄

簡介
飼養及其價值採集種源
飼用昆蟲
人工配料
飼養管理
環境調控
採收加工
炮製
葯用價值
生防價值
食用價值
觀賞價值
大刀螳螂
交配中的螳螂
中葯·螳螂
同名電影:螳螂
藝術家筆下的螳螂
電影《功夫熊貓》中的快螳螂簡介
飼養及其價值 採集種源
飼用昆蟲
人工配料
飼養管理
環境調控
採收加工
炮製
葯用價值
生防價值
食用價值
觀賞價值
大刀螳螂
交配中的螳螂
中葯·螳螂
同名電影:螳螂
藝術家筆下的螳螂
電影《功夫熊貓》中的快螳螂
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身體為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頭呈三角形,能靈活轉動。復眼突出,單眼3個。 螳螂
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捕捉足,中、後足適於步行。漸變態。卵產於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產4~5個卵鞘,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於樹枝、樹皮、牆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為「預若蟲」,脫皮3~12次始變為成蟲。一般1年1代,一隻螳螂的壽命約有六至八個月左右,有些種類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 英文名為mantid。亦作mantis、praying mantid或praying mantis。螳螂科(Mantidae)有近2,000種體型大、行動快速的昆蟲,特徵是前胸(上部)長,前足股節腹面有溝,溝兩側有刺列,脛節(下部)可嵌入溝內。它只吃活蟲,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鉗食它的獵物。受驚時,振翅沙沙作響,同時顯露鮮明的警戒色。常見於植叢中而非地面上,體形可像綠葉或褐色枯葉、細枝、地衣、鮮花或螞蟻。依靠擬態不但可躲過天敵,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獵物時不易被發覺。雌蟲交尾後常吃掉雄蟲,卵產在卵鞘內可保護其度過不良天氣或天敵襲擊,卵 螳螂
數約200個。若蟲(無翅,形似成蟲)會同時全部孵出,常互相殘殺。 多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歐洲的代表是Mantis屬(薄翅螳螂〔Mantis religiosa〕是分布最廣的種)、Ameles屬、Iris屬和Empusa屬。北美的屬包括Stagmomantis屬(卡羅來納螳螂〔S. carolina〕是分布最廣泛的種類)、Litaneutria屬(L. minor是小型西方種,是唯一原產加拿大的螳螂)、Thesprotia屬(形細長)和Oligonicella屬(形細長)。薄翅螳螂、Iris oratoria、窄翅螳螂(Tenodera angustipennis)和中華螳螂(T. aridifolia sinensis)已傳入北美。中華螳螂在中國常見,原產於東亞許多地方,也是北美最大的螳螂,體長7~10公分。 螳螂的英文名"mantis"源出希臘語,意為「占卜者」,因古希臘人相信螳螂具超自然的力量。目前的名稱"mantid"(希臘語意為「算命者」)也是反映了這種看法。螳螂能靜立不動或身體文雅地前後擺動,頭上舉,兩前足外伸似在祈求,故引出許多神話和傳說。迷信的說法認為,螳螂的棕色唾液可使人眼盲,馬或騾食螳 螳螂
螂後可致死。螳螂的英語俗名"praying mantid"和學名為Mantis religiosa,以及德語名Gottesanbeterin、法語名prie-Dieu、普羅旺斯名prega-Diou和西印度群島名「神馬」(god-horse)均與宗教虔誠有關。其他的俗名還有「魔鬼之馬」(devil's horse)和「殺騾蟲」(mule killer)。由於所有的螳螂皆是兇猛的食肉動物,以「捕食」(preying)來形容它們比「祈禱」(praying)還來得貼切。 昆蟲學家對本科的分類意見十分分歧。雖然一般把它歸在直翅目(Orthoptera)的螳螂亞目(Mantodea),但也可自成一目螳螂目(Mantodea),或和蟑螂(它們也有卵鞘)一起歸入蠊螂目(Dictyoptera)。 胸部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並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 螳螂
用以捕捉害蟲,故為益蟲。後足的基部具有聽器。雌性的食慾、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於雄性,雌性有時還能吃掉雄性。雌性的產卵方式特別,既不產在地下,也不產在植物莖中,而是將卵產在樹枝表面。交尾後2天,雌性一般頭朝下,從腹部先排出泡沫狀物質,然後在上面順次產卵,泡沫狀物質很快凝固,形成堅硬的卵鞘。卵鞘中葯稱「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從卵鞘中孵化出數百隻若蟲。若蟲蛻皮數次,發育為成蟲。為不完全變態。我國常見的有中華綠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稱「大刀螂」,體長約8厘米,綠色或黃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體長5~6.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編輯本段飼養及其價值
一、人工高效規模飼養技術 目前已經有30餘種具有成熟的人工飼養技術。
採集種源
多種螳螂均以卵塊在樹枝、樹干、草莖、牆壁或石塊上過冬。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2月均可開始采卵。采 寬背螳螂
卵時,選擇卵塊大,表面保護層較厚,光澤性強,卵塊外無破口、磨損或被寄生蟲蛀孔的優質、健壯卵,連同卵塊的粘連枝條的一段剪下,插入放少許水的罐頭瓶中。孵鞘內的卵開始孵化前(氣溫升至20℃前),應做好飼養前的准備工作。
飼用昆蟲
螳螂屬於捕食性昆蟲,喜歡捕捉活蟲,特別是以運動中的小蟲為食。3齡前的幼小若蟲,如無活蟲,很難飼養成功。因此,在螳螂卵塊孵化前,應准備活蟲飼料,如蚜蟲和家蠅等。蚜蟲繁殖力極強,且易飼養。可預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陽畦中,種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後,接種上菜縊管蚜,讓其繁殖待用。其他飼料昆蟲有大蠟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黃粉蟲等。
人工配料
3齡後的螳螂若蟲食量較大,只靠有限的活餌料很難滿足需要,因此,必須配製人工飼料。下面介紹三個成功的人工飼料配方: 配方1:先將250毫升清水倒入容器中,取其中的少量水,將5克酵母片搗碎放入水中溶解,然後將50克雞蛋黃、20克蜂蜜、20克蔗糖全部倒入,經過充分攪拌均勻後,放入鍋中蒸沸,冷卻後備用。 配方2:將100克鮮豬肝(其他動物肝也可),洗凈切碎剁爛成糊狀,加入蔗糖50克,拌勻備用。 配方3:水100毫升,鮮豬肝40克,蚜蟲粉20克,豆粉5克,蔗糖20克,瓊脂20克,酵母片1克。 採用以上三種配方時,要十分注意衛生消毒。配好的飼料經冷卻後,可放入冰箱內短時間保存,按需取用。如大量飼養,最好根據用量隔日配製一次。
飼養管理
螳螂因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因此人工籠養有一定難度。室外用12米×6米×2米大籠罩飼養,籠內移植栽 蘭花螳螂
種矮小樹木和棉花等隔離物,並供螳螂棲息,減少接觸機會,避免自相殘殺。同時,喂以人工糊狀飼料。山東農業大學昆蟲研究所用飼料昆蟲黃粉蟲幼蟲和蒼蠅飼喂螳螂,即可完成生長發育過程並產卵。
環境調控
人工反季節培育、打破休眠、模擬溫濕度,人工創建自然條件,每天光照250瓦紅外線,另外加照紫外線。
採收加工
在秋季至翌年春季採收。采後清理雜質,於沸水中浸殺或蒸30-40分鍾,以殺死卵鞘中的卵,蒸透曬干或烘乾即為中葯桑螵蛸,備用或銷售。注意必須把蟲卵殺死,否則孵化出幼蟲後,葯效降低,影響質量。
炮製
取原蟲整理干凈,用2%-5%的食鹽水溶液,拌勻,悶潤,蒸2小時取出,曬干或文火炒干即可。 二、經濟利用
葯用價值
中葯桑螵蛸是螳螂科昆蟲的卵鞘。桑螵蛸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7種磷脂成分。桑螵蛸有抗尿頻和收斂作用。磷脂有減輕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並能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及其他細胞膜合成,桑螵蛸性味甘、咸、溫、無毒,入肝、腎經。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之功能。主治遺尿、遺精、便頻、腎虛腰痛、神經衰弱,也適用於婦女帶下、經血不調等症。桑螵蛸的市場價格已經達到60-80元/千克。 除桑螵蛸以外,螳螂也可入葯,即將螳螂的成蟲乾燥入葯。螳螂有滋補強身、健腎益精、止搐定驚功能。主治體虛無力、陽痿遺精、小兒驚風抽搐、遺尿、痔瘡及神經衰弱等症。臨床應用主要是與其他葯物配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生防價值
螳螂可捕食40餘種害蟲,如蠅、蚊、蝗、螽斯苦蟲、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等小型昆蟲, 螳螂捕食壁虎
蟬、飛蝗等大型昆蟲。
食用價值
螳螂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蛋白質食用昆蟲。
觀賞價值
通過人工反季節培育,可以使人們周年欣賞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設小小動物園、野生昆蟲園的良好素材。
編輯本段大刀螳螂
螳螂
大刀螳螂 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 英文名:Chinese mantis 屬於螳螂目 Mantodea 螳螂科 Mantdae。 體長70-100毫米,體大型,全體綠色或褐色。頭部三角形,觸角短。 螳螂目昆蟲通稱螳螂,大刀螂、拒斧等,是比較古老的昆蟲。其形態結構與四千萬年前的化石螳螂幾乎相似。螳螂常具擬態和保護色,有綠葉狀、枯葉狀、花狀或竹節狀等等。螳螂是漸變態昆蟲。卵塊稱為螵蛸,產於桑樹者稱桑螵蛸,可以入葯。螳螂為肉食性,兇猛好鬥,取食范圍廣泛,且食量大,在農、林區捕食不少害蟲,是多種害蟲的天敵。 分布:遍布國內。
編輯本段交配中的螳螂
在1984年,兩名科學家裡斯克(E.Liske)和戴維斯(W.J.Davis)雖然同樣在實驗室里觀察大刀螳螂交尾。但是做了一些改進:他們事先把螳螂喂飽吃足,把燈光調暗,而且讓螳螂自得其樂。人不在一邊觀看,而改用攝像機紀錄。結果出乎意料:在三十場交配中,沒有一場出現了吃夫。相反地,他們首次紀錄了螳螂復雜的求偶儀式:雌雄雙方翩翩起舞,整個過程短的10分鍾,長的達兩個小時。里斯克和戴維斯認為,以前人們之所以頻頻在實驗室觀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為在直接觀察的條件下,失去「隱私」的螳螂沒有機會舉行求偶儀式,而這個儀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惡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須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實驗室喂養的螳螂經常處於飢餓狀態,雌螳螂飢不擇食,把丈夫當美味。為了證明這個原因,里斯克和戴維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實驗。他們發現,那些處於高度飢餓狀態(已被餓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見雄螳螂就撲上去抓來吃,根本無心交媾。處於中度飢餓狀態(餓了3到5天)的雌螳螂會進行交媾,但在交媾過程中或在交媾之後,會試圖吃掉配偶。而那些沒有餓著肚子的雌螳螂則並不想吃配偶。可見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動機是因為肚子餓。但是在野外,雌螳螂並不是都能吃飽肚子的,那麼,吃夫就還是可能發生的。在1992年,勞倫斯(S.E.Lawrence)在葡萄牙對歐洲螳螂的交配行為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野外研究。在他觀察到的螳螂交尾現象中,大約31%發生了吃夫行為。在野外,雌螳螂大概處於中度飢餓。吃掉雄螳螂,對螳螂後代也的確有益。198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後代數目比沒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里斯克和戴維斯也承認,歐洲螳螂發生的吃夫現象可能比其他螳螂遠為普遍,是他們給螳螂帶來惡名。但是,雄螳螂很顯然不是心甘情願地被吃的。 大約兩年前,美國出了一本題為《性與死:生物學哲學導論》的高級教科書。這本書介紹、討論的都是關於「進化」、「基因」這些很專業化的生物學哲學問題,與性和死都沒有什麼關系。為什麼用了這么個題目呢?作者解釋說「因為這個題目很有趣」、「生物界是奇妙和古怪的,至少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要古怪。」其實作者完全可以更明白地說:因為性和死是生物界的永恆主題,就像愛和死是文學作品的永恆主題一樣。 螳螂
無性的生物可以靠不斷的分裂而永世長存,有性的生物卻必死無疑。性是對死亡的抗拒,是新生命的開端。這兩個相對的力量,有時卻能古怪地結合。例如,在蜘蛛綱和昆蟲綱動物中,有時能觀察到所謂「性食同類」(sexual cannibalism),即在交尾前後甚至交尾過程中,雌性吃掉與之交尾的雄性。最著名的例子當然是螳螂了。對雌螳螂殺夫的首次描述,出現於1658年出版的德語著作中。在1886年,一位美國昆蟲學家向《科學》雜志報告了他在實驗室看到的雌螳螂在交配前吃掉雄螳螂的頭,而無頭雄螳螂仍設法完成交配的奇怪情景,大概是關於這一現象的第一篇科學文獻。稍後,法布爾在《昆蟲記》中也描述了螳螂殺夫: 「然而在事實上,螳螂甚至還具有食用它丈夫的習性。這可真讓人吃驚!在吃它的丈夫的時候,雌性的螳螂會咬住它丈夫的頭頸,然後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後,剩餘下來的只是它丈夫的兩片薄薄的翅膀而已。這真令人難以置信。」從這段描述看我們不知道法布爾是親眼所見,還是只是在轉述一個公認的事實。不管怎樣,隨著《昆蟲記》風靡世界,雌螳螂「殺夫」(或者更確切地說,「吃夫」)的惡名和雄螳螂「殉情」的美名也就盡人皆知了。生物學家們甚至試圖論證「吃夫」的合理性。 有的說,雌螳螂產卵需要大量的能量,雄螳螂的肉正是極好的能量來源。斷頭的雄螳螂能完成交配,這是已被實驗證實的,因為控制交配的神經不在頭部,而在腹部,而且,由於某些神經抑制中樞位於頭部,頭被吃掉反而還有助於增強雄性的性能力呢。雄螳螂不死,真是天理難容了。 不過,很少有人在野外觀察到雌螳螂吃夫。我們說的螳螂,乃是一大類昆蟲的總稱(是昆蟲綱下的一個目——螳螂目),包括形態、生態各不相同的1500多種螳螂。絕大多數螳螂物種都沒有被觀察到吃夫現象,這個名聲,主要歸咎於兩種分布較廣的螳螂:中國大刀螳螂(Tenodera aridifolia sinensis)和歐洲螳螂(Mantis religiosa)。 但是,研究者報告的吃夫現象都是在實驗室里觀察到的,在這種條件下,擔驚受怕的動物往往會有異常的舉動,在自然狀態下,是否果真如此呢?這是真的與生殖有關的自相殘殺,還是純粹為了喂飽肚子的自相殘殺?沒人否認螳螂的確會自相殘殺,而個子要小得多的雄螳螂也很容易成為雌螳螂的犧牲品,問題在於這是否有生殖意義?
編輯本段中葯·螳螂
【葯名】螳螂 螳螂
【別名】不過、蟷(蟲曩)、蛑、巨斧、拒斧、髦、天馬、螗螂、石螂、齙朧、食朧、刀螂、蟷螂、斫父、斫郎、猴兒、怒備、馬螂康 【漢語拼音】tang lang 【英文名】Manti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2.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 3.Stalilia maculata Thunb 4.Hierola patellifera Serville 【歸經】心;肝經 【功效】定驚止搐;解毒消腫 【科屬分類】螳螂科 【拉丁文名】Paratenosera seu Hierola 【考證】出自 《本草綱目》:螳螂,驤首奮臂,修頸大腹,二手四足,善緣而捷,以須代鼻。深秋乳子作房,粘著枝上,即螵蛸也。房長寸許,大如拇指,其內重重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卵至芒種節後一齊出。故《月令》有雲,仲夏螳螂生也。螳螂,古方不見用者,惟《普濟方》(按:應作《聖濟總錄》)治驚風,吹鼻定搐法中用之,蓋亦蠶、蠍定搐之義,古方風葯多用螵蛸,則螳螂治風,同一理也。 【主治】小兒驚癇抽搐;咽喉腫痛;疔腫惡瘡;腳氣 【生態環境】 1.棲於草叢及樹枝上。 2多棲於向陽背風的灌木、矮小叢及草叢茺地處。 4.常活動於農田附近的瓜架、桑樹、灌木或牆壁上。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間捕捉,曬干。 【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動植物形態】 1.大刀螂,體形較大,長約8cm。黃褐色或綠色,頭三角形,前胸背後板、肩部較發達,後部至前肢基部稍寬。前胸細長。前翅革質,前緣帶綠色,末端的較明顯的褐色翅脈;後翅比前翅稍長,有深淺不等的黑褐色斑點散布其間。雌蟲腹部特別膨大。足3對前胸足粗大,,鐮刀狀。中足和後足細長。 2.南方刀螂,體中等大小,細長,體綠色、黃褐色或淺灰褐色。頭三角形,觸角絲狀,復眼大而突出,單眼3個,紅棕色,呈「品」字形排列,前胸長,前胸背板兩側幾平行,中間有一淺縱溝。翅淡綠色、黃褐色或淺灰褐色,半透明。前足腿節三角形,兩前足基部中央有一明顯的橘紅色斑紋。中足和後足細長。 3.小刀螂,體中等大小,長4.8-6.5cm,色灰褐色至暗褐色,有黑褐色不規則的刻點散布其間。頭部稍大,呈三角形。前胸背細長,側緣細齒排列明顯。側角部的齒稍特殊。前翅革質,末端鈍圓,帶黃褐色或紅褐色,有污黃色斑點。後翅翅脈為暗褐色。前胸足腿節內側基部及脛節內側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紋。 4.文腹螳螂,體中等大小,綠色。頭三角形,觸角絲狀。復眼發達,單眼3個。前胸粗短,前半部兩側擴大,最大寬度為最狹處的2倍。兩側有明顯的小齒。前翅革質,狹長如葉片狀,外緣及基部青綠色,中部透明,外緣中間有淡黃色斑塊;後翅膜質。前中鐮刀狀,前足基節下緣有4個齒。中足和後足細長。 【功效分類】平肝熄風葯;活血祛瘀葯 【性味】味甘;咸;性溫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2隻。外用:適量,搗敷、研末(口畜)鼻、吹喉或調敷。 【出處】《中華本草》

⑥ 泰盾螳螂在哪裡買

摘要 泰國長盾螳又稱泰盾螳,是十分稀有的大型螳螂,產自泰國,是已知國內流通螳螂品種中兇猛的螳螂。國內數量也很稀少,平均個體可以達到10厘米以上,大個體可以達到14厘米左右,捕食極其兇猛,交配時公螳螂經常會被吃掉,盡量在母螳螂飽腹時交配,或者多飼養些公螳螂以備不時之需。

⑦ 螳螂為什麼會被稱為捕蟲的神刀手

螳螂很擅長偽裝,並且很兇猛喜歡捕捉昆蟲來吃

螳螂是一種大型昆蟲。它們大約6厘米長。頭部呈三角形,有一對大復眼和三隻小單眼。頭上有兩個觸角。胸部有兩對翅膀。它有三雙腳,前腳粗,形狀像鐮刀(lidn),所以螳螂也叫刀郎。它是一種著名的掠奪者,經常在溫暖的陽光下,在草地或樹枝上捕食其他昆蟲。看起來年輕的螳螂實際上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

螳螂一旦發現目標,就會像箭一樣射向獵物,倒向獵物,捕獲過程只需0.5秒左右。而且,它能發動一百次攻擊,從不向空中傾瀉。因此,它被稱為「捕蟲器」。

⑧ 蟑螂簡介

蟑螂已經存在超過3億年,大部分生長在溫暖和濕熱的環境中,並在辦公室,家庭房間內普遍存在,蟑螂不只是一種別人討厭的傢伙,而且其排泄物中的蛋白是引起過敏性鼻炎及哮喘的重要物質,尤其是生活在擁擠房間和城市的兒童。 怎麼樣清除蟑螂? 1、仔細的檢查下水溝,牆上的裂縫,地板隔及窗戶,防止蟑螂進入。 2、保持室內乾燥,蟑螂多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因此應注意不要有任何漏水的地方,尤其是廚房。 3、保持室內清潔,在清潔,乾燥的環境中,蟑螂會感到自己不受歡迎,:-)。用餐後要將食物及時密閉,將地上及垃圾袋內的垃圾及時清理,並將餐具用熱水沖先干凈,不潔的餐具會吸引蟑螂的目光。另外爐灶等處也要定期的清潔。 4、在屋內無人的情況下使用殺蟲劑消滅蟑螂。 蟑螂是晝伏夜出的家庭害蟲。白天蟑螂大多隱藏在廚房的角落,碗櫥的縫隙中,夜間四齣活動找食吃。 蟑螂幾乎什麼都吃,香的、臭的、硬的、軟的。有時候它還會去啃書脊裡面的漿糊,把書咬破;鑽進電視機、收音機里,把電線包皮咬壞; 甚至能咬傷嬰兒的皮膚和手指。它還吃糞便、痰液和小動物的屍體。它邊吃邊排糞,身上弄得很臟, 粘帶病菌,污染食物,傳播各種疾病,比如副傷寒、痢疾、結核和急性肝炎等症 蟑螂是一種很古老的昆蟲,已經有三億二千多萬年的歷史,石炭紀時代的蟑螂化石,相貌同今天的蟑螂幾乎沒有什麼差別。石炭紀以後,許多昆蟲由於不能適應環境的變遷,相繼被淘汰了,蟑螂卻能頑強地生存下來,成了活化石,可見它生命力是多麼強了。 現在,蟑螂的足跡幾乎遍布家家戶戶,並且已經擴展到大飯店和賓館里。連遠洋輪船也成了蟑螂的「自由天地」,有時候,白天就大模大樣地在甲板上、牆壁上爬行,旁若無人。 你想撲打蟑螂,還不太容易呢。夜間,你輕手輕腳地走進廚房,突然開亮電燈,看見蟑螂驚惶失措的樣兒,轉瞬間就溜到黑暗的角落裡去了。 為什麼蟑螂的行動這樣敏捷呢?這跟它身體的構造有密切關系。蟑螂的身體扁平帶有油狀光澤,腹部的背板有分泌腺的開口,分泌出的液體有惡臭味。它三角形的頭上,長有兩只小單眼和一對大復眼。兩個上顎呈扇形,交迭象把剪刀,齒間有瘤節突起,碾碎硬物時彷彿虎鉗。嘴邊有四條觸須和許多短毛。觸須是它採集食物的工具,短毛是味覺和嗅覺器官,上面有感 覺神經,有覓食或避開毒餌的作用。腿關節上的神經末梢感覺非常靈敏,對輕微的震動也能覺察,所以蟑螂能覺察到最輕的腳步聲也就不奇怪了。尾部末端的尾須是復雜的震動感受器,它能感知外界刺激從什麼方向來,使它能夠迅速逃走。 怎樣對付蟑螂呢?人們創造了一些誘捕蟑螂的方法。 利用蟑螂愛吃香甜食物的習性,用一隻小口徑長頸玻璃瓶,瓶內放些香甜食物,瓶口塗上芝麻油,蟑螂進入瓶內,因為瓶壁很滑,爬出來就困難了。 利用蟑螂愛鑽縫隙的習性,用一個紙盒,蓋上開有一些縫隙,盒內塗上粘膠,撒些新鮮麵包屑,讓蟑螂鑽進去偷吃而被粘住。 利用蟑螂喜歡在硬物上颳去背部污垢的習性,在房間角落撒些硬而帶銳棱的硅藻土,蟑螂到那裡去擦制身體的時候,表面的那層蠟油會擦掉過多,結果,蟑螂體內的水分大量散失,脫水而死。 還可以用干擾蟑螂對外界震動感受的方法去撲滅它,比如一見到蟑螂,立即用嘴發出「噓」的聲音,然後迅速去拍打,就比較容易把它打死。 也可用化學葯物對付蟑螂、在蟑螂棲息和活動的場所,噴灑千分之五的敵敵畏,或萬分之三的溴氰菊酯、硼酸粉等,或者放幾片蟑螂片,就能殺死蟑螂。有種叫「滅蟑靈」的擬除蟲菊脂殺蟲劑,曾經在海運局的貨輪、油輪和長江客輪的廚房內試用,六十立方米的艙內噴葯液三百毫升,蟑螂立即興奮騷動,爬出倒斃。有些昏而不死的,在一天後死了,個別頑強的也活不過五天。 最近,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蟾蜍(俗名癩蛤蟆)是蟑螂的天故。這個所的小動物飼養房裡,蟑螂一度泛濫成災,人們束手無策。後來,飼養房裡放養了一些蟾蜍,不久、蟑螂使銷聲匿跡了。經過解剖發現,蟾蜍胃裡大多是蟑螂的殘體。 美國堪薩斯州的一位科學家研製了一種誘殺雄蟑螂的性味捕捉裝置,主要是一種帶有氣味的有毒粘性紙。這氣味同雌蟑螂分泌出來的性外激素的氣味完全一樣,能把雄蟑螂引誘到粘性捕捉紙上面毒死。只要有一點點這種性外激素,那麼,八米左右范圍內的雄蟑螂就能在五秒鍾之內跳入這種陷阱裝置。荷蘭科學家也合成了一種類似的性外激素。這預示著徹底消滅蟑螂已為期不遠啦。有朝一日.人們普遍利用這些理想的辦法,使危害人類健康的蟑螂「斷子絕孫」。 不久前,國外科研人員還研製出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葯品,能釋放出一種特殊的香氣,誘使蟑螂進行不育性交配。長此下去,蟑螂就不能傳宗接代了。

⑨ 螳螂的特點是什麼

  • 典型特徵:

  1. 螳螂的壽命一般是一年一代,一隻螳螂的壽命約有六至八個月左右.。就算沒有頭,螳螂還是能存活十天左右。

  2. 雌性的食慾、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於雄性,雌性有時還能吃掉雄性。據科學家推測,雌螳螂在交配時吃掉雄螳螂是為了補充能量。

⑩ 關於昆蟲螳螂的介紹

學名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肉食性昆蟲。在古希臘,人們將螳螂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所以又稱禱告蟲。

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2000多種左右。

中國已知約147種。包括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螳螂是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

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內完成,一生中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發育階段,故屬於不完全變態類的漸進變態。若蟲期脫皮7~11次,經8~12齡後到達成蟲期。蟲齡的增減受環境和食物多少的影響。

(10)泰國來的螳螂怎麼樣擴展閱讀

1、非洲的綠巨螳螂

是一種比較兇猛的螳螂,擁有一個大號的寬腹,實力強悍,能夠捕食昆蟲、蜘蛛、蜈蜙、蛙類、小蜥、小老鼠、小鳥和小蛇,也吃蠍子蜈蚣蜘蛛,也能捕食體型相當的蛇,老鼠和蜂鳥,因此被稱為「非洲綠巨螳」。

一般雌性體長8--10cm ,雄性比雌性小一些,體長通常在6--8cm,這種體型與中華大刀螳的水平相當。

2、中華大刀螳

作為我國一種全國性品種,廣布於南北各地,適應力很強。早在1896年就隨同苗木一同引進到美國等地,並繁衍後代。頭三角形,復眼大而突出,體形大,足細長,整體顏色為暗褐色或綠色。

3、廣斧螳螂

也叫廣腹螳螂,俗稱寬腹螳螂。身型與薄翅螳螂相仿,但粗壯得多。

特徵是雙刀上三個突起的黃色斑點,和雙翅上的一對白斑。分布於我國南北各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分布,東北地區比較罕見。多為綠色,褐色個體比較少見;因其具有寬而短的腹部,也稱為廣腹螳,是斧螳屬中較著名的品種之一,與勇斧螳、多刺斧螳齊名。

4、蘭花螳螂

產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初生幼體呈紅黑二色,在第一次蛻皮之後轉變為白色和粉紅色相間的蘭花體色,到成蟲之後,粉紅色會消失而出現棕色的色斑,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轉變為淺黃色。它們善於偽裝,能夠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

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被獵物察覺,最適合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螳螂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3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2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1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6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1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4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3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9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