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新年是什麼意思

泰國新年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6-19 15:52:26

① 泰國過年是什麼時候

泰國新年是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

每年4月13日至15日的清晨,人們就開始慶祝。善男信女們先到寺廟內拜佛,由德高望重的和尚把浸著桃枝花瓣的香水淋灑在他們身上,以驅除邪氣,然後再由信徒們用香水輪番灑於佛像全身,祈求吉祥。祈禱儀式結束後就進入了整個節日的高潮部分——潑水狂歡,這個景象和中國傣族的潑水節頗為相似,人們紛紛湧出寺廟,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國別民族,互相潑水表達祝福,更有甚者把大象牽上街,用象鼻向行人瘋狂噴灑,人們在水中歌舞嬉戲,整個城市都沸騰了起來。

② 泰國新年是哪一天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 ,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

在節日里,泰國人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乾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

③ 泰國人的新年是什麼時候啊 是過聖誕的還是

泰國新年節期3天,每年自公歷4月13~15日舉行。不需要合泰國人說聖誕快樂。

泰國新年的主要活動:於全國各地懸掛國旗,浴佛,浴僧,向長輩行灑水禮,祈求賜福。因此人們也稱此節慶為"潑水節"。

作為泰國新年,有很多的美好寄託,感謝和彰顯那些做善事和對社會有益的人;忠於祖宗先民;銘記自己對家人的責任;還有頌揚佛教和僧侶;最後還有主張做人仁慈和慷慨。

(3)泰國新年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風俗習慣:

泰國線歷時三日: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准備年飯和節間的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等各種活動。

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國新年

④ 泰國春節習俗

泰國過春節的習俗是:拜訪親戚送四個橘子。
泰國是東南亞地區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由於華人占據的比例非常大,所以每年農歷春節到來的時候,彷彿整個泰國都在歡慶春節。除了各式各樣熱熱鬧鬧的春節活動,泰國華人也延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在春節期間暫停一切工作,走親訪友,互道新年祝福。
真正屬於泰國人的過年是每年4月13日起一連三天的「宋干節」,宋干一詞起源於梵文,意指「跨越」或「向前邁進」的意思,泰國也有宋乾女神,潑水節的時候,隨處可見泰國人虔誠膜拜宋乾女神。
泰國人過宋干節,就像中國人過春節一般,甚為隆重、熱鬧、喜慶。不同的是,中國人過年是在爆竹聲中除舊歲,而泰國人則在潑水狂歡中迎新年。而且,泰國的宋干節,別於中國的年味漸淡,迄今依然風情萬種、傳統延續,吸引國外遊人絡繹不絕。

⑤ 4月初是泰國的什麼節日

★4月13至15日是泰國傳統新年。佛歷新年。也稱宋干節或潑水節。

每當新年到來的時候,整個國家都充滿笑聲和歡樂,舉行各種宗教慶典和布施活動,更是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刻。此時,泰國人會相互「潑水」慶祝新年,因此又被人們叫做「潑水節」。最初的潑水節帶有宗教意味,但現在主要是表達人們之間一種美好的祝福。

★潑水節(Songkran Festival)的由來

"Songkran",來源於梵語,是「移動進入」的意思,表示太陽這時候移入了白羊座。這標志著一個周期為十二月的循環結束,新的一年開始了,因此,Songkran成為泰國的新年。

潑水節是泰國的傳統風俗,也是泰國全境一年一度最有趣的節日,慶祝場面盛大和熱烈。在泰國大部分地區,潑水節會持續三天。

眾所周知,潑水是這個節日的核心傳統,並以此傳播喜慶的氣氛。有些人禮貌文雅的互相濺灑,還有的用水槍,更有甚者用澆花的水管、水桶或者高壓水槍直接給別人「淋浴」。毋庸置疑,潑水節是在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中對付炎熱天氣,帶來涼爽感覺的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另外,潑水節還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

潑水節除了標志著新年的開始,它還是感恩的時刻。每個人都在這個時候回憶自己經歷過的善意、體貼的行為,並且銘記這些帶來和平、快樂和安寧的慷慨、仁慈的舉動。潑水節還是家人團聚,促進家族情感的好時機。

泰國的每個習俗和傳統都有其存在的合理原因,使眾多元素相結合的產物,其中包括:慶典中的喜慶因素、文化價值觀、社會行為准則以及個人信仰和習慣做法。潑水節則體現了傳統泰國式的文化價值觀。

潑水節的根本意義在於其清理和凈化的過程--清除所有的邪惡、不幸和罪惡,並懷著一切美好和純凈開始新的一年。水在這個節日中代表了純潔和清理的過程。

★狂歡四月泰國潑水節 ---小貼士

遊客在潑水時,不可任意向泰國老人潑灑,因為有些老人並不喜歡此項活動;而潑的水中放入不潔之物與輕易碰觸到陌生女性,都是很不禮貌的,千萬要記住哦!

東方人和西方人相比,更內斂,更含蓄,正如中國人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綻放的歡快心情一樣,泰國的潑水節在祈福和體現宗教傳統之外,也展示了東方人個性中最為奔放的一面,火紅的爆竹驅散了冬日的寒冷,而在初夏陽光下四處潑灑的清水則帶來不一樣的清涼。

潑水節原是泰國的舊歷新年。自從1940年泰國改用公歷後,將潑水節定為本國的傳統節日,即從4月12日起放假七天,熱情奔放的節日慶典使泰國又成為旅遊的新熱點。

★泰國主要節日

元旦
過去泰國按婆羅門教習慣,曾先後以陰歷五月初一和陽歷4月1日為元旦,1940年起改按國際慣例,以陽歷1月1日為元旦。

萬佛節 ----------泰歷3月15日,公歷一般在2月。

宋干節 -----宋干節又稱'潑水節',陽歷在4月13-15日。這是泰國最隆重的節日。

佛誕節 ---------公歷5月23日。又稱浴佛節,為佛祖釋加牟經誕生紀念日。

農耕節 -------每年5月份舉行,具體日期由國王選定,儀式由國王主持。

國慶節 --------12月5日是在位國王拉瑪九世普密蓬。阿拉德的生日,從1960年起,用國王的生日作為國慶節。

母親節 -----------10月

守夏節 ------------每年公歷7月,是重要的佛教節日。

水燈節 --------每年公歷11月(泰歷12月)月圓之日。水燈節是泰國民間最熱鬧、最富詩意的傳統節日,不亞於宋干節。

竹炮節 --------------泰語稱'汶邦菲',意為'火炮節'或'火箭節'。

⑥ 泰國新年和中國新年的不同

泰國傳統的新年:
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節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乾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的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在規模的「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中國年:
新年: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後的幾天。舊按農歷,今亦按公歷。
詳細解釋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後的幾天。舊按農歷,今亦按公歷。
北周 庾信 《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唐 白居易 《綉婦嘆》詩:「連枝花樣綉羅襦,本擬新年餉小姑。」 宋 吳自牧 《夢粱錄·正月》:「正月朔日,謂之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立春在新年,則於小除日進;在舊年,則於立春前三日進。」 魯迅 《書信集·致葉紫》:「除夕信新年四日收到。」
[編輯本段]春節的由來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礦場、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
1949年9月2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編輯本段]春節的傳說

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編輯本段]新年習俗

貼春聯和門神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編輯本段]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也有來年節節高之意。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吃年夜飯、包餃子,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⑦ 泰國過春節的習俗是什麼

泰國過春節的習俗是:拜訪親戚送四個橘子。

泰國是東南亞地區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由於華人占據的比例非常大,所以每年農歷春節到來的時候,彷彿整個泰國都在歡慶春節。除了各式各樣熱熱鬧鬧的春節活動,泰國華人也延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在春節期間暫停一切工作,走親訪友,互道新年祝福。

真正屬於泰國人的過年是每年4月13日起一連三天的「宋干節」,宋干一詞起源於梵文,意指「跨越」或「向前邁進」的意思,泰國也有宋乾女神,潑水節的時候,隨處可見泰國人虔誠膜拜宋乾女神。

泰國人過宋干節,就像中國人過春節一般,甚為隆重、熱鬧、喜慶。不同的是,中國人過年是在爆竹聲中除舊歲,而泰國人則在潑水狂歡中迎新年。而且,泰國的宋干節,別於中國的年味漸淡,迄今依然風情萬種、傳統延續,吸引國外遊人絡繹不絕。

⑧ 泰國的新年是什麼時候

提到「潑水節」,多數人會想到我國的傣族,實際上,在東南亞的潑水節中狂歡的人們東方人和西方人相比,更內斂,更含蓄,正如中國人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綻放的歡快心情一樣,泰國的潑水節在祈福和體現宗教傳統之外,也展示了東方人個性中最為奔放的一面,火紅的爆竹驅散了冬日的寒冷,而在初夏陽光下四處潑撒的清水則帶來不一樣的清涼。泰國,慶祝猶為壯觀、熱鬧,此時正值泰國的新年,隆重程度相當於我國的春節。
潑水節原是泰國的舊歷新年。自從1940年泰國改用公歷後,將潑水節定為本國的傳統節日,即從4月12日起放假七天

⑨ 泰國新年是幾月幾號

一般來說都是4月12日,宋干節。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都是公元紀年的新年1月1日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9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3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2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6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1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3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2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9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