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負債多少人

泰國負債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2-07-01 22:53:18

㈠ 在泰國月收入3萬泰銖,是一種什麼經濟水平

大概是中上層的生活水平了。

我們可以先換算一下匯率。目前而言,三萬泰銖摺合成人民幣大約將近七千的樣子,放在我們國內月收入七千也能過得很小資,但是前提是沒有什麼房貸車貸。如果沒有什麼負債的話,月收入這么多,你可以經常去不錯的餐廳,每年也可以出去旅遊,只要花錢不大手大腳的,也不買什麼奢侈品,在二三線城市過日子還是可以過得相當不錯的。

其實在我看來,在泰國月收入七千就相當於在國內的小城市裡月收入一萬多那樣。在泰國月收入七千的人群一般也應該是領導階層的,日子也能過得相當的舒服自在。不過隨著泰國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房價物價也會逐步提高,在那個時候月收入三萬泰銖可能就不值一提了。

㈡ tangmo為什麼負債

Tangmo投了巨額的意外保險,她出事後嫌疑最大的是經紀人報警後經紀人卻失聯了,其母親花3000w買斷消息因此負債。
泰國一線top演員一集電視劇好像也就十幾萬泰銖,摺合人民幣2-3萬左右,像他們這些小演員,感覺一集可能只能賺幾千,而且也不是想有戲約就能拍的,特別因為疫情更難找到工作,泰國娛樂圈真的就是打工人。

㈢ 關於泰國金融危機

與其說是物價暴漲,不如說是貨幣暴跌。由於泰國貨幣是自由市場,當時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西方游資抓住了泰株貶值苗頭,瘋狂拋出泰株徹底引爆這場危機!
內因:國內經濟過熱,貨幣供大於求。
外因:西方游資炒作!

㈣ 世界上一共有幾次重大的經濟危機

1、1637年鬱金香狂熱

17世紀30年代後期,鬱金香已成為荷蘭、法國等投機者獵取的對象,出現全民買賣鬱金香的狂潮。1637年2月4日,鬱金香價格突然暴跌,使歐洲無數人瞬間傾家盪產,進而影響到國民經濟陷入數年的衰退。

2、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1月,英國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以分期付款方式認購公司新發股票。公司股票價格狂飆。1720年6月,英國議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知情者和政府官員提前拋售股票。此後,南海股價很快一落千丈,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英國金融業陷入長期危機。

3、1837年經濟大恐慌

1836年,美國總統傑克遜關閉了美國聯邦銀行,以使美國經濟擺脫其嚴格的信貸監管,招致英國方面的嚴厲報復,英國立刻停止了對美國的各種貸款,國際銀行家也同時緊縮美國銀根,使美國陷入了嚴重的「人為」貨幣流通量劇減的境地,最終引發了「1837年經濟大恐慌」。這場金融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4、1907年銀行危機

20世紀初,美國興起的信託投資公司享有許多銀行不能經營的業務,使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到1907年金融危機發生,導致美國破產的信貸機構超過了300個,共負債3.56億美元,還有2.74萬家工商企業登記破產,共負債4.2億美元。危機波及世界許多國家,加劇了英德、法德等國家之間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危機中孕育。

5、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

1923-1926年間,佛羅里達的地價出現了驚人的升幅。房價以每年超過一倍左右的幅度瘋狂增長。1925年時,僅有7.5萬人口的邁阿密市居然出現了2000多家地產公司,2.5萬名地產經紀人。當時,地價每上升10%,炒家的利潤幾乎就會翻一倍。

緊接著一年後,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迅速破碎,許多破產的企業家、銀行家自殺、發瘋,、淪為乞丐。緊接著,這場泡沫又激化了美國的經濟危機,從而引發了華爾街股市的崩潰,最終導致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危機。

6、1989年日本經濟危機

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之後,日元的升值幅度三年間達到了86%,日本政府開始制定刺激內需的經濟增長政策,利率從1985年的5%降至1987年2月以後的2.5%。大量的資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為了業務擴張,利用超低利率發放房地產抵押貸款。同一時期,國際熱錢也湧入日本房地產市場。

日本房地產泡沫加速膨脹:城市土地價格指數從1985年的91.5上漲到1991年的147.8,上漲幅度61%;建築投資從1985年的約50億日元上升到1991年的約82億日元,上升幅度64%。

四年後,日本政府意識到經濟泡沫,開始施行緊縮貨幣政策,日本央行連續3次提高貼現利率。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日本銀行利率從2.5%上調至6%。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刺破了股票市場的泡沫。日經225指數從1989年12月29日的高點38915點開始大幅下跌,股市陷入了長達20年的熊市之中。

這致使企業、證券公司和銀行出現巨額虧損,財務壓力迫使其擁有的大量不動產湧入市場,房價出現下跌的趨勢。與此同時,國際資本開始撤出。1992年日本政府規定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須交納一定比例的稅收,囤積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紛紛出售土地,日本房地產市場進入「供大於求」的時代。

從1991年開始,日本房地產市場泡沫自東京開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在這段時間里,日本經濟發展緩慢,期間GDP增長幾乎沒有變化。這次房地產泡沫也被稱為'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

7、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下的泰國

20世紀80年代中期,泰國政府把房地產作為優先投資的領域,並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海灣戰爭結束後,大量開發商和投機者紛紛湧入了房地產市場,加上銀行信貸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產泡沫的出現。

與此同時,大量外國資本也進入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房地產市場進行投機性活動。然而這些國家並沒有很好地進行調控,最終導致房地產市場供給大大超過需求,構成了巨大的泡沫。

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前的1996年,泰國的房地產業已處於全面危險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續升高,其中辦公樓空置率高達50%。隨著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房地產泡沫徹底破滅,導致泰國的經濟嚴重衰退。

8、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下的香港

上世紀70年代,李嘉誠、包玉剛等商界巨子紛紛投資房地產領域,香港十大房地產公司也先後公開上市。而來自日本、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等地的資金也蜂擁而入。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香港的房價和地價急劇上升。到1981 年,香港已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地區。

1984-1997年,香港房價年平均增長超過20%。受房價飛漲的刺激,香港的房地產投機迅速盛行起來,出現了一大批近乎瘋狂的「炒樓族」。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1998-2004年,香港樓價大幅下跌。據專家計算,1997-2002年的5年時間里,香港房地產和股市總市值共損失約8萬億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產總值還多。

而對於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更是不堪回首。在這場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業主損失267萬港元,有十多萬人由百萬「富翁」一夜之間變成了百萬「負翁」。

9、1998年韓國金融危機

90年代初,韓國政府和企業並沒有意識到經濟減速的客觀要求,寄希望於通過放鬆貨幣刺激經濟重回高增長軌道。1992-1996年間(金泳三執政時期)韓國M2和CPI增速高達20%多,房市出現泡沫。1998年爆發金融危機,泡沫破裂。

10、1993年中國台灣金融危機

1985-1993年間,台灣依賴於電子信息產業強勁的出口競爭力,貿易順差大幅上升,M2高達20%以上,流動性極為充裕,股市房市出現大幅泡沫。在1993年,由於政府收緊貨幣,股市房市泡沫破裂,爆發金融危機。

11、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是因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壞帳而起,致使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波及房地產公司、抵押貸款機構、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等相關行業,導致美國經濟衰退,引爆了一場始於美國、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

2001年美國IT領域泡沫破裂,經濟陷入衰退。美聯儲採取了連續降息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導致市場中流動性過多,多餘的流動性流入房地產市場,住房不斷升值,房地產市場泡沫逐漸累積。2000年至2005年全美房屋價格指數增長了84%,新建住房增長了31.8%,住房供給過剩。

在低利率政策的刺激下,美國經濟開始復甦。為了防止通貨膨脹,2004年到2006年美聯儲連續17次上調聯邦基金利率從1%至5%,不斷升息導致住房貸款市場利率上升,推動了房地產市場的降溫。房屋銷售量持續下滑,房產價格下跌,信貸違約引發危機。

2008年9月15日,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拉開了美國金融危機的序幕。美國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收歸國有,金融市場的全球化使得華爾街的危機迅速蔓延,全球股市大幅下挫。

從以上幾種情況可以看出,經濟危機大多是由於經濟泡沫越吹越大造成的,房地產和股市都是經濟危機的導火索,在危機當中,發展中國家很難獨善其身,中國的情況有些例外,主要緣於政府的掌控能力。相信中國領導人有能力化解。

(4)泰國負債多少人擴展閱讀: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這種生產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即相對於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資本價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過剩。

一般表現是: 商品大量積壓,生產銳減,工廠大批倒閉,工人大量失業,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陷入極端混亂和癱瘓之中。雖然危機的可能性在貨幣出現以後就已經產生了,但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才具有現實性。這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決定的,即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㈤ 瀕臨破產的泰航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何賣起了油條

航空公司賣油條這種事情真是聞所未聞,不過泰國航空公司就開始這樣做了。因為泰國航空公司這幾年來一直經營不善,因為疫情的原因,航空公司又一次受到了重大的打擊。在負債3000多億泰銖的情況下,打算宣告破產,就在這個危機關頭,泰國航空公司突然推出了賣油條的業務。

希望泰國航空公司可以利用這次希望重新恢復往日的生機,如果能夠得到政府的幫助,那麼完全恢復也不是不可能的。

㈥ 泰國真的很貧苦嗎為什麼會出現「租妻」這樣逆社會發展的行業

一提到泰國首先想起的就是人妖,這是一個對於性別自由高度容忍的國家,也是同性戀夢寐以求的地方,在這里同性們之間的戀愛完全不受限制。大家普遍都覺得泰國很窮,其實不然泰國的消費水平很高,和中國的北上廣比起來不差了多少,但是泰國人民的負債水平比較高,基本都是貸款買房買車。另一方面泰國的“租妻”行業也比較盛行,“租妻”就是一些外國退休的老頭到泰國租妻來陪伴自己,時間有長有短,短的幾天幾個月長的幾年甚至一輩子,幸運的也有被娶回家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租妻”這樣逆社會發展的行業呢?

三、“租妻”行業已經日漸成熟

在泰國有很多外籍流浪漢,他們都是因為“租妻”被騙,最後落個人財兩空,更有甚者因為“租妻”丟掉了性命。做“租妻”的女性有的早就已經有了謀劃,這個行業已經日漸成熟有了自己的規律,所以租妻一定要謹慎。

喜歡的話點個贊吧!

㈦ 現在負債逾期的人多不多全國大約有多少人逾期有多少人有還款意向有多少人就是破罐破摔不想還

最新數據顯示,負債逾期的人比較多,據統計現在全國負債人數已經達到了7億人,逾期率已經達到42%。 正在公布中的失信被執行人已經達到了570萬。也就是說,每247個中國人里,就有一個老賴。
貸款逾期還不上怎麼辦
根據貸款的數額具體分析,三次催收後,超過120天就會採取法律手段 ,起訴到法院,可以先協商,看對方能不能撤訴,如果協商不成就要積極應訴,根據法院的判決還款,如果還不履行,會被法院強制執行,嚴重的按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 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拓展資料
個人逾期該如何上岸?
1、停止養貸 所有的平台逾期就逾期,先別還,今天手上有一千就去堵一千的洞,再套出來,明天的三千照樣還不上,網貸只會越還越多,如果你湊不夠所有要還的錢,你今天還進去的一部分,全是浪費。
2、擴大現金流 我之前就說了,搞投資,你得有自己的現金流。你現金流都沒有,哪怕你再有能力,終有一天也會失敗,因為好運氣並不是總陪著你! 逾期的危害很直接,如果借款人不小心忘記了時間還款,給借款人帶來的就是高額的罰息以及違約金。而且借款人的徵信記錄也會受影響。

㈧ 近代東南亞國家衰落的原因和啟示是什麼

衰落的原因
(一)外資政策導致外債結構不合理

1.過度舉債超越了本國經濟的承受能力

發展中國家通過舉借外債來彌補本國建設資金的缺口,加快工業化的進程,是一條很好的途徑,但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即外債的數量要適度,不能過分地依賴外國資金。而某些東南亞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被外資進入的充裕性和經濟繁榮景象所迷惑,很少從另一方面去考慮問題,從而採取了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外資,如對外實行稅收優惠,簡化外資注冊手續,外資企業所得稅匯出自由化,放鬆對外匯的管制等等。泰國1960—1980年人均外債為39.4美元,而到1996年,外債高達857億美元,人均1562美元;韓國外債規模,從經濟開發初期的1.6億美元,發展到1997年的1565億美元,其間外債年平均增長率為54.5%,大大超過了gdp年均8%的增長率,而同期韓國的外匯儲備卻由1962年的1.67億美元緩慢增加到1997年末的100 億美元。 從目前看, 泰國外債佔gdp的53%,印度尼西亞佔48%,馬來西亞佔36%, 如此之高的外債比例,必然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2.過度舉債迫使引資國形成對外依賴性的產業結構

利用資本輸出帶動商品輸出是個普遍的定律,作為引資國,在使用外國資本的同時,也必將相應地增大進口,把對國內商品的需求轉移到國外,從而增加對原材料、生產資料的海外依賴程度,而外資流入的領域,一般都是引資國政策傾斜並急需發展的產業,外資層層滲透,極易達到控制的目的。以外資為主形成的國內大企業集團,又往往形成國內壟斷,並獲得壟斷利潤,隨著利潤的流出,也直接制約著債務國經常收支的改善和經濟發展。上述種種負面效應,使得過度舉債國越來越依賴外資,一旦外資來源減少或中斷,其經濟必然走向毀滅的邊緣。

3.過度舉債造成外債結構失衡

在已形成的對外債依賴性的經濟結構面前,為了使外資能夠繼續流入,引資國必然採取更優惠的政策,首選政策是提高利率,結果是短期資本大量流入,外債結構失衡。

短期資本是相對於長期資本而言的,是指一年期限以下的借貸資本。長期資本的投入,取決於引資國軟硬環境的「冷熱」程度、投資效果和對長遠發展的預期。而短期投資的選擇,主要看其短暫的獲利機會,利率和匯率的瞬間變化。對外資實行高利率政策,如果外國利率保持不變,則本國貨幣的貶值率必然維持在較高水平。從長期看,人們或者預期利率要下調,或者預期本國貨幣會貶值,而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外國投資者持有的本國資產收益率下降。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由於有較高的回報率和產出率,高利率政策得以維持,但由於這種政策是以較高的融資成本為代價的,一旦經濟增長速度放慢,資本收益率下降,加上投機商介入炒作,則資本外逃就再所難免了。國際上的短期資本又具有運動規模大,動動方式集團化和機構化的特點,再藉助先進的科技和通訊,短期游資的跨國移動會相當迅速和便利,從而使危機的形成更具有現實的可能性了。

(二)產業政策導致國內產業的虛實結構不合理

80年代以前,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增長率和出口增長率都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通貨膨脹率卻較低,而到了1982—1986年期間,各國普遍出現經濟困難,gdp的增長明顯降低。新加坡為4.4%,印度尼西亞為4%,馬來西亞為3.9%,菲律賓為-1%,泰國為4.9%。 面對這種情況,各國普遍進行了經濟改革和調整,並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經濟發展又保持了10年的高增長,年均gdp的增長率達到8%以上。但正是調整中的政策問題,使產業結構孕育和積累了不合理的因素。

1.東南亞各國為實現趕超戰略,都想通過高投資實現高增長,比較重視資本投入而忽視全要素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這些國家不顧國內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盲目追求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高新技術產業,而要彌補支撐這些產業所需資金的缺口,就只能靠高利率政策吸引外資,以及靠政府指令銀行給予貸款支持,這樣,必然加大融資成本,造成運行困難,甚至無力還本付息。如韓國,70年代以後,在政府扶持下發展起來的幾家大型企業集團,資金利潤率極低,不僅難於還本付息,有進連企業維持生產所必需的流動資金都出現困難。韓國30家主要企業集團的平均負債率為350%,有的高達1200%,而資金利潤率卻在0.5%以下。另外,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素質較低,如泰國的中學入學率為33%,印度尼西亞為38%,馬來西亞也不到6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80年代中期以後,東南亞國家紛紛實行出口導向戰略,發展了一批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出口加工業,這雖然與各國的比較優勢相符,並且也有「四小龍」成功的樣板,但國際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各發達國家已不再讓出市場,另一方面,比這些國家勞動力更便宜的發展中國家也實行了開放政策,這勢必對東南亞各國形成兩面夾擊的局面。從出口增長狀況看,泰國1995年上半年增長23%,1996年只增長5.8%,1997年以來則為零;新加坡1996年增長28.2%,1997 年降到10.4%;馬來西亞則從1996年的26.8%下降到1997年11.6%。出口增長率下降,使許多新的生產能力大量閑置,投資效益低下,企業信用和還債能力下降,危及到外匯儲備的安全。可以說,東南亞國家在設計其產業結構時,沒有建立在對市場的細致分析基礎上,以虛擬的無限擴大的市場前景來引導資本的投向,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3.上述兩方面的投資失策,會在一段時間內給人們形成一種誤導,認為出現了兩個大的經濟增長點:一是發展大型龍頭企業,形成大的集團競爭優勢;二是依賴廣大的國際市場,使國內的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在這兩個點上出現極旺的投資需求,而這種需求中最具制約性的就是相對稀缺的土地資源。因此,投資者紛紛預測:土地價格會快速上漲。導致房地產價格不切實際飆升,並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越炒越熱的境地。當真正使用房地產的人由於實際經濟成本高昂、效益低下而不再需求高價位的房地產時,也就是被人為吹大的虛擬經濟和實際經濟不相符時,泡沫破滅,危機爆發。

(三)金融政策導致銀行和企業債權結構的雙重不合理

東南亞國家為維持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一般都實行政府主導型經濟體制,在金融政策方面,雖然表面上實行的是銀行融資,但銀行融資的依據是政府確定的優先順序和額度控制。這樣,為實現政府意圖,被扶持的企業可以用很低的融資成本甚至是負利率得到大量資金。作為回報,政府必然對銀行提供多方面的保護,使金融機構沒有倒閉的危險。這種政策給企業和銀行都帶來極大的隱患。

從企業來說,不同的金融制度涉及到它通過何種途徑,以什麼方式獲取經營所需資金。在比較成熟的英美市場經濟體制中,由於有發達的商業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企業可以同時利用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兩種渠道籌集資金,金融系統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和嚴格的監控,企業是從融資渠道的穩定性、靈活性、低成本等角度選擇資金來源,而銀行是根據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等原則發放貸款。在這種機制下,銀行對效益好、信譽高的企業會積極提供貸款,而對於運行困難的企業大多不會提供資金支持,甚至逼債催款,迫使其走上清算破產的道路。也正因為如此,企業的破產率雖然較高,而問題的積累卻不會很多。東南亞國家雖然也是市場經濟體制,但政府為實現趕超戰略,必然對特殊行業和大企業給予特殊的扶持。因為僅僅靠市場的這種自然調控很難滿足突然膨脹的非均衡發展的資金需求。長期人為地執行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使借款人缺乏歸還資金的壓力,形成無盡的投資飢渴,而要填平這一欲壑,就希望得到更多的貸款。這樣,企業自然把資源用到游說政府,爭取立項上,從而產生行賄受賄、提供非法政治資金,如同中國的「跑部經理」,日本的「大藏省擔當」。用這種辦法獲得的資金其效益低下與歸還困難就顯得很正常了。

從銀行的角度說,由於政府的作用,銀行已成為政府的出納,無法按自身的商業原則來選擇放貸,造成大量的融資不能按期歸還,成為不良債權甚至壞帳。譬如韓國、台灣、印度尼西亞、泰國的呆帳和壞帳分別達到貸款總額的12%、11%、11%、13%。

前面的分析說明東南亞各國金融制度中政府幹預和管制是造成企業和銀行雙重不良債務和債權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按理金融自由化應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然而操作過程中卻事與願違,金融自由化過程甚至對股票泡沫和房地產泡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在銀行相對獨立、利率開放,而對金融體系監管不嚴的情況下,會有更多的資金從銀行流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等高風險項目,形成高風險債權,加上自由化給國際投機資本提供了炒作空間,極易將不良債權迅速累積,將經濟氣泡越吹越大。所以,發展中國家對金融體系的行政干預只能隨著市場的成熟而逐漸放鬆,一步到位地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金融管制體系是十分困難的,關鍵是掌握什麼樣的「度」,即是說,放鬆管制不是放任不管,有放有管才能保證放而不亂。

二、東南亞危機對我國的警示

在東南亞危機中,中國雖然沒有受到強烈的震盪,沒有捲入其中,是由中國的經濟實力、經濟體系、外匯的充裕儲備和正確的宏觀調控措施等因素決定的,但不是說,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東南亞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是長期性的,而且我國的經濟結構和宏觀政策也存在著發生危機的隱患。因此,認真研究東南亞危機的經驗教訓,針對我國的實際,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應是明智之舉。

(一)加快金融改革 加強金融監管

進入90年代中國曾出現經濟過熱,1994年通貨膨脹率達到21.7%。中央採取緊縮政策,到1996年底實現了軟著陸,並且改革外匯體制,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放鬆經常項目,抓緊資本項目,這對穩定幣值、促進外貿起了很大作用。但應看到,金融系統的問題仍是較多的,表現為不良債務增多,資金運營效率低、資金投向不合理、金融監管乏力等。據專家統計,近幾年我國銀行的呆帳、壞帳已達到總債權的20%—30%,佔gdp的10%以上,這和危機前的東南亞國家基本相當; 銀行貸款的70—80%都給了效益較差的國有企業,使得高額的銀行存款並不表現為高額的資本形式。有些銀行從事非銀行機構的金融活動,少數大企業及上市公司進行不合法的金融投機等等。因此,應加快重建和完善我國貨幣信用關系,推進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弱化政府幹預,強化信貸約束,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避免商業貸款中形成的逾期、呆帳,降低銀行壞帳比重,提高銀行的資產流動性和支付能力,增強銀行的經營獨立性;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堅決堵住國有企業把經營困難和風險向國有商業銀行轉移的渠道;加快立法並依法加強金融監管,實施銀行、證券、信託的分業管理,以防範業務風險;穩定人民幣幣值,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加強資本項目管理,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與金融資產實力,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放開資本市場;加強國際金融合作與協調,規避國際金融風險。

(二)引進外資要堅持「控制總量,優化結構,保證效益」的原則

過分地依賴外資補充資金短缺和赤字這種經濟體制是不牢固的。90年代以後,我國引資幅度增加,在吸引直接投資方面居世界第二,發展中國家第一。從總體上說,我國引進外資工作還是比較正常的,目前的問題是引資規模較大,增幅過高。外債余額從1985年的158. 3億美元,劇增到1996年的1162.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83.7%,從長遠看,勢必影響我國國際收支的平衡。為此,應適當對外資規模實施宏觀控制,對債務結構和使用流向加以調控。我國當前講「抓大」、「扶強」,企業爭先進入「世界500強」,但市場競爭是無情的, 我們應吸取東南亞國家只重企業規模而不重效益回報的投資教訓,注意外資的使用效率。

(三)調整出口產品結構 擴大出口產品市場

我國近幾年外貿出口量增長很快,貿易順差得以較好保持。現在的問題是出口產品的檔次低,技術含量低,如服裝佔25%,一般機械和電子產品佔3.5%,玩具佔5%。這些產品與東南亞部分國家比有競爭力,但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相比則競爭力就差多了。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增強了他們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我們必須在調整出口商品結構上下功夫,把出口的初級產品包括中間產品向最終產品延伸,提高附加值;國家要加大對外貿生產企業技術改造的投入;組織行業協會,防止惡性競爭;加快外貿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實現生產企業與外貿企業的優勢互補,實現外貿出口由創匯型向效益型的轉變。

(四)加快國有企業改革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著體制僵化、負債率高、虧損面較大的問題。據估計,當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高達80%以上,虧損不斷增加。1996年凈虧損已達378億元, 為了維持運轉,只能以新貸補舊貸,牽著銀行的鼻子走,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要利用企業重組和轉換經營機制的契機,調整政府對企業的管理方式,把企業推向市場,自主經營,自我發展。

東南亞危機的基本原因是產業部門的生產力水平低,結構不合理,在支柱產業的選擇上,不是以信息和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而是以房地產、旅遊服務、鋼鐵、半導體元件、加工裝配產業為主,這在發展初期是可以的,而後不能借經濟情況良好時調整產業結構,只靠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就很難形成較強的和持久的國際競爭力。新加坡、台灣多年前就制定了向高科技工業發展的政策,所以,經濟處於平穩地增長中,這一點應引起我們特別注意。我國的產業結構是:一些行業,如紡織、輕工、家電、鋼鐵、汽車等大多數工業生產部門出現生產過剩,而另一些行業則供給相對不足,如電子信息、高附加值產品、高效生態農業等,所以,結構調整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首先要調整投資結構,控制一般性投資項目,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產業的發展。其次,調整產業部門,緊縮嚴重供給過剩部門,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大的部門。再次,調整產品結構,減少初級產品的生產,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總之,認真研究東南亞危機的經驗教訓,調整好我們的政策和經濟結構,對於我國以較低的成本進入世界經濟格局,將是十分有益的

㈨ 東南亞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

索羅斯知道吧~是那老小子搞的,不過他只是點燃了導火線而已,就算沒他東南亞金融危機照樣會有。
1994年,在亞洲經濟被廣為看好的背景下,克魯格曼就在《外交》上撰文批評亞洲模式,認為僅靠大投入而不進行技術創新和提高效率的做法,容易形成泡沫經濟,在高速發展的繁榮時期,就已潛伏著深刻的危機,遲早要進入大規模調整。1996年克魯格曼在他的《流行國際主義》一書中乾脆直接預言亞洲金融危機即將爆發。1997年,危機爆發了
克魯格曼對金融危機的解釋其實很簡單:亞洲經濟的發展依靠大量投入,許多企業是負債經營。這樣就引起了國外資本的流入,企業債務的很大部分以外幣標價。外資流入這些國家後換成該國貨幣,並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上升。而由於政府需要維持本幣與美元匯率的穩定,就需要增加本幣供應,但卻造成了信用擴張。當政府試圖通過出售債券等方式回籠本幣時,本幣利率就隨之提高。國內外利差的擴大引起了更大規模外資的流入,於是信用繼續擴張。此時如果中斷本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則可以遏制信用擴張。但是,本幣的升值無疑會使該國出口減少,並影響商業信心。信用的持續擴張導致了投資和進口增加,工資水平的提高又導致出口增長速度下降,造成大量貿易逆差,那些外資貸款不再被轉化為貨幣和信用,而被直接用於進口。貿易赤字的擴大讓投資者對該國貨幣失去信心,外資不再大量流入,本幣有貶值趨勢。此時要麼賣出美元,要麼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維持本幣與美元的匯率穩定。但外匯儲備並不足以支撐賣出美元維持本幣匯率,而提高利率則可能引起投資泡沫破滅。此時,本幣無法維持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出現貶值——高位均衡轉向了低位均衡。
索羅斯在合適的時機做了該做的事,
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持續時問之長,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廣,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料。然而,危機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結果。從外部原因看,是國際投資的巨大沖擊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資撤離。據統計,危機期間,撤離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高達400億美元。但是,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些國家和地區內部經濟的矛盾性。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是近20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這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暴露出日益嚴重的問題:①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的優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正在下降。上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未作適時有效的調整,致使競爭力下降,對外出口增長緩慢、造成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1996年,泰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為230億美元,韓國則高達237億美元。②銀行貸款過分寬松,房地產投資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銀行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日益膨脹。泰國金融機構出現廠嚴重的現金周轉問題,韓國數家大型企業資不抵債宣告破產,日本幾家金融機構倒閉,印度尼西亞更是信用危機加劇。以上這些經濟因素從各個方面影響了匯市和股市,③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外資,大量引進外資並導致外債加重。泰國外債1992年為200億美元,1997年貨幣貶值前已達860億美元,韓國外債更是超過1500億美元。④匯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對國際主要貨幣有較大升值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率未作調整,從而出現高估的現象,加劇了產品價格上漲和出口銳減。因此,這些國家和地區貨幣貶值勢在必行。而貨幣貶值又導致了償還外債的能力進一步下降,通貨膨脹壓力加劇,從而促使股市下跌。⑤在開放條件和應變能力尚不充分的情況下,過早地開放金融市場,加入國際金融一體化,當國際游資乘機興風作浪時,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處於被動地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2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1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0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6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1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3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8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