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筍殼魚養殖適合什麼水溫

泰國筍殼魚養殖適合什麼水溫

發布時間: 2022-07-12 01:39:08

『壹』 荀殼魚是海魚還是淡水魚

  • 荀殼魚 即 筍殼魚 (淡水)

  • 塘鱧科 Eleotridae 尖塘鱧屬 Oxyeleotris 魚類

  • 下圖為 斑駁尖塘鱧 O xyeleotris marmorata ,俗稱 雲斑尖塘鱧、筍殼魚

  • 多在夜間活動,白天喜藏進泥里。適溫范圍15-35℃,最適溫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適應pH值為5的酸性水體及15‰的鹹淡水。在自然界捕捉它比較困難。

『貳』 筍殼魚的繁殖是怎樣的

筍殼魚學名褐塘鱧或尖塘鱧,為暖水性經濟魚類,主產於柬埔寨、泰國、越南等國,在廣東及華南俗稱筍殼魚。最大體長60cm,重達5--6kg。尾重 0.3kg達到商品規格。泰國筍殼魚屬蝦虎魚亞目,肉食、底棲、喜穴居性魚類,畏光、常藏於石頭縫隙、洞穴中,體表的顏色會隨著周圍水質和環境而變化,在自然條件下主要食物是小魚、小蝦,養殖水溫范圍在15--33℃,適合水溫25--30℃,適合pH值 7.0—8.5之間,適宜在池塘、水庫、山塘網箱及溫室養殖。筍殼魚肉質細嫩、刺少,味道鮮美,勝過海水青斑魚。價格不會低於100—120元/kg,養殖成本相對很低。
1 魚苗規格的選擇
筍殼魚體表鱗片比較特殊,是梳齒狀的,反向摩檫很容易傷害皮膚誘發感染。苗種規格過大,鱗片發育比較成熟,在運輸途中極易相互擦傷而感染引起死亡,甚至全軍覆沒。因此,養殖筍殼魚成功的關鍵首先在於選擇小規格的魚苗,—般不超過2cm。
苗種運回後,立即用盆、桶等暫養2天。具體做法是:(1)20mg/L高錳酸鉀浸洗1h;(2)然後用 10%聚維酮碘20mg/L加0.6%食鹽溶液浸洗暫養 40--48 h;(3)若是高溫季節同時使用20mg/L高錳酸鉀對養殖池全池潑灑消毒,2天後放苗;(4)每畝放苗在2000--3000尾之間。
另外,必須設置魚巢。用直徑12cm無毒PVC管截成60cm左右,固定成「井」字狀,安置在塘底。每畝30--40個「井」字。
2 餌料的投喂
筍殼魚的特點是前期生長速度較慢,從2cm長到10cm需要60--70天時間。這段時間必須投喂活餌料。比較好的活餌料諸如野雜魚的仔魚花、淡水蝦苗(南美白對蝦淡化苗也可)。因為小魚蝦的生長速度快過筍殼魚苗,因此分批投喂適宜規格的魚蝦苗對養殖成功極為有利。
我們的做法是:(1)當地鰟鮍魚成魚(5—10cm)放養繁殖,約20天後放入筍殼魚苗。此時,仔魚孵化出來適宜被筍殼魚捕食;(2)放筍殼魚10天後投放一批蝦苗,2—4萬/畝。(3)以後,每隔7—10天投放1次蝦苗,直到筍殼魚苗大部分長到10 cm左右;(4)10cm大的筍殼魚苗可以攝食配合餌料或「死餌料」。具體做法是:當大部分筍殼魚苗長到10cm時,在馴食前的10天投喂最後一批蝦苗。之後,在池塘里設置食台,食台用40—60 cm的塑料框做成,下面懸掛重物,上面用泡沫或浮球支撐,使食台離池底20—30cm,每畝6—8個。然後,逐步投放少量的待投餌料(小雜魚、配合飼料),准備投喂配合飼料前期用些小雜魚剁碎摻和在飼料里,引誘筍殼魚來攝食,以後逐步減少小雜魚,直到沒有。投喂時間為下午5:00後,因為筍殼魚白天不攝食。馴食要有耐性,一般經過10--15天即可馴食成功。個別魚苗會很長時間不吃料,餓久了,加上誘食成分的作用就可馴食成功。
3 疾病防治
筍殼魚極少發病,最主要的病害是皮膚擦傷和體表寄生蟲,最嚴重的是錨頭蚤。如發現錨頭蚤可用1.5—2.0mg/L敵百蟲溶液全池潑灑,間隔7天再用1次,連續3~4次,並且在養殖的前期、中期和後期各用一個療程。收獲前30天停止用葯以免產生葯物殘留問題。
4 習性介紹
筍殼魚沒有魚鰾,進化成呼吸器,相當於前期的肺,而且皮下血管豐富能進行氣體交換。因此,筍殼魚在保持皮膚濕潤的室溫下可存活很長時間。只要保持皮膚濕潤,遠距離運輸3—7天成活率可達100%。
5 魚種越冬
筍殼魚屬暖水性魚類,冬季水溫必須保持在 10℃以上。通過建日光溫室,人工輔助加溫不難達到這個條件。並且,筍殼魚可以高密度暫養越冬,注意預防水霉病和皮膚感染。

『叄』 翹殼魚養殖方法

一、魚塘要求

一般養殖四大家魚的普通魚塘就可以養殖筍殼魚,在養殖前期,魚種相對較小,魚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長較為良好,隨著魚種的生長和水溫的升高,逐漸增加水深至1.5-1.8米,這樣有利於促進魚種的生長。一般魚塘保持水深1.5-1.8米,面積3-5畝為佳。因為池塘是水產養殖動物棲息的場所,也是病原體滋生的場所,魚塘中的野雜魚蝦可能攜帶病菌極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要時常清理魚塘。

二、水質要求

筍殼魚養殖要求水體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長較慢,還會造成相互之間的殘殺,因此透明度不必太高。pH值保持在6-7,pH值過高會引起體表粘液脫落而造成死亡。略酸性水有利於提高筍殼魚的成活率和促進生長。

三、魚苗放養

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生石灰全塘潑灑,殺死塘中的的雜魚和寄生蟲。一般情況下放苗的成活率大約在60%-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較大,規格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畝為宜;規格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畝為宜,規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為3000-3500尾/畝。購本地繁育的魚苗,養殖成活率較高,養殖風險相對較小。 四、飼料的投喂

筍殼魚可用鮮活魚、活餌料有紅蟲和鯪魚「水花」投喂,筍殼魚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適口的活餌料有利於促進生長,提高其養殖成活率;投放筍殼魚苗前一個星期,先放1000萬-2000萬尾土鯪或麥鯪「水花」,這樣筍殼魚苗下塘後就有大量適口的飼料魚供其攝食;

五、常見病害的防治 體表性疾病 :由於筍殼魚在捕捉時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操作不易察覺而致病,可用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小時,消毒傷口,並用水產用消毒劑全池潑灑消毒。 水霉病 :該病常發生在苗種培育期、魚種和親魚的越冬期。苗種培育期間,小心操作,避免魚體受損傷;在越冬期搭保溫棚,最好進行加溫,維持水溫17℃以上,對已發病的魚塘,全池潑灑亞甲基藍,使池水成0.2克/米3濃度,隔2天再潑灑1次。 寄生蟲病: 筍殼魚對寄生蟲不敏感,少量的寄生蟲不會對其有太大影響,但如果寄生蟲大量繁殖,會引起細菌性疾病。筍殼魚耐葯物毒性能力強,常用的各類水產殺蟲劑均可使用,敵百蟲0.5斤/畝,混合一部分硫酸銅進行殺蟲。

六、注意事項

堅決不能在網箱、池塘內設PVC管、輪胎等。由於筍殼魚為底棲穴居性魚類,"魚巢"極易引起聚集殘殺,降低產量。 必須防止蝌蚪、青蛙跳進池塘,否則會吃掉大量筍殼魚苗,建議於池塘四周圍篩網約20cm、裝籠捕獲青蛙,蝌蚪則用篩網進行誘捕。 捕撈操作 在養殖過程中,分塘或捕撈操作要細致,防治造成筍殼魚損傷。

筍殼魚能呼吸空氣中的氧氣,耐低氧能力很強,很少發生缺氧死亡的現象,但適當開增氧機,保持溶氧充足,對促進其生長有利。筍殼魚對環境的突然變化會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甚至死亡,保持良好的水質,維持魚塘水環境相對穩定,對促進筍殼魚的生長、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肆』 筍殼魚的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筍殼魚為底棲穴居性魚類,常棲息於水質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庫、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叢中,也常棲息於岸邊的沙石縫隙、洞穴及雜物中。游泳能力不強,不能快速和長距離游動。性溫馴,對低氧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多在夜間活動,白天喜藏進泥里。適溫范圍15~35℃,最適溫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適應pH值為5的酸性水體及15‰的鹹淡水。在自然界捕捉它比較困難。
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但與其他肉食性魚類如斑鱧和鱖魚等相比,它生性並不兇猛。其食物組成隨不同的生長階段而不同,魚苗階段主要以輪蟲類、枝角類、橈足類及底棲水生昆蟲幼體和環節動物為食;成魚主要以水中的各種小魚、小蝦、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及幼體為食,也食一些新鮮的動物肉碎屑等。對食物先窺視後吞食,不追逐捕餌。耐飢餓能力很強,一次飽食後可多天不攝食。 在人工培育條件下,1.5厘米以上魚苗可攝食家魚魚苗和蝦苗。
在東南亞,筍殼魚當年的魚苗經養殖可長至體長15~20厘米,體重50~100克;第二年養殖可達30厘米以上,體重400~700克。一般100克以下的筍殼魚生長較慢,100克以上生長逐漸加快,100克的魚種養殖一年有的體重可達900克。 筍殼魚的養殖條件適宜,在餌料適口、充足的條件下,由全長 2~2.5cm的魚苗生長到4~5cm以上的魚苗約1個月,由全長4~5cm的魚苗生長到全長12cm以上,體重30~50克的魚苗約4~5個月,由30~50克的魚苗生長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規格約6~8個月。在溫度適宜條件下,全程養殖周期約為12~16個月。筍殼魚在我國長江、珠江流域均可採用塑料大棚越冬養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養殖甲魚的溫室內水泥池養殖。

『伍』 荀殼魚是海魚還是淡水魚

是淡水魚。

1)以水中鹽份濃度分類

最常用的分類法:

初級淡水魚;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魚類。占總全球魚類33.1%,約8600種。例如:鯰魚、羅漢魚。

次級淡水魚;一生大部份時間生活在淡水,偶而活動或棲息於半淡鹹水、海水中的魚類。占總全球魚類8.1%,約2100種。例如:吳郭魚、大肚魚。

周緣性淡水魚;棲息於海水或半淡鹹水,其生活史亦會在淡水中生活,或進入半淡鹹水中活動的魚類。包括溯河性魚類、降海性魚類及偶然進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魚。占總全球魚類0.6%,約160種。例如:蛇鰻、牛尾魚。

二、分類 折疊

鮭魚(溯河洄遊性)純淡水魚;一生都生活於淡水中的魚類。例如:鯰魚、羅漢魚。

生涯史中,某段時間生活於淡水、海洋等不同鹽度的水域。包括溯河性魚類、降海性魚類。因地理而與海洋隔絕的陸封性洄遊魚類。例如:櫻花鉤吻鮭、香魚。

三、又可分為兩類:淡水域洄遊魚類、河海洄遊魚類。

淡水域洄遊魚類;淡水魚的生涯史中,包括洄遊,都在淡水中進行。例如:埔里中華爬岩鰍。

河海洄遊魚類;其生活史中,會經過不同鹽度的棲息地。河海交界處是它們洄遊必經之地。例如:日本禿頭鯊。

河口性魚;所有生活在淡鹹水交會區及海水的魚類。例如:棕塘鱧。

四、根據中國淡水魚分類 折疊

圓口類;最原始的魚形脊椎動物。魚嘴並無真正的上下顎,口器為吸盤型,多是寄生或半寄生動物。沒有脊椎,只有脊索。

軟體魚類。

低等魚類。骨胳全為軟骨,鱗片為細小盾鱗,腸內有螺旋瓣。

軟骨硬鱗魚類。

硬骨魚類。骨胳系統為軟骨性,原始鱗片為骨質菱形,尾鰭為歪形,腸內有螺旋瓣。

真骨魚類。現代最普通、最多、最繁盛的魚類。

中國1050種淡水魚中,除少數13種外,其餘全為真骨魚類。

五、生活習性

筍殼魚為底棲穴居性魚類,常棲息於水質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 筍殼魚

筍殼魚;庫、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叢中,也常棲息於岸邊的沙石縫隙、洞穴及雜物中。游泳能力不強,不能快速和長距離游動。性溫馴,對低氧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多在夜間活動,白天喜藏進泥里。適溫范圍15-35℃,最適溫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適應pH值為5的酸性水體及15‰的鹹淡水。在自然界捕捉它比較困難。

筍殼魚是淡水魚,其養殖水溫范圍在15-33度,適宜溫度在25-30度,下限溫度為 10度,上限溫度為37度,適宜水酸鹹度PH值為7-8.5。能在PH值為6.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0%的鹹淡水中生長。 屬肉食性、底棲、喜穴居性魚類、畏光、喜歡藏於石頭縫、洞穴中,不喜游動,與其他肉食性魚類如生魚、烏魚、桂花魚相比,它生性並不兇猛。平時只是靜靜地呆在水中,只有當食物(小魚、小蝦)游近它的時候才變得兇猛,捕魚的時候,會變得很靈活,能迅速地追逐獵物。

『陸』 筍殼魚養殖

以下資料只是網頁資料,確切做法請詳細咨詢專家與農科站,請考慮當地環境與市場後再行打算。

筍殼魚屬肉食性、底棲、喜穴居性魚類、畏光、喜歡藏於石頭縫、洞穴中,不喜游動,與其他肉食性魚類如生魚、烏魚、桂花魚相比,它生性並不兇猛。平時只是靜靜地呆在水中,只有當食物(小魚、小蝦)游近它的時候才變得兇猛,捕魚的時候,會變得很靈活,能迅速地追逐獵物。養殖水溫范圍在15-33度,適宜溫度在25-30度,下限溫度為 10度,上限溫度為37度,適宜水酸鹹度PH值為7-8.5。能在PH值為6.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0%的鹹淡水中生長。
食性:
筍殼魚的食物種類是根據魚的不同生長階段而變化,全長1.5-2.5cm的魚苗,以枝角類、橈足類等活餌料為食,逐步從枝角類、橈足類過度到食魚花、蝦苗為主,全長5cm以後,逐步從食蝦苗、魚苗過度到食較大規格的小魚、蝦,當魚苗生長到全長12-14cm,體重30-50克時,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開始餌料馴化,飼喂冰鮮魚肉碎塊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價飼料。全長6-7cm以上的魚多表現為早晨、黃昏潛伏在淺水處靜候捕食。
生長特性:
筍殼魚的養殖條件適宜,在餌料適口、充足的條件下,由全長 2-2.5cm的魚苗生長到4-5cm以上的魚苗約1個月,由全長4-5cm的魚苗生長到全長12cm以上,體重30-50克的魚苗約4-5個月,由30-50克的魚苗生長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規格約6-8個月。在溫度適宜條件下,全程養殖周期約為12-16個月。筍殼魚在我國長江、珠江流域均可採用塑料大棚越冬養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養殖甲魚的溫室內水泥池養殖。。
投餌:
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幼苗期攝食輪蟲、枝角類;長至2厘米以後開始捕食魚蝦幼苗、小昆蟲,東南亞地區的人工孵化場在魚種培育時投喂鯪、鯉魚花。故在人工養殖投放魚種前塘水應培有一定數量的微生物,並適當投放些魚花,給魚種以充足的餌料,防止因餌料不足而互相殘食。魚種經集中標粗後進入大塘,可繼續投喂大小適合的魚苗(或蝦苗),直至養成;也可以在魚種標粗階段馴食冰鮮雜魚,直到養成。筍殼魚平時靜止在水下,游動少,消耗體能不大,飽食一餐可多日不食,飼料系數約在5左右。每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的3%,分早、晚兩餐,筍殼魚夜間活動頻繁,故投喂量早上佔1/3、晚上佔2/3。
以冰鮮小雜魚作飼料時,魚種階段要打成魚漿潑灑在水中。魚種進入大塘養殖,魚漿要適量的麵粉和鰻料拌合成團;進入養殖中、後期則可切成粒、塊狀。投喂需要設固定食台,食台可用竹片和1米×1米的正方形網布做成,分置在四周的塘底,定期提出水面檢查,觀察魚的食量和魚體健康狀況、生長速度和酌情增、減飼料,以及清理殘餌。
養殖周期與越冬:
筍殼魚在冬春季節長速緩慢,進入夏秋高溫天氣長速較快,我們在養殖中發現,從9月-翌年6月的養殖前期平均只有150克/尾,而到了10月則快速長至400克/尾,雖然商品規格一般要達200克,但經濟養殖期要1年以上為好。
養殖筍殼魚要有越冬設備,可採用三種越冬方式:①在4-5月份投放新苗,年底可上市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其餘的繼續越冬養殖至翌年8月;②9月份投苗,成活穩定後進入越冬季節,翌年12月前收獲上市;③10月購進種苗集中越冬標粗,翌年4-5月份塘放養,年底可全部上市。筍殼魚的越冬水溫要求在15℃以上,在廣東地區採用羅氏沼蝦越冬的塑料布大棚較為安全、經濟。越冬期要減少投餌和加強水質管理,可使用有益菌降低水中的氨氮。
筍殼魚的收獲與運輸:
筍殼魚的收獲分為平時捕大留小、選擇上市和干塘一次性捕完。養殖過程中在塘邊放置一些直徑10-20厘米、長1米左右的直筒,直筒要開有多個小孔,利用筍殼魚喜歡穴居的特點,收捕時雙手堵直筒兩頭提起,水從小孔流出,挑選筒中符合規格的產品。筍殼魚有鑽泥不動的習性,干塘收捕時應注意捕捉干凈。
筍殼魚離水後只要保持濕潤、陰涼,可存活數十小時,非常有利於鮮活產品的運輸。從東南亞箱運回來的產品採用每尾用塑料袋濕潤充氧獨立包裝,每箱數十千克,經20小時仍存活完好。
筍殼魚的病害防治:
1、養殖水質管理
在池塘、水泥池等條件下養殖筍殼魚,養成率較難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質惡化造成,實驗證明筍殼魚對水質的要求比中水層魚類要求的指標高,在商品魚養殖全程中管理好水質,是提高中、後期養成率的重要環節。 在准備商品魚養殖池塘時,要清除塘中的淤泥,有效降低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的產生體,水體ph值7~~8時,可用10ppm強氯精對塘底消毒,初次進水後,用1ppm 硫酸銅加0.3ppm硫酸亞鐵或克藻靈全池潑灑滅殺藻類,有效控制藍藻水華(藍藻門微囊藻,俗稱臭綠沙)的發生,有關專家研究表明;微囊藻在水體中繁殖泛濫時,形成藍藻水華,在水體中大量釋放損壞魚類的肝毒素及神精毒素,會造成魚類死亡。
持有益藻類種群開始繁殖。增施化肥硝酸鉀20ppm;磷酸二氫鉀5ppm,保持水色茶褐色或嫩綠色,透明度在50cm左右,全池1/3~~1/4 面積放養水葫蘆等水生植物,根據池塘面積設置增氧機以保持水清、水活。
2、寄生蟲的防治
筍殼魚在養殖中最常見的是寄生蟲病,錨頭蚤寄生在魚的胸鰭、腹鰭下,將魚捕起十分容易看到,魚得病初期並無不適,魚體被錨頭蚤寄生叮咬處,因表皮被破壞容易感染多種體表性疾病和並發症,表現為傷口局部紅腫、化膿,最終引發魚血液系統感染而死亡,防治不及時或不能堅持徹底殺蟲,在一定時間內雖不會造成大規模死亡,但零星死亡不斷。徹底殺滅寄生蟲是筍殼魚養殖中首要的防病措施。
筍殼魚耐葯物毒性能力強,使用高出常規標准值1~~2倍的葯物未能見其有損害,各類水產殺蟲劑均可使用,由於筍殼魚底棲在池低,使用劑量與池塘水肥度相關,可用水泵保持池塘水體循環增強葯效,殺蟲劑與要間隔7天使用第二次。可使用阿維菌素、敵百蟲殺蟲劑,敵百蟲可使用濃度為1~~1.5ppm並視治療效果,周期性徹底滅殺各類寄生蟲。
3、體表性疾病
由於筍殼魚其磷片呈梳齒狀;倒刺性極強,在捕抓時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損壞不易察覺而至病,是運輸、分養、轉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大規格魚種放養初期,常見症狀是魚鱗、魚鰭損傷處紅腫或黴菌感染後的棉絮狀增生物,尾部磷片脫落表皮潰爛。
分規格養殖,必要的養殖轉移或采購大規格魚種放養,凡是擦傷的魚都要先用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小時消毒傷口,然後用比重6%鹽水加20ppm聚維銅碘(含碘量10%)配製的消毒水,在水泥池、方形塑料桶或在水池中建立塑料布水箱暫養2天以上,消毒水現配現用,每天換消毒水一次,在暫養過程中要保持充氧,經過表皮治療康復後,才可轉入正常養殖。高溫季節可周期性使用石灰20~~40ppm 及各類水產用消毒劑2倍的劑量全池潑灑消毒。
筍殼魚的收獲與運輸
筍殼魚的收獲分為平時捕大留小、選擇上市和干塘一次性捕完。養殖過程中在塘邊放置一些直徑10-20厘米、長1米左右的直筒,直筒要開有多個小孔,利用筍殼魚喜歡穴居的特點,收捕時雙手堵直筒兩頭提起,水從小孔流出,挑選筒中符合規格的產品。筍殼魚有鑽泥不動的習性,干塘收捕時應注意捕捉干凈。
筍殼魚離水後只要保持濕潤、陰涼,可存活數十小時,非常有利於鮮活產品的運輸。從東南亞箱運回來的產品採用每尾用塑料袋濕潤充氧獨立包裝,每箱數十千克,經20小時仍存活完好。

『柒』 養殖筍殼魚後期死亡

筍殼魚屬肉食性、底棲、喜穴居性魚類、畏光、喜歡藏於石頭縫、洞穴中,不喜游動,與其他肉食性魚類如生魚、烏魚、桂花魚相比,它生性並不兇猛。平時只是靜靜地呆在水中,只有當食物(小魚、小蝦)游近它的時候才變得兇猛,捕魚的時候,會變得很靈活,能迅速地追逐獵物。養殖水溫范圍在15-33度,適宜溫度在25-30度,下限溫度為 10度,上限溫度為37度,適宜水酸鹹度PH值為7-8.5。能在PH值為6.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0%的鹹淡水中生長。
食性:
筍殼魚的食物種類是根據魚的不同生長階段而變化,全長1.5-2.5cm的魚苗,以枝角類、橈足類等活餌料為食,逐步從枝角類、橈足類過度到食魚花、蝦苗為主,全長5cm以後,逐步從食蝦苗、魚苗過度到食較大規格的小魚、蝦,當魚苗生長到全長12-14cm,體重30-50克時,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開始餌料馴化,飼喂冰鮮魚肉碎塊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價飼料。全長6-7cm以上的魚多表現為早晨、黃昏潛伏在淺水處靜候捕食。
生長特性:
筍殼魚的養殖條件適宜,在餌料適口、充足的條件下,由全長 2-2.5cm的魚苗生長到4-5cm以上的魚苗約1個月,由全長4-5cm的魚苗生長到全長12cm以上,體重30-50克的魚苗約4-5個月,由30-50克的魚苗生長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規格約6-8個月。在溫度適宜條件下,全程養殖周期約為12-16個月。筍殼魚在我國長江、珠江流域均可採用塑料大棚越冬養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養殖甲魚的溫室內水泥池養殖。。
投餌:
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幼苗期攝食輪蟲、枝角類;長至2厘米以後開始捕食魚蝦幼苗、小昆蟲,東南亞地區的人工孵化場在魚種培育時投喂鯪、鯉魚花。故在人工養殖投放魚種前塘水應培有一定數量的微生物,並適當投放些魚花,給魚種以充足的餌料,防止因餌料不足而互相殘食。魚種經集中標粗後進入大塘,可繼續投喂大小適合的魚苗(或蝦苗),直至養成;也可以在魚種標粗階段馴食冰鮮雜魚,直到養成。筍殼魚平時靜止在水下,游動少,消耗體能不大,飽食一餐可多日不食,飼料系數約在5左右。每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的3%,分早、晚兩餐,筍殼魚夜間活動頻繁,故投喂量早上佔1/3、晚上佔2/3。
以冰鮮小雜魚作飼料時,魚種階段要打成魚漿潑灑在水中。魚種進入大塘養殖,魚漿要適量的麵粉和鰻料拌合成團;進入養殖中、後期則可切成粒、塊狀。投喂需要設固定食台,食台可用竹片和1米×1米的正方形網布做成,分置在四周的塘底,定期提出水面檢查,觀察魚的食量和魚體健康狀況、生長速度和酌情增、減飼料,以及清理殘餌。

『捌』 筍殼魚耐寒嗎

筍殼魚為底棲穴居性魚類,常棲息於水質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庫、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叢中,也常棲息於岸邊的砂石縫隙、洞穴及雜物中,生活水層為2米以下。游泳能力不強,不能作快速和長距離游泳。性溫馴,對低氧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多在夜間活動,白天喜藏進泥里,可鑽到泥里1米深處達10小時。適溫范圍15~35℃,最適溫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適應pH值為5的酸性水體及15%的鹹淡水。[2]

『玖』 筍殼魚的人工繁殖

1、親魚的選擇
親魚選擇好壞是人工繁殖成功的關鍵。要選擇2齡夠成熟的親魚,雌雄親魚按1:1放入產卵池中。成熟的雌魚體色較淺淡,體表較少粘液,手膜有明顯粗糙感;腹部豐滿有明顯的卵巢輪廓;外生殖突稍膨大,呈淡紅色,基部較寬,游離度深,外觀外生殖突呈扇形;泄殖孔較大,位於生殖突的次末端,兩側稍隆起,無黑色素點。成熟的雄魚體色較深,斑紋更加明顯,體表粘液多、手摸感覺較光滑;腹部不明顯豐滿;外生殖突比雌魚小得多,呈白色的三角形;泄殖孔開口於最末端,孔周有少許黑色素點。
2、誘導產卵
催產劑和劑量為雌魚(體重75~100克),每章節附註射鯉魚腦垂體1個(約等於3毫克重)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700國際單位,催產注射為一次注射。注射後的親魚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設置有可供穴居和產卵巢穴的產卵池中。供穴居和產卵的巢穴用瓦片或木板疊成。巢穴寬約30厘米,高約20厘米。產卵池水深40厘米。產卵池的池水用經凈化的自來水。注射後的親魚入池後會自行選擇巢穴和自行配對,大約24~48小時後便會在巢穴中自行產卵;產出的成片附著於巢穴壁上。催產成功率均在70%左右。
3、人工孵化
產卵後,可將附有魚卵的木板或瓦片(卵的附著器)移至有清水的水池中孵化。此時可以根據孵化池條件和根據育苗方式控制適宜的密度。在水溫為27~32℃時,受精卵孵化歷經時間約84~108小時,孵化率80%左右。
4、苗種培育
初孵化的仔魚全長2.3~2.6毫米,全身透明,腹部有一個頗大的卵黃囊,卵黃囊前部有多個分散的小脂滴。仔魚沉於水底,不時做間歇性螺旋式的上下游動。孵化二天後的仔魚,全長3.2~3.4毫米。卵黃囊變為長橢圓形,卵黃囊中的分散多個的小脂滴匯合為單一個頗大的油球,位於卵黃囊的前上方。消化道開始分化,口凹、腸管、肛門出現,眼球開始充積黑色素;奇鰭褶進一步發育擴張,仔魚能做快速上下竄游。孵化出膜四天後的魚苗,卵黃囊大部分被吸收,僅殘留前上方小部分和油球,上下頜分化形成並能張合,腸管出現分節。此時魚能做水平游動和覓食食物,可以開始投飼食物。
這時將稚魚移往50噸容量的水泥池培育,培育到1厘米規格大約需一個月時間,這個階段的成活率平均20%左右。體長1~3厘米規格放60噸容量的水泥池培育,這個階段的成活率為80~90%。培育稚魚的水泥池要三分之一遮光,放養密度為每池5000~6000尾。
達到3厘米規格的稚魚要轉移到中間育成土池中培育,大約培育2~3個月,便可達到出售種苗的規格7~8厘米。這個階段的成活率為60~70%,其中有的個體達到100克規格。
魚苗培育成活率的高低,關鍵是飼料,其次是精細的管理。蝦虎魚孵出後約3天,卵黃消化便開始攝食。這時稚魚的開口口徑只有100~200微米。其開口的餌料是:將生的雞蛋充分攪拌,然後將約150cc的熱水沖注入內,用100目的生物網過濾,然後進行投喂。投喂的第一天要投喂四次,從第二天開始,蛋和浮游生物一天交替地投喂三次。第15天止,要投喂60~90微米的浮游生物(輪蟲)。或者改用蛋黃和過濾的水蚤或搖蚊幼蟲混合使用。由於魚苗弱小,應及時適量,每天分多次投喂,以保證幼魚的需要。
從第16到30天之間,每天投喂三次淡水枝角類。以後可投喂海洋雜魚做成的魚糜、枝角類、輪蟲等。
在育苗過程中要注意水質的變化,經常排除污物和適時更換新水,才能獲得高的成活率。培育10~15天的魚苗體長可達5~6毫米,鰭條開始出現,游泳能力增強。仔魚主要以水蚤和水中的水生昆蟲幼體為餌料,鰓發育也完善,可以轉入大池進行魚種的培育。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9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2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1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0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5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1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3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2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8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