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雜草多少錢一噸

泰國雜草多少錢一噸

發布時間: 2022-07-16 14:58:01

❶ 眉山甘蔗多少錢一噸眉

批發0.50元/斤,即每噸1000元。
該作物栽培技術
整地、開植蔗溝
1、整地:
整地是為該作物生長提供一個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條件,以充分滿足其根系生長的需要,從而使根系更好地發揮吸收水分、養分的作用。同時, 整地還可減少蔗田的病、蟲和雜草。
深耕是增產的基礎。該作物根系發達,深耕有利於根系的生長, 使地上部分生長快,產量高。深耕是一個總的原則和要求。具體深耕程度必須因地制宜,視原耕作層的深淺,土壤性狀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深耕不宜破壞原來土壤層次, 並應結合增施肥料為宜。 早耕能使土壤風化,提高肥力。所以,蔗田應在前茬作物收獲以後,及時翻耕。早耕對於稻後種蔗的田塊更為重要。
2、開植蔗溝
開植蔗溝使該作物種到一定的深度,便於施肥管理。
常規蔗溝:
蔗溝的寬窄、深淺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厘米左右深,溝底寬20至25厘米,溝底要平。
抗旱高產蔗溝:
環山沿等高線開溝,深溝板土鎮壓,溝深40厘米,溝底寬25厘米,溝心距100厘米,用下溝的溝底潮土覆蓋上溝的種苗。覆土6.6厘米,壓實。
施肥
該作物生長期長,植株高大,產量高。所以在整個生長期中, 施肥量的多少是決定產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該作物的需肥量大,肥料在該作物生產成本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確掌握施肥技術,做到適時、適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滿足該作物對肥料的需要,有著重要的意義。
1、該作物的需肥量:
據研究,每生產1噸原料蔗,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素(N)1.5至2公斤, 磷素(P2O5)1至1.5公斤, 鉀素(K2O)2至2.5公斤。
2、該作物各生長期對養分的吸收:
該作物各生長期對養分吸收總的趨勢是苗期少,分櫱期逐漸增加,伸長期吸收量最大,成熟期又減少。
3、施肥原則:
根據該作物在不同生長期的需肥特徵,制定出的施肥原則是:「重施基肥,適時分期追肥」。如果只施追肥,而不施基肥,則該作物容易長成:頭重腳輕,上粗下細,容易倒伏。反之只施基肥,不施追肥,則後勁不足,形成「鼠尾蔗」,影響產量。
重施基肥:
肥料主要是有機肥、磷、鉀化肥和少量氮素化肥,磷肥和鉀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為該作物對磷肥的吸收主要是在前中期。而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小,需要靠近根部才易被吸收。該作物對鉀肥的吸收也主要是在前中期(佔80%左右)。 而且蔗株在前中期吸收的鉀素可供後期所需。所以鉀肥宜早施,量少時作基肥一次施用,量多時,拿一半作基肥,另一半在分櫱盛期或伸長初期施用。
分期追肥:
按照該作物的需肥規律,追肥的施用原則可概括為「三攻一補、兩頭輕、中間重」。「三攻」就是攻苗肥、攻櫱肥、攻莖肥。「一補」就是後期補施壯尾肥。「兩頭輕」指苗期、伸長後期施肥量要少,「中間重」指伸長初期施肥量要多。

❷ 請各位朋友幫忙查一下有關植物化感作用的資料

植物化感作用在農田雜草防除中的應用

時間: 2006-05-15 來源: 作者:劉迎 王金信 李浙江 董曉雯 隋標峰

農田雜草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問題之一,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長期使用除草劑不僅污染環境,而且雜草易產生抗葯性。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可以通過向環境中釋放化感物質並與雜草競爭生存環境,進而對雜草種子的萌發和生長產生抑製作用。利用化感作用控制雜草不會帶來諸如農葯殘留等的環境問題,所以利用化感作用控制田間雜草是一種具有潛力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的雜草控制措施。

一、化感作用的基本定義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的概念是Molisch在1937年首先提出,並定義為:所有類型植物(含微生物)之間生物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包括有害和有益兩個方面。除此之外,Molisch對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具體內容未能作進一步的闡明。20世紀70年代中期,Rice根據Molisch的原始定義和植物化感作用近40年的研究成果,將植物化感作用定義為:植物(含微生物)通過釋放化學物質到環境中而產生對其他植物直接或間接的有害作用。這一定義首次闡明植物化感作用的本質是植物通過向體外釋放化學物質而影響鄰近植物。隨後,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十分活躍,取得了許多成果。發現植物釋放的化學物質對植物是有害的,但在許多情況下也是有益的。同時,在農林業生產實踐和研究中,陸續發現許多作物的連作障礙和人工林的衰退是因為作物或林木釋放的化學物質對自身毒害的結果,從而揭示了植物化感作用可在種間進行,也可以在種內進行。20世紀80年代中期,Rice將有益的作用和自毒作用補充到植物化感作用的定義中。從此,Rice關於植物化感作用的定義被普遍接受。

植物化感作用的媒體是化學物質,被稱為「化感物質」(Allelochemical)。孔垂華提到的Allelochemical是指植物所產生的影響其他生物生長、行為和種群生物學的化學物質,不僅包括植物間的化學作用物質,也包括植物和動物間的化學作用物質,而且這些化學物質並沒有被要求必須進入環境,也可以在體內進行。現已發現,許多化感物質不僅對植物,而且對微生物、動物特別是昆蟲都有作用。

二、化感物質向自然界釋放的途徑

植物化感物質必須有適合的途徑進入環境,在自然狀況下,主要有4種途徑。

1. 根系分泌物

代謝產生的根系分泌物可為初生代謝和次生代謝產物。次生代謝產物的根系分泌物中很大一部分是化感物質。如黑胡桃樹(UIansnigra)能分泌具有毒性的胡桃醌(Juglone),當胡桃醌的濃度為20μg/ml時就能抑制其他植物種子的發芽。

2. 植物體內由莖葉等部位產生的揮發性化學物質

如檸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 Hook)樹葉中揮發出蒎烯等化感物質,能強烈抑制蘿卜(Raphanus sativus)種子的發芽。

3. 植物地上部受雨、霧和露水淋洗的化學物質

如桉樹(Eucalyptus)葉中被水沖洗下來的化感物質主要是酚類,它們對亞麻(Linum spp.)的生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4. 微生物分解植物殘體並釋放到土壤里的化學物質

如蕨類(Pteridium aquilinum)植物的化感物質就是由枯死的枝葉釋放出的。

三、利用化感作用控制雜草的方法

1. 利用殘株覆蓋

具有化感作用植物的殘體覆蓋大田後能有效地防治雜草。利用植物殘株覆蓋後,覆蓋殘株通過與雜草爭光、爭養分、爭水分和殘體釋放的化感物質來影響雜草種子的萌發。據報道,截至2000年美國約有20%的耕地使用秸稈還田的方式,這就意味著收獲後的秸稈將殘留在表土層。研究發現收獲後的大麥、燕麥、小麥的殘體對第二年雜草的生長都有抑製作用。Putnam等研究發現,10月份在蔬菜田和果園種植黑麥,春天利用草甘膦將黑麥殺死,黑麥覆蓋物可以有效地控制雜草的生長,並且證實起化感作用的是一種叫做香草酸(hydroxamic acids)的化感物質。Putnam等研究發現高粱殘株具有顯著的控制雜草的能力。Alsaadawi等進行沙培試驗發現,高粱的根系分泌物可以顯著抑制藜的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另有試驗表明,水稻殘茬與秸稈混合物的5%~10%濃度水提取物能抑制雜草發芽和苗期生長,抑制效果不同可能是因植物不同部位酚類物質濃度不同所致。水提取液對雜草莖伸長和干物質量的影響相似,但對根伸長的抑制效果大於對干物質量的影響,對禾本科雜草的抑制效果大於對闊草雜草的抑制效果。

2. 輪作

利用輪作控制雜草是最有效的栽培方法之一,可在盡可能少施用除草劑的情況下對雜草達到最有效的控制。運用輪作的方法抑制雜草,是通過合理安排種植作物的順序來達到營養競爭、化感物質的釋放、土壤翻動、機械損傷的種植模式來阻礙雜草的發芽和生長。輪作作物如黑麥、小麥、蕎麥、黑芥、高梁和蘇丹草的雜交種等均能有效降低雜草種群,並與雜草競爭資源,且通過活體或作物降解產生的化感物質對雜草生長產生抑制。具有化感作用的不同植物所產生的化感物質不同,各有其特定的抑制對象。向日葵能有效地抑制馬齒莧、蔓陀羅、黎和牽牛花等雜草的生長,燕麥的一些品種則能抑制芥屬雜草的頂端生長,受抑制的雜草高度只有對照的1/3。Leather於1983年用向日葵和燕麥進行輪作的結果證明,輪作區的雜草密度顯著小於各自單作區,說明兩個作物各自發揮了不同的除草功能,相對提高了除草效果。冬小麥釋放的化感作用物能抑制白茅生長,在白茅生長多的農田用冬小麥和其他作物輪作可抑制或防治白茅的危害。世界上有些國家(如日本、韓國、泰國、埃及等)研究通過輪作來抑制雜草,既能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又能提高作物的產量。

3. 利用伴生植物

有些植物有選擇性化感作用,能抑制某些雜草的生長,而對農作物生長無害。墨西哥萬壽菊對根部含澱粉的雜草有很強的毒害作用,如直立接骨木的根隨著褐變而變成空殼,形似被酸腐蝕,甚至在距萬壽菊較遠的地方也能看到這種現象。在水葫蘆危害較重的水田中放入水車前,能很快使水葫蘆出現褪綠、葉腐爛、根變黑等症狀,最後死亡。這種伴生植物能和作物共存於某一特定區域,並發揮除草作用,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4. 提取化感物質,合成新型除草劑

通過對化感作用物質的提取、分離和鑒定,模擬其結構,可開發出擬天然選擇性除草劑,可以減少化學農葯的使用量。由於生物途徑合成的天然除草劑具有低毒高效、易於吸收和降解且作用對象專一等特點,因此可減輕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壓力,降低農作物中化學農葯殘留量,有助於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方面已有成功合成生物農葯範例,如由振國以沙漠植物產生的化感物質1,8-桉樹腦為前導體,研製成功新型內吸性除草劑仙治(Cin-methlin),已應用於水稻、花生、大豆、棉花等作物;藤井義晴等根據棉花根系分泌物獨腳金萌素合成的獨腳金酚已應用於防除大豆、花生、玉米、甘蔗田的寄生性雜草獨腳金。

5. 轉基因育種

通過育種把某種化感性狀結合進作物品種,使作物增強競爭優勢以抑制某些主要雜草。採用常規雜交技術,或原生質體融合等生物技術手段,把化感基因引入栽培品種中,為特定地區培育出能抵抗某些雜草的農作物品種是有可能的。在明確控製作物化感作用的遺傳行為和機制後,可利用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手段,將控制化感性狀的基因導入豐產優質作物品種基因組中,培育出既能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又能在田間條件下自動抑制雜草的優良作物品種。目前培育抗雜草作物品種的研究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Dilday通過研究推測,水稻基因組中控製作物產量和其他一些優良性狀的基因與控制化感作用的基因之間連鎖關系較弱,這為培育高產優質強化感作用的水稻品種創造了條件。據報道,高化感能力存在於作物的野生類型中,由於育種中強調高產等性狀而使該性狀丟失。通過與野生種進行雜交,可將植物對昆蟲和病害的抗性整合到作物品種中去。但化感育種方面目前僅水稻中獲得了具有高化感能力的對雜草有抑製作用的品種。另外,Haan等將矮種油菜與結球白菜雜交獲得了一個具有抑草效果的雜交種,且矮化的芸薹屬品系在玉米和大豆行間發芽良好,並能抑制雜草28~42d而對作物無任何影響。 Panchuk等發現一種冰草屬植物和小麥的雜交種,可顯示冰草的特性和較高的抑制活性,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果將來能夠成功地開發出小麥、水稻等一些主要作物的抑草新品種,不但可以減少除草劑的使用,而且可望進一步提高產量。

四、化感作用在雜草防除中的應用前景

利用化感作用控制雜草是一個前景廣闊的新途徑。由於這種控制措施是利用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自身防禦系統或抗逆能力,沒有向系統中引入難降解的化學物質,不會帶來諸如農葯殘留等的環境問題,故利用化感作用控制田間雜草是一種具有潛力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的雜草控制措施。利用植物的化感物質防治有害生物,無疑是植物保護的發展方向之一。化感物質是生態系統中各生物長期以來相互競爭和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為生態系統所適應的,所以我們應當恰到好處地應用此生態機制,盡量避免化感作用的有害影響,而盡可能地利用其正面效應,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統一,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據美國農業部(USDA)估計,化感作用新技術的應用將給美國農業帶來2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因此化感作用的應用前景是相當可觀的。1999年8月在加拿大召開的世界第二次化感作用大會中,有大量的論文報告涉及到化感物質作為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前景,從而為更有效地控制病蟲草害,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發展空間。

分離、提取和鑒定新的化感物質是化感作用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但事實上,在人們已經確定的化感物質中,真正具有應用價值的仍然很少。因此,在以後的研究中,應當注重化感作用室內研究與大田應用的結合,鑒定新的化感物質並探索其除草的潛力,並在此基礎上開發無污染的除草劑,將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此外,化感物質的產生、釋放及作用機制的研究目前仍是一個薄弱環節,有待進一步探討。隨著我們對化感物質的選擇機制、作用機理、生物合成的基因調控了解的增多,人們將有可能成功地利用現有的種質資源,提高這些化學物質的產量,調控正在生長或者殘株的化感物質釋放速度以進行季節性的除草。這一領域的技術雖然復雜,但是卻為雜草的綜合防治展示了新的前景。

化感作用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研究領域,因此必須引入多學科的思想和方法,不同學科研究者共同參與和合作,使這一新興的交叉學科日臻成熟,更好地發揮其潛在的應用價值,並提出具有生態安全性的合理措施,為我國的農業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對策。

http://cache..com/c?word=%D6%B2%CE%EF%3B%BB%AF%3B%B8%D0&url=http%3A//www%2Egd%2Eagri%2Egov%2Ecn/xxb/kjzc/syjs/t20060515%5F174486%2Ehtm&b=25&a=17&user=

葯用植物栽培不可忽視植物化感作用

作者: 趙楊景 編輯: 來源: 中國中醫葯報 時間: 2006-10-6 11:36:02 點擊:

--------------------------------------------------------------------------------
在自然界,生態系統的調控過程是相互促進(相生)或相互抑制(相剋)的協調過程,生態系統的化學調控是指生物體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能在生物體之間傳遞信息並導致生物體的相互作用。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之間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它是指一個活體植物(供體植物)通過地上部分(莖、葉、花、果實或種子)揮發、淋溶和根系分泌等途徑向環境中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從而影響周圍植物(受體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這種作用或是相互促進(相生),或是相互抑制(相剋)。從廣義上講,化感作用也包括植物對周圍微生物和以植物為食的昆蟲等的作用,以及由於植物殘體的腐解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自然界中廣泛存在著這種作用,所以近二十年來它成為一個逐漸被世界各國科學家重視的新研究領域:生態學和生物化學相交叉的邊緣學科——生態生物化學。
植物化感作用對葯用植物栽培的重要性
目前,在栽培的葯用作物中,根類植物佔70%左右,並且存在著一個突出問題,即絕大多數根類葯材忌「連作」,連作的結果是使葯材品質和產量均大幅度下降。然而對連作障礙及其機制和調控研究甚少,而植物化感作用正是植物發生連作障礙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國大力開展引種馴化、人工栽培的過程中,葯用植物之間、葯用植物與其它作物之間的合理的種群格局是至關重要的,而植物化感作用對其會有相當的影響。
此外,對葯用植物而言,由於是以利用其葯效為目的,所以葯材的質量比其產量顯得更加重要。當前,我國正在推廣實施中葯材生產的GAP標准,為達到葯材產品高效、安全、無污染的目標,採取生物控制將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而植物化感作用也正是這一研究領域的重要方面。
葯用植物與其他植物的根本區別在於它們含有特定的生理活性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又往往是植物的次生代謝物質,並分布在葯用植物的各個器官,如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這一特點與植物能產生化感作用是一致的,所以葯用植物更易產生化感物質,從而發生化感作用。
植物化感作用的應用現狀
植物化感作用被日益重視僅是近二十年的事,其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加上其量微少,環境因素復雜,研究手段和方法還存在一系列困難,所以已獲得可應用的結果尚少,但有些研究成果一經應用就顯示出驚人的效應,尤其是對生態環境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方面有很重要的意義。對其應用可初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雜草的生物控制和防治(包括水草生物):這方面的應用研究是本領域研究的熱點,有些研究結果已得到應用。如在捷克每公頃草場施用麥仙翁素1.2g就能抑制其它雜草而增加牧草產量。
2.有益植物的合理組合:提高植物的營養效應,減少病蟲害,達到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的目的——主要是指農業生產上所採用的混用、輪作、間作和套作等。
3.凈化水質:水域富營養化已是一個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利用某些水生植物的化感物質克藻,吸收大量水域養分的特點,則運用了生物控制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在濱內布置以鳳眼蓮為主體的生態系統就是成功的範例。
4.化感品種的培育: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是針對控制雜草,保持良好的環境。
5.保持合理的種群格局:對林地、草地的生態平衡有著重要作用。
植物化感作用在葯用植物栽培中的應用前景
1.合理的輪作、間作和套種制度的建立:通過研究葯用植物和其它作物的化感作用,建立合理的輪作、間作和套種的耕種制度,可有效地利用化感作用控制田間雜草並降低作物之間的負效應,提高葯材的質量、產量和土地的產出率。
2.有效化感物質的利用:以天然的有效化感物質的先導物,通過人工合成施入土壤系統,使之不僅控制病蟲害、雜草,而且由於這種化合物的易降解性,不會給土壤環境帶來污染問題。
3.合理的秸桿還田技術:利用有化感物質的植株體還田後腐爛釋放出有效的化感物質,控制早期農田雜草的生長和防治或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並提高土壤肥力。
4.加快特殊葯用植物的繁育:在葯用植物栽培中,有一些原產高寒山區的、喜陰的或短命的葯用植物種子有較深的休眠習性,例如西洋參從果實成熟到種子萌發需要18~22個月,給西洋參栽培帶來很大困難。目前已有報道,西洋參果實中存在多種抑制物質是使種子具有休眠特徵的主要原因,現已分離鑒定出4種抑制物質——乙酸、丁酸、異丁酸和苯乙酮。除西洋參外,到目前為止,發現種子含有抑制物的葯用植物有:人參、葫蘆巴、山茱萸、刺楸、伊貝母、茜草、紅豆杉、黃連、和肉蓯蓉等。但這些報道只停留在抑制物的提取和初步分離的水平或只是局限於植物激素ABA研究,對其發芽抑制物質的研究很少,所以植物化感物質在揭示葯用植物種子休眠機制和調控方面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還具有實用價值。

http://cache..com/c?word=%D6%B2%CE%EF%3B%BB%AF%3B%B8%D0&url=http%3A//www%2Exj8898%2Ecn/SmallC/kjzd/2006%2D10/6/0610611363475155%2Ehtml&b=19&a=18&user=

http://cache..com/c?word=%D6%B2%CE%EF%3B%BB%AF%3B%B8%D0&url=http%3A//www%2Ezwkf%2Enet/xxlr1%2Easp%3FMENULB%3D%26LB%3D239%CA%DF%B2%CB%CF%E0%B9%D8%BC%BC%CA%F5%26ID%3D8048%26LRPAGESN%3D1&b=39&a=19&user=

❸ 花盆裡面長出來藤是雜草還是什麼來的

這是薇甘菊,一種外來物種,除掉吧。

薇甘菊開花圖片

薇甘菊(學名:Mikania micrantha Kunth),也稱小花蔓澤蘭或小花假澤蘭,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狀攀緣藤本,莖圓柱狀,葉薄,淡綠色,莖生葉大多箭形或戟形,頭狀花序小,花冠白色。

薇甘菊:菊科假澤蘭屬植物02:45
薇甘菊已被列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主要分布於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薇甘菊


桔梗目

拉丁學名
Mikania micrantha Kunth

別稱
小花蔓澤蘭、假澤蘭、薇苷菊、薇金菊[1]


菊科

亞科
紫菀亞科[1]


植物界


澤蘭族[1]


被子植物門


假澤蘭屬


雙子葉植物綱


薇甘菊

亞綱
菊亞綱[1]

分布區域
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

英文名
Mile-a-minute Weed

命名者
Kunth、1820

傳播途徑
風力、水流、動物、昆蟲以及人類活動


真核域[1]

亞族
假澤蘭亞族[1]

莖長
4.0-13.0厘米

莖寬
2.0-9.0厘米

花序長
4.5-6.0毫米

瘦果長
1.5-2.0毫米

❹ 為什麼植物化感自毒作用沒法消除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的概念是Molisch在1937年首先提出,並定義為:所有類型植物(含微生物)之間生物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包括有害和有益兩個方面。除此之外,Molisch對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具體內容未能作進一步的闡明。20世紀70年代中期,Rice根據Molisch的原始定義和植物化感作用近40年的研究成果,將植物化感作用定義為:植物(含微生物)通過釋放化學物質到環境中而產生對其他植物直接或間接的有害作用。這一定義首次闡明植物化感作用的本質是植物通過向體外釋放化學物質而影響鄰近植物。隨後,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十分活躍,取得了許多成果。發現植物釋放的化學物質對植物是有害的,但在許多情況下也是有益的。同時,在農林業生產實踐和研究中,陸續發現許多作物的連作障礙和人工林的衰退是因為作物或林木釋放的化學物質對自身毒害的結果,從而揭示了植物化感作用可在種間進行,也可以在種內進行。20世紀80年代中期,Rice將有益的作用和自毒作用補充到植物化感作用的定義中。從此,Rice關於植物化感作用的定義被普遍接受。 植物化感作用的媒體是化學物質,被稱為「化感物質」(Allelochemical)。孔垂華提到的Allelochemical是指植物所產生的影響其他生物生長、行為和種群生物學的化學物質,不僅包括植物間的化學作用物質,也包括植物和動物間的化學作用物質,而且這些化學物質並沒有被要求必須進入環境,也可以在體內進行。現已發現,許多化感物質不僅對植物,而且對微生物、動物特別是昆蟲都有作用。 植物化感物質必須有適合的途徑進入環境,在自然狀況下,主要有4種途徑。 根系分泌物 代謝產生的根系分泌物可為初生代謝和次生代謝產物。次生代謝產物的根系分泌物中很大一部分是化感物質。如黑胡桃樹(UIansnigra)能分泌具有毒性的胡桃醌(Juglone),當胡桃醌的濃度為20μg/ml時就能抑制其他植物種子的發芽。 植物體內由莖葉等部位產生的揮發性化學物質 如檸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 Hook)樹葉中揮發出蒎烯等化感物質,能強烈抑制蘿卜(Raphanus sativus)種子的發芽。 植物地上部受雨、霧和露水淋洗的化學物質 如桉樹(Eucalyptus)葉中被水沖洗下來的化感物質主要是酚類,它們對亞麻(Linum spp.)的生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微生物分解植物殘體並釋放到土壤里的化學物質 如蕨類(Pteridium aquilinum)植物的化感物質就是由枯死的枝葉釋放出的。 利用化感作用控制雜草 具有化感作用植物的殘體覆蓋大田後能有效地防治雜草。利用植物殘株覆蓋後,覆蓋殘株通過與雜草爭光、爭養分、爭水分和殘體釋放的化感物質來影響雜草種子的萌發。據報道,截至2000年美國約有20%的耕地使用秸稈還田的方式,這就意味著收獲後的秸稈將殘留在表土層。研究發現收獲後的大麥、燕麥、小麥的殘體對第二年雜草的生長都有抑製作用。Putnam等研究發現,10月份在蔬菜田和果園種植黑麥,春天利用草甘膦將黑麥殺死,黑麥覆蓋物可以有效地控制雜草的生長,並且證實起化感作用的是一種叫做香草酸(hydroxamic acids)的化感物質。Putnam等研究發現高粱殘株具有顯著的控制雜草的能力。Alsaadawi等進行沙培試驗發現,高粱的根系分泌物可以顯著抑制藜的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另有試驗表明,水稻殘茬與秸稈混合物的5%~10%濃度水提取物能抑制雜草發芽和苗期生長,抑制效果不同可能是因植物不同部位酚類物質濃度不同所致。水提取液對雜草莖伸長和干物質量的影響相似,但對根伸長的抑制效果大於對干物質量的影響,對禾本科雜草的抑制效果大於對闊草雜草的抑制效果。 具有化感作用的不同植物所產生的化感物質不同,各有其特定的抑制對象。向日葵能有效地抑制馬齒莧、蔓陀羅、黎和牽牛花等雜草的生長,燕麥的一些品種則能抑制芥屬雜草的頂端生長,受抑制的雜草高度只有對照的1/3。Leather於1983年用向日葵和燕麥進行輪作的結果證明,輪作區的雜草密度顯著小於各自單作區,說明兩個作物各自發揮了不同的除草功能,相對提高了除草效果。冬小麥釋放的化感作用物能抑制白茅生長,在白茅生長多的農田用冬小麥和其他作物輪作可抑制或防治白茅的危害。世界上有些國家(如日本、韓國、泰國、埃及等)研究通過輪作來抑制雜草,既能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又能提高作物的產量。 利用伴生植物 有些植物有選擇性化感作用,能抑制某些雜草的生長,而對農作物生長無害。墨西哥萬壽菊對根部含澱粉的雜草有很強的毒害作用,如直立接骨木的根隨著褐變而變成空殼,形似被酸腐蝕,甚至在距萬壽菊較遠的地方也能看到這種現象。在水葫蘆危害較重的水田中放入水車前,能很快使水葫蘆出現褪綠、葉腐爛、根變黑等症狀,最後死亡。這種伴生植物能和作物共存於某一特定區域,並發揮除草作用,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提取化感物質,合成新型除草劑 通過對化感作用物質的提取、分離和鑒定,模擬其結構,可開發出擬天然選擇性除草劑,可以減少化學農葯的使用量。由於生物途徑合成的天然除草劑具有低毒高效、易於吸收和降解且作用對象專一等特點,因此可減輕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壓力,降低農作物中化學農葯殘留量,有助於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方面已有成功合成生物農葯範例,如由振國以沙漠植物產生的化感物質1,8-桉樹腦為前導體,研製成功新型內吸性除草劑仙治(Cin-methlin),已應用於水稻、花生、大豆、棉花等作物;藤井義晴等根據棉花根系分泌物獨腳金萌素合成的獨腳金酚已應用於防除大豆、花生、玉米、甘蔗田的寄生性雜草獨腳金。 轉基因育種 通過育種把某種化感性狀結合進作物品種,使作物增強競爭優勢以抑制某些主要雜草。採用常規雜交技術,或原生質體融合等生物技術手段,把化感基因引入栽培品種中,為特定地區培育出能抵抗某些雜草的農作物品種是有可能的。在明確控製作物化感作用的遺傳行為和機制後,可利用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手段,將控制化感性狀的基因導入豐產優質作物品種基因組中,培育出既能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又能在田間條件下自動抑制雜草的優良作物品種。目前培育抗雜草作物品種的研究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Dilday通過研究推測,水稻基因組中控製作物產量和其他一些優良性狀的基因與控制化感作用的基因之間連鎖關系較弱,這為培育高產優質強化感作用的水稻品種創造了條件。據報道,高化感能力存在於作物的野生類型中,由於育種中強調高產等性狀而使該性狀丟失。通過與野生種進行雜交,可將植物對昆蟲和病害的抗性整合到作物品種中去。但化感育種方面目前僅水稻中獲得了具有高化感能力的對雜草有抑製作用的品種。另外,Haan等將矮種油菜與結球白菜雜交獲得了一個具有抑草效果的雜交種,且矮化的芸薹屬品系在玉米和大豆行間發芽良好,並能抑制雜草28~42d而對作物無任何影響。 Panchuk等發現一種冰草屬植物和小麥的雜交種,可顯示冰草的特性和較高的抑制活性,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果將來能夠成功地開發出小麥、水稻等一些主要作物的抑草新品種,不但可以減少除草劑的使用,而且可望進一步提高產量。 化感作用在雜草防除中的應用前景 利用化感作用控制雜草是一個前景廣闊的新途徑。由於這種控制措施是利用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自身防禦系統或抗逆能力,沒有向系統中引入難降解的化學物質,不會帶來諸如農葯殘留等的環境問題,故利用化感作用控制田間雜草是一種具有潛力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的雜草控制措施。利用植物的化感物質防治有害生物,無疑是植物保護的發展方向之一。化感物質是生態系統中各生物長期以來相互競爭和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為生態系統所適應的,所以我們應當恰到好處地應用此生態機制,盡量避免化感作用的有害影響,而盡可能地利用其正面效應,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統一,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據美國農業部(USDA)估計,化感作用新技術的應用將給美國農業帶來2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因此化感作用的應用前景是相當可觀的。1999年8月在加拿大召開的世界第二次化感作用大會中,有大量的論文報告涉及到化感物質作為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前景,從而為更有效地控制病蟲草害,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發展空間。 分離、提取和鑒定新的化感物質是化感作用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但事實上,在人們已經確定的化感物質中,真正具有應用價值的仍然很少。因此,在以後的研究中,應當注重化感作用室內研究與大田應用的結合,鑒定新的化感物質並探索其除草的潛力,並在此基礎上開發無污染的除草劑,將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此外,化感物質的產生、釋放及作用機制的研究目前仍是一個薄弱環節,有待進一步探討。隨著我們對化感物質的選擇機制、作用機理、生物合成的基因調控了解的增多,人們將有可能成功地利用現有的種質資源,提高這些化學物質的產量,調控正在生長或者殘株的化感物質釋放速度以進行季節性的除草。這一領域的技術雖然復雜,但是卻為雜草的綜合防治展示了新的前景。 化感作用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研究領域,因此必須引入多學科的思想和方法,不同學科研究者共同參與和合作,使這一新興的交叉學科日臻成熟,更好地發揮其潛在的應用價值,並提出具有生態安全性的合理措施,為我國的農業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對策。

❺ 誰知道那些植物有化感作用,要具體在那一方面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的概念是Molisch在1937年首先提出,並定義為:所有類型植物(含微生物)之間生物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包括有害和有益兩個方面。除此之外,Molisch對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具體內容未能作進一步的闡明。20世紀70年代中期,Rice根據Molisch的原始定義和植物化感作用近40年的研究成果,將植物化感作用定義為:植物(含微生物)通過釋放化學物質到環境中而產生對其他植物直接或間接的有害作用。這一定義首次闡明植物化感作用的本質是植物通過向體外釋放化學物質而影響鄰近植物。隨後,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十分活躍,取得了許多成果。發現植物釋放的化學物質對植物是有害的,但在許多情況下也是有益的。同時,在農林業生產實踐和研究中,陸續發現許多作物的連作障礙和人工林的衰退是因為作物或林木釋放的化學物質對自身毒害的結果,從而揭示了植物化感作用可在種間進行,也可以在種內進行。20世紀80年代中期,Rice將有益的作用和自毒作用補充到植物化感作用的定義中。從此,Rice關於植物化感作用的定義被普遍接受。 植物化感作用的媒體是化學物質,被稱為「化感物質」(Allelochemical)。孔垂華提到的Allelochemical是指植物所產生的影響其他生物生長、行為和種群生物學的化學物質,不僅包括植物間的化學作用物質,也包括植物和動物間的化學作用物質,而且這些化學物質並沒有被要求必須進入環境,也可以在體內進行。現已發現,許多化感物質不僅對植物,而且對微生物、動物特別是昆蟲都有作用。 植物化感物質必須有適合的途徑進入環境,在自然狀況下,主要有4種途徑。 根系分泌物 代謝產生的根系分泌物可為初生代謝和次生代謝產物。次生代謝產物的根系分泌物中很大一部分是化感物質。如黑胡桃樹(UIansnigra)能分泌具有毒性的胡桃醌(Juglone),當胡桃醌的濃度為20μg/ml時就能抑制其他植物種子的發芽。 植物體內由莖葉等部位產生的揮發性化學物質 如檸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 Hook)樹葉中揮發出蒎烯等化感物質,能強烈抑制蘿卜(Raphanus sativus)種子的發芽。 植物地上部受雨、霧和露水淋洗的化學物質 如桉樹(Eucalyptus)葉中被水沖洗下來的化感物質主要是酚類,它們對亞麻(Linum spp.)的生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微生物分解植物殘體並釋放到土壤里的化學物質 如蕨類(Pteridium aquilinum)植物的化感物質就是由枯死的枝葉釋放出的。 利用化感作用控制雜草 具有化感作用植物的殘體覆蓋大田後能有效地防治雜草。利用植物殘株覆蓋後,覆蓋殘株通過與雜草爭光、爭養分、爭水分和殘體釋放的化感物質來影響雜草種子的萌發。據報道,截至2000年美國約有20%的耕地使用秸稈還田的方式,這就意味著收獲後的秸稈將殘留在表土層。研究發現收獲後的大麥、燕麥、小麥的殘體對第二年雜草的生長都有抑製作用。Putnam等研究發現,10月份在蔬菜田和果園種植黑麥,春天利用草甘膦將黑麥殺死,黑麥覆蓋物可以有效地控制雜草的生長,並且證實起化感作用的是一種叫做香草酸(hydroxamic acids)的化感物質。Putnam等研究發現高粱殘株具有顯著的控制雜草的能力。Alsaadawi等進行沙培試驗發現,高粱的根系分泌物可以顯著抑制藜的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另有試驗表明,水稻殘茬與秸稈混合物的5%~10%濃度水提取物能抑制雜草發芽和苗期生長,抑制效果不同可能是因植物不同部位酚類物質濃度不同所致。水提取液對雜草莖伸長和干物質量的影響相似,但對根伸長的抑制效果大於對干物質量的影響,對禾本科雜草的抑制效果大於對闊草雜草的抑制效果。 具有化感作用的不同植物所產生的化感物質不同,各有其特定的抑制對象。向日葵能有效地抑制馬齒莧、蔓陀羅、黎和牽牛花等雜草的生長,燕麥的一些品種則能抑制芥屬雜草的頂端生長,受抑制的雜草高度只有對照的1/3。Leather於1983年用向日葵和燕麥進行輪作的結果證明,輪作區的雜草密度顯著小於各自單作區,說明兩個作物各自發揮了不同的除草功能,相對提高了除草效果。冬小麥釋放的化感作用物能抑制白茅生長,在白茅生長多的農田用冬小麥和其他作物輪作可抑制或防治白茅的危害。世界上有些國家(如日本、韓國、泰國、埃及等)研究通過輪作來抑制雜草,既能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又能提高作物的產量。 利用伴生植物 有些植物有選擇性化感作用,能抑制某些雜草的生長,而對農作物生長無害。墨西哥萬壽菊對根部含澱粉的雜草有很強的毒害作用,如直立接骨木的根隨著褐變而變成空殼,形似被酸腐蝕,甚至在距萬壽菊較遠的地方也能看到這種現象。在水葫蘆危害較重的水田中放入水車前,能很快使水葫蘆出現褪綠、葉腐爛、根變黑等症狀,最後死亡。這種伴生植物能和作物共存於某一特定區域,並發揮除草作用,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提取化感物質,合成新型除草劑 通過對化感作用物質的提取、分離和鑒定,模擬其結構,可開發出擬天然選擇性除草劑,可以減少化學農葯的使用量。由於生物途徑合成的天然除草劑具有低毒高效、易於吸收和降解且作用對象專一等特點,因此可減輕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壓力,降低農作物中化學農葯殘留量,有助於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方面已有成功合成生物農葯範例,如由振國以沙漠植物產生的化感物質1,8-桉樹腦為前導體,研製成功新型內吸性除草劑仙治(Cin-methlin),已應用於水稻、花生、大豆、棉花等作物;藤井義晴等根據棉花根系分泌物獨腳金萌素合成的獨腳金酚已應用於防除大豆、花生、玉米、甘蔗田的寄生性雜草獨腳金。 轉基因育種 通過育種把某種化感性狀結合進作物品種,使作物增強競爭優勢以抑制某些主要雜草。採用常規雜交技術,或原生質體融合等生物技術手段,把化感基因引入栽培品種中,為特定地區培育出能抵抗某些雜草的農作物品種是有可能的。在明確控製作物化感作用的遺傳行為和機制後,可利用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手段,將控制化感性狀的基因導入豐產優質作物品種基因組中,培育出既能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又能在田間條件下自動抑制雜草的優良作物品種。目前培育抗雜草作物品種的研究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Dilday通過研究推測,水稻基因組中控製作物產量和其他一些優良性狀的基因與控制化感作用的基因之間連鎖關系較弱,這為培育高產優質強化感作用的水稻品種創造了條件。據報道,高化感能力存在於作物的野生類型中,由於育種中強調高產等性狀而使該性狀丟失。通過與野生種進行雜交,可將植物對昆蟲和病害的抗性整合到作物品種中去。但化感育種方面目前僅水稻中獲得了具有高化感能力的對雜草有抑製作用的品種。另外,Haan等將矮種油菜與結球白菜雜交獲得了一個具有抑草效果的雜交種,且矮化的芸薹屬品系在玉米和大豆行間發芽良好,並能抑制雜草28~42d而對作物無任何影響。 Panchuk等發現一種冰草屬植物和小麥的雜交種,可顯示冰草的特性和較高的抑制活性,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果將來能夠成功地開發出小麥、水稻等一些主要作物的抑草新品種,不但可以減少除草劑的使用,而且可望進一步提高產量。 化感作用在雜草防除中的應用前景 利用化感作用控制雜草是一個前景廣闊的新途徑。由於這種控制措施是利用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自身防禦系統或抗逆能力,沒有向系統中引入難降解的化學物質,不會帶來諸如農葯殘留等的環境問題,故利用化感作用控制田間雜草是一種具有潛力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的雜草控制措施。利用植物的化感物質防治有害生物,無疑是植物保護的發展方向之一。化感物質是生態系統中各生物長期以來相互競爭和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為生態系統所適應的,所以我們應當恰到好處地應用此生態機制,盡量避免化感作用的有害影響,而盡可能地利用其正面效應,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統一,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據美國農業部(USDA)估計,化感作用新技術的應用將給美國農業帶來2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因此化感作用的應用前景是相當可觀的。1999年8月在加拿大召開的世界第二次化感作用大會中,有大量的論文報告涉及到化感物質作為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前景,從而為更有效地控制病蟲草害,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發展空間。 分離、提取和鑒定新的化感物質是化感作用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但事實上,在人們已經確定的化感物質中,真正具有應用價值的仍然很少。因此,在以後的研究中,應當注重化感作用室內研究與大田應用的結合,鑒定新的化感物質並探索其除草的潛力,並在此基礎上開發無污染的除草劑,將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此外,化感物質的產生、釋放及作用機制的研究目前仍是一個薄弱環節,有待進一步探討。隨著我們對化感物質的選擇機制、作用機理、生物合成的基因調控了解的增多,人們將有可能成功地利用現有的種質資源,提高這些化學物質的產量,調控正在生長或者殘株的化感物質釋放速度以進行季節性的除草。這一領域的技術雖然復雜,但是卻為雜草的綜合防治展示了新的前景。 化感作用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研究領域,因此必須引入多學科的思想和方法,不同學科研究者共同參與和合作,使這一新興的交叉學科日臻成熟,更好地發揮其潛在的應用價值,並提出具有生態安全性的合理措施,為我國的農業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對策。

❻ 有一種泰國菜,長得很像野草,叫gapao, 泰國人會用來做gapao 豬肉,gapao雞肉,ga

我國泰國好多次了,打拋豬肉也吃過好多回呵呵,的確是下飯好吃!!

沒記錯的話 Gapao就是我們國人說的九層塔。
九層塔也被稱為羅勒葉。只是說法不同而已

❼ 泰國資料

大象在泰國人民的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泰國的象徵,更是泰國人民的驕傲。大象與泰國的歷史、文化、宗教、經濟等方面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無論是泰國國王還是普通百姓,幾乎人人都喜愛大象,對大象懷有深厚的感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是在其母親夢見白象後誕生的。泰國以佛教為國教,因而古往今來將白象視為鎮國瑞獸,象徵昌盛吉兆。在曼谷卧佛寺中的佛案上,象雕是和佛祖擺放在一起供人們祭拜的。泰國大象以白象最為珍貴。所謂白象並非全白色,凡是金黃、銀白、嫩綠、淡紅等膚色的大象都被稱為白象。事實上,是外國人誤把「瑞象」譯為「白象」,久而久之就這樣沿襲下來,泰國也被稱為「白象王國」。泰國的許多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繪畫、雕塑甚至諺語都與大象有關系,大象的形象在泰國隨處可見,特別是以柚木雕刻而成的形態各具、栩栩如生的大象是泰國最富有特色的工藝品。據說,泰國國王偕同王後在1960年訪問歐洲十四國時,贈送給這些國家元首的禮品也都是柚木雕大象。
經馴化的大象除幫助人們開荒、築路、伐木、搬運重物外,還曾是泰國歷史上轉戰沙場、身經百戰的功臣。如同沖鋒陷陣的戰馬一樣,泰國古代戰將以大象為坐騎,君主以白象作為御坐騎以增神威。泰國歷史上幾次著名的古戰役不僅與大象有關,而且大象還在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一位泰國歷史學家曾說:如果沒有大象,泰國的歷史可能要重寫。
這尊柚木雕戰象形象生動地再現了泰國古代戰爭中大象助人搏殺的精彩瞬間。從木雕中可看出,主帥騎的大象裝飾華麗,象背上安有木轎並冠以華蓋。兩頭交戰中的戰象正用力向前沖撞搏擊,跨坐在象背上和坐在轎中的是戰將和主帥,坐於象臀之上的是御象師。在搏戰中,御象師的作用不可小視,他操縱著戰象伺機低頭去頂住對方戰象的下頜,使其頭部高揚,這樣坐在上面的戰將便會因失去平衡而處於劣勢,往往被對手揮刀砍死在象背上。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象戰發生在1592年1 月 25 日,是泰王納黎萱同緬甸王子的一次戰斗。當時,緬甸王子統率兩路大軍分別向泰國京都挺進,雙方在素攀府境內展開決戰。當時泰王所騎之象正處於發情期,見敵象奔逃便窮追不舍。等戰象停住腳步,泰王才發現自己已陷於緬軍的包圍之中,此時緬甸王子正率眾在樹下納涼。泰王見狀靈機一動,以言相激道:敢來單獨比試一下否?緬甸王子立即驅象沖向泰王,與之決一死戰。第一回合,泰王處於下風,帽盔也被砍破。隨即,泰王抓住時機將緬甸王子所騎戰象的頭高高揚起,趨勢用手中的刀將緬甸王子砍死在象頸之上。緬軍見主帥已死,無心再戰,敗陣而回。從此,納黎萱王名聲大振,在以後的150年內,緬甸沒有再進犯泰國,此次象戰史稱象陣戰。為紀念這次象戰,素攀府建有象戰塔,1 月 25 日這一天後來被定為泰國的軍隊節。

❽ 我想開生物質顆粒廠,設備需要多少錢顆粒哪裡有收的

我想開生物質顆粒廠,設備需要多少錢?顆粒哪裡有收的。
粒機15W+烘乾機10W+滾筒帥2W+傳送帶3條1W+料倉蛟龍2w+場地費5W+裝載機4W+村原材料10W共計51W.大體采購原廠生產線一套大概60W。這是時產一噸半左右的。
開家生物質顆粒加工廠需要以下手續:
1、工商部們的營業執照;
2、稅務部門的稅務登記證;
3、質監部門的組織機構代碼證;
4、環保部門的排污許可證。
生物顆粒機在實際生產中,掌握一定的竅門,就能讓生物顆粒機做的風生水起,實現盈利,那麼,該怎樣使用生物顆粒機才能實現盈利呢?
給廣大用戶總結出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多種原材料做儲備。像秸稈、稻柯、花生柯、蘑菇渣、菌棒、木屑、木粉、木糠、砂光粉、樹枝、樹根、樹皮、雜草、棕櫚、煙桿、中葯渣等物料都可以作為生物質顆粒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的儲備為抗拒相當後的原材料卡脖子提供堅強後盾。
2、原材料:生物顆粒機一旦正常生產,對於原材料的吞吐量非常大,而且對於原材料的水分要求也很嚴格,所以,我們總結為必須考慮到原材料的數量、水分、運輸距離、原材料價鉻。
3、變壓器:生物顆粒機能維持正常順利工作必須有足夠的動力作保障,足夠的動力源自供應量充沛的變壓器。沒有使用的變壓器,就不能保障足夠的動力供應,沒有足夠的動力,就不能發揮生物質顆粒機的良好性能。
4、錯峰生產。鑒於生物顆粒機正常生產需要消耗很多的電力,盡可能在對於機器設備熟練後考慮晚上作業。目的是省電費,不與日間生產搶能源。
5、雙機或多機單線組合。生物顆粒機雙機單線組合的目的是省人工,機器設備一旦發生故障好維護。
6、選擇化實用節能生物顆粒機。化生物顆粒機的的缺點是可能會購置成本略高,優點是使用與維護成本低,能確保機器設備的正常運營,宇龍21年顆粒機廠,設備**節能性能強。
如何讓木屑顆粒機用戶的錢花在刀刃上?
投資一個項目對於一個小企業或者一個農戶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投資,對於投資生物質項目來說更是如此,一套木屑顆粒機生產線設備少則20多萬,多則就是上百萬,所以,當用戶在選擇木屑顆粒機生產工藝時對於一些工段和一些設備其實可以自己做的,這樣下來能夠省2-5萬塊錢。具體詳情如下:
1)、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下來需要很大的空間,但是有的企業廠房佔地有限,不用另外花費資金擴大面積,可以將設備的長度變成高度,可做鋼結構廠房,高度不夠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局部開頂。

❾ 雜交水稻多錢一噸

價格具體多少也不好說,有很多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進行搭配後再核算價格,這個裡面的價格是浮動的,看地方而定。而且每個地方的價格都不相同,根據每個地域的人群和消費水平來看。

雜交水稻栽培技術要點

一、培育帶櫱壯秧:

1、秧田整理:冬季農閑時翻挖、曬垡,使土壤疏鬆,增加土壤的通氣性,結合深翻地,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500—2000公斤,反復翻挖,使土塊細碎,撒種時要求達到墒面平整,無雜草雜物,不幹不爛無積水,種子撒下能半粒入泥,不跑不跳。

2、種子處理:播種前曬種2~3小時,以提高種子的發芽勢,泡種時每10㎏谷種用施保克5克葯劑浸種48~72小時(2~3天),可防治種傳病害尤其是惡苗病(公秧)。

3、精量播種:雜交稻每分秧田播種2~2.5㎏,育秧一定要做到減種不減秧田,約3~4㎝2(火柴盒大小)秧田播一粒種子為宜。

4、種子覆蓋:蓋種必須使用腐熟細碎的農肥,杜絕使用生糞、雞糞、尿灰,種子一定要蓋嚴,覆蓋厚度0.5~1㎝以不露種子為宜,蓋膜前每分秧田用15毫升30%掃弗特乳油兌水10~15㎏噴霧進行秧田除草。應分墒蓋膜,墒寬1.7米,膜上加蓋少許覆蓋物,秧田四周開好排水溝,保持排灌通暢。

5、加強秧苗管理:(1)播後至揭膜前應保持墒溝里有水墒面濕潤,並密切注意天氣變化,晴天及時通風避免燒芽燒苗,雨天及時清除膜上積水;(2)待秧苗第二片真葉展開時揭膜,揭膜後保持苗床上有一層薄水即可,並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在大幅度降溫前應灌水護苗;(3)揭膜時每平方米床面噴灑1000—1500倍敵克松葯液3—5公斤防治立枯病;(4)及時追肥,2葉期施斷奶肥,每分秧田施尿素0.5千克,葉面噴施「沃葉離子磷酸二氫鉀」移栽前7~10天施送嫁肥,每分秧田施尿素1千克;(5)近來嵩明水稻秧田期以蚜蟲為代表的刺吸式害蟲危害有逐漸加重的趨勢,應搞好防治,拔秧前噴施一次殺蟲劑和殺菌劑,以免將蟲卵和病菌帶人大田。易發青苔的秧田每分可用硫酸銅0.5~0.8㎏拌細土8~10㎏撒施進行防治。

二、規格化移栽:採用定點拉線移栽,株行距4×6寸,每畝栽2.5萬叢,戴櫱多的栽一粒谷秧、分櫱少或不戴分櫱的栽兩粒谷秧。

三、科學肥水管理:

1、培肥大田,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000千克、普鈣3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鉀10千克作底肥;

2、追肥:秧苗移栽後5—7天,畝施尿素10千克(可帶除草劑);

3、水分管理:移栽後適當深水護苗,分櫱期淺水管理,自然落干,分櫱苗達到預期有效穗數撤水曬田至開裂。

四、做好以防治稻瘟病為核心的防治病蟲草鼠害工作。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18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09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5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0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2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1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8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