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人如何看待明朝

泰國人如何看待明朝

發布時間: 2022-08-15 07:17:47

㈠ 怎麼評論和看待高曉松對明朝的言論

高曉松只會空談,說出來的都是無稽之談,一點也不符合歷史,只會憑空捏造,憑空想像。 開國皇帝朱元璋無論如何也應該榜上有名吧。與歷史上其他朝代更迭不同,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的是元朝,一個幾乎要統一了歐亞大陸的蒙古鐵蹄政權。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精心設計的政治制度,也確保了明朝能綿延近三百年之久。

此外明成祖朱棣也曾五次北征蒙古,徹底解決了蒙古殘余勢力,為明朝贏得了長久的邊境安定。同時朱棣也將京師搬遷至北京,「天子守國門」,在歷朝歷代也是少有的。同時還有「七下西洋」等歷史舉措,無不向世界宣揚了一個世界強國的聲威。

說到名將,縱觀明朝歷史,除了明朝末年連吃敗仗外,事實上在與外敵的對抗的大部分時間中,明朝都是處於上風的,這離不開戚繼光等名將的功勞。此外還有領導「北京保衛戰」的於謙,領導「萬曆三大征」的李如松等,也都是赫赫有名的。

關於名士,高曉松認為明朝沒有像唐宋等朝代出現大文豪,好不容易出來個唐伯虎,還是個畫家。

這樣的說法也是充滿了偏見,事實上明朝時期同樣出現了不少大家,例如王陽明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則並稱明末清初「三大儒」,他們著書立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中國五大名著中,其中四個《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都是出自這一時期。

明朝絕非一個完美的朝代,尤其較之於漢、唐、宋等盛世,明朝確實遜色不少,但也絕不至於淪落成高曉鬆口中的「三無」朝代。事實上作為最後一個漢人執政的封建政權,明朝同樣創造了輝煌的文明,讓子孫後代至今受用。

㈡ 西草灣之戰的西草灣之戰——改變世界史進程1523

西草灣之戰,對明軍來說取勝得比較順利,正史中不但寫明了戰爭經過,而且還有戰果。
寇犯新會西草灣的是葡萄牙人麥羅·哥丁霍(Mello Coutinho)率領下援助屯門的武裝船隊,中國人稱其為別都盧,隸屬於葡萄牙駐印度總督。船隊有很強的戰鬥力,在寇犯中國前已經恃其巨銃利兵,劫掠滿剌加諸國,橫行海外,至率其屬疏世利等千餘人,駕舟五艘,破巴西國,遂寇新會縣西草灣。在他到達滿剌加的時候,獲悉屯門船隊與中國關系惡化,但仍打算冒險前行。哥丁霍的性格不像西芒那樣暴躁,他勸告部下力避沖突行為,於入港投錨後,急上岸求見廣東地方長官,請求許其和平貿易。廣東地方長官置之不理,不得已,由屯門港退出,然已遭中國艦隊之追擊。
這是因為廣東當局在經歷了屯門之戰後,已經下令不準中國人與葡萄牙人接觸。反而發布命令,要中國戰船一旦遇上懸掛葡萄牙旗幟的船隻,就將其擊毀。
戰爭結果
由於明朝水師求戰的堅定與急切,同時哥丁霍在是否開戰上猶豫不決,西草灣之戰一開始明軍就佔了上風,經過反復較量,葡萄牙不得不接受失敗。 實際上,早在葡萄牙人抵達中國海岸線之前就已經接觸到了出海經商的中國人。1511年,葡萄牙名將阿爾布柯爾克帶領一支由17艘戰船和1800人組成的遠征軍,進攻位於南洋地區的貿易重鎮馬六甲。馬六甲本地統治者一貫偏袒穆斯林商人而對中國商隊嚴加盤剝,並且企圖利用戰亂打劫當時停泊在馬六甲港的中國商船。這些船上的華商主動聯絡葡萄牙軍隊,表示願意提供幫助。雖然此次聯手對敵最終未能實現,但熟悉當地情況的華人也將馬六甲城內的情況及守軍情報透露給了這些新來的西方人。雙方的初次接觸都給對方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這些南下經商的華人並非私自出海的普通商賈。由於明朝已經嚴守海禁政策達半個世紀,普通人是無法期望自發出海進行貿易活動的。而南洋地區的諸多大宗商品,譬如胡椒等貴重香料都是中國無法自產的物資,所以官方在大規模停止下西洋活動後,在地方上依然允許一些地方商人在官方庇護下,定期南下貿易。葡萄牙遠征軍在馬六甲遇到的華商正是這種具有明朝官方背景的官商。這些商人每年定期下海經商,在返回當時中國最大的對外港口廣州後還要被抽取相當於貨物總價值20%的重稅。除此之外,還要為地方官員進貢特定的貴重商品,作為孝敬。除了作為官方特許貿易的經營者,他們也是當時明朝少有的,可以幫助官方了解國王情況的眼睛。在阿爾布柯爾克與華商接觸的第二年,中國商船如期返回馬六甲,卻沒有帶來國內產品進行貿易。華商首領直言不諱的告訴葡萄牙人,他們是替明朝官方來探查馬六甲局勢的。
有了這兩次印象不錯的碰面,葡萄牙人很快就開始計劃繼續從海陸探索中國沿海,尋找傳說中的秦人。由於歷史上,《馬可波羅游記》在歐洲的巨大影響力,此時西方人腦中幻想的中國是一個遍地黃金的富庶寶地,所以到中國進行貿易往往成為了一個非常高大上的目標。隨後的幾年裡,葡萄牙人以馬六甲為基地,陸續向南探索了摩鹿加群島等香料產地,向北抵達了泰國。他們發現,泰國人和一些南洋小國因為屬於明王朝的藩屬國,所以可以與明朝進行合法的貿易往來,並且也由於地方官的逐漸縱容,已經可以不按明朝規定時間朝貢,隨時到廣州進行貿易。於是馬六甲當局便派出了幾個商人代表搭乘泰國人的船第一次抵達了他們朝思暮想的中國,並在今天廣東珠江口的屯門島上豎立一座發現碑。這些探索者在完成貿易之餘,也傳回了關於中國的初步報告,巨額的貿易收入更讓馬六甲當局堅定了開發中國貿易的
決心。正是有了這層鋪墊,遠在里斯本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親自下令,組織一支船隊去往中國,並派出了歐洲歷史上第一位駐中國大使皮雷斯。
皮雷斯原本是曼努埃爾一世的私人醫生和葯劑師,隨著阿爾布克爾的船來到亞洲,原本的任務是為國王尋找香料產地。在亞洲的幾年裡,他把他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本叫《東方之夏》的書,成為了近代歐洲第一批關於亞洲情況的一手報告。
在接到國王的新命令後,皮雷斯帶著葡萄牙國王給予的致明朝國書和贈送給皇帝的禮物,走馬上任。一支由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率領的船隊奉命護送這位大使前往中國。由於船隻緊張,葡萄牙人在整個印度洋到南洋一帶,往往還只能保有25-30艘左右的主力遠洋船隻。所以這支船隊的規模對葡萄牙人而言是花了大心思的。船隊於1517年抵達廣東珠江口,除了途中與一夥中國海盜交火外,並無什麼麻煩。船隊在珠江口與明朝水師的船隊打了照面後,隨即在靠近廣州城外時,並且出於善意鳴炮示意,驚動了當地官員。之後皮雷斯大使及屬下便在地方官的安排下,在廣州住下,一方面需要讓他們學習中國禮儀,一方面也是要向遠在北京的朝廷稟報,等待明朝皇帝的接見。
由於廣州的外賓接待場所有限,且葡萄牙之前與明朝素無來往,不屬於朝貢國,所以明朝官員不希望葡萄牙人大量滯留在廣州。於是船隊及大部分人退到了珠江口的屯門島,並且在島上建立了自己的臨時據點。完成任務的安德拉德便率領精銳的西洋大帆船返回馬六甲,只在島上留下了數量不多的葡萄牙人。 1520年1月,駐華大使皮雷斯通過多方賄賂,終於獲准帶著自己的中國翻譯火者亞三及若干隨從由廣州出發,並於5月趕到了大明王朝的陪都南京。當時的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剛剛在江西平定了寧王叛亂。關於新來的葡萄牙人的報告一直從帝國的南方官員那邊不斷傳來,各種反對葡萄牙人的聲音不絕於耳。例如,葡萄牙船進入珠江口後曾經鳴炮示意,此為當時在南洋地區都已經人人皆知的示好禮儀。但在明朝地方官的報告中,卻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好戰挑釁。而包括先皮雷斯一部被皇帝接見的馬六甲使者在內的眾多南洋來使,也一再向明武宗打小報告,痛批葡萄牙人的種種不是。自從1514年以來,明朝在廣東的地方官違反了帝國中央的海禁命令,允許南洋藩屬國商人來華貿易,引來了眾多穆斯林、泰國人和琉球的商人。葡萄牙人在珠江口站住腳,無疑讓他們感到了威脅。
不過明武宗並沒有理會這些控訴,相反他示意讓皮雷斯等人跟隨自己一同返回北京,並在帝國的正式首都進行接見。由此,兩國間一段短暫的蜜月期開始了。
明武宗本人在中國古代皇帝中絕對屬於思想活躍的異類。雖然因為貪圖玩樂與女色,留下了不好的名聲,但在處理國事方面卻比較注重實干,喜好不走尋常路。這位皇帝對於非漢族的異域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先後學會了蒙古語、藏語和回回話,能夠與各路奇人異士以外語交流。新來的葡萄牙人正好迎合了這位皇帝的好奇心。皮雷斯的中文翻譯火者亞三原始祖籍湖南的漢人,因為家道中落而流落南洋,於是便成為了第一位學會葡萄牙語的中國人,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教授皇帝葡萄牙語的老師。皮雷斯等人為了受到皇帝的接見,還向明武宗身邊的寵臣江彬行賄,這位弄臣也在皇帝面前極力美化葡萄牙人。正是這些機緣巧合,讓明武宗對這些遠道而來的西方人產生了好感,並接受了皮雷斯帶來的禮物。無論朝中大臣與藩屬國如何說三道四,他都不予理會。這段中葡蜜月期,正是建立在這層薄弱基礎上的。
然而回到北京僅僅三個月,喜好女色的明武宗便在1521年因病而死。中葡蜜月期戛然而止。朝中早就視江彬為眼中釘的大臣們聯合楊太後將其賜死,接著又處死了火者亞三。皮雷斯一行人被明朝朝廷下令逮捕,押解回廣州關押。他們的存在早就讓南洋地區的諸多藩屬國非常不滿,親近江彬的做法又惹怒了朝中眾多看江彬不爽的士大夫大臣。在這些儒家正統觀信徒的眼裡,火者亞三這樣的三教九流根本就是不習教化的化外之民,卻能接觸皇帝,實在是難以符合傳統禮數,是必須除之而後快的對象。葡萄牙人攻略南洋,擅自來華,又是對天朝正統觀念下的朝貢體系的挑戰。所以無論從何角度來看,火者亞三的被殺都不會讓人意外。
此時,留在珠江口的葡萄牙人已經由安德拉德的兄弟西蒙.安德拉德接替指揮,他為了防禦中國沿海頻繁出沒的海盜而在屯門島上建立了小規模的防禦工事。這些事情在明朝中央看來,更加難以接受。隨後,幾艘帶有葡萄牙人的泰國船陸續從南洋趕來,又被明朝地方官拒之門外,雙方的沖突已經到了激化的邊緣。新繼位的明世宗嘉靖皇帝年紀雖小,卻是一個非常信奉傳統禮教的皇帝。在滿朝憤怒大臣的慫恿下,新皇帝下令驅逐葡萄牙人,禁止他們繼續來華貿易,並要求他們退出馬六甲。
廣州當地守軍也已經開始組織水軍進攻在屯門島的葡萄牙人。不過他們第一個目標並不是屯門島上的葡萄牙人,而是對港口內搭載著葡人的南洋船隻進行了突襲。不僅將船上的葡人抓捕、殺害,還將這些船上無辜的南洋商人大量擊斃,倖存者被悉數賣為奴隸。船上的貨物全部被本地官員中飽私囊。
屯門島之戰與廣州葡囚
1521年的8月,驅逐葡萄牙人的任務落到了時年56歲的廣東海道副使汪鋐身上。這位被調往地方的京官雖然沒有軍事履歷,卻也盡心盡力的開展准備工作。他一面集中了實力不足的當地水師部隊,又從附近的鄉里招募了鄉勇和民船進行補充。由於明朝長期奉行海岸線專守的海防策略,所以水師部隊主要來自沿海的海防要塞「水寨」,缺乏大規模海戰的經驗。汪鋐雖然湊出了50艘戰船,但良莠不齊,也缺乏必要的訓練,只有依靠自己的數量優勢來壓倒敵人。好在屯門島上的葡萄牙兵力更加薄弱。他們總共只有3艘不大的船,還都是從南洋地區購買的中國式帆船。
由於葡萄牙本土人口不多,海軍部隊需要在整個廣袤的印度洋沿岸和南洋地區經營殖民據點,所以能派往中國的人數非常稀少。不得已的情況下,葡萄牙人只好在馬六甲和印度等地建造適合近海航行的槳帆船,並且僱傭東南亞和印度的土著作為劃槳手。又或者直接從南洋當地購買中國式帆船使用,僱傭南洋本地人甚至華人作為船員。這樣一來,每艘船上真正負責作戰和指揮的葡人往往在幾個到十多個之間不等。在開戰前夕,又有2艘葡萄牙人的中國式帆船從馬六甲趕來,讓葡軍的船數達到了5艘。這些由葡萄牙人指揮,南洋土著操作的中國式帆船,就成為了近代第一次中西方海戰中的西方海軍戰艦。與過去很多人聯想的先進西式帆船與傳統中國船舶較量的場面,並沒有出現在屯門之戰中。
於是汪鋐指揮明軍水師對屯門島上的葡萄牙人進行了第一作戰,結果卻是大敗而歸。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葡萄牙人裝備著性能遠比明朝火器先進的弗朗機火炮與火繩槍。尤其前者是可以快速替換彈葯的後裝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也勝於明軍武器一籌。何況在當時,經歷漫長航行來到亞洲的葡萄牙人往往有多年海上作戰經驗,可謂身經百戰。而明朝水師則缺乏歷練,經常連自己沿海的海盜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懶得去管。明朝水軍成員的戰鬥力顯然無法同葡人的精銳海員相提並論。於是,明朝水師只能依靠數量將屯門島包圍起來,卻始終無法攻克。幾次進攻下來,都損失慘重。這是,又有1艘中國式帆船從馬六甲趕來,葡軍戰船數量上升到了6艘。
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敗之後,汪鋐組織明軍進行了精心准備。包括私下接觸了為葡萄牙人工作的華人,了解葡萄牙人的具體數量和武器情況。同時精心准備了大量火船,用以彌補自身戰船火力不足的毛病。在40天的圍困後,明軍發起了總攻。由於屯門島上人煙稀少,物資匱乏,島上的葡萄牙守軍自然也是補給匱乏,彈葯告急。在明軍最後一次總共開始後,葡萄牙人損失了1艘帆船,於是決定將剩餘船上的葡人集合在3艘船上,拚死突圍出去。最後他們利用風暴,突破了明朝水師的封鎖,逃回馬六甲。
由於沒有能夠圍殲葡萄牙人,明朝地方官火冒三丈。碰巧押解到廣州的皮雷斯等人就成了發泄對象。他們被分別關押後,接受了明朝地方官長時間的審問,在不得要領後被繼續囚禁。一些人遭受到了明朝監獄方的酷刑虐待,先後斃命。唯有皮雷斯待遇稍稍好於其他人,他帶來進獻給皇帝的禮物也被地方官們侵吞。一直到這個時候,依然有零散的葡萄牙人搭乘泰國人的船抵達廣州進行貿易。於是腐敗無比的明朝地方官員再次組織人手突襲了這些商船,在就地完成分贓後,那些被抓葡人連同船上的泰國人也都遭了明朝地方守軍的毒手。
葡人為何在中國屢屢碰壁
明朝雖然在屯門海戰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贏的並不輕松。雖然在屯門的葡萄牙人並沒有數量足夠的武器和軍隊,使用的船隻也都是在亞洲臨時購買的。但依靠先進武器優勢與戰爭經驗豐富,依然給明朝軍隊以不小的心裡打擊。今天很多人在將此戰簡單定性為中國對近代西方殖民者的第一次勝利,並且誇大交戰雙方的武器技術差距,實在是多此一舉。而此次戰役背後真正值得思考的諸多文化與制度因素,卻被後來的研究者們所忽視了。
表面上,中西方文化沖突是這次戰役爆發的最大導火索。例如皮雷斯在北京向明武宗敬獻曼諾埃爾國王寫的國書後就發現,明朝官員翻譯的版本被篡改的面目全非。當大使質問儒學官員時,後者的回答簡單明了:這是天朝的禮數。的確,在當時,任何國家,不分強弱,在以儒學世界觀的明朝官員眼裡都是不折不扣的蠻夷。那麼任何帶有平等外交性質的公文就必須進行本土化的潤色,以顯得謙卑、恭候,不失皇帝乃至整個王朝的體面。這也是為什麼幾乎所有明朝中央官員都以儒學世界觀看待天下大局,自認為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去提醒皇帝下令驅逐葡萄牙人,維護實際上已經日漸瓦解朝貢體系。
而在廣州的地方官員的積極表現,則是徹頭徹尾的利益使然。在長期的海禁下,這些地方官就已經默認並保護走私商人到南洋貿易,以自己掌控的壟斷渠道謀取暴利。以至於明朝中央朝廷三番四次下令嚴禁沿海私商航海,都不了了之,難以執行。由於這類行當帶有不法性並伴隨著巨大風險,於是沿海地區的海盜就成為了最佳人選。這些苟活於大明法律灰色地帶的本土冒險家,亦商亦盜,甚至與來華的葡萄牙船隊在越南海域發生過嚴重沖突。他們中一些膽子更大的人索性離開中國,去到諸如泰國等南洋藩屬國,成為了這些國家的使節和商務代表,又靠著本土關系,為藩屬國進行朝貢貿易牽線搭橋。當這些人的胃口越來越大之時,與之相勾搭的廣州地方官員便索性在自己的省份私自解除了海禁。一時間,大量的南洋商船蜂擁而至。明武宗時候雖然有下令整頓廣州的這種亂象,卻從沒有認真執行過。或許頭腦靈活的明武宗自己都意識到,海禁鎖國是多麼的愚不可及。因而他對葡萄牙使者的懷柔態度也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葡萄牙人的出現,無疑會讓這些利益團體的固有盈利模式受到嚴重損失。這不僅是因為葡萄牙人在南洋地區的擴張。在正當貿易中,雙方也是斗的難解難分。例如屯門海戰前夕,有一艘搭載有葡人的泰國船先於其他船抵達廣州。按照當時的規定,先到者先進行貿易,也就意味著能及時出手貨物。然而後來的泰國船竟然能夠直接插隊貿易,遭到了葡人的嚴重抗議。這次沖突也被認為是屯門海戰爆發的一個誘因。無疑,具有官方背景的華僑商人,有開後門的權利。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明朝地方官一方面反對葡萄牙人在離開珠江口更遠的屯門島建造防禦海盜的簡單工事,一面卻縱容那些「泰國人」在東莞聚集,以至於葡萄牙人以泰國的舊稱暹羅,將當時的東莞形象的成為暹羅港。這些「泰國人」與沿海海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除了官方的偏袒,沿海的居民往往也對初來的葡萄牙人如此仇視和怨恨。因為他們正是整條靠海吃飯的灰色經濟帶上的主要參與者和分享者,一方面受到明朝整體海禁制度的壓迫,無法正常靠海營生,另一方面卻可以以非常途徑謀生,甚至致富。當中的不少人以到南洋混個使節身份為榮。他們的分工也明確而簡單,有人去招攬生意,有人負責明面上的打點和經營。更多人則單純維護這一體系本身,甚至不惜使用暴力。這也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麼廣東地方的水師在巡邏中總是相安無事,而外商船來華則經常遭遇海盜。
至於這條灰色壟斷鏈的最大的受益人依然是那些庇護他們為非作歹的廣州地方官員。在他們的潤色與修飾下,葡萄牙人禮節性的鳴炮成為了挑釁,盡管這種習俗對於長期涉外的官員來說,不可能毫不聽聞。當西蒙.安德拉德在屯門島上以絞刑處決了一名觸犯法律的船員後,發往北京的奏摺又變成了葡萄牙人濫用私行。絲毫不顧唐宋時代,外商來華就已經享受有一定的內部治外法權。也是他們,編造故事,稱葡萄牙人專門偷盜當地兒童,用以食用,以今人眼光來看是多麼的荒誕可笑。在他們兇殘的策劃實施了對數艘泰國船隻的搶劫殺人後,又將這些惡行的責任全部推倒了葡萄牙人頭上,誘使朝廷頒布全面絞殺來華葡萄牙人的命令。於是,在明朝中央進一步的指示下,這些廣州地方官員此後得到了對任何來華葡萄牙船隻「殺無赦」的權利。至於那些坐鎮朝廷的儒學官員們究竟有沒有因為這條灰色壟斷鏈牟利,則需要更多更細致的研究和分析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他們一直堅持的儒家世界觀與體系,恰恰是造成這種中央與地方大幅度割裂的原因之一。廣東地方官吏的鋌而走險與沿海百姓的冒死出海,都是對違背人性與經濟規律的海禁制度的嚴正抗議。
終究是海禁惹的禍
屯門海戰的失敗,並沒有讓葡萄牙人放棄對中國貿易權及市場的追求。1523年,一支由5艘槳帆船和1艘中國式帆船組成的葡萄牙船隊在末兒丁的指揮下來打廣州,意在與明朝政府重新交涉,並詢問大使皮雷斯的下落。在遭到廣州地方官的拒絕後,船隊經過屯門,一路來打西草灣。早就嚴陣以待的96艘明朝戰艦一路上不停的尾隨與挑釁。葡萄牙人以外交任務為重,一路上並沒有還手。直到夜裡,明朝水師再次以火船為先鋒,對葡人的船隊進行保衛與突襲。雙方才再次爆發了著名的西草灣之戰。葡萄牙人在損失了2艘船後,再次突圍而去。末兒丁等42人被殺或被俘,明朝守軍以海盜罪的罪名將俘虜悉數絞死。此後,尚關押在廣州大牢內的皮雷斯等人的境遇更加每況愈下。這位歐洲歷史上第一位正式派駐中國的大使在一年後的1524年死在牢里。也為中歐近代歷史上第一次直接接觸,劃上了句號。
在西草灣之戰中,明朝繳獲了20門葡萄牙人的弗朗機火炮,並將之大量仿製。此類型火炮從此成為了明朝軍隊中的制勝利器,替大明王朝又把守了幾十年海疆。對於葡萄牙人的這種火炮,明朝上下贊不絕口。明朝水師甚至找到曾經在葡人船上幫工的華人,在他們的指導下仿造了葡萄牙人的將帆船戰艦,因兩側眾多木槳,命名為蜈蚣船。不過最後因為覺得太耗費木料而不再建造。
在與葡人開通貿易方面,明朝從中央到地方依然墨守成規,毫不作為。西草灣之戰後,葡萄牙官方暫時放棄了對中國沿海的貿易追求,只有其民間力量以私人身份,先後轉戰福建和浙江沿海,逐漸與沿海的本土海盜商人們形成合作關系。但明朝中央朝廷又屢次以極端暴利手段,將他們趕出沿海。在對待貿易與涉外事務方面,明朝自身的落後與野蠻作風,也讓今天的看客們覺得唏噓不已。正是朝貢思維與海禁政策,讓中央反對民間與海外進行貿易。而地方上又往往出於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縱容海商與海盜進行走私貿易。當明朝中央朝廷在嘉靖朝不斷緊縮海禁政策,這些人又不得不與葡萄牙人合作,最後甚至發展到與日本浪人抱團,形成了禍害沿海地區幾十年的倭寇風暴。明朝政府不但不能依靠貿易獲得稅收,反而需要耗費無數來彈壓沿海的倭寇勢力。今人重新審視這段歷史,不能不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海禁這種不合時宜的強制政策,甚至可以說是違反歷史潮流發展的開倒車終究無法永久性的維持下去。迫於沿海倭寇等私人海商集團的膨脹,明朝從地方到中央,又開始尋求與葡萄牙人合作。作為近代世界關系體系建立者之一的葡萄牙人,雖然在海外擴展時帶有明顯的殖民者色彩,卻也是非常務實的經營者。無論在非洲還是印度,都不會放棄與當地勢力的有效合作,達到雙贏目的。於是在1553年,葡萄牙人終於利用包括向廣州地方官行賄在內的各種手段,取得了澳門的留居權。西方近代在中國沿海的第一個長期據點,這才穩定下來。一直到1840年,英國取得香港之前,澳門都是中國沿海聯通外面的世界的最重要渠道。
十四年後的1567年,明朝政府終於同意在今天的福建海澄開關,進行對外貿易,史稱隆慶開海。通過這一渠道被吸納進中國的大量白銀,成為了大明王朝繼續維持統治近一個世紀的重要資本。若泉下有知,當年為大明王朝親手建立朝貢制度的人以及那些出於各種目的對此體系百般呵護的酷吏,不知會作何感想。

㈢ 外國人是怎樣看待明朝滅亡的

明帝國是在17 世紀40 年代被數量上占巨大優勢的滿族入侵者及其聯盟征服的(原文如此,應該是錯誤的,滿族數量上是劣勢),而本章的目的之一是探討這一重大軍事、政治事件如何發生。使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探討必須同有時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礙作斗爭。首先是明代中國的疆域之廣與差異之大。譬如,從中國北方平原北部邊緣的北京到亞熱帶的廣州,距離差不多有1200 英里,相當於從哥本哈根到巴勒莫,或從多倫多到邁阿密。從青蔥的長江三角洲上的蘇州(靠近現在的上海)到多山的西部省份四川的成都,有1000 英里,這大致等於從倫敦到布達佩斯或從華盛頓特區到堪薩斯城的距離。盡管在氣候、地形、農業、人口密度、語言和地方風俗上有巨大的差異(更不必說運輸和交通上的困難),明朝的官員做了一件令人欽佩的工作:
在該朝276 年歷史的許多時間里,保持了這片廣袤領土上的和平與穩定!
不過,同樣明顯的是,他們在有些地區比在其他地區更有成效,這個事實反映在關於這個帝國的有些部分的資料很豐富,關於其他部分的資料很貧乏。因此,要自信地概括諸如「明代的經濟環境」之類的題目,或稍微精確地估計一下一個地區發生的事對另一個地區的發展產生的影響,如果不是不可能,也往往是困難的。第二個困難來自對上面講到的有些可變因素一直沒有給予足夠的注意。例如,我們公認的關於東亞氣候史的基本知識表明,在17 世紀中葉,中國跟北半球的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經歷了幾百年來最寒冷的冬天(也許還有格外涼爽與變化不定的夏天)。然而,這種變化對農業產量的影響,迄今都沒有認真或詳細的討論,當考慮到在此後發生的許多事情中,「壞天氣」和「歉收」將是兩個循環不已的主題時,這個事實就特別令人感到遺憾。

㈣ 外國人怎麼看待明朝中國人

在當時的外國人看來,中國人聰明、勤勞,為人謹慎、非常懂禮貌,所有的外國人都喜歡和明朝人交往。從當時的外國人來明朝的一些日記、游記等相關資料里,我們清晰地了解到外國人非常喜歡中國人,他們覺得,世界上沒有那個民族的人像中國人一樣討人喜歡。

我們今天的人,去日本以後,經常說日本人多麼懂禮貌。其實在明朝看來,日本人這些禮節看起來是那麼做作。

㈤ 西方人對於明朝和清朝,是什麼樣的看法

歐洲人眼裡清朝和明朝差距有多大

軍事,政治,文化,教育,皇帝,八卦,類似能拿來當板磚的論據,明清兩朝的愛好者們,基本都拿來互拍個遍。卻基本是唇槍舌劍,越戰越亂。
為啥亂?彼此的立場都如此堅定,看問題的角度,自然各有不同,丁點好的優點,總是往大了誇,但凡是個缺點,逮住也往狠了踩,於是你誇我踩,自然混亂一片。
不妨找個中立角度:與明清同時代的歐洲人,都是怎麼看待這兩個朝代的?
從這些來自西方,關於明清兩朝各個環節的記載里,彼此的高下可以立判!

1,農業水平

在十六至十七世紀,造訪明朝的西方人筆下,中國的農業生產,讓他們頂禮膜拜。最出名的就是傳教士利瑪竇的評語:「遠比歐洲富裕得多。」
為什麼比歐洲富裕?傳教士曾德昭贊揚中國農民體質好,生活態度開朗熱情,有比歐洲農民先進的農具。西班牙人拉達驚嘆於中國農村琳琅滿目的農具,比如風力揚谷的扇車,能在山頂灌溉的超級大水車。水稻全是一年三熟,產量相當高,另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種類更相當多。好些中國司空見慣的農具,當時倒賣到歐洲,全引起瘋搶。
拉達還曾這樣評價明朝農民生活: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
利瑪竇尤其盛贊了廣東省,說廣東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麗富饒交通方便。至於大明朝?「他(明朝)整個看起來就是個大花園,並有無可形容的寧靜與安詳」。
這個「大花園」到了清代,又變成什麼模樣呢?以曾出使中國的英國使團成員巴羅的哀嘆說:康乾盛世時代的中國農村,簡直是「極端的貧窮,無助的困苦」。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沿途常見遺棄的死嬰,北京城周圍每年就有九千多棄嬰,場面觸目驚心。
同樣叫英國人難忘的,就是清朝人的飢餓。當時英國使團的食物里,有些死掉發霉的豬和家禽,就被英國人隨手扔掉了。接著驚呆他們的一幕出現了:周邊的中國人全湧上來,瘋搶這些食物。巴羅的驚嘆說:「(中國人)樂於以任何食物為食,即使是腐爛的也不放過!」
對傳說中富饒的像花園的中國農村。巴羅的評價說:沒有看過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2,城市水平
與農村一樣,明朝的城市,也曾令那些造訪的歐洲人驚羨。
同樣還是拉達的敘述,作為當時歐洲最強國西班牙的來客,他眼中的明朝城市,大多建在河邊,不但城牆堅固,而且街道鋪的極好,兩旁好多蔥蘢的樹木,路面比歐洲城市要寬要直。房屋很漂亮。
特別吸引拉達眼球的,還有大明朝的福利機構:惠民葯局和養濟院。在拉達的記錄下,明朝城市有一個「非常好的,讓我們對他們這些異教徒驚嘆的事」,就是竟然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醫院!
拉達去過的幾個中國城市,竟沒見過乞丐,明朝人告訴他,當地養濟院可以收容無力生活的殘疾人。而且「始終有充足的大米供應。」
而且哪怕是很小的城鎮,食物也都很便宜,也常見大大小小的娛樂和宴會,以拉達的估算說:「超過世界其他民族,因為他們(明朝人)是富有而無憂無慮的。
而除了這些驚艷的外觀外,明朝的城市,更有歐洲人贊嘆的環境衛生水平。
利瑪竇就曾對比過蘇州與威尼斯,同樣都是「水城」,但蘇州除了繁華富饒外,更難得的是水質清澈。「不像威尼斯的水那樣又咸又澀。
在杭州居住了十年的葡萄牙人曾德昭,更有深情的筆墨描繪西湖風情:西湖水的清澈程度,簡直到了「湖底細沙纖毫悉睹」的地步。為啥干凈到這地步?曾德昭解釋說,除了人民勤勞,更因明朝有成熟的衛生管理甚至垃圾回收體制,就連「扔到街上的破布」都可以回收。
而幾百年後,當乾隆的英國使團光顧中國時,對清王朝的城市水平,使團成員斯當東,只有幾句冷冰冰的評語:很少公共遊玩娛樂地帶,公路既少又窄。
當然讓英國人更驚訝的,就是清朝的城市,人真的很多,定海這樣的小縣城,都是人頭攢動。而到了北京後,以巴羅的記錄,北京東郊街道上,全是攤位和人流,整個大路給擠成一條線。
但這樣繁榮的城市,給英國人最難忘的,卻是貧富差距。同樣是斯當東的感慨說,經過的每個城市,見過的大多數房子,都是土牆草頂的草屋子,只有極少數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麼是窮人家要麼是富有人家,中產階層非常少。
至於大清朝的都城北京?在這些英國人的日記里,那真個是大多數房屋破敗老舊,隨處都能看見乞丐,而且道路質量差,一下雨就泥濘得走不動。最讓他們開眼的是,城裡居然還有荒地,好些坍塌的房屋都成了廢墟,長滿了荒草。

3,世態萬象
在造訪明朝的外國人筆下,也少不得對明朝人性格脾氣的描述。
嘉靖年間曾客居廣州的葡萄牙人克魯茲,介紹給後人的,是一個充滿文藝范的廣州。逢年過節,都喜歡演奏音樂。而且毫不排外。他們這些葡萄牙人夜晚在河邊納涼,都常遇上乘坐遊艇玩樂器的廣州青年,然後他們就會應邀上船,一起彈奏音樂,場面其樂融融。
而且和後人想像中,那些自傲是「天朝上國」的明朝人不同,同樣在明朝生活多年的葡萄牙曾德昭,卻十分贊嘆當時中國人的襟懷。說中國人非常謙虛,能夠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發現比自己先進的地方,就能虛心學習。而且還很講誠信,尤其重視遵守時間與承諾。這真是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
利瑪竇在寫給西班牙稅務司長羅曼的書信里,對中國人的素質,給了一個至高評價: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卓越非常,太高太大了。如果詳細寫出,那就需要幾大冊。
明朝的軍隊風貌,以拉達的說法,明朝軍隊之精銳,是可以橫掃四方的。戰船也堅固耐用,其火炮以西班牙船長埃爾提阿達的評價說:比歐洲火炮更精緻堅固!
而同樣是到了清朝,英國使團眼中的中國人,形象卻天翻地覆。
以巴羅的嘲笑說,清朝的中國老百姓,真的很怕官,平時不管多麼放鬆,官員面前,立刻變得戰戰兢兢。
至於清朝的官?以斯當東的描繪:清朝的窮人沒什麼申訴的機會,做官就是中國人唯一的宗教。
英國人特別看衰的,就是乾隆年間的清兵。在他們看來,清朝的海軍船隻,根本不適合航海,吃水太淺扛不住大風浪。至於陸軍?以巴羅的說法,且不論武器如何,軍隊精神氣質都奇差,感覺像跑龍套的演員。因此他們得出一個驚人結論:只要三艘戰艦,就能摧毀中國海岸線!
4,形象影響
明末一系列介紹中國的圖書,很快在同時期的西方火熱起來,甚至引發一個流行歐洲上百年的熱潮:中國熱。
在這場中國熱里,穿中國絲綢,搖中國紙扇,收藏中國瓷器,看中國皮影,養中國金魚,都是常見的流行時尚。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里特意建造了「中國宮」。英國女王更是個中國迷,以寫魯濱遜的那位作家笛福的形容:女王房屋的圖案傢具,都要中國造,且最愛中國漢服。
當然思想文化上的影響,更是持續熱烈:早在明朝天啟年間,拉丁文版的中國《四書五經》,就在歐洲閃亮登場,立刻引發震動。之後的一百多年裡,歐洲人一直不遺餘力,如飢似渴學習中國。期間對歐洲進步影響之深,正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形容:「現在從東方的中國,竟使我們覺醒了」。
乾隆年間英國使團團長馬戛爾尼,就是在歐洲「中國熱」時代長大,造訪大清前,也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迷,其對中國文化的熱情,正如他自己詩里形容:彷彿我游覽中國幸福的海濱,攀登他無比自豪的傑作萬里長城!
但等到真正踏上中國土地,見識了清王朝的百態風貌後,曾經的中國迷馬戛爾尼,留下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評語: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與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正在變成半野蠻人!(作者:張嶔)

㈥ 外國人如何看待明朝那些事

他們不是漢人,沒有我們因為清朝而對明朝的感情,也沒有什麼榮辱感。完全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戰爭、黨爭、國家是當歷史書來讀的~~~

㈦ 明朝到底怎麼樣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政權,同時他也是歷代大一統王朝中爭議最大的。推崇明朝的人把明朝捧上天際,排斥明朝的人把明朝錘入海底。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明朝這個王朝呢?後人的評價為什麼會出現這么極端的反差?

1.大多數人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殘暴,大興株連案,殺戮功臣無數。大多數人卻不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愛民。

他解除了元朝時期工商業對工匠的束縛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農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懲罰由主人主宰的命運,中國的工商業工匠,佃農,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確認了平等的人權,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隸。

明朝是個不錯的朝代。縱向看,在中國2000年的封建王朝中,明朝可以說是繼漢、唐之後的又一個歷史高峰。橫向看,明朝也曾一度領先於世界。明朝在各個方面都可圈可點,只是都不是最突出的,如:經濟不如宋朝、繁榮不如唐朝、軍事不如漢朝、領土不如元清。但是結合在一起就是繼漢、唐之後的又一強大帝國。目前史學家公認的王朝排名就是唐、漢、明、清。

㈧ 外國人怎麼看待明朝滅亡

在外國人眼裡評價最高的三個中國朝代是漢、唐、清,明朝的體制放到近代很可能亡國滅種,而且其封閉自大的心態較清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的滅亡對中國而言,利大於弊,是一件好事,如果明朝不滅亡現在的西方面對的就不是日益強大的中國,而是苟延殘喘的中國。

㈨ 泰國有明朝嗎

木有,真的。當時越南短暫歸明朝政府統治了一會,但不包括泰國呀。

㈩ 如何評價明朝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

1.從民族情感角度:
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朝代,自然而然的會得到很多人的珍惜和喜愛。南宋滅亡後,蒙古人佔領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淪為殖民地。明太祖朱元璋滅元建功,將江山從蒙古人的手中重新奪回來,所以朱元璋也被稱之為民族英雄,他所建立的明朝自然而然的受到人們的喜愛。

2.從文化的角度:
明朝文化璀璨,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名著是出自於明朝,而清朝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實際上也是在思念明朝。換句話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都是和明朝有關。除了四大名著,明朝在建築業也有很深的造詣。人們在北京旅遊所到的旅遊勝地基本上都和明朝有關,比如故宮、天壇、長城以及十三陵等,這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建築也是為明朝增加人氣的重要砝碼。

3.從科技的角度:
明朝科技十分發達,在封建史上明朝的科技最高。明朝的火器在當時的世界上是無敵的,而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在當時也是最豪華。在其他方面,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現在已經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醫學的重要文獻,而明末隨著宋應星的科技著作《天工開物》的問世,明朝的科技水平達到了頂峰。

4.從氣節上的角度:
這個恐怕是眾多喜愛明朝的人最重要的一點了。明朝的氣節在古代皇朝中獨一無二,明朝皇帝一直奉行著不和親、不納貢、不賠款、不割地,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信仰,朱元璋親自將這些信仰寫進《皇明祖訓》中,時刻提醒著明朝歷代皇帝。
翻開明朝的歷史,你會發現無論什麼情況,哪怕是敵軍圍攻國都,皇帝被俘虜,明朝皇室與將領也都沒有一個投降的。土木之變英宗被俘,瓦剌用英宗當人質,威脅明朝,但是明朝拒絕了瓦剌的種種要求,而是馬上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繼續對抗瓦剌。朱祁鈺沉著應戰,打退了敵軍。沒多久,瓦剌覺得拿英宗做人質威脅明朝這招有點行不通,因為人家根本就不吃這套,最後只能做個順水人情,將英宗釋放;崇禎在位時是明朝最後的時刻。他登基時明朝已與後金打了十多年的仗,基本是勝少負多。而此時國內的農民起義又爆發了,這樣一來明朝不得不騰出一隻手來對付農民軍。這是明朝最困難時刻,可崇禎沒有退縮,他分兩部,分別對付這兩個敵人。即使敵軍圍攻京師,他也沒有害怕,而是指揮軍隊打退了侵略者(清軍曾三次圍攻京師)。即使在後來,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禎皇帝也沒有逃跑,沒有投降,而是選擇了殉國。作為一個皇帝,他做到了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那份承諾,他是個男人,這是明朝皇帝的血性,也是整個大明朝的血性!
明朝百姓的血性也很十足,清軍入關後,在江南製造了一系列的暴行。明朝的百姓都是自告奮勇的抗擊侵略者。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隨著一個個的慘案發生,明朝人的血性也一步步的上漲。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唯有明朝遺民抗擊異族入侵者的時間最長。而在滿清王朝統治中,反清復明的口號幾乎貫穿了整個朝代。
所以明朝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很高。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7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