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航母戰斗群有多少戰力
Ⅰ 請問各國現役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型號及戰力比較
CVN68「尼米茲」號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一系列「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第一艘。「尼米茲」號於1972年5月13日正式下水,其艦名承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指揮官的契斯特・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該艦目前仍是美國海軍重要的打擊武力平台,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型的軍艦之一。
「尼米茲」號最先被編入大西洋艦隊,母港為東海岸的諾福克港。1987年由大西洋艦隊調至太平洋艦隊。母港為布雷默頓。
「尼米茲」號艦長:332.9米艦寬:40.8米,飛行甲板最寬76.8米吃水:11.3米(CVN-71為11.8米,自CVN-72以後為11.9米)。
「尼米茲」號航母的主要武器裝備為:3座「海麻雀」防空導彈系統,4座「密集陣」近戰武器系統(CVN-68和CVN-69為3座),3座324毫米3聯裝魚雷發射系統搭載飛機:固定翼飛機約80架,直升機6架。人員配置:艦員3184人,航空人員2800人。
CVN70「卡爾文森」號
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第一艘新船下水時,其命名由來的主人公還在世的航空母艦。它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的第3艘,全長330多米,滿載排水量為9萬多噸,航速為30節。
卡爾・文森是來自喬治亞州的知名眾議員,長年擔任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以及其前身之一的海軍委員會主席,任期達25年之久。他也是最早洞悉核動力航空母艦對未來海權擴張的重要性,因此積極推動此類船艦建造的重要推手。為了感念文森眾議員對於美國海軍的貢獻,軍方特地將新建造的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使得他成為第一位非歷屆美國總統或軍事將領身份但卻能獲得如此殊榮的人。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1982年3月13日服役。從1983年3月至1998年,「卡爾-文森」號先後8次前往西太平洋參加軍事活動。 1999年7月,「卡爾-文森」號航母返回軍港進行為期11個月的大修。美國海軍花費2.3億美元對該航母進行裝備的更新換代。
2011年5月,「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執行了對「恐怖大亨」本-拉登進行海葬的秘密任務。之後,「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抵達中國香港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後赴印度洋。
CVN71「羅斯福」號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四號艦,起造於1981年,於1984年正式下水。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第26任總統(任期1901年―1909年),是個海軍迷,任期內大力擴充海軍,也在他任內完成了白色艦隊(Great White Fleet)計劃。
昵稱「T.R.」的羅斯福號是美國海軍第一艘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命名的航空母艦,但除了該艦外,美國海軍其實曾擁有過另一艘以羅斯福為名的航空母艦──以第32任總統佛蘭克林・羅斯福命名的佛蘭克林・羅斯福號。
「羅斯福號」雖然是以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身份起造的,但由於從她開始的六艘後期型尼米茲級與之前已經存在的三艘,在性能規格上有非常大幅度的變動,因此常常也有人稱呼這六艘新艦為「羅斯福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但這並不是美國官方的分級方式。
「羅斯福」號航母與美國熱衷擴張領土的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樣富有「進攻性」。1991海灣戰爭爆發後,「羅斯福」號遠程跋涉,到達紅海陣位。1月24日,從「羅斯福」號起飛的艦載機用機載導彈擊沉了一艘伊拉克布雷艦,並擊傷了另一艘伊軍布雷艦。
「羅斯福」號航母還在1999年參與了空襲南聯盟的軍事行動,其麾下的各式戰艦和戰機多次襲擊南聯盟民用目標,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
CVN72「林肯」號
「林肯」號是以帶領美國走過南北戰爭的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為名,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使用這名字的船艦。第一艘「林肯」號是1960年時下水的「林肯」號(USS Abraham Lincoln SSBN-602)華盛頓級核動力彈道潛艇。
「林肯」號是美國海軍的第5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1991年5月28日,「林肯」號開赴印度洋,參加海灣戰爭。在阿拉伯海大約停留3個月時間。1993年6月15日,「林肯」號離開阿拉梅達港,到香港進行訪問,然後開赴阿拉伯海,對伊拉克南部地區執行禁飛任務。
1993年10月8日,「林肯」號開往非洲索馬里,協助聯合國的有關行動。大約有4個星期的時間,從「林肯」號上起飛的飛機不斷地在索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及其周圍地區的上空巡邏,支持地面部隊的行動。
CVN73「華盛頓」號
「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或常直接簡稱為「華盛頓」號,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六號艦。1990年下水的「華盛頓」號是美國第二艘以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為名的軍艦。
「華盛頓」號於2008年編入第七艦隊,以取代除役的「小鷹」號。以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為母港的「華盛頓」號,是史上第一艘駐扎於日本境內的核動力艦艇。
「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標准排水量 98500噸,滿載排水量 104000噸,全長 333米,動力為2座A4W核反應堆
4座蒸汽輪機4軸,軍艦乘員3200人,飛行聯隊2480人。
作為首個在美國本土以外常駐的美國核動力航母,自2008年進駐橫須賀後,「喬治・華盛頓」號一直處於戰備值班狀態,「負責」整個東亞地區的巡航,每年都按慣例出海,定期參加區域軍事演習,以檢驗戰斗能力。
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華盛頓」號前往日本東北地區外海,進行代號為「朋友大作戰」的災區救援協助工作。
CVN74「斯坦尼斯」號
「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或直接稱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七號艦,於1993年下水,1995年12月9日正式服役,母港為華盛頓州布雷默頓,以其為核心的航空母艦戰斗群目前是美國海軍主力的海外武力單位之一。
「斯坦尼斯」號是以來自密西西比州、著名的美國參議員約翰・C・斯坦尼斯命名的。斯坦尼斯被譽為「現代美國海軍之父」。
斯坦尼斯號的兩具核反應堆使它擁有超強的續航能力,與最高達35節的最高航速。艦上的4具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截索可應付作戰飛機非常頻繁的起降,而斜向配置的降落甲板與足夠大的面積能同時進行戰機起飛與降落的任務,大幅提高作戰效率。雖然本身是以核能作為動力來源,但斯坦尼斯號仍攜帶了大約三百萬加侖的燃油,主要是供給它的艦載機和護航艦使用。
此外,它還儲藏了大量的武器彈葯,以供長時間在海外執行作戰勤務的需要。斯坦尼斯號具有很強的自我維修能力,艦上配屬了一個飛機維修部門以修復中度損壞的飛機,一個微電子裝備修復部門,和幾個艦艇修復部門。
在自衛能力方面,斯坦尼斯號除了仰賴它所搭載之第九艦載機聯隊和其它護航艦的保護外,該艦本身也配置了北約RIM-7海麻雀短程防空導彈,與主要是作為反導彈用途的密集陣近防系統(Phalanx CIWS),以及SLQ-32電子作戰系統。
CVN75「杜魯門」號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八號艦,1993年起造,1996年下水。它最初被命名為「美國號」,1995年2月在鋪放龍骨之前以美國第33任總統哈瑞-杜魯門命名,改名為「杜魯門」號。
「杜魯門」號載員:艦員3500名,航空人員2500名,海軍陸戰隊72名;排水量:標准73973噸,滿載105500噸;船體長332.8米,寬40.8米;飛行甲板長335.6米,寬77.4米;吃水深度:11.9米;最大航速:35節。
該艦於1998年7月編入美大西洋艦隊服役,母港是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目前「杜魯門」號的基地是諾福克。
其第一次任務是從2000年11月28日至2001年5月23日參加「南方守望」行動。從2002年12月5日它再次參加這個行動,並參加了伊拉克戰爭。2003年5月23日它返回母港。2004年10月13日它離開諾福克再赴波斯灣,2005年3月19日離開。2004年它獲得美國大西洋艦隊戰備最良好的艦只的榮譽,從2003年至2005年它連續三年獲得作戰效率獎賞。
CVN76「里根」號
「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簡稱「里根」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九號艦,也是美國在進入21世紀以後第一艘成軍的航空母艦。2001年時完工下水的里根號是以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為名,里根總統是第一位本人還在世時就被拿來替軍艦命名的前美國總統。
與已經服役的前面八艘同級艦相比,「里根」號跟10號艦「布希」號有多項改良,其外觀最明顯的就是全新設計的艦島,艦島結構和桅桿布置都較為緊湊。先前服役的同級船艦回廠大修後,主桅也都陸續更換為與里根號相同的型式,不過其桅桿上配置的雷達和感測系統,則與前幾艘同級艦相同。
此外,艦體改用新的球鼻艏,這是「尼米茲」級航艦首度採用的新設計,這項設計可以提供艦艏較佳浮力,能夠改善航艦的航行品質,減少動能損失,提高艦載機的運作效率和可靠度。「里根」號的飛行甲板與相關設備也獲得改良。在航艦內部的改良方面,「里根」號配備有先進的整合指揮網路、修改空調和部分艙間配置、改良核動力系統等,其中的整合指揮網路可將裝備控制、導航、通信與其它系統都整合在一起,而大幅提高指管效率。
「里根」號的母港為加州的聖迭戈港,目前隸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
CVN-77 「布希」號
「布希」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第十號艦。「布希」號除了是「尼米茲」級的最後一艘新艦外,也是美國海軍正式建造「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之前的過渡艦只,因此有別於「尼米茲級」的其它姊妹艦,「布希」號無論是在動力系統還是武裝設備上,都有相當程度的改進。
2009年完工下水的「布希」號是以維吉尼亞州諾佛克為母港,其軍方代號稱為復仇者,此代號起源於艦名來源的前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在二戰期間所駕駛過的TBM復仇者式轟炸機。
美國海軍原先打算大幅修改此艦的設計,艦島、電子系統、彈射器、動力系統與武裝等重新設計配置,作為美國海軍下一代的CVN-X核動力航空母艦(後改稱為「CVN-21」,也就是後來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裝備驗證艦,變動幅度之大足以使此艦從尼米茲級中獨立出來自成一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在每次相關國防展中展出的該艦模型,艦島的設計都不盡相同,有傳統也有非傳統構型,不少版本使用前衛的隱身設計;稍後出現的版本則採用較保守的設計,以尼米茲級的艦島為基礎,縮小體積並將外觀簡潔化,換裝新的桅桿,此外加裝相控陣雷達。
防空自衛武裝方面,此艦最初打算配備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裝填新一代的進化型海麻雀短程防空導彈(ESSM),不過由於變更幅度較大,最後作罷;但是艦上的近迫防禦系統則會以新型RAM海公羊短程防空導彈取代密集陣近防系統。
偵測方面,最初該艦打算全面換裝新一代美國海軍艦艇使用的新式電子系統,例如將被DD(X)驅逐艦使用的AN/SPY-3
I/J頻帶相控陣雷達,以及型號未定的VSR
C頻長程相控陣雷達。前者置於較高位置(艦島頂端)以偵測掠海反艦導彈,並指揮海麻雀導彈攔截目標;後者由於體積較大,裝置於船樓較低的位置(艦橋下方)。
此外,原先美國海軍還打算在此艦上安裝垂直朝上的相控陣衛星通訊天線、全新設計的核子反應爐與電力系統、電磁彈射器、新C4ISR系統等全新裝備。不過考慮到造艦與新科技研發時程以及風險、成本的因素,最後作戰、感測與武器系統等大致上都沿用自里根號,前述新型武器裝備與雷達電戰系統等,則保留用於下一代的福特級上。
該艦全長332米,船體吃水線以上大約有20層樓高,能運載將近6000名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員。最大航速30節,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最多可搭載百架戰機,造價62億美元。
義大利 「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艦身編號551)是義大利海軍旗下一艘現役的航空母艦,也是義大利海軍目前的旗艦。加里波底號是以塔蘭托作為母港,艦名起源於義大利名將朱塞佩・加里波第。
「加里波底」號是由義大利芬坎蒂尼位於蒙法爾科內的船塢建造,1981年開工,整體設計可歸算是反潛航母的一種。
動力來源是四具通用電氣授權生產的燃氣渦輪引擎,馬力高達81000 hp(6千萬瓦)。雙軸極速達30節(56 km/h),20節續航力7000海浬(13000 km)。
艦上的武裝包含裝置於中段艦身的四具奧托瑪特2型長程反艦導彈系統(因強化飛行甲板和衛星通訊器材的緣故,已於2003年移除),和兩具ILAS 3三連裝魚雷發射器。在防禦方面,艦上裝置有兩具八連裝的地對空導彈發射器,可以發射半主動雷達導引的阿斯派德導彈,輔以奧托梅萊拉出品的雙連裝40L70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作為加里波底號的最後一層防衛。
「加里波底」號也裝配有多款電子反制裝置,包含可以發射焰餌、閃光彈或干擾絲的雙連裝SCLAR發射器,SLQ-25尼克西管拖式魚雷誘餌,SLAT反魚雷系統,與電子反制系統。
「加里波底」號最大可以配置16架海獵鷹短場垂直起降戰機,或是18架奧古斯塔直升機,與在這兩者之間的不同戰機/直升機數量組合。飛行甲板典型的偏軸式設計,配有4度傾斜的滑跳式甲板。甲板總尺碼為174米長,30.4米寬。
義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Cavour)是義大利21世紀的第一艘新航母,到2007年義大利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將22歲,並即將退出服役期,所以本艦於2001年開工建造、2004年07月在熱那亞下水,2008年交付義大利海軍。
「加富爾」號航母排水量為27100噸,號稱世界上動力最強的非核動力艦艇。 「加富爾」號造價約17500億里拉,其中1400億里拉用於後勤。
「加富爾」號采了分段建造法,由泛安科納造船公司的兩個船廠分別建造,一個負責70米長船艏建造,另一船廠負責船舯和船尾部分的建造之後移至義大利西北部的熱那亞州舾裝。
此艦被命名為「加富爾」是為紀念1861年下令組建了皇家海軍的義大利總理加富爾。他執政期間一直致力於義大利統一運動。正是由於這一原因,時任意總統錢皮才建議將這艘新航母命名為「加富爾」號。
英國「卓越」號航空母艦
英國是航空母艦的發祥地,它的航母在二戰中有過出色表現。戰後英國國力日衰,再也無力建造象美國那樣的大型核動力航母,但相信航母實力的皇家海軍又不想放棄這個海戰法寶,萬般無奈之下的皇家海軍只好採取了折中之策:用所謂的「全通甲板巡洋艦」來代替傳統的艦隊型航母,這就是後來的「無敵」級輕型航母。
該級航母共建三艘:R05「無敵」號,1973年7月開工,1980年7月服役;R06「卓越」號,1976年10月開工,1982年6月服役;R07「皇家方舟」號,1978年12月開工,1985年11月服役。其中,第一艘在維克斯船廠建造,後兩艘在斯旺·亨特船廠建造。
「無敵」級全長206.6米,寬27.7米,標准排水量16000噸,滿載排水量20300噸,主機為4台「奧林普斯」TM-3B型燃汽輪機(這是世界上首次將燃汽輪機作為航母主機),總功率112000馬力,雙軸雙槳,最大航速28節,18節時續航力7000海里,全艦編制人員1051名,其中艦員685人,航空人員366人。其建成時的標准載機為8架「海鷂」式垂直起降戰斗機和12架「海王」直升機。
「無敵」級輕型航母最大的特點是應用了「滑躍」跑道,這是皇家海軍中校道格拉斯·泰勒的創造。所謂滑躍起飛,就是將飛行跑道前端約27米長的一段做成平緩曲面,向艦首上翹,「無敵」號和「卓越」號的上翹角度為7度,「皇家方舟」號為12度。「海鷂」艦載機通過滑躍甲板起飛,在滑跑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可使飛機載重增加20%;載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使滑跑距離減少60%。這一起飛方式後來被各國的輕型航母普遍採用。
目前,「無敵」級輕型航母中只有「卓越」號被資金緊張的英國國防部認為仍有價值,將服役至2014年。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
俄羅斯的航母發展史曲曲折折,遲遲慢慢。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在體驗了建造和使用幾艘直升機航空母艦後,莫斯科才開始發展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這便是後來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是俄羅斯(前蘇聯)建造的第一艘可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該艦曾三易艦名,於1991年正式服役。
「庫」級原計劃造3艘,同時建造1艘核動力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可是這個宏偉計劃剛實施,蘇聯就解體了,航母計劃也伴隨著解體災難的蔓延而夭折。所以「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被人稱為俄海軍航母的「獨子」。
該艦配備有滑躍式飛行甲板,艦上所裝備的武器系統齊全,威力強大。滿載排水量58500噸,艦長304.5米,寬37米,飛行甲板寬70米,吃水深度10.5米。「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目前是俄海軍裝備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將於2012年進行全面的現代化改裝,2017年全部完成。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裝載了強大的防空火力。主力為4座SA-N-9垂直發射防空導彈,每座有6個發射單元,每個單元備彈8枚,總共備彈192枚,射程15千米;另有8座CADS-N-1「嘎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系統配置為2座30mm6管炮和8枚SA-N-11近程導彈,火炮射程2500米,導彈射程8000米;此外還有AK-630型6管30mm炮4座,射程2500米,發射率3000發/分。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是一個奇妙的「混合物」:它既有艦隊型航母特有的斜直兩段甲板,又有輕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翹角滑躍式起飛甲板;沒有裝備彈射器,卻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戰斗機。這之中的奧妙就在於它將英國首創的「滑躍式」起飛方式與自己氣動性能優異的蘇-27戰斗機相結合,在犧牲飛機作戰性能的情況下,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大型航空母艦」,但仍自稱為「載機巡洋艦」。「庫」艦的服役使世界海軍中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這一新穎的航母起降方式。通常情況下,其載機方案為:20架蘇-33戰斗機,15架卡-27反潛直升機,4架蘇-25UGT教練機和2架卡-29RLD預警直升機。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戴高樂」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於1986年2月由法國國防部長簽署命令進行建造。1987年1月,首艦R91「戴高樂」號在布勒斯特船廠最後完成了設計圖。1987年11月開始切割第一塊鋼板,1989年4月在布雷斯特船廠船塢開始組裝,1994年7月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
「戴高樂」號航母不僅是法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而且它也是唯一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原想裝備稱雄世界的美國「戰斧」巡航導彈,但美國不賣給法國。法國只好和英國聯合開發「風暴陰影」導彈。「戴高樂」號服役不久,「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研製成功。法國人欣喜若狂,很快把「風暴陰影」導彈裝備到「戴高樂」號上。「風暴陰影」是世界上第一種隱形巡航導彈。
採用新型火控系統是「戴高樂」號的又一重大改進,包括SAAM-FR系統和SAAM-IT系統。SAAM-FR系統由一套集成Arabal雷達在內的火控系統、SYLVER垂直發射裝置和「紫菀」15導彈組成。SAAM-IT系統則由一套集成EMPAR雷達在內的火控系統、SYLVER垂直發射裝置和「紫菀」15導彈組成。新型火控系統可用於執行多種任務,對抗未來的各種威脅。
「戴高樂」號上的艦載「陣風」戰斗機也進行了技術升級,其功能有了很大擴展,不僅有很強的空戰能力,還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在海面上使用時,地形跟蹤系統已能保證「陣風」的飛行高度低至30.5米。將在2007年以前投入使用的「陣風」F3是種「全面的多任務型」戰斗機。
巴西「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巴西是世界上最早擁有航空母艦的發展中國家。早在1956年,巴西海軍買下英國「巨人」級航母「復仇者」號,更名為「米納斯吉拉斯」號,並於1960年服役。「米納斯吉拉斯」號航母在巴西海軍中服役40餘年。2002年,「米納斯吉拉斯」號以200萬美元的價格被拍賣給了一家在香港注冊的中國公司,後來轉到印度拆解。
目前作為巴西海軍旗艦的「聖保羅」號航空母艦是2000年巴西從法國購買的「福煦」號,這也是目前巴西海軍唯一一艘航空母艦。
自2004年起,「聖保羅」號航母上搭載有15架「天鷹」攻擊機、4-6架SH-3「海王」直升機、3架用於海上救援與運輸的「松鼠Ⅱ」直升機、2架用於偵察和巡邏的「超美洲豹」直升機。
雖然艦載機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聖保羅」號航母的總體作戰能力仍非常有限。
為此,該航母也搭載了許多艦載武器,主要包括2座「信天翁」導彈系統(可發射「蝮蛇」艦空導彈,飛行速度可達2.5馬赫,射程21千米)、2座「博福斯」40毫米火炮及2套「薩蓋」10管誘餌發射系統等。
印度「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維拉特」號航母原為英國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它屬於英國二戰末期建造的「半人馬座」級航母,1959年11月交付英國皇家海軍,曾在英阿馬島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
1986年4月,印度海軍以
2500萬英鎊較低的價格從英國購買進此艦,經過改裝和大修後改名「維拉特」號;同時購進的還有艦上使用的
12架海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
該艦標准排水量 23900噸,滿載排水量28700噸;艦長 226.9米,寬 27.4米,吃水8.7米 ;動力裝置為 2台燃氣輪機,最大功率 7.6萬馬力,最大航速 28節。
維拉特號航母經過多次改裝後的維拉特航空母艦,以反潛、制空和指揮功能為主。
到21世紀初,「維拉特」號服役時間超過四十年,其配套的「海鷂」戰斗機也日趨老化。在此情況下,印度海軍尋求購入新的航空母艦,以維持其在印度洋的地位。最近,印度購買的經過改裝的俄羅斯航母「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現名「維克拉瑪蒂亞」號)因為蒸汽鍋爐出現問題將推遲10個月交付。
印度原計劃於2012年底接收該航母,但前些日子被推遲到2013年初,現在再次被推遲到2013年底。而此前,交付日期已數次被推遲,超出預算15億美元。
目前,印度還正在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沿用1957年購入的英國功勛航母名),艦體已在2011年12月29日下水。其滿載排水量4萬噸,最多搭載30架艦載機。
另據印度國防部消息人士稱,當局正計劃吸取成功經驗,建造名為「維薩爾」號的第二艘國產航母。該航母的排水量將達到6.5萬噸,比第一艘國產航母擴大50%。
泰國「加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泰國既是個大陸國家,又是個海洋國家,為了擔負保護國家安全、捍衛海洋權益以及海上救災等使命,泰國海軍決定引進1艘輕型航空母艦,並邀請國外9家造船公司進行競標。
1992年3月,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以建造「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的資歷一舉中標,並於1994年7月12日開工興建這艘名為「加克里·納呂貝特」號(R911)的輕型航空母艦。1996年2月20日該艦下水,1997年8月10日正式服役。
「加克里·納呂貝特」號全長182.6米,寬22.5米,吃水6.25米,標准排水量7000噸,滿載排水量11485噸。
「加克里·納呂貝特」號作為航空母艦,在世界航母家族中是「小字輩」,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使泰國海軍在東南亞的地位得以提高,成為該地區最強大的一支海上力量。泰國海軍在戰時具備了可以隨時出動的前進基地,在平時的海上救援行動中也有了一個理想的指控、通訊中心。
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R 11) 是西班牙海軍目前唯一在役的航空母艦,也是西班牙歷來第三艘航空母艦。該艦為現時艦隊旗艦。艦名來自西班牙儲君的封號。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搭艦載12架AV-8B/B+獵鷹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12架直升機,通常是6架SH-3H海王式反潛直升機,4架AB-212通用直升機和2架SH-3 AEW海王式預警直升機。由於飛行甲板只有175.3米長,故此在艦艏跑道末端加裝一段12°仰角滑躍起飛甲板 (46.5 米長)。
本艦由兩台通用電氣LM2500燃氣渦輪引擎推動,功率34.6兆瓦,共46000馬力,單軸推動。最高航速27節,能以20節航速航行6,500海浬。
防禦武裝主要是4座FABA梅羅卡2B型近迫武器系統,每座裝有12管厄利孔L120
20毫米機炮,亦裝有8枚魚叉反艦導彈,對抗措施包括Sippican
SRBOC假目標發射系統,拖放魚雷誘餌,以及艦體和槳葉降噪系統。
本艦由西班牙國營巴贊公司費羅爾船廠建造,以美國的「制海艦」計劃為設計藍本,1977年完成設計,1979年安放龍骨。1982年,在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後的見證下,西班牙史上第一艘自行建造的航空母艦在費羅爾船廠下水。然而由於需要增加「特里坦」(Tritan)數位指揮控制系統,原來的系統設計需大幅更改,直至1988年5月30日才正式服役
Ⅱ 一個航母戰斗群的具體人數,戰機數等是多少
現在世界各國海軍一共有數十艘在使用。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艦,其它國家的航空母艦比美國的都小得多。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軍艦,其運營開支同樣數目龐大。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由2座核反應堆和4座蒸汽輪機推動,全長340米,載員6300人,該艦艇價值50億美元,每月的開支需要至少1300萬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的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助降瞄準鏡的設計,提高了艦載重型噴氣式飛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噴氣式飛機得以搭載到現代化的航空母艦上,美國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是第一艘專為搭載噴氣式飛機而建造的航空母艦。
美國的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 CVN65)是世界上第一條用核動力推動的航空母艦。核動力燃料更換一次可連續航行數十萬海里,使航空母艦具備了近乎無限的機動能力,消除了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大型煙囪對飛行作業的影響。從此美國海軍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80000噸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英國財力衰弱使皇家海軍無力擁有大型航空母艦,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很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小型護航航空母艦,採用滑跳甲板,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在1982年英國、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爭端中,英國依靠它在遠離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取得勝利。 蘇聯採用垂直起降飛機的基輔級航空母艦(蘇聯海軍稱為「大型反潛巡洋艦」)則裝有重型武備。蘇聯/俄羅斯最終建成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採用滑跳甲板避免了安裝復雜的彈射裝置。
在波斯灣、阿富汗和太平洋地區美國利用它的航空母艦艦隊維持它的利益。在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的過程中,美國盡管在中東沒有足夠的陸上機場,依然能夠利用其航空母艦戰斗群進行主要攻擊。
21世紀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艦一共約可以裝載1250架飛機,其中美國的載機數超過1000架。英國和法國正在擴大其載機量,法國建造了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英國也計劃建造新型航空母艦。
Ⅲ 世界主要國家的海軍一個航母打擊群有幾各類艦艇編成
一般有6種艦艇組成。
航母戰斗群各有不同,一個美軍航母戰斗群基本上由以下艦艇組成:
1、航空母艦,航母也解決了飛機不必使用其它國家機場與航道、空域的問題。
2、巡洋艦,一到兩艘導彈巡洋艦,以配備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擔任。
3、驅逐艦,兩到三艘導彈驅逐艦。為阿里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同樣使用宙斯盾系統。
4、護衛艦,一艘護衛艦 。佩里級導彈護衛艦,該級護衛艦現已全部退役。
5、潛艇,一到兩艘攻擊潛艇,用於支持艦隊對水面或者是水下目標的警戒與作戰。
6、補給艦,一到三艘補給艦,負責油料和生活用品補給。
(3)泰國的航母戰斗群有多少戰力擴展閱讀
航空母艦戰斗群的對空警戒以及對海警戒來自於四個方面:
第一:間諜衛星,偵察衛星對戰區的宏觀監控。
第二:艦載預警機。
第三:巡洋艦或者驅逐艦搭載的雷達系統。
第四:航空母艦戰斗群還包括兩艘以反潛,搜潛為主的驅逐艦或者護衛艦。驅逐艦或者護衛艦與直升機,反潛機共同構成艦隊反潛的遠、中、近體系。
Ⅳ 泰國也有航母,但為什麼說泰國的航母是名存實亡的
他們沒有艦載機,一直只能向美國進口。但是美國現在已經不生產他們航母能夠使用的艦載機。這樣就導致了泰國的航母是名存實亡,現在已經變成了救援機。
Ⅳ 三個航母戰斗群的威力有多大
美國雙航母戰斗群有多大的戰鬥力
一個航母戰斗群,一般由一艘航母,兩艘導彈巡洋艦,2-4艘驅逐艦,2艘反潛護衛艦,2艘攻擊型核潛艇,還有不定數量的補給艦組成。
航母編隊的各個艦艇位置一般是護衛艦在航母屁股後面,驅逐艦位於護衛艦兩側,巡洋艦在驅逐艦外面,航母前方有兩艘攻擊型核潛艇,航母上空還會有警戒的偵察機。而航母甲板上還有火力見長的40多架大黃蜂戰斗機,也有為數不多的電子戰飛機和救援直升機。除此之外,航母的殺手鐧還有遠距離探測敵方目標的E-2C預警機4架,快速探測水下敵方潛艇的S-3B反潛機,數量有6架,此外還有近距離的海鷹反潛直升機6架。
那麼雙航母戰斗群的威力,可以說如果在800KM外不能擊沉航母,摧毀航母戰斗群作戰能力,雙航母戰斗群能癱瘓印度這樣國家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國防工事。
Ⅵ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有航母美俄各有幾個航母戰斗群
21世紀初,世界上一共有十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阿根廷、法國、義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英國和美國以及日本、韓國。世界各國海軍一共有數十艘在使用。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艦,其它國家的航空母艦比美國的都小得多。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軍艦,其運營開支同樣數目龐大。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由2座核反應堆和4座蒸汽輪機推動,全長340米,載員6300人,該艦艇價值50億美元,每月的開支需要至少1300萬美元。
美國:共擁有「小鷹」級、「尼米茲」級和「企業」級在內的13艘大型航母(現役11艘)。
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系列,現共有3艘,即「無敵」號、「卓越」號和「皇家方舟」號
法國:現役只有1艘3.6萬噸級「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俄羅斯:現役只有1艘排水量為6.5萬噸的「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母。
義大利:現有 「加里波第號」「加富爾伯爵號」「凱沃爾號」3艘輕型航母。
西班牙:現有1艘滿載排水量1.69萬噸的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
印度:3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維拉特」號和「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蘇聯建)。
韓國:現有1艘滿載排水量1.9萬噸的「獨島號」輕型航母。
巴西:現有「聖保羅號」一艘航母。
泰國:現有1艘航母,即1997年8月從西班牙購買的滿載排水量為11485噸的「加克里•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
日本:現在自稱擁有3艘「大隅」級「輸送艦」,其規模和作戰能力接近航母。另有1艘所謂的--16DDH「直升飛機驅逐艦」「日向」號。
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是阿根廷海軍最大的戰艦,也是阿根廷唯一一艘航空母艦。該航空母艦原為英國皇家海軍「巨人」級航空母艦,1948年荷蘭購入並改裝,後於1968年10月又轉賣給阿根廷,1969年2月開始在阿海軍中服役。該航母雖經過三次現代化改裝,但性能仍然較差。阿海軍原計劃80年代末期對它再進行一次現代化改裝,後未進行。
中國:曾從前蘇聯購買了瓦良格號、基輔號、明斯克號等航空母艦,但這些航母都未作軍事用途。
Ⅶ 航空母艦編隊的戰鬥力是怎樣的
航空母艦是兼容各種攻防武器於一體的海上浮動堡壘,是海上通用兵力編隊的核心。冷戰結束後,世界戰略格局由全面核大戰轉入局部常規戰爭和中低烈度的沖突,航空母艦以其極強的機動能力、攻擊能力、戰斗穩定性和自持能力,在常規局部戰爭中的作用愈顯重要。航空母艦的實戰能力備受各國海軍的青睞和關注,其發展又呈復興之勢。加之在平時,它又是一些國家海軍的威懾力量,因此印度、日本、巴西、阿根廷、泰國等國都在大力加快發展航空母艦。
Ⅷ 一艘航母戰斗群有多少兵力
以美國的為例,應該是6000-7000人。
航母本身艦員和航空人員總數在5000-6000人,各驅逐艦、護衛艦、潛艇都有100-200不等的艦員,一個航母戰斗群可能有10艘左右的護航艦艇,所以總數在6000-7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