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王有哪些貴族
Ⅰ 泰國皇帝世系表
一、帕鑾王朝(1238年—1438年)
1、室利·膺沙羅鐵(Pho Khun Sri Indraditya)1238年—1279年
2、班孟(Pho Khun Ban Mueang)1279年
3、蘭甘亨大帝(Pho Khun Ram Khamhaeng)1279年—1298年
4、樂泰(Phaya Loethai)1298年—1323年
5、威南童(Phaya Nguanamthom)1323年—1347年
6、曇摩羅闍一世·立泰在(Phaya Lithai)1347年—1368年
7、曇摩羅闍二世·盧泰(Phaya Leuthai)1368年—1399年
8、曇摩羅闍三世·賽盧泰(Phaya Saileuthai)1400年—1419年
9、曇摩羅闍四世(Phaya Borommapan)1419年—1438年
10、阿瑜陀耶王國(Kingdom of Ayutthaya)
二、第一烏通王朝(1350年—1370年)
1、烏通王拉瑪鐵菩提一世(Somdet Phra Chao Uthong)1350年—1369年
2、拉梅萱(Somdet Phra Ramesuan)1369年—1370年
三、第一素攀那蓬王朝(1370年—1388年)
1、波隆摩羅闍一世(Borommarachathirat I)1370年—1388年
2、東蘭(Thong Lan)1388年,波隆摩羅闍一世之子
四、第二烏通王朝(1388年—1409年)
1、拉梅萱(Somdet Phra Ramesuan)1388年—1395年
2、羅摩羅闍(Rama Ratcha)1395年—1409年
五、第二素攀那蓬王朝(1409年—1569年)
1、因陀羅闍/帕納卡粦陀羅闍(Intha Racha I)1409年—1424年
2、波隆摩羅闍二世/三披耶王(Borommarachathirat II)1424年—1448年
3、波隆摩·戴萊洛迦納(Boromma Trailokanat)1448年—1488年
4、波隆摩羅闍三世(Borommarachathirat III)1488年—1491年
5、拉瑪鐵菩提二世(Ramathibodi II)1491年—1529年
6、波隆摩羅闍四世(Borommarachathirat IV)1529年—1533年
7、叻沙達(Phra Ratsadathirat)1533年
8、帕猜羅闍(Phra Chairacha)1534年—1546年
9、蓋法(Keowfa)1546年—1548年
10、坤哇拉旺沙(Khun Worawongsathirat)1548年
11、摩訶·查克臘帕(Maha Chakkraphat)1548年—1564年
12、馬欣(Phra Mahinthra)1564年—1569年
六、素可泰王朝(1569年—1629年)
1、摩訶·達摩羅闍(Maha Thammarachathirat)1569年—1590年7月29日
2、納黎萱大帝/帕那萊(Somdet Phra Naresuan,Phra Naret)1590年7月29日—1605年4月7日
3、厄迦陀沙律(Somdet Phra Ekathotsarot)1605年4月25日—1620年
4、西騷哇帕(Somdet Phra Si Saowaphak)1620年
5、因陀羅闍二世·頌曇(Somdet Phra Songtham)1620年—1628年
6、策陀二世(Somdet Phra Chetthathirat II)1628年—1629年
7、阿滴耶旺(Phra Athittayawong)1629年
七、巴沙通王朝(1630年—1688年)
1、巴沙·通(Somdet Phra Chao Prasat Thong)1629年—1656年
2、昭發猜(Somde Chao Fa Chait)1656年
3、室利·素曇瑪羅闍(Somdet Phra Si Suthammaracha)1656年6月—1656年10月26日
4、那萊大帝(Somdet Phra Narai)1656年10月26日—1688年7月11日
八、班普鑾王朝(1688年—1767年)
1、帕碧羅闍(Somdet Phra Phetracha)1688年—1703年
2、帕昭·素(Somdet Phra Suriyenthrathibodi)1703年—1709年
3、帕昭·泰沙(Somdet Phra Chao Yu Hua Thai Sa)1709年—1733年
4、波隆摩閣(Somdet Phra Chao Yu Hua Boromakot)1733年—1758年
5、烏通奔(Somdet Phra Chao Uthumphon)1758年—1796年
6、波隆羅闍五世·厄伽陀(Somdet Phra Chao Ekkathat)1758年—1767年
九、吞武里王朝(1767年—1782年)
1、鄭信大帝(Somdet Phra Chao Taksin)1767年11月6日—1782年4月6日
十、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1782年—今)
1、昭批耶卻克里/拉瑪一世(Chao P'ya Chakri,Rama I)1782年4月6日—1809年9月7日
2、依剎羅頌吞/拉瑪二世(Isara Sunt'orn,Rama II)1809年9月7日—1824年7月21日
3、策陀/拉瑪三世(Nangklao,Rama III)1824年7月21日—1851年4月2日
4、蒙固/拉瑪四世(Mongkut,Rama IV)1851年4月2日—1868年10月1日
5、朱拉隆功/拉瑪五世(Chulalongkorn,Rama V)1868年10月1日—1910年10月23日
6、哇棲拉兀/拉瑪六世(Vajiravudh,Rama VI)1910年10月23日—1925年11月25日
7、巴差鐵朴/拉瑪七世(Prajadhipok,Rama VII)1925年11月25日—1935年3月2日
8、阿南塔·瑪希敦/拉瑪八世(Ananda Mahidol,Rama VIII)1935年3月2日—1946年6月9日
9、普密蓬·阿杜德/拉瑪九世(Bhumibol Alyadej,Rama IX)1946年6月9日—2016年10月13日
10、瑪哈·哇集拉隆功/拉瑪十世(Maha Vajiralongkorn,Rama X)2016年12月1日—今
(1)泰國國王有哪些貴族擴展閱讀
國王資料:
1、拉瑪一世
拉瑪一世(1737年—1809年),泰國曼谷王朝第一代國王(1782年—1809年),原名通鑾。
又稱為昭披耶卻克里(Chao P'ya Chakri),謚號帕佛陀約華朱拉洛(P'ra P'utt'a Yot Fa Chulalok),漢名鄭華。
拉瑪之父來自泰國貴族家庭,而其母名字叫Daoreung具有部分華人的血統。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鄭信因近衛軍發動政變被迫退位,昭批耶卻克里將軍率軍從柬埔寨前線回歸平叛即位,在登基第二天下令處死鄭信。
十一年,昭批耶卻克里入貢,進表自稱為信之子鄭華。清廷信之,封為暹羅國王。
2、拉瑪二世
拉瑪二世(Rama II,1767年2月14日—1824年7月21日),泰國國王,依剎羅頌吞(Isara Sunt'orn)。
1809年—1824年在位,謚號帕佛陀洛羅那帕萊(P'ra P'utt'a Loat La Nap'alai),進貢稱鄭佛,是暹羅國的國王。
3、拉瑪三世
拉瑪三世,泰國國王,策陀皇子(Prince Jett'a),1824年—1851年在位,謚號帕喃格勞(P'ra Nang Klao),進貢稱鄭福。
拉瑪三世策陀王子,謚號帕喃格勞,1824年—1851年在位,中國史書稱鄭福。他於1787年3月31日出生於吞武里老王宮,取名「孟昭策陀」(「孟昭」既國王之孫,當時一世王還在位),是二世王與麗妃的兒子。
道光四年,鄭佛在位十五年。傳位策陀皇子,五年遣使入貢請封,自稱鄭福。鄭福在位期間遣使入貢凡五次。
4、拉瑪四世
本名蒙固(英文:Mongkut,1804年10月18日—1868年10月18日)是泰國國王拉瑪四世(Rama IV),向清廷進貢時稱鄭明,拉瑪二世之子,1851年到1868年在位。
主要成就是命令貴族改變服飾;創建小乘佛教正法派 。
5、拉瑪十世
泰王拉瑪十世(泰文:รัชกาลที่๑๐);1952年7月28日―,本名:瑪哈·哇集拉隆功(1952年7月28日―),中文名鄭冕。
現任泰國國王,卻克里(曼谷王朝)的第10位國王,稱拉瑪十世。
哇集拉隆功是泰國拉瑪九世王普密蓬·阿杜德和詩麗吉王後唯一的兒子,泰國皇家空軍上將,皇家禁衛軍第一師禁衛團團長,1972年被立為王儲。
曾經常代表普密蓬出席一些重要的國事活動和慶典,協助處理日常事務,並兩次訪華。喜歡詩歌和足球運動。
當地時間5月4日上午,泰國瑪哈哇集拉隆功國王的加冕典禮在首都曼谷大王宮隆重舉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國國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拉瑪一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拉瑪二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拉瑪三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蒙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瑪哈·哇集拉隆功
Ⅱ 問誰能介紹下泰國(曼谷王朝)第一代國王(拉瑪一世)呢~~~謝謝~~高手幫忙~~
拉瑪一世(1737年-1809年),泰國曼谷王朝第一代國王(1782年-1809年),原名通鑾。又稱為昭批耶卻克里(Chao P'ya Chakri),謚號帕佛陀約華朱拉洛(P'ra P'utt'a Yot Fa Chulalok),在中國史上稱鄭華。拉瑪之父來自泰國貴族家庭,而其母名字叫Daoreung具有部分華人的血統。昭批耶卻克里在位間五次入貢時間為: 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八日,據禮部譯出暹羅表文。 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九日,據暹羅自譯黃紙和自表文。 乾隆五十四年八月二十七日,據上諭。 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據上諭。 嘉慶元年正月二十四日,據禮部抄本。 另,「拉瑪」之意實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之羅摩,代表神化身在地上進行最理想統治的君主,登基 1782年4月6日,吞武里王朝被推翻後,鄭信手下部將昭披耶卻克里加冕為王,封號:拉瑪鐵菩提,1782—1809年在位。他原名通鑾,其父為暹羅貴族,而其母名字叫Daoreung具有部分華人的血統。[1]其王孫(拉瑪三世)封謚號為帕佛陀約華朱拉洛國王,拉瑪六世追封其為拉瑪一世,暹羅人多稱一世王,中國史書上稱鄭華。 遷都 一世王登基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皇宮從吞武里移到了曼谷,從而開創了曼谷王朝,亦稱卻克里王朝。曼谷成了泰國歷史上的第四個國都,拉瑪一世將全國的工匠召集起來,仿照大城的宮殿模式建造了新的皇宮。所需建材除了拆除吞武里炮台和大城城牆外,其餘大部分來自達信大帝派往中國的采購,建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皇宮和玉佛寺。為了仿照大城的格局,他又從柬埔寨徵募上萬名柬埔寨人修建了長達3246米,寬20米、深2.5米的護城河。又從萬象等地徵募了五千名寮國人修建了城牆和堡壘,這些工程,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時至今日,這些都還保存完好,地處今日的拉塔那古辛島區域。 編輯本段改革 一世王極力恢復和發展中央集權,樹立國王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國王不僅是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也是國家的化身。國家的一切法律、命令要由國王頒布,全國的行政事務要以國王的名義進行,國家大事要由國王親自處理,國王及其家屬被奉為神明。他恢復和健全了封建等級制度,王室成員獲得了最高爵位和最高行政官階,從而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曼谷王朝建立後,先後五次擊退緬軍的入侵,國家獲得了統一和安定,生產得以恢復和發展,鞏固了邊界,逐漸恢復了大城盛世時的勢力范圍,使暹羅重新成為了中南半島的大國。 在文化上,王朝初期,一世王專門設立了宗教事務廳,把佛教組織及活動納入王室的管轄。並頒布了7個有關暹羅佛教的法令,對佛教職務級別進行調整,以提高佛教僧侶的道德水平,恢復僧侶的權勢和威信。請來數百名高僧,修訂和編撰了泰文版的佛教經典著作《三藏經》。並大興土木修建佛寺,當時修建的玉佛寺等,至今保存完好。 一世王時期文學可分為宗教文學、宮廷文學和民間文學三種,但後者為數不多。詩歌是此時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復興和繁榮曼谷王朝文學,一世王召集全國僧、俗文人開會,請他們歌頌新王朝,整理佚失的文學名著。他本人也親自動手創作,著有《抗緬疆場長歌》,同時代的詩人乃拉里寫的《里拉里諾》,也成為了流傳後世的名篇。在達信大帝收集編撰的基礎上,一世王派人收集整理完善了史詩《拉瑪堅》。另一位重要的作家是一世王時期負責對外貿易的披耶哄,他以披耶披帕哥薩的爵號聞名,他撰寫了很多詩歌,代表作是《皇冠寶石詩》,還開創了用散文體寫作的先河,他撰寫的歷史小說《英主》,為一世王所重視。他還在一世王的授意下,翻譯了我國小說《三國演義》,使其在暹羅廣泛流傳。 早在吞武里時期,就開始了編年史的編寫。1795年,一世王召集以昭披耶派披差為首的一批文人學者開會,商討繼續編寫暹羅編年史的工作。這部編年史從那萊王(『,1629~1688年,大城王國國王)以後為一世王授意所編著。現在這部編年史由泰國藝術廳保存,共有手抄本22冊,它記述了由泰人立國到吞武里王朝滅亡的歷史。可能由於它是由丹隆親王的秘書攀礠庄努麻保管的原因,因而現在被稱為攀礠庄努麻本的《編年史》。 一世王十分重視法典的修改和制定。1804年,他下令整理法典,他命令把王宮法庭保存的法律文本與地方法庭的文本及其它副本相對比,發現不少相互矛盾的地方。於是,他指派四名大臣、三名法官、四名法學家組成專家委員會,負責整理大城王朝遺留下來的法典。最後匯集成一本完整的法典,抄寫三份,一份存王宮,一份存大理院議事廳,一份存曼谷法庭。在法典上蓋有內務部的象頭印,軍務部的獅頭印,財政部的蓮花印,這就是有名的《三印法典》。 個人生活 一世王王妃眾多,王後雖然是他承認的結發妻子,但一生都未被他正式冊封過王後,這完全是因為他最寵愛的萬妃。萬妃老家寮國,傳言不僅容貌出眾,而且善於化妝,常常打扮的十分美艷。她十分得一世王的寵愛,從披德耶隆功親王(1876~1945筆名諾槧≤梭)《三朝代》里記載的一件事就可見一斑:王後之子依剎羅頌吞(即拉瑪二世)與表妹奔洛公主,發生了兩性關系,導致奔洛公主懷孕了。此事誰都不敢和一世王說,只有萬妃有這個膽子替勒臘王子解決了這個問題。遺憾的是萬妃沒有為一世王生下一男半女,不然也許得到冊封的王後就是她了。在帕徹杜蓬寺的大殿佛像背後,擺放著一對金童玉女的石雕像,並刻有詩文「……坤神望得子嗣……」(「坤神」為萬妃的一個綽號,即老虎的意思。傳說她喜歡罵人和嚇唬小王子們,小王子們於是稱其為「坤神」。暹羅習俗,稱呼比自己上等的人不能直呼其名,用其綽號代替其名。)也因她一世王與王後感情破裂,終生都未冊封這個結發妻子,直到她的兒子依剎羅頌吞登基,才正式冊封她為頌德皇太後。 1809年9月7號拉瑪一世駕崩。依剎羅頌吞繼位,是為拉瑪二世。
Ⅲ 泰國歷史上被稱為七大帝的是哪幾位
依序為開國祖藍甘杏大帝,納黎萱大帝、納萊大帝、鄭皇,一世皇、四世皇和五世皇。
泰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原名暹羅。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
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後來當地泰族人起義,奪城掠地,在這里創建起泰國的開國王朝。歷史記載,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繁榮昌盛,疆域遠遠超過現版圖。
尤其是蘭甘杏大帝在位時首創泰國文字和暹羅最早的宋加洛陶瓷業,開創了泰國歷史的新紀元。南宋末年,宰相陳宜中兵敗走占城,以後又轉避暹邏,終老暹地。
(3)泰國國王有哪些貴族擴展閱讀
泰國是華人移民(以漢族為主)在「下南洋」中一個重要的遷入地。與暹羅女子通婚融合歷史由來已久。最早移民泰國的大多是少數在當時泰國境內各港口作短期停留或中長期僑居的漢民族商人。
13世紀,在泰國北部先後形成過三個以泰族為主體的國家。素可泰王國、清邁王國、帕耀王國。國力最強、疆域最廣的素可泰王國在中國文獻中被稱為「暹羅」。
在素可泰王朝時期(公元1238年~1438年),華人移居泰國的情況主要有兩種:
1、是宋元之際不願向元帝國投降而逃到暹羅的宋帝國遺民。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不少遺民因不服蒙古人統治而逃到國外去。鄭所南《心史•大義略敘》:「諸文武臣流難海外,或仕占城,或婿交趾,或別流遠國。」
等到元兵攻安南、徵佔成的時候,流亡在這二地的宋人有的就走入暹國。《宋史•陳宜中傳》雲:「益王立,復以(陳宜中)為在丞相。井澳之敗,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諭意:度事不可為,遂不反。二王累使召之,終不至。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大軍伐占城(今越南南部),宣中走遏,後沒於暹。」與此同時,與南宋丞相陳宜中一起逃到暹國的人中,還有一批他的親信和隨從。
2、是聘請到暹羅從事陶瓷業的中國工匠。據泰國文獻記載,素可泰王朝第三位國王藍甘杏大帝在位時期(公元1287~1317年),「泰國國內政治統一,局勢穩定,經濟發展,貿易昌盛。
在其與中國來往的貿易貨品中,陶瓷器具成為最受注意的東西,大帝決心在泰國進行生產,特地聘請中國技師,並在素可泰、彭世洛及北欖坡等處建立製作火爐進行生產。」
傳說中國陶瓷師傅發現素可泰北面50英里處的宋加洛瓷土,是製作瓷器的優質材料,經藍甘杏大帝批准,把窯址遷移到宋加洛。宋加洛燒瓷窯,是素可泰王朝時代中國元代工匠到泰國燒制瓷器處所。
Ⅳ 如何評價泰國現任國王及泰國王室
泰王離世,之前因為寫了這個答案,突然多了好多粉絲哈哈,所以重新編輯一下吧~
多圖預警!!!
首先上全家福
這是老太後還在的時候的全家福,就是坐在泰國國王身旁的那位老人。老太後是個傳奇學霸,讀書的時候考到了泰國第一,所以被公派留學,認識了她的丈夫。以自己的美貌智慧吸引了當時的泰王,從一個平民女子變成了泰國王後。完成了階級的跨越。老太後的兩個兒子分別是拉瑪八世和拉瑪九世(剛剛故去的泰王),她可以算得上是傳奇,都說拉瑪九世如何英明神武,如何玩得好一手政治平衡,其實這些可以說歸功於老太後的教子有方。
接下來是我們的主角泰王啦
年輕時還是長得蠻帥的哈~泰王這一生很傳奇,作為幼子。王位可以說是沒他的份,誰知道在18歲時,他的哥哥,當時的泰王拉瑪八世被軍方行刺,他從國外被召回,緊急登基。他上台時,泰國王室是絕對的傀儡王室,前一任國王因為不聽軍方大佬的話被搞死,一國之君的生命都這么朝不保夕,就可以看出是多麼誇張。但是泰王是天生的政治好手啊,出訪的時候趁機查看地圖,抱上中國大腿什麼的,還適時的挑起軍方和世家政府的矛盾,然後坐山觀虎鬥,總之後來在他的經營下,泰王室變成了實權王室,可見他多麼牛逼。然後適當的讓利於民,做了一些統治者應該做的事,在宣傳時神話君主,使得泰國人從此把王室當做超神一般的存在。
接下來呢,就要說到泰王的感情生活了。泰王年輕的時候,遇到了王後詩麗吉。詩麗吉是實權貴族少女,與泰王一見鍾情,死活要嫁。家裡的父母是不同意的,因為當時的泰王連自己的生命都保護不了,王後家裡頗看不起這位女婿,後來拗不過女兒,還是順了詩麗吉的意。婚後四天,泰王登基。
泰王夫婦年輕時感情非常的好,有一次為了趕去和詩麗吉約會,泰王的車速快了,發生了車禍。一隻眼睛失明,所以後來泰王的一隻眼睛是義眼,平常都要戴墨鏡。
Ⅳ 泰國的貴族等級區分是怎樣的
王族的爵位
王族的爵位分為兩種,一種是王族成員一出生既具有的爵位,一種是國王封賜的爵位。
王族出生後的爵位是根據本人同國王的血統關系的親疏而定。 凡出生於王室者,不論是王子、王女或王孫,均稱為昭(即親王)。昭又依次分為昭法、帕翁昭 、蒙昭三個等級。每個等級又份為數等,簡介如下:
1、昭法,是高等王室成員出生後的爵位,分為兩等:第一等是王後或者東宮娘娘所生的子女。第二等是西宮娘娘所生的子女。
2、帕翁昭,是次於昭法的王室出生後的爵位,分為三等: 第一等是王妃所生的兒女。 第二等父親是昭法母親是昭的王孫。第三等父親是第一等的昭法,母親不是昭的王孫。
3. 蒙昭,次於帕翁昭的王室爵位,帕翁昭的子女稱蒙昭。
以上三種爵位是用來稱呼國王第一、二、三代後裔的,他們都是昭,既是親王。拉瑪四世王時,稱蒙昭的後裔蒙叻差旺。蒙叻差的後裔為蒙鑾。這兩種爵位限於國王的第四、五代後裔,他們雖然是親王,但距國王已遠,所以別人同他們談話時,可以不用王族語言而用世俗語言。第五代以後的子孫,便不再享用王室的爵位了。
貴族的爵銜
泰國貴族的爵銜按其級別的高低分為五等,既:昭披耶 、披耶 、帕、鑾、昆(或坤)。這些爵銜相當於中國封建王朝的公、侯、伯、子、男。貴族的爵銜是由國王賜予的。
除封賜爵銜外,國王還同時賜予爵名。 例如泰國一位前原名是比里‧ 帕依榮,國王賜他為「鑾」的爵銜時,同時也賜他以爵名「比里‧ 瑪努探」。於是,他的全稱是鑾比里.瑪努探。
在拉瑪八世王(1935~1946)時期,宣布廢除封建貴族的爵銜,但可以用爵名作為姓。後來又宣布凡有爵銜的人,仍可以襲用過去的爵銜。因此便出現了這三種情況:一種是不再用過去的爵銜和爵名而用自己原來的姓名,例如前面提到的泰國比里,他就不用過去的爵銜和爵名,而用原來的名字比里‧帕依榮;一種是把過去的爵名用來做自己的姓例如泰國另一位前,爵銜和爵名是「鑾披汶. 頌堪」 ,原名貝‧ 肯達訕克。把爵名做姓之後,他的姓名便成為貝.披汶.頌堪。第三種是仍舊用過去的爵銜和爵名,例如泰國前議長集.那宋卡,過去的爵銜和爵名是「昭披耶.西探瑪蒂貝」 ,後來一直襲用這個爵銜和爵名。
Ⅵ 泰國王室的王室歷史
昭丕耶卻克里原為達信部將,1782年殺達信自立為王,史稱拉瑪一世 (1782~1809在位),即位後遷都曼谷。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擴大國家版圖。1785年後數次擊敗緬甸的進攻,並征服馬來半島的吉打、北大年、丁加奴和吉蘭丹等地。
1851年拉瑪四世 (又稱馬古大帝),1855年被迫與英國訂立《鮑林條約》。1856年先後與美法等9國訂立不平等條約 ,使暹羅淪為半殖民地。
1868 年拉瑪五世 (即朱拉隆功大帝)繼位,當時他年僅15歲,由王族攝政5年 。執政後實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加速了泰國近代化的進程。1893年被迫簽訂《法暹曼谷條約》;1900 年3月與英國訂立《英暹曼谷條約》,泰國成為英法在中南半島競爭中形式上獨立的「緩沖國」。
拉瑪六世 (1910~1925在位) 繼續推行維新政策,在文化教育方面尤多創建。1917年建立第一所大學 (朱拉隆功大學),1921 年頒布初級教育條例 ,逐步在全國推行強制小學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暹羅參加協約國一方對德宣戰。戰後暹羅與美法英等締約國修訂新約,收回領事裁判權和關稅自主權,並獲得國際聯盟成員國的資格。
1925年拉瑪七世 (1925~1935在位) 繼位。1938年12月鑾披汶·頌堪出任總理,他獨攬國防、外交和內政大權。1939年改名為泰國。
1946年普密蓬·阿杜德 (拉瑪九世)繼位國王 。國王擔任武裝部隊統帥,並根據憲法,通過國會、內閣和法院行使權力。政府每年撥一億銖 (泰幣)供王室開支。 (1851~1932)1851年拉瑪四世(又稱馬古大帝,1851~1868在位)繼位,主張效仿歐洲,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實行改革。1855年被迫與英國訂立鮑林條約。1856年先後與美法等 9國訂立不平等條約,使暹羅淪為半殖民地。1868年拉瑪五世(即朱拉隆功大帝)繼位,當時他年僅15歲,由王族攝政 5年。執政後實行一系列重要改革(見朱拉隆功改革),加速了泰國近代化的進程。1893年被迫簽訂《法暹曼谷條約》;1909年 3月與英國訂立《英暹曼谷條約》,泰國成為英法在中南半島競爭中形式上獨立的「緩沖國」。
拉瑪六世(1910~1925在位)繼續推行維新政策,在文化教育方面尤多創建。1917年建立第一所大學(朱拉隆功大學),1921年頒布初級教育條例,逐步在全國推行強制小學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暹羅參加協約國一方對德宣戰。戰後暹羅與美法英等締約國修訂新約,收回領事裁判權和關稅自主權,並獲得國際聯盟成員國的資格。
1925年拉瑪七世(1925~1935在位)繼位。他曾在法國和英國學習軍事與文學,深受西方影響。1935年3月2日由於政見上的分歧而宣布退位。 (1932~ ) 泰國1932年政變是重大的歷史轉折,這次政變導致君主立憲政體的建立,一批受西方教育的非皇室貴族新人參與國家管理,在政變中嶄露頭角的一些軍官逐漸掌握權柄。新的統治集團對內宣傳狹隘的民族意識,推行泰化運動,對外接受法西斯思潮的影響,推行軍人專政和親日外交。在政治上,國王已居於次要地位。拉瑪八世於1941年從瑞士返國加冕,後因槍傷身死。
1946年普密蓬·阿杜德(拉瑪九世)繼位,王子哇棲拉隆功於1972年被封為儲君。詩琳通公主於1972年被封為「瑪哈卻克里公主」。王位由王子世襲。依照1924年王位繼承條例規定和國會的認可,如果沒有王子繼承,國會可同意由公主繼位。
Ⅶ 泰國皇室成員尤其是王子的詳細資料
泰國王室
◆ 國王普密蓬.阿杜德
泰國現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是曼谷王朝拉瑪九世,1927年12月5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他是曼谷王朝拉瑪五世之孫,拉瑪八世之弟。
普密蓬.阿杜德國王陛下是泰國人民的英明領導者,備受泰國人民的尊重和愛戴。他還特別關心那些生活在比較困難的地區的人民,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我曾多次從泰國報紙和電視上看到國王陛下手持文件夾深入農村了解情況,慰問群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王陛下身體力行,在曼谷王宮內創辦了牛奶廠,種植了試驗田;在普吉府吉拉達宮南側倡導並親自捐資設立皇家開發項目,開辟示範林區和水稻試驗田,開展中小型農業科研試驗,為提高泰國農民種植水平和增加農民收入起了示範作用。我在任職期間還深切地感到,國王陛下極其重視泰國國內的穩定,深知只有局勢穩定才能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因此,每當國內政局出現某種不安定的因素時,國王陛下以自己的崇高的威望發出號召並親自做工作,很快使局勢轉危為安。正是由於國王陛下的英明領導,泰國才能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順利發展,即使遇到某些暫時困難,也能較快地得到解決。
普密蓬國王的父親瑪希敦王子是拉瑪五世的第69子。國王的母親詩納卡琳王太後,出生於一個平民家庭,自幼喪父,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曼谷詩里叻醫學院助產科,獲政府獎學金赴美國留學深造,與正在美國攻讀醫學的瑪希敦王子相識,相愛成婚。育有兩子一女。普密蓬兩歲時父親去世,幼年在曼谷小學讀書學習。1932年詩納卡琳王太後攜普密蓬姐弟赴洛桑居住。詩納卡琳王太後是一位堅強的母親,嘔心瀝血地教育三個兒女,希望他們成為體魄強健,遵紀守時,有學識有教養之人。1935年拉瑪七世發表遜位聲明,由侄子阿南塔.瑪希敦繼位為拉瑪八世。1946年6月9日拉瑪八世在王宮不幸遭槍擊身亡,年僅19歲的普密蓬繼承王兄王位,成為拉瑪九世。
為了完成學業,普密蓬國王仍回洛桑大學學習,但放棄了過去所學的工程學專業,改學社會學專業。他選修了政治學,社會學和法律學等專業課程,為將來親政後更好地治理國家做准備。除此以外,普密蓬國王選修了語言學,英語,法語,德語和拉丁語等多種外語。在洛桑學習期間,他不僅對木工,音樂,開汽車有濃厚的興趣,還喜歡冬天上山滑雪,並利用假期到附近及義大利,法國等地參觀游覽。
在法國巴黎,年輕的國王結識了泰國駐法國大使的女兒詩麗吉.吉滴亞功。詩麗吉出生於一個王族家庭,年輕漂亮,當時正在法國學習鋼琴。她那靚麗的倩影和優美的琴聲深深吸引了酷愛音樂的拉瑪九世。 1949年7月19日普密蓬與詩麗吉訂婚。1950年2月23日拉瑪九世普密蓬返回曼谷,3月18日舉行了登基大典,4月28日與詩麗吉登記結婚。在金碧輝煌的大王宮舉行了泰國傳統結婚典禮後,拉瑪九世冊封詩麗吉為王後。新婚後一周,在5月5日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普密蓬國王正式開始親政,管理自己美麗的國家。
普密蓬國王詩麗吉王後婚後育有一位王子和三位公主,即哇集拉隆功王儲,烏汶叻公主,詩琳通公主和朱拉蓬公主。
普密蓬國王自1946年登基至今,已在位53年,是泰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普密蓬國王熱愛他的祖國和人民。他勤政愛民,關心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經常外出體察民情,恩賜物品,救濟貧窮失學兒童和災民,修築學校和水庫等。在泰國人民心中,普密蓬不是神的化的君主,而是民主制度下人民的國王。作為泰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1987年5月8日,普密蓬國王被泰國人民尊稱為普密蓬大帝。
◆ 烏汶叻公主
烏汶叻公主生於1951年4月5日,在泰國接受初級教育和中級教育,去美國麻省理功學院留學。畢業後與美國人彼特.詹遜結婚,並移居美國。婚後育有三個子女。1999年2月烏汶叻公主離開寡情的丈夫,攜子女回到泰國。
◆ 哇集拉隆功王儲
哇集拉隆功王儲生於1952年7月28日,現任泰國王家空軍上將,王家禁衛軍第一師禁衛團團長。經常代表國王出席一些重要的國事活動和慶典,協助國王處理日常事務。並代表普密蓬國王兩次訪問中國。王儲喜歡詩歌和足球運動。
◆ 詩琳通公主
詩琳通公主是普密蓬國王的次女,生於1956年4月2日。公主端莊賢淑,平易近人,勤奮好學,多才多藝。詩琳通公主經常跟隨國王和王後到泰國各地巡視,協助普密蓬國王進行慈善活動,代表國王出席重要的國事活動和儀式。1979年12月5日被封為女王儲,封號為「瑪哈卻克里公主」,有權繼承王位。她愛好文學,音樂和繪畫,並兼任泰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受到泰國人民的愛戴。公主曾訪問過德國,日本,馬來西亞,韓國和中國等多個國家。詩琳通公主她多次訪問中國,並著書立說,向泰國人民介紹中國,為增進中泰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中泰友好使者。
詩琳通公主聰穎好學,年幼時便在國王及王後知道下開始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學,酷愛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她很早就通讀了「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勤學中國語言,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鑒賞中國古代詩詞,擅長中國書畫,能用二胡等中國民族樂器演奏。公主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熱愛,促使她積極地從事中泰兩國友好事業。1981年,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公主第一次訪華,實現了她的鳳願。回國後,她立即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用泰中兩國文字撰寫成書,取名為「踏訪龍的國土」,為泰國人民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清新而明麗的窗口。此後,公主又多次踏上她所熱愛的「龍的國土」。從中國首都北京到遙遠的邊疆,從繁華喧鬧的都市到偏僻貧困的山村,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她將訪華觀感撰寫成「絲綢之路」一書,並出版了「隨公主踏沙遠行」,「公主東北三省之旅遊」等多卷畫冊。1995年詩琳通公主赴雲南考察,遍訪西雙版納,更加深切感受到「泰中兄弟一家親」的情誼。公主回國後,應邀在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放映雲南時拍攝的幻燈片,並用流利的漢語給大使館工作人員解說。公主熱情支持中泰文化藝術交流,積極幫助中國在泰國舉辦各種畫展,書展以及大型文藝演出,多次陪同來訪的中國領導人到各處參觀訪問。對中國領導人訪泰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詩琳通公主在接見一個中國代表團時表示:「我對中國是比較了解的,我會為泰中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繼續努力。」1999年4月,詩琳通公主第9次訪華,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還特地考察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受到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的接見。胡錦濤稱贊公主「為著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 朱拉蓬公主
朱拉蓬公主生於1957年7月4日,是普密蓬國王的小公主。畢業於農業大學,獲化學博士學位。現在瑪希敦大學從事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她喜歡音樂,曾舉辦過個人音樂會。曾與詩琳通公主一起訪問過中國。
◆ 甘拉雅妮塔娜公主
王姐甘拉雅妮塔娜公主是普密蓬國王的姐姐,精通法語,曾在大學教授過法語。自1985年起多次訪問中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網上搜得,另外獨家奉送從泰國朋友那裡聽來的關於王子的小八卦。
很奇怪會有人對泰國王子感興趣,因為和國王廣受民眾尊敬不同,泰國人民非常不喜歡王子,甚至可以說是討厭。比起國王來,王子簡直就一無是處,嗜賭又風流,以前曾因為賭博賣掉了一座行宮。他還有無數的女朋友,不管是選美冠軍還是電影明星,只要他看上了,就會讓人把她們接到行宮里。根據調查,大多數民眾表示,若日後由王子接任王位的話,寧願廢除君主制。所以現在泰國除了王子外還有一位王儲,那就是詩琳通公主,王子還為此事行刺過他妹妹。
他一共結過三次婚他的第一任老婆是王後的親侄女(泰國王室近親通婚很正常,國王王後就是堂兄妹,所以帥哥國王和美女王後的孩子才會那麼難看),因為其貌不揚,沒幾年就被甩了。第二個老婆是個電視明星,相當漂亮,為王子生了5個孩子,後來在英國因為攜帶毒品入境被捕,王室覺得沒面子,就把她廢了,而且除了其中一個女兒被承認之外,不準她和她的其他孩子回國。現在的老婆在王子和第二任王妃還沒離婚時就跟他有一腿了,長得也是非常漂亮。據說之前是在水門的一個夜總會跳艷舞的,除了上電視時衣著保守之外,平時的穿著很不檢點。她前年為王子生了個小王子,據說國王有意讓這個孩子接任王位,因為王子不受民眾喜愛,廣受愛戴的詩琳通公主雖貴為王儲,但是泰國歷史上並沒有由女性擔任國王的先例。現在王子意識到了他的威望之低,開始頻頻上電視做秀,一會兒這里捐款,一會兒那裡慰問,但是還是沒人對他抱有好感。
Ⅷ 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並非漢族後裔,為何有一個中文名,姓「鄭」
現在,泰國的曼谷王王朝的國王都是純正的泰國人,並非是漢族後裔,為何他們都有一個中文名,姓“鄭”呢?這其中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曲折歷史,權力就是一場游戲,令世人為之著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秘密。
於是,從此之後,泰國國王除了自己的泰國名字之外,還有一個漢文名字,以“鄭”為姓,並且將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權力有著令人著迷的魔力,在權力的斗爭中,骨肉相殘,弒父殺兄都是家常便飯。像泰國國王為了王位,改一個漢族名字,自稱為鄭信之子,認個父親,騙騙無知的乾隆皇帝,就是一場權力的游戲而已。
Ⅸ 泰國的全部皇帝!!!
列表:
一、帕鑾王朝(1238年—1438年)
1、室利·膺沙羅鐵(Pho Khun Sri Indraditya)1238年—1279年
2、班孟(Pho Khun Ban Mueang)1279年
3、蘭甘亨大帝(Pho Khun Ram Khamhaeng)1279年—1298年
4、樂泰(Phaya Loethai)1298年—1323年
5、威南童(Phaya Nguanamthom)1323年—1347年
6、曇摩羅闍一世·立泰在(Phaya Lithai)1347年—1368年
7、曇摩羅闍二世·盧泰(Phaya Leuthai)1368年—1399年
8、曇摩羅闍三世·賽盧泰(Phaya Saileuthai)1400年—1419年
9、曇摩羅闍四世(Phaya Borommapan)1419年—1438年
二、第一烏通王朝(1350年—1370年)
1、烏通王拉瑪鐵菩提一世(Somdet Phra Chao Uthong)1350年—1369年
2、拉梅萱(Somdet Phra Ramesuan)1369年—1370年
三、第一素攀那蓬王朝(1370年—1388年)
1、波隆摩羅闍一世(Borommarachathirat I)1370年—1388年
2、東蘭(Thong Lan)1388年,波隆摩羅闍一世之子
四、第二烏通王朝(1388年—1409年)
1、拉梅萱(Somdet Phra Ramesuan)1388年—1395年
2、羅摩羅闍(Rama Ratcha)1395年—1409年
五、第二素攀那蓬王朝(1409年—1569年)
1、因陀羅闍/帕納卡粦陀羅闍(Intha Racha I)1409年—1424年
2、波隆摩羅闍二世/三披耶王(Borommarachathirat II)1424年—1448年
3、波隆摩·戴萊洛迦納(Boromma Trailokanat)1448年—1488年
4、波隆摩羅闍三世(Borommarachathirat III)1488年—1491年
5、拉瑪鐵菩提二世(Ramathibodi II)1491年—1529年
6、波隆摩羅闍四世(Borommarachathirat IV)1529年—1533年
7、叻沙達(Phra Ratsadathirat)1533年
8、帕猜羅闍(Phra Chairacha)1534年—1546年
9、蓋法(Keowfa)1546年—1548年
10、坤哇拉旺沙(Khun Worawongsathirat)1548年
11、摩訶·查克臘帕(Maha Chakkraphat)1548年—1564年
12、馬欣(Phra Mahinthra)1564年—1569年
六、素可泰王朝(1569年—1629年)
1、摩訶·達摩羅闍(Maha Thammarachathirat)1569年—1590年7月29日
2、納黎萱大帝/帕那萊(Somdet Phra Naresuan,Phra Naret)1590年7月29日—1605年4月7日
3、厄迦陀沙律(Somdet Phra Ekathotsarot)1605年4月25日—1620年
4、西騷哇帕(Somdet Phra Si Saowaphak)1620年
5、因陀羅闍二世·頌曇(Somdet Phra Songtham)1620年—1628年
6、策陀二世(Somdet Phra Chetthathirat II)1628年—1629年
7、阿滴耶旺(Phra Athittayawong)1629年
七、巴沙通王朝(1630年—1688年)
1、巴沙·通(Somdet Phra Chao Prasat Thong)1629年—1656年
2、昭發猜(Somde Chao Fa Chait)1656年
3、室利·素曇瑪羅闍(Somdet Phra Si Suthammaracha)1656年6月—1656年10月26日
4、那萊大帝(Somdet Phra Narai)1656年10月26日—1688年7月11日
八、班普鑾王朝(1688年—1767年)
1、帕碧羅闍(Somdet Phra Phetracha)1688年—1703年
2、帕昭·素(Somdet Phra Suriyenthrathibodi)1703年—1709年
3、帕昭·泰沙(Somdet Phra Chao Yu Hua Thai Sa)1709年—1733年
4、波隆摩閣(Somdet Phra Chao Yu Hua Boromakot)1733年—1758年
5、烏通奔(Somdet Phra Chao Uthumphon)1758年—1796年
6、波隆羅闍五世·厄伽陀(Somdet Phra Chao Ekkathat)1758年—1767年
九、吞武里王朝(1767年—1782年)
鄭信大帝(Somdet Phra Chao Taksin)1767年11月6日—1782年4月6日
十、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1782年—今)
1、昭批耶卻克里/拉瑪一世(Chao P'ya Chakri,Rama I)1782年4月6日—1809年9月7日
2、依剎羅頌吞/拉瑪二世(Isara Sunt'orn,Rama II)1809年9月7日—1824年7月21日
3、策陀/拉瑪三世(Nangklao,Rama III)1824年7月21日—1851年4月2日
4、蒙固/拉瑪四世(Mongkut,Rama IV)1851年4月2日—1868年10月1日
5、朱拉隆功/拉瑪五世(Chulalongkorn,Rama V)1868年10月1日—1910年10月23日
6、哇棲拉兀/拉瑪六世(Vajiravudh,Rama VI)1910年10月23日—1925年11月25日
7、巴差鐵朴/拉瑪七世(Prajadhipok,Rama VII)1925年11月25日—1935年3月2日
8、阿南塔·瑪希敦/拉瑪八世(Ananda Mahidol,Rama VIII)1935年3月2日—1946年6月9日
9、普密蓬·阿杜德/拉瑪九世(Bhumibol Alyadej,Rama IX)1946年6月9日—2016年10月13日
10、瑪哈·哇集拉隆功/拉瑪十世(Maha Vajiralongkorn,Rama X)2016年12月1日—今
(9)泰國國王有哪些貴族擴展閱讀:
國王資料:
1、蘭甘亨
蘭甘亨(Ram khamhaeng),泰國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國王。因其卓著的文治武功被譽為泰國歷史上的五位大帝之一。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1275至1317年。
中國史籍稱敢木丁。蘭甘亨的父親膺它沙羅鐵是素可泰王朝創始人。其兄班孟是素可泰王朝的第二代國王,1275年(或1279年)年去世,蘭甘亨繼位。
蘭甘亨19歲時隨父與功德城的君主沙木槎作戰。膺它沙羅鐵的士兵戰敗而逃,只有蘭甘亨一人驅趕戰象,堅持戰斗,結果轉敗為勝。因而他父親給他命名為甘亨,即勇敢的意思。
後人稱他為坤蘭甘亨,是因為坤是素可泰時期對國王的稱呼,蘭是梵文偉大之意,坤蘭甘亨意即勇敢而偉大的君主。
蘭甘亨統治時期,人民安居樂業。他從錫蘭引進宣揚平等主義和重視現狀改革的小乘佛教,來對抗原先佔統治地位的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他頒布了有關土地所有權和財產繼承權的法律,這是泰國最早的成文法典。
蘭甘亨的最大貢獻在於他將流行於素可泰地區的巴利文、吉蔑文加以改造,於1283年創制了泰文字母,為泰國民族文化的發展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他與中國元朝建立了友好睦鄰關系,多次遣使訪問中國。據說1317年後在湄南河失蹤。
2、納黎萱
納黎萱(泰語: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นเรศวรมหาราช,英文:Naresuan;1555年-1605年4月25日),全名宋德·帕·納黎萱·馬哈拉吉,暹羅阿瑜陀耶王朝國王(1590-1605年在位),暹羅五大帝之一,原稱帕那萊,意為「黑王子」。
納黎萱原為緬甸入侵時扶植的暹羅國王摩訶·坦馬羅闍之長子。幼年時緬甸東吁王朝國王莽應龍征服暹羅,被作為人質送往緬甸。1571年放歸,立為儲君,隨後領導暹羅軍民反抗緬甸統治。
1584年率軍打敗緬軍,恢復暹羅獨立。1587年又打敗緬甸的反攻。1590年繼位,改稱納黎萱。1591年率軍入侵柬埔寨。
1592年緬甸乘機入侵,納黎萱會師大破緬軍,殺死其統帥緬甸太子。1593年再次入侵柬埔寨,次年攻陷其首都。後又從緬甸手中奪取馬來半島大部。
納黎萱於危難之中拯救了暹羅,並以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屢勝強敵。1605年,納黎萱在對緬甸阿瓦邦的戰役中因病去世,死於清邁,享年五十歲,由其弟厄迦陀沙律繼承皇位。
3、達信
達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泰皇五大帝之首,泰國吞武里王朝國王、建立者,又稱吞武里大帝、達信大帝、鄭信、鄭昭、鄭昭王、披耶達,中國廣東潮州人後裔,父親鄭鏞是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今汕頭市澄海區廣益街道)。
泰國王室最早由中國清朝的鄭信(泰名:達信)創立。鄭信打敗了緬甸的入侵,統一了泰國各部,奠定了現代泰國的基本版圖。
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里大帝」,是泰國歷史上五位最大的「大帝」之一 。泰國政府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皇節」。
達信在位15年,收復北部的清邁和南部馬來半島一帶的領土,統一了在國家淪亡期間四分五裂的泰國,恢復了阿瑜陀耶時代的疆域。
並在1774年至1775年間再次指揮軍民擊退了緬軍大規模的入侵。因從緬甸統治下復國有功,被譽為泰國歷史上第4位大帝,18世紀泰國的華裔民族英雄。
1763年,緬甸軍入侵暹羅,達信率部防衛暹都。1767年4月,緬軍攻陷暹都,大城王朝滅亡。達信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基地,組織抗緬軍,光復大城,並遷都吞武里。
當年12月28日被擁立為王,史稱吞武里王朝。隨後消滅各地割據勢力,1770年統一了暹羅全國,又多次對柬埔寨進行軍事擴張。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貢於清朝。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達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卻克里將軍掌握政權,建立曼谷王朝。澄海縣人民政府於1985年在廣益街道華富村的烏鴉地修建了達信衣冠冢。
4、蒙固
蒙固(英文:Mongkut,1804年10月18日—1868年10月18日)是泰國國王拉瑪四世(Rama IV),向清廷進貢時稱鄭明,拉瑪二世之子,1851年到1868年在位。主要成就是命令貴族改變服飾;創建小乘佛教正法派 。
1866年,他研究天文預測1868年8月18日會發生日食。他邀請英國新加坡總督和法國的科學家到泰國南部的巴蜀省觀看日食,日全食發生的地點和延續時間和他預測的完全相同。
但在那裡他和兒子一起被傳染上瘧疾,幾個月後即去世。他的兒子後來痊癒繼承王位為拉瑪五世。
5、朱拉隆功
朱拉隆功(泰語:พระจุลจอมเกล้าเจ้าอยู่หัว,英語:Chulalongkorn;1853年9月20日—1910年10月23日),即拉瑪五世,中文名為鄭隆。
為泰國(原稱暹羅)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國王(1868年10月1日—1910年10月23日在位),是拉瑪四世(即蒙固王)第9子,因是寵妃喃斐蓬拉披隆所生,故而立為皇太子,繼位時年僅15歲。
泰國近代史上一位開明的君主。他在位42年,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現代泰國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
朱拉隆功採取西方的模式進行革新運動,史稱「朱拉隆功改革」。首先廢除食田制度(又稱薩克迪納制)和奴隸制度,改革司法、財政、教育,促進自然經濟的崩潰解體,被稱為泰國歷史的轉折點。
為了避免已經墜入殖民統治的幾個鄰國的厄運,朱拉隆功忍辱割讓泰國中央政權鞭長莫及的邊遠屬地和藩屬土邦,放棄在寮國和柬埔寨西部的權利,並將馬來半島四個邦割讓英國,才使泰國免於遭到淪為殖民地的命運。
朱拉隆功帶領著曾經閉塞落後的泰國逐漸走向現代國家行列,成為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現代泰國的締造者。
後世尊稱朱拉隆功大帝。為紀念朱拉隆功的偉大貢獻,1917年,其子拉瑪六世建立朱拉隆功大學,被尊為「全國最有威望的大學」。每年10月23日是泰國的「五世王紀念日」,是全國法定假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國國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蘭甘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納黎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達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蒙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拉隆功
Ⅹ 《天生一對》的熱播,很多人愛上了泰國的歷史,你知道泰國宮廷里的官位與爵位有哪些
泰國君主專制時代爵位分五等,從高到低排列:
一、昭披耶(公爵)
昭披耶是最高的官職爵位。
二、披耶(候爵)
三、披/帕(伯爵)
伯爵也是比較高的等級了。
四、鑾(子爵)
五、坤(男爵)
這是五爵之中最低的。
除了男性,女性也是有爵位的。
一、探普穎
昭披耶之妻(即公爵夫人)的封號為探普穎。
二、坤穎
披耶之妻(即候爵夫人)為坤穎,女蒙拉查翁(即郡主)也稱坤穎。
拓展資料:
王族的爵位(主要講王族成員一出生既具有的爵位)
王族出生後的爵位是根據本人同國王的血統關系的親疏而定。
凡出生於王室者,不論是王子、王女或王孫,均稱為昭(เจ้า ‧親王)。昭又依次分為昭法(เจ้าฤฟ้า) 、帕翁昭(พระองค์เจ้า) 、蒙昭(หม่อมค์เจ้า)。三者又依次份為數等,簡介如下:
1.昭法是高等王室成員出生後的爵位,分為兩等:第一等是王後或者東宮娘娘所生的子女。例如、拉瑪五世王的王後所生的王子瓦倫那希(วรุฌหิศ) ,他出生後的爵位就是昭法,全稱既為昭法‧瓦倫那希(เจ้าฤฟ้าวรุ ฌหิศ) 。第一等是西宮娘娘所生的子女。
2.帕翁昭是次於昭法的王室出生後的爵位,分為三等: 第一等王妃所生的兒女。第二等父親是昭法母親是昭的王孫。第三等父親是第一等的昭法,母親不是昭的王孫。
3.蒙昭次於帕翁昭的王室爵位,帕翁昭的子女稱蒙昭。以上三種爵位是用來稱呼國王第一、二、三代後裔的,他們都是昭,既是親王,拉瑪四世王時,稱蒙昭的後裔蒙叻差旺(หม่อมราชวงค์);
例如泰國前總理克立‧巴莫(ตึกฤทธิ์ปราโมช)就是蒙昭的後裔,所以全稱應為:蒙叻差‧旺克立‧巴莫(หม่อมราชวงศ์คึกฤทธิ์ ปราโมช) 。蒙叻差的後裔為蒙鑾(หม่อมหลวง)。
這兩種爵位是是給於國王第四、五代後裔的,他們雖然是親王,但已不具備「親王」得充分資格,所以別人同他們談話時,可以不用王族語言而用世俗語言。第五代以後的後裔,便不再享用王室的爵位了。
貴族的爵銜
泰國的封建貴族備授予一定的爵銜,貴族的爵銜按其級別的高低分為吾等,既:昭披耶(เจ้าพระยา) 、披耶(พระยา) 、帕(พระ )、鑾(หลวง) 、昆(ขุน)。這些爵銜相當於中國封建皇朝的公、侯、伯、子、男。貴族的爵銜是由國王賜予.除封賜爵銜外,國王還同時賜予爵名。
例如泰國一位前總理比里‧帕依榮(ปรีดี พนมยงค์)國王賜他為「鑾」 (หลวง)的爵銜時,同時也賜他以爵名「比里‧瑪努探」(ประดิษฐ มนูธรรม)於是,他的全稱是鑾比里‧瑪努探(หลวงประดิษฐมนูธรรม)。
在拉瑪八世王(1935~1946)時期,宣布廢除封建貴族的爵銜,但可以用爵名作為姓,後來又宣布凡有爵銜的人,仍可以襲用過去的爵銜。因此便出現了這三種情況:
一種是不再用過去的爵銜和爵名而用自己原來的姓名,例如前面提到的泰國總理比里,他就不用過去的爵銜和爵名「鑾比里瑪努探」,而用原來的名字比里‧帕依榮;
一種是把過去的爵名用來做自己的姓例如泰國另一位前總理,爵銜和爵名是「鑾披汶頌堪」
(หลวง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 ,原名貝‧肯達訕克(แปลกขีตตะสังคะ)把爵名做姓之後,他的姓名便成為貝‧披汶頌堪(แปลก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
第三種是仍舊用過去的爵銜和爵名,例如泰國前議長集‧那宋卡(จิตรณสงขลา),過去的爵銜和爵名是「昭披耶‧西探瑪蒂貝」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ศรี ธรรมาธิเบศ)後來一直襲用這個爵銜和爵名。
參考鏈接:網路-爵位網路-泰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