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選如何產生總理
1. 泰國大選最終結果公布為泰黨議席最多,為何仍然難以取得總理職位
泰國選舉委員會最終在5月9日前宣布了選舉結果,並最終沒有違背諾言。盡管現任軍事總理巴約在選舉前、選舉中和選舉後開展了一系列行動,親巴約的公民力量黨尚未成為最大的政黨,第一名仍然是他信和英拉的為泰黨。然而,不幸的是,為泰國黨仍然無法獲得總理職位。因為,為泰黨輸在了「起跑線」上。
泰國在今年3月24日政變後舉行了五年來的首次大選。通過這次選舉選出的500名議員將與泰國和平與秩序維護委員會任命的250名議員一起投票選舉新政府總理。
2. 泰國的女總理英拉為何叫 泰國看守總理誰能解釋一下「看守總理」是啥意思」
泰國總理是這樣產生的:首先由泰國大選選舉產生國會下院議員,然後由在國會下院佔多數席位的政黨推舉總理,由總理任命內閣成員。
去年,反對派領導人素貼發動抗議示威,在國會下院占近半數席位的反對黨也配合抗議示威,反對黨議員全部辭職,導致國會下院不得不解散並提前舉行選舉。
在新一屆總理及內閣產生前,上任總理及內閣被稱為「看守總理及內閣」,需要繼續負責處理有關事務。
一般情況下,選舉會很快舉行並產生新一屆總理及內閣。但泰國反對黨知道自己在泰國民眾支持率不及目前英拉領導的為泰黨,選舉必然失敗,因此,連續抵制兩次大選,導致新一屆內閣一直無法產生,「泰國看守總理及內閣」從法律意義上,要一直等到新一屆內閣產生。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號稱民主衛士的美國,對於泰國反對黨如此損害國家利益的非民主行為,他們竟然能夠沉默,導致泰國反對黨(軍方支持)對泰國看守總理英拉進行進一步政治迫害。
是美國為讓中國的和平發展付出巨大的代價,美國慫恿更多東南亞國家內亂,以遏制中國及中國的合作項目。
3. 泰國國王和總理是各自為政嗎
不是各自為政,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泰國國王是國家元首,掌握軍權,是泰國各方勢力的最大公約數。總理是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泰國權力機構由國王、軍方、國會三方勢力組成。一般是由國會選出總理,由總理組成內閣來執政。當反對派對政府不滿時,紅(黃)衫軍輪流發動示威遊行。在局勢混亂時,國王會下令軍方驅散示威人群並勸總理辭職,由軍方組成軍政府行使權力。待局勢平定再重新舉行大選,成立新的民選政府。
4. 泰國的紅衫軍到底鬧什麼
由中產階級、地主階級、政府人員、皇室、隊軍組成的為黃衫軍!
由農民和底層民眾組成的為紅衫軍!
看看他信的經歷,你會明白一切:
2001年,他信選舉時承諾扶持底層民眾,得到占泰國人口70%的底層民眾擁護,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出任總理,泰國總理任期為4年。
2001年—2005年,他信在任總理期間,履行並堅持了扶持底層民眾的政策,得到底層民眾的支持;同時引發城市中產階級、地主、皇室、政府同僚對他的不滿,中產階級對他信的不滿在慢慢積累。
2005年,因得到了占人口總數70%底層民眾的擁護,又以壓倒性優勢連任總理,他信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連任成功的總理。與此同時,看見他信又連任成功,中產階級已不能夠繼續再等待4年,所以中產階級的憤怒爆發。
2006年初,黃衫軍中的政府人員,首先對他信下手,提出擺免他信。他信和其領導的政黨經過積極應對,努力獲取人民的支持,在下議院的投票中以57%的支持率獲勝,擺免未成功。
2006年9月,黃衫軍在使用政治手段失敗後,趁他信出訪英國不在國內時,由黃衫軍中所控制的泰國軍隊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他信政府,建立臨時政府,他信流亡國外。
2006年—2008年,由農民和底層民眾組成的紅衫軍走上街頭,不承認臨時政府的合法性,要求解散臨時政府,按泰國憲法重新舉行大舉。
2008年,黃衫軍控制的臨時政府迫於壓力,承諾重新在泰國舉行大選,大選前做好了准備:推出對自己有利的新憲法,指責他信貪污、不讓他信回國參選。
2008年9月,泰國舉行大選,但令黃衫軍大跌眼鏡的是,雖然修改了憲法和不讓他信回國,但他信的妹夫及其政黨以他信的替身參加了選舉,又以60%以上的得票獲勝,他信的妹夫頌猜成為泰國新總理。同時,泰國的中產階級、城市民眾、地主徹底爆發,他們走上街頭,包圍總理府、議會,沖擊機場,要求頌猜政府下台。
2008年12月2日,頌猜政府在受到黃衫軍連續幾個月的沖擊後,黃衫軍所控制的泰國憲法法院判決頌猜在選舉中作弊,解散了其領導的政黨,命令其5年之內不準許參加選舉。15日,因頌猜政黨被解散,已被清除親他信勢力的下議院推選阿披實為泰國新總理。
2009年,紅衫軍走上街頭,要求重新舉行大選!
2010年,紅衫軍繼續走上街頭,要求重新舉行大選!
但上面的資料還漏了一點,2006年—2008年,泰國經過大選還出過一位總理:沙馬政府。沙馬是他信的親信,但他剛上台黃衫軍就走上街頭,隨後被泰國憲法法院以「沙馬總理主持烹飪電視節目違反憲法,被立即免去總理職務。」他信的妹夫頌猜是續沙馬後的第二任、他信後的第三任被迫下台的民選總理。
1、泰國出了什麼問題,導致紅衫軍鬧個不停?
答:黃衫軍把代表紅衫軍利益的總理趕下了台。
2、紅衫軍的政治訴求是什麼?
答:解散議會下院。
3、要求解散議會下院對泰國的政治格局有什麼用?
答:解散議會下院後就會重新選舉議會下院的新議員,這些議員再選出總理。
4、深層次的問題還有什麼?
答:階級矛盾。
5. 泰國這個國家怎麼老是有政變
由中產階級、地主階級、富人、政府人員、皇室、軍隊組成的為黃衫軍,占泰國人口的30%,掌握80%的社會財富!
由農民和底層民眾組成的為紅衫軍,占泰國人口的70%,掌握20%的社會財富!
了解下近十幾年的泰國政治狀況,你會明白一切:
2001年,他信選舉時承諾扶持底層民眾,得到占泰國人口70%的底層民眾擁護,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出任總理,泰國總理任期為4年。
2001年—2005年,他信在任總理期間,履行並堅持了扶持底層民眾的政策,得到底層民眾的支持;同時引發城市中產階級、地主、皇室、政府同僚對他的不滿,中產階級對他信的不滿在慢慢積累。
2005年,因得到了占人口總數70%底層民眾的擁護,又以壓倒性優勢連任總理,他信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連任成功的總理。與此同時,看見他信又連任成功,中產階級已不能夠繼續再等待4年,所以中產階級的憤怒爆發。
2006年初,黃衫軍中的政府人員,首先對他信下手,提出擺免他信。他信和其領導的政黨經過積極應對,努力獲取人民的支持,在下議院的投票中以57%的支持率獲勝,擺免未成功。
2006年9月,黃衫軍在使用政治手段失敗後,趁他信出訪英國不在國內時,由黃衫軍中所控制的泰國軍隊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他信政府,建立臨時政府,他信流亡國外。
2006年—2007年,由農民和底層民眾組成的紅衫軍走上街頭,不承認臨時政府的合法性,要求解散臨時政府,按泰國憲法重新舉行大舉。
2007年12月,他信的親信沙馬經選舉後出任泰國新總理,沙馬政府延續了他信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使底層人民得到實惠,但他剛上台黃衫軍就走上街頭。
2008年9月,黃衫軍控制的泰國憲法法院以「沙馬總理主持烹飪電視節目違反憲法,被立即免去總理職務。」隨後黃衫軍把憲法修改得對自己更有利,泰國舉行大選,但令黃衫軍大跌眼鏡的是,雖然修改了憲法,他信的妹夫及其政黨又以他信的替身參加了選舉,又以60%以上的得票獲勝,他信的妹夫頌猜成為泰國新總理。同時,泰國的中產階級、城市民眾、富人、地主徹底爆發,他們走上街頭,包圍總理府、議會,沖擊機場,要求頌猜政府下台。
2008年12月2日,頌猜政府在受到黃衫軍連續幾個月的沖擊後,黃衫軍所控制的泰國憲法法院判決頌猜在選舉中作弊,解散了其領導的政黨,命令其5年之內不準許參加選舉。15日,因頌猜政黨被解散,已被清除親他信勢力的下議院推選阿披實為泰國新總理。
2009年—2010年,紅衫軍走上街頭,要求重新舉行大選!
2011年8月,他信的妹妹英拉在選舉中再次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出任泰國新總理……
要注意,紅衫軍是訴求是合法的,他信、沙馬、頌猜、英拉,都是合法的民選政府。黃衫軍的訴求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只是單純的要求代表紅衫軍利益的政府下台。雖然黃衫軍沒有紅衫軍的人口多,但黃衫軍掌握著政府和社會資源,所以也有很強大的力量。泰國社會是典型的貧富分裂,泰國的人均GDP是高於中國的,但占泰國人口70%的窮人比中國窮人要窮,沒有任何社會保障,錢都集中另外30%的人手中,這30%的人又都不願意把錢分給另外70%的人。泰國的政治是典型的階級對立、階級矛盾。
6. 泰國總理有什麼職權嗎
泰國的情況不同於一般的君主立憲國家,泰國的總理是議會選舉的並經過國王任命的。泰國國王是世襲的,但泰國是佛教國家,人們虔誠地認為泰國國王是人們精神領袖,是人們崇拜的象徵。他對在代表國家,是國家的象徵。他掌管著泰國軍隊,擁有絕對的軍事指揮權,泰國的軍隊只忠誠於國王,服務於國王。凡是國王看不慣的事情,國王也可以動用軍隊發動政變。所以在泰國政府幹什麼不幹什麼,與國王沒有關系,因為那是泰國憲法賦予總理的權力。但是由於泰國國王的好惡可以通過軍隊施加影響,所以軍事政變又成為泰國的家常便飯。
按泰國憲法,泰國國王沒有很多實際權力,國王本人主要是國家及其完整統一的代表。但從實際政治運作上來看,泰國還是一種權威主義體制。選舉還不完善,軍人經常政變,離真正的君主立憲制還需要一段時間。泰皇是精神領袖,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實際主持政務的是總理。
7. 泰國總理是誰
他信是第四代泰國華裔,祖上姓邱,福建客家人。
素拉育,泰國現任總理。
素拉育·朱拉暖是泰國歷史上第24位總理。
素拉育1943年8月28日出生於泰國首都曼谷,畢業於朱拉宗告王家陸軍軍事學院12班。他還曾先後就讀於泰國王家軍事學院、步兵中心學校、泰國參謀學院和美國參謀學院。
1965年,素拉育開始長達38年的軍旅生涯。他早期服役於步兵、炮兵和反暴動部隊,後加入特種部隊。1992年,素拉育被任命為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1998年川·立派任泰國總理時,素拉育由第二陸軍軍區司令晉升為陸軍司令。2003年他信任總理後,他卸去陸軍司令職務,改任武裝部隊最高司令,並在不久後退役。
2003年11月,素拉育擔任樞密院大臣。
根據泰國管理改革委員會1日頒布的臨時憲法,素拉育就任總理後將著手組建內閣。他有權選擇35位內閣成員,組成臨時內閣管理國家約1年時間。在此期間,一個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班子將負責起草新憲法,新憲法將於2007年年底出台,隨後泰國將舉行新一屆大選。
臨時憲法還規定,任命臨時總理後,管理改革委員會將更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監管國家安全事務。該委員會有權解除臨時總理的職務、有權廢除立法機構。
泰皇委任為泰國第二十四任總理的泰國前陸軍總司令素拉育走馬上任後,在泰國總理府對國內外媒體發表講話,並接受記者提問。
身著白色服裝的素拉育上將今天表示,他上任後將加強和泰國各黨派和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溝通和聯系,並深入了解泰國目前的政治、經濟實況。
他希望各階層聯手合作,共同解決泰國目前面臨的各種問題,尤其是泰國南部問題,以穩定泰國社會。
他同時倡議各部門與各階層人士實事求是落實泰王的自足自給經濟政策,為泰國經濟發展和穩定而齊心努力。
素拉育還表示,在一周內將宣布由三十五個內閣成員組成的新政府成員。
8. 泰國從1949年正式定名,實行民主憲政到現在,所有的總理名字及簡歷!
披耶·瑪奴巴功侯爵, (1932-1933)
披耶·帕鳳裕庭上將, (1933-1938)
鑾披汶·頌堪元帥 (泰國吳姓華人後裔) , (1938-1944) ,第1任
寬·阿派旺少校,(1944-1945) , 第1任
Tawee Boonyaket, (1945)
社尼·巴莫 (祖母有華人血統) , (1945) ,第1任
寬·阿派旺少校, (1946),第2任
比里·帕儂榮 (泰國陳姓華人後裔) , (1946)
鑾探隆少將 (泰國鄭姓華人後裔) , (1946-1947)
寬·阿派旺少校, (1947-1948) ,第3任
鑾披汶·頌堪元帥, (1948-1957) ,第2任
波特·沙拉辛 (泰國黃姓華人後裔) , (1957)
他儂·吉滴卡宗元帥 (泰國符姓華人後裔) , (1958) ,第1任
沙立·他那叻元帥, (1959-1963)
他儂·吉滴卡宗元帥, (1963-1973) ,第2任
Sanya Dharmasakti, (1973-1975)
社尼·巴莫, (1975) ,第2任
克立·巴莫 (祖母有華人血統) , (1975-1976)
社尼·巴莫, (1976) ,第3任
他寧·蓋威遷 (泰國馬姓華人後裔) , (1976-1977)
江薩·差瑪南上將, (1977-1980)
炳·廷素拉暖上將, (1980-1988)
差猜·春哈旺上將 (泰國林姓華人後裔) , (1988-1991)
順通·空頌蓬上將 , (泰國國家維持和平委員會主席) (1991.2.23-1991.3.7)
阿南·班雅拉春 (泰國陳姓華人後裔) , (1991-1992),第1任
素金達·甲巴允上將 (泰國蘇姓華人後裔) , (1992)
阿南·班雅拉春, (1992),第2任
川·立派 (泰國呂姓華人後裔) , (1992-1995),第1任
班漢·西巴阿差 (泰國馬姓華人後裔) , (1995-1996)
差瓦立·永猜裕上將, (1996-1997)
川·立派, (泰國呂姓華人後裔), (1997-2001),第2任
塔克辛·欽那 (泰國丘姓華人後裔) , (2001-2006)
頌提·汶雅叻格林(泰國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主席) ,(2006.9.19-2006.10.1)
素拉育·朱拉暖,(2006-2008)
沙馬·順達衛 (泰國李姓華人後裔) ,(2008)
頌猜·旺沙瓦 , (2008)
差瓦拉·參威拉恭(代理),(2008.12.2-12.17)
阿比希·威差奇瓦(泰國袁姓華人後裔),(2008)
他信2006年因遭遇軍事政變下台以來,泰國政局持續動盪。以下是政局動盪脈絡。
2001年2月9日,泰國電信大亨他信當選總理。
2005年11月,反對他信的勢力集結起來,舉行為期一周的示威遊行。示威者指責他信政府貪污腐化、濫用職權等。
2006年9月19日,泰國軍方發動不流血政變。
2007年12月,支持他信的人民力量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沙馬·順達衛當選總理。
2008年5月25日,反對派「人民民主聯盟」指責沙馬是他信的代理人,開始舉行大規模集會,要求沙馬下台。
9月9日,泰國憲法法院裁定,沙馬出任總理後主持烹飪電視節目的行為違憲,沙馬被剝奪總理職務。
9月17日,他信的妹夫、人民力量黨副主席頌猜當選總理。
10月7日,頌猜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時被民盟支持者困於國會大院。
12月2日,頌猜作為人民力量黨副主席失去繼續擔任總理的資格。
12月15日,最大反對黨民主黨領導人阿披實當選總理。
2009年3月26日,他信支持者包圍總理府,要求阿披實辭職,舉行議會選舉。
4月9日,近10萬名他信支持者走上曼谷街頭,要求阿披實辭職,並威脅沖擊東盟系列峰會。
4月10日,示威者湧入峰會舉辦地帕塔亞,一度沖破警方封鎖
9. 泰國憲法公投有何玄機
泰國定於8月7日舉行新憲法草案公投。這部由泰國軍方在2014年政變奪權後主導修訂的憲法將決定泰國未來政治生態的根基。
因頗具爭議,這部憲法草案在過去兩年幾番易稿。反對者認為,這部憲法為軍方在民選後繼續把持政治權力鋪平了道路;而支持者則認為,在當前社會持續分裂、政治矛盾尖銳的現狀下,讓軍方有限參政有助於維護大局穩定。
這部100多頁、近300個章節的憲法草案微妙地對泰國的立法架構、政治結構與司法許可權三大板塊做出前所未有的重要調整。
其一,在立法架構上,把原先200個議席的上議院擴容至250個議席,上議員的產生則從原先由選民選舉和獨立機構指派相結合的方式改變為完全由軍方指派,其中6個席位由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海陸空三軍司令、國家警察總監及國防部次長6人自動擔任。下議院維持500個席位不變,仍由選舉產生。反對者認為,這一改變實質上給了軍方參政的合法通道,使上議院成為軍方在國會的「代理機構」。
其二,在政治結構上,總理的產生可以不由獲勝政黨推選產生,可由上議院推舉非議員或無黨派人士;上議院有權推動彈劾任何方式產生的總理;上議院可以不限次數地彈劾或推選總理。反對者認為,這一設置實際上使總理的產生與國會選舉結果部分脫鉤,即便某一個黨派贏得大選,其推選的總理人選也可能在國會被上議院駁回。
其三,在司法許可權上,新憲法草案增加了憲法法院的管轄權,憲法法院可直接審理涉嫌腐敗的政客。反對者認為,這一變化看似加強了反腐力度,但如果憲法法院受某一派別控制,憲法法院很可能淪為政治工具被用來制衡某一政治派別。
近20年來,最受泰國選民和學界認可的憲法是1997年版憲法,但那部憲法在2006年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時任總理他信·西那瓦當天被廢除,此後軍方於2008年推動公投,通過了旨在壓制他信勢力的2008年版憲法。不過,那部對選舉制度進行大幅調整的憲法並沒有能夠阻止他信勢力卷土重來,他的妹夫頌猜、妹妹英拉在2008年版憲法啟用後先後出任總理。於是,軍方2014年發動政變推翻英拉政府後又一次廢除憲法,組織修憲班子,最終推出了新憲法草案付諸公投。
分析人士認為,新憲法草案不僅通過政治制度改革進一步打壓他信政治勢力,還為軍方今後坐鎮政壇預留通道,使軍方和司法機關能夠在憲法框架內對某一政治派別採取制衡措施。批評者則認為,新憲法草案實則是「把上議院改造成了能夠隨時彈劾民選總理的軍事政變機構」。
目前,泰國各機構所作民調結果差異較大,新憲法草案能否闖關尚不明朗。民調機構「民意網」近期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85%的選民表示對新憲法草案說「不」,93%的選民認為不能接受由軍方控制的上議院指派產生總理。但《曼谷郵報》自行展開的一項傳統方式民調則顯示,反對新憲法草案的選民只佔7.7%。分析認為,產生這一巨大差異的原因可能與民調方式差異有關,因為近期已有80多人因發表反對草案的不當言論被逮捕。
此前,支持他信的政黨為泰黨以及民間政治團體「紅衫軍」都已明確表態將抵制這次公投。反對他信的政黨民主黨則分為兩派:前總理阿披實反對這部新憲法草案,而前副總理素貼則持支持態度。泰國各獨立機構與社團在是否支持新憲法草案問題上也對立嚴重。
自1932年施行君主立憲制以來,泰國發生19次軍事政變,先後頒布20部憲法。2014年政變上台的現任總理巴育2日表示,如果新憲法草案在公投中被否決,他將啟用「備用方案」,但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辭職。至於「備用方案」究竟如何,仍在泰國各界猜測之中。
(資料來源:新華網)
10. 2014泰國總理大選的分析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前述結果屬意料中事。首先,泰南地區和曼谷是民主黨的票倉,當天的投票結果就很能說明這一點;其次,自英拉宣布解散國會下議院,反政府群體領導人素帖提出建立「人民議會」,泰最大反對黨——民主黨抵制大選開始,就預示了今天這樣的投票結果。
分析人士認為,從2日的投票情況看,看守政府似贏得了大多數民眾都希望通過民主選舉實現該國民主政治的主張;而選委會堅持的推遲大選日期,否則可能出現選舉難有結果的情況也在當天得以映證。
美聯社分析,新一輪的動盪不過是這個惡性循環的又一次簡單重復。在2011年大選中「大比分」獲勝的為泰黨英拉政府在位兩年,形勢穩定,於是便企圖利用議會多數優勢進一步鞏固政權。英拉政府三招齊出,打了一個「組合拳」:第一招是用特赦法案為他信回國鋪路;第二招是由執政聯盟提出一項旨在修改憲法關於國會上議院議員產生辦法的草案;第三招是發動泰國特別案件調查廳以謀殺罪名和謀殺未遂罪名指控前總理阿披實和前副總理素貼,稱二人應對2010年軍方鎮壓民眾集會造成兩名平民死亡、一人受傷承擔責任。
《曼谷郵報》稱,要擺脫這個死循環,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從根本上改變泰國的政治生態,解決主要矛盾。實際上,「反他信」與「挺他信」的矛盾只是表面現象,泰國政治僵局的根本原因在於階層利益的對立和政治結構的失衡。
英國《衛報》分析,要解開泰國政治的死結,根本的變化不在於政治本身,而在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培植。泰國需要追求的變化是一個更加平等的現代社會、一個更加公平的現代經濟、一種更加包容的現代文化,這些都是民主政治的必要鋪墊。否則,投票選舉只能淪為一種過渡的儀式,不同勢力的真正博弈場所仍是街頭赤裸裸血淋淋的暴力沖突。
《商業周刊》稱,相對而言,旅遊業仍是緬甸的一個亮點。2013年來緬遊客翻了一番,達200萬人。其增長迅猛,在緬甸初生的服務行業中不容小覷。下個月,大約300名專家將赴仰光參加第二屆「緬甸觀光餐旅會議,」而泰緬邊境的事態無疑會是一個熱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