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糖廠現狀如何

泰國糖廠現狀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9-02 03:33:40

⑴ 10/11榨季崇左市蔗農人均收入是

在最近的幾個星期和幾個月中,全球金融和商品市場波動很大。食糖市場,因此受到了一些因素,如匯率,運費,價格競爭,以及原油市場,只是大的影響。
原糖價格在2008年年初在紐約也創下了最高的價格在兩年內,超過15美分/磅。當資金湧入,最重要的原因是股市大跌,對通貨膨脹的擔憂,資本投資人的多樣性和擔心食品和能源的供應在未來的市場將不足夠的。糖,人們害??怕的糖供應量會有所下降,因為在未來的量顯著增加乙醇的甘蔗用於生產糖的需求上升。曾經是最大的供應商,在歐洲聯盟和古巴將退出市場,也使得更嚴重的供應問題。
價格呈現下跌至年內低點10美分/磅糖,糖忽高忽低,2008年,2008年6月,但在年底的最後反彈比9%(11.81美分,10.82美分)。這將使製糖業在過去的一年,商品市場表現良好,尤其是對於原油,金屬和穀物。自2008年秋季糖的價格的方式,在一個月前的報價,並在三年內達到的最高價格(16.05美分/磅)。
能夠從基本面來看,2008/09榨季食糖價格上漲,主要的原因是,本榨季是4年來的第一次,在將近一年的食糖產量和需求。 2006/07榨季糖產量達到1.67億噸,比2005/06榨季的2000萬噸。 2007/08年度作物也很糟糕,導致生產進一步增加,因全球生產商的市場判斷失誤。最新的數據顯示,2008/09榨季食糖產量將有所下降,與2006/07榨季相比,減少了1960萬噸。據預計,全球食糖產量在2008/09榨季的1.493億噸,第二次在二月初時的預測為1.563億噸。
的數據分析不難發現,一年的糖產量減少主要是由於印度的食糖產量驟降和歐洲聯盟(減少了1250萬噸和250萬噸),這些都是政策變動的原因。巴基斯坦生產的其他幾個亞洲國家也有所降低,如中國減少260萬噸,減少170萬噸。根據先前的預測,在一些國家,可能會有一些調整,比如在印度,最大的變化(-290噸),中國(-220噸),墨西哥(-50噸),泰國(-50噸),巴基斯坦( -40噸)。
全球甜菜糖產量
全球甜菜糖產量25年來,有沒有什麼變化,但自2005年開始改革歐盟食糖市場,收益率下降。它現在佔全球產量的大約只有20%。全球2008/09榨季的3180萬噸減少9%,比去年同期的3490萬噸的甜菜糖生產。最後估計為3170萬噸。
歐盟 - 歐盟的食糖產量下降的食糖制度的改革,2008/09榨季歐盟的食糖生產者的生產配額削減360萬噸(原糖值)。這是一個限制性配額,連續2年,也從去年的1730萬噸下降到1470萬噸糖產量下降的原因的原因。 2月份預測的1490萬噸的生產。
2009/10榨季,沒有配額量進一步減少144,000噸2007年12月,剩餘的生產大國,沒有任何錶示,西班牙已經宣布。盡管這樣,目前歐盟削減配額量為33萬噸,但歐盟委員會在2月,目前市場供應和需求的平衡。因此,2009/10榨季的食糖進口配額為1450萬噸,比去年減少430萬噸。 2010年2月,委員會將繼續監察市場,可能會做最後的條文。
應當指出,該數據不包括歐盟糖產量為乙醇生產,糖用甜菜的數量,所以沒有直接的比較,與所提供的數據由種植者。
歐洲
歐洲最大的生產國,俄羅斯,烏克蘭和土耳其其他地區的其他部分。俄羅斯和烏克蘭,我們之前的預測差不多的數量。烏克蘭俄羅斯的產量從3.4億噸至3.9億噸,1.7億噸到2億噸。這兩個國家的種植面積減少。土耳其的食糖產量增加200萬噸增至2.3億噸。 2007/08榨季作物受乾旱影響,2008/09榨季的天氣條件好一點的,生產略有增加,這是它的生產配額以來的第一次2002/03作物生長。
歐洲以外地區的甜菜糖產量
歐洲以外的甜菜糖產量預期從此前預計的780萬噸到760萬噸,上榨季的870萬噸。最大的生產國是美國,日本和中國。
- 美國甜菜糖產量從去年的430萬噸下降至390萬噸,主要是由於甜菜種植面積減少。在美國的許多農民想在2009/10榨季甘蔗種植,是沒有吸引力的,因為經濟作物的價格,而糖的價格是相對穩定的,甚至可能上升。預計,2009年,95%的面積種植轉基因甜菜,比去年同期增長60%。
中國 - 中國的甜菜糖產量比我們之前預測的120萬噸,約100萬噸,達到130萬噸,2007/08榨季,這主要是受天氣的影響。
日本 - 日本的產量預計將接近去年的8000萬噸的水平,約70萬噸。
生產的蔗糖
蔗糖產量一直在增長,生產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從來沒有連續兩年下降。在2004/05榨季第一次,第二次,2008/09榨季下降。現在的問題是,2009/10榨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2008/09年度作物統計顯示,蔗糖??產量為1.175億噸,比我們先前估計的1.246億噸,也低於去年的1.34億噸。特別是降低了生產的許多亞洲國家,如印度,中國,泰國,巴基斯坦。

印度 - 實際產量比早先預測的1900萬噸甚至更少,只有16.1萬噸,1250萬噸,低於去年,這主要是由於食糖市場的供給缺口。 15%-25%的跌幅,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北方邦地區的種植面積。降雨量低,價格不高的甘蔗,人們都開始種植其他經濟作物。
- 減少在中國的生產到從去年同期的1490萬噸減少到1250萬噸,遠遠低於今年2月預測的1460萬噸。主要是由於惡劣天氣,去年冬天,在甘蔗種植季節雨水過多。 2008/09榨季截止處女在三月底結束,比以往提前了一個月。
泰國--2008/09作物產量下降了7%,從去年同期的810萬噸到7.5億噸。幸運的是,因為種植面積的增加,以其他方式切割,甚至更多。甘蔗產量從2007/08榨季的7330萬噸減少到6640萬噸,環比下降9.4%。合適的天氣可能會導致2009/10榨季食糖產量的增加,可能會達到770萬噸。
巴基斯坦 - 在2007/08榨季食糖產量紀錄在2008/09榨季的520萬噸,但由於種種原因,下降到3.5億噸。甘蔗,導致擠壓糖廠的搶買甘蔗,甘蔗的價格高於規定的30%的價格。
菲律賓 -
2008/09榨季的原糖產量將低於我們此前的預期,因為大雨延遲採收時間和運輸時間。早期初榨糖廠的甘蔗收獲很多。食糖產量只有2.1萬噸,比上年減少17.5%至創紀錄的25年新高250萬噸,也低於早先預測的220萬噸少。
越南 - 農業技術薄弱,使糖產量下降,從110萬噸到100萬噸,甘蔗的農民沒有得到任何支持很多人都開始改種其他作物。這是提醒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提高蔗農的甘蔗品種,提高他們的技能,和更多的支持,以防止他們改種其他作物。蔗糖2008/09年度作物種植面積的?270600公頃,比去年少36000公頃,超過20的40多個初榨糖廠被迫停止,由於缺乏甘蔗生產。
大洋洲
澳大利亞 - 預期2008/09榨季的食糖產量近490萬噸,與去年的約480萬噸。澳大利亞農業和資源經濟局(ABARE)表示,盡管在某些領域,有個好收成,但2009/10榨季的總產量將減少2.1%,至4560萬噸。 2月6%的產量減少昆士蘭州的洪水。可能會導致全球食糖價格在2010/11榨季的產量增加。
斐濟的--2008/09作物生產2080萬噸糖,我們預期大致相同,但低於去年的237000噸。該國希望在生產的2009/10榨季的2490萬噸,但受洪水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它可能是難以達到的。
北美和中美洲
北美和中美洲的產量預計為1460萬噸,低於去年的1520萬噸,去年預計的1580萬噸,產量的下降主要是墨西哥,美國,古巴和其他國家的生產低於預期。
美國作物--2008/09美國甘蔗糖產量為300萬噸,與去年的310萬噸相比略有下降。
墨西哥 - 今年的產量預計從去年的570萬噸減少到520萬噸。導致原油價格自2008年以來,化肥價格也隨之上漲,化肥消費量下降。種植者和擠壓糖廠的成本之間的糾紛,延遲收獲期。
古巴的--2008/09作物生產約130萬噸,比2月預測減少150萬噸。糖部長,雖然受台風影響,今年的產量將是2007/08榨季的142萬噸一樣。的
糖的生產在南美洲
南美預計為4170萬噸,比去年同期的4010萬噸略多,與以前估計的近4130萬噸。
巴西 - 預計在2008/09年度作物產量為3390萬噸。國有約59%的甘蔗用於生產乙醇,而只有41%的產糖。去年,使用乙醇和甘蔗比55:45。然而,在2008/09榨季,估計在巴西中部和南部生產的甘蔗比例將提高,因為這一年,糖的價格比乙醇。在過去的兩年中,巴西食糖產量同比增長速度變得很慢,因為許多作物被用於生產乙醇。目前,大約有1/3的308中南部自主處理廠的初榨糖廠,他們可以生產糖精。根據這些估計,巴西中南部2009/10榨季的甘蔗生產的增長比例從去年的40%上升到44%-45%。
另外,阿根廷在哥倫比亞的生產和生產增長從去年的225萬噸至240萬噸,幾乎與我們的預測,2月;
前景
2月之前的預測中,食糖市場將出現自2005/06榨季的第一次,因為赤字。這主要是因為在印度食糖產量的急劇下降,同樣是如此,其他一些主要生產國,歐盟,中國,泰國,巴西,美國,墨西哥等。全球生產總量14930萬噸,比去年同期的1.689億噸減少1960萬噸。這將減少庫存,同時也有利於價格的上漲。
現在,情況表明,2009/10榨季的產量將上升,因為該國的食糖產量可能會增加在巴西中部和南部生產的甘蔗比例將增加至少有500萬多噸。在2009/10榨季印度的食糖產量將增加,但增加的速度不能確定,但??肯定會增長到2010/2011年榨季的生產。
下降,歐盟生產配額改革政策將告一段落,其生產將目前的水平,會增加其他上述國家(中國除外)的生產。雖然糖產量在2009/10作物會增加,但這是純粹的猜測,因為印度的多雨季節已經剛剛抵達在該國的海岸,雨量的多少起著關鍵的作用在生產,所以有可以不成為下一茬賽季得到一個准確的猜測。

⑵ 郭鶴年怎樣擔綱糖業成為糖業霸主

郭鶴年的祖籍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親郭欽鑒於1909年出洋謀生,來到馬來西亞。先是當店員,後來自己開了家咖啡館,成了家。郭欽鑒的哥哥郭欽暖也在南洋,兄弟倆經過數年努力,共同創辦了以經營大米、大豆和糖為主的東升有限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鶴年是郭欽鑒的幼子,上面有兩個哥哥。他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家境優裕,嚴父慈母,弟兄3個在新山市一家英文學校讀書。郭鶴年自幼聰明過人,而且非常好學。從英文學校畢業以後,他考入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在求學期間,他刻苦發奮,博覽群書,學習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他在這兒還認識了一位對政治頗為熱衷的同學,即是日後成為「新加坡強人」的李光耀。

1945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入侵東南亞。馬來西亞也被日軍佔領,並實行軍管。郭欽鑒公司的大米生意被迫停止。禍不單行,不久,與郭欽鑒共同管理公司的侄兒郭鶴青又被日本憲兵扣押。公司只好關門,郭鶴年也被迫中途輟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郭欽鑒重整河山,再次開張。東升有限公司不僅恢復了生意,而且,由於他們的精心經營,市場不斷擴大,發展得很快。然而,好景不長,郭欽鑒本來身體就欠佳,又因多年創業操勞過度,終於一病不起,於1948年病故。

父親去世前不久,郭鶴年在新加坡獨自創辦了從事航運業的利克務公司。由於父親的病故,他只好又回到馬來西亞。

郭鶴年的母親鄭格如女士受過高等教育,是個識大體也很有眼光的聰慧女性,她不希望因為丈夫的死,使郭氏家族的事業分崩離析,建議郭鶴年與他的哥哥以及堂兄弟們互相幫助,大家擰成一股繩,聯手重新創業。成功之後,郭鶴年說:「母親對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勞,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格,也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人。」

郭氏兄弟遵照母親的意見,集中了各自所得的遺產,並邀請堂兄弟們來共同商量,各人入股,於1949年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鶴年當時雖然才25歲,但他精明強干,博學多才,眾兄弟一致推舉他為公司的董事長。這樣,年紀輕輕的他便挑起了重擔,繼承父輩開創的基業,繼續經營大米、麵粉、豆類和糖。

與此同時,郭鶴年在新加坡創辦的利克務公司的業務也正常進行,而且越做越好,日漸紅火。1955年,郭鶴年將該公司改成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他同時兼管。

身居要職的郭鶴年深知自己的擔子重,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要進一步發展事業,還必須拓寬眼界。為此,他專程去英國做市場調查,並學習商務知識。

在倫敦,郭鶴年對英國人優秀的經營管理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認真的學習和調查研究,他發現了糖業的潛在能力。於是,他把精力集中起來,專門地對糖業的經營做了深入的調查,對糖業的貿易狀況有了更明確的認識。當時,馬來西亞人食用糖的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本國製糖業極為落後。郭鶴年決心抓住這個機會,大刀闊斧地干一番。

歐洲之行不僅大大地豐富了郭鶴年的商業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了他一個清醒的提示。1955年回國後,除了經營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外,他又在新山市創辦了明因私人有限公司,經營進出口貿易。50年代後期,郭鶴年開始著手致力於糖業經營。

1955年,郭鶴年回到馬來亞,他在柔佛新山成立民天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商品貿易的生意。

通過民天有限公司和原本已成立的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同時應用在倫敦學到的現代商業管理經驗,郭鶴年大膽地改變營業方針,開始設法從泰國大量輸入白米,分銷至新加坡、柔佛及馬來亞各大城小鎮。這也是郭鶴年家族事業的重要轉折點,也是該家族跨國化企業的牛刀初試。很快,郭鶴年在馬來亞生意場上建立起知名度和信譽。同行都知道,新山郭家那個從英國回來的「羅拔」(Robert Knob)長袖善舞,不可小覷。

郭鶴年堂兄郭鶴堯在談到郭氏發跡時指出:「郭氏集團能夠今日在本地及國際上大展拳腳、一帆風順,主要是郭鶴年的眼光及工商業才華造成的!」

郭鶴堯繼而稱:郭氏兄弟集團的真正盈利並不是來自米業,而是靠「工業」;首先是靠煉「糖」工業,而且郭氏兄弟集團的真正發跡期,前後只不過30年!

作為兄長評價堂弟的業績,如非心悅誠服,郭鶴堯要說出這樣的話是不容易的:「我應該很公平地指出,過去30年來,鶴年對工商業的許多准確分析、判斷和決定,造就了郭氏兄弟集團今日的局面。」

1957年馬來亞宣告獨立。為了改變單一制的殖民地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多元化,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馬來亞聯邦以及稍後的馬來西亞政府(新加坡獨立後易名)基本上沿襲了英國統治時期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1957年的「獨立憲法」默許非馬來人在經濟領域的活動自由,不受人為或法律上的干涉。從馬來亞1957年獨立後到1969,年「5·13」事件這段時間,被人稱為「馬來人的政治力量與華人的經濟力量相結合的時期」。

馬來西亞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相對穩定,為華人經濟發展,尤其是向現代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他們在50年代初期從經營錫礦業、橡膠業以及商業所積累的資金,開始向工業製造業、建築業、地產業、製糖業、金融業、航運業和旅遊業等領域發展。在這遍地是金、充滿機會的年代,不少馬來西亞華人把握住快半拍商法,譜寫了一篇篇多姿多彩的傳奇故事。

就在郭鶴年在經營民天和郭氏兄弟公司的時候,發現糖價不斷飈升,幾乎使得每個經營白糖的經營者,都賺得盆滿缽滿。

一經了解,當時的食糖供應命脈,掌握在外國商家手裡,主要依賴進口。食糖的價格一度漲得怨聲載道,一磅樹膠的價格竟然不敵一磅食糖的價錢。

郭鶴年在英倫學習、考察期間發現食糖交易和期貨交易大有可為,心弦為之一動。

就在這一時刻,一位同郭鶴年有著廣泛業務往來的日本商人找到他:「郭先生,煉糖業在馬來亞很有發展前途,咱們聯手一起干吧。」

這個提議,令郭鶴年怦然心動。

因為馬來亞地處亞熱帶,具有種植甘蔗的優越條件。只不過沒有自己的煉糖廠,不得不依賴進口而受制於人。

因為此際首相東古·拉赫曼領導的政府擬訂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國內的工業。在這項計劃下,凡是被列入新興工業的領域,均可獲得極大的獎勵,其中包括免稅優惠措施。

與此同時,曾一度控制東南亞糖業市場的黃仲涵家族已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逐步淡出這個領域,真空地帶誰來填補?

於是,郭鶴年決定投資煉糖業。

但是,不要忘記,郭鶴年雖說20餘歲就執掌家族經營的帥印,雖然他比家族其他成員見多識廣,讀過書,留過洋。華人家族畢竟有長幼尊卑的傳統,而且郭家人多想法也不少;更重要的當時郭鶴年雖具備大手筆運作的籌劃,但畢竟還沒有拿出響當當的傑作來。

因此,他對煉糖業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並同日本商家進行冗長的談判,一個揭開郭家事業發展新篇章的主意就在心底拍板。

在郭氏家族董事會上,郭鶴年向家族成員端出他的全盤計劃:將全部身家財產投資到「煉糖工業」上。

郭鶴堯是參加此次會議的成員之一。他在接受新加坡名記者馮仲漢的采訪時是這樣說的:

「我們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贊同鶴年的主張。當然大家都明白,那次的投資也是一個冒險,萬一失敗的話,所有郭氏家族累積了幾十年的財產都會全部化為烏有。」

而另一種說法則是:郭鶴年話音剛落,就出現贊成派和反對派,而且勢均力敵。

贊成者認為,鶴年計劃縝密可行,跟著他走沒錯。更重要的是眼下大馬商機難得,如不加以把握,郭氏家族難有出頭日。

反對者則言之鑿鑿:投資煉糖業在大馬史無先例,如今把全部身家都押在這上面,風險太大,這無異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萬一砸了就「玩完」。

郭鶴年條分縷析,侃侃而談:

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這些年來糖價一直飈升,而食糖供應的鑰匙掌握在外國商家手裡。如今大馬政府鼓勵國內企業界發展民族工業,並予以優惠,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不迅速捕捉,可能轉瞬即逝。

所有身家押在煉糖業,正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兵法與商法同理,假如別人搶先從事煉糖業,我們隨後跟進,即使沒有風險,其利潤必然大打折扣。

我們現在不是要求穩,小打小鬧;我們要開創一個新世界。

郭鶴年不是滔滔不絕的演說家,然而他陳說煉糖業前景、風險結論有理有據,條條是道,極具說服力。

原來持肯定態度的家族成員更加放心,持有異議者也舉手錶決,全盤同意郭鶴年的決策,傾盡全力發展製糖業。

於是,馬來亞第一家白糖提煉廠在1961年誕生了。

這便是建於馬來亞檳城北賴的馬來亞製糖廠。它是郭鶴年家族與馬來亞聯邦土地發展局、三井物產和日新製糖公司合資創辦的。

郭氏家族為此注資60多萬馬幣。用郭鶴堯的話來說:當時這個數字對很多大財團來說根本就算不了什麼,可是對當時的郭氏家族,就非同小可了!我們當時只是一家米商。一家稍具規模的雜貨鋪而已。

觀察家認為,創辦製糖廠是郭鶴年家族事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分水嶺便是建廠前後。在興辦製糖廠之前,屬於郭氏蟄伏時期。而當他毅然興辦製糖廠並付諸實施,則是他朝著現代企業邁進的重要關頭,為他日後糖王的企業帝國奠定了基礎。

當第一批白晶晶的蔗糖從北賴製糖廠的流水線嘩嘩流出,郭鶴年隨手將一把糖放進杯子里,沖進一杯水,微微地呷了一口。這時,他心裡的感覺就跟口裡的味道一樣——甜極了。從此,郭鶴年確立了在世界食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此後的一兩年間,郭鶴年在東南亞各地的食糖貿易異常活躍,常有大手筆表現。他向中美洲的古巴購糖,然後轉手賣給印尼;從泰國買入原糖,經過製糖提煉後通過有關渠道倒賣給中國。他低進高出,左右逢源,賺得盆缽皆滿。

這時,郭氏家族原來對投資糖廠持有不同看法的成員,都慶幸沒有堅持自己的看法,慶幸遵從鶴年的決策,郭氏家族事業才能開辟出一條致富新路。

60年代的整整10年,是郭鶴年全力投入食糖生意的10年。

馬來西亞在傳統上是一個以錫礦和樹膠立國的國家,至於食糖,一向是依靠進口,因為一無種植甘蔗的基地,二無煉糖廠,因此,食糖的供應權都控制在外國商家的手中。

郭鶴年投資搞煉糖廠,可以自己提煉白糖,然而仍需從國外進口原糖,仍然受到外國商家的控制。

要想在糖業上進一步發展,必須跨越這個障礙,自己生產原糖,郭鶴年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

況且,馬來西亞本身並非沒有種植甘蔗的條件,只是因為獨立前殖民統治下經濟畸形發展,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必須建立自己的種植基地,這個地方必須有大片的荒地待開墾,土地的價格又不太貴。

郭鶴年的目光落在馬來半島最北端一個不起眼的小州上。英國人統治時把它叫做「Perlis」,譯音過來就是玻璃市,這「市」字經常給人誤解,其實它並無市鎮的意思。玻璃市州是全國最小的州,面積為795平方公里。它毗鄰泰國,人煙稀少,經濟不發達,有大片的森林地待開發,這是郭鶴年建立他的種植基地的理想地點。

1973年正是世界市場上白糖價格飛漲的時候。蔗園這個時候開始收獲,無疑給郭鶴年的生意注入了一支興奮劑。

在邊建種植基地的同時,郭鶴年一邊在世界糖業市場呼風喚雨,屢有上乘表演。

1970年,世界食糖市場醞釀著一場風暴。很多人看到的是歌舞昇平的日子,以為糖價還是像以前那樣小幅的波動,不以為意。而郭鶴年就像一隻有著一雙銳利眼睛的鷹隼,看到糖市上漲的先兆。

於是,他將在倫敦學到的期貨交易的方法運用於實踐中。他搶在世界糖價上漲之前,收購了大批原糖,並投巨資於白糖期貨交易。隨著糖價的上漲,人們發現「羅拔·郭」手中擁有大量的食糖。

據說,僅此一役,就為郭鶴年賺得600萬馬元的入項,令國際食糖交易市場的資深人士刮目相看。

到了1971年,郭鶴年家族已控制了大馬來西亞(東、西馬)原糖進口的80%。

1972年3月30日,郭鶴年領銜的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主要交易板掛牌上市。

1973年,郭鶴年的「糖王」地位得到真正的確認。他不但擁有自己的煉糖廠,而且有自己可靠的原料基地。

說來也巧,1973年正是世界糖市好價錢的時節,源源的甘蔗送到煉糖廠,然後變成白色的食糖,變成一捆捆馬幣、美元。

玻璃市種植園的收獲的意義,還不在於為郭鶴年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它還有另一層的意義:以前從未大面積種植甘蔗的馬來西亞,其食糖供應已經自給自足。

擁有自己的蔗糖種植基地和煉糖廠,郭鶴年在糖業界的發言權更大了。他成為倫敦糖業聯合會的會員,同美國、古巴等國的糖商和機構也關系密切,往來頻繁。他的名字,不僅為馬來西亞和東南亞商界和糖業界人士所熟悉,就是在國際糖業經濟中也是大名鼎鼎的金字招牌。

70年代初期,郭鶴年不僅控制了馬來西亞、新加坡80%的糖業市場,還把他的產糖業務擴展到印尼、泰國、菲律賓乃至中國等國家。

1979年9月,在印尼蘇門答臘的楠榜舉行了郭鶴年集團所屬的石頭山種植園的開業典禮。人們注意到,印尼總統蘇哈托出席了這一典禮,並手持金剪刀為之剪綵。

郭鶴年在糖業界呼風喚雨、氣勢如虹可見一斑。

玻璃市種植園是郭鶴年「初戀」的一個重要結晶。這個寧馨兒,使郭鶴年在商界首度加冠晉冕。

1976年,郭鶴年通過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發動了一場倒置收購行動,從而使馬來西亞製糖廠成為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這樣,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就成為郭鶴年以糖業為主的商業艦隊,其經營項目包括糖的生產、提煉以及銷售等各個領域。

六七十年代,無疑是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糖業貿易的黃金時代。在這20年間,郭鶴年集團控制了馬來西亞食糖市場份額的80%以上。

倫敦同業界估計,郭氏兄弟集團在全盛時期頻頻出擊,風頭強勁,在國際市場1600萬噸食糖的交易中,該集團無論是現貨交易還是買賣期貨,乃至充作中間人抽取傭金,都能游刃有餘,立於不敗之地,並有效地控制了150萬噸食糖的交易量。

有人甚至驚嘆:糖業天下,郭氏幾乎佔了一成。

於是,「大馬糖王」、「亞洲糖王」的封號,自然非他莫屬。

⑶ 泰國,素可泰俯,新建的糖廠在那個地方。

泰國,素可泰俯,新建的糖廠在曼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區富魚路82號

⑷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 泰國 越南 緬甸 寮國 各國玉米種植面積 品種 產量

,印度尼西亞農業部種植司司長阿馬德-曼格加-巴拉尼本周一表示,由於政府推廣種植新品
種甘蔗,加上糖廠添置新的製糖設備,估計2009年度印度尼西亞的食糖產量將達到330萬噸的水平。

按照印度尼西亞政府的預測,估計2008年度印度尼西亞的食糖產量將從2007年度的240萬噸增至260-280萬
噸。

巴拉尼表示,政府不僅希望擴大甘蔗種植面積,而且希望擴大新品種甘蔗的種植量,另外,目前爪哇地區部分
糖廠為提高生產力已開始淘汰陳舊的製糖設備。

印度尼西亞國內生產的白糖主要供居民消費,但國內食糖產量還不足以滿足全國2.20億人的食糖消費需求。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最大的食糖進口國,根據印度尼西亞農業部掌握的情況,估計2008年印度尼西亞的甘蔗
種植面積將增長3%,從2007年的419,718公頃增至432,354公頃(約合107萬英畝)。

往年印度尼西亞不僅進口工業用糖,還進口居民用糖,其主要從泰國和澳大利亞兩國進口所需的食糖。數據顯
示,2007年印度尼西亞共進口了45萬噸居民用白糖,為填充國內食糖庫存,今年印度尼西亞還打算進口11萬噸
白糖。

⑸ 我國糖類作物發展概況

一、蔗糖業在農村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國糖料播種面積165.4萬公頃,糖料總產8656萬噸,面積比1991年減少了29萬公頃,而總產卻增加了238萬噸;2001/02榨季食糖總產820萬噸,同比增加29萬噸,其中蔗糖所佔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總產居巴西、印度之後位列世界第三大生產國。

蔗糖業已成為南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2001年全國製糖行業總產值約250多億元,其中糖料產值約170億元。廣西近年來蔗糖工業總產值達110億元以上(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2.09%、占輕工業產值的28.49%,年上繳稅收12億元,農民甘蔗收入近60億元,涉及農村人口2600萬人,有28個國家級貧困縣的450萬人通過種蔗脫貧。雲南每年蔗糖產值40多億元,農民甘蔗收入25億元,涉及600餘萬蔗農,「八五」以來,全省73個貧困縣中有24個縣的200萬貧困人口靠發展蔗糖生產脫貧致富。甘蔗主產縣(市)國民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中,有30%-70%來源於蔗糖業。因此,甘蔗生產對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貧困人口、穩定地方政權、促進民族團結、鞏固祖國邊疆、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蔗糖業生產現狀

(一)產區布局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東南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農業結構調整,我國甘蔗生產布局逐漸向西部地區轉移(表1)。2001年廣西、雲南、雷州半島等西部蔗區甘蔗種植面積佔全國的糖料面積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其蔗糖產量1991年佔全國的47.3%,1996年上升至62.2%,2001年達到79.3%。我國最大的蔗糖基地廣西甘蔗年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公頃以上,蔗糖產量佔全國的40%以上。

(二)品種生產水平

建國以來,我國甘蔗生產經歷了三次品種更新,國家和各省共審定了百餘個甘蔗品種。「六五」以來審定了約60個品種,其中桂糖11、粵糖63-237、粵糖57-423、贛蔗8、川蔗8、閩糖70-611等20多個品種先後成為我國的主栽品種,累計推廣5000多萬畝,取得了上百億的經濟效益。但自育品種在綜合性狀方面始終未能取代引進品種,六、七十年代的F134、Nco310、Co740、CP49-50,八、九十年代的ROC10、F172、ROC16等都在國內大面積推廣,年種植面積有的達到百萬畝甚至幾百萬畝,已逐漸成為各地主栽品種。

我國甘蔗平均單產已從1995年的58.5噸/公頃增加到2001年的63.5噸/公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60噸/公頃);單產水平在地區間分布不平衡,福建、廣東單產超過75噸/公頃,廣西63噸/公頃,雲南56噸/公頃,而海南只有45噸/公頃。廣東遂溪縣已連續十年平均單產超75噸/公頃,甘蔗蔗糖份達13.5%,面積、單產、總產、產糖量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縣級同類型蔗區之首;廣西平均單產63噸/公頃,比1990年的47.5噸/公頃提高了33.7%,而滇西南蔗區平均單產60噸/公頃以下,占總面積80%的旱地平均僅52.5噸/公頃,乾旱是影響我國主產區糖料生產的主要限制因子。此外,我國各主產區品種單一化、熟期單一化十分嚴重,加之長期連作,甘蔗黑穗病、花葉病和宿根矮化病已成為我國蔗區危害最嚴重、最普遍的病害。據調查,華南各地尤其是廣西旱地甘蔗的黑穗病發病率普遍達到20%,花葉病的發病株率達到30%以上,每年造成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

(三)加工能力及水平

2000年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對我國糖業進行史無前例的結構調整,國家拿出120多億資金關閉破產150家製糖企業,全國糖廠由539家減少到359家,保留製糖能力780萬噸,其中甘蔗和甜菜糖廠分別為340家和19家、製糖能力分別為695萬噸和85萬噸,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海南、新疆、內蒙和黑龍江等省區。2000/2001製糖期全國開工糖廠數為330家,其中甘蔗糖廠282家,甜菜糖廠48家,廣西、雲南、廣東居前三位,分別有98、84、45家開工製糖。

(四)發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

一是生產條件較差。我國甘蔗生產的自然環境較惡劣,基礎設施條件差,多種植在乾旱、瘠薄的「望田天」,甚至是30o的坡地,旱災為害突出。廣西蔗區有效灌溉面積60萬畝,還占不到8%,雲南有水利灌溉的高產蔗區約50萬畝左右,僅占總面積的14.4%,相比之下泰國有灌溉條件的蔗田佔45%,巴西佔50%,澳大利亞昆士蘭為55%。

二是生產規模較小。我國戶均甘蔗種植面積0.4公頃,澳大利亞農場規模大多在30-250公頃,平均80公頃,泰國每戶蔗農的種植面積達25公頃,巴西戶均40公頃。我國糖廠甘蔗平均日處理量為1300噸,僅是國外一般規模的1/8-1/5,其中日處理量超過4000噸以上的糖廠不到30家,而國外糖廠一般都在8000噸以上。

三是技術落後、生產效率低。我國甘蔗平均蔗糖分13.12%、平均產糖率10.5%、噸糖耗蔗量9.35噸,而澳大利亞平均蔗糖分15.43%、平均產糖率13.58%、噸糖耗蔗量6.8-7.2噸,我國甘蔗單位面積產糖量僅為巴西、美國的76%、澳大利亞的56%。我國糖廠設備陳舊,工藝落後,出糖率低,含糖率為13%的甘蔗,加工的出糖率僅為10%多一點,即使是規模大、設備相對先進的企業出糖率也只有11.7%;我國日榨3000噸甘蔗規模的糖廠職工平均達600人以上,是國外同規模廠的3-10倍;工人人均年產糖10-20噸,與國外的200噸/年?人相差10-20倍;製糖煤耗是發達國家的兩倍以上,製糖耗水量是發達國家的5-10倍;澳大利亞從1979年開始就實現了收獲機械化,巴西、古巴的機械化收獲率分別達到50%和72%,而我國仍處於手工收獲階段,噸蔗收獲費用35-40元,占甘蔗售價的1/4,收獲支出是實行機械化收獲的6.7倍,甘蔗成本占製糖總成本的比例高達75%,比其他主產國高出10個百分點。

四是企業的財務費用過高。我國80年代後期建的糖廠,由於資本金不足,基本上是靠銀行貸款修建,負債率一般都在80%以上。至1998年底,製糖行業資產負債率達87.84%,其中資產負債率高於80%的企業佔46%,高於120%的佔14%,而國外糖廠均在50%以下。因此,我國許多糖廠平均噸糖的財務費用在200元以上,1995-1999年製糖企業累計虧損額近100億元,此後經結構調整,行業總體效益有所回升,2000/01榨季全國食糖企業實現利潤19億元。

由於以上原因造成我國製糖成本偏高。巴西、澳大利亞和泰國是世界上三大蔗糖出口國,原糖成本分別為6.5美分/磅、7美分/磅、8.5美分/磅,摺合為白糖為人民幣1264-1652元/噸。而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製糖成本在2700元/噸左右(甜菜糖在3000元左右)。

三、蔗糖業發展的市場前景

(一)國內市場需求

食糖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既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我國現為世界第五大食糖消費國,但人均消費水平僅6.7公斤,相比之下,世界平均水平為21.66公斤,亞洲為24公斤,發達國家甚至高達50-60公斤。食糖消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圍的濫用。據統計,我國糖精年內銷量達到1萬噸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當量計算,相當於400-500萬噸食糖。如果加上1995-1999年年均770萬噸食糖產量,「九五」期間我國糖的年消費量相當於1170-1270萬噸,人均消費甜味品實際已達到10公斤。200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我國人均年食糖攝入量為9公斤,加上工業用糖,全年食糖消費總量預計為1400萬噸,若進口承諾195萬噸成為現實的進口量,則國內食糖產量應達到1200萬噸以上。因此,今後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則我國食糖生產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國際市場供需關系

據國際有關糖業機構預測,2001/2002年度世界食糖產量為1.319億噸,較2000/2001的1.293億噸增加260萬噸;消費量為1.325億噸,同比增210萬噸;預計庫存量5990萬噸,同比增40萬噸,為歷史最高記錄,庫存/消費比為46%,遠大於27%的正常水平。國際糖價在2001/02榨季糖價下跌27%的基礎上,預計2002/03年將繼續下跌7%,國際原糖價格可能在每磅6美分左右。按照20%配額內關稅(到2004年降至15%),當國際市場原糖價格8美分/磅時,每噸原糖進口加工為白糖的生產成本摺合人民幣約為3000元(17%的增值稅、運距最短的泰國到我國每噸糖運費17美元、7%的損耗、貸款利息、裝卸費等),價格每上漲或下降1美分,每噸進口糖生產成本變化300元。因此,在國際原糖價格6美分/磅時,每噸進口原糖加工為白糖後的生產成本為2400元,比國內價格低200-300元,預計配額內食糖數量可能變為現實的進口量,約占我國食糖消費總量的15%。

(三)我國蔗糖業發展潛力

從我國甘蔗生產和其他農產品的競爭力比較來看,1991-1997年甘蔗的比較優勢度穩定在0.84-0.91之間,比其他農產品生產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同時資源配置效率有所上升,生產的社會凈效益從1991年的0.34元/公斤增加到1997年的0.86元/公斤。從有效保護率看,中國農產品的有效保護率1993年得到普遍提高,到1997年多數處於正保護狀態,但甘蔗仍處於負保護,有效保護率一般為-71%--88%,意味著甘蔗的潛在國際競爭力將隨著有效保護的提高而增強,甘蔗與其他農產品相比具有較明顯的優勢。

我國甘蔗生產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應用優良品種,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製糖企業通過體制改革,減員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國在2010年甘蔗單產達到每公頃75噸以上,產糖率達到13.3-14.0%,噸糖耗蔗量下降到7.5噸,則保持現有栽培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年產蔗糖可達1034萬噸,加上甜菜糖150-170萬噸,則可滿足國內需求。我國原料蔗收購費用占噸糖成本的70%以上,每噸甘蔗的農業成本為140至150元(包括蔗種、種植、肥料、砍蔗人工費等),每噸甜菜的農業成本為元。如果甘蔗單產能夠提高到75噸/公頃,每噸蔗的農業成本可以降到117至125元,農民承受甘蔗降價的能力將大大增強,甘蔗收購價格可以降至每噸150元左右,食糖含稅生產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噸2500-2600元,則通過發展國內生產替代進口的可能性增大,我國食糖供求的迴旋空間就更大。所以從動態看,我國糖業正處於一個復甦和即將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由於糖業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我國糖業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與傳統發達國家相比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四、蔗糖業發展策略

(一)加強甘蔗優勢區域規劃和建設

優勢產區規劃和建設的總體思路是深化體制改革、調整糖業結構和優化糖料生產布局,改善生產條件,以企業為龍頭,以科技為動力,加快良種培育和技術引進步伐,提高糖料種植的科技含量和產業化水平,推進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完善質量標准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和配套保障職能,利用WTO的有利規則,增強我國食糖的競爭力。

優勢產區的選建原則是形成相對穩定的連片規模化生產帶,在今後十年仍是我國糖料生產的主產區,並成為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優勢產區中的製糖企業經過了改組改制,今後五年有可能通過兼並形成大的企業集團;製糖企業布局合理,原料生產、收獲、加工、銷售各環節有機銜接、功能完備、運行高效;區域內以縣為單位近四年來甘蔗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甘蔗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大於3。

根據以上原則,國家初步選定桂中南、滇西南和粵西為全國的甘蔗優勢區域,涉及甘蔗總面積約1000萬畝,佔全國甘蔗面積的55%左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建設內容,一是改水治旱:加強原料區治旱工程建設,主要是田間溝渠配套、節水灌溉設施;二是良種工程建設:主要是國家、地方的育種基地、示範工程、質量標准、良種繁育、產業化建設,形成育、繁、推、銷一體化的良種體系和質量標准體系;三是發展中介組織,提高服務功能:主要是發展農、工、貿、信息服務的各種中介組織,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農技、土肥、植保和農機等社會化服務體系。

通過優勢產區的建設和帶動作用,到2007年,全國甘蔗平均畝產由4噸提高到4.5噸,含糖份由13.3%提高到14%;項目區內90年代新育成(引進)良種覆蓋率達到80%以上;甘蔗生產成本減少10%,從而提高我國蔗糖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有關政策建議

1、深化體制改革

鼓勵以大型製糖企業為骨幹,以資產為紐帶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共同發展,平等競爭,鼓勵和吸引外資以租賃、承包、參股乃至兼並等形式參與糖業生產,促進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引入現代企業制度,減員增效、節能降耗,依靠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糖廠要在製糖、造紙、制酒精等傳統產品基礎上,積極開發新產品,大力發展糖基化工業,如開發可降解的塑料建材和薄膜以及糖基表面活化劑等,以提高綜合利用率。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逐步取消農業特產稅及村提留、鄉統籌費,逐步改農業稅為所得稅,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外支出。建議比照棉花加工企業,將糖廠收購糖料的增值稅進項抵扣率從現在的10%增至13%。

2、加強宏觀調控

甘蔗是一次種植、多年(至少3年)穩定收獲的農作物,其種植面積不可能隨市場供求瞬息變化而及時調整,而且食糖是季節生產,全年均衡銷售,生產期需要大量資金集中支付。這些都需要一個平衡的供求關系和相對穩定的價格環境。國家應加強對糖料面積、價格體系(蔗價和糖價)、配額制度、貿易控制、儲存機制等的宏觀管理,通過配額生產、控制進口、貸款貼息及補貼等來進行有效干預,控制總量,穩定價格。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標准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食糖安全、衛生監測體系。建立種苗及其繁殖、產地環境、農葯化肥殘留、病害、重金屬、有害微生物等相關的產品標准和檢測方法,增加檢疫項目,增大檢疫力度,增加檢疫費用,構築我國食糖進口管理的技術壁壘,抵禦外來沖擊。

當前,要進一步控制和限製糖精生產與銷售,增加食糖消費空間。完善食糖國家和地方兩級儲備制度,建立宏觀調控的收儲機制,增加工業臨時儲備規模。

3、推進產業化經營

企業將糖料生產真正視為自己的「第一車間」,調動農民發展糖料生產的積極性,形成以規范化的股份制企業為龍頭、以現代企業管理和高技術含量為特徵、規模化高產高糖品種為原料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組建蔗農協會(組織),發揮服務和協調職能。

建立和完善糖料收購價和食糖銷售價的聯動機制,製糖企業對簽定糖料種植合同的農戶,要承諾一個最低收購保護價,並實行蔗糖價格掛鉤連動。使糖廠和基地的農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體。在此基礎上鼓勵符合公平交易的工農利益分配辦法,如「分糖制」,「糖廠加農戶」或「分階斷兌現收購款」等方法。例如美國蔗農與糖廠的利益分配一般是將蔗農交蔗所產糖的60%歸農民,40%給糖廠;泰國按食糖銷售的凈收入計算,農民佔70%,糖廠佔30%。

4、建立健全國家糖業保護資金和風險資金

按WTO農產品協議的規定,目前我國「黃箱」政策尚有較大扶持空間,可用以增加農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中央財政貼息支出,恢復政策性信貸,擴大支持生產的貼息貸款范圍,為生產者低價提供大宗農產品新品種的補貼,以及提供低價化肥、農葯、農膜、農用油、農業機械的補貼。還可應用農產品協議中規定的可免於減讓的國內支持措施對糖業進行保護。加大對農業研究、農作物蟲害和疾病控制、質量監測、技術咨詢和人員培訓的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原料基地建設,並提供營銷和促銷服務,提高產業化、市場化水平;擴大國家儲備庫容,提高調節能力。

建立、健全國家保護基金和糖業風險基金,建立以政策性糖業保險為導向、以農民合作保險為主要形式、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的糖業保險體系。

⑹ 馱盧的馱盧糖廠


廣西馱盧東亞糖業有限公司是廣西甘蔗製糖行業的骨幹企業。它的前身是廣西崇左縣馱盧糖廠,於一九九三年十月與香港東亞置業有限公司(泰國人在香港辦的企業)合資經營。該企業座落在廣西廣西崇左縣東南方風光旖旎的左江河畔的馱盧鎮,於1958年建成投產,全廠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採用壓榨法提汁,亞硫酸法浮澄清工藝。經過多次擴建和持改,現日榨能力8000噸,年產糖12萬噸,年產酒精3000多噸的大型製糖企業,擁有固定資產2.6億元,年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

⑺ 靈山縣武利糖廠倒閉是嗎

摘要 企業名稱: 靈山縣武利糖廠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6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