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坦克戰車多少噸
① 一輛作戰坦克車多少噸
國產主要型號戰斗全重如下,其中的改進型全重不超過正負2T之間。
② 從泰國進口坦克進展如何
據泰媒laothai.org報道,首批28輛VT-4坦克已經抵達泰國孔敬泰軍第三騎兵旅總部。據悉,這批坦克在抵達港口之後,泰國軍方幾乎是連夜將這些坦克運到了部隊駐地。
VT-4是中國專門為出口研發的52噸級先進主戰坦克,使用了來自ZTZ-99A型主戰坦克的國產動力系統。
由於VT-4自重更小,這套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從99A的1500匹馬力調低到了1200匹馬力,同時延長發動機壽命。與發動機配套的是使用雙側液力變矩器的國產自動變速箱,機動性在同類產品中相當出色。
③ 超重型坦克的各國
KV-4 重型坦克 (重90餘噸 未製造)
KV-5 重型坦克(重107噸 未製造)
E-75坦克(重82噸、未製造)
卡爾自行迫擊炮(重124噸、共建造了6輛)
七號坦克獅式(重94噸、未製造)
八號坦克鼠式(重188噸、共建造了2輛)
E-100虎鼠式坦克(重142噸、僅有1輛車體完成)
P-1000超級坦克(重約1000噸、只建造了炮台)
P-1500超級坦克(重約1500噸、未製造、火炮多拉大炮建成)
K型坦克(重約150噸,共建造2輛) 土龜重攻擊坦克(重78噸、共建造了6輛)
TOG-I型坦克(重80噸)
TOG-II型坦克(重80噸) 百式100噸重戰車(重100噸、共建造一輛樣車)
④ 一般坦克多重
空降兵使用的坦克在20噸左右,一般國家的主戰坦克在40到60噸,當然也有例外,如美國的M1A1就有70噸。坦克的重量是有嚴格的上限要求的,而這個上限的標准就是該國的大部分橋梁、涵洞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比如德國坦克和中國坦克的60噸標准就是由此而來。不考慮這個因素的恐怕也只有印度了,阿瓊要60多噸,但是印度的橋梁承重一般不超過40噸。
⑤ 世界十大重坦都是什麼
1、第一名,美國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M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
這一對組合由於參戰較多,戰果輝煌,早已在電視機和電腦前面為世界各國人民所熟知。由於性能先進,技術成熟,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M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還能在排行榜第一的位置上霸佔很多年。
2、第二名,中國99A主戰坦克和04A式步戰車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裝備了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改進型99A式主戰坦克以後,也需要一種性能完善的步兵戰車配合作戰。基於二代步兵戰車04式的後續增強改型——04A式步兵戰車已批量裝備到一些重型機械化部隊,巨大的火力威力和完善的信息化作戰能力,是04A最大特色。
04A式步戰車與99A式主戰坦克一道,將成為我軍重型裝甲突擊力量的「超強夥伴」,其綜合戰力足矣鄙視周邊列國任何步坦組合。
3、第三名,德國的豹IIA6主戰坦克和美洲獅步兵戰車
德國「豹」2A6主戰坦克是世界上火力最強的坦克之一。它使用的新型火炮穿甲彈,初速達到1750米/秒,使用鎢合金彈穿深達900毫米,具有射程遠,精度高,穿甲能力更強的特點。美洲獅步兵戰車從2009年開始交付德國陸軍405輛,用以替代「黃鼠狼」1重型步兵戰車。
該車最大的特點是在車體中部安裝一部遙控炮塔,配用新型"毛瑟"MK 30-2/ABM式30毫米雙路供彈自動炮,能夠發射可編程引信的空爆彈,使彈葯在目標上空爆炸,達到最佳的毀傷效果。
4、第四名,日本的10式坦克和89式步兵戰車
日本的10式坦克和89式步兵戰車的作戰能力應該與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和VBCI輪式步兵戰車不相上下,而且這兩種主戰坦克的設計思想也很接近,都屬於技術先進,結構復雜,做工精巧,造價高昂,不考慮大規模戰爭的戰場環境。其中日本89式步兵戰車由於面世時間較早,技術上已經落後於法國VBC步戰車。
5、第五名,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和VBCI輪式步兵戰車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就像是一支設計精巧的瑞士手錶,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坦克技術,配備最好的車載電子系統和火控系統,以及自動裝彈機和120毫米坦克炮。由於未經過戰爭考驗,這種坦克的實際作戰能力還是個問號。
VBCI輪式步兵戰車毫無疑問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輪式裝甲車,用任何語言去贊美都不過分,勒克萊爾坦克和VBC步戰車組合排名的落後,只是因為採用輪式步兵戰車的通行能力比履帶式步戰車稍差的緣故。
6、第六名,英國的「挑戰者」II主戰坦克和「武士」步兵戰車
英國的「挑戰者」II主戰坦克和「武士」步兵戰車是一對老組合,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進入英國陸軍服役,不過到目前仍是世界最重最堅固、作戰能力最強的裝甲組合。兩車的重量分別高達62噸和28噸,挑戰者II最大特色是採用至今還保密的喬巴姆復合裝甲和120毫米線膛坦克炮。而武士步兵戰車的特點是全部取消了射擊孔,而且不裝反坦克導彈
7、第七名,俄羅斯的T-72B3M主戰坦克和BMP-3步兵戰車
本排行榜之未將俄羅斯最新型的採用無人炮塔的T-14型主戰坦克和T-15步兵戰車組合列入其中,主要原因是這種第四代裝甲戰車並沒有正式裝備俄羅斯陸軍,盡管俄軍計劃到2020年采購2300輛T-14坦克,但直至2016年,只有20輛進入俄軍部隊用於評估測試,也就是去年勝利日閱兵式上那些坦克。
俄軍目前現役的最強坦克/步兵戰車組合其實是T-72B3M坦克和BMP-3步兵戰車。T-72B3M坦克是在T-73B主戰坦克基礎上的改進型,安裝了1200馬力發動機,安裝白俄羅斯生產的「松樹-U」獨立熱成像觀瞄系統和火控系統,安裝了數字化通信系統,通過現代化升級,T-72B3M在綜合性能上已反超T-90坦克。
8、第八名,韓國的K2主戰坦克與K21步兵戰車
韓國K2主戰坦克和K21步兵戰車號稱新世紀的」高麗鐵騎「,2009年韓國陸軍在南漢江舉行大規模演習是,該裝甲組合首次公開亮相,是未來韓國陸軍的主戰力量。K2主戰坦克全重55噸,採用德國MTU公司MB882型4沖程8缸水冷柴油發動機,傳動裝置採用德國采埃孚LSG300型全自動傳動裝置,主炮為一門萊茵金屬生產的Rh120/L55型55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該炮與德國豹2A6的主炮一樣,是亞洲第一個國家採用該炮的坦克。
火控系統較先進,但多為西方公司的產品,包括車長周視瞄準鏡、炮長雙向穩定瞄準鏡、數字彈道計算機、橫風感測器等。K21步兵戰車由韓國斗山工程機械株式會社生產,2009年正式裝備部隊。戰斗全重25噸。
9、第九名,印度的T-90S「比濕摩」坦克和BMP-2步兵戰車
由於印度自行研製的阿瓊主戰坦克進度坎坷,印軍目前最好的坦克裝甲組合T-90S坦克和BMP-2步兵戰車,印度從2001年從俄羅斯采購了310輛T-90S主戰坦克,2007年開始自行組裝生產,至今已經生產了不到300輛。
T-90S主戰坦克是T-90基礎上的改良型,採用735千瓦V-84MS型水冷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炮塔抗穿甲彈能力相當於530毫米軋制均質鋼裝甲,抗破甲彈能力相當於520毫米軋制均質鋼裝甲。主炮為一門配備自動裝填機的2A46M-1型125毫米滑膛炮,火力與中國的96A型主戰坦克相當。
10、第十名,台灣的M60A3 TTS坦克和CM-32「雲豹」步兵戰車
台灣陸軍的裝甲部隊總體比較落後,最新型號是美製M60A3主戰坦克。台灣從1995年起開始購入,現役460輛,重量52噸,乘員4人,時速為每小時48公里,作戰里程480公里,主要武器是一門105毫米火炮,配彈63發。裝備有先進的激光測距火控系統和熱成像觀瞄儀,具備靜對靜和靜對動射擊能力,對靜止目標的首發命中率為75%。
CM-32「雲豹」步兵戰車是台灣在2001年開始研製,2009年正式裝備的一種8X8輪式步兵戰車,大量借鑒了瑞士「食人魚「和美國「斯特賴克」輪式裝甲車的技術,總體技術性能與解放軍的09式8X8輪式步戰車相當。全重22噸,採用450馬力卡特彼勒柴油發動機和自動變速系統,安裝一門M242型25毫米機關炮,3 6的乘員配置,主裝甲能抵禦12.7毫米穿甲彈的攻擊。
⑥ 維克斯6噸坦克的馬克 E的改進型 馬克 F戰車
剛開始生產的維克斯6噸B型坦克,駕駛員座位在車的右側,所以坦克炮塔被安排到偏向車的左側。
維克斯6噸坦克在不同國家使用後,也反饋出一些意見,波蘭就反映出這種B型坦克的風冷發動機容易過熱。比利時申請了一輛這種坦克,並在上面做了一些改進。它改用了羅爾斯羅伊斯的鬼怪II液冷發動機(125馬力),由於無法在原有位置上安裝這種發動機,所以不得不改變原有的布局,把新發動機安裝在車體靠左的位置,這樣炮塔被移到了右邊,還要讓出前邊駕駛員的座位,所以炮塔不得不又向後移了移。在測試之後,維克斯公司拒絕更換這種發動機,但是卻認可了這種新的發動機和炮塔的布局,在隨後生產的生產的維克斯6噸B型坦克,炮塔都被偏向了右側,這些後來生產的包括為芬蘭和一部分為泰國製造的坦克。
這些新的坦克有的資料稱之為Vickers MK F,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為這些坦克的出廠銘牌編號仍然是 VAE (Vickers-Armstrong Mark E)
⑦ 斐迪南坦克殲擊車的技術參數
「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戰斗全重為68噸,車全長8.14米,車體長6.8米,車寬3.38米,車高2.97米,車底距地高483毫米。乘員6人:車長、炮長、駕駛員、機電員和2名裝填手。從總體布置上看,車體前部是駕駛室,動力室居中,車體後部為具有較大空間的戰斗室,主動輪後置。這種總體布置有它獨到之處。由於火炮身管較長,盡管戰斗室已經後移,但炮口仍然超出前甲板1.22米,這一點對戰車過障礙不利。戰斗室頂部有車長指揮塔,車長可以站在指揮塔內,探出半個身子觀察目標和行駛路線。車體後部有1個較大的圓形艙門,乘員上下車主要通過這個艙門。
主要武器:裝備1門克虜伯公司製造的Pak43型88毫米加農炮,火炮全長6 686毫米,身管長6 300毫米,長徑比為71倍口徑,總重量2200千克。火炮高低射界為-8~+14度,方向射界為左右各14度,手動操縱。炮口處有兩級炮口制退器,以減少火炮射擊時的後坐力。
所用彈種為穿甲彈和榴彈,彈葯基數為55發(後期的為50發)。其中,穿甲彈20發,榴彈35發(後期的為30發)。炮彈的初速為:被帽穿甲彈1 000米/秒,普通穿甲彈1130米/秒,榴彈750米/秒。發射被帽穿甲彈時,最大射程達5000米,在500~2000米的距離上可擊穿30度傾角的159~207毫米厚的鋼裝甲;在28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T-34坦克的主裝甲,或在3000米的射擊距離上擊穿M4「謝爾曼」中型坦克的主裝甲。這在二戰中期,算得上是「超一流的火炮」了。
令人奇怪的是,運往庫爾斯克戰區的「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竟然未裝機槍,結果,在蘇軍步兵逼近攻擊時顯得束手無策,損失嚴重。因此,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德國人將剩下的50輛「斐迪南」式都裝上了MG34型7.92毫米機槍,由機電員操縱射擊。這種機槍的最大射程達4572米,最大射速達900發/分鍾,為鏈式供彈,攜機槍彈3000發。
乘員武器:乘員個人攜帶武器為2支9毫米沖鋒槍,彈倉供彈,射速為500發/分鍾和180發/分鍾兩種,有效射程183米,最大射程1692米。
動力裝置:「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的動力裝置為2台HL120TRM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機,每台發動機的氣缸排量為11.867升,缸徑105毫米,活塞行程115毫米,最大功率為2×320馬力。這是一種雙套動力—傳動裝置布置方案,也就是說,有2台發動機、2台發電機和2台電動機,每套分別驅動一側的主動輪。這種布置方式在其他坦克和自行火炮中很少見。到底波爾舍博士為什麼要採用這種布置方案,現已無從,考證。估計波爾舍博士對電傳動裝置情有獨鍾是一個重要原因。既然在「鼠」式超重型坦克上能採用電傳動裝置,那麼,在「稍小型」的「斐迪南」式突擊炮上採用電傳動裝置,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從另一方面看,如果像「鼠」式超重型坦克那樣採用一套發動機—發電機系統,勢必使整個坦克太長。再說,採用電傳動裝置,可以使電動機的位置靈活布置。這種「發電機在前,發動機居中,電動機在後」的布置方案就很有創意。雙套——動力—傳動裝置布置方案的缺點是直線行駛的穩定性差。由於兩側履帶的行駛阻力不可能完全一致,當一側地面阻力增大時,就要求增大這一側的動力和扭矩。從二戰時的技術水平看,想保持兩側履帶的卷繞速度一致是相當困難的。不過,從當時留下來的紀錄影片看,「大斐迪南」並沒有「扭秧歌」,說明這一缺點還不算嚴重。以上這些簡要分析,僅是筆者的一管之見,供兵器「粉絲」參考。
這套電傳動裝置具有連續自動變速和轉向的功能,這也是電傳動裝置的最大優點之一。電傳動裝置的操縱性好,當發電機的電壓一定時,只要控制發電機的電流,便可以控制電動機的轉速和扭矩。單台發電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160千瓦,最大輸出電流800安。這套電傳動裝置有3個前進檔和3個倒檔,通過主控制櫃上的「發電機控制開關」來完成,比起操縱一般的機械式變速箱要輕松得多。理論上可以實現無級變速和無級轉向。電傳動裝置的體積和重量較大,造價較高,這也是時至今日電傳動裝置在坦克和戰車上仍是鳳毛麟角的原因之一。不過,電傳動裝置是當今坦克和裝甲戰車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車上有2個燃油箱,總容量為1080升。該車的最大行程為150千米,在戰斗情況下,僅能跑90千米。它的最大速度僅20千米/小時,比「虎」式的38千米/小時還要慢。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斐迪南」式和「虎」式底盤差不多,而最大速度相差近一倍?這個問題很「專業」。一般說,影響戰車最大速度的首先是單位功率的數值。比較可知:「斐迪南」式的單位功率為:640/68=9.4馬力/噸,而「虎」式的單位功率為700/57=12.3馬力/噸,二者相差達30%。另一方面,「斐迪南」式上採用的是電傳動裝置,而二戰時期,發電機的效率約為90%,電動機的效率約為85%,總效率約為76%。相反,機械式變速箱的總效率可以達到88~90%。單位功率沒人家高,機械效率又比人家低,「斐迪南」不如「虎」跑得快,也就不難理解了。機動性差,成為「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的重大缺點。
「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的行動部分也很有特色。每側有6個負重輪,每2個為1組,連接2根縱向扭桿。這種成組縱向扭桿的懸掛方式很有創造性,它可以少佔用車內的空間,結構也比較緊湊,缺點是動行程較小,抗沖擊的能力也要差些。
誘導輪的結構和布置也很有新意。一方面,將誘導輪的位置調的較高,有利於克服障礙物;另一方面,誘導輪製成帶齒的,十分罕見,其優點是可以防止履帶「掉鏈子』,但是,其缺點是增大了履帶的摩擦損失。
「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的防護性能也相當出色。其正面裝甲厚達200毫米,可以抵禦盟軍任何坦克的攻擊。戰斗室的正面為單一裝甲板(200毫米),駕駛室正面為雙層裝甲板(100毫米+100毫米),鉚接結構,側面及後面為80毫米;戰斗室上面為30毫米,車體底面前部為50毫米,後部為20毫米。除了正面裝甲「厚度超群」之外,其餘部位還是「有隙可擊」的。盟軍的坦克和步兵常常繞到「斐迪南」式側面和後面「群起而攻之」。看來,「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的命運並不比「虎」式坦克強多少。
⑧ 泰國進口坦克進展如何
而據泰媒laothai.org報道,首批28輛VT-4坦克已經於今天(10日)抵達泰國孔敬泰軍第三騎兵旅總部。據悉,這批坦克在抵達港口之後,泰國軍方幾乎是連夜將這些坦克運到了部隊駐地,泰軍迫切的心情可想而知。
⑨ 99坦克多少噸
全重51噸、52噸。
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戰坦克簡稱,工程代號WZ-123,由9910式改進而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的主戰坦克,火力、機動性及防護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製造成本比96式高,是中國最先進的主戰坦克。
其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其炮塔和車體均採用復合裝甲,抗彈能力成倍提高,是中國陸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的第三代主戰坦克。
(9)泰國坦克戰車多少噸擴展閱讀:
研發歷史: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裝備的主戰坦克大部分已經進入了戰後第三代主戰坦克。豹2、M1A2等西方主戰坦克的火力性能、機動性能和防護性能已經達到頂點。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解放軍研製並裝備的第二代主戰坦克80式、85式採用了西方坦克的技術,與中國解放軍長期使用蘇式裝備不同,整體性能達到了戰後第二代主戰坦克的優秀水平。
但由於定型時間晚,那時前蘇聯和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大規模裝備T-80、M1A2和豹2等第三代主戰坦克,所以80系列主戰坦克僅少量裝備部隊。為了盡快趕上世界各國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步伐,中國加緊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研製。
而對於三代坦克是使用西方坦克設計還是蘇式傳統風格,內部產生了討論。由於中國已經獲得了蘇聯T-72主戰坦克的技術,輔以某些西方更先進的坦克技術(比如來自豹2坦克的部分技術),決定以蘇式設計為基礎開始研製第三代主戰坦克。
1989年開始研發,項目工程代號WZ123。由於1989年開始的西方對華武器禁運,中國得以完全使用自己的力量開始研製第三代主戰坦克。
1998年三代坦克初步研製成功,並開始小規模列裝部隊。1999年,新型主戰坦克參加了國慶大閱兵,被稱為98式坦克。1999年定型後正式被稱為ZTZ99式主戰坦克。
⑩ 虎式坦克100噸位有沒有
二戰德軍虎式坦克的早期型全重56噸,後期型由於更換了功率更大的邁巴赫HL 230 P45-12引擎(700匹馬力)以及將車身與炮塔的頂部裝甲由26mm增至40mm使全重增為57噸。雖然這樣的整車質量已經非常重了,但離100噸還有很大的距離。就算同時期的德軍虎王坦克也只有將近70噸(69.8噸)。
日本百式重戰車(只製造了一輛樣車,重100噸)
其實歷史上還有許多這樣的超重型戰車,但大多都只停留在圖紙設計階段(有些只是設計師和領導人的腦洞,如德國的1000噸戰車P-1000和1500噸戰車P-1500),並未實際生產,所以這里就不再列舉了。在現代戰場上,坦克的性能均衡性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以前這種一味犧牲機動而換取火力與防護的設計思路也被各國拋棄了,現實也證明了笨重的「地面堡壘」的實戰意義也是不大的。
德軍虎式坦克可以說是二戰時期最為成功的重型坦克,其將機動、火力、防護都做出了較為權衡設計,如果虎式坦克真的重為100噸,那它也許會是火力、防護最好的坦克,但它絕不會是最成功的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