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花圈叫什麼
① 花圈的寫法和稱呼是什麼
花圈的寫法和稱呼:
對長輩冠一「先」字,對平輩冠一「亡」字,對未成之幼輩可稱夭亡或夭折。凡稱別人死亡家屬,不分輩分,均冠「令先」二字。
父母:稱父母親大人,自稱兒男某名。故者稱,顯考妣父母親大人,自稱孝男某名。父之父母:稱祖父母大人,自稱兒孫某名,故者稱顯祖考妣××大人,自稱孫某名。
輓聯寫法:
(1)輓聯,是哀悼死者、治喪祭祀時專用的對聯。它是對死人哀悼,也是對活人的慰勉,有其社會性,也有其時代的代表性。
(2)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條分上下兩條,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 上聯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聯常用「XXX敬輓」、「XXX泣挽」、「XXX拜挽」。
(3)輓聯有很強的針對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業績,甚至此時此地的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與場合。輓聯不能換用,也不能通用,這應該是輓聯很重要的地方。
② 花圈的寫法和稱呼是什麼
花圈分上下兩聯,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 上聯常書「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XXX千古」,下聯則寫「XXX敬輓」、「XXX泣挽」或「XXX拜挽」,上聯位置須高於下聯。
稱謂,稱謂指的是贈送花圈的人與逝者的關系。所以稱謂就可以按照親屬關系、朋友、同事、師生關系等等即可。寫署名的時候,一種是個人署名,一種是集體署名。
個人署名可以寫長子某某某敬輓。集體署名可以寫單位名即可。輓聯的書寫採取白底黑字的形式,字體工整統一就行了。
花圈的寫法
上款:(比如去世的人姓王)男的就是沉痛悼念王老先生(老大人:是本家的事稱呼,老先生一般是朋友給送花圈的稱呼),女的:沉痛悼念王老太君(老孺人:同上)。下款:朋友給長輩送就是愚晚(愚晚:謙稱)張三敬輓。貼的時候右為上,右邊貼上款,左邊貼下款。
如果往生對方是比自己年長的同輩同性稱兄異性稱姐,落款人是男稱弟,女是妹如果往生對方是比自己年長的高輩同性稱先生異性稱女士,落款人統稱晚輩。
③ 祭祀祖先花圈怎麼樣稱呼
祭祀祖先,花圈就是叫花圈,也有叫花環。祭祀祖先,花圈就是叫花圈,也有叫花環。
④ 泰國人脖子上戴的花環代表的是什麼意思(用紅色和白色或黃色的花組成的花環)
泰國人脖子上戴的花環寓意吉祥、尊敬、歡迎等,常見於迎接賓客、皇家儀式、佛日聚會、吉慶活動等場合。
掛戴花環花串是泰國的一大民俗。花環、花串多用茉莉、玉蘭、薔薇、金盞菊、白蠶花等的花朵或花蕾做成,分為手戴花環、頸掛花串、懸掛花串幾種類型,其製作早在素可泰時期就已開始流行,現已發展成為一種民族手工藝術。
泰國花環都是純手工製作的,用不同的鮮花和葉子製成。花環除了有真花做成的之外,還有一種是用麵粉、膠水、顏料等材料模模擬花環做成的,目的是為了可以保留得更久一些,這些麵粉做的花環主要是作為紀念品銷往國外。
(4)泰國的花圈叫什麼擴展閱讀
泰國花環不同種類花代表的意思:
1、金鏈花:泰國國花是金鏈花,在泰國金鏈花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2、茉莉:茉莉在泰國又被稱為母親之花,泰國人經常用茉莉花環常用於拜佛、祭神,或者向長輩以及尊敬的人祈福,尤其是宋干節、老年人日等節日期間。
3、菊花:菊花在中國菊花象徵品行高潔的君子,在九九重陽節又有懷念親人的含義。但在泰國菊花表示死亡祭奠的意思。
⑤ 聖誕節時候門上掛的那個綠色的圈圈,就是有兩個鈴鐺的那個,名字叫什麼,有什麼來歷
叫槲寄生花圈。
對北歐民族來說,愛神跟檞寄生淵源很深,所以在西方聖誕節有「如有女子偶爾經過或站立於槲寄生懸掛的地方,旁邊的男子便可走上前去親吻她」這樣的傳統,聖誕節來臨時,英國人都會懸掛槲寄生的枝條。
槲寄生花圈以充滿和平的綠色為主色,加上金、銀、黃、紫、紅等象徵華麗熱鬧氣息的顏色,以突顯聖誕節的平安。
(5)泰國的花圈叫什麼擴展閱讀:
聖誕節的其他裝飾:
1、鈴鐺、蠟燭
點蠟燭是象徵基督愛與光明的燭光;家裡掛個鈴鐺,聖誕老人的鹿聽慣了鈴鐺聲,把聖誕老人引渡過來,好收禮物。
2、聖誕樹
聖誕樹是聖誕節里最熱鬧、可愛的裝飾品,點綴著聖誕節的多彩多姿,象徵著快樂與希望。
3、聖誕襪
聖誕節聖誕老人穿的襪子。英國孩子在聖誕前夕把長筒襪子放在壁爐旁,相信聖誕老人在夜裡會從大煙囪下來,給他們帶來滿襪子的禮物。
⑥ 花圈的來歷與意義是什麼
花圈的「發源地」據說在希臘,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是裝飾神像的「勝物」。 教堂中的祭司後來也戴起花圈來,花圈傳播到各地後就不再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
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 。 印度和緬甸,至今還保留著用薔薇花作花圈,原來作為禮物,以示尊重和敬禮;以後逐步演變成對去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以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和哀悼;花圈最初並不是為葬禮專用的。
(6)泰國的花圈叫什麼擴展閱讀
民初花圈為圓形,20世紀30年代後為桃形。花圈的外圍是圓瓣卷邊、直徑六寸至一尺的大圓抱心團花,有紅、粉、菊黃、鵝黃、豆青、青蓮、深藍、純白等各種顏色。花上無莖無葉,花蒂下是一根竹簽,直接插在草把子圈上。
花圈內層多是些較小的碎花,有枝有葉,講究的多用燙蠟枝葉的花束,月季、芍葯、薔蔽,形象各異,間有彩色牽牛花,上邊還粘了玻璃粉,能夠閃光。
起初,花圈都是掛於靈棚內壁,為了點綴出殯時掛在官罩上。後來,花圈本身添上了兩根立柱,後邊外加一根戧柱,它就可以隨地而立。
花圈照例有兩條白色的輓聯,一般均為紙條,高檔次的為白布、白綢,甚至是白緞,長三、四尺、寬二寸半,下剪燕尾形,供書上下款之用。一般並無題詞。
⑦ 有誰知道泰國的節日表
公歷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節日活動包括:僧侶行善、設祭親友亡魂、以香水浴佛、懸掛國旗、反省過去一年的功過得失、設定新一年的目標等等。
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春節
泰國華人因與泰人和睦相處,水乳交融,因此保留著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如春節、中元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其熱鬧場面毫不遜色。泰國春節最具熱鬧的華人過年氣氛要數中國城——唐人街(耀華叻路)及北欖府,除街道兩旁擺滿各種應節食品、物品外,還有舞獅、舞龍、遊街盛會,以及「中國小姐」選美會。華人和泰人均喜歡過春節,因為這時華人老闆會發雙薪,且有休假,通常是從初一休到初三,小商店和公司通常關門休息,但泰國政府部門和銀行會照常上班營業.
泰歷三月十五日(公歷二月月圓之日)——萬佛節(Makha Puja)
萬佛節的活動項目包括:清晨僧侶行善;下午聆聽誦經講道;傍晚?僧侶約定時刻鳴鍾集合,舉行禮佛儀式;並在全國各地懸掛國旗。
公歷四月六日——查庫里王朝紀念日(Chakri Day)
1782年4月6日,為拉瑪一世加冕登基,查庫里王朝開基之是,也即現今曼谷王朝的開基日。當日舉國辦的活動包括:懸掛國旗;舉行宗教儀式;向皇家紀念地敬獻鮮花。
公歷四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宋干節(SongkranFestival)
也稱此節慶「潑水節」。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就像中國新年一樣熱鬧非凡,不論在曼谷或是泰國其它地方都會舉行大型慶典及各項慶祝活動。大街小巷中所有人都忙著潑水,互道恭喜及祝福,尤其在炎熱的天氣下,淋一身濕反而更能消暑。
公歷五月一日——國家勞動節
泰國於1932年首次頒布勞工條例,隨後將每年的五月一日作為國家勞動節,以嘉獎勞動者,這一天全國依例放假一天。
公歷五月五日——泰王登基紀念日
節日慶祝活動一共三天,首日為五月三日,王室舉行宗教慈善儀式;五月四日,婆羅門主教宣讀泰王登基紀念文告儀式;五月五日,王室於上午進行僧侶布施,中午,海陸軍各鳴禮炮廿一響以示敬賀。當日,還會舉行泰皇陛下向優秀人士欽授五世王勛章。節日期間各地都會懸掛國旗。
公歷五月十五日——春耕節(Ploughing Ceremony)
每年五月正值稻米播種季節,皇室會在皇家田舉行插秧播種大典。參與這項皇家盛會的人們,穿著色彩鮮艷的衣服,分別舉行不同的儀式,藉此祈求來年能夠豐收。
泰歷六月十五日——佛誕節(Khao Phansa Day)
節慶活動包括:佛教徒須於清晨前往佛寺與僧侶吃齋布施,聆聽高僧傳經講道;民?捧香燭鮮花參加佛寺的巡燭禮;各處懸掛國旗。
公歷八月十二日——詩麗吉王後誕辰(母親節)
節日活動有:各處懸掛國旗;舉辦福利慈善活動等。
泰歷八月十六日——守夏節
守夏節為期三個月,有前守夏期(泰歷8月16日至11月15日)及後守夏期(泰歷9月16日至12月15日)之別。泰國採用前守夏期,守夏期結束之日稱為「解夏節」。此節的由來是:當佛祖在世時,黎民百姓們抱怨僧侶終年雲游不息,甚至於雨季因僧侶到處游盪,則踩壞了剛完成犁播插種的稻田。在佛祖得知後,就限令每年雨季三個月中,為僧侶均應駐守在寺中不得外出。節日期間活動:參予團體活動、製作香燭、僧衣等物,將這些物品獻給守夏僧侶;參加贈獻僧衣、施僧品、僧葯給小沙彌的活動;與僧侶一起行善守戒聽道;擔任為期三個月的居士之職,以?守夏安居的僧侶籌措必需用品等;各處懸掛國旗。
公歷十月廿三日——五世王紀念日
紀念日,民眾將與僧侶吃齋行善以示紀仿,並向「五世王御馬銅像」紀念碑敬獻自製花串、花圈。
公歷十二月五日——國王誕辰(萬壽節、父親節)
節日活動有:於各處懸掛國旗;舉行佛教儀式;吃齋行善;恭祝聖壽;舉辦福利事業活動等。
泰歷十二月十五日——水燈節
節日活動:一般民眾自行製作水燈,點綴以花、燭,然後漂放在池河中。水燈節的夜晚,月圓如盤,風清若絲,江河湖溪,漂滿萬盞水燈,燭光與笑臉明月相輝映,充滿詩情畫意。
公歷十二月十日——憲法紀念日
1932年6月24日,泰國結束了歷經七百多年的君主專政,改行君主立憲政制。並於三天後頒布第一部暫行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為全民所有,國王、民眾、民會委員會及法庭代理該項權力。至同年12月10日,泰王陛下頒布了一部正式的憲法,規定以國會組織的形式管理國家。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泰國邁進民主時代,為紀念這一偉大變革,官方規定每年12月10日為「憲法紀念日」。
⑧ 花圈是什麼意思
花圈
拼音:[huā quān]
釋義:用鮮花或者紙花等紮成的環形的祭奠物品,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
花圈的「發源地」據說在希臘,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是裝飾神像的「聖物」。教堂中的祭司後來也戴起花圈來,花圈傳播到各地後就不一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印度和緬甸,至今還保留著用薔薇花做成的花環給貴賓戴上以表敬意的習慣。
⑨ 長見識了,原來送花圈的習俗是從歐美傳過來的
喪禮送花圈的習慣確實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是「舶來品」,是從西方國家流傳進來的。在西方的的喪禮上習慣是使用由鮮花編制而成的圓形「花圈」或者是「花環」,在歐洲古典時代的文化中,特別是義大利地域的人,對於「花圈」是有很崇高的定位,只有有偉大成就的人才有資格佩戴。
以至於在清末,已經開始出現使用花圈的習慣。清朝末年,發現的最早記載是國民日報中的一首詩句,而真正讓花圈正式使用在中國的喪禮上的就歸功於民國政府。國民政府在一九一九年在新頒布的《禮制》和《服制》中規定中就指出「吊儀除輓聯、挽幡、香花外,還有花圈」,在這里就是真正意義的將花圈文化引入到中國。
把花圈的使用提升到國家認可的程度,雖然規定的只是官員的喪禮,但是卻導致當時民間引起一股模仿的浪潮。今天喪事中流行的追悼會,就源於民國時期推行的禮制改革,足見其當時的決定的影響力。
⑩ 結婚時用的花圈叫什麼
花環呀,花圈嚇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