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三界經在哪裡下載

泰國三界經在哪裡下載

發布時間: 2022-10-07 02:45:49

『壹』 哪裡可以下載到完整的泰國佛經《三界經》

《三界經》是泰國的,所以流傳到中國的版本很少,即使有,也基本上沒人上傳到網上。

『貳』 關於三界的解說在哪部經里

關於三界的經文在《阿含經》里就有,比較系統解說的在《楞嚴經》里,在第八、九卷的地方。此外《大寶積經善臂菩薩會二十六之二》、《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大威德陀羅尼經》也有。經文請自己找找。

『叄』 重生之泰國崛起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重生之泰國崛起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泰國於公元1257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形成了統一的國家。蘭甘亨國王為使泰國徹底擺脫高棉(吉蔑)王國的控制和影響,於1283年在古高棉文的基礎上創造了素可泰時期的泰文,泰國書面文學隨之誕生。泰國的古代文學基本上是宗教文學和宮廷文學。
素可泰王朝(1257~1377)建立之時,佛教和婆羅門教已在這個地區流傳,各種祀典上誦念的經文,以及稱頌國王的仁政和佛績的贊詞,曾鐫刻在石碑上,這些素可泰碑文是至今發現的泰國最早的歷史、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蘭甘亨碑文》。素可泰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宗教文學作品是《三界經》,它是五世王立泰(1354至1376年在位)根據30部佛經編纂而成。他用優美的散文描繪了眾生所在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宣揚佛教思想,強調眾生應棄惡從善,以免受「三界」輪回之苦。《三界經》流傳很廣,對泰國社會佛教觀的形成和泰國文學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在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統治泰國的417年期間,泰國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封建制度。……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肆』 泰國歷史文學

泰國於公元1257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形成了統一的國家。蘭甘亨國王為使泰國徹底擺脫高棉(吉蔑)王國的控制和影響,於1283年在古高棉文的基礎上創造了素可泰時期的泰文,泰國書面文學隨之誕生。泰國的古代文學基本上是宗教文學和宮廷文學。
素可泰王朝(1257~1377)建立之時,佛教和婆羅門教已在這個地區流傳,各種祀典上誦念的經文,以及稱頌國王的仁政和佛績的贊詞,曾鐫刻在石碑上,這些素可泰碑文是至今發現的泰國最早的歷史、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蘭甘亨碑文》。素可泰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宗教文學作品是《三界經》,它是五世王立泰(1354至1376年在位)根據30部佛經編纂而成。他用優美的散文描繪了眾生所在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宣揚佛教思想,強調眾生應棄惡從善,以免受「三界」輪回之苦。《三界經》流傳很廣,對泰國社會佛教觀的形成和泰國文學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在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統治泰國的 417年期間,泰國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封建制度。它繼承了素可泰時期的文學遺產,同時吸收了高棉帝國的古老文化和由婆羅門僧侶帶來的古印度文化,一度呈現出繁榮的景象,文學形式也有發展,出現了格律嚴謹的詩詞,即戛普、克龍和禪。然而,泰國在此期間曾兩度被緬軍征服。京城阿瑜陀耶第二次陷落時(1767),文學遺產遭到了嚴重破壞。
在素可泰時期,國王非常忌諱高棉帝國的統治制度和語言文字,主張使用純粹的泰語;而阿瑜陀耶的國王,為了確立和鞏固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採納了高棉國君的一些傳統制度和禮儀。拉瑪底帕提一世(1350至1369年在位)責成婆羅門祭司編寫了一部《水咒賦》,這是泰國第一部賦體(立律)文學作品。《水咒賦》的主要內容是歌頌拉瑪底帕提一世,宣揚忠君思想。原著用古高棉文寫成,同時摻雜了一些梵文。《水咒賦》與忠君宣誓儀式對鞏固君主專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被歷代王朝沿用 600多年,到1932年資產階級維新政變後才予廢除。
宗教文學在阿瑜陀耶王朝初期有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大世賦》(《瑪哈察堪鑾》)和《大世詞》(《戛普瑪哈察》)。這兩部作品都是從巴利文原著翻譯改寫的,內容都是講釋迦牟尼涅以前最後一次輪回的故事。以稱頌國王的仁政和偉業為主要內容的宮廷文學也出現了,如拉瑪底帕提二世著的《阮敗賦》,帕西瑪霍束的《納萊大帝頌》等。
民間口頭詩歌創作在阿瑜陀耶中期獲得了突出成就,在泰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民間文學巨著長篇敘事詩《昆昌與昆平》,就產生在這一時期。那時宮廷里聚集了一批有名望的詩人,其中就有西巴拉。著名的文學作品有泰國第一部教科書《如意珠》(《津達瑪尼》),愛情故事長詩《帕羅賦》,描述風俗習慣的《十二月》(《他瓦托沙瑪》),用禪體改寫的《拉瑪堅》(《羅摩衍那》片斷《別息達》),歷史題材的《鑾巴色版史記》等。這時期出現的戲劇叫「洛坤」,全由男演員扮演,後來稱為「洛坤諾」(宮外劇)。
阿瑜陀耶王朝後期,「格侖」(八律詩)已很盛行,尤其是用於戲劇和對唱。在創作形式上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賦,叫「戛普和克龍」。這一時期著名的詩人是探瑪鐵貝王子,他的作品有《銅河之行》、《悲溪離記》、《搖船曲》、《歡喜經》(《南托巴南塔》)和《瑪萊賦》,後兩部作品都是以詩的形式從梵文原著翻譯改編的。
在戲劇方面,納萊時期的宮外劇已演變成為宮內劇「洛坤乃」,全由女演員扮演,只在王宮里演出,劇目繁多,著名的有《拉瑪堅》、《加拉格》、《卡維》、《猜亞塔》、《瑪諾拉》等。
吞武里王朝(1767~1782)的吞武里王在致力平定內亂、抵禦外患的同時,著手整理泰國文學,親自編寫《拉瑪堅》片斷。這時期出現的重要作品有《王冠明珠賦》(《立律碧蒙谷》),用禪體詩改寫的《伊瑙》、《加姬》、《吞武里王頌》、《吉沙納教妹》等。此外還有一部《中國行》,是用詩詞形式記錄吞武里王於1771年派遣使節到中國訪問一事。
拉達納哥信王朝(曼谷王朝)於1782年建立以後,繼續收集散失的阿瑜陀耶時期的文學作品,完成了《卡維》、《桑通》、《大世賦》和《昆昌與昆平》等的輯錄、補遺工作。
曼谷王朝一至三世時期泰國古典文學再度繁榮,作品內容雖然大部分取材於阿瑜陀耶時期的故事,但形式已經多樣化,語言更加優美生動。散文體也開始流行,其中著名的作家有昭披耶帕康,他將《三國演義》從中國移植過來,並創造了「三國」文體,對泰國的文學,特別是小說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時期負有盛名的詩人是順吞蒲、帕波拉瑪努七親王和帕瑪哈蒙德里,後者是頗有首創精神的詩人,他運用詼諧諷刺的手法寫了著名詩劇《拉登蘭代》。
曼谷王朝四世至六世王都是詩人和文學家,而以五世王帕尊拉宗告和六世王帕蒙固告最為突出。其他著名的詩人和作品還有鑾扎巴尼及其用禪體寫成的帕樹屯,女詩人坤素旺及其滑稽劇《帕瑪累貼泰》和《一百篇烏納魯的故事》,蒙拉觸泰及其詩作《倫敦游記》和散文《泰國使節到英國》,納拉貼巴攀蓬親王的話劇帕羅等。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家還有丹隆親王、諾·摩·梭、披耶阿努曼拉察吞、帕沙拉巴塞等。
曼谷王朝四世至六世時期(1850~1925),泰國各鄰國已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泰國處在緩沖國地位,被迫執行「夾縫外交」。在文學上,從四世王開始就提倡向西方學習,到六世王時,西方文化的影響更大,古典文學開始衰落。
泰國的新文學是20世紀20年代末興起的。那時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空前的經濟危機,泰國也受到它的嚴重影響,經濟凋敝,民不聊生。1932年終於爆發了資產階級維新政變,泰國從此成為君主立憲的國家。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教育的普及,報刊的增多,留學生的派遣,特別是西方資產階級文學的翻譯和介紹,使泰國文學在內容、形式和創作方法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文學很快占據了主導的地位,並深入到了平民中間。新文學的作家大多是出身於平民的知識分子,他們憎惡封建權貴,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他們的作品力圖表達這種思想,在塑造人物和選擇題材方面都具有一些本民族的特點。新文學創始時期著名的作家有西巫拉帕(古臘·柿巴立)、馬來·初披尼、阿卡丹庚、多邁索和索·古拉瑪洛赫等。
西巫拉帕是新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這一時期他發表的長篇小說《降服》(1928)、《男子漢》(1928)和《生活的戰爭》(1932)都有很大的影響。《降服》寫一個青年幾經曲折,贏得了一個少女的愛情,表現了作者渴望變革、主張婚姻自由的思想。《男子漢》寫幾對青年男女的理想、情操和愛情糾葛。《生活的戰爭》通過一對患難與共的情人最後分手的故事,鞭撻了社會的黑暗,表現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
馬來·初披尼(1906~1963)的 3部小說《終身伴侶》、《無聲的美》和《娜拉的心》,寫了婦女為獲得愛情、自由和幸福而與封建勢力作斗爭的故事,因與當時青年的思想合拍而風靡一時,後來有不少作家競相仿效。
阿卡丹庚親王(1905~1932)的長篇小說《生活的戲劇》(1929)及其姐妹篇《黃種人與白種人》(1930)是首次寫泰國人在國外生活的小說,前者意在說明生活、幸福和痛苦是無常的、難以預測,人生就象一出戲劇;後者告訴人們黃種人與白種人之間是難以相互理解的。這兩部作品情節新奇,描寫真實,引起了廣泛的興趣。
多邁索開始創作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她的小說大多是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泰國的風俗習慣、家庭和愛情等,手法細膩,富於哲理,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因而受到人們的贊賞。
1932年資產階級維新政變前後的泰國新文學還處於初創時期,被泰國評論家稱之為「黃金時代」,但思想內容和藝術性均較成熟的作品還不多。30年代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影響較大的作品有西巫拉帕的長篇小說《一幅畫的後面》(1937)、高·素朗卡娘的《妓女》(1937)、瑪納·詹榮的短篇小說、雅可的《蓋世英雄》和邁孟敦的《常勝將軍》(1943)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泰國進步力量比較活躍,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促進了文學的發展,進步作家提出了「為人生的藝術」的口號以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他們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描寫社會,揭露黑暗,指出道路,西巫拉帕的中篇小說《後會有期》(1950)、長篇小說《向前看》(1955),社尼·紹瓦蓬的長篇小說《魔鬼》(1957),伊沙拉·阿曼達恭和奧·烏拉功的短篇小說,乃丕、集·普密薩的詩等都是這類文學的代表作品。
此外,克立·巴莫的長篇歷史小說四朝代(1953),西拉沙塔巴納瓦的長篇小說這塊土地屬於誰?(1958),索·古拉瑪洛赫的長篇小說《中國自由軍》(1950),盡管傾向不同,但在社會上都有較大的影響。
這一時期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和介紹工作,也有很大發展。許多西方的古典文學名著、蘇聯和中國的革命文學作品都被譯成泰文。
泰國的進步文學在1952和1958年先後受到兩次重大的打擊。進入60年代,文壇相當沉寂,言情小說泛濫,有價值的作品甚少。1958至1967年,泰國評論家把這10年稱為文化上的「黑暗時期」。
60年代末70年代初,有兩位女作家的創作引人注目。格沙娜·阿速信(1931~ )的長篇小說《人類之船》(1969),寫一個貧苦的少女在腐敗的社會中誤入歧途的故事;《日落》(1972)寫一個公務員力圖飛黃騰達,最後卻一敗塗地。素婉妮·素坤塔(1931~ )的長篇小說《他的名字叫甘》(1971)寫一個醫生自願去窮鄉僻壤為窮人治病,結果反遭殺害。這 3部小說比較真實地描寫了社會現實,提出了人們關心的問題,藝術上也有較高成就,影響較大,分別獲得東南亞條約組織文學獎。
1973年,泰國爆發的「十月十四日運動」,對文學產生了促進作用,在「十月十四日運動」前後出現的一批青年作家極為活躍,他們不滿現狀,渴望變革,同情勞動人民。這時描寫人民的反抗和斗爭的作品增多,反映現實比較深刻。康噴·汶他威的長篇小說《東北人的兒子》(1978),曾獲1979年東盟文學獎。小說描寫泰國東北一進步青年不滿社會現實、立志變革東北貧窮落後面貌而進行艱苦鬥爭的故事。此外,著名的作品還有拉披蓬的《同一個國土》(1977)、青年作家康曼·昆開的《鄉村教師》(1976)等。詩人中則以瑙瓦拉·蓬拍汶(1940~ )、維他耶功·昌恭(1946~ )和昂康·甘拉亞納蓬(1926~ )的詩較為著名。

『伍』 泰過最早的歷史著作叫什麼

泰國最早的歷史、文學作品最著名的是《蘭甘亨碑文》素可泰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宗教文學作品是《三界經》泰國第一部教科書《如意珠》(《津達瑪尼》),愛情故事長詩《帕羅賦》,描述風俗習慣的《十二月》(《他瓦托沙瑪》),用禪體改寫的《拉瑪堅》(《羅摩衍那》片斷《別息達》),歷史題材的《鑾巴色版史記》等阿瑜陀耶王朝後期著名的詩人是探瑪鐵貝王子,他的作品有《銅河之行》、《悲溪離記》、《搖船曲》、《歡喜經》(《南托巴南塔》)和《瑪萊賦》,後兩部作品都是以詩的形式從梵文原著翻譯改編的西巫拉帕是新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這一時期他發表的長篇小說《降服》(1928)、《男子漢》(1928)和《生活的戰爭》(1932)都有很大的影響

『陸』 三界是哪三界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1、欲界為地獄、餓鬼、畜牲、修羅、人間及六欲天之總稱。此世界之有情以有食慾、淫慾、睡眠欲等,故稱欲界。

2、色界又作色天、色行天。乃有凈妙之色質的器世界及其眾生之總稱,位於『欲界』上方,乃色界天人之住處。此界之眾生雖離淫慾,不著穢惡之色法,然尚為清凈微細之色法所系縛,故為別於其下之欲界及其上之無色界,而稱色界。

3、無色界又作無色天、無色行天。與欲界、色界共稱三界。即指超越物質之世界,厭離物質之色想而修四無色定者死後所生之天界。

六道:

佛陀依聖人的智慧觀見,概括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為六大種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前三者屬三善道,後三者屬三惡道。

世間眾生因造作善不善諸業而有業報受身,此業報受身有六個去處,被稱為六道。六道是佛根據業報身所受福報大小劃分的。

『柒』 《三界凰神》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三界凰神》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JGCh-SM8lMgELuE8DY2J4Q

?pwd=bwy0 提取碼:bwy0
簡介:
月凝霜,現世里的普通女孩兒,性格清冷。年滿18歲時不經意的一個夢中,泄露她元神中遠古神祇凌凰一脈的仙氣。上一世的夫君貪狼神君尋著仙氣而來,濃烈的愛讓凝霜難以消受,卻又拒絕不能。涅槃重生的凝霜能否如前世一般,在這一世也傾心於貪狼神君?已經修成應龍的太子離慳偏要仗著自己位高權重,令凝霜與自己結對修煉。魔界炎君,居然是如同凝霜一般涅槃而生的兄長?在凌凰一族,鳳求凰可是天經地義的!對於凝霜而言,究竟誰才是她命中註定的真命天子呢?

『捌』 三界都是哪三界什麼意思一真法界是指什麼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1. 欲界-四天王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恆的真理,不能割捨妻妾的恩愛,但也不犯邪淫,故於心中生明白世間處世之心,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與日月為鄰,如此一類稱四天王天。
2. 欲界-忉利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恆的真理,對於自己的妻子,淫愛已較微薄,但對修行起居並不拘泥,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已超越日月在人間之頂,如此一類稱忉利天。
3. 欲界-須焰摩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恆的真理,對於淫愛有需求時則行淫愛,但結束後則不會想念回憶,處在人世間動時少靜時多,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於虛空中日月所不能照及,因為在此天境之人,本身自有光明,如此一類稱須焰摩天。
4. 欲界-兜率陀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大多時以靜修身,若有需要時才予以回應世間事,不會違反這樣的常規,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與下界如人間及前面所提的天界已無接觸,乃至面對劫壞(境界崩殂)所造成的災害也不會殃及,如此一類稱兜率陀天。
5. 欲界-樂變化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本身沒有什麼欲心,完全是依據對方的應對來行事,當面對死亡的時候,其感覺如同嚼臘,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乃超越前述的境界,如此一類稱樂變化天。
6. 欲界-他化自在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本身沒有什麼人世間的心,對於在世間行事能夠瞭然超越,命終之後,能夠超越世間化現無極的境界,如此一類稱他化自在天。
佛告訴阿難,這六種天境,雖能脫出形體但心中尚有執著,所以稱為欲界。
7. 色界-梵眾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修心的人,不修禪定無法獲得智慧,但若能堅固自己的心念不做淫慾的情事,不論處於靜時或動時,都沒有任何的心念,各種情愛欲染都無從生起,就不會留在欲界,,此類修行之人必然因其心念投身僧侶梵眾,如此一類稱梵眾天。
8. 色界-梵輔天
承上段,如果慾望的習氣已經去除,離開慾望的心已經浮現,在各種佛教的規律儀式,能夠喜愛並樂於去順從,則該修行人能夠行僧侶的德行,如此一類稱梵輔天。
9. 色界-大梵天
承上段,如果覺得身心都通融圓明,威儀俱全,都能明了各種戒律並能遵守,則該修行人能夠統領僧侶梵眾,成為大梵王,如此一類稱大梵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苦惱都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修三摩地,但心中所得到的清靜,各種苦惱及五蘊不會從心中起,這種境界可稱為初禪。
10. 色界-少光天
佛告訴阿難,其次在梵天中,統理梵人能夠圓滿梵行(身為僧侶的德行),心中寂然不動自然生出光明,如此一類稱少光天。
11. 色界-無量光天
承上段,在自然生光之後能夠光光相照,照耀無盡的十方世界,到處都是如硫璃所成,如此一類稱無量光天。
12. 色界-光音天
承上段,能夠吸收護持此圓滿的光明,成就自然的本體,化現清靜而應用不盡,如此一類稱光音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憂慮苦惱都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修三摩地,但心中所得到的清靜,已經了解並降伏初漏(五蘊之始),這種境界可稱為二禪。
13. 色界--少凈天
佛告訴阿難,再進一步,像這樣的天人(居於天堂之人),已具有圓滿光明,並了解其中的精妙,並能夠去施行,通曉寂靜無爭之樂,如此一類稱少凈天。
14. 色界--無量凈天
承上段,再者,寂靜空無現前,引發無有邊際的身心輕快安隱,成就寂靜無爭之樂,如此一類稱無量凈天。
15. 色界--遍凈天
承上段,一切身心於十方世界圓明潔凈,而能成就此德行,如此勝境現前,歸於寂凈安樂,如此一類稱遍凈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具備有浩大的隨意順心,故能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不是真正得三摩地,但在安樂的心中,已經歡喜俱全,這種境界稱為三禪。
16. 色界--福生天
佛告訴阿難,再者,像這樣的天人(居於天堂之人),各種苦厄不會壓迫身心,苦因已盡,但樂非永久常在,久了必定生壞。此時苦樂兩種心境頓時舍棄,各種煩惱趨滅,純一之福性生出,如此一類稱福生天。
17. 色界--福愛天
承上段,如果捨得之心圓融,了解何謂清靜無為,自然無法遮擋福性,在未來可得妙意隨順,如此一類稱福愛天。
18. 色界--廣果天
佛告訴阿難,從此天境中有兩種不同的路,若於初發心時,有無量凈光,福德圓滿光明,乃因修行證得而住此,如此一類稱廣果天。
19. 色界--無想天
承上段,若於初發心時,乃是對於苦樂厭離,精進的研究如何舍棄心念,從不間斷,並能做到舍棄一切道法,身與心具滅,心思凝定,經過五百劫。該人既然以生滅為修行之因,故不能發現明了生與滅的本質,所以會有初半劫滅後半劫生的狀況,如此一類稱無想天。
佛告訴阿難,此四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世間各種苦樂所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無為究竟不變的天境,但因是有所得的心境且功用純熟,故稱為四禪。
佛告訴阿難,在此當中還有五種不還天,在下界時九種習氣皆能除盡,無苦也無樂,由於沒有舍戀,故心無掛念,能安心立命於一處。
20. 色界-無煩天
佛告訴阿難,由於苦樂兩滅故無爭斗之心,如此一類稱無煩天。
21. 色界-無熱天
能夠了解苦樂天機,勤於研究,如此一類稱無熱天。
22. 色界-善見天
對於十方世界能夠圓滿的了解清楚的看見,不會被什麼塵垢所遮擾,如此一類稱善見天。
23. 色界--善現天
對於苦樂有精闢的見解,沒有阻礙,如此一類稱善現天。
24. 色界-色究竟天
能夠究竟脫離之前所述,了解物質的本性,有如進入無邊的境界,如此一類稱色究竟天。
佛告訴阿難,此五種不還天,前面所說的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四位天王,具有獨特的見聞,他人等不能了解。就像世間,在曠野深山,講道的場地,都有阿羅漢在住持,但世間的凡人卻不能看見般。
佛告訴阿難,以上這十八天獨行而無所窒礙,沒有形體的牽累,到此為止的境界稱為色界。
其次,佛告訴阿難,再過來更有上層,於色界的邊際中,再分有兩條路線,若能舍棄心念,發現大智慧開悟,便能脫離塵界,成為阿羅漢,進入菩薩的境界,如此一類稱為回心大阿羅漢。
25. 無色界--空處
承上段,若在舍心的過程中,以厭離為成就,感覺到身軀是一種障礙,然後以此方法去掉這樣的障礙入於空處,如此一類稱為空處。
26. 無色界-識處
承上段,各種障礙既然消滅,便成為無礙無滅,其中只剩下阿賴耶識,存於邊際非常微細,如此一類稱為識處。
27. 無色界-無所有處
承上段,空與色既然都已消滅,識心也都滅了,故十方一片寂靜,無來無往,如此一類稱為無所有處。
28. 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
承上段,如果識性不動,積極的研究滅性,在無盡中,發現(終了)的特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存在與不存在沒什麼不同,終了與不終了也沒什麼不同),如此一類稱為非想非非想處。
上述四種境界,窮於研究空界,但不能了解空的根本道理,故居此天無法再進一層,如此一類名為不回心鈍阿羅漢。
若從無想的境界,進入其他外道的天境,窮於研究空理,迷失無法自拔,便會轉入輪回。
佛告訴阿難,在各種天境中,每位天人都是凡夫,都是因本業福報的酬謝,若酬謝完了便墜入輪回。他們的天王就是菩薩在修三磨地的過程中,慢慢的增進,迴向聖界的修行路。
佛告訴阿難,在那上述的四空天中,身心都已滅盡,定性已現前,沒有業果的顯現,從此已至終了,稱為無色界。
這些天境都是不了解妙覺明心的真理,累積了妄想錯誤所發生,故形成了三界,並於其中隨意沉淪,沉溺於七趣中,(七趣--地獄、惡鬼、畜生、人道、仙道、修羅、天趣),補特伽羅,各自從其屬類。

一真法界
(術語)華嚴宗所用極理之稱。猶天台家用諸法實相之語也。唯識論九曰:'勝義勝義,謂一真法界。'華嚴大疏曰:'往復無際,動靜一言,含眾妙而有餘,超言思而回出者,其唯法界歟。'大疏鈔一曰:'以一真法界,為玄妙體。'言事事物物。一微一塵盡足為一真法界也。其體絕待故曰一,真實故曰真,融攝一切萬法。故曰法界。乃華嚴經一部之主意。三藏法數四曰:'無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徹融攝,故曰法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外,惟一真實,不可思議,是名一真法界。'【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玖』 金剛頂超勝三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勝相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金剛頂超勝三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勝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傾國小說網和您一起繼續關注金剛頂超勝三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勝相最新章節。
爾時金剛手菩薩摩訶薩等一切菩薩。皆於毗盧遮那佛前。各自說心真言印。於是曼殊室唎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欲利益未來一切諸有情故。速得成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若人才誦一遍。如誦八萬四千十二圍陀藏經。若誦兩遍。文殊師利普賢隨逐。四眾圍繞加被。是慈無畏護法善神在其人前。阿難白文殊師利言。當說此真言。時有十萬億佛現。如是諸佛一一毛孔出十萬億菩薩。一一菩薩毛孔各出十萬億龍王。一一龍王毛孔各出十萬億龍女。一一龍女毛孔復出十萬億青象。一一青象毛孔各出十萬億白象。一一白象毛孔各出十萬億香象。一一香象毛孔復出十萬億山象。一一山象毛孔。復現十萬億寶院。一一寶院復現十萬億八功德水池。其池四寶合成。一一寶池皆出十萬億閻浮檀金光。復於一一光中皆現十萬億圓光。一一圓光化出十萬億天女。嚴持種種供養。如是殑伽沙數四眾。一時共集大會。同音說此……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拾』 想下載幾部佛經,不知道在哪兒下一般的不容易讀懂,要是有翻譯版的更好,謝謝!

佛說演道俗業經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菩薩無數。四輩之眾。天龍鬼神阿須倫會。

時給孤獨氏與五百居士。出舍衛城行詣佛所。稽首足下卻坐一面。叉手問佛。居處治家財有幾輩。出家修道行異同乎。當奉何法疾成無上正真之道。復以何宜化眾生耶。

佛言。善哉問也。開發曈曚將來學施。
佛言。財有三輩。一曰下財。二曰中財。三曰上財。
何謂下財。有人治產積聚錢財。不敢衣食不修經戒。不能孝順供養二親。不樂隨時給足妻子。欲其消息充饒飽賜。奴客徒使衣裁蔽形食系口腹。抱愚守惜如蜂愛蜜。不信先聖不奉高士沙門道人。不好布施種福為德。心自計常不慮對至。合者必散禍福自追。貪慕身地不覺惱恨。咄嗟沒過入泥黎門。其身緣食四大虺盛。神寄其中假號為名。羸弱猶化危脆不固。不解非常倚世之榮。心懷萬憂謂亦長生。心存吾我不達悉空。三界尚虛況人物乎。汲汲迭惑貪淫嫉妒。如斯行者。

奉養父母安和至心。出辭還返不失顏色晨定暮省小心翼翼。念二親恩而無窮極。給足妻子應時衣食。恩情歸流與共同歡。妻子如是也終無私行。瞻視奴客眷屬徒使不令飢乏。不信死後當復更生。謂死滅盡歸於無形。供孝所生念乳養恩。給足妻子戀恩愛情。瞻視僕使欲得其力。不能奉敬沙門道人。不肯行善布恩施德。後當得福與眾殊特。是謂中財。佛於是頌曰
常能念乳養孝順供二親
給足其妻子隨時不失節
奴客及徒使慰勞不加惡
下侍皆順從遣行不違教
不信後世生聞之驚不喜
自計身有常長存不終亡
三界如幻化當識此辭章
己所為罪福從本而受之

佛復告長者。上財業者。謂其人若有財寶能自衣食。孝順父母不失時節。恆瞻顏色不令懷戚。出不犯禁入不違禮。造行清白不使污染。恭敬尊長謙遜智者。啟受博聞等心不邪。下劣貧厄咸蒙仗荷。給贍妻子常令備豐。除諸邪念修以正治。消息奴使不令窮匱。不妄撾罵加之慈愍。奉敬先聖至學正士出家順法沙門賢明。夙夜行禮不失其意。布施所乏使成道德。恣講經典並化痴冥。以善方便不失其時。自安護彼一切眾生。猶如牸牛食芻出乳。乳出酪酪出酥酥出醍醐。醍醐最柔特妙。其自安身愍哀十方。多所慈念多所安隱。諸天人民皆得蒙度。是人最尊無上無比為無儔匹為世大雄獨步無侶。佛於是頌曰
若有眾財業以自好衣食
供養孝父母不失其顏色
出遊不犯禁還返不違禮
造行常清白順法不荒迷
供敬奉尊長謙遜明智者
啟受博聞士等心不慕邪
隨時給妻子各令得其所
慈賜奴僕使衣食常豐足
奉沙門學士布施授供養
從受深妙法棄捐痴聾盲
愍傷十方人不獨為身行
常自安其已亦解一切厄
譬如酥醍醐本從芻草出
既可用安身身和無疾疹
普哀眾生類其心常平一
以是四等行速逮成至佛

佛告長者。出家修道學有三品。一曰聲聞。二曰緣覺。三曰大乘。
何謂聲聞。畏苦厭身。思無央數生死之難周旋之患視身如怨。四大猶虺五陰處賊。坐禪數息安般守意。觀身惡露不凈之形。畏色慾本痛想行識。怖地獄苦。餓鬼之厄。畜生惱結。人中之難。天上別離。不可稱計。輪轉無休如獄中囚。欲斷生死勤勞之罪。求無為樂泥洹之安。但自為己不念眾生。常執小慈不興大哀。倚於音聲不解空慧。三界猶幻。趣自濟己不顧恩慈。是為聲聞學。佛於是頌曰
畏無量生死周旋之艱難
心已懷恐懼唯欲求自安
坐禪而數息專精志安般
觀身中惡露不凈有若干
棄捐三界色斷欲得自安
不能修大慈唯志樂泥洹

佛告長者。緣覺者。本發大意。為菩薩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以用望想求為尊豪天上天下咸令自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德重巍巍堂堂無能及者。不解如來色身所現。因世愚人不識大道。斷生死流不能反原。盡生死本故為現身。相好嚴容。文辭言教以化愚冥。顯示大明及著相好。謂審有色像。雖行四等四恩六度無極三十七品。觀十二緣欲拔其原。不解本無悕望大道。正使積德如虛空界不得至佛。所以者何。用不達故。何謂不達。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四等四恩有所悕望。念救一切五趣生死。解空無想不願諸法。曉一切法如幻化夢野馬影響芭蕉泡沫皆無所有。道慧無形等如虛空。無所增壞普度眾生。佛於是頌曰
本發菩薩意志慕大乘業
但欲著佛身不了無適莫
布施戒忍辱精進禪息智
四等恩六度惟己樂無為
慕三十二相八十好巍巍
天上天下尊脫五陰六衰
但察其粗事不能觀深微
雖欲度十方心口自相違
不了如幻化水沫泡野馬
芭蕉如夢影妄想甚眾多
正使作功德猶如江河沙
心懷無上真不解除眾魔

佛告長者。其大乘學。發無上正真道意。行於大慈等如虛空。而修大悲無所適莫。不自憂身但念五趣。一切眾生普欲使安。奉四等心慈悲喜護。惠施仁愛益義等利救濟十方。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六度無極無所悕望。以施一切眾生之類。觀於三界往返周旋。勤苦艱難不可稱計。念之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而無異。為之雨淚。欲令度厄至於大道。佛於是頌曰
發無上大意行慈悲喜護
大哀如虛空行等無適莫
立德不為己唯為十方施
度脫諸群生使至大道智

又有四事得至大乘。
一曰 布施給諸窮乏。
二曰 不擇豪劣行輕重心。
三曰 所可施與無所悕望不求還報。
四曰 以此功德施於眾生。
佛於是頌曰
布施攝貧窮不行輕重心
志慧無悕望不求還得報
愍念於群黎往來周旋者
以此功德施悉令至大道

佛告長者。奉戒有四事疾成大乘。
一曰 守口護身心不念非。
二曰 出入行步不失禮節。
三曰 不願生天轉輪聖王釋梵之位。
四曰 以是禁戒惠施眾生。
佛於是頌曰
常護身口意心堅如太山
若出入行步未曾失禮節
不願生天上釋梵轉輪王
則以此正行用惠一切人

佛告長者。忍辱有四事疾成大乘。
一曰 若罵詈者不計音聲。
二曰 若撾捶者計如無形。
三曰 若毀辱者謂如風吹。
四曰 有加害者常懷大哀。
佛於是頌曰
撾罵令默然自計本無形
設有恨意起心輒還自止
和心顏色悅眾人咸恭敬
用是得成佛三十二相明

佛告長者。精進有四事。
一曰 夙夜奉法未曾懈廢。
二曰 寧失身命不違道教。
三曰 勤諷深典不以懈惓。
四曰 廣欲救濟諸危厄者。
是為四。佛於是頌曰
夙夜奉大法未曾有忽忘
寧自失身命不敢違道教
誦習深經典不以為懈惓
救濟眾危厄不使心懷怨

佛告長者。禪思有四事。
一曰 樂習精修閑居獨處。
二曰 靜身口心令不憒亂。
三曰 雖在眾鬧常能定己。
四曰 其心曠然而無所著。
佛於是頌曰
恆好於精修志閑居獨處
靜其身口意未曾念憒鬧
數處眾亂中心定無忽變
一心見十方道慧起神足

佛告長者。智慧有四事。
一曰 解於身空。四大合成散壞本無主名。
二曰 其生三界皆心所為。心如幻化倚立眾形。
三曰 了知五陰本無處所。隨其所著因有斯情。
四曰 曉十二緣本無根原因對而對現。
是為四。佛於是頌曰
悉解其身空四大而合成
散滅無處所從心而得生
五陰本無根所著以為名
十二緣無端了此至大安

佛告長者。智慧復有六事。
一曰 解色如聚沫。
二曰 了痛癢如水泡。
三曰 思想如野馬。
四曰 曉生死如芭蕉。
五曰 察識如幻。
六曰 心神如影響計本悉空皆無處所。
佛於是頌曰
解色如聚沫痛癢如水泡
思想猶野馬生死若芭蕉
了識假譬幻三界無一好
分別悉空無爾乃至大道

佛告長者。慈有四事。
一曰 慈念十方。
二曰 如母育子。
三曰 極愍念之。
四曰 如身無異。
是為四。佛於是頌曰
慈念於十方如母育赤子
常懷極愍念如身等無異

佛告長者。哀有四事。
一曰 愍之。
二曰 為之雨淚。
三曰 身欲代罪。
四曰 以命濟之。

喜有四事。
一曰 和顏。
二曰 善言。
三曰 說經。
四曰 解義。

護有四事。
一曰 教去惡就善。
二曰 常訓誨歸命三寶。
三曰 使發道意。
四曰 開化眾生。
是為四。

佛於是頌曰
愍念為雨淚身欲代其罪
捨命而濟之不以為懷恨
和顏演善言講法分別義
教去惡就善誨歸命三寶

佛告長者。有四法疾。成無上正真之道。
一曰 解空學無所求。
二曰 無想無所悕望。
三曰 無願不慕所生。
四曰 常等三乘之業無去來今。
是為四。佛於是頌曰
解空無所求無想悕望報
不慕願所生常等三世行

佛告長者。有四事法疾成佛道。
一曰 一切皆悉本凈。
二曰 而解萬物普如幻化。
三曰 生死斷滅皆從緣對。
四曰 計其緣對本亦無形。
佛於是頌曰
一切悉本凈解物如幻化
生死從緣對計本亦無形

佛告長者。有六法疾成正覺。
一曰 身常行慈無怨無結。
二曰 口常行慈演深慧義。
三者 心慈仁和調隱哀念十方。
四曰 護戒不造想求大乘之業。
五曰 正觀見十方空道俗不二。
六曰 供足乏食救身之業以濟危厄。
是為六。佛於是頌曰
身常行慈心未曾捶怨結
口恆修言愍演深慧之誼
心和仁調隱哀念諸十方
護戒不起想正觀十方空

佛告長者。有四事疾成佛道。
一曰 奉精進業悉無所著。
二曰 教化眾生道心不斷。
三曰 游於生死不以患厭。
四曰 大慈大哀不舍權慧。
是為四。佛於是頌曰
精進無所著教化未曾斷
不患厭生死不廢舍權慧

佛告長者。開化眾生有四事。
一曰 不信生死者則以現事禍福喻之。
二曰 不信三寶顯示大道。
三曰 迷惑邪徑指語三乘。佛道獨尊而無有侶。
四曰 三界所有悉如幻化無一真諦。
是為四。佛於是頌曰
不信生死禍福示墮邪見者顯大道
佛道獨尊而無侶三界悉空如幻化

佛告長者。開化復有七事。
一曰 慳貪者教令布施。
二曰 犯惡者誨令奉戒。
三曰 嗔恚者勸令忍辱。
四曰 懈怠者化令精進。
五曰 心亂者誨令定意。
六曰 愚冥者教令至學智度無極。
七曰 不知隨時顯權方便。
是為七。佛於是頌曰
慳者教布施犯惡令奉戒
嗔恚勸忍辱懈怠勸精進
亂者使定意愚冥教令學
智慧度無極隨時發善權

隨時菩薩問佛。何故學者有上中下。不悉普等至大乘乎。

佛言。學者其心見有遠近 解有深淺 志有優劣 故示三乘。計本無三假引為喻。譬如有人為國大臣聰明智慧。王之所重參誼國事。一以委託不懷疑慮。又斯大臣有三親友。一曰太子。二曰尊者。三曰凡人。大臣舉治國之政頗有漏失。眾人潛入白之於王。謂圖逆辟王聞懷疑問諸臣曰。當何罪之諸臣得便各重罪之。或言斫頭。或言截手斷足或言割耳及鼻。挑眼去舌。王察眾臣所議甚重。告曰不然。此人明達偶有小失。不宜乃爾當捉閉著獄。諸臣唯從不敢復言。告邊臣曰。速下文書令收敕臣閉在刑獄。時凡親友聞之悲念。欲使出獄力劣不任。唯以衣被飲食所乏日日供之。亦不能令不見考治。尊者又聞心用辛酸。往至其所解喻獄吏。不令搒笞痛苦休息不堪出獄。至太子聞以為罔然。是吾親親無有重罪。眾臣憎之讒之於王。不宜取爾。往詣王所具陳本末謂無逆肆。當用我故願赦其殃。王用愛子即赦使出獄。與王相見令業如故。其國王者謂如來。其太子者智慧度無極善權方便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權慧之宜。乃能得出於三界獄。得成為佛廣濟眾生。尊者親友謂行凈戒。免三惡趣不助三界。可受天上人間福不得至道。凡知友者。謂布施業。此適能脫餓鬼之界。不免地獄畜生之厄。所以者何。如其所種各得其類。發無上正真道意。奉於大慈無極大哀。開化一切故得至佛道。本典大道不達深法。不解進退中止自廢。故為緣覺畏生死難往返周旋。但欲自濟不念苦人故墮聲聞。各隨本行而獲致之。

說是經時。給孤獨氏居士五百長者。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有數千人遠塵離垢諸法眼生。箜篌樂器不鼓自鳴。飛鳥走獸相和悲聲。當是之時。莫不歡喜自歸佛者。

居士復問。初學道者始以何志。
佛言。先習五戒自歸於三。
何謂五戒。
一曰 慈心恩仁不殺。
二曰 清廉節用不盜。
三者 貞良鮮潔不染。
四曰 篤信性和不欺。
五曰 要達志明不亂。

何謂三自歸。
一曰 歸佛無上正真。
二曰 歸法以自御心。
三曰 歸眾聖眾之中所受廣大。猶如大海靡所不包。

復有四法。一曰道跡。二曰往還。三曰不還。四曰無著。緣覺至佛無上大道。得天人身皆由之生。次行四等四恩四辯六度無極大慈大哀得成大道。前知無窮卻睹無極。教訓十方何智不逮。

阿難問曰。此經何名。雲何奉行。
佛言名曰解俗家。業三品之財出家修道無上正真。其要號曰演道俗業。

佛說如是。賢者阿難。給孤獨居士。五百清信士。莫不歡喜。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6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