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什麼時候注冊債券
Ⅰ 索羅斯是如何做空泰國的泰銖的
1.索羅斯沽空泰銖期貨的時機
20世紀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資本全球化的趨勢無法阻擋。當發達國家生產力嚴重過剩,資本原始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如果沒有合理合法的國際貿易方式,拓展國際市場,整合生產原料,則戰爭不可避免。因此通過出口農產品和低端工業產品,參與國際貿易,成為20世紀70年代東南亞經濟體崛起的重要原因。
在20世紀90年代,在西方經濟出現衰退之時,東南亞各國卻憑借原料出口的優勢,實現「亞洲經濟奇跡」,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以泰國為例,其年均GDP增長8%,1995年,人均收入超過2500美元,被世界銀行列入中等收入國家。
然而在泰國保持高經濟增長的背後,是單一的低附加值農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工業產品的出口模式。流入的國際資本亦投資於房產股市等投機炒賣項目,在科技領域和生產技術方面沒有升級。勞動力的素質沒有提升,生產力依然保持低下,但經濟增長卻推高了工資水準,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出口優勢逐漸下降。
泰國的經濟增長不是基於單位投入產出的增長,而主要依賴於外延投入的增加。在其生產力並沒有達到發達經濟體水準的情況下,將其貨幣與美金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是對泰銖實際價值的高估,短期內因其股市房市熱度,存在炒賣套利空間,但長久來看並不能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
不僅如此,當時的泰國還舉借大量外債,來彌補本國資本缺口,並充分利用油價、利率和匯率三低的有利國際經濟條件,向海外日本、台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投資。
據統計,泰國外債由1992 年底的396億美元增加到1996 年底的930 億美元, 相當於GDP 的50% , 平均每一個泰國人負擔外債1560 美元,為償付這種巨額債務, 泰國必須保持年15% 以上的出口增長率和不斷的外資流入。因此,一旦出口增長率明顯下降, 就將出現債務危機,引發金融危機。
因此泰國短期內的經濟增長,並不代表生產力的飛躍。
東南亞國家對各自的國家經濟非常樂觀,為了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代,紛紛放寬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90年代初,泰國政府確定了泰銖在全球外匯市場上自由買賣的流通政策,並且採取固定匯率制,使泰銖與美金的匯率掛鉤(1美金=26泰銖,匯率浮動被限制在0. 15 %~0. 16 %的區間內)。1993 年3 月, 泰國政府批准在曼谷建立期權金融中心, 並放寬外國銀行在泰國設立支行的限制, 允許國際資本在曼谷期權金融中心進行交易。
固定匯率制無疑高估了泰銖的價值,而資本自由出入的開放政策也欠缺必要的條件。
貨幣的實際價值是有發行的貨幣數量和國民生產總值(GDP)決定的,理論上,在不考慮其他市場影響因素的前提下,匯率則是兩國實際貨幣價值的比率。泰銖與美金掛鉤的比率,不能體現兩國實際生產力的實際差距。泰銖的價格存在泡沫。
1996年, 泰國經常項目赤字已佔GDP 的8.1% ,比墨西哥1994年發生金融危機之前的7. 2 %還高。1996 年底, 泰國近30%的國外貸款和80%的外國直接投資投放到房地產和證券市場上, 空置住宅達85 萬套, 空置率20%,銀行呆帳為155 億美元。並且銀行呆帳大多數是投資房產導致,房產泡沫的破滅必然伴隨金融危機的風險。
1997年3月,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莊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1997年6月索羅斯精準地把握了進市時機。
2. 索羅斯的沽空泰銖套利的操作
1. 索羅斯將美國國債抵押給泰國銀行,借出泰銖。(假設:借出250億泰銖。)2.索羅斯將借出的泰銖在外匯現貨市場拋出,買入美金。(假設:匯率約為1:25 ;買入10億美金)3. 同時沽空泰銖外匯期貨,並在市場上唱空泰銖,引發撤資恐慌。沽出的泰銖期貨與買入的美金形成對沖。(等到 泰國政府放棄固定匯率制,泰銖大幅貶值,到達1:50,則將10億美金中的5億,兌換成250億泰銖,還給泰國銀行。手裡剩下5億美,為索羅斯的凈賺額)
「外匯期貨」是索羅斯非常重要的投資工具。通過簽訂沽空遠期本幣的期貨合約,如果到結算交收日,該貨幣貶值,則沽空的投資者獲利。而遠期拋售,將使該國的貨幣遠期匯率下跌,也會引發市場的恐慌心理,對即期匯率形成打壓。因此索羅斯沽出遠期泰銖期貨的同時,拋出即期泰銖,煽動市場參與者加入對泰銖的拋售行為。
泰國政府為此作出反擊,1997年5月尾,拆借利率提高到了1000%。但是應對措施遲了,因為索羅斯已經於1997年2月借入150億泰銖期貨沽空,5月7日/8日已經開始沽售即期泰銖行為,在此之後泰國銀行才提升拆息率。此舉雖然暫時穩定了局勢,但沒有持續多久,6月份泰國財長辭職,不僅政策沒有延續性,而且引發新一輪市場恐慌,導致泰銖匯率進一步下跌至 28:1.
泰國政府的美金外匯儲備,在大規模的泰銖拋售中供不應求,1997年7月2日,泰國政府耗盡了全部外匯儲備,不得不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施行浮動匯率制。泰銖一夜之間暴跌17%,索羅斯成功用少量美金償還了在泰國銀行的借貸,凈賺數十億美金離場。
隨後泰國股市暴跌,股民賬戶的資金突然蒸發,企業經營困難,生活水平倒退數十年。
3.索羅斯為什麼賭泰國政府一定會放棄固定匯率制?
索羅斯賭的就是泰國政府實行浮動匯率制後,泰銖會大幅貶值,因此他可以用少量美金償還泰國銀行的泰銖貸款,從中凈賺大量美金。如果泰國政府堅持不放棄固定匯率制,會有什麼後果?
首先,索羅斯沽空的是外匯期貨,到結算日必須交割。由於泰國此前已經實行貨幣在國際市場上自由買賣的政策,而且遠期外匯期貨合約已經達成,此時無法進行外匯管制。如果泰國政府堅持固定匯率制,市場嚴重唱空泰銖,大量拋售泰銖,泰國政府就必然消耗外匯儲備。
在實際操作中,匯率為市場買家和賣家對手雙方認可的成交值。按照固定匯率制,泰銖的定價高於其實際價值,不被市場認可,則沒有國際投資者願意按照泰銖的定價,將手中的美金轉讓給泰國政府,所以泰國政府無法按照固定匯率價格,補充外匯儲備。
如果不能補充足夠的外匯儲備,在外匯期貨結算日之前,泰國政府耗盡了美金外匯儲備,在結算日交不出美金,則欠下巨額外債,國家信用破產。國家信用破產,將在國債市場和外貿市場引發慌亂。
國債必須交還,否則將面臨各種國際制裁。國債怎麼償還?堅持固定匯率制,無法用泰銖交換得到美金,那就只能通過產品出口交換美金。
但泰國當時的出口模式單一,依賴農產品和初級工業加工品,附加值低,想要通過生產經濟償還巨額國際外債,遙遙無期。而且在如今國際貿易的生態中,如果沒有外匯儲備,無法進口,泰國也很難完成國內的生產與恢復。所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本質原因,是泰國的生產力無法支撐其貨幣的價格。
因此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哪怕泰銖嚴重貶值,用泰銖來交換美金的方案,也比通過產品出口償還外債要可行。
Ⅱ 移民泰國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親屬移民:
根據泰國移民法規定,中國公民需具備如下條件之一者,方可申請赴泰國移民定居:
(1)泰國公民的配偶與父母(包括養父母);
(2)泰國公民的子女(含養子女);
(3)泰公民的兄弟姐妹,年齡必須是未成年的兄弟姐妹,且在異國他鄉無人照養者;
(4)泰國移民法律規定的其他特殊情況者。
按照泰國移民法律規定,凡具備移民條件者,申請人可委託在泰國居住的親友,向泰移民局提出申請,或申請人持有關證件,向泰國駐華大使館提出申請。
遞交的證件包括:泰國親友身份證影印件,泰國親友的經濟收入證明書或財產狀況證明書,特別要提供房屋等不動產證明書,泰國親友與申請人之間的關系認定書,泰國親友的有關信件,本人的護照和照片等。
泰國駐華使館領事部接到申請書及有關材料後報泰國移民局,對申請進行審查認定,經核實,泰國駐華使館官員將向申請人簽發移民簽證,申請人可持護照赴泰國定居。
2、結婚移民:
外國人可與泰籍人士結婚而取得永久居留資格。但若外國男子娶泰國女子為妻,其所生子女要跟父籍,只准許居留,不能入泰籍。泰國男子娶外國女子,所生子女則可取得泰國籍。
3、專業人員移民:
外國專業人士或學者在泰國獲准長期居留的條件。
(1)專業人士或學者的專業是對泰國有利的,便可獲發居留許可;
(2)每年最低收入為1萬美元;
(3)年滿25歲或以上。申請長期居留只限於泰國本土缺乏的專業人士,且要由欲僱用你的泰國有關機構在泰國進行申請。凡個人知識、專業能力、擁有財產達到政府規定程度的,可以申請永久居留。
獲發居留許可的專業人士或學者可無限期在泰國居留。其家庭成員(配偶、父母及在21歲以下的未婚子女)也可獲得在泰國的居留許可。任何已獲得居留許可的人士若要在泰國工作,必須申請工作準許證。
(2)泰國什麼時候注冊債券擴展閱讀:
泰國的簽證分過境簽證、旅遊簽證、商務簽證、非移民類簽證、外交簽證、官方簽證、禮遇簽證七類,其中非移民類簽證分為ED、F、O三種。旅遊簽證有效期為三個月或六個月,可以停留30-60天。持旅遊簽入境需攜帶相當於20000泰銖/人或40000泰銖/家庭的現金或等值外幣。
根據泰國相關法律規定,逾期在泰國停留的受到500泰銖/天,最高20000銖的罰款,最高10年禁止再入境。泰國移民局2019年2月15日在素萬那普機場舉辦新版電子落地簽證系統正式上線儀式,以期進一步方便包括中國遊客在內的外國遊客。
Ⅲ 怎麼在泰國拿到永久居民證
1>出生入籍:父母有泰國居留身份,居住滿一定年限,孩子在泰國出生,孩子可以是泰國國籍,父母不可以;
2>結婚入籍: 女性嫁給泰國人,生孩子後滿足一定居住年限可以申請入籍泰國;男性娶泰國老婆,泰國出生的孩子可以入籍,男性無法入籍;
3>投資入籍:投資1000萬泰銖滿3年,泰語可以基本溝通,辦理時間6-10年可能可以拿到居留身份,拿到居留身份後居住滿5年,有機會申請,但是能否入籍遙遙無期;
4>其他入籍:政治避難,難民等;
5>市面上有個別在售的泰國護照,一般是買當地出生證或者買死人的出生證(簡稱替頭)。說起來都感覺冷風颼颼滴,誰還敢去辦一個不成,市面上如果有中介允諾可以辦理泰國護照,大多數是這樣方式。
泰國入籍不僅難度不小,而且還有明確的配額,泰國政府允許中國每年向泰國移民200人,其中包括港澳台同胞。對希望移民至泰國的外國人,必須依照配額規定辦理,且須在未入泰國之前在泰國使領館申辦。
正式合法地申請泰國國籍需要滿足的條件非常多,整個程序也是相當復雜的,甚至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全部完成。這個過程會涉及到查找配額、提交申請、泰語知識、對泰國所作貢獻、面試錄像、居留測試等等非常復雜的程序。
滿足不了高難度的入籍條件,難道移居泰國,就無路可走了嗎?當然不是,辦不了護照,還可以辦理辦理泰國「綠卡」。
5~20年的泰國「綠卡」拯救您的泰國夢
泰國精英簽證,是由泰國政府機構頒發給外籍高端人士的俱樂部會員制『綠卡』,旨在吸引更多高凈值外籍人士來泰國長期居住,為他們在泰國生活和經商投資提供便利;持有此卡即可在泰國擁有國賓級待遇。
Ⅳ 中國公民如何移民泰國,需要什麼條件
中國公民如何移民泰國,需要的條件具體如下:
出生入籍:父母有合法泰國居留權,滿足一定居住年限,其孩子可以落地出生入籍。
結婚入籍:女方嫁入泰,需要結婚生子,且居住一定年限;男方娶泰女方,基本上不能入泰籍。
如何獲得泰國永久居留權(綠卡)?申請條件:
1)在泰國合法居留3年以上。
2)外國人之前在泰國居留是基於:商業、受雇、投資;專家或院士;照顧家人(家人是泰國國籍)、爸爸或者丈夫是泰國人,需要依賴他們;伴隨已經獲得居留許可的丈夫、父親、孩子或者女兒;60歲以上且月凈收入不低於30000泰銖。
3)外國投資者,投資私人或者公共公司,購買公寓,購買國債或者國營企業債券,存款在一個或者多個泰國銀行,或者根據移民局的規范的投資,金額不低於1000萬泰銖。
4)外國投資者:直接投資超過1000萬泰銖或者間接投資超過800萬泰銖於政府債券、泰國企業債券、公寓等,其中600萬泰銖是給配偶,200萬泰銖是給每個低於20歲的未婚子女的。
5)外國專業人士年收入不低於1萬美金。
6)已經更改了國籍的泰國公民。
Ⅳ 泰國能移民嗎
對前往泰國定居的移民,泰國嚴格控制。對獲准入境就業或投資考,一般只發給非移民簽證。泰國政府允許中國公民每年向泰國移民200人。對希望移民至泰國的外國人,必須依照配額規定辦理,且須在未人泰國之前在泰國使領館申辦。1.親屬移民:根據泰國移民法規定,中國公民需具備如下條件之一者,方可申請赴泰國移民定居:(1)泰國公民的配偶與父母(包括養父母);(2)泰國公民的子女(含養子女);(3)泰公民的兄弟姐妹,年齡必須是未成年的兄弟姐妹,且在異國他鄉無人照養者;(4)泰國移民法律規定的其他特殊情況者。按照泰國移民法律規定,凡具備移民條件者,申請人可委託在泰國居住的親友,向泰移民局提出申請,或申請人持有關證件,向泰國駐華大使館提出申請。遞交的證件包括:泰國親友身份證影印件,泰國親友的經濟收入證明書或財產狀況證明書,特別要提供房屋等不動產證明書,泰國親友與申請人之間的關系認定書,泰國親友的有關信件,本人的護照和照片等。泰國駐華使館領事部接到申請書及有關材料後報泰國移民局,對申請進行審查認定,經核實,泰國駐華使館官員將向申請人簽發移民簽證,申請人可持護照赴泰國定居。2.結婚移民:外國人可與泰籍人士結婚而取得永久居留資格。但若外國男子娶泰國女子為妻,其所生子女要跟父籍,只准許居留,不能入泰籍。泰國男子娶外國女子,所生子女則可取得泰國籍。3.專業人員移民:外國專業人士或學者在泰國獲准長期居留的條件:(1)專業人士或學者的專業是對泰國有利的,便可獲發居留許可;(2)每年最低收入為1萬美元;(3)年滿25歲或以上。申請長期居留只限於泰國本土缺乏的專業人士,且要由欲僱用你的泰國有關機構在泰國進行申請。凡個人知識、專業能力、擁有財產達到政府規定程度的,可以申請永久居留。獲發居留許可的專業人士或學者可無限期在泰國居留。其家庭成員(配偶、父母及在21歲以下的未婚子女)也可獲得在泰國的居留許可。任何已獲得居留許可的人士若要在泰國工作,必須申請工作準許證。4.投資移民外國人投資不少於1000萬泰銖的金額,經內務部的批准及咨詢後,可獲得永久居留。在申請期間,申請人可獲准暫逗留泰國,直至泰國有關部門對其申請作出決定為止。給予外國投資者、專家與技術人員永久居留資格,主要是為促進外國投資及泰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外國投資者的投資項目,必須符合投資推廣的項目。泰國投資委員會編有"投資委員會指南",列出受歡迎的投資項目。最低投資額由100萬泰株至300萬泰銖不等,視投資類別而定。(1)對符合投資局推廣的項目,投資委員會將不會考慮項目的細節,但會考慮投資規模、投資者的資格及股權結構(普通股);(2)投資資金必須投資於為實施投資項目而成立的有限公司的普通股;(3)自獲得居留許可的3年內,投資者須遵守所有投資規定。投資者可為本人的直系親屬申請赴泰國長期居留:①配偶;②父母;③最多3名在20歲以下的未婚子女。外國投資者可通過購買由財政部及泰國銀行發行的政府債券,而獲得永久居留。有關的規定如下:(1)投資者,800萬銖;(2)配偶,600萬株;(3)每名子女(未婚及20歲以下),200萬銖。以投資者購買債券的文件和投資者的資格,作為審批永久居留的條件。
Ⅵ 移民泰國需要哪些條件
1.親屬移民
根據泰國移民法規定,中國公民需具備如下條件之一者,方可申請赴泰國移民定居:
(1)泰國公民的配偶與父母(包括養父母);
(2)泰國公民的子女(含養子女);
(3)泰公民的兄弟姐妹,年齡必須是未成年的兄弟姐妹,且在異國他鄉無人照養者;
(4)泰國移民法律規定的其他特殊情況者。
2.結婚移民
外國人可與泰籍人士結婚而取得永久居留資格。但若外國男子娶泰國女子為妻,其所生子女要跟父籍,只准許居留,不能入泰籍。泰國男子娶外國女子,所生子女則可取得泰國籍。
3.專業人員移民
外國專業人士或學者在泰國獲准長期居留的條件:
(1)專業人士或學者的專業是對泰國有利的,便可獲發居留許可;
(2)每年最低收入為1萬美元;
(3)年滿25歲或以上。申請長期居留只限於泰國本土缺乏的專業人士,且要由欲僱用你的泰國有關機構在泰國進行申請。凡個人知識、專業能力、擁有財產達到政府規定程度的,可以申請永久居留。
4.投資移民
外國人投資不少於1000萬泰銖的金額,經內務部的批准及咨詢後,可獲得永久居留。在申請期間,申請人可獲准暫逗留泰國,直至泰國有關部門對其申請作出決定為止。給予外國投資者、專家與技術人員永久居留資格,主要是為促進外國投資及泰國的科學技術發展。
具體的建議你咨詢泰國當地的事務所,因為他們是專門的幫外國人注冊公司辦理簽證這些的,他們知道的會比較詳細專業
Ⅶ 想問下移民泰國需要哪些條件呢
泰國本身不是一個傳統移民國籍,入籍泰國,獲得泰國公民權主要有這么幾種途徑:
1.出生入籍:父母有合法泰國居留權,滿足一定居住年限,其孩子可以落地出生入籍。
2.結婚入籍:女方嫁入泰,需要結婚生子,且居住一定年限;男方娶泰女方,基本上不能入泰籍。
如何獲得泰國永久居留權(綠卡)?申請條件:
1.在泰國合法居留3年以上
2.外國人之前在泰國居留是基於:商業、受雇、投資;專家或院士;照顧家人(家人是泰國國籍)、爸爸或者丈夫是泰國人,需要依賴他們;伴隨已經獲得居留許可的丈夫、父親、孩子或者女兒;60歲以上且月凈收入不低於30000泰銖
3.外國投資者,投資私人或者公共公司,購買公寓,購買國債或者國營企業債券,存款在一個或者多個泰國銀行,或者根據移民局的規范的投資,金額不低於1000萬泰銖
4.外國投資者:直接投資超過1000萬泰銖或者間接投資超過800萬泰銖於政府債券、泰國企業債券、公寓等,其中600萬泰銖是給配偶,200萬泰銖是給每個低於20歲的未婚子女的
5.外國專業人士年收入不低於1萬美金
6.已經更改了國籍的泰國公民
Ⅷ 泰國的存款利息,債券利息,股票分紅,資本利得要課稅麽,課多少
泰國(Thailand)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不同的國家,在存款利息、債券利息、股票分紅、資本利得課稅方面是不同的,具體需以當地實際情況為准。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8-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Ⅸ 97年的泰國金融危機是怎麼回事及世界的其他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http://www.gwamcc.com/eyeshot/view_user.asp?id=5185
亞洲金融危機八年祭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4:59 中國經營報
作者:劉軍紅 來源:中國經營報
1997年7月2日,泰銖貶值,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東南亞經濟由「奇跡」落入「危機」,至本月,剛好八周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傳染特徵告訴人們,在經濟活動全球化背景下,鄰國和地區經濟的變動並不是別人家的「門前雪」,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教訓也不是我們可以輕易忽略的舊事。
反思:「雙錯位」拖垮多國經濟
一般認為東南亞金融危機首先表現為貨幣危機。也就是東南亞各國貨幣暴跌引發了大規模的銀行信用危機,在波及和傳染效果下,進一步演變為整體經濟危機。作為其前提,1995年夏季以後的日元對美元貶值,導致東南亞各國出口競爭力下降,使貿易收支表現赤字,直接投資魅力銳減。這種狀況持續到危機爆發前夕仍沒有改變。
同時,1997年中期,在全球金融自由化背景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國相繼實行了匯兌制度改革,搞浮動匯率制,並允許資本自由進出,導致外資銀行和對沖基金等主導的短期資金大量流入。如1995年東南亞危機各國經常收支出現410億美元赤字,而資本收支則表現了815億美元的順差,1996年資本收支順差進一步超過1000億美元,而直接投資只有58億美元,這意味著絕大部分資本為短期游資。短期資本具有較強的移動性,帶有急劇動盪的風險。特別是,在東南亞各國的金融系統尚缺乏「金融變壓器」功能的前提下,短期外資大多經本地銀行直接被應用於國內長期實業投資,如房地產投資,並沒有經過金融資本市場進行「變壓」。這些「高能」資金直接應用於國內實業項目,好比「高壓電源」未經變壓器直接插入「低壓電器」,其危險性可想而知。在外資源源不斷流入時,這種「錯位」融資尚能持續,但是,當外資集中撤離時,因資金被壓在長期項目上,無法立即償還,結果導致銀行信用危機。另一方面,短期游資多為美元資金,外資集中撤離東南亞市場,導致外匯市場上集中搶購美元,拋售本地貨幣,直接誘發了本地貨幣貶值,又形成了幣種上的「錯位」。這種「雙錯位」被認為是東南亞貨幣金融危機的元兇。
預警:經濟結構隱現新風險
八年後的今天,雖然東南亞各國經濟全面復甦,直接投資不斷增加,外匯儲備余額全面上升。但東南亞經濟在結構上又表現了新的風險。首先,當前的東南亞,在貿易結構上,形成了日本、中國和東南亞四小龍之間的三角貿易關系;在產業分工上,重新確立了先日本,後「四小龍」,再中國的產業梯度。日本主要生產高附加價值的核心部件、中間產品,向東南亞四小龍和中國提供生產設備、原材料以及核心部件;「東南亞四小龍」作為次級生產基地,進行相對高級的製造生產;而中國則提供組裝加工車間,並再將最終產品出口到美國和日本市場。在產業上,日本為「頭雁」,在貿易上,中國則表現為「龍頭」。在這種結構下,中國成為日本、東南亞的出口「中轉站」,直面美國的貿易制裁風險。
其次,在匯兌制度上,自2001年前後,東南亞出現了事實上的對美元聯動關系,重新表現了新形勢下的匯兌風險。再次,為了保持與美元的聯動關系,在前一階段美元貶值背景下,東南亞各國大量買進美元,平衡匯率,結果導致外匯儲備急劇增加。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在內的東南亞外匯儲備總額已超過2萬億美元。中央銀行持有的巨額美元資產運用方向成為各國的難題。迄今為止,各國央行主要將儲備的美元資產運用於購買美國國債,導致美國國債價格急劇上漲。但是鑒於以下三個因素的變化,東南亞各國的外匯儲備充滿了匯兌風險。第一,美國經常收支和財政收支的雙赤字不斷膨脹,美元頹勢難改,一旦美元貶值,將給東南亞各國央行帶來巨額損失;第二,近年,日本積極推動亞洲貿易「脫美元化」,與東南亞的貿易結算中,日元比例急劇提高,2004年日元結算比例首次超過美元,但東南亞各國外匯儲備中的日元比例平均仍僅在5%左右,貿易與外匯儲備出現新形式的幣種錯位;第三,在伊拉克戰爭和歐元升值背景下,東南亞各國央行增加了歐元儲備,而近期,在美國提高利率、歐盟憲法投票遭遇挫折,歐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面臨挑戰的形勢下,增儲的歐元如何調整又成為東南亞各國央行的新難題。
尤其不能忽視的是,美國國會對中國人民幣匯兌制度改革壓力增強,一旦人民幣匯兌制度改革倉促落實,不僅將影響國內金融系統穩定,同時因東南亞各國對我國貿易依存加深,將直接影響東南亞各國的實際對外出口,從而導致各國國際收支惡化。在東南亞金融系統依然脆弱的環境下,又將帶來新的匯兌風險。
經濟的相互依存客觀上要求各國政策的相互協調。在東南亞危機爆發後的第八個年頭,不僅需要東南亞各國彼此協調經濟政策,同樣也需要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主動與東南亞協調政策,共同控制潛在的經濟風險。
漫畫一周
平民奧運主題的勝出
7月6日,國際奧委會在新加坡宣布,倫敦最終勝出,成為2012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先前頗被看好的巴黎在最後一輪敗北。據了解,巴黎計劃投資為25億歐元,低於倫敦的38億歐元,是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其次,倫敦的平民奧運主題,歷史上曾是挽救奧林匹克運動的淵源,也讓倫敦贏得了不少感情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50709/14591779280.shtml
審視金融危機
LEARNING.SOHU.COM 2004年3月5日14:37 [ 李利明 ]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隨著中國的金融體系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任何來自外部的風吹草動都將對中國的金融體系產生大的影響,而中國自身的金融體系現狀也無法迴避金融危機的風險
過去十年間,對於全球經濟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戰爭也不是自然災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機。在這十年間規模較大的金融危機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1998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和巴西金融危機、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機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機。
十年來的幾次金融危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們大多發生在新興市場國家。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在自身宏觀經濟條件尚未成熟的時候比較早地進入了全球金融體系,完成資本項目下的本國貨幣可自由兌換。盡管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普遍認為允許資本在各個國家間無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對於債務國和世界經濟有益,但大量的資本項目自由化帶來了投機性外匯交易和銀行危機。有的新興市場國家在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的背景下,一旦本國貨幣被國際炒家狙擊,往往首先匯率失守,本國貨幣大幅貶值,然後銀行業遭遇危機,大量中小銀行倒閉,危機擴散到整個社會,導致本國經濟發展水平出現倒退,多年成果毀於一旦,在印度尼西亞和阿根廷甚至引發了社會動盪和政治危機。
中國政府在1996年年底實現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可自由兌換時,曾經承諾2000年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正是由於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不可自由兌換,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逃過一劫,而東南亞國家遭受金融危機蹂躪的慘狀也令中國政府深為戒備。因此,從1998年開始,加強金融監管、清理整頓非法金融機構和金融活動、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成為中國金融行業的主題。其中比較大的動作包括救助四大國有銀行、整個信託業的推倒重來、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頓、農村「三會一部」的清理撤銷等等。
在中國加入WTO之後,中國金融業逐步對外開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將逐步實現可自由兌換。這個時候,在未來若干年中國會不會發生金融危機、發生了金融危機如何應對的問題已經不容迴避。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和學者已經深刻認識到金融危機將成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所面臨的最大危險和挑戰。2001年,著名的華人經濟學家錢穎一和黃海洲在遞交到最高層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未來十年內中國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差不多是100%!
除了中國身邊的亞洲金融危機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以外,對於過去十年間新興市場國家頻頻發生的金融危機,從墨西哥金融危機到俄羅斯金融危機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機,並沒有引起國內各界太多的關注。學術界到政府官員對於亞洲金融危機的關注,主要是分析為什麼創造「東亞奇跡」的東南亞國家會發生金融危機,以及中國能否避免東南亞國家金融危機的傳染。亞洲金融危機一結束,國內的金融問題以及金融改革便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而對於金融危機進行深入研究,如何防範和管理金融危機不再引人關注。在很多人看來,只要中國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機距離中國很遙遠。其實,隨著中國的金融體系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任何來自外部的風吹草動都將對中國的金融體系產生大的影響,而中國自身的金融體系現狀也無法迴避金融危機的風險。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機與國際資本流動的關系,了解其他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金融危機的防範與管理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對於中國在未來應對金融危機具有重要的作用。
幸運的是,國內最新出版的兩本關於金融危機的傑作《金融危機、流動性與國際貨幣體制》(讓·梯若爾著)和《金融危機的防範與管理》(巴瑞·易臣格瑞著)對於過去十年的金融危機以及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應對措施進行了深刻的理論分析和經驗介紹。
面對過去十年間頻頻爆發的金融危機,眾多宏觀經濟學家和國際經濟學家都在思考以下這些問題:金融危機是不是完全資本賬戶自由化所帶來的令人不快而又不可避免的副產品?世界各國應當演進到一個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的解決方案是經常性的非危機事件,還是一個地方自治債券模式,其中很少發生不履約事件?一個較好的秩序(即國外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的自由化以及在短期資本流動自由化發生之前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機構謹慎地監督金融中介)能否防止這些危機的發生?是否應當對短期資本流施加暫時的或永久的限制?所有這些措施如何與匯率體制的選擇相適應?這些危機是否得到了恰當的處置?以及國際金融機構是否應當改革,應當怎樣改革?經濟學大師讓·梯若爾教授在《金融危機、流動性與國際貨幣體制》中試圖從理論上回答這些問題。
盡管經濟學家對於金融危機有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長期以來,經濟學家對於金融危機的理論分析一直缺乏明確的分析框架,而梯若爾試圖在這本書中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又譯公司財務)中的「雙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論來建立金融危機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爾首先分析了關於金融危機以及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的普遍觀點。他認為,大多數的改革建議只注重表象而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並且無法協調建立有效的融資限制條件與確保借款國自行改革之間的目標沖突。他強調指出,正確識別市場失靈對於重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目標責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後,他將公司金融、流動性供給以及公司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運用於個體國家的借款問題。建立在「雙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審視了通常建議的政策,並且考慮了多邊組織如何幫助債務國在開放本國資本賬戶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收益。對於從事國際金融的理論研究,尤其是對於金融危機的研究感興趣的學者而言,這本薄薄的小書帶來的是豐厚的收益。
對於政府金融主管部門的官員和相關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從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爆發的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其他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中汲取經驗,從而學習防範和管理金融危機的方法,是他們更加感興趣的話題。對於這些人而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經濟學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機的防範與管理》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
曾經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顧問的易臣格瑞對於過去十年在新興市場國家爆發的金融危機有大量的仔細觀察和深入研究。在這本書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國對於金融危機採取的防範措施和發生金融危機之後的應對措施,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援措施,並且對眾多的學者提出的政策建議進行了分析。對於金融危機的防範,他從增強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國際組織確立的標准、加強對金融體系的審慎監管、對匯率進行管理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指出防範危機的官方努力應當建立在兩大支柱之上:市場紀律和審慎監管。他具體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機中各方所採取的措施產生的教訓和帶來的影響。對於政府官員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紹和分析都充滿了有用的信息。
對於金融危機問題感興趣的人士都應該認真讀一下這兩本薄薄的小書,讓·梯若爾和巴瑞·易臣格瑞將把他們對於金融危機的睿智思考分享給大家。
http://learning.sohu.com/2004/03/05/77/article219307774.shtml
關於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分析與思考
金融危機過後的阿根延經濟正在復甦
眾所周知 , 阿根廷於 2001 年至 2002 年爆發了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 , 並同步發生財政危機、企業危機、政 治危機、社會危機、體制危機。對此, 阿根廷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 努力走出危機陰雲, 使 GDP 逐季增長 , 增幅超過 0.5%,2002 年第四季度曾高達 2.0%,2003 年 GDP 估計增長 6%, 2004 年預計增長 5% 。財政經常 性賬戶從 2002 年 5 月起出現盈餘, 收支逐月增加。
一年多來, 阿根廷政府為化解金融危機, 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 在金融危機初期 , 被迫採取了兩項措 施 : 一是通過《公共緊急狀態和匯率體制改革法》 , 賦予新總統幾乎不受限制的經濟權力以應對危機。凍結 銀行存款和對美元存款按 121.4 的匯率強制比索化。 二是通過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援助、「倒賬」( 即暫 時停止支付到期外債本息 )末日與國際金融機構等國際機構債權人進行債務重組談判等形式, 獲取貸款援助, 減輕和延緩債務償還負擔。
金融危機之後 , 採取四項措施 : 一是在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的談判要求下 , 在 2004 年前先確定一個貨幣發行控制在 30% 的增幅內、通貨膨脹 5% 的漲幅內的貨幣 政策目標 , 然後從 2004 年 1 月 1 日起 , 根據通貨膨脹 預期確定保持穩定的浮動匯率制。二是努力恢復人們 對銀行的信心。危機發生時 , 全國銀行由 90 多家減少 到 50 多家 , 員工收入水平也下降一半 , 凍結存款和強 制比索化等措施對儲戶傷害較多 ( 比索存款貶值 2/3以上 ), 人們不願也不敢向銀行存款。危機之後 , 政府 向人們發出恢復對銀行信心的號召時 , 人們響應了政 府的號召 , 儲蓄很快回升 ,2003 年 6 月已達 6472 萬比 索 , 較最低的 2002 年 7 月的 54 包 0 萬比索增加 992 萬 , 月均增長 1.7% 。三是鼓勵銀行向私營部門增加貸款 , 根本改變危機前要求銀行過多向公共部門增加貸款的 做法 , 促進經濟恢復。四是嚴格限制美元匯出和商品進 口 , 鼓勵農產品出口 , 吸引國外遊客來阿旅遊 , 以增加 經常性賬戶盈餘。四是在改革稅制、加強征管的同時 , 努力控制財政支出 , 實現財政收支平衡或盈餘。
阿根廷金融危機成因的分析
( 一 ) 僵硬的貨幣局制度使本幣價值被嚴重 高估, 削弱了阿經濟競爭力。問根廷之所以在 1991年選擇與美元掛鉤的貨幣局制度 , 即貨幣發行量以國 際儲備為基礎。 1991 年之前常用發行鈔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 加上其他因素 , 致使通貨膨脹長期居高不下 ,1989 年曾高達 49% 。 1991 年採取貨幣局制度後 , 通脹很快得到控制, 1994 年消費品價格僅增長 3.9% 。但 在注重控制通脹的同時 , 沒有注意美元的走向 , 使得比索也隨之被逐步高估, 商品進口便宜 , 出口較貴 , 進而 逐步削弱了阿根廷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 經常性收支長 期處於赤字狀態 , 國際儲備逐步減少 , 實行貨幣局制度的基礎也就薄弱起來。
( 二 ) 金融監管過於簡單化、行政化。阿是全面實行金融自由化的國家 , 銀行不僅私有化 , 而且為 外資控制 ,10 大私有銀行中 ,7 家為外資獨資 ,2 家為外資控股, 外資控制了商業銀行總資產的近 70%, 資本也是自由流動的。在危機發生之前 , 一些引致危機的因素已經發生了量變, 大量的外資抽逃, 但政府缺乏金融 風險預警體系, 金融監管不力 , 以致沒有做好應有的防範。危機發生後, 政府倉促行動 , 採取了一些過於簡單化、行政化的措施, 如限制居民提取存款, 控制資本流動 , 暫時停止支付到期外債, 大幅度削弱工資和養老金等, 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反而激化了矛盾 , 加劇了危機。
( 三 ) 國家財政支出難以控制 , 收支狀況逐 步惡化。阿根廷公務員隊伍龐大 , 公務員工資高、福 利好 , 財政支出居高不下。阿全國人口 3600 萬 , 其中 公務員 200 萬。 20 世紀 90 年代以前 , 盡管政府曾通過 發行貨幣的方式彌補收支缺口 , 但經濟基礎還比較好 , 稅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實行貨幣局制度後 , 政府 很快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重要的替代收入來源 , 即在 1990-1995 年通過對 123 家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獲取 了 184.5 億美元的收入。 1996 年以後 , 這筆收入就銳減了 , 而阿根廷梅內姆總統為了第三次連任 , 中央政府支 出不僅不能減 , 而且還要繼續增加 , 對地方政府不願也 難以進行控制和約束 , 這使各級財政收支狀況逐年變化 , 不得不通過舉債為繼。
( 四 ) 沉重的債務負擔使政府不得不「倒賬」。各級政府為了彌補公共財政收支缺口 , 大量舉借外債 , 中央政府債務從 1996 年的 900 億美元急速上升 到 2001 年的 1550 億美元 , 占 GDP 的比例超過40% 。 按照國際通行的60% 的警戒線 , 這一比重並不算高 , 但主要問題是阿根廷是發展中國家, 債務結構不合理 , 還本付息期限集中在 2001-2004 年 , 且利率較高 , 加重了債務負擔。同時地方政府債務也較多, 因為阿憲法規定 , 省政府不必經中央政府批准只須省議會批准就可自行舉債。這樣, 阿根廷各省就直接在國內外舉債和發行代幣券 ( 即准貨幣發行 ) 。當借新債還舊債的鏈條斷裂時, 債務危機也就爆發了, 阿政府不得不宣告暫時停止支付到期本息。金融危機後 , 中央政府為進行債務重 組 , 加強外債管理 , 統一接管了地方政府主權外債。
( 五 ) 脆弱的財政經濟基礎抵擋不了外部環境沖擊。近年來, 由於阿根廷經濟不景氣 , 進出口能力大幅下降, 在阿的外商投資企業和銀行贏利能力下降, 加上比索價值高估, 大量外資抽逃, 吸引外資的難度加大 , 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蔓延和沖擊下, 阿根廷也就不可避免了。
( 六)國內政局不穩是果也是因。自 20 世紀 80 年代初阿軍政府實施「還政於民」的策略以來 , 政治民主化不斷發展 , 黨派之爭也日趨激烈 , 出現經濟問題 政治化傾向。執政黨欲推行的一些經濟政策受到很大掣肘 , 難以落實 , 不僅中央政府債務管理失控 , 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也失控。由於國內問題的累積 , 政府高層也 產生了矛盾 , 過於簡單化、行政化應對危機的措施使民眾對政府大為不滿 , 導致政權頻繁更迭 ,12 天之內換了五位總統 , 炙手可熱的總統寶座一時成了燙手的山芋。 政治危機又使金融危機的危害性加重。
阿根廷金融危機留給我們的思考
( 一 ) 金融穩定對經濟、社會和政治穩定至 關重要。在現代經濟社會中 , 金融一活全盤皆活 , 金 融一亂全盤皆亂。拉丁美洲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 社會動盪和政權更迭已經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 在加 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的我國 , 金融發揮著越 來越重要的作用 , 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 , 維護金融穩定 對於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 順利實現全面 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 , 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認識 , 保持警惕 , 未雨綢繆 , 標本 兼治 , 確保金融穩健、高效運行。
( 二 ) 不斷增強民族經濟競爭力是實現金融
穩定的重要基礎。 1997 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從我國 東南邊國家蔓延到俄羅斯和拉美 , 我國安然無恙 , 主要原因有二 : 一是實行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重的外資 引進戰略 ,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 形成了強大的外匯儲備;二是在因周邊國家發生金融危機、外需不振的情況 下 , 及時啟動了擴大內需的政策 , 迅速收到成效, 不僅 通過擴大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且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企業技改投資等方儼式 , 強身健體 , 增強了發展後勁。
( 三 ) 切實管好政府債務 , 特別是主權外債
是實現金融穩定的重要內容。大力吸引外資 , 有利 於緩解國內資金的短缺 , 促進本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 但借債是要還本付息的 , 因此借債要考慮項目的使用 效益和償還能力。阿根廷的教訓告訴我們 , 政府舉債規 模必須有所控制 , 舉債許可權必須集中到中央政府。盡管 我國實行分級財政, 地方也多次呼籲自行舉債 , 但我們 認為對舉債許可權問題仍應持相當謹慎的態度 , 避免地 方政府行為短期化 , 避免債券市場出現混亂。中央財政應切實履行統一管理政府主權外債的職責, 相關部門 要做好配合工作; 政府債務特別是主權外債的結構要 合理 , 規模要適當, 必須與政府的償還能力相適應。在加強政府主權外債管理的同時, 對其他外債也要借鑒 國際慣例進行管理和運作。
( 四 ) 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是實現金融穩定的 重要措施。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今天 , 匯率成為一個重要的紐帶, 成為國家調控的重要工具。阿根廷實 行固定匯率制的最大感受就是對控制通貨膨脹非常有力 , 但「進去容易 , 出來很難」, 即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沒有理由拋棄 , 在困難的情況下拋棄很難 , 一旦拋棄 結果很糟。我國現在成功地實行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的、 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 主要因為我國有較多的外匯儲備 , 並且只放開經常性項目收支。他國教訓和我國經驗告訴我們 , 應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同時在深化金融改革中進一步探索 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金融自由化, 特別是資本 項目自由兌換、金融開放化 , 要在完善監管的前提下穩步推進。
( 五 ) 建立穩固、強大的國家財政是實現金融穩定的重要保證。綜觀世界各國的經驗和教訓, 金 融風險最終要反映和體現到國家財政上來。因此 , 政府 在注意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同時, 要注意加強財政 收支管理 , 壯大財政實力。當前我國財政赤字不斷增加 , 面臨的各種風險也在累積 , 因此 , 必須清醒地認識 到警惕和防範財政風險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 不僅要對 中央政府預算內的顯性債務 , 而且要對中央政府預算 外的顯性債務和各級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 , 進行全口徑預算管理 , 還要對公共機構和國有企業的各種欠賬、掛賬、虧損、不良資產等隱性和或有債務進行有效監 控 , 並研究制定各種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的積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