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虎紋蛙有什麼特徵
Ⅰ 抓到一隻全身呈土褐色的青蛙 眼睛很大這種青蛙學名是什麼
學名叫虎紋蛙,不是青蛙。與青蛙的主要區別是,科目分類不同、形態特徵不同、生活習性不同,具體如下:
一、科目分類不同
1、虎紋蛙
學名虎紋蛙,別稱水雞、田雞、青雞、泥蛙、蝦蟆等。屬無尾目、叉舌蛙科、虎紋蛙屬、虎紋蛙種。
二、形態特徵不同
1、虎紋蛙
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緣,鼓膜略大於第三指吸盤,距眼較近,無犁骨齒。背面和咽喉部皮膚光滑,腹部及股部腹面滿布扁平疣,腋胸部多有橫膚褶。背面顏色有深淺變異,多為淺黃色或棕黃色,其上有5條棕色或棕黑色縱紋,有的或斷或續,四肢背面淺紫色,其上有不規則黑黃紋或不明顯。
2、青蛙
頭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寬大,橫裂,由上下頜組成。上頜背側前端有 1 對外鼻孔,外鼻孔外緣具鼻瓣。眼大而突出,生於頭的左右兩側,具上、下眼瞼,下眼瞼內側有一半透明的瞬膜。青蛙的背上是綠色的,很光滑、很軟,還有花紋,腹部是白色的。
三、生活習性不同
1、虎紋蛙
虎紋蛙常生活於海拔900米以下稻田、溝渠、池塘、水庫、沼澤地等有水的地方,其棲息地隨覓食、繁殖、越冬等不同生活時期而改變。虎紋蛙是肉食性動物,在自然界中以捕食蝗蟲、蝶蛾、蜻蜓、甲蟲等昆蟲為主,虎紋蛙蝌蚪則靠攝食水中的原生動物、藻類及有機碎屑等天然餌料為食。
2、青蛙
青蛙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所食昆蟲絕大部分為農業害蟲。
Ⅱ 虎紋蛙能長多大要多久才長那麼大
泰國虎紋蛙成年體重一般250—450克,大的可達650克。其頭型短小,皮膚粗糙,背部兩側各有數條不規則的短膚褶,長短不一,若斷若續,背部顏色因飼養環境不同而呈棕灰、黑灰、墨綠等色,並附有不規則的黑斑,腹面白色,四肢有黑斑紋。其體形雌蛙較大,雄蛙稍小。區別雌雄不能像美蛙那樣從鼓膜分辨,只能從蛙下頜咽部辨認:雄蛙口角處咽側有一對聲囊,顏色淺灰,而雌蛙無此聲囊。雄蛙不常鳴叫,且叫聲很小。泰國虎紋蛙性情溫順,跳躍力差,食性廣,病害少,好管理。飼養方式、生產性能與美國青蛙無異,但與美國青蛙相比,具有下面幾點優勢:⑴不挑食。只要定時定點,不管是死餌還是顆粒配合飼料,都能照吃不誤,比美國青蛙更樂意吃死餌。⑵泰國虎紋蛙前期比美國青蛙生長速度快,一般飼養80至90天即達到200—250克,而美蛙達到該商品規格約需4個月。
Ⅲ 青蛙 田雞 牛蛙 蟾蜍的區別是什麼
青蛙 田雞 牛蛙 蟾蜍的區別:
1、從形態特徵區分
青蛙頭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寬大,橫裂,由上下頜組成。上頜背側前端有 1 對外鼻孔,外鼻孔外緣具鼻瓣。眼大而突出,生於頭的左右兩側,具上、下眼瞼;下眼瞼內側有一半透明的瞬膜。
青蛙的背部有三條明顯的背側,也就是類似於魚鰭的東西,但是形狀是不一樣的。第一和第三條背側的前端分別有一個鼻孔。這是青蛙與其它蛙類最明顯的區別。
牛蛙成體體長一般在70-170毫米間,最大可在200毫米以上,是現生最大的蛙類之一。皮膚通常光滑,無背側褶,吻部寬圓。雌性的鼓膜約與眼等大,雄性的則明顯大於眼。
牛蛙的體型較大,是最大的一種蛙類,可以看出和青蛙的區別就是沒有背鰭。
雄蛙體長25~27mm,雌蛙體長29~34mm,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緣,鼓膜略大於第三指吸盤,距眼較近,無犁骨齒。
田雞又稱虎紋蛙,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並且身上長著深褐色的斑點,這是它獨有的特點。
癩蛤蟆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猴子、癩刺、癩疙寶。蟾蜍水陸兩棲,皮膚布滿小孔具有滲透性,外加它們從出生就沒有羊膜和殼等結構的保護,致使它們對環境的敏感性要高於其他類群,兩棲動物被認為是檢測環境變化的風向標
2、棲息環境的不同
青蛙:由於皮膚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因此它們一生離不開水或潮濕的環境,怕乾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熱帶和溫帶多雨地區,分布在寒帶的種類極少。小時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長大後還可以到陸地上生活。
牛蛙:小型湖泊,永久性池塘。湖泊、池塘內生長有水生植物和由沉積物堆積而成的淺水區,沿岸被灌木遮蔽。
田雞:生活於海拔900m以下稻田、溝渠、池塘、水庫、沼澤地等有水的地方,其棲息地隨覓食、繁殖、越冬等不同生活時期而改變。
癩蛤蟆:喜隱蔽於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水溝邊。皮膚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潛伏隱蔽,夜晚及黃昏出來活動。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內或陸地潮濕土壤下越冬。
總結:從以上的資料來看,這四種都屬於蛙類,都離不開水或者潮濕的環境。只是對於潮濕的環境選擇略有不同。
3、分布范圍不同
青蛙、癩蛤蟆:全世界水域,以及潮濕的地區都有分布。
牛蛙:四川、重慶、廣西、湖南、新疆、雲南、浙江、福建等。
田雞:國內常見的分布在河南、陝西等中部地區,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香港等南部地區均有分布,國外還見於緬甸、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地區。
Ⅳ 虎斑蛙是虎紋蛙的另一種叫法嗎
虎斑蛙是蛙類中體形較大而粗壯的一種,雌性比雄性大,體長可超過12厘米,體重250—500克。它的皮膚極為粗糙,頭部及體側有深色不規則的斑紋。背部呈黃綠色略帶棕色,有十幾行縱向排列的膚棱,膚棱間散布小疣粒。
腹面白色,也有不規則的斑紋,咽部和胸部還有灰棕色斑。前後肢有橫斑。 由於這些斑紋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圓,趾間具全蹼。前肢粗壯,指墊發達,呈灰色。雄蛙具外聲囊一對。
虎斑蛙的頭部一般呈三角形,頭與軀幹部沒有明顯的界限。頭端部較尖,游泳時可以減少阻力,便於破水前進。口十分寬大,除捕食外,一般很少張開。眼睛位於頭的背側或頭兩側。 上方和下方都有眼瞼,與眼瞼相連的還有向內折疊的透明瞬膜,在潛水時,瞬膜上移可以蓋住眼球。
外鼻孔上有一個鼻瓣,可以隨時開閉,以控制氣體的進出。雄性頭部腹面的咽喉側部有一對囊狀突起,叫做聲囊,是一種共鳴器,能擴大喉部發出如犬吠般的洪亮叫聲,起到吸引雌性的作用。軀幹部有兩對肢體。 前肢短,具4趾,主要起支撐身體前部的作用,還能協助捕食和在游泳時平衡身體。
後肢較長,具5趾,趾間具蹼,主要是在水中游泳和在陸地跳躍時起推進作用。
虎紋蛙,俗稱水雞、田雞、青雞、泥蛙、蝦蟆等,隸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無尾目叉舌蛙科虎紋蛙屬。虎紋蛙屬約有4個亞種,中國和泰國各有1種,即中國虎紋蛙和泰國虎紋蛙。
雄蛙體長25~27mm,雌蛙體長29~34mm,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緣,鼓膜略大於第三指吸盤,距眼較近,無犁骨齒。背面和咽喉部皮膚光滑,腹部及股部腹面滿布扁平疣,腋胸部多有橫膚褶。前肢較細,前臂及手長小於體長之半,指、趾端有吸盤和邊緣溝,吸盤背面無「Y」形跡,第一、二指與第三、四指相對形成握物狀,指側有緣膜,基部相連成蹼跡後肢細,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左右跟部重疊甚多,脛長略大於體長之半,外側3趾間近半蹊,外側蹠間無蹼,內蹠突小,無外蹠突。
背面顏色有深淺變異,多為淺黃色或棕黃色,其上有5條棕色或棕黑色縱紋,有的或斷或續,四肢背面淺紫色,其上有不規則黑黃紋或不明顯。咽喉部及股基部腹面黃白色,僅下唇緣有深色細點,四肢腹面肉紅色,雄蛙第一指有婚墊,有單咽下外聲囊,雄性線紅色,卵粒乳黃色,卵徑1.4mm左右。
Ⅳ 虎紋蛙和石蛙的區別,石蛙的天敵是什麼
1、科屬:虎紋蛙為新蛙亞目、叉舌蛙科、虎紋蛙屬兩棲動物;石蛙為蛙科、露水蛙族、棘胸蛙屬兩棲動物。2、形態特徵:虎紋蛙和石蛙外形差不多,不過虎紋蛙只有腹部喉嚨和腿部有黑斑,腳上沒毛;而雄性石蛙腹部兩手中間有凸起小點,腳上有毛。3、棲息環境:虎紋蛙常生活於丘陵地帶海拔900m以下的水田、溝渠、水庫、池塘、沼澤地等處;石蛙主要生活於海拔600-1500m近山溪的岩邊,棲息的洞穴一般為自然石洞或土洞。
一、虎紋蛙和石蛙的區別
1、科屬
(1)虎紋蛙: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滑體亞綱、無尾目、新蛙亞目、叉舌蛙科、虎紋蛙屬兩棲動物。
(2)石蛙: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滑體亞綱、無尾目、蛙科、露水蛙族、棘胸蛙屬兩棲動物。
2、形態特徵
虎紋蛙和石蛙外形差不多,不過虎紋蛙只有腹部喉嚨和腿部有黑斑,腳上沒毛;而雄性石蛙腹部兩手中間有凸起小點,腳上有毛。
3、棲息環境
(1)虎紋蛙常生活於丘陵地帶海拔900m以下的水田、溝渠、水庫、池塘、沼澤地等處,以及附近的草叢中。白天多藏匿於深淺、大小不一的各種石洞和泥洞中,僅將頭部伸出洞口,如有食物活動,則迅速捕食之,若遇敵害則隱入洞中。
(2)石蛙主要生活於海拔600-1500m近山溪的岩邊,棲息的洞穴一般為自然石洞或土洞,於繁殖季節時居石洞者較多。洞穴多在溪流岸邊靠近水面,或者洞口有一半在水面之下。
4、分布區域
(1)虎紋蛙的分布范圍較廣,我國在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廣東、廣西、貴州、福建、台灣、雲南、江西、海南、上海、河南、四川和陝西南部等地均有分布,在國外還見於南亞和東南亞一帶。
(2)石蛙主要分布在中國的雲南、貴州、安徽、江蘇(宜興、溧陽)、浙江、江西、湖北(通山)、湖南、福建、廣東、廣西、香港等地均有分布,在國外主要分布於越南(北部)。
二、石蛙的天敵是什麼
1、石蛙卵的天敵主要有魚類和水生無脊椎 ,如青蜓的幼蟲。此外,蛙、蝌蚪也會吞食蛙卵。蝌蚪、幼蛙、成蛙的天敵主要有魚、龜、 鱉、蛇、鼠、水鳥、蛙等。
2、石蛙是我國南方山區特有的名貴產品,生活在清澈的流動山泉水中,以活性的蚯蚓、蝦、螃蟹、福壽螺、飛蛾、蚊子等其他昆蟲為食。
Ⅵ 泰國虎紋蛙的基本信息
1 .棲息環境 泰國虎紋蛙抱對、受精、受精卵的胚胎發育及蝌蚪的生長發育,都離不開水。成蛙期喜棲在養殖池周邊陰暗、潮濕的洞穴、雜草和水草的下面或遮陰良好的食物台上。人工養殖泰國虎紋蛙的陸地上需要有雜草。同時要用石棉瓦、瀝青紙搭涼棚,水中種植水生植物,確保陸上陰涼、潮濕。
2 .活動特點 蝌蚪喜歡生活在靜水中,一般棲息在水底。蛙喜歡群居,泰國虎紋蛙則常棲息在食台上,但當皮膚乾燥時,則會潛入水中游水,稍後又爬上陸地或食物台上棲息。在人工養殖時,一定要有足夠的適於棲息的陸地或浮板供其棲息,防止因積堆而被壓死。泰國虎紋蛙常蹲伏在陸地上、食物台上不動,喜安靜。其蝌蚪與成體均喜歡晚上活動。因此,在人工養殖時,就要注意投喂時間。
泰國虎紋蛙雖然喜歡群居,但兇殘的本性仍與野生的虎紋蛙一樣,蛙群內會發生互相殘殺現象。在人工養殖時,常發生大蛙吃小蛙、大蝌蚪吃小蝌蚪的現象,尤其是大小蝌蚪和蛙混養、飼料投喂不足、氣候變化前後及生病之時。因此,每當幼蛙飼養 1 個月左右時,就要及時按蛙體大小進行分群。此外,飼養單位面積蛙數不能過大,要劃分小單位;降低飼養密度;做好遮陰工作;水要深,最好保持流動水,此舉是防止發生互相吞食現象的有效措施。 泰國虎紋蛙的蝌蚪與幼蛙、成蛙的食性不同,人工飼養投喂飼料時要區別對待。
1 .蝌蚪的食性 蝌蚪是雜食性的,按蝌蚪發育不同階段所攝食的飼料不同。 孵化後 3 一 10 天的小蝌蚪主要攝取水中的甲藻、綠藻、藍藻等。孵化 10 天之後到出現後肢前,此時的蝌蚪以攝食植物性食物為主,也吃動物性食物。從後肢出現到前肢出現、尾部消失變態成幼蛙之前,則攝食水中大的水蚤、水蚯蚓、小魚苗等,也攝食大的魚肉塊等,這個階段以肉食性為主,也吃食較大的植物碎屑。
2 .幼蛙及成蛙的食性 幼蛙與成蛙的食性一樣都是肉食性的。一般捕食蚯蚓、黃粉蟲、蠅蛆以及小魚蝦等,也可以吞食魚肉塊及雞、鴨、魚的內臟。泰國虎紋蛙的攝食量還與溫度密切相關,每當氣溫低於 15 ℃ 時,停止攝食;氣溫在 20 ℃ 左右時,攝食減少;在 21 一 35 ℃ 時,攝食量最多;但氣溫高於35℃ 時,又減少了攝食。
泰國虎紋蛙有貪食性。因此,在人工喂料時應注意適當控制,喂料量一般為 體重的 5 %一 8 %。 1 .溫度 溫度是決定泰國虎紋蛙生存、生長、繁殖和攝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因為其生理特性不同,其所要求的溫度有所差別。適於泰國虎紋蛙生長繁殖的溫度為 15 一 35 ℃ ,最適的溫度則 25 一 30 ℃ 。在人工飼養時應加強遮陰,同時應加深水位,加註冷水降溫。尤其是蝌蚪池和幼蛙池,容易引起死亡。在炎熱的季節,蛙白天不出來攝食,而在晚上天氣涼爽時才出來活動,所以白天應該減少喂料。當氣溫下降到 25 ℃ 以下時,蝌蚪和蛙的活動逐步減弱,攝食量會不斷下降,喂料可改在中午。氣溫下降到 15 ℃ 時,則停止攝食和活動,鑽入洞穴或潛入泥中,緊閉雙目,不吃不動,進入冬眠狀態。
泰國虎紋蛙的繁殖活動也取決於溫度,當溫度在 25 ℃ 左右時,成熟的雌、雄蛙才會在水中抱對、產卵,每次的排卵量也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溫度高於 30 ℃ 時則停止抱對、產卵。
2 .濕度 泰國虎紋蛙為水陸兩棲,雖然可以離開水體,較長時間在陸地上棲息、攝食,但需要高濕度,不能在乾燥的陸地上生存。這是因為蛙的皮膚是輔助性呼吸器官,不具備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保護組織結構,只能靠皮膚腺體分泌的黏液,保持體表濕度。在高溫下運輸蛙時,就要保證蛙體濕潤,否則會因體內水分蒸發過多而引起死亡。
對於乾燥環境,泰國虎紋蛙有一定的防禦能力。當陸地環境濕度過小時,蛙便迅速跳入水中,或遷移到有水的地方去,或鑽入濕度大的深泥中休眠,降低活動強度,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消耗。
3 .水質 泰國虎紋蛙一生都離不開水。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其活動和生長繁殖。
泰國虎紋蛙只能在淡水中生長、繁殖,它的蝌蚪也只能在淡水中發育、變態。施用過化肥的農田水不能流入蛙池。用食鹽水防治疾病時,一定要控制好濃度,一般在 2 %一 3 % ,不然也會引起蛙體失水死亡。
池水中溶氧量對受精卵的孵化、蝌蚪的存活有重要的作用。受精卵孵化時所需的含氧量為 3 . 5 一 4 . 5mg / l ,蝌蚪生長期所需的含氧量高達 5 . 0~ 6 . 0mg / l 。而蛙因進行肺呼吸,能呼吸空氣中的氧,所以水中溶氧量可低到1 . 5 一 2 . 5mg / I 。如在室內進行高密度飼養時,除提高水的溶氧量外,還應保持通風,增加空氣流通。
夏季,水溫高,溶氧少,如果池小而放養的蝌蚪密度大,就容易因缺氧而引起蝌蚪死亡。因此,蝌蚪池和蛙池要保持池水有一定的流動性,還要配備一定數量的增氧機,在魚蛙混養的池塘尤為必要。
適於泰國虎紋蛙生長發育和繁殖的 pH 以保持在 7 一 8 為好。在清塘消毒時最好用生石灰,既可以殺菌、滅蟲,又可以增加水的鹼性來中和過多的酸,保持水體的 pH 。
4 .光照 適當的光照可以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蝌蚪變態的速度以及蛙的生長率和繁殖率。但泰國虎紋蛙卻害怕強烈的陽光直射,因為這不但會使皮膚乾燥,不利於呼吸,而且還會損傷皮膚,不利於生存,因為它喜歡散射的弱光,在自然界中常晝伏夜出。所以,在蛙場四周以及飼養池周圍的陸地上要植樹種草,池中植水草,為泰國虎紋蛙創造良好的隱蔽場所。
此外,光照對種蛙的生殖腺成熟、發情抱對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室內飼養時,應該提供足夠的光照,促進性腺正常成熟和產卵與排精。同時,充足的光照有利於水體保持相對較高的溫度,也有利於水域中浮游植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給池水帶來較為充足的氧氣,利於蝌蚪和幼蛙的生長發育。
Ⅶ 虎紋蛙 叉舌蛙科、虎紋蛙屬動物外表有虎斑
虎紋蛙通過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這種蛙的外表看上去跟虎紋一樣,所以被取名為虎紋蛙。虎紋蛙屬於叉舌蛙科,虎紋蛙屬,這種蛙類體型相對較大,可以長到半斤重,體長可以超過十厘米,雌性相對較小,我們可以在海拔九百米以下的稻田,水庫,沼澤地,溝渠,池塘等地方看見它的身影,其屬於肉食性動物,通常以一些昆蟲為食,其在我國有廣泛的分布,在寮國,泰國,越南等地也有棲息。
虎紋蛙的形態特徵
虎紋蛙雄性可以長到十厘米的長度,體重可以長到半斤,而雌性則相對較小,這種蛙類的頭部相對較長,看上去比較的尖銳就像錐子一樣,其四肢非常的雄壯,背面的皮膚很粗糙,有縱向的突起,身體上的顏色比較多,有白色,褐色,棕色黑色它們有規則的分布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因為這種蛙的花紋看上去跟老虎的花紋非常相似,所以被稱之為虎紋蛙。
虎紋蛙的生活習性
虎紋蛙一般生活在海拔九百米以下的區域,跟我們常見的青蛙一樣,它也是以昆蟲為食的,所以我們可以在一些稻田,池塘,溝渠,水庫,沼澤等有水的地方看見它的身影,其在黃昏後的活動最為密集,繁殖季節則在靜水,淺水區活動。這種青蛙長的非常快,一般只需要四五個月的生長就可以成熟,所以這種青蛙在人類商業上面有很廣泛的應用,我們在許多餐桌上也可以看見這種青蛙的身影。
蛙類是人類的好夥伴,其雖然看上去不是很招人喜歡,但是一旦沒有了青蛙,那當地的農作物還有人們都將受到昆蟲的侵擾,地球是一個很大的生態系統,其有自己的運作方式,雖然現在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但是隨意的破壞地球的生態體系可能會引起蝴蝶效益。
Ⅷ 虎紋蛙和青蛙的區別
1、種屬不同:虎紋蛙是叉舌蛙科動物,青蛙是蛙科兩棲動物。2、外形不同:虎紋蛙背部粗糙,顏色為黃綠色,青蛙背部光滑,顏色為青色。3、分布地區:虎紋蛙多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青蛙分布更為廣泛。4、主要品種:青蛙比虎紋蛙品種多。
虎紋蛙和青蛙有哪些不同
1、種屬不同
虎紋蛙是叉舌蛙科虎紋蛙屬、虎紋蛙種動物,體長約為90毫米,會隨著不同的生長時期更換棲息地,青蛙是蛙科側褶蛙屬、黑斑側褶蛙種兩棲動物,體長約為30厘米,冬季溫度較低時會躲藏在洞穴中冬眠。
2、外形不同
虎紋蛙的頭部寬大,前肢較短,後肢較長,且背部粗糙,分布有不規則縱行膚棱,顏色為黃綠色或灰棕色,青蛙的頭部扁平,呈現三角狀,口部寬大,背部較為光滑,顏色為青色,腹部為白色。
3、分布地區
虎紋蛙原產於中國、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等國家,棲息在海拔為900米以下的水生環境中,而青蛙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均有分布,幼蛙多生活在水中,成蛙則會在陸地上活動。
4、主要品種
虎紋蛙只有一個品種,而青蛙的品種較多,常見的有牛蛙、小棘蛙、黑斑蛙、金錢蛙、澤蛙等,其中牛蛙皮膚粗糙,體型較大,小棘蛙體型較小,背部有不規則黑紋,黑斑蛙皮膚光滑,頭部略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