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海參在哪裡
❶ 海參崴在哪裡
海參崴位於亞歐大陸東北部,阿穆爾半島最南端。清朝時為中國領土,隸屬於吉林將軍。
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 。
俄羅斯政府已決定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及其周圍地區建成自由經濟區,以加強俄國與中國、韓國、日本等東北亞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 。
截至2018年,總人口60.5萬,主要是俄羅斯人和中國俄羅斯族人。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為主,全年平均高溫8.38°C,平均低溫1.38°C,平均降水量797毫米。
(1)泰國海參在哪裡擴展閱讀
符拉迪沃斯托克按照周淑貞氣候分類法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或叫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涼爽舒適;秋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最好的季節,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持續時間較長,時有台風。
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極地偏北風和海洋東南風的共同影響,寒冷濕潤,降雪較多。春季到來較早;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涼爽舒適,雨量適中,有時有霧。
全年四季分明,天氣變化較慢。因為瀕臨日本海,冬、夏氣溫較同緯度的內陸地區變幅較小,日溫差很小,具有明顯的溫帶季風氣候特徵。
❷ 泰國海參屬於哪種海參
泰國海參屬於艾騰海參。
海參泡發的做法
第一步:將買回家的干海參,放到一個無水無油的盆內,加入適量的純凈水,輕輕地搓洗,將海參表面的浮灰,清洗干凈。
第二步:將海參放到盆內,加入適量的純凈水,水要沒過海參10厘米高,然後將盆放到冰箱保鮮層(冰箱溫度設在3至5度最佳)。第一次泡發需要2天2夜的時間,期間需要換4次水,每隔8至12個小時換一次水。注意:泡發期間,水裡不能有任何雜質。
第三步:經過2天2夜的泡發,海參會漲發到原來干海參的2.5至3倍大。接下來,我們再來處理一下海參,沿著海參肚子上的小口,分別向上、向下截開。在海參的一頭,有一塊突出來的部位,里邊是白色的,這是海參的沙嘴,需要把沙嘴弄下來,用純凈水洗一下海參。
第四步:將海參截開後,可以看到海參的肚子里有一道道白筋,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白筋營養價值也很高,千萬別揪下來扔了。需要把這個白筋截成3段,這樣有利於海參的泡發。
第五步:取一個無水無油,保溫性好一些的大鍋,將海參放入鍋中,然後加入足量純凈水,水要沒過海參10厘米,蓋上鍋蓋,大火煮開,然後轉中小火煮30至40分鍾,將海參煮熟。(用筷子夾住海參中間,海參兩頭自然下垂,證明海參已煮熟。)海參煮熟後不要著急拿出,在鍋內燜制自然放涼。
第六步:將放涼的海參裝入盆中,加入足量的純凈水,繼續泡發2天2夜的時間,期間換4次水,每隔8至12個小時換一次水。(可以在冰箱內,凍一些冰塊,每次換水時加入適量冰塊,低溫有助於海參的泡發)
第七步:經過4天4夜的低溫泡發,一共換了8次純凈水,海參已經泡發到原來的3倍大了。最後,將泡發好的海參,單個用保鮮膜或者海參袋包裝起來,放在冰箱冷凍內儲存。
每次吃的時候,提前一晚上拿出一個,放在冰箱保鮮層,第二天早晨,切成小塊,放入小米粥或者是混湯面里,直接食用即可。
❸ 世界上最大的海參
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葯材。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參,味甘咸,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海參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以及抗腫瘤等作用。隨著海參價值知識的普及,海參逐漸進入百姓餐桌。那麼你對世界上最大的海參了解多少呢?下面就由我來和大家科普一下。
世界上最大的海參
梅花參(學名:Thelenota ananas):刺參科。海參綱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1米。背面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基部相連呈花瓣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象鳳梨,故也稱“鳳梨參”。腹面平坦,管足小而密布。口稍偏於腹面,周圍有20個觸手。背面橙黃色或橙紅色,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
常棲息於深3-10米而有少數海草的珊瑚砂底。泄殖腔中常有隱魚(Carapus hoemi)共棲。個體大,品質佳,為食用海參中最好的一種。由於商業市場的極度競捕,在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而被過度捕撈,至少由50%下降到了80-90%的范圍。已經瀕於滅絕。
梅花參的特點
梅花參形似長圓筒狀,背面的肉刺很大,體長一般的為38-72厘米, 最大者可到一米,寬到11厘米以上,在海參綱中是最大的一種。背面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相連成花瓣狀,所以各地都叫它“梅花參”,又因為它的外貌有點象鳳梨,也稱它為“鳳梨參”。在瓣狀肉刺中還生有小而單一的肉刺。又因為它的形狀象鳳梨,所以也叫做“鳳梨參”。腹面平坦,遍布小而密擠的管足。口稍偏於腹面,具20個觸手。
觸手葉狀或盾形,身體腹面有時具發達的管足,有呼吸樹。體壁厚而柔軟,背面疣足發達,呈肉刺狀。觸手一般為20個,楯形,基部有壇囊。生殖腺2束,位於背懸腸膜的兩側。呼吸道通過異網與消化道相連。石管常與體壁相連。無居維氏器。骨片多為桌形體和桿狀體,常有C形體。
棲息環境
梅花參生長於熱帶海洋的珊瑚堡礁和珊瑚瀉湖帶。常棲息於深20-45米而有少數海草的珊瑚砂底,屬於深海海參。
梅花參的生活習性
以小生物為食,吞食海沙,然後消化吸收裡面的微生物,所以營養比較豐富,在它的泄殖腔內長有一種 隱魚( )共生。它的色彩十分艷麗,背面上顯現出美麗的橙黃色或橙紅色,還點綴著黃色和褐色的斑點;腹面帶紅色;20個 觸手都呈黃色。
梅花參對環境變化敏感,當受到刺激時,如海水污染、海水比重和溫度劇變,會引起自身腐爛或自行吐出內臟。排臟後的 海參,在良好水質條件下,又會再生。更有趣的是,梅花參的 泄殖腔內有一種魚共生。此魚象手指般大,全身呈棕紅色,頭部稍大,身體光滑細長,約20厘米左右。當它感到水惡化時,會從 參體內部伸出頭來。因而,憑它可觀察梅花參對環境變化反應。
繁衍狀況
海參為雌雄異體,但雌雄體沒有明顯的特徵,活體海參只有在產卵時才能分辨出雌雄。在春季和秋末冬初的生殖季節,可以見到含有卵子的海參生殖腺。海參只有一個生殖腺,由簡單的或分支的管叢組成,後端連接一生殖導管,形成一拖布狀,懸在體腔的前端,最後以生殖孔開口於背、中部的兩觸手之間。海參生殖孔位於體前端背部距頭部1-3厘米的地方,呈一凹孔。在生殖季節生殖孔色素較濃,而生殖季節外則極宜看清生殖孔。在繁殖季節,依靠生殖腺顏色區分雌雄體:雄性海參從頭部上方的生殖孔排出乳白色或者淡黃色的生殖腺後,雌性海參才開始排出粉紅色或者橘紅色的生殖腺,兩種生殖腺在水中結合,形成胚胎,開始分裂為512個細胞時,形成只有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得到的耳狀幼體,也有纖毛帶。然後,經過桶形幼蟲期,最後經變態成為成體。夏季產卵後,爬到石底,不活動,不攝食,消化道縮得很細,秋後溫度下降再出來攝食。
分布范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孟加拉國、汶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科科斯群島、葛摩、庫克群島、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亞、斐濟、法屬波利尼西亞、關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日本、約旦、肯亞、吉里巴斯、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紹爾群島、模里西斯、馬約特、莫三比克、緬甸、新喀里多尼亞、紐埃、北馬里亞納群島、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留尼旺、薩摩亞、沙烏地阿拉伯、塞席爾、新加坡、索羅門群島、索馬里、南非、斯里蘭卡、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湯加、吐瓦魯、萬那杜、越南、葉門。
種族現狀
梅花參是印度——西太平洋區熱帶珊瑚礁特有的著名食用海參,伸展時長可達1米,加工後的干品重可達500克,是海參綱個體最大者。該物種在亞洲尤其是中國人將其作為重要滋補品,由於商業市場的極度競捕,在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而被過度捕撈,至少由50%下降到了80-90%的范圍。已經瀕於滅絕。
❹ 海參在哪裡生長
海參生長於世界各海洋中。海參,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海參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海參全身長滿肉刺,廣布於世界各海洋中。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葯材。海參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以及抗腫瘤等作用。
❺ 海參生活在哪裡
海參喜歡生活在海藻茂密,水流遲鈍、沒有淡水流入、通明度較大的礁石或泥沙底地帶。海參有的裸露在水藻外,有的隱藏在泥沙內,適應水溫為0-30度,鹽分在26%~32%,繁殖期在7月,繁殖能力強。
❻ 海參航線背後的美食家
被稱為木匠皇帝的明天啟帝朱由校,不僅是單純的指導工匠,更是親自操刀弄斧且技巧嫻熟,「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
我們發現:這位皇帝還是一位海鮮火鍋的超級吃貨。在《明宮史》(《明宮史》是明人呂毖從明朝宦官劉若愚所著的《酌中志》的二十四卷里選出的其中的第十六卷到第二十卷)中,有了對海參烹飪的詳細描述。據說,明熹宗喜歡將灸蛤、鮮蝦、燕窩、鯊魚翅、海參諸海味十餘種共膾一處食之。仔細想來,這不就是當下十分流行的海鮮火鍋嗎?
當時,海參火鍋還只是一種宮廷食品。因為明朝萬曆年間的《金瓶梅》的眾多飲食譜中,也未見到過海參入菜的菜式。
《隨園食單》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
作者袁枚(1716—1797),清乾隆年間有「北紀南袁」之說,是與紀曉嵐比肩的才子。袁才子是一個美食主義者。他活了81歲,積40年孜孜不息之努力,寫出一本在中國飲食史上的絕作《隨園食單》。這本縮微版的中國飲食網路全書,將一千年來長江流域一帶中國人的吃,囊括一盡。
《隨園食單》記述了海參入菜,其「海參三法」中說道:海參無味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然天性濃重,斷不可以清湯煨也。須檢小刺參,先泡去沙泥,用肉湯滾泡三次,然後以雞、肉兩汁紅煨極爛。輔佐則用香蕈、木耳,以其色黑相似也。大抵明日請客,則先一日要煨,海參才爛。嘗見錢觀察家,夏日用芥未、雞汁拌冷海參絲甚佳。或切小碎丁,用筍丁、香蕈丁入雞湯煨作羹。蔣侍郎家用豆腐皮、雞腿、蘑菇煨海參亦佳。
在袁枚的記述中,江浙一帶的高級官員,如錢觀察、蔣侍郎已經在家中用海參來宴賓客,並對芥末、雞汁涼拌海參絲倍加推崇。
《隨園食單》提到:海參無味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
確實,海參,一種古老的海洋軟體動物,靠獨特的自衛手段得以頑強生存下來:當敵害襲來的時候,海參會將自己的內臟噴射到海里,形成一個「假目標」吸引捕獵者,自己則借機逃得無影無蹤。大約50天之後,它就會再長出一副全新的內臟,繼續在海底逍遙。這是海參能夠繁衍6億多年而不絕的關鍵因素之一。
海參「皮糙肉厚」的特點,使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被排除在人類的食譜之外。
早在三國時代,沈瑩的《臨海水土異物志》就記載了一種被稱為「土肉」的沿海特產,這或許是漢語文獻中最早的關於海參的記錄。但那時的中國烹飪,還是以炙法(燒烤)為主,而海參在被明火直接燒烤之後,會硬得像塊橡皮,幾乎咬不動。
兩宋時期,沒有對人類食用海參的記載。吳自牧的《夢粱錄》中,只有對干貝、燕窩的記載。宋李肪等編纂的《太平廣記》收集了自漢至宋初的野史500卷,在其卷10水族中,提到的水產類食品61種,未見海參。
中國人對海參食用價值的認識是從明朝開始的。作為中葯材,李時珍在1590年出版的《本草綱目》中也未見提到。而是明末姚可成匯集的《食物本草》中,才有對海參的詳細描述。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中,也有較詳細的記載,稱海參的葯用價值敵人參,故名海參。
海參的入菜,到了乾隆後期,才逐步的盛行起來。這也恰恰是袁枚在《隨園食單》中,首次對海參的三種做法進行了詳細描述。
海參能夠進入海味八珍,並成為高檔餐飲,原因之一是魯菜的盛行。魯菜的扛鼎之作是蔥燒海參。但魯菜的精華很多又出自孔府,由葛守田主述的《中國孔府菜譜》中,列出清代菜式170種,其中,珍品類39種。而海產品佔到28種,海參佔到4種,包括竹影海參、扒瓤海參、奶湯金銀海參、魚皮扒海參。
滿漢全席,最初是晚清到民國期間,大型庄館以大型傳統宴會的一種商業稱謂,其早期雛形是清朝李斗所著《揚州畫舫錄》中的「清代揚州滿漢筵」。乾隆下江南時,當地廚子為取悅皇上,特地學了一些山東菜加宮廷菜,使接待宴形成了一種新筵席,既融入京城宮里的御膳,也摻雜了當地的南國佳餚美味。揚州滿漢筵中,已經有了海叄燴蹄筋。
後來舊京八大樓承辦壽宴,常以此菜譜為藍本製作筵席,冠以「滿漢全席」之稱攬客。滿漢全席流傳至今的217道菜點中,海參出現了12次,其中主菜有:第55道菜式紅扒大烏參。
1978年,應日本富士貿易株式會社的請求,仿膳飯庄製作的滿漢全席,其中主菜就包括蝴蝶海叄。
18世紀後,海參繼絲綢、瓷器、香料之後,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品種,也將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人與北半球的望加錫人、華人緊密聯系在一起。望加錫-廣州-澳門,這曾是一條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也就成了一條海參航線。
印度尼西亞群島中段的望加錫海峽,是亞洲和歐洲間的重要洲際海上航道,是從中國南海、菲律賓到澳大利亞的重要航線,也是東南亞區際間航線的捷徑,號稱世界上有重要軍事和經濟意義的八大海峽之一。
300多年前的望加錫,是東南亞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最開放的自由貿易口岸、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香料群島的門戶和交易集散地。明嘉靖年間,海上絲綢之路日益繁華,廣州-澳門-望加錫成為海上貿易的一條固定航線:每年秋冬,葡萄牙商船在澳門起航,乘著東北季風,滿載著絲綢和瓷器抵達望加錫。來年春夏間,再將胡椒、檀香木等香料運回澳門。史料記載,當時僅中國商船每年約有10至22艘,1637年至1644年間每年運往中國的胡椒在800至1200噸,最多的一年運量為2000噸,佔印度尼西亞總產量的六分之五。
中國清朝海參需求的興起,被以海上貿易為生的印度尼西亞望加錫人牢牢抓住。1666年前後,望加錫人發現了澳大利亞北部的海參,並開創了澳大利亞北部第一項出口貿易——海參。
望加錫人每年到澳大利亞北部一次,12月或來年1月季風伊始時抵達,等到6月順著回風返航。與望加錫人在澳大利亞北部進行交易的,是澳大利亞的雍古族人。
雍古族人是當地的土著民族,他們不吃海參,認為未經加工的海參有毒。就連全套的海參加工手藝,都是望加錫人帶過去的。在展覽中,有歷史照片記錄了當時的海參加工站:望加錫人將海參切開,煮熟、烘乾、煙熏,然後運往南中國的港口,換來中國的銀子。
望加錫人給雍古族人帶來了貿易的機會。雍古族的男人會志願去望加錫人的船上工作,雍古族女人則很願意和望加錫人聯姻。在澳大利亞雍古族人的樹皮畫上,就有反映這種情況的:雨季剛來,漫天的積雨雲都呈現三角形,這不僅意味著雨季的到來,望加錫人的船也要來了。
隨著貿易一年年進行,中國人、印度尼西亞望加錫人和澳大利亞土著人的文化也逐漸向彼此傳遞。比如,在澳大利亞土著人的音樂和語言中,我們就能找到一些望加錫人的痕跡。而今天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廣泛交流,更是200多年前海參貿易的繼續。
澳大利亞土著人因為國際貿易而與外界發生交流——他們賣出了海參,與他們交易的望加錫人不僅帶來了刀具、襯衫、帽子、米、糖等商品,也帶來了外界的文化和娛樂方式,比如紙牌游戲。今天已經在世界上大多數地區普及的紙牌,也曾經見證了兩個大洲的人們文化交流的歷史。
華人視海參為四大「海味」:鮑、參、翅、肚的一種,是一種名貴食品。
華人海參消費局限於節慶(中國春節)、婚宴、宴會等。全球90%的海參漁獲量都加工製成各式干製品,供亞洲市場消費,其主要市場為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地區和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海參在日本不是一個受歡迎的食品,年進口量僅3噸~4噸,冷凍干製品為其進口類型。韓國每年進口15噸~20噸的海參干製品。在泰國,食用海參僅局限於觀光業,泰國人不太喜歡海參。西方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等)進口海參供華人食用。
中國大陸海參進口一半源自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55噸)為其他主要進口國。中國大陸海參市場的年進口量約5500噸,顯示出了中國大陸對海參國際市場的重要性和主導性。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消費群的購買能力參差不齊,使得中國大陸海參市場囊括所有種類和等級。
本文部分資料圖片來自首博展覽《海參-華人、望加錫人、澳洲土著人的故事》
❼ 海參藏在大海哪裡
海參,屬海參綱,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海參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海參全身長滿肉刺,廣布於世界各海洋中。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生活環境決定海參品質。分布區域印度洋、西太平洋、中國渤海、中國東海、中國南海
❽ 哪裡的海參最好
中國最好的海參產地是大連,尤其是大連長海縣的海參,北緯39度的合適水溫,造就了中國最好的海參——遼參,遼刺身。
真正的最高級別的六排刺海參、7年-9年生的長海縣海參來自海洋島。
海洋島海刺參在祖國北方最東端的島嶼-大連長海縣「海洋島」的深海海域中自然成長。
該島位於北緯39度,東經123度距大陸72海里,北緯39度是世界公認的最好的海參產地,在這個緯度上,還有世界最好的葡萄酒產地和人參產地。而「遼刺參」是北緯39度的海參之王。
產品產地已通過無公害產地認證,產品已通過國家綠色產品認證。
海參生長海域水深30米以上,海水質量優秀,水溫常年維持在12°C左右。並且無公害、無任何人工餌料投放,純天然,純綠色。由於水溫低,海水深,使得刺參生長速度緩慢,但品質得到極大的增強。而豐富的天然餌料加上5年以上的生長期使得此種刺參具有體壁肥厚,肉刺飽滿,體內雜質少,營養價值更高,口感極佳等特點,具有淺海養殖海參無可比擬的優勢。
海洋島是中國最好的海參產地之一,位於黃海深處,是大連長海縣所屬距離陸地最遠的海島——是中國無公害最環保的海域之一。海洋島四面臨海,是我國北溫帶暖流交匯的水域,是海珍品生存、繁殖的好地方。在此水域生長的海刺參在世界上久負盛名,在中國名列前茅,人稱「參中之王」,在歷史上屬於「貢品」。大連海珍島所採用的海參全部是海洋島水域20-50米水深生長的野生海刺參,是參中極品。
❾ 世界上哪裡產的海參最好 世界上什麼地方產的海參最好
1、遼參和日本北海道參最好。
2、現在進口的海參有日本參、韓國參、俄羅斯參、北極參。現在國產參大多是養殖的,進口的基本是野生的,海參的生命力很強,但對水質要求也高。
3、刺參:刺參是所有海參種類中質量比較上乘的海參,在我國的遼寧渤海地區出產的就是刺參,雖然在河北、山東地區也有刺參的出產,但是質量遠遠比不上遼寧出產的刺參,刺參腹面平坦、管足密集、兩端鈍圓,刺參一般參體肥壯、飽滿、順挺,並且肌肉比較厚實,刺參的水發能夠達到七到八倍左右。
4、花刺參:花刺參主要產自玩過的西沙群島、海南島以及雷州半島等地區,花刺參的體色一般為深黃色,帶深淺不同的橄欖色斑點,花刺參的末端帶有紅色的節點,花刺參為大型經濟海參,每500克干參經水發可出水參2000克。
❿ 海參的產地都有哪些哪裡產的海參好
山東海參以煙台、威海和青島為核心,成為北方最重點也是發展最快最好的海參版塊市場,版塊內以野生的底播海參為主,規模化的海域底播,產品精深加工,穩步的區域擴張以及海參產品的高性價比形成了眾多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
遼寧海參起步比較早,屬於傳統的海參養殖基地,消費市場成熟,產品種類豐富,是目前國內的海參主要供給地,也是國內銷量最大的海參品種,品牌化程度高。明代時《本草從新》早就指出:「海參,產遼海者良「,深受國內養生人士喜愛。特別是長海縣海參,屬於海參頂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