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人用什麼掏耳屎
1. 泰國人經常用鼻子吸的東西是啥 防暑清涼用的嗎
一種薄荷做的東西。提神什麼的。那邊太熱了,所以有這種東西。不是葯。
一般從泰國旅遊回來的都帶幾個。能用挺長時間。
2. 你知道running man里最有趣的游戲是什麼嗎
提到Running Man游戲,不得不提的就是「撕名牌」!Running Man可說是「撕名牌」游戲的創始人,而「撕名牌」也已經成為了Running Man的另外一個名字。有些老人家可能不太記得Running Man這個節目名稱,也會說成「那個撕名牌的韓國綜藝」,由此可看出「撕名牌」對Running Man的影響力。「撕名牌」這游戲所帶來的經典場面不勝枚舉,其中最不能少的便是和一身肌肉的「撕名牌」大魔王——金鍾國的「撕名牌」場面了!
雖說近年來,因為成員們身體和體力的關系,「撕名牌」游戲已經越來越少了,但是身為Running Man的粉絲,我們絕對不會忘記Running Man里的「撕名牌」游戲。
3. 選購純正暹羅貓的辦法有哪些呢
暹羅貓是一款泰國貓,屬於異種短毛貓,而且價格非常的便宜,但是由於長相特別像海豹,也受到了很多男生的歡迎。暹羅貓的性格是非常活潑並且可愛的,大家如果想要去寵物店裡面選購純正的暹羅貓的話,一定要仔細的觀察貓咪的顏色,並且要注意貓咪的性格和整體的頭型,不要被不法的商家所欺騙。
三、觀察暹羅貓的外形
暹羅貓屬於一種比較細長的貓咪種類,頭部有一種倒三角形的感覺,兩個耳朵非常的尖,下巴也非常的尖,臉是V字形的,而且嘴巴鼻子這一塊都非常的黑。暹羅貓的眼睛是杏仁形狀的,稍微的往外凸眼睛,一般是深藍色或者是湖藍色的,非常的深邃好看,像一顆玻璃珠。暹羅貓的尾巴也是比較長並且比較尖的,尾巴的末端是深色的。
4. 泰國人用什麼刀
泰刀啊.
泰國警徽見過沒?雕琢精細的一幅圖,是一張盾和一把刀,那把刀就是泰國人的傳統刀.
5.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4篇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1
職場禮儀說:合理稱呼減少磨擦
很多人都曾經為稱呼困擾,尤其是職場新人,謂「新人一出口,便知有沒有」,冒冒失失、沒大沒小的職員,在職場上是不會受歡迎的。職場上,尤其是在工作場合辦公室,你對別人的稱呼,能表達出你心裡是否對人尊重。人們很在意你心裡是否有他,而稱呼能表明你的心裡是怎麼想的,言為心聲嘛。
辦公室稱呼的學問
職場新人怎麼稱呼老人
曉玲進入單位的第一天,領導帶她認識部門新同事時,她非常恭敬地稱對方為老師,不少同事欣然接受。
當領導帶她來到一個女同事前,告訴曉玲將跟著這位女同事先試用時,曉玲更加恭敬地叫人家一聲老師。這位女同事連忙搖頭:「大家同事,你可別叫我老師,直接叫我名字就可以了。」曉玲覺得叫姓名不尊重,叫老師對方可能又覺得生疏。
新人剛到單位,要先問問同事或者留心聽聽別人怎麼稱呼,不要冒冒失失隨便按照自己的想當然來稱呼對方。如果實在不清楚該怎麼稱呼,第一次也可以客氣地咨詢說:「對不起先生,我是新來的,不知道我該怎麼稱呼您?」不知者不怪,一般對方就會把通常同事對他的稱呼告訴你。
對方要求您直呼其名,你作為一個新人,最好不要那樣叫。禮多人不怪,即便是生疏一點,也總比不尊重對方「自來熟」要好,因為讓你直呼其名完全有可能是對方的客套。而且,在職場上,過分地表現親昵不值得提倡。親昵,可以在下班後的非正式場合。
此外,你在稱呼上得體,也是給旁邊的人做了個榜樣。在別人面前給對方面子、尊重對方,對方會覺得你很職業。這樣的人,容易得到提升。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斷送前程,追起根來可能就在稱呼不講究,而這些看起來是「小節」,實則不然——稱呼禮節正是一個人的修養、情感、智商的完全表現。
適當的稱呼有多難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而職場稱呼作為一種相互之間交往的禮節,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正是因為禮數多,不能小視,稱呼的難度隨之加大。
同事和上司是職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同的職場稱呼則可以反映出職場關系的親疏、職場環境的優劣,甚至可以從中大致了解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和人際關系現狀。在政府機關、企業單位,等級比較森嚴,如何藝術地顯示對方的職位等級非常重要;而在民營企業刻板地叫對方某某「總」,在報社尊稱對方某某「編」而讓對方感覺要麼不夠親密,要麼太過譏誚。
職場中如何稱呼女性
時代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稱呼也悄悄跟著變化。現在如果誰還在不適當的場合,把女孩子叫做小姐,把女士叫做大姐,很可能會招來白眼。因此,為避免「病從口入」,確實需要好好琢磨琢磨。職場中稱呼女性,也要拋開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一些新興企業,同事關系比較輕松,可以直呼其名。在相熟的同事之間,私下裡用些昵稱,可以潤滑緊張的人際關系。但是公司以外的工作場合,而要非常恭敬地稱對方的姓氏加職位,這樣才能把你們在本單位的職位,承擔什麼責任等信息傳遞給對方。
職場建議剛去單位最好多動筆
進入單位的第一天,和本部門的同事認識後,領導帶著員工去辦公室其他部門見同事,感覺像在「巡迴演出」,一般還會去其他部門見同事,「巡迴演出」,僅僅憑腦袋不可能一下子記住所有人的名字、職位,那麼日後會不會搞錯呢?不妨隨身攜帶一個小記事本,大體記下一些同事的姓名,在後面加上長相特徵、所負責的工作等註解,總之公司同事之間的稱呼都有慣例,我們新人最好多向老員工請教,才不至於因稱呼不當引起反感。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2
儀表的協調
所謂儀表的協調,是指一個人的儀表要與他的年齡、體形、職業和所在的場合吻合,表現出一種和諧,這種和諧能給人以美感。對於年齡來說,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穿著要求,年輕人應穿著鮮艷、活潑、隨意一些,體現出年輕人的朝氣和蓬勃向上的青春之美。而中,老年人的著裝則要注意莊重、雅緻、整潔,體現出成熟和穩重。對於不同體型,不同膚色的`人,就應考慮到揚長避短,選擇合適的服飾。職業的差異對於儀表的協調也非常重要。比如,教師的儀表應莊重,學生的儀表應大方整潔,醫生的穿著也要力求顯得穩重而富有經驗。當然,儀表也要與環境相適應,在辦公室的儀表與在外出旅遊時的儀表當然不會相同。
色彩的搭配
暖色調(紅、橙、黃等)給人以溫和,華貴的感覺,冷色調(紫、藍、綠等)往往使人感到涼爽、恬靜、安寧、友好,中和色(白、黑、灰等)給人平和、穩重,可靠的感覺,是最常見的工作服裝用色。在選擇服裝外飾物的色彩時,應考慮到各種色調的協調與膚色,選定合適的著裝、飾物。
著裝
服裝不是一種沒有生命的遮羞布。它不僅是布料、花色和縫線的組合,更是一種社會工具,它向社會中其他的成員傳達出信息,象是在向他人宣布說:「我是什麼個性的人?我是不是有能力?我是不是重視工作?我是否合群?」
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我們的儀表應注意場根據不同的場合來進行著裝,喜慶場合,莊重場合及悲傷場合應注意有不同的服裝,要遵循不同的規范與風俗。
衛生
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3
1)表情
①目光。眼睛被喻為心靈的窗戶,是人體傳遞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它能如實地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在社交場合交談時,一定要注意眼神的禮儀,目光要坦然、溫和、大方、親切,正視對方的兩眼與嘴部的三角區,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但凝視的時間不可太長,因為長時間凝視對方,會讓對方感到緊張、難堪。如果面對熟人、朋友、同事,可以用從容的眼光來表達問候,徵求意見,這時目光可以多停留一些時間。與人對視時,切忌迅速移開,不要給人留下冷漠、傲慢的印象。對方緘默或失語時,不應再看對方。
注意目光的注視范圍。目光注視區分為:公務注視區(額中至雙眼部)、社交注視區(雙眼至下頜)、親密注視區(雙眼至前胸)、側掃式(親密關系或非常厭惡關系)。注視區的選擇視場合而定。
②微笑。人際交往時,表情應以喜、樂為主調,微笑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微笑是自信的象徵,是禮貌的表示建議改成:禮貌地表示錯別字系統標注,是心理健康的標志。在各種場合恰當地運用微笑,可以起到傳遞情感、溝通心靈、征服對方的積極心理效應。
在與人交流時,可以在開口之前先以微笑示好;在與人交流時,如果對方向自己投以微笑,自己一定要以微笑予以回應。
2)安全空間
從心理學上講,在每個人的人體周圍存在著一個看不見的個人空間,每個人對這個個人空間都會非常敏感。一旦被沖破,我們會不自在或有不安全的感覺。這就是安全空間。
①親密空間:指交際雙方保持約半米的距離,一般限於夫妻、情侶、家人。
②個人空間:指交際雙方保持半米至一米的距離,一般是朋友、熟人相處的得體距離。
③社交空間:指平時社交、談判場合中,交際雙方之間一米至三米的距離,一般是泛泛之交或工作關系。
一般來說,歐美人的安全距離要比亞洲人的適當大一些。到底需要保持多遠的安全距離,還要在實際交往過程中靈活掌握。
3)首語
首語包括點頭和搖頭。在中國和其他大部分國家都是點頭表示同意、贊賞,搖頭表示否定和遺憾。而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點頭是否定,搖頭是肯定。
4)手勢語
人們雙手各五個手指的屈伸,都能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而在各個國家或地區含義往往不同,用錯了會出笑話,甚至可能引起誤會和麻煩、反感,因此,了解國際通行的一般的手勢尤為必要。
大拇指伸出,在中國表示勝利、佩服,第一、首領等;在日本表示男人、父親;在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區表示幸運;在印度、德國則表示想搭車。拇指向下一般都表示品德不好、壞或不成功,而在英國美國,拇指向下表示不同意;在法國表示死了;在印尼、緬甸等地區則表示失敗。
伸出中指,菲律賓表示憤怒、輕蔑;美國、法國、新加坡表示下流;沙特則表示惡劣行為或極度不快。
向上伸食指,中國表示數字一或請注意;美國表示請稍等片刻;法國是學生請求發言的表示;緬甸表示最重要;日本表示最優秀。
小指伸出,中國表示渺小,看不起;日本表示女人,小孩兒;韓國表示女朋友;而緬甸、印度一帶則用來表示廁所;菲律賓表示小人物。
食指彎曲,中國表示數字九;日本表示小偷;泰國、朝鮮表示鑰匙;印尼表示心腸壞;墨西哥則用來表示金錢。
伸出中指壓在食指上,在中國表示數字十;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墨西哥等表示祈禱;荷蘭表示發誓;斯里蘭卡表示邪惡;而在香港則表示關系密切。
用拇指和食指搭成圓圈,在日本、韓國緬甸等均表示金錢;美國表示同意或成功;印尼則相反,表示不成功;表示傻瓜,無用;而在巴西則表示肛門。
注意:切忌伸一根手指頭指人指路,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另外要注意,適當地運用手勢,可以增強感情的表達。但與人談話時,手勢不宜過多,動作不宜過大,要給人一種優雅,含蓄而彬彬有禮的感覺。
表情是指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等內心情感通過面部肌肉的運動在面部所呈現出來的感覺。如果將對一個人的總體印象假定為百分之百的話,那麼,其中75%的印象則來自於此人的表情,包括神態和態度,特別是微笑。而表情禮儀是指人們對目光和笑容兩方面的禮儀規范。表情禮儀對總體要求是:熱情、友好、輕松、自然。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4
職場稱呼,運用得恰如其分,可以拉近上下級、同事之間的關系;運用得不好卻有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李嫣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出版社。在出版社,大部分員工都在一個平台上辦公,鄰桌兩位年輕的女編輯互相稱呼「親愛的」,她倆稱呼對面身材魁梧的男同事為「大肥」,管後面高度近視的中年男人叫「眼鏡」。而自己是一個新來的員工,和同事之間該怎麼稱呼才恰當,實在令李小姐感到頭疼。
金先生在一家公司工作,一次,為了表示與領導親熱點,把部門經理稱作「小王」,結果可想而知,屢被「穿小鞋」。「哎,那個人也太小肚雞腸了,連稱呼都這么計較,不知道怎麼做到經理的。」金先生後來跟同事念叨了此事,同事沒好氣地說:「這事,還真是你自己做得不妥當。人家都是經理了,你這么叫,不是存心讓他尷尬嗎?」
如果你是初涉職場的新人,面對「稱呼的尷尬」時該怎麼辦?下面幾條,可謂是前人總結出來的職場稱呼寶典,不妨好好學習學習。
不知道怎麼叫,就先叫「老師」。新人進單位,首先應該對自己所在部門的所有同事有一個大致了解。如果是職位清楚的人,可以直接稱呼他們「張經理、王經理」等,對於其他同事,可以先一律稱「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叫聲老師總沒錯。
變個法子喊高一檔。剛進入一個公司,可以靈活一點,適時變個法子「高呼」同事。如,不知道同事的職位,就稱他為經理,通過稱呼暗示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當然,時機要留意好,別在老總面前把普通的同事稱為經理。
公司里親昵的叫法,能少就少。有些人喜歡在公司里玩「哥倆好」、「姐倆好」,其實過分親昵的叫法,一來容易引起別人誤會,二來也會顯得輕浮,特別是制度比較嚴謹的公司,這還是蠻犯忌的。
職業顧問認為,其實稱呼沒有必要絕對化、固定化,在不同的情況下,應有不同的稱呼。新進一個單位,最好能夠熟知它的企業文化。同事之間的稱呼是企業文化的一種體現,一個企業以什麼類型的稱呼為主,與企業管理者的風格、個性有緊密關系。
在以氛圍自由著稱的歐美企業中,無論是同事之間,還是上下級之間,一般互叫英文名字,即使是對上級甚至老闆也是如此。如果用職務稱呼別人,反而會讓人覺得和環境格格不入。
在由學者創辦的企業里,大家可根據創業者的習慣,彼此以「老師」稱呼。這個稱呼還適用於文化氣氛濃厚的單位,比如報社、電視台、文藝團體、文化館等。
在注重團隊合作的企業、學習型企業及親情色彩濃厚的中小型家族企業里,等級觀念比較淡化,大家以行政職務相稱的情況比一般企業要少,互稱姓名的情況較多。而在等級觀念較重的企業,最好以行政職務相稱,如張經理、陳總等,能表示對對方的敬重。
在私下裡,同事之間的稱呼可以隨便一些。女孩子可叫她的小名,如麗麗、小燕;對男性年長者可稱「老兄」,年幼者為「老弟」等。不過,使用昵稱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不看對象、不分場合地亂叫一氣。還有些單位,同事之間私下裡習慣反著叫:年長者稱年輕人為「老張」、「老王」,而年輕人則稱年長者為「小張」、「小王」。據說「反著叫」能讓部分年長者找到年輕的感覺,讓年輕者找到成熟和穩重感。這類稱呼帶有幽默、調侃的味道,但應當慎用,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樂意被「反著叫」、「錯著叫」的。
要做到稱呼得體,還要看場合。在辦公室、會議室、談判桌上等正式場合,要用正式的稱謂;而在聚餐、晚會、活動等娛樂性的場合里,則可以隨意一些。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影響稱呼的因素是與領導之間的關系。如果你是和上級一同「摸爬滾打」混出來的「老人」,那麼就完全沒有必要在稱呼上加以職務。而如果只是普通的工作關系,或是剛進單位的新人,當然還是用尊敬的稱謂為好。
6. 生活常規 禮儀
體態又稱舉止,是指人的行為動作和表情,日常生活中的站、坐、走的姿態,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可以稱為舉止。體態與人的風度密切相關,是構成人們特有風度的主要方面。體態是一種不說話的"語言",是內涵極為豐富的語言。舉止的高雅得體與否,直接反映出人的內在素養,舉止的規范到位與否,直接影響他人對己的印象和評價。"行為舉止是心靈的外衣",它不僅反映一個人的外表,也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和精神氣質。有些人盡管相貌一般,甚至有生理缺陷,但舉止端莊文雅、落落大方,也能給人以深刻良好的印象,獲得他人的好感。
一、形體姿態
形體姿態是舉止禮儀的重要內容。姿態美是一種極富魅力和感染力的美,它能使人在動靜之中展現出人的氣質、修養、品格和內在的美。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各種姿態,更引人注目,形象效應更為顯著。姿態舉止往往勝於言語而真實地表現人的精神情操。端正秀雅的姿態,從行為上展示著一個人內在的持重、聰慧與活力,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如果一個人容貌俊秀,衣著華貴,但沒有相應的姿態行為美,便給人一種虛浮粗淺感。形體姿態主要包括站、行、坐、卧幾個方面。"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卧如弓"。也就是說坐立行,應當坐有坐相,站有站態,走有走姿,這是古人提出的姿態範式,今天仍可供我們借鑒。
1、站姿
站立是人們生活交往中的一種最基本的舉止,是生活靜力造型的動作。優美而典雅的造型,是優雅舉止的基礎。男士要求"站如松",剛毅灑脫;女士則應秀雅優美,亭亭玉立。
標準的站姿是:(1)頭正,雙目平視,嘴角微閉,下頜微收,面容平和自然。(2)雙肩放鬆,稍向下沉,人有向上的感覺。(3)軀干挺直,挺胸,收腹,立腰。(4)雙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中指貼攏褲縫,兩手自然放鬆。(5)雙腿立直、並攏,腳跟相靠,兩腳尖張開約60度,身體重心落於兩腳正中。
幾種常用站姿:(1)肅立。身體立直,雙手置於身體兩側,雙腿自然並攏,腳跟靠緊,腳掌分開呈"V"字型。面部表情嚴肅、莊重、自然。參加升降國旗儀式或莊重嚴肅的場合,參加遺體告別儀式應該用肅立站姿。(2)直立。身體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貼在腹部(前搭手式),或兩手背後相搭在臀部(後背手式),兩腿並攏,腳跟靠緊,腳掌分開呈"V"字型。(男女都適用,男士兩腳可以略分開站立更顯灑脫)(3)直立(女士直立姿態) 身體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貼在腹部,右腳略向前靠在左腳上成丁字步。(4)直立(男士直立姿態)。身體立直,兩手背後相搭,貼在臀部,兩腿分開,兩腳平行,比肩寬略窄些。正確健美的站姿會給人以挺拔筆直、舒展俊美、莊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積極向上的印象。不同的工作崗位對站姿的規定不盡相同,但作為一種基本姿勢和體態訓練之需要,站姿應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由站姿的基本要求構成的站姿,似有呆板之嫌,其實不然,按這些要求經過反復訓練後,能從體態上形成一種優雅挺拔、神采奕奕的體態。站姿的基本範式是其它各種工作姿勢的基礎,也是發展不同質感美的起點,是優雅端莊的舉止的基礎。
2、坐姿
坐是舉止的主要內容之一,無論是伏案學習、參加會議,還是會客交談、娛樂休息都離不開坐。坐,作為一種舉止,有著美與丑、優雅與粗俗之分。坐姿要?quot;坐如鍾",指人的坐姿像座鍾般端直,當然這里的端直指上體的端直。優美的坐姿讓人覺得安詳、舒適、端正、舒展大方。
正確的坐姿:(1)入坐時要輕、穩、緩。走到座位前,轉身後輕穩地坐下。女子入座時,若是裙裝,應用手將裙子稍稍攏一下,不要坐下後再拉拽衣裙,那樣不優雅。正式場合一般從椅子的左邊入座,離座時也要從椅子左邊離開,這是一種禮貌。女士入座尤要嫻雅、文靜、柔美。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適,需要挪動椅子的位置應當先把椅子移至欲就座處,然後入座。而坐在椅子上移動位置,是有違社交禮儀的。(2)神態從容自如(嘴唇微閉,下頜微收,面容平和自然)。(3)雙肩平正放鬆,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腿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是沙發扶手上,以自然得體為宜,掌心向下。(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體自然挺直。(5)雙膝自然並攏,雙腿正放或側放,雙腳並攏或交疊或成小"V"字型。男士兩膝間可分開一拳左右的距離,腳態可取小八字步或稍分開以顯自然灑脫之美,但不可盡情打開腿腳,那樣會顯得粗俗和傲慢。(6)坐在椅子上,應至少坐滿椅子的2/3,寬座沙發則至少坐1/2。落座後至少10分鍾左右時間不要靠椅背。時間久了,可輕靠椅背。(7)談話時應根據交談者方位,將上體雙膝側轉向交談者,上身仍保持挺直,不要出現自卑、恭維、討好的姿態。講究禮儀要尊重別人但不能失去自尊。(8)離座時,要自然穩當,右腳向後收半步,而後站起。
幾種規范坐姿:(1)雙腿並攏,上體挺直,坐正,兩腳略向前伸,兩手分別放在雙膝上(男士雙腿略分開)。(2)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雙腿並攏,兩腳交叉,雙手疊放,置於左腿或右腿上。(3)女士坐姿(著名的S型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雙腿並攏,兩腿同時側向左或側向右,兩腳並放或交疊。雙手疊放,置於左腿或右腿上。(4)搭腿式坐姿(或叫兩腿交疊坐姿)。其方法是將左腿微向右傾,右大腿放在左大腿上,腳尖朝向地面,(切忌右腳尖朝天)。這種坐姿給人以高貴、典雅的美感。但應特別注意與蹺二郎腿區別開。蹺二郎腿一般懸空腳的腳尖朝天腳底朝向人,並伴有上下抖動的不雅的動作,有的國家是忌諱腳底朝向人的,因為這表示挑釁、不滿、輕視、憤怒的情感,是粗俗不雅的舉止。
3、走姿
走姿又稱步態。走姿要求"行如風",是指人行走時,如風行水上,有一種輕快自然的美。人們走路的樣子千姿百態各不相同,給人的感覺也有很大的差別。有的步伐矯健、輕松靈活、富有彈性,令人精神振奮;有的步伐穩健、端莊、自然、大方,給人以沉著、莊重、斯文之感;有的步伐雄壯、鏗鏘有力,給人以英武、勇敢、無畏的印象;有的步伐輕盈、敏捷給人以輕巧、歡悅、柔和之感。但也有的人不重視步態美,行路時彎腰駝背、低頭無神、步履蹣跚,給人以倦怠、老態龍鍾的感覺;還有的搖著八字腳,晃著"鴨子"步,這些步態都十分難看。走姿的基本要求應是從容、平穩的,應走出直線。具體要求:(1)雙目向前平視,微收下頜,面容平和自然,不左顧右盼,不回頭張望,不盯住行人亂打量。(2)雙肩平穩、肩峰稍後張,大臂帶動小臂自然前後擺動,肩勿搖晃;前擺時,手不要超衣扣垂直線,肘關節微屈約30度,掌心向內,勿甩小臂,後擺時勿甩手腕。(3)上身自然挺拔,頭正、挺胸、收腹、立腰,重心稍向前傾。(4)注意步位。行走時,假設下方有條直線,男士兩腳跟交替踩在直線上,腳跟先著地,然後迅速過渡到前腳掌,腳尖略向外,距離直線約5厘米。女式則應走一字步走姿,即兩腿交替邁步,兩腳交替踏在直線上(一字步走姿)。(5)步幅適當。男性步幅(前後腳之間的距離)約25厘米,女性步幅約20厘米。或者說前腳的腳跟與後腳尖相距約為一腳長。步幅與服飾也有關,如女士穿裙裝(特別是穿旗袍、西服裙、禮服和穿高跟鞋)時步幅應小些,穿長褲時步幅可大些。(6)注意步態。步態,即行走的基本態勢。性別不同,行走的態勢應有所區別。男性步伐矯健、穩重、剛毅、灑脫、豪邁,好似雄壯的"進行曲",氣勢磅礴,具有陽剛之美,步伐頻率每分鍾約100步;女性步伐輕盈、玲瓏、嫻淑,具有陰柔秀雅之美,步伐頻率約每分鍾90步。(7)注意步韻。跨出的步子應是全部腳掌著地,膝和腳腕不可過於僵直,應該富有彈性,膝蓋要盡量綳直,雙臂應自然輕松擺動,使步伐因有韻律節奏感而顯優美柔韌。(8)行走時不可把手插進衣服口袋裡,尤其不可插在褲袋裡。
二、手勢和表情
1、手勢
手勢是人們交往時不可缺少的動作,是最有表現力的一種"體態語言",俗話說:"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的魅力並不亞於眼睛,甚至可以說手就是人的第二雙眼睛。手勢表現的含義非常豐富,表達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復雜。如招手致意,揮手告別,拍手稱贊,拱手致謝,舉手贊同,擺手拒絕;手撫是愛,手指是怒,手摟是親,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手勢的含義,或是發出信息,或是表示喜惡表達感情,能夠恰當地運用手勢表情達意,會為交際形象增輝。使用手勢應該注意:
(1)在交往中,手勢不宜過多,動作不宜過大,切勿"指手畫腳"和"手舞足蹈"。
(2)打招呼、致意、告別、歡呼、鼓掌屬於手勢范圍,應該注意其力度大小、速度的快慢、時間的長短,不可過度。鼓掌是表示歡迎、祝賀、贊許、致謝等的禮貌舉止。在正式社交場合,觀看文藝演出、重要人物出現、聽報告、聽演講等都用熱烈鼓掌表示欽佩、祝賀。鼓掌的標准動作應該是用右手掌輕拍左手掌的掌心,鼓掌時不應戴手套,宜自然,切忌使勁鼓掌,應隨自然終止。鼓掌要熱烈,但不要"忘形",一旦忘形,鼓掌的意義就發生了質的變化而成"喝倒彩"、"鼓倒掌",有起鬨之嫌。這樣是失禮的。注意鼓掌盡量不要用語言配合,那是無修養的表現。
(3)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已的鼻尖和用手指指點他人。談到自己時應用手掌輕按自已的左胸,那樣會顯得端莊、大方、可信。用手指指點他人的手勢是不禮貌的。
(4)一般認為,掌心向上的手勢有誠懇、尊重他人的含義;掌心向下的手勢意味著不夠坦率缺乏誠意等。攥緊拳頭暗示進攻和自衛,也表示憤怒。伸出手指來指點,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含有教訓人的意味。因此,在介紹某人、為某人引路指示方向、請人做某事時,應該掌心向上,以肘關節為軸,上身稍向前傾,以示尊敬。這種手勢被認為是誠懇、恭敬、有禮貌的。
(5)有些手勢在使用時應注意區域和各國不同習慣,不可以亂用。因為各地習俗迥異,相同的手勢表達的意思,不僅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大相徑庭。如在某些國家認為豎起大拇指、其餘四指蜷曲表示稱贊誇獎,但澳大利亞則認為豎起大拇指、尤其是橫向伸出大拇指是一種污辱。英國人蹺起大拇指是攔車要求搭車的意思。用大拇指和食指構成一個圓圈,其它三指伸直,就是"OK"的手勢,這一手勢在歐洲表示贊揚和允諾的意思,特別在青年學生中廣為流行,然而在法國南部、希臘、撒丁島等地,它的意思恰好相反,在巴西,人們打"OK"這個手勢表示的是"肛門"。阿拉伯人用兩個小拇指拉在一起表示斷交,吉卜賽人撣去肩上的塵土表示你快滾開。由此不難看出,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手勢語言",千姿百態的手勢語言,飽含著人類無比豐富的情感。它雖然不像有聲語言那樣實用,但在人際交往中能起到有聲語言無法替代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某些不雅的行為舉止會令人極為反感,嚴重影響交際風度和自我形象,應該十分注意避免。如當眾搔頭皮、掏耳朵、摳鼻孔、剔牙、咬指甲、剜眼屎、搓泥垢等,餐桌上更應注意。參加交際活動前不要吃蔥、蒜、韭菜等異味食品,如果已經吃過這類食品應該漱口,含茶葉、口香糖、口香液以除異味。咳嗽、打噴嚏時,請用手帕或手巾紙捂住嘴轉向一側,避免發出大聲。口中有痰請吐在手紙里、手帕中,手中的廢物請扔進垃圾箱,特別是拜訪別人時,這些簡單的禮儀要求都是必須遵守的,否則你將是一位不受歡迎的人。
2、表情
表情是人內心的情感在面部、聲音或身體姿態上的表現。當外部客觀事物以物體的、語言的、行為的方式刺激大腦時,人就會產生各種內在反映即情感,這種情感會通過人體相應的表情呈現出來,表現在人的面部、身體、姿態、聲音上。人們常說情動之於心、形之於外、傳之於聲就是這個意思。人的面部表情是復雜的。古人說:"人身之有面,猶室之有門,人未入室,先見大門"。現代心理學家總結過一個公式:感情的表達=言語(7%)+聲音(38%)+表情(55%)。比如打電話時並看不到打電話的人,但表情卻影響傳過來的聲音,沒有哪一個人能以憤怒的表情說出優美和藹動聽的問候語。可見表情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溝通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健康的表情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深刻的,它是優雅風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著重介紹面部表情中的目光和微笑。
(1)目光
眼睛是人體傳遞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它能表達出人們最細微、最精妙的內心情思,從一個人的眼睛中,往往能看到他的整個內心世界。一個良好的交際形象,目光是坦然、親切、和藹、有神的。特別是在與人交談時,目光應該是注視對方,不應該躲閃或游移不定。在整個談話過程中,目光與對方接觸累計應達到全部交談過程的50%~70%。人際交往中諸如呆滯的、漠然的、疲倦的、冰冷的、驚慌的、敵視的、輕蔑的、左顧右盼的目光都是應該避免的,更不要對人上下打量擠眉弄眼。介紹幾種凝視:公務凝視:洽談、磋商、談判等正式場合用。給人一種嚴肅認真的感覺。這種凝視注視的位置在對方臉部,以雙眼為底線,上到前額的三角部分。談公務時,如果你注視對方這個部位,就會顯得嚴肅認真,對方也會感到你有誠意,你就會把握談話的主動權和控制權。社交凝視:各種社交場合使用的注視方式,注視的位置在對方唇心到雙眼之間的三角區域,當你的目光看著對方臉部這個區域時,會營造出一種社交氣氛,讓人感到輕松自然。這種凝視主要用於茶話會、舞會及各種類型的友誼聚會。親密凝視:注視的對象是親人之間、戀人之間、家庭成員之間使用的注視方式。凝視的位置在對方雙眼到胸之間。交談時要將目光轉向交談人,以示自己在傾聽,這時應將目光放虛相對集中於對方某個區域上,切忌"聚焦",死盯對方眼睛或臉上的某個部位,因為這樣會使對方難受、不安,甚至有受侮之感,無意中積小惡而產生抵觸、敵意情緒,很不值得。
(2)微笑
笑有很多種,輕笑、微笑、狂笑、奸笑、羞怯的笑、爽朗的笑、開懷大笑、尷尬的笑、嘲笑、苦笑等等,其中微笑是最美的。微笑是指不露牙齒,嘴角的兩端略提起的笑。幾乎沒有人不會微笑,但有相當多的人不善於利用微笑。微笑是社交場合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悅、也最有價值的面部表情。它可以與語言和動作相互配合起互補作用,它不但表現著人際交往中友善、誠信、謙恭、和諧、融洽等最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交往人的自信、涵養與和睦的人際關系及健康的心理。不僅能傳遞和表達友好、和善,而且還能表達歉意、諒解。因此微笑在社交中,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有非常深刻的內涵。微笑著接受批評,顯示你承認錯誤但不誠惶誠恐;微笑著接受榮譽,說明你充滿喜悅但不驕傲自滿;遇見領導、老師,給一個微笑,表達了你的尊敬但無意討好;微笑著面對困難,用笑臉迎接一個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說明你經得住考驗和磨練,你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其實,溫和、含蓄的微笑不僅是應付社交的手段,而且深寓著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我國有句俗話叫?quot;和氣生財",要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微笑最易營造人和的氛圍。微笑是人的寶貴的無形資產,可以說成功從微笑開始。一個大公司的人事經理經常說?quot;一個擁有純真微笑的小學畢業生,比一個臉孔冷漠的哲學博士更有用"。因為微笑是一個工作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公司最有效的商標,比任何廣告都有利,只有它能深入人心。應該注意的是:微笑一定要發自內心、親切自然。只有發自內心的微笑才富有魅力,讓人愉悅歡心。不要為了討好別人故作笑顏、滿臉堆笑。當然了,參加追悼會、掃墓或在別人悲傷的時候、非常嚴肅莊重的場合就不可以微笑了。
三、遞物和接物
遞物與接物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種舉止,一個小小的舉止動作,也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尊重他人,而雙手遞物或接物恰恰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
1、遞交名片
名片是自我介紹的高雅工具。我國西漢時期將姓名刻於竹簡木片上,用以通報姓名,稱做謁,東漢時期稱做名刺。這實際上是早期的名片。後來有了白紙,使用紙片,稱做名帖或帖子,清朝廣為流傳,一般官吏都有了自己的名片。名片之所以在現代社會中得到廣泛應用,是因為它使用起來簡便、靈活、文明。正常情況下,名片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徵,也是使用者要求社會認同,獲得社會尊重的一種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說還是使用者所在組織形象的一個縮影。所以名片交換應重視其禮儀效應,恰到好處地使用名片,會顯得彬彬有禮,令人肅然起敬。交換名片是建立人際關系的第一步,一般宜在與人初識時、自我介紹之後或經他人介紹之後進行。遞送名片時,應面帶微笑,正視對方,將名片正面朝向對方,恭敬地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捏住名片上端的兩角送到對方手中。如果是坐著,應起身或欠身遞送,遞送時可以說一些"我叫××,這是我的名片"或"請多關照"之類的客氣話,遞交名片要遞交到對方手中。有的人將名片順手放在桌上,這樣效果不好。接受名片的人也應該起身或欠身,面帶微笑雙手恭敬地接過名片並說聲"謝謝"、"能得到您的名片十分榮幸"、"久仰大名"等等。收到名片後,要很好地確認對方的姓名和職務。一定要養成這種習慣,否則在談話中說錯了對方的姓名或職務便會失禮。如果遇到難讀的姓氏時,要非常客氣地請教對方:"尊號怎麼念?"或"對不起,您的姓氏很少見,請問如何讀?"隨後當著對方的面鄭重其事地將他(她)的名片放入自己的名片盒或名片夾之中,千萬不要隨意亂放,別隨手放在桌子或裝在褲子口袋裡,那樣是對別人的不尊重。請記住:名片起著別人對你第一印象好與壞的作用。
2、遞交文件資料
工作中有文件資料需要上級領導過目簽字時,應該用雙手遞上文件或資料,並且使文件的正面對著接物的一方。
3、遞交其他物品
把物品雙手遞交到對方手中體現對對方的尊重。遞筆、刀剪之類尖利的物品時,需將尖端朝向自己握在手中,而不要指向對方。接受對方恭恭敬敬遞過來的物品,都應該同樣用雙手去接,並以適當的方式致意或道謝。請注意:越是正式莊重的場合,初次相識的人之間、身份地位懸殊越大越要講究禮儀。需提示的是,與外賓打交道,遞接物品可先留意對方是用單手還是雙手遞接,隨後再跟著摹仿。比如在泰國、印度、馬來西亞和中東等一些國家都用右手拿東西,忌用左手。給別人遞東西也都用右手以示尊重。他們認為左手是用來洗澡、上廁所的,是不幹凈的。日本人則喜歡用右手送自己的名片,左手接對方名片。
四、致意禮儀
致意即見面打招呼。在現代社會,見面禮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第一個步驟,它在禮儀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哪種信仰的人,見面時都要施用各種各樣的見面禮。我國常用的致意有:招手致意、點頭微笑致意、握手禮、鞠躬禮、注目禮等。
1、握手禮
握手是石器時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種遺俗。那時人們在狩獵的過程中,手中拿著武器,當與陌生人相遇時,若雙方都無惡意,不想發生沖突,就要放下手中的武器,然後向對方敞開右手掌亮出掌心,或讓對方摸摸手心以示友好,隨著時代的變遷,此種遺俗逐漸演變成一種兩手相握的禮節方式。現在大多數國家的人們已將握手禮視為一種習以為常的見面禮的儀式。現代人握手時表示的含義很多:見面時表示友好、歡迎、寒暄;告辭時表示送別;也表示對他人的問候、感謝、慰問、祝賀、安慰等。標準的握手姿勢(交際禮節意義的握手):距受禮者約一步、右臂自然向前伸出,伸出右手,拇指稍用力握對方的手掌(手掌應與地面垂直)。左臂自然下垂,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上身微微前傾,頭微低。在各種場合能輕松自如地與相識的或陌生人握手,是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一種禮節。握手時應注意的幾條原則:一是注意伸手先後。伸手先後順序應根據握手人雙方的社會地位、年齡、性別和賓主身份來確定。一般遵?quot;尊者決定"的原則,即尊者先伸手。握手的基本禮節是:在平輩的朋友中,相見時先出手為敬;在長輩與晚輩之間、男女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主人與客人之間行握手禮時,應該是長輩、女士、上級、主人先出手,晚輩、下級、男士、客人先問候再伸手相握;男女之間如女方無握手之意,男方可點頭或鞠躬致意,倘若男方是長輩、上級先伸手也是可以的。客人辭行時,應是客人先伸手錶示告別,主人才能握手相送。在社交或商務、公務場合,當別人按先後順序的慣例而已經伸出手時,都應毫不遲疑地立即回握,拒絕別人的握手和對已經表達出來的友好不予理睬是極為不禮貌的。二是握手時,應該伸出右手,決不能伸出左手,伸出左手是失禮的。特別是有的國家、區域忌諱使用左手握手。在特殊情況下不能用右手相握應說明原因並道歉。三是握手前要脫帽和摘手套。因為戴手套本身就意味著討厭別人接觸你的手,即使對方跟你的關系非常好,這種握手也會產生不好的效果。在大多數國家內,戴手套與別人握手既不禮貌也是對對方的侮辱。因此應避免戴手套同別人握手。軍人與他人握手時不必脫軍帽,應先行軍禮然後握手。西方國家,女士身著禮服帽戴手套時,與他人握手可以不摘手套。四是與人握手時應採取站立姿勢(年老體弱或者殘疾人除外)。五是不宜交叉握手。遇到兩位以上交往對象,行握手禮時應一一相握。有的國家視交叉握手為凶兆的象徵,交叉成"十"意為十字架,認為必定會招來不幸。還要注意與多人握手時,時間長短大體相同,不要給人厚此薄彼的感覺。六是男士與女士握手,時間不宜過長,握力要輕一些,一般應握女士的手指。七是為了表示尊敬,握手時上身略微前傾,頭略低一些面帶笑容,注視對方眼睛,邊握手邊開口致意,如說?quot;您好"、"見到您很高興"、"歡迎您"、"辛苦啦"等等。綜上所述,歸納出握手十忌。一忌不講先後順序,搶先出手;二忌目光游移,漫不經心;三忌不脫手套,自視高傲;四忌掌心向下,目中無人;五忌用力不當,敷衍魯莽;六忌左手相握,有悖習俗;七忌"乞討式"握手,過謙恭;八忌握手時間太長,讓人無所適從;九忌濫用"雙握式",令人尷尬;十忌"死魚"式握手,輕慢冷漠。
2、注目禮
注目禮是以注視受禮者,並用目迎、目送來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行注目禮時,行禮者應面向或將頭轉向受禮者,呈立正姿勢,抬頭挺胸,注視受禮者目迎和目送,待受禮者還禮後目光平視或將頭轉正。施注目禮的場合有:奏國歌升降國旗時,各種會議的升降旗儀式,運動會頒獎儀式都要向國旗行注目禮。著軍裝的軍人參加升旗儀式時要行軍禮,戴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要行少先隊隊禮。接受檢閱時,受閱者應向檢閱者首先行注目禮。
7. 泰國人一般用罐子做什麼
需要的 泰國很信這些 泰國人也很相信邪靈```比如 胎死的嬰兒,在泰國曼谷郊區的小佛寺中,有一個泡著嬰兒遺體的大罐子,這是一具「雙頭」連體嬰屍體,當地人則稱之為「雙頭神嬰」,相傳其特別具有靈氣
泰國人很信這些的 願望實現了基本都沒人不去還願 不然會招致厄運 你對外國的神許願 那就證明你相信他的神力 如果有機會還是去還個願
不行的 你一定要去願寺廟還願`.
8. 泰國人最常用的佐料就像中國的大蔥一樣的那個植物叫什麼
香茅。
9. 各位對泰國非常了解的大神們!! 請問泰國人洗澡前塗身上的黃色東西是什麼有什麼用
泰國人洗澡前塗身上的黃色東西是姜黃粉。作用如下:
1,把姜黃粉末和牛奶混合後塗在臉上可以去除曬斑和減少臉上的汗毛。
2,姜黃粉和酸橙汁也可以幫助恢復曬黑的皮膚。酸橙汁是天然的漂白劑。
姜黃素是一種酚類抗氧化劑,有助於控制血脂和促進熱量產生,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另外,姜黃粉具有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的功效。
(9)泰國人用什麼掏耳屎擴展閱讀:
姜黃素能夠防止並逆轉心臟肥大,從而恢復心臟功能。每周吃三次咖喱或服用咖喱提取物製成的保健品,便可從中獲益。
用姜黃粉可以提取姜黃色素也即是姜黃素,是一種天然的、無毒的功能性色素,被許多的國家認可可以添加到食品、葯品、化妝品等領域且是沒有限制用量的是根據需要量添加。
姜黃粉作為調料在亞洲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用來減輕炎症、加速傷口癒合和減輕疼痛。最近的研究顯示它還能抵禦糖尿病。炎症促發了很多疾病,對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也有引發作用。
哥倫比亞大學醫療中心糖尿病研究所的狄·托托雷羅博士和同事對這種草葯是否能夠治療糖尿病進行了研究。他和另外幾名住院醫師和內分泌學家通過化驗檢測了服用了姜黃粉末的老鼠的血糖水平、糖耐量和胰島素抗阻等指標後發現,這些老鼠不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
10. 文明禮儀舉止儀容儀表
文明禮儀舉止儀容儀表
儀表對人們的形象起到自我標識、修飾彌補和包裝外表的作用。這是由於人的形象是內在氣質和外在形象的結合。下面是我整理的文明禮儀舉止儀容儀表,歡迎大家借鑒參考,希望幫助到你。
【個人姿勢】
1.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場合不應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識的小動作。女性站立時雙腿要基本並攏,腳位應與服裝相適應。穿緊身短裙時,腳跟靠近,腳尖分開呈「V」狀或「Y」狀;穿禮服或者旗袍時,可雙腳微分。
2.坐姿
入座時動作應輕而緩,輕松自然。不可隨意拖拉椅凳,從椅子的左側入座,沉著安靜地坐下。女士著裙裝入座時,應將裙子後片攏一下,並膝或雙腿交叉向後,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鬆,雙手放在膝蓋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雙腿(一般不要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或椅子扶手上。
離座時,應請身份高者先離開。離座時動作輕緩,不發出聲響,從座位的左側離開,站好再走,保持體態輕盈、穩重。
3.走姿
行走時應抬頭,身體重心稍前傾,挺胸收腹,上體正直,雙肩放鬆,兩臂自然前後擺動,腳步輕而穩,目光自然,不東張西望。遵守行路規則,行人之間互相禮讓。三人並行,老人、婦幼走在中間。男女一起走時,男士一般走在外側。走路時避免吃東西或抽煙。遇到熟人應主動打招呼或問候,若需交談,應靠路邊站立,不要防礙交通。
4.談話姿勢
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個人衛生】
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麼標致,服飾多麼華貴,若蓬頭垢面,滿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和勤更衣勤洗手等個人衛生。不要在人面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最好不要太大,對人口沫四濺。
【穿著服飾】
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不可亂搭亂配,破壞自己的形象和品味。
【形體語言】
全世界的人都藉助示意動作,有效地進行交流。最普遍的示意動作,是從相互問候致意開始的。了解那些示意動作,至少你可以辨別什麼是粗俗的,什麼是得體的。使你在遇到無聲的交流時,更加善於觀察,更加容易避免誤解。
表情,即面部表情,是指臉部各部位對於情感體驗的反應動作。表情與說話內容的配合最便當,因而使用頻率比手勢高得多。達爾文在《人類與動物的表情》一書中指出,現代人類的表情動作是人類祖先遺傳下來的,因而人類的原始表情具有全人類性。這種全人類性使得表情成了當今社交活動中少數能夠超越文化和地域的交際手段之一。
笑與無表情是面部表情的核心,任何其他面部表情都發生在笑與無表情兩極之間。發生在此兩極之間的其他面部表情都體現為這樣兩類情感活動表現形式:愉快(如喜愛、幸福、快樂、興奮、激動)和不愉快(如憤怒、恐懼、果敢、痛苦、厭棄、蔑視、驚訝)。愉快時,面部肌肉橫位,眉毛輕揚、瞳孔放大,嘴角向上,面孔顯短,所謂「眉毛鬍子笑成一堆」;不愉快時,面部肌肉縱伸,面孔顯長,所謂「拉得像個馬臉」。無表情的面孔,平視,臉幾乎不動。無表情的面孔最令人窒息,它將一切感情隱藏起來,叫人不可捉摸,而實際上它往往比露骨的憤怒或厭惡更深刻地傳達出拒絕的信息。
常用面部表情的含義: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否定,昂首表示驕傲,低頭表示屈服,垂頭表示沮喪,側首表示不服,咬唇表示堅決,撇嘴表示藐視,鼻孔張大表示憤怒,鼻孔朝人表示高興,咬牙切齒表示憤怒,神色飛揚表示得意,目瞪口呆表示驚訝,等等。
1、目光(用眼睛說話)
在公事活動中,用眼睛看著對話者臉上的三角區部分,這個三角區以雙眼為底線,上頂角到前額。洽談業務時,如果你看著對方的這個部位,會顯得很嚴肅認真, 別人會感到你有誠意。在交談過程中,你的目光如果總是落在這個三角區部位,你就會把握談話的主動權和控制權。
在社交活動中,也是用眼睛看著對方的三角區部位,這個三角區是以兩眼為上線, 嘴為下頂角,也就是雙眼和嘴之間,當你看著對方這個部位時,會營造出一種社 交氣氛。這種凝視主要用於茶話會、舞會及各種類型的友誼聚會。
眼睛被喻為「心靈的窗戶」,是人體傳遞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它能如實地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在社交場合交談時,一定要注意眼神的禮儀,目光要坦然、溫和、大方、親切,正視對方的兩眼與嘴部的三角區,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但凝視的時間不可太長,因為長時間凝視對方,會讓對方感到緊張、難堪。如果面對熟人、朋友、同事,可以用從容的眼光來表達問候,徵求意見,這時目光可以多停留一些時間。與人對視時,切忌迅速移開,不要給人留下冷漠、傲慢的印象。對方緘默或失語時,不應再看對方。
注意目光的注視范圍。目光注視區分為:公務注視區(額中至雙眼部)、社交注視區(雙眼至下頜)、親密注視區(雙眼至前胸)、側掃式(親密關系或非常厭惡關系)。注視區的選擇視場合而定。
2、微笑
笑是人的一種生理現象,也是人們思想感情的外露。它具有溝通感情、傳遞信息的作用。笑容能夠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使人產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親切感和愉悅感。初次見面,笑容是問候語;逢年過節,笑容是祝賀歌;交往有誤解,笑容是道歉語;送別友人,笑容是歡送詞。笑容是人們相互交融、相互感染的過程,能夠創造出融洽、和諧、互尊、互愛的氣氛,能夠減輕人們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壓力。
古語雲「沒有笑顏不開店。」微笑可以贏得高朋滿座,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世界上不少著名的企業家深曉此理,因此給予微笑很高的評價,甚至奉其為治店法寶、企業的成功之道。美國一家旅行社總裁曾衷心告誡航空公司的空姐們:
「Smile,Smile,Smile等於成功」。泰國曼谷東方飯店,曾數次摘取了「世界十佳飯店」的'桂冠,其成功秘訣之一,就在於把「笑容可掬」列入迎賓的規范,而獲得殊榮。生活中,笑有微笑、輕笑、大笑以及羞怯的笑、尷尬的笑、嘲諷的笑等許多種,其中最美的是微笑。在禮儀交往中,經常要使用到幾種不同程度的笑。
真誠的微笑是社交的通行證。它向對方表白自己沒有敵意,並可進一步表示歡迎和友善。因此微笑如春風,使人感到溫暖、親切和愉快,它能給談話帶來融洽平和的氣氛。是對人的尊重和理解,微笑是一種禮節,見面時點頭微笑,人們會意識到這是尊重和歡喜的表示。微笑是最富魅力的體態語言之一。發自內心的微笑是滲透情感的微笑,包含著對人的關懷、熱忱和愛心。情是微笑的一種重要內力,它賦予微笑以色彩、能量而形成強烈的感染力。
微笑是指不露牙齒,嘴角的兩端略向上翹起,眼神中有笑意。人際交往中為了表示尊重,相互友好,微笑是必要的。微笑是一種健康的、文明的舉止,一張甜蜜的帶著微笑的臉總是受人喜愛的。
輕笑。是指嘴唇輕啟,露出牙齒,眼神中笑意更深的笑容。在表示熱情的歡迎、愉快的會談、高興與某人相識等情境下會使用輕笑。
大笑。大笑時眼睛變小,嘴巴張開。人們往往比較欣賞男士的開懷大笑,而女士在大笑時應用手略遮掩一下嘴部。
微笑可以表現出溫馨、親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縮短雙方的距離,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從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圍,可以反映本人的修養,待人的至誠。 微笑有一種魅力,它可以使強硬者變得溫柔,使困難變得容易。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是廣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微笑要發自內心,不要假裝。
人際交往時,表情應以喜、樂為主調,微笑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微笑是自信的象徵,是禮貌的表示建議改成: 「禮貌地表示」 錯別字系統標注,是心理健康的標志。在各種場合恰當地運用微笑,可以起到傳遞情感、溝通心靈、征服對方的積極心理效應。
在與人交流時,可以在開口之前先以微笑示好;在與人交流時,如果對方向自己投以微笑,自己一定要以微笑予以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