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魚露在哪裡購買
1. 有誰知道在南京哪裡可以買到做泰國冬陰功湯的調料和魚露
魚露是一種調味品.可以在買調味的商店買到.平時做米飯的時候也可以放點.具體做發請參照菜譜.
2. 請問用什麼牌子的魚露最好,謝謝
吃過一種澳洲出的泰國產魚露,還不錯,不會太腥。牌子可能叫美雀思。魚露,又稱魚醬油,是一種廣東,福建等地常見的調味品,能夠延續至今,與其獨特的風味密不可分,主要包括鮮味和鹹味;是閩菜、潮州菜和東南亞料理中常用的水產調味品,是用小魚蝦為原料,經腌漬、發酵、熬煉後得到的一種味道極為鮮美的汁液,色澤呈琥珀色,味道帶有鹹味和鮮味。魚露原產自福建和廣東潮汕等地,由早期華僑傳到越南以及其他東亞國家,如今21世紀歐洲也有逐漸流行。另外你要是喜歡就網路~呀~飯~粒經過下
3. 魚露是一種什麼調料在哪可以買得到啊
魚露,福建稱為蝦油(廈門話(白話字):he6-iu2,福州話(平話字):hà-iù)或鸞12,是閩菜和東南亞料理中常用的調味料之一,是用小魚蝦為原料,經腌漬、發酵、熬煉後得到的一種味道極為鮮美的汁液,色澤呈琥珀色,味道帶有鹹味和鮮味。蝦油原產自福建和廣東潮汕等地,由早期僑民傳到越南以及其他東亞國家,如今21世紀歐洲也有逐漸流行。現在除福建、潮汕、越南外,其他中南半島國家亦有生產,特別是泰國產量最高,但質量、味道咸而不鮮,遠不如越南和廣東潮州。
淘寶,市中心大商場,普通地段大一點超市也有
4. 魚露,一味穿越千年並影響世界的鮮美
潮菜調味品眾多,蘸料也非常多,所以素來有 「一菜一碟」 的說法,每種菜配的蘸料都不盡相同。這些眾多的調味與蘸料,有些是使用歷史非常久的傳統醬,例如黃豆發酵的普寧豆醬;有些是近代才傳入潮汕並改良過的「舶來醬」,例如沙茶醬。
而其中,有一味,我國是沿海地區非常傳統且古老的調味品, 不僅在潮汕廣泛使用,還直接間接地影響世界上的其他菜系 ,那就是與鹹菜、菜脯並稱「潮汕三寶」的—— 魚露。
= 魚露的前世今生=
魚露,是我國沿海地區非常傳統且古老的一味調味品,目前查到的最早可追溯的文字記載,為 距今1400多年前的北魏末年,在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 。
在書中作醬法一節,有提到一種名為 「魚醬」 的醬汁:「不用切。去鱗,凈洗,拭令干,如膾法披破縷切之,去骨。大率成魚一斗,用黃衣三升,一升全用,二升作末。白鹽二升,黃鹽則苦。乾薑一升,末之。橘皮一合,縷切之。和令調均,內瓮子中,泥密封,日曝。勿令漏氣。熟以好酒解之。」
大體意思是,用生魚去魚鱗洗凈,去骨加鹽,密封發酵。 這種鮮魚不去內臟,碼鹽腌制,取其腌制汁液的做法,與傳統魚露做法如出一轍 ,只不過當時稱為魚醬。而賈思勰還引用了崔浩所著《食經》里的加酒的制魚醬法,用酒來幫助發酵,這種做法一日便可食用。雖然崔浩所著《食經》早已失傳,但可以從這一點看出,魚醬製法的出現,要比賈思勰所在的北魏更早。而賈思勰也提到了魚醬由來的傳說,認為是當年漢武帝逐夷於海濱時,偶然發現的當地漁民的一種制醬工藝,如果記載屬實,那麼 魚露的誕生至少是距今兩千多年前 的事情了。
在楊堅的《〈 齊民要術〉中的魚醬加工探析》一文中,也詳細的對比了魚醬法中不同做法的異同,且多取用海魚為原材料,並且認為這種做法在北魏時期已經非常成熟,是繼承於漢代又長足發展的一種制醬工藝。而洪光住在《我國魚醬起源初探》一文中,提到了魚露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北魏的魚醬,但 更早的起源可能是2000年前的漢代的魚醢,也是魚鮓(即糟魚)腌制過程中所出的醬汁。
而至於魚露工藝何時進入潮汕,這個目前並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在《齊名要術》所記載的魚醬,主要也是當時黃河中下游沿海漁業的情況反映。而正如黃挺在《潮汕史》中所述,潮汕先民多是由北入福建,再從福建遷入潮汕的,魚露是否也是相同的傳播路徑,沒有準確的史料可以考究。倒是從魚醢的「醢」字,我們可以略窺一二。醢在古代即代表肉醬、魚醬的意思,而潮汕目前很多海產腌製品也仍帶有「醢」字,如錢螺醢、厚妞醢等等。或許是較早之前漢人入潮汕時,將「醢」的做法帶到了潮汕,並在這片土地上慢慢傳播與演變,連稱謂與漢字也一並流傳下來了吧。
現代的魚露製法,基本上還是沿用了一千多年前的製作工藝,只不過調味可能有些許改變,一般只用魚蝦等海產,碼鹽腌制即可,而不加其他姜等調味配料。而現在發酵後的魚露,出湯之後還會加上殺菌和檢測等步驟,藉助了現代科學的手法與工藝,進一步降低魚露發酵過程中帶來的不可控因素了。
= 魚露對其他菜系的影響 =
說起魚露,很多人都會想到東南亞菜系。確實,目前國內除了東南沿海,很多地方已經難以見到魚露的身影了。而東南亞卻依然非常流行,甚至像越南菜,可以說沒有魚露不成菜, 說魚露是越南菜的基石一點都不誇張。
而目前各大超市能買到的魚露,大多也是東南亞魚露,尤其以泰國的魚露為主。也正是因為東南亞魚露的出名,而我國近代之前又一直是以魚醬稱呼魚露,甚至在清代之前都找不到「魚露」這樣的字眼,所以就有人誤以為我國的魚露是從東南亞流傳進來的。然而從我國魚醬和魚醢的發明時間來看,幾乎沒有這種可能。
東南亞魚露使用時間最長的當屬越南,而自秦到五代十國時期,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國的百越,等到五代十國時期才獨立出去,而如果越南那時候已經使用魚露並且傳入中國,那麼《齊民要術》就不會寫漢武帝逐夷於海濱並發現魚醬這樣的傳說了,畢竟當年漢武帝滅的是南越國,雖然南越國的領土包括了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以及越南北部,但漢武帝軍隊只打到南越國的首都番禺城城下(現廣州),南越國就整體成為漢朝附屬國了,所以漢武帝是沒有直接去到越南那麼遠的。
至於為什麼越南會有魚露?按《食物語言學》里的說法,更 有可能是漢武帝征服南越之後,原百越一族逐漸退至東南亞,導致的魚露向東南亞傳播。
然而魚露傳播的終點,遠比東南亞要遠得多。《食物語言學》一書中,作者解釋了為什麼番茄醬被寫為 「tomato ketchup」 。
他認為ketchup的原意,就是中國南方地區的魚露, tchup就是閩南語系中「汁」的發音,而ke則是閩南語中「腌魚」的意思。 我自己試著讀了下, 感覺ke-tchup的發音,確實與潮汕話里的「魚汁」發音非常接近 ,而潮汕話又屬於閩南語系中的一個分支,因此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
而這種名為ketchup的魚露,從福建泉州被帶到了東南亞之後,又接著被英國人販賣到了歐洲腹地,並且成了昂貴的調味品。 在之後的四百多年裡,魚露不斷被模仿,並慢慢演變 ,從最初改用魚與蘑菇共同發酵,到後來不再使用魚,直接用英國蘑菇發酵,甚至還有加入核桃的配方。魚露這一中式調味料,踏上歐洲之後,在被仿造的路上越走越遠, 演變出了許許多多的不同配方的ke-tchup。
到了19世紀南美的番茄傳入歐洲,番茄也被加入到了配方之中,最初的番茄醬做法中就加入了鳳尾魚,也可以從這里看出番茄醬與魚露的淵源。19世紀中後期,鳳尾魚就不再出現在番茄醬的製作菜譜中了。番茄醬成為了所有仿造ketchup中最受歡迎的配方,再後來,番茄醬又傳入美國,並加入了更多的糖,之後又出口到了香港及世界各地,一路不斷地演變。而作為番茄醬巨頭的亨氏,也一直保持使用「ketchup」這個詞,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數番茄醬,仍寫著「tomato ketchup」。
而魚露的前身,也就是前面講到的 魚鮓 ,則往另一個方向傳播,成為了如今日本料理中的代表作—— 壽司 。
按宮崎正勝在《料理的故事》里所述, 日本語中的壽司(sushi)原意指的就是「酸」的意思 ,一開始是不加飯的,只是將魚、貝、肉等鹽漬之後加壓,待發酵後發出酸味的食物,其目的是通過發酵來保存食物, 與漢代魚鮓的做法基本相同 。
到了大約公元9世紀的 平安時代中期 ,「延喜式」中規定的作為納貢的壽司,已經進一步改進了, 使用的是將魚和肉碼鹽,並加在米飯中間一並發酵的方式,稱為熟壽司。 但這種壽司,發酵後的米飯是棄用不吃的。
到了室町時代,又演變成了減少米飯的發酵時間 ,當米飯略帶酸味時就取出與貝、魚同吃。
這種吃法區別於前面的熟壽司,因此稱為「生熟」, 而我們現在吃到的壽司,就是從這種「生熟」做法里引申出來的。 而現在傳統的日本壽司,部分魚類仍會使用利用自身酵素熟成,以嫩化肉質和提升風味,例如金槍魚一般會經常十天左右的熟成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壽司之神》中,二郎對著一塊生的金槍魚,說「 還不夠熟 」。
日本漢字里的 「鮓」也與 「鮨」同義 ,這個字在中文裡的 原意指的就是用鹽與稻米共同發酵變酸的魚,而現在「鮨」在日本,已經直接是壽司的意思了。
魚露,這種源於我國漢朝的魚鮓與魚醢的醬汁,在不同時間,以不同的方式,分別向東亞、南亞等各個方向傳播,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千年後再次進入故土,卻早已是另一番模樣了。
= 何為好魚露? =
魚露,同其他發酵的醬露一樣,重點在於「鮮」,其主要成分是鮮美的氨基酸, 包括了谷氨酸、天冬氨酸、蘇氨酸等十幾種呈鮮物質 ,當然也包括了各類其他復雜的風味物質,Shimoda M以台灣魚露為樣本,從魚露中分析出了 124種揮發性風味物質,包括了含氮物、含硫物、醇類、酮類、芳香族碳水化合物等等 。也正是因為魚露風味復雜又鮮美,所以嗜鮮如命的潮汕人才會如此偏愛這種醬料。
但市面上的魚露太多了太多,從原料的選擇到發酵的工藝,都不盡相同。
首先是用料。前面我們講到了魚露是可以魚肉帶內臟一並發酵的,那麼自然會有些廠商使用賣不起價格的雜魚,甚至可能使用廢棄的魚內臟和下腳料,各種魚肉魚雜一並發酵,再通過後期的脫腥處理。這也是為什麼一大瓶魚露,耗費很多的魚料發酵,最後價格卻不貴的原因。
而好的魚露,正如《齊民要術》里所述,應使用鮮活漁獲去鱗洗凈再發酵,甚至還應分門別類,不同的魚類分別發酵,這也是為什麼賈思勰在魚醬開頭寫了一句「鯉魚、鯖魚第一好;鱧魚亦中。鱭魚、鮐魚即全作,不用切。」雖然當時漁業沒有現在這么發達,可選的魚類不多,但從這句描述還是可以看出, 不同漁獲做出來的魚類,品質也是不同的。
其次是工藝。魚露製作,一般包括了 腌制自溶、日曬夜露、過濾、曬煉、後發酵及滅菌等步驟 ,其中發酵的溫度、加鹽量、是否加酸溶解以及發酵天數,都與最後的風味息息相關。
在孫美琴的《魚露的風味及快速發酵工藝研究》里提到,魚露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分解魚肉蛋白所產生的揮發性脂肪酸,是魚露最重要的風味成分。因此,發酵工藝,也是決定魚露風味的重要因素。
傳統魚露發酵工藝,發酵時間要兩三年以上 ,像東南沿海的魚露製作,一般採用的是傳統的高鹽自然發酵,這種方式發酵的魚露,因為發酵緩慢,呈鮮物質與風味物質更為豐富,且鹽與谷氨酸會結合成為谷氨酸鈉,所以更具有自然鮮味。另一方面,高鹽也會抑制細菌滋長,所以產生的氨氮非常低,可以有效避免魚露產生難聞的氨臭味。但與此同時,鹽也抑制了蛋白酶的活力,因此發酵時間長,製作成本高。
而為了降低成本,就自然誕生了多種快速製作魚露的方式。在黃志斌等的《魚露快速發酵工藝的研究》一文中就提到了多種魚露的製作方式,而像日本與東南亞等地,鹽度稍微低一些,且部分魚露廠會使用硝酸鉀或硝基氯仿等強酸,先將魚蛋白水解以便快速發酵,但缺點是缺乏魚露的自然香味,因此需要再額外添加澱粉與澱粉酶一並發酵,增加魚露的香味。而好的魚露,應盡量使用魚本身的酶進行自然發酵,不添加額外的水解劑,這樣製作才能具有魚露該有的特殊香味。
也就是說,從製作工藝的角度,在合適的鹽量下(一般是10%-30%), 鹽度越高魚露香味越濃;原料鹽漬時間越長,魚露香味越濃。
而一般來說,第一道魚露原液,是質量最好的,也是最為珍貴的。
那市售的價格低廉又號稱是自然發酵的魚露,是怎麼來的?一般是自然發酵後, 過濾了數道魚露後,剩下的魚塗再加鹽水蒸煮後再過濾的。 但因為是剩下的料再加工過濾的,所以所出魚露顏色不夠深,鮮味也不足,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勾兌焦糖色素以及谷氨酸鈉,使得看起來顏色也足夠深,但風味已相去甚遠。
雖然對於消費者來說很難穿透到生產環節的,也難以從最終拿到手的魚露,去反推廠商用的是什麼魚料,以及使用什麼工藝, 但通過配料表,我們仍可以略窺一二。
自然發酵的優質魚露,會呈 自然赭紅色色澤 ,以及具有濃郁的鮮味,所以無需再添加焦糖色素,也無需添加谷氨酸鈉等呈鮮物質。如果是尾料再蒸煮出來的魚露,一般色澤與鮮味不足,因此需額外添加焦糖色與谷氨酸鈉。而在高溫烹飪下,谷氨酸鈉會變成不具有鮮味的焦谷氨酸鈉,由於味精魚露,鮮味很依賴添加的谷氨酸鈉,因此鮮味會大打折扣,而自然發酵的魚露,除了谷氨酸鈉外,還有十幾種豐富的呈鮮物質,因此風味依然可以完好保存。
此外,魚露也同醬油一樣,可以 通過「氨基酸態氮」含量的高低來評判其質量 。像醬油的標准,可以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個等級,其氨基酸態氮含量分別為≥0.8、≥0.7、≥0.55、≥0.4g/100ml,氨基酸態氮越高,說明醬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鮮味越好。魚露也一樣,根據國家SB/T 10324-1999標准, 一級魚露其氨基酸態氮應該在0.9g/100ml以上。
除了看配料表這種客觀參數之外,如果嗅覺與味覺靈敏的朋友,也可以買幾款魚露分別體驗下。優質魚露,氣味上會有 葷香味,包括乾酪味、肉味以及輕微氨味 ,而因為是高鹽長期發酵,氨味會很好的抑制,因此 不會帶有腐敗與腥臭的味道 。相反,加速發酵一般採用低鹽方式快速發酵,把握不好容易帶有氨臭味或臭腳丫味。在滋味上, 優質魚露呈鮮物質豐富多元 ,不會像兌味精的魚露一樣,雖然鮮味也很濃,但相對寡薄。
最後就是看廠方了。像我習慣潮汕魚露的,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買東南亞出的魚露,潮汕魚露以前一直都是以優質魚露對外輸出的,只不過這些年式微了,很難在本地之外的渠道買到好的潮汕魚露,甚至本地買的,都不免加了焦糖色與谷氨酸鈉,關於這一點確實很讓人可惜。
潮汕魚露最出名的產地之一,是澄海的外埔 ,在解放前,一個小小的外埔鄉就有同茂,承記等九家老字型大小魚露廠。
解放後合並為公私合營的 澄海魚露廠 ,全盛時期,該廠每年消耗的活魚原料就要八萬擔,而且品種繁多。
澄海魚露廠不僅對外輸出產品,還對外輸出技術,員工先後被聘請到饒平柘林、福建同山、惠陽澳頭等地方作為技術顧問。可以說當年的澄海魚露廠,是潮汕魚露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後來上世紀80年代初又重新分拆私有化,分拆後生產規模陸續減少,目前有些仍有情懷的廠商還在堅持生產,但據說 生產規模已經不及當年百分之一 了。
目前我在用的魚露,是最近從朋友那獲知的一個叫 「初湯」 的品牌。
一開始只覺得這個品牌名字取得很討巧,與潮汕話里的魚露發音相同,又有第一道原湯魚露的意思。後來才知道,這個牌子就是收購了原來的部分外埔魚露廠進行生產的,只不過目前知道的人不多,而且剛開始生產,因為古法製法一批需要好幾年,所以產量也不高。之前我在用的時候,還只有微商渠道,現在終於京東也有得買了。
一般點評食品我很少用「最」字,但這個不誇張的說,可能是我目前嘗過的最好的魚露。因為魚露不像醬油有那麼多可以選擇,尤其離開潮汕後,不管線下還是線上渠道,可選品牌所剩無幾,買來買去很多都是兌味精的魚露。而初湯這種不兌味精,氨基酸態氮能達到1g/100ml以上的魚露,更是少之又少,與之前用過的很多魚露品牌比起來,可能甩三條街都不止。
後來據說他們也送了一批給蔡瀾大佬品嘗,估計也是覺得風味絕佳,所以大佬不僅提了字,順便給定製了一批魚露上到了自己的店裡。
= 潮菜中魚露的用途 =
潮菜里使用魚露的地方很多,雖然談不上獨寵,但魚露的影響也是方方面面的,在潮汕的酒店,可以離開醬油,但絕對離不開魚露,因為不管煮炒燜燉,幾乎都需要用到它。
例如炒,潮汕炒芥藍的要義就是「猛火、後朥、香初湯」,初湯就是潮汕話的魚露的意思,魚露的好壞,是決定炒芥藍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再說潮州鹵水,魚露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與醬油以及其他鹵料一起配合的重要材料之一。而這種長期反復燉煮的鹵制過程,如果使用添加谷氨酸鈉的魚露,鹵一兩次,呈鮮的谷氨酸鈉就變成沒有味道的焦谷氨酸鈉了,鮮味盪然無存。
還有最常見的煮,潮汕湯水粉面,例如最出名的粿條,盛湯的碗底必須是一勺魚露,然後才是倒入粿條,最後再鋪上肉、海鮮等料,如果少了這勺魚露,風味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說不能稱為潮汕粿條了。
而同樣的,煮潮汕砂鍋粥,一般也都會用魚露來調味,與冬菜一樣,是砂鍋粥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還有直接作為蘸料,像潮汕出名的蚝烙,上桌一定配一碟魚露,屬於指定CP,不蘸魚露的蚝烙,雖香但鮮味不足,搭配在一起才是最靠譜的吃法。
魚露的用途還有很多很多,有時潮汕生腌為了提鮮也會加點魚露一起腌制,炒飯最後起鍋也可以加一勺提鮮。
可以說只要是提鮮,在潮汕大概率就會用到魚露,有時候一道簡單的小炒,加一點魚露,就可以讓滋味瞬間豐富起來,最簡單的對比就是炒芥藍,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分別試試。
= 結語 =
今天這篇寫得有點長,主要是因為魚露在我國的使用歷史非常長,同時又因為中世紀的國際貿易,魚露從中國走向了世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別的菜系,所以故事一展開,就收不住了。
而對於以上這些由來與歷史,怕是知道的人寥寥,甚至很多人還以為魚露是東南亞傳到我們國家的舶來品。所以我也覺得有必要借這篇文章,讓大家 重新認識一下這穿越千年,並影響了世界的中國傳統古味。
而我也希望這些還堅持著傳統工藝製作的廠,可以被更多人熟知,而不是在劣幣驅逐良幣中瀕臨失傳。這或許也是作為一個業余美食愛好者,我所能做的一點點綿薄之力吧。
參考文獻
1.Shimoda M, And R RP, Osajima Y. Headspace Gas Analysis of Fish Sauce[J]. J.agric.food Chem, 1996,44(11):3601-3605.
2.任韶堂 . 食物語言學[M].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7
3.宮崎正勝 . 料理的故事[M].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7
4.楊堅. 《齊民要術》中的魚醬加工探析[J].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 16(1):6-8.
5.洪光住. 我國魚醬起源初探[J]. 中國釀造, 1983, 2(3):33+45-47.
6.甘暉. 幾種常見的傳統水產調味料的製作方法[J]. 科學養魚, 2014(6):76-77.
7.孫美琴. 魚露的風味及快速發酵工藝研究[J]. 現代食品科技, 2006, 22(4):280-283.
8.黃志斌, 徐軒成,楊允庄. 魚露快速發酵工藝的研究——低鹽保溫發酵的效果[J].水產學報,1980, 4(2):141-146.
9.張雪花, 陳有容,齊鳳蘭, et al. 魚露發酵技術的研究現狀[J].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00, 9(4):355-358.
5. 做泡菜的「魚露」是什麼怎麼在超市找不到
魚露也叫魚醬油、蝦油、魚湯,是泰國傳統調味料。我國潮汕地區很喜歡用這種調料,你可以去超市找找看有沒有叫「魚醬油、蝦油、魚湯」的吧?或者,只能去進口食品商店。
6. 天津 泰國三蟹 魚露哪裡有賣!
想吃你信息業務員
7. 魚露是一種什麼調料在哪可以買得到啊_
魚露是以海產小魚如 鯷魚、三角魚、小帶魚、馬面魨等為原料,用鹽或鹽水腌漬,經長期自然發酵,取其汁液濾清後而製成的一種現鮮味調料。 魚露的製作因地區和習慣的不同,其製作方法也可分為兩種; (1)在整條魚或魚體的一部分中加入食鹽,使其分解後製成的魚露。 (2)在魚的煮湯和煎汁或提取液中加入適量的食鹽而製成的魚露。 魚露由於是採用富含蛋白質的魚類作為生產原料。因此它的物理性狀和化學成分與普通的疆域有所不同,營養價值也比普通醬油高。呈味成分主要有呈鮮味的肌苷酸鈉、烏苷酸鈉、琥珀酸鈉等。鹹味仍以食鹽為主。魚露中所含的氨基酸很豐富,含量較多的是賴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等。魚露以透明清澈、氣香味濃、不發黑、橙**、棕紅色或琥珀色為上品。如果是呈乳狀渾濁,即屬次品。 在大的超市裡面有賣的,大約8-10元一瓶,多半是泰國的魚露。 參考文獻: http://..com/question/38152925.html?fr=qrl&cid=148&index=4&fr2=query
8. 泰國皇宮購物有啥特產
珠寶和飾物:泰國是當今世界珠寶飾(CHANTHABURI)和中部的北碧府物加工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之所以如此,首先得益於政府對珠寶原料免徵泰絲: 近幾十年來,因為獨到的手工進出口關稅,使世界各地的珠寶原料製作工藝、獨特的外表質地,泰絲已大量源源不斷運入泰國來加工;其次成為別具一格的產品在世界各地廣受是泰國擁有大量專業的低成本的設計歡迎。泰絲被用來製作高貴的服飾、加工珠寶首飾的能工巧匠;再就是泰手帕、領帶、圍巾等各種高級用品。國本地就出產大量高品質的寶石原泰北的紡織品及家居用品:泰北的紡料,尤其是東部的尖竹汶府織品因為其獨特的手工製作,天然印染工藝,使其具有精細、柔軟、耐用的特點,被廣泛用於製作成衣、桌布、床單(罩)、地毯等。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山地民族的手工綉花用品,因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運用傳統天然的印染工藝,使其產品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風格而廣受親睞。
古董:泰國被稱為東南亞「古董的天堂」。正如中國具有幾千年的歷史而遺留下來大量的古玩、古董,泰國同樣如此。從素可泰朝代的宋卡洛陶瓷、寺廟的雕刻品,到古代宮殿的木製裝飾品、玩偶、面具和各種金屬盛器等,應有盡有,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的古董收藏者來泰淘「金」。
土產和干貨:泰國是一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熱帶國家,除了出產琳琅滿目的水果、各類海產品、及稻米等產品之外,還有一些著名的土產珍品如:燕窩、魚翅、鱷魚肉等,這些特產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尤其是華人地區,成為傳統美食中的珍品和滋補養顏的珍品。
金銀銅錫製品:在曼谷唐人街的耀華叻路(YAOWARATRD),集中了泰國大部分的黃金飾品店,這些黃金飾品花色品種繁多、做工精細、設計美觀、價格便宜,常年吸引著大量國內外尤其是華人買家。而銀銅錫製品在泰國有悠久的製作歷史,既有首飾,又有家居用品;既有現代流行的設計產品,又有傳統的泰式用品,廣受世人的歡迎,且已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熱帶水果:豐富多彩、品種繁多的熱帶水果也是泰國的特產之一,泰國有「水果王國」的美稱,不少水果遠銷歐美和亞洲各國。泰國的水果分長年水果和季節性水果。長年水果有:香蕉、柑、桔、抽、西瓜、葡萄、木瓜、椰子、風梨(菠蘿)、石榴、菠蘿蜜等。季節性水果有:荔枝、龍眼、棗、芒果、榴槤、山竹、紅毛丹等。所有水果中,最為著名的是素有「水果之王」的榴槤和「水果之後」的山竹。
泰國大米:泰國的大米顆粒長、兩頭尖、顏色白而透明,煮成的米飯香柔、滑嫩、爽口,是泰國最主要的出口農產品,在世界糧食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泰國菜和魚露:泰國菜用辣椒、蔥、蒜、姜、咖哩、魚露、蝦醬、椰奶等天然作料為主要調料,輔以九層塔、胡妥、紫蘇、薄荷葉、檸檬葉等香料,使得泰國菜餚具有香、辣、酸、甜的特點,富有刺激性的風味而別具一格。
泰國各城市幾乎都擁有自己的購物優勢,清邁是全國手工藝品的中心;曼谷萬商雲集,價廉物美;芭堤雅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少商品價格較曼谷還要便宜不少。紡織品價格只及歐美同級產品一半的價錢。
人們除了可以去大型購物中心購買商品,也可到泰國傳統集市一睹水上交易的熱鬧景象。在這里物美價廉,亦頗是購物的好去處。邦蘭鋪(BanglamPhu)集市,生氣蓬勃,以成衣為銷售主角;接近蔭達酒店(IndraHotel)的水門市場(Pratunam),出奇制勝,是各式廉價服飾雲集之處;唐人街Yaowarat地區的三聘街(Sampheng),長而狹窄,路旁攤位貨品,上至金飾,下達廚具,無所不有;
加都加周未市場(ChatuchakWeekendMarket),是全國最大的小販市場,營業時間自周五晚到周日午夜,林林總總,幾乎囊括了全泰國所製造和種植的產品。
泰國天然名貴特產,滋養豐富,銷行全球,歷史悠久,舉世譽為唯一之養生大補品.泰國天然的燕窩,質地高超,滋養豐富,有養顏潤膚.延年益壽之功效,燕窩味甘.性平,功效是滋潤肺臟功能,養顏美容,燕窩富含膠質與膠原蛋白,是另一項人氣補品,燕窩可用以咳嗽.盜汗.多尿症,自古即被奉為養生食補的聖品.
即食燕窩是大陸唯一可微波食用的調理燕窩,食多福TM即食燕窩全部採用上等燕窩精製而成,整個製作過程嚴謹細心。經過121度高溫消毒(保質期長達2年),不添加任何人造色素及防腐劑,以保證產品質量及燕窩的營養價值得以保存,該產品榮獲IFSA國際航空食品服務組織頒發優等獎。在歐洲的空中巴士作為點心享用,並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標簽審核合格,能給予消費者百分百的健康和質量保證。
即食燕窩口味有椰汁、冰糖、杏汁、黑芝麻四種,任你選購。本即食燕窩含量高達12%,與坊間利用白木耳魚目混珠的燕窩完全不同!
1997年本產品榮獲國際航空食品服務組織頒發優等獎.
IN-FLIGHTSERVICESFROMIFSA
()
越來越多的觀光遊客發現,在泰國購物實在是樂趣無窮,價廉物美。全國各地購物地點都能提供物超所值的交易,商品除了有傳統手工藝品外,更有許多現代時髦產品,品質符合國際的標准,國際名牌應有盡有。
泰國手工藝品一向由於獨具風格,賞心悅目,早已名聞遐邇,近年來無論國內外人士均愛好泰國手工藝品。原因之一便是當今的詩麗吉皇後(QueenSirKit)所創立的SUPPORT基金會,除了製作許多傳統手工藝品外,還在曼谷及其他旅遊勝地如芭堤雅及清邁等地設立連鎖店吉樂達 (Chitralada)來進行推廣與銷售。
泰國國內各地區幾乎都來擁有自己的手工藝品,而素有北方玫瑰之稱的清邁則無疑是泰國手工藝品的中心。在這里,細筆繪花紋的技藝已薪火相傳地綿延數個世紀,手工藝術家出產的產品包括精美的漆器、手繪的紙傘、細致的木雕、銀器、和海水綠色澤的青瓷;此外同樣量多而質佳的產品還有由北方山居部落所製做的刺綉及銀飾、珠寶等。
其他受到矚目的產品還包括光澤閃爍的銅器、木雕及藤製傢俱、手編草席、泰式樂器、黑金鑲嵌品、蠟染布料、釉彩陶器以及竹編的籃子。
但是在泰國購物的樂趣,並不僅限於傳統物品。許多活躍的新興企業,亦善用泰國的手工藝技術生產繁多而價格合理的物品。舉例而言,泰國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成衣生產及外銷國,編織品創匯已佔泰國外匯來源的第二位。遊客可以往本地市場及百貨公司里挑選到款式繁多的高級襯衫、套裝、夾克、牛仔褲、運動衣等,價格只及歐美同級產品一半的價錢而已。泰國的設計更創作了不少具獨特風格的時裝,在曼谷林立的精品小店中處處可見。
近年來陸續開張的大型購物中心集結了各類大小商店,為購物增加了新的樂趣。其中最著名的要屬暹羅廣場(SiamCenter),靠近暹羅國際飯店,內有許多時髦的服飾和服裝,而暹羅則是泰國的舊稱;世界貿易中心(WorldTradeCenter);GaysornPlaza, TheEmporium內國際名牌應有盡有;老師暹羅商場(OldSiamPlaza)位於恰倫宮劇院(ChalermKrungTheater)後方;而皇家蘭花喜來登(RoyalOrchidSheratonHotel)隔壁的河畔城(RiverCity)購物中心,在三、四樓有專賣古董的商店;另外,暹羅廣場對面的瑪汶空(MahBoonKrong)則是吸引泰國年輕人的地方。
施康廣場(SeaconSquare)是泰國曼谷最大的一家購物中心,另外一家全國連鎖店魯濱遜百貨公司(Robinson)也擁有數家分店。其他外國商店如伊勢丹(Isetan)、崇光(Sogo)、樂急(Tokyu)及拉菲雅蒂精品店(GalleriesLafayette)也位於曼谷市內,同樣展銷本地產品及舶來品。喜愛購物的人士,不妨親身體驗一下泰國傳統集市的熱鬧氣氛。盡管可能缺少大百貨公司的舒適閑逸,這里卻是提供價廉物美的采購經驗。
位於大皇宮及玉佛寺附近的邦蘭鋪(BangLamPhu)就是個生氣蓬勃的集市,以成衣為銷售主角。接近蔭達酒店(IndraHotel)的水門市場(Pratunam),是各式廉價服飾的地方,至於泰國唐人街Yaowarat地區的三聘街(Sampheng)長而狹窄,路旁有擺賣由金飾到廚具等各類貨品的攤檔。乍都乍周末市場(ChatuchakWeekendMarket)是最大的小販市場,裡面有全泰國所製造和種植的產品,式樣與種類一應俱全,營業時間自周五晚到周日午夜。國內其他受遊客鍾愛的觀光名勝也都有自己的購物區。例如清邁的著名夜市(NightBazaar),其中盡是當地出產的手工藝品;而芭堤雅(Pataya)則為較小規模的特賣場,是曼谷(Bankok)貨色的縮影;遠在南方的合艾(HatYai),則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貨品交易的主要集散地。(泰國風-THAIWIND2004)
9. 魚露是一種什麼調料在哪可以買得到啊
魚露,又稱魚醬油、蝦油,膠東稱為魚湯,是潮汕地區流行的調味醬汁。越南、韓國和泰國的菜餚中經常用到魚露。按照美食家們的說法:吃了魚露,就等於去過了越南。是閩菜和東南亞料理中常用的調味料之一,是用小魚蝦為原料,經腌漬、發酵、熬煉後得到的一種味道極為鮮美的汁液,色澤呈琥珀色,味道帶有鹹味和鮮味。蝦油原產自福建和廣東潮汕等地,由早期僑民傳到越南以及其他東亞國家,如今21世紀歐洲也有逐漸流行。現在除福建、潮汕、越南外,其他中南半島國家亦有生產,特別是泰國產量最高,但質量、味道咸而不鮮,遠不如越南和廣東潮州。
溫馨提示
●經實驗研究發現魚露有致癌性。魚露中含有多種亞硝胺類物質,食用魚露與胃癌之間存在顯著的關系。魚露以無苦澀異味、澄清透明者為佳。
●魚露的烹調應用和醬油相同,具有提鮮、調味的作用。
魚露是發源於廣東潮汕的鹹味調味品,與潮汕菜脯、酸鹹菜並稱「潮汕三寶」,色澤呈琥珀色,味道咸而帶有魚類的鮮味,現潮菜的烹制,廚師仍多喜用。
10. 沈陽哪裡可以買到泰國調料,如泰國魚露,泰國辣醬,冬陽宮醬等
麥德龍
沈陽市鐵西區興工北街2號(近光明路)
024-25648888
千盛百貨購物中心 地下1層--千盛超市
地址: 沈陽 皇姑區長江街99號 B1層 北行/遼大
電話: 024-86274988
其實,家樂福,世紀聯華,沃爾瑪,大福源
這些大超市的進口食品區和專櫃都應該有賣泰國調料的,
你可以問一下服務員,進口食品專區在哪裡就行了~
地址如下
http://..com/question/53803636.html?s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