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什麼行業被稱為黃金農業
Ⅰ 泰國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泰國是世界上稻穀和天然橡膠最大出口國。農業是泰國傳統經濟產業,全國可耕地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41%。農產品是泰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泰國成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市場的汽車製造中心。
旅遊業保持穩定發展勢頭,是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曼谷、普吉、清邁、帕塔亞、清萊、華欣、蘇梅島等。
Ⅱ 泰國的王室都有哪些令人羨慕的產業
泰國的國王太厲害了,我也是剛剛看了新聞才知道的,原來泰國很多產業都屬於王室,比如酒店,很多泰國的酒店都是泰王的,泰國的王也太會利用權力賺錢了,別的國家領導人都不敢自己干點啥,泰國的王可不一樣,整個泰國賺錢的地方,到處都有他的足跡。
泰王是德國酒店集團凱賓斯基酒店的重要股東之一,這也就意味著泰王除了在泰國當地投資,也會選擇去海外投資,這些產業哪怕給我一個,這一生我也就知足了。
要知道在泰國學校跟醫療室免費的,這么賺錢的兩個項目既然是免費的,還是很出乎意料,雖然其他都屬於王室,都很賺錢,但是還要誇誇泰國,這兩個算是解決了民生問題,還是要大大的給他一個贊,王室吃肉,大家喝湯,也還不錯。
Ⅲ 泰國的地理文化泰國有哪些歷史故事和常識
一、泰國的地理文化:
泰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交界,東南與柬埔寨為鄰,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其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
泰國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旱三季。年均氣溫24~30℃。常年溫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
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風影響比較乾燥,3月到5月氣溫最高,可達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
10月至12月偶有熱帶氣旋從南中國海經過中南半島吹襲泰國東部,但在暹羅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為數甚少且一般在20~35個左右。
二、泰國的歷史故事
泰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原名暹羅。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後來當地泰族人起義,奪城掠地,在這里創建起泰國的開國王朝。
歷史記載,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繁榮昌盛,疆域遠遠超過現版圖,尤其是蘭甘杏大帝在位時首創泰國文字和暹羅最早的宋加洛陶瓷業,開創了泰國歷史的新紀元。 南宋末年,宰相陳宜中兵敗走占城,以後又轉避暹邏,終老暹地。
1350年,泰國烏同王建立大城府,東西方各國使臣都前來拜訪,各國商人也紛紛來此經商,大城府一片繁榮景象。但後來緬甸好戰,入侵泰國,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1767年,大城府被緬甸軍隊攻破,一直飽受緬甸所帶來的摧殘,直至緬甸軍隊撤離泰國。泰國重新走向興旺發達之後,定都吞武里,後來又遷都曼谷。大城府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但是在那裡,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歷史遺跡和故事。當年淪陷的古城如今已成為泰國最重要的旅遊地點之一。
三、泰國常識
1、在曼谷,國王和王室成員是非常受人尊重的,泰國法律有對王室不敬罪的處罰條例,即使外國人也不可觸犯。不要隨便談論或議論王室。遇有王室成員出席的場合,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動作,跟著照做。
2、人們視頭部為神聖之地,因此不要隨便觸摸別人的頭部。如果你無意中碰及他人的頭部,應立即誠懇地道歉。特別忌諱外人撫摸小孩(尤其是小和尚)的頭部,小孩子的頭只允許國王、僧侶和自己的父母撫摸。
3、公眾場合不要做出過於親昵的舉動,如擁抱、親吻等。僅在某些海灘允許裸體曬日光浴。
4、避免使用暴力和粗魯的語言,遇事要剋制忍耐——這也是泰國人「樂天安命」的處世態度。
5、人們不用紅筆簽名。因為泰國人死後要用紅筆在棺材口寫上其姓氏。
6、泰歷每年12月15日要舉行水燈節,在觀看水燈時一定要注意,無論那水燈多麼精緻美麗,都絕對不能揀起來。
7、進入寺廟要脫鞋,服裝應整齊、端莊,不能穿背心、短褲進入。女性避免碰觸僧侶,如奉獻財物,可請男士代勞,或直接放在桌上即可。
(3)泰國什麼行業被稱為黃金農業擴展閱讀:
泰王國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但於「九八經濟危機」中受重大挫折,之後陷入衰退和停滯。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製造業、農業和旅遊業是經濟的主要部門。
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國
Ⅳ 我想更多了解泰國的 人文地理 生活習俗
泰國國家概況
一、地理資源氣候交通等簡況
泰國全稱"泰王國"。1939年以前和1946-1949年間稱為"暹羅",地處東南亞區位中心,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塊資源寶地。泰國意為"自由的國土",有8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著名的"糧倉",也是世界上天然橡膠的主要產地。泰國擁有的多種熱帶和亞熱帶經濟作物、熱帶花卉和水果早為世人所矚目。泰國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盛產寶石、重金屬等,生物資源、水資源也很豐富。泰國的海岸線長達2000多公里,盛產各類海產品。泰國首都曼谷是亞洲僅次於東京的第二大商業城市,其擁有的四、五星級飯店數量居世界之冠。曼谷早就成為東南亞地區的航空、公路、鐵路、水路的重要交通樞紐,聯合國駐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UN--ESCAP)及聯合國和其他國際機構的14個亞太地區總部也設在此,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民航組織(ICAO)、亞洲電訊等等。
國旗:泰國國旗是由紅、白、藍三色構成的五條旗。其中紅色象徵國家,白色象徵宗教,藍色象徵國王。
國花:鐵刀木。
地理位置: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東與柬埔寨接壤,東北與寮國毗連,西和西北與緬甸交界,南與馬來西亞為鄰,東南臨太平洋泰國灣,西南瀕印度洋安達曼海國土面積51萬多平方公里,與法國相當。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76個府。按地形分為四個區域:肥沃廣袤的中部平原;山巒起伏的東北部高原;叢林密布的北部山區;風光迷人的南部半島。每個地區有自己的方言,但以中部曼谷地區的方言為普通話。每個地區也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和飲食習慣,其中北部受緬甸影響比較大,東北部受寮國影響比較大,南部穆斯林較多,有比較濃厚的馬來文化色彩。
人口和面積
泰國現有人口6000多萬,總面積為51.31萬平方公里。
氣候特點
泰國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全國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涼、雨、熱三季。泰國的年溫差很小,即使在涼季,月平均氣溫也不低於18℃。四月最熱的月份,最高溫度一般在33℃-38℃之間,夜裡稍涼。因此,學校在4月份放暑假。
國際航班最多的城市之一
泰國有60多家航空公司。從泰國到歐美等國的航線票價很便宜。也就是說,曼谷是購買國際機票最便宜、國際航班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宗教 政治 經濟 文化等
宗教:泰國是佛教國家,全國95%的國民信奉佛教,佛寺佛塔眾多,因此有"千佛之國"的美稱。佛教對泰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等領域都有著重大影響。南部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約占總人口的4.66%。也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
政治經濟
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迅速,享有亞洲第五小龍之稱的泰國是東南亞聯盟的創始國。從另一角度看泰國,我們會得到更多啟示和有力證明。1997年7月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引發自泰國並迅速影響到了世界各國,這是泰國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繁榮程度的結果,同時也說明泰國經濟會對世界經濟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從正面看,泰國是所有遭受金融危機的亞洲國家中最快得到調整和正在走出這場危機的國家。目前,泰國正循著經濟發展的規律,走向另一個新的階段。
華裔天地
目前泰國的華裔約有600多萬,占泰國總人口的12%左右。首都曼谷的居民中,華裔約佔2/5。不少泰國華裔受過泰國高等教育,或留學歐美,其中許多人在工商企業、文教衛生單位、科技界以及政府機關工作。泰國的許多高官,如現政府總理他信秦那越、前總理川立派(中文名呂基文)、前總理班漢(中文名馬德祥)及前總理阿南班耶拉春及大多數工商業巨子都有中國血統。泰國華裔大都從事商業、貿易、金融、旅遊、服務行業,為泰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盡管今天的泰國華裔已融入泰國社會,但他們仍保持著華裔祖先的優良傳統,如尊敬長者、虔誠祭祖、歡慶華裔的傳統節日等等。
王室:泰國於1932年廢除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現在的國家元首是國王普密蓬o阿杜德。他1946年即位,1950年加冕,是曼谷王朝的第九世王,也是當今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王室在泰國人心目中享有很高地位。
語言:泰語為國語。在城市,特別是旅遊場所,英語的使用比較廣泛。某些地方也使用華語。
貨幣:泰國貨幣為銖(Baht,縮寫為B),1銖相當於100沙丁(Satang),紙幣分為1000銖,500銖,100銖,50銖,20銖和10銖,硬幣有10銖,5銖,1銖,50沙丁和25沙丁。在泰國兌換外幣非常方便。各大銀行在機場、旅遊景點和大型商場內均設有外匯兌換點。一般酒店裡的匯率要略低於銀行,因此最好到銀行兌換。 辦公和營業時間:銀行每周一至周五早八點半至下午3點營業。一些銀行在旅遊景點和大商場的外匯兌換點周末也營業,時間與景點和商場相同。商場營業時間為早10點至晚九點。
飲食文化
以香辣聞名。南北各有差異,北方清淡;東南部香辣;中南部海鮮偏甜;最南部省份還喜歡咖喱。由於華人眾多,在泰國許多地方,中國飯菜很普遍,包括各大院校的餐廳食堂。
發達行業
泰國經歷了數百年的開發,其工業和第三產業(旅遊、飯店、餐飲等服務行業)等相當發達,尤其是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最為發達。泰國的旅遊業已發展得相當成熟,是觀光旅遊的好地方。從泰國到鄰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柬埔寨、寮國等國考察觀光即方便,費用又少。
成功的標志之一
1998年12月,泰國成功地舉辦了第十三屆亞運會 (在此之前曾經成功地舉辦過兩屆亞運會)。
主要節日:泰國的節日可謂種類繁多,不僅過西式新年元旦,中國農歷新年春節,泰國農歷新年新年宋干節,還過各種宗教節日、王室成員誕辰紀念日,以及形形色色的民間節日和地方節日。比較有特色的有每年4月13日至15日的泰國農歷新年宋干節,也稱潑水節。節日期間,晚輩向長輩灑水致敬,祈求長輩的祝福。泰國人也相信,潑水能夠洗去一年的煩惱和郁悶,因此在宋干節期間,在熱心的泰國人的"幫助"下,很難有機會在街上行走而不被潑成落湯雞的。另一個非常有泰國特色的節日叫水燈節,每年11月月圓之日舉行。人們用芭蕉葉、鮮花和蠟燭作成能浮動的水燈,將之放入水中,默默許願祈禱,非常具有詩情畫意。
泰王朝簡史:人類在史前時代就在今天泰國的領土上繁衍生息,但直到13世紀初,湄南河上游流域的幾個大公園才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建立起素可泰王朝(1238-1438年),1350年,在湄南河下游另一支泰族部落建立了大城王朝(1350-1767年)。素可泰王朝逐漸沒落,最終被大城王朝吞並。1767年,緬甸軍隊入侵,攻破大城,並縱火將其燒成一片廢墟。大城王朝滅亡後,華人後裔鄭信擊潰了緬甸軍隊,定都吞武里,建立了吞武里王朝(1767-1782年)。鄭信死後,大將查克里登基,並遷都至對岸的曼谷,建立曼谷王朝(1782--),查克里被稱為拉瑪一世。現今國王普密蓬阿杜德為拉瑪九世。
Ⅳ 支撐泰國經濟的主要是什麼。
泰國經濟
1.自然資源
泰國的主要礦產資源是錫,總儲量約150萬噸,居世界首位。泰國錫產量的98%來自砂礦床,含錫率
高達65%。其它礦物有鎢、褐煤、鐵、銅、石油、天然氣、寶石、鹽、鉛、石膏、銻、錳、螢石、金和
鉻等。泰國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有各種熱帶常綠喬木,主要包括榕樹、露兜樹、樟樹、金雞納樹等。
季風林木主要有柚木、鐵樹、沙爾樹和芒果樹,還產各種藤及竹子。在內河和泰國灣盛產多種魚類,
淡水魚類主要有鯉魚、彈塗魚、鱸魚、鰻魚等,海魚以鯖魚和沙丁魚為主。
2.經濟簡史
泰國原是一個農業國。1960年農業收入占國民收入的80%左右,農業勞動力占總就業人數的83%,工業僅
佔5%,服務業佔12%。由此可見,泰國工業基礎非常薄弱,起點較低。為了盡快躋身於工業化國家的行
列,泰國政府從1961年以來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並且依照其國情特點及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
制訂了6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計劃,作為各階段經濟發展戰略和指導原則。
自60年代至今,泰國經濟大致上經歷了進口替代、出口導向和協調發展的三個階段。由於政策、措施得,在過去的20多年裡,泰國經濟一直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在60 年代超過8%,70年代超過7%。即使在適逢西方工業國出現經濟危機的第5個五年計劃 (1982—1986年)期間,其年均增長率也達到4.4%。1986年以後,泰國經濟突飛猛進, 1987年的增長率升到6.3%。同時,泰國充分利用了油價、利率和匯率三低的有利國際經濟條件,及時把握日本、台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向海外大舉投資的機遇,大力推進吸引外資戰略,並實行了放寬管制和逐步走向自由化的經濟政策,從而使泰國經濟進入了連續4年的高速增長時期。
3.經濟概況
90年代以來,由於受海灣戰爭和國內政局的影響,泰經濟增長率有所所下降,但年均 增長率仍有8%左右。隨著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尤其是旅遊業的崛起,泰經濟結構已 發生重大變化,由過去主要以農產品出口為主的農業國逐步向新興工業國轉化。 1995年,泰人均收入已超過2500美元,世界銀行將泰列入中等收入國家。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有基礎設施超負荷,工程技術人員缺乏,教育和科學技術滯後,已影響到經濟的增長。1996年,泰經濟增長率急驟下降,僅達6.9%,為過去13年來最低水平。尤其是外貿出現嚴重滑坡,增幅猛降到不足1%。經常項目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8.3%,通貨膨脹率也上升到6.2%。
1996年財政年度,全國51家國營企業在交通、通訊、房屋、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方面投資為2580億銖。
1996年財政年度,國家財政支出總額為7773億銖。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泰國有80%的人口從事農業,享有「東南亞糧倉」的美名,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和世界上主要糧食
出口國之一。泰國的大米出口量在世界上已居第一位,木薯輸出位居全球之冠,橡膠名列世界第三,玉
米排名第四,魚產品出口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泰國的10大出口商品中,農產品佔6個,占出口總值的
40%。
到目前為止,新開發的水產品、畜產品、水果、蔬菜及花卉植物等已日益成為泰國農業的重要支柱。
目前,泰國已成為亞洲第三大海洋捕魚國,漁業產品躍居泰國農業產品出口的第4位。在飼養業方面,雞
、鴨、肉、蛋等畜禽產品不僅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且出口量越來越大。泰國凍雞、雞蛋、凍蝦等冷凍製品的出口已躋身於世界10 大出口國之一。
另外,泰國在水果罐頭和蔬菜市場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泰國菠蘿罐頭已佔據當今世界市場的35%。泰國農作物包括水稻、橡膠、玉米。
農產品產量統計
(2).工業概況
作為傳統農業國,泰國經濟結構隨著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雖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但製造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日益擴大。製造業已成為比重最大的產業,且成為主要出口產業之一。泰國工業化進程的一大特徵是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發展食品加工及其相關的製造業。這種以農業資源為基礎的工業發展模式在過去20多年取得了顯著成就,並將在今後發揮更大的作用。
泰國的采礦業過去曾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近幾年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泰國采礦業的地位日漸衰落。作為換匯大戶的錫也因世界市場價格趨低受到很大沖擊。另外,國內需求的不斷增長也導致部分礦產品出口的下降,甚至短缺。在采礦業中前景樂觀的首推石油開采。目前,泰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包括服裝、紡織、製鞋、電機、電子、運輸設備等。
今後幾年建築業的發展勢頭仍將持續,但不會再象前幾年那樣迅猛。由於建築業的興旺,建材市場出現短缺,如水泥、鋼材等目前依靠進口以補充不足。為改善這種狀況,政府積極鼓勵建材工業的發展,供求形勢有所緩和。目前發展較快的有水泥、陶瓷、衛生設備等。
工業行業產值統計
(3).服務業概況
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有500多個景點。歷來以「微笑國度」聞名於世,吸引著眾多外國遊客。因此,旅遊
業以其巨額外匯收入在泰國經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泰國政府採取了許多吸引遊客的措施,使遊客人數
有了很大增長。金融業和其他相關服務業也有了穩定增長。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6年):1842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6年):6.9%
人均國民收入(1996年):2700美元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38.5000銖
通貨膨脹率(1996年):6.2%
失業率:2.6%
Ⅵ 中國人前往泰國投資,哪些行業是可以獲得並申請投資優惠政策BOI證
在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印象中,能夠申請泰國BOI投資優惠的項目都是門檻很高的工業類項目,動輒需要買土地建廠房,覺得好像BOI並不鼓勵非工業項目在泰國投資。
其實,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很多企業並不知道泰國BOI總共對八大類行業給予投資優惠,這八大類行業涵蓋了所有泰國政府希望重點發展的行業,而並不只是工業。這八大類分別是:
第一類: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第二類:礦物、陶瓷和基礎金屬
第三類:輕工業
第四類:金屬產品、機械設備和運輸工具
第五類:電子與電氣業
第六類:化工產品、塑料及造紙
第七類:服務業和公用事業
第八類:發展科技創新
Ⅶ 泰國因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富蔗的糧倉被稱為什麼
泰國是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享有「東南亞糧倉」的美譽。說到特產,有大米、天然橡膠、熱帶水果…… 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全國70%左右的人口從事農業,也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
Ⅷ 泰國的產業特徵
摘要 泰國市場開放很早,上世紀60年代開始,經濟對外開放,大量引進外資,積極的發展經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經濟產業主要是工業和服務業,農業同樣發展得非常好。工業中發展較好的是汽車、電子工業。泰國汽車產業是支柱產業,泰國是東南亞最大的汽車製造中心和銷售市場。泰國農產口是世界五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大米和橡膠出口量均為世界第一,泰國是世界魚產口主要出口國之一。簡單的介紹可以看出泰國經濟發展比較亮麗。
Ⅸ 泰國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泰國的支柱產業有:
1、自然礦產資源
錫是泰國最重要的礦產,儲量150萬噸,居世界之首。錫礦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春蓬、拉廊、攀牙、普吉、素叻他尼、洛坤、董里、宋卡、也拉和北大年等府。
2、農業收入
泰國是世界上稻穀和天然橡膠最大出口國。農業是泰國傳統經濟產業,全國可耕地面積約1.4億萊(1萊=1600平方米),占國土面積的41%。農產品是泰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主要作物有稻米、玉米、木薯、橡膠、甘蔗、綠豆、麻、煙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等。
3、旅遊收入
泰國是佛教之邦,以其多變的景緻及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許多旅遊者度假計劃中的獨特選擇。泰國在世界上素有「佛教之國」、「大象之國」、「微笑之國」等稱譽。
(9)泰國什麼行業被稱為黃金農業擴展閱讀:
泰國廟宇林立的千佛之國,信仰為上的微笑之國;擁有海島、美食和獨特的文化,這是一個天生的旅遊國度。
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有500多個景點,主要旅遊點除曼谷、普吉、芭堤雅、清邁外,清萊、華欣、蘇梅島等一批新的旅遊點發展較快。吸引著眾多外國遊客。
至2008年止,泰國共有5處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3處:素可泰及鄰近歷史文化城市,班清考古遺址,阿瑜陀耶歷史公園。自然遺產2處:考艾國家公園,通艾會卡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Ⅹ 泰國有哪些支柱產業或拳頭產業
泰國三大支柱產業為製造業、農業和旅遊業。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但於「九八經濟危機」中受重大挫折,之後陷入衰退和停滯,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
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10)泰國什麼行業被稱為黃金農業擴展閱讀:
以下為泰國經濟支柱詳述:
一、農業:農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農產品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水稻、橡膠、木薯、玉米、甘蔗、熱帶水果等。全國耕地面積1573.5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30.8%。2014年泰國農業產值429億美元,佔GDP的11.6%。
1、大米:世界著名的大米生產國和出口國,全國稻田面積共1195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五分之一多,佔全國耕地總面積三分之二多;從事水稻生產的農戶約400萬戶。
21世紀以來大米年產量2000萬噸左右,曾常年位列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2014年泰國水稻產量3667.3萬噸(摺合大米2050萬噸),出口1096.9萬噸,出口額53.8億美元,國際市場佔有率為25.4%,位列世界第一。
2、橡膠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橡膠年產量約400萬噸左右,佔全球橡膠總產量三分之一。所產橡膠絕大部分供出口,年出口量佔全球橡膠出口總量的40-45%。全國77個府中有52個府種植橡膠,從事橡膠生產的農戶約150萬戶。
2014年種植面積289.3萬公頃左右,約占其國土總面積5.6%,在世界上排第二,僅次於印尼。傳統的橡膠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近年來逐漸開始在北部和東北部擴大種植。2014年泰國橡膠總產量427.1萬噸,出口340.9萬噸,出口額59.6億美元。
3、木薯世界第三大木薯生產國(僅次於奈及利亞和巴西)和第一大出口國,2014全國木薯種植總面積132萬公頃,主要產區在東北部、北部和中東部,其中東北部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多。從事木薯種植的農戶有48萬戶。
2014年木薯產量3124萬噸,鮮木薯和木薯干出口680萬噸,出口額15億美元。木薯澱粉出口153.8萬噸,出口額6.4億美元。
二、工業:泰國2014年製造業產值1550億美元,佔GDP的42.0%。製造業主要門類有:采礦、紡織、電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油化工等。2014年泰國汽車產量達200萬輛,躋身全球十大汽車生產國。
三、旅遊業: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有500多個景點,主要旅遊點:曼谷、普吉、帕塔亞、清邁、華欣、蘇梅島等。據泰國旅遊局統計,2014年泰國到訪外國遊客2478萬人次,同比增長-6.7%。其中,中國入泰遊客462萬人次,同比增長-0.29%。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旅遊及其帶動相關產業占泰國GDP的近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