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素齋節吃什麼

泰國素齋節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28 04:49:20

㈠ 泰國每年十月上旬會舉行素食節,真的所有人都吃素嗎

據了解在每年農歷第九個月的第一天,泰國的普吉島上的人們就開始舉行為期9天的素食節慶祝活動。素食節在泰國是十分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大家都會吃素,但不僅是在食物上下功夫,人們同時也用行動表達著自己虔誠的信仰。

泰國的素食節本來是因為疾病泛濫人們為了減少疾病的產生就開始食用素食。但慢慢就演變成了一種十分特殊的信徒活動,個人認為每個地區都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大家所信仰的宗教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泰國人看來通過素食節這種方法就是可以達到某種心靈上的凈化,可以洗掉自己身上的罪惡,所以天下之大是無奇不有的,世界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㈡ 普吉島農歷九月九過什麼節

泰國的普吉島么?

素食節
每年農歷九月初一到初九是普吉島上最隆重的節日,最早開始於1825年。
起源:當年在此采錫礦的礦工中間突發一種怪病,在久治無效地情況下人們開始吃素,一段時間之後,這種怪病竟然奇跡般消失了,當地人認為一定是有神靈庇佑。於是以後每年農歷九月初一到初九,人們都會隆重禮祀一番,以求消災祈福。
節日開始前一天下午,在寺廟中會豎起一根高高的的桿子,到了半夜,桿上會掛九個燈籠,宣告素食節開始。節日期間,人們要穿白色的衣服,不吃葷,不飲酒,並參加許多慶祝活動,燃放煙花。懷孕婦女和服喪期間的人不能參加此活動。

泰國普吉島素食節現場上演「鐵桿刺肉」。普吉島素食節是普吉島一年一度大型活動之一,發源自十九世紀外國移民勞工,有中國血統的居民開始為期九天的素齋。普吉素食節每年都在中國歷陰歷九月舉行。人們相信,素食節以及與之相伴的宗教儀式必將給那些參加儀式的虔誠教徒帶來好運。那些宗教信仰者用劍刺他們自己,用尖銳的東西弄傷他們自己的臉頰,或者其他的一些痛苦的行為來洗涮他們的罪孽

--資源來源於網路

㈢ 旅遊必知:泰國當地有哪些特色節日,泰國民俗節慶介紹

泰國的節日具有強烈的民俗氣氛,每年的節日很多,其中潑水節和水燈節是最重要的特色節日。

潑水節(4 月12-15日):又稱宋干節,是泰國的新年,全國放假四天。每當此刻,舉國歡慶,曼谷尤甚。全國各地懸掛國旗,浴佛,浴僧,向長長輩行灑水禮,祈求賜福。在節日里孩子會把水潑到長者的手上,在水花四濺中祈求他們的祝福。最受尊敬的佛像——帕辛佛(Sihing)將被展出,會有上千佛教弟子向他潑水。慶典活動還包括打水仗。

佛誕節(5月23日):又稱浴佛節,為佛祖釋加牟尼誕生紀念日。按規定可放假一天。佛寺在這一天都要舉行齋戒、頌經法會,以各種香水、鮮花水浴洗佛像。這天善男信女都要到寺廟敬香,參加浴佛儀式。
佛日:是「佛教節日」的簡稱。佛教稱「四齋日」,泰國稱「佛日」。每月有四個佛日,各在泰國陰歷上半月的第八日和第十五日,即初八、月望、廿三、月末。全年共48個佛日,其中以陰歷三月十五日的瑪迦普差節、六月十五日的維莎迦普差節和八月十五日的阿莎加哈普差節為最重要的佛日。屆時佛教徒要去佛寺舉行儀式。當日禁止殺生、嫖賭。

萬佛節:泰國的傳統佛教節日,在每年泰歷三月十五日舉行。如逢閨年,改為泰歷四月十五日。萬佛節在泰文中稱為「乍篤隆迦訕尼巴」節,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於泰歷三月十五日在摩揭陀國王舍城竹林園大殿,向自動前來集會的1250名羅漢首次宣傳教義,故稱其為四方具備的集會。篤信小乘佛教的泰國佛教徒視該次集會為佛教創建之日,進行隆重紀念。泰國的佛教徒早在阿育陀耶王朝時期就開始紀念萬佛節,至曼谷王朝五世王時,官方開始舉行慶祝儀式,並於1913年將這一天定為節假日並成為泰國人民傳統的佛教節。政府也舉行慶祝萬佛節儀式,國王親自參加。萬佛節的早晨,泰國男女老少帶著鮮花、香燭和施捨物品前往附近寺院,進行施齋、焚香、拜佛活動。在萬佛節,有些善男信女還持受五戒或八戒以表示對佛教的虔誠。

三寶佛節:泰國三大佛教節日之一。每年泰歷八月十五日,即泰國守夏節前一日,為「阿莎叻哈普差節」。「阿莎叻哈普差」來自巴利文,意為「八月供養」之意。泰國華人稱該節日為「三寶節」,因這一天是佛祖成道後首次講道的日子;有了第一個佛門弟子的日子;世上出現了第一個和尚的日子;也是佛教「三寶」(佛、法僧)都齊備的日子。原先該節日不做儀式,1961年泰國僧伽(僧團)作出決定,要求佛教徒做儀式,並經政府得國王的同意定為佛教的重要節日。全國佛教徒、各佛寺屆時都做儀式,如守戒、聽經、誦經、講道、巡燭等。

農耕節(5月,具體日期由國王選定):該活動始於素可泰王朝時期,一直延續至今,用於預祝當年農田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儀式由國王主持。農耕儀式一般在大皇宮北面的皇家田廣場舉行,歷時2小時,儀式隆重熱烈,吸引眾多遊人觀看。

守夏節(7月):是重要的佛教節日,玉佛寺會舉行隆重的玉佛更衣儀式,一般由國王或御代表主持。這一天即表示泰國已進入盛雨季節,僧侶進人為期3個月的坐禪、頌經期,期間和尚除早上外出布施化緣外,其它時間一律不得隨意走出寺廟,膳食只能早晚兩餐,晚餐只能吃流食。
解夏節:每年泰歷十一月十五日為泰國的解夏節,亦稱出夏節、逾雨節、安居競節等,是泰國重要的佛教傳統節日之一。此時為期三個月的守夏安居期滿,僧人可以恢復正常外出。這一天,平民百姓在寺院內進行隆重的施齋並聽僧人誦講佛經。人們將佛像從佛殿里搬出,安放在可以移動的小亭子內。佛像放著僧缽,眾僧手捧僧缽相隨佛像之後,列隊而坐的信男善女將施捨的飯食放入僧缽內。施捨的齋飯主要有米飯、菜餚、粉蕉糯米粽和亞塔椰葉粽等。在曼谷金山寺舉行施齋時,將佛像從金山寺搬到山腳進行施齋。此外,在解夏節時,人們還要進行奉施僧衣、守夏僧衣及施放黃布等布施活動。

水燈節(公歷11月,泰歷12月月圓之日):水燈節是泰國的主要節日,亦是泰國民間最熱鬧、最富詩意的傳統節日。司儀把香棒,硬幣,蠟燭,萎葉和鮮花放在蓮花形的托葉上(水燈)上。然後點燃蠟燭和香,把水燈放到水邊,希望它的燭光點亮著隨水遠行。其中火焰代表夢想和長壽的實現。沿著河岸,遊客們可以買到事先做好的水燈,一起參加慶祝。水面上千萬朵閃爍的火花上上下下,代表了人民的希望和夢想。最熱鬧的地區是第一世皇橋兩岸、考遴公園、空洛港等地。
九皇齋節:每年九、十月舉行,一連慶祝九天。在九皇齋的九天九夜裡,九皇齋的信徒,都改吃素食,停止娛樂活動,並在市內的五座主要佛寺舉行各種慶祝儀式。街上擺滿各種齋物貢品和食品,上面插著一根黃旗,或貼滿寫有「清齋」 字樣的黃紙幅,供善信脫下艷麗的服裝,穿上潔凈的白衣白褲,誠心齋沐,到佛廟進香,禮拜九皇禮佛,以祈求合家吉祥平安,諸事順利。慶祝儀式到最後一夜達到高潮,儀式從午夜開始,一直通宵達旦。

㈣ 九皇齋節的歷史起源

泰國一年一度的齋節又被稱為「九皇盛會」,「九皇」源自於中國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起義運動,在當時清兵的嚴密鎮壓下,其中一名運動領袖第九皇子為了保證起義士兵和城中百姓的安全,英勇犧牲自己以保全大局。此後,人們為紀念九皇子而設立靈台弔祭,建立法會誦經普渡,並舉行宗教儀式大典,呼籲全城人民吃齋,穿白衣參加祭奠儀式,這一儀式足足舉辦了九天九夜,並一直延續下來,成為著名的九皇齋盛會,隨後這一習俗就經由福建地區因為逃避清初戰亂的中國人帶到了泰國。
泰國南部著名度假海島普吉於10月15-23日舉行一年一度的九皇齋節 ,在這期間,九皇齋的信徒必須改吃素食,停止娛樂活動,身穿潔凈的白衣白褲,誠心齋沐,到佛廟進香,以祈求合家吉祥平安,諸事順利。同時在普吉的所有中式祠堂內會舉行一系列祭祠神靈、抬神遊街以及「上刀山」、「下火海」等儀式,以感謝神靈下凡替民眾經受苦難,並帶來祝福和吉祥。
九皇齋節是泰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泰國普吉島普吉島上,每年在農歷九月一日至九日(陽歷一般是在九、十月)
舉行,一連慶祝九天。普吉島是泰國南部的一府,市區居民大多是福建後裔。

㈤ 泰國有什麼風俗文化

1.水燈節

水燈節是泰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泰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常常在公歷的十一月,那正是泰國河水上漲,氣候漸涼的美好季節。

㈥ 九皇齋節的節日期間禁忌

1、不勾肩搭背,不從背後驚嚇別人。
2、女士進入皇宮時不可穿短裙和無袖裝,男士必須穿有領子的上裝,不得穿拖鞋。
3、進入寺廟要脫鞋,服裝應整齊、端莊,最好不要穿短褲。
4、遇見僧侶要禮讓;女性避免碰觸僧侶,如奉獻財物,可請男士代勞或直接放在桌上。
5、打招呼時要雙手合掌,不可以用腳指人或物。
6、頭部為身體較神聖部份,不隨便摸別人的頭,泰語中的坤恩(Khun),意指先生、小姐、太太,男女適用。
7、公共場所中男女不可有太過親密的舉動,亦不要當眾發脾氣。
8、泰國禁賭,即使在酒店房間內也不可玩牌或打麻將。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任芊)泰國是一個不僅有著自己獨特傳統文化和宗教特色的國家,同時也因為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傳承和保留了許多甚至在中國內地都已經消失的傳統習俗和慶典。每年中國農歷的9月1-9日是泰國一年一度最為盛大的齋節,在這期間,泰國華人們會舉行各種慶典和儀式,身穿白衣,靜心吃齋,以表達對神靈的敬仰和達到凈化身體及心靈的目的。
泰國一年一度的齋節又被稱為「九皇盛會」,「九皇」源自於中國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起義運動,在當時清兵的嚴密鎮壓下,其中一名運動領袖第九皇子為了保證起義士兵和城中百姓的安全,英勇犧牲自己以保全大局。此後,人們為紀念九皇子而設立靈台弔祭,建立法會誦經普渡,並舉行宗教儀式大典,呼籲全城人民吃齋,穿白衣參加祭奠儀式,這一儀式足足舉辦了九天九夜,並一直延續下來,成為著名的九皇齋盛會,隨後這一習俗就經由福建地區因為逃避清初戰亂的中國人帶到了泰國。
泰國著名的海濱度假海島普吉島一直以優美的海景聞名於世,然而,遠離了海邊的聲色犬馬,位於島中央的普吉鎮卻別有一番風味,除去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殖民風格的建築之外,許多小巷子兩邊都林立著傳統的中國嶺南式騎樓,每一幢小樓的漆木大門上都標著中文牌名,每家每戶門前還都掛著大紅燈籠,讓人彷彿置身典型的中國南方小城。而這里,便是泰國九皇齋節最為隆重的舉辦地,由於一百多年前,從福建躲避戰亂移民至此的中國人曾經一度占據普吉總人口的70-80%,因此這里也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城。普吉九皇齋節慶典的總主持人巴瑟說,「當時中國人一多,就有京劇團來到這里表演,這里以前算是蠻夷之地,劇團的許多人因此而得了熱帶疾病,之後大概是在1825年左右,就在這里舉行了第一次九皇祭奠儀式,所有人的病都不治而愈,此後每年中國農歷的9月1日到9日就會舉行這個儀式。」
今年的九皇齋節從10月15日一直舉行到10月23日,做為這一節日在泰國的始發地,同時也是最著名和規模最大的舉辦地,普吉府共20座中式宗祠從每天清晨五點開始就會舉辦一系列供奉九皇神靈以及抬神遊街活動。而在這9天9夜裡,九皇齋的信徒都必須改吃素食,停止娛樂活動。街上擺滿各種齋物貢品和食品,上面插著一根黃旗,或貼滿寫有「清齋」字樣的黃紙幅,信徒們在節日期間也紛紛脫下艷麗的服裝,換上潔凈的白衣白褲,誠心齋沐,到佛廟進香,禮拜九皇禮佛,以祈求合家吉祥平安,諸事順利。齋節慶典主持人巴瑟介紹說,「吃齋是為了停止殺生,讓身體、心靈和思維方式等都能夠變得更加健康,穿白衣服表示凈化,讓身體和心靈都更加干凈和純潔,讓行為和思想都往好的方面發展。同時這個儀式也象徵著神仙下凡拯救人類,同時也保佑普吉能夠在經歷海嘯、地震等災難之後免於遭受太大的影響。」
普吉的九皇齋節舉辦至今,其信徒也從最初的華人發展到泰國本地民眾,許多來自中國內地、台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信徒也都紛紛加入,同時也由於齋節期間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儀式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國遊客。
既然是祭奠神靈的儀式,就必然與神靈以及超自然現象相關,而在齋節上,信徒們也相信他們所敬奉的神靈會在這一期間下凡並附於普通人身上,這些被神靈「附身」的人被稱為迎神者,他們會表現出各種各樣模仿神靈的舉動,用各種尖利銳物穿過臉頰,從嘴中通過,並保持這樣令人乍舌的姿勢遊街數小時。祠堂遊街儀式中的迎神者坡萊就是其中之一,在被問到被數根鋼絲插入口中會不會痛時,他說:「不痛,因為是神靈附身,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話肯定不敢做這樣的事,普通人做這樣的事情是很可怕的,這是傳承了一百多年的傳統,同時是為了替民消災消除苦痛。」
除此之外,迎神者們還會施展各種「絕技」,比如「上刀山」、「下火海」、「踏釘橋」和「下油鍋」等等,在做這些「瘋狂」舉動的同時,他們不僅絲毫未表現出痛苦,且毫無流血的跡象,反而神情自若、泰然處之,讓人不得不相信這樣的「神功」也許真的是來自天上的神靈。
23歲的素里亞是普吉機場的一名工作人員,而他的另一重身份則是一名迎神人,據他介紹,附身在自己身上的神靈是大名鼎鼎的行者孫悟空,因此在他被附身的過程中,會表現出猴子的特徵和蹦跳的舉動,對他來說,赤腳踩過釘子橋是一種替民消災的過程,自己並沒有特別的感覺。
「當時覺得處在半睡半醒之間,無法控制自己,並不覺得痛,但是當神靈離開身體的時候覺得有一些痛,不過很快就痊癒了。被神靈選擇能夠讓我們長壽,什麼時候神靈不需要我們就會離開我們的身體,我們就會從那種狀態中回來。這些儀式就是神靈附在我們身上來替普通民眾經受苦難。」
而對於普通的泰國人來說,即使自己不夠「榮幸」到能夠被神靈選中,但是僅僅是參與到這樣一個神聖的儀式中來也感覺非常自豪。在句對祠堂抬神遊街儀式中的抬轎人昆挽說:「這是我的信仰,我非常尊敬這些神靈,所以就加入到這個吃齋的活動和慶祝儀式中來。只是覺得非常虔誠,沒有想過要從中獲得樂趣等等,不覺得辛苦,也覺得很自豪。」
在每年齋節的最後一夜,也就是中國農歷的9月初9,整個慶典儀式將會達到高潮,儀式從午夜開始將通宵達旦一直持續到第二天。雖然由於種種因素,這個融合了中國儒家思想、道教以及大乘佛教,並加入泰國本地宗教信仰的傳統習俗已經無法在中國大陸循跡尋蹤,但是這一神秘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傳統節日在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國家華人間的傳承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播同樣起到了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㈦ 九皇齋節的來歷

九皇齋本是泰國華人的節日,據說當年中國和馬來西亞來到普吉從事采錫礦的華人勞工約三萬人。有一年,島南卡都區虐疾蔓延,使許多人病亡,當地年長華人從中國請來劇團,以唱戲驅除病魔,這個方法果然見效,節日慶祝儀式便從此開始。人們相信,參加慶祝九皇齋節的人,都能從中獲得好運,能解除一切困擾,因而普吉男女老少都慶祝這個節日。九皇齋節起源於中國。關於它的來歷,有三個不同的說法。一種是傳說三百年前,明朝淪亡,清兵入踞北京,明朝遺臣復國志士紛紛起義,但為了避免清廷的拘捕,往往以宗教為名,舉行起義聚會。當清朝統治鞏固之後,明朝遺臣志士無法在國內立足,紛紛逃往東南亞各地。他們在國外依然借著各種拜神活動聚會。為表示哀思明代先皇,他們在每年重陽節時,全都換上白衣白褲,借食齋拜佛為名,入時際拜明朝九代先皇,穿白衣正是為明朝各代先皇「戴孝」。在九皇齋期間,人們念的是「太陽經」和「太陰陽」。太陽是「日」,太陰是「月」,日和月合而為「明」。「太陰經」的第一句是,「太陽明明珠光佛」,其中的「明」是指明朝,「珠」與「朱」同音,正是明代皇帝的姓氏,「光佛」是「光復」的轉音。
在一百多年前,一位中華民族英雄,為避過清廷耳目,借神、佛為名,再次號召人民繼承太平天國洪秀全等人遺志,起來反清復明。當時九皇齋所敬的神共十位,第一位為女神斗姥元君,其它神則稱為九皇佛祖。斗姥元君是鄭成功的母親,因她不滿丈夫鄭芝龍降清,故在福建少林寺紅花亭教導兒子鄭成功反清。其它九位神是太平天國的民族英雄洪秀全、石達開等九人。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批反清復明的義士,為策劃武裝起義,選擇重陽節登高的機會,約定在福建某山城焦急地商量對付敵軍的辦法,但一時想不出良策。這時,領袖明廷第九皇子暗想,如果這樣下去,只會讓清兵進城屠殺,不但義士生命難保,而且必禍殃城中人民,他想別無他計,只有犧牲自己,拯救全城人民,他決心已下,便站起來向大家宣布自己的就義計劃,並吩咐他的計劃進行善後工作,義士們還來不及討論,九皇子便拔劍自刎了。大家悲切痛哭之後,便按他的計劃行事。立即設靈弔祭,建立法會誦經普渡,舉行宗教儀式大典。同時,吁請全城人民吃齋,穿白衣參加祭奠儀式,舉辦了九天九夜。清兵進城搜查,見到這種場面,立即進行審問。清兵得到的一致回答是,為一位寺廟主持的圓寂舉行宗教儀式。清兵搜不到謀反的罪證,又為避免打擾民間宗教活動,便退兵了。後來,山城人民為紀念九皇子,每年舉行九皇齋盛會。據說,泰國九皇齋節就是由福建人傳去的。

㈧ 揭秘泰國有哪些獨特的古怪節日,來看看你知道幾個

揭秘泰國有哪些獨特的古怪節日,來看看你知道幾個?

泰國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有美麗的山川,簡單的當地人,還有一些有趣而奇怪的節日。在掌握了這些節日之後,也許你會對這個國家有更深的掌握。

猴子美食節

每年11月26日,猴子美食節在離曼谷北部150公里的華富里府舉行,被倫敦電報稱為最古怪的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里,猴子可以得到很多水果來吃當地的美食。

宋干節

每年4月13日以來,泰國的宋干節都是慶祝新年的傳統節日。在此期間,全國各地都非常高興,舉行各種宗教信仰慶祝活動和道德積累儀式,家人和朋友團聚,自然,這也是舉辦灑水主題活動的季節!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應該洗干凈,迎接新年。

蘇林大象集會

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天,蘇林大象集會在泰國蘇林市舉行,第一次在1960年舉行。因為蘇林人特別擅長抓柬埔寨的大象,然後練習為人們工作。柬埔寨內戰爆發後,大象的經濟地位下降,所以這些大象只能通過練習大象游戲來謀生。因此,在這里看到大象踢足球或表演其他有趣的活動是很常見的。

㈨ 春節傳到泰國至少500年了,那泰國客家人怎麼過「春節」呢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不同地區、不同的民族或者族群,都會呈現出各自的地域特色,而泰國華人大部分集中在泰國南方省份或者城市,他們一般來源於中國的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台灣等南方省份。泰國的宋卡府合艾市作為泰國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是由客家人謝樞泗和徐錦榮先生帶領著客家和其他地方的華人同胞一起開拓發展起來的。泰國的客家人絕大多數是從廣東梅州移民過來的,而宋卡府合艾市的客家人主要是以梅縣的客家人為主。因此將中國梅縣客家人與泰國宋卡府合艾市客家人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群體的春節文化進行比較詳細的比較和分析,有助於我們了解兩個春節文化的差異。


由此可以看出,梅縣客家人和合艾市客家人具體的流程大概一樣,但是有一些細節有點不同,特別是拜神祭祖,需要拜訪祭品的順序沒有詳細的文字記錄,缺少文獻清楚的記載,大部分都是靠一代傳一代以口傳或者耳濡目染的方式傳下來的,因此合艾市客家人拜神祭祖的時候都是按照記憶或者感覺來拜訪祭品的,所以兩地拜訪祭品的方式和順序都是有點不同的。

㈩ 十齋日的十齋日做法

佛門當中講的十齋日,出自地藏經。亡人過世作七,也是出自地藏經。可知,地藏經里所說的,對我們日常生活講得很多,而且都非常重要,這是這個法門以及地藏菩薩利益眾生具體的事實。
什麼叫齋?齋是齋心,就是清凈心的意思。齋與素食沒有關系。齋是過中不食,不能講過午不食,因為午時指十一點至一點,齋是過了日中不能再吃。在家同修守八關齋戒,著重在齋,齋是修清凈心。人要保養身體,身體好才能精進修行。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十齋日修定,食物的需要量就減少,攝取的養分仍然足夠。若妄念多,去學持午,那是自討苦吃,因為每天消耗多,補充不足,結果就生病,把身體搞壞。有的人持午,把三餐飯的分量在一餐里吃完,不用幾天就得胃病,這是不知如何養生。佛法最重視的是養生,它的生活方式、飲食起居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真正會達到長壽,達到不老不病。可惜我們疏忽,不懂得它的精神用意之所在。素食在今天被醫學證明,確實有好處。所以,外國素食餐廳一年比一年多,外國人吃素是為了健康。學佛人吃素,身體必定健康;如果身體不健康,是妄念太多。所有疾病的根源是妄想,妄念少,病則容易好。心是主宰,心理健康則身體的健康很容易得到。外國沒有農歷,不容易修十齋日,我告訴外國的同修,每星期修星期六、星期日兩天的齋,不一定選固定的日子。只要一個月中有幾天修清凈心,對於養生、修行,有很大的幫助。這才是十齋日真正的用意所在。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2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8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