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潘石屹怎麼去泰國

潘石屹怎麼去泰國

發布時間: 2022-11-28 21:58:42

1. 一個上哈佛一個上耶魯,潘石屹的兩個兒子究竟誰會成為他的繼承人

目前來講,從我們已知的信息能夠了解到繼承潘石屹財產的應該是潘瑞,但在潘瑞16歲的時候,潘石屹非常嚴肅的對他說:

「孩子,我有很多錢,公司也做得很大,但是我不會把錢留給你。公司,更不可能交給你,未來的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努力。」

靠自己,而不是靠父母,是潘石屹對兒子最重要的期望。或許是潘石屹的這番話,打消了潘瑞那顆做一個花天酒地富二代的心,16歲之後,他的成績突飛猛進,家裡人再也沒有擔心過他的學習。中學畢業過後,潘瑞考上了英格蘭前五的名校:華威大學。

第一次創業,是一個非洲的項目,而他第一次去非洲的時候,就打了9針疫苗,還被一杯自來水加熱沖的咖啡搞到昏迷48小時。但最後因為賄賂等事情,觸碰他的底線,自己決定關停非洲的項目。身心俱疲的同時,甚至想過回老家當「麻辣教師」,不過,永遠不要低估一個跑者的心,吸取失敗的經驗,也讓他創立了現在的公司。

2. 80元打拚到300億身價,潘石屹的成功秘訣究竟是什麼

潘石屹的成功秘訣是他善於抓住一切機會,頭腦靈活,加上他的膽識過人,善於發現商機,所以他成功了。

首先,我們都認為富人之所以成功,那是因為他們家裡有礦,要是沒有礦,就覺得是對方運氣好,老天爺眷顧他,或者他是富二代等等,總之大家都會為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找借口,安慰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只能辛苦上班。但是想說的,也是有例外的,比如潘石屹。


最後,潘石屹轉行做房地產,也是從事房地產讓他掙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後他就去北京創業,成立了SOHO中國,開始走上他開掛的人生。而潘石屹成功背後,都離不開他眼光獨到,善於發現商機,也敢嘗試任何新的事物,不害怕失敗,為自己積累大量的經驗。

3. 她是祖國培養的留學生,在中國賺16億,後來做了什麼

說到潘石屹,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房地產大亨」,曾不止一次地說,自己的錢賺夠了,有錢人大概都是這樣,因為不差錢。潘石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有一個好妻子張欣,兩人在2019年時以225萬人民幣的財富排名第579位。

張欣還拿到了英國國籍,表示做生意比較方便,然而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大概也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了。兩人的愛情事業都穩定下來,這時他們來到了哈佛,向其捐款6億,一時間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而張欣則解釋說,因為在這改變了我的一生。

這下指責她的聲音就更收不住了,你之所以能來到英國,能改變你的人生,都是因為中國幫助你走出來的,不然又何談改變。不管怎麼樣,她是在中國賺了這么多錢,但是現在卻跑到國外去捐款,確實有些不妥,雖說這是她自己的賺的錢,我們無權干涉,但還是希望做人不要忘本。

4. 同樣生於家庭貧困,為什麼有人成為寒門貴子,有人依舊拮據生活

兩個老農夫坐在田埂邊閑聊,幻想著皇帝的奢華生活。

其中一人說,「我想皇帝肯定天天能吃到白饅頭,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另一個說,「不止這樣,皇帝下地幹活兒,用的一定是金鋤頭。」

你或許會評價,貧富差異是人與人最大的鴻溝。

那麼,為什麼同樣家庭貧困的孩子,有人長大後就能成為「寒門貴子」,有人依舊只能拮據生活?

答案是認知差異。

別以為夢想是公平的,夢想全部都依託在認知之上,超越不了認知。

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差距呢?

如今的萬科,已經成為國內房地產巨頭。少有人知道,1983年萬科剛成立時,主營業務是貿易,做飼料生意。

那時是改革開放初期,搞外貿賺錢的機會很多,但是選擇做什麼樣的生意,仍然有很大差別。

打算創業的王石去深圳南山區蛇口碼頭考察,發現那裡存放著很多玉米。經打聽,一部分玉米是從美國、泰國、阿根廷進口,經香港轉運到深圳做飼料的。

王石是鐵路子弟,對鐵路運輸很熟悉。了解到這個信息後,他腦海中浮現出一條商業思路:不如用自己的資源,成立一家飼料貿易公司,解決從國內北方城市到深圳的運輸問題。

到了1993年,王石決定做房地產,也是因為信息領先。

深圳是經濟特區,房地產大有發展前途。與此同時,彼時的房地產行業還沒有形成門檻,即便是剛進場的企業,也有很大施展空間。

房地產投資,進場需要准確的信息和恰當的時機,做出急流勇退的決策,更需要對關鍵信息了如指掌。

SOHO創始人潘石屹曾在6年內拋售了250億房產,這個重要決策基於兩個數據,一是我國人均住房面積已達到37㎡,二是辦公樓的租金回報率約為3%。

而潘石屹卻從這兩個數據中得出結論,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房地產開發即將觸碰天花板。與此同時,租金回報率又低於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約5%~6%),靠租金賺錢已是無利可圖。

人都是依靠自己的認知來認識這個世界,但也認知束縛的生活著。

普通人看到信息,腦海里也只有信息,看到1是1,想不出2、3、4……

而 信息力極強的高手,不僅能獲取到遠超常人的信息量,更能在腦海中處理加工,作為關鍵決策的判斷依據。

2015年,《羊城晚報》發了一篇報道,接受采訪的深圳警察說:「天秤座、處女座、天蠍座的人更喜歡違章。」

為了支持這個觀點,警方還公布了一組數據:在某年的8月3日至8月9日期間,在行人、非機動車違章總人數中,這3個相連的星座(出生日期為8月23日至11月22日)的違章人數分別佔比10.5%、9.63%和9.0%,排在前三位。

有如此精準的數據,警方關於星座的推導聽起來嚴絲合縫。

可是,交通違章和星座之間究竟是如何相互關聯的呢?

讓我們帶上洞察力的眼鏡,再往深處探究一步。

原來在北半球低緯度地區(比如深圳),9-11月恰好是生育高峰期,所以在深圳,天秤座、處女座和天蠍座這3個星座的人口比例偏高。

因此,對應的違章人數比例自然也更高。

人們總想透過現象看本質,但有時候,你看到的「本質」其實是另一件事的「現象」,而並對影響事件發生發展的最底層邏輯。

比如,你工作很努力,但是升職加薪的事總是輪不到你,一定是因為領導偏袒其他同事嗎?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你不擅長匯報,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展現自己的實力,錯失良機。

再比如,孩子白天上課打瞌睡,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不好好學習,嚴厲責備孩子一頓;另一部分家長想到孩子上了課外提高班,作業負擔更重,經常熬夜,反而影響了學校里的正課。

洞察力強的人,遇事有先見之明,能察覺別人的不覺,眼光獨到,神機妙算。

培養洞察力的重點,在於帶著好奇心,追問幾個:為什麼?

直至挖到揭露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底層邏輯。

泰國一個18歲少年,父母經商失敗,虧了4000萬,只好變賣家產、搬到異國他鄉。

少年繼承了父親的商業頭腦,懷著滿腔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氣兒,經過連續創業,最後通過賣海苔,用2年時間幫父母還清債務。

26歲時,他成為了億萬富翁,被視為「生意場上的奇跡」。

這是泰國海苔大亨艾提帕特的真實經歷,後來被改編成電影《億萬少年的頂級機密》。

艾提帕特是天才嗎?

並不是。

恰恰相反,他曾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問題少年」。

高中時,同學們在認真聽課,他卻在老師的眼皮子底下打游戲。意料之中,艾提帕特高考落榜,恰逢父母經商不利,他只能選擇復讀。

即便有商業天賦,他的創業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高二他通過打游戲賣裝備賺到第一桶金,結果短短一年就被封號,又因為投資盜版DVD而虧了第一筆錢。

高三時他不顧家人勸阻,買了台機器開始賣糖炒栗子,可是因為小攤位置不佳,生意冷淡。

之後,炒栗子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他又萌生了賣海苔的念頭,可是花光了所有積蓄,甚至把心愛的電腦都賣了,等生意有了起色,100萬的年營收額,也要40年也能還清債務。

艾提帕特的經歷恰恰印證了:

一個人賺到的錢都是認知變現,虧掉的錢都是認知缺陷。

最後,幫助艾提帕特翻身的是認知升級。

他回顧了學校里的課程,意識到想要提高賺錢的速度,就要找到商業聯盟夥伴。於是他說服連鎖店7-ELEVEN 上架了自己的海苔,很快就賺得盆滿缽滿。

很多人認為讀書無用,是誤把知識的堆積,當做是認知升級。

實際上, 一個沒有採取行動的人,不會有徹底的認知。

差生艾提帕特之所以能賺到錢,是因為他把知識實實在在運用在經商過程中,從和小攤小販學叫賣聲,到從課堂中學習如何建立商業聯盟。

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而真正想要升級認知,必須知行結合,把理論運用在實踐中。

世界上最完美的認知,就是不完整的認知。

因為你會始終不滿於此,不斷升級迭代,不給自己的思維設限。

向內認知,向外行動。

雙劍合璧,改變命運。

5. 看了《非你莫屬》,有幾個疑問,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解釋一下

1、他們之間互相沒有經濟往來,只是「相互利用」,天津衛士邀請公司為的是把節目辦好,收取節目間廣告費用,公司來招聘無非是為了刷廣告。紹剛講話「把掌聲獻給越來越像明星的BOSS們」
2、應聘者與天津衛士之間也沒有經濟來往。想要人家給你報銷路費?拜託……好多人想去還去不了,你還要路費??
3、台詞?這不是拍電視劇,節目組會提前深入了解選手,但是台詞……剛剛說過了,這不是拍電視劇。

6. 一個描述潘石屹的創業故事,故事是以當初和潘石屹一起打拚的人之口講出來的。

潘石屹和李勇截然不同的人生路
一篇讓我深有感觸的文章,與朋友共勉!)
一起走深圳闖海南,一起挑過紅磚,同吃過一盒飯,同喝過一瓶水。現在:潘石屹成了億萬富翁,我在潘石屹的工地當小工。

核心提示

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憶錄,按說早已不算新聞。但講述並刊登這段與億萬富翁潘石屹有關的回憶,揭示「富人之所以為富人,窮人之所以為窮人」的秘密,對於廣大讀者來說,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講述這段回憶錄的是一個叫李勇的打工漢。21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的南頭邊關相識,走深圳、闖海南,一起挑過紅磚,一起抬過預制板,同吃過一份盒飯,同喝過一瓶礦泉水,成了一對共患難的「苦友」。然而,如今的李勇仍然輾轉各地打工,而潘石屹卻成了擁有300億元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聯席總裁。他們的命運、人生道路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落差呢?他們的故事,能給我們什麼啟迪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打工漢的回憶和反思,從中尋找答案吧!

深圳,兩個「盲流」南頭邊關檢查站偶遇

李勇是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楊家鎮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歲的他來到廣州打工,可一直沒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懷著碰碰運氣的想法,來到深圳南頭邊關檢查站,想去深圳打工,卻沒有邊防證過關。沒想到,在這里他認識了同樣沒有邊防證卻也想去深圳的一個年輕人,兩人從此成了共患難的鐵哥們。

那是上午11時,李勇在南頭關口徘徊時,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人突然拉著他的手說:「你想去深圳嗎?我們去找個熟悉這里的人帶我們去吧!」沒多久,他們找到了一個專門干這種事的人,各交了50元錢後,在那人的指點下,從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爬了過去。李勇當時還心痛花了50元錢,同伴卻深深吸了兩口氣,興奮地叫道:「深圳,我潘石屹來了!」

過了邊防站,他倆這才開始了交談。李勇得知,同路人叫潘石屹,比他大兩歲,甘肅天水人,居然是從北京國家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辭職來闖深圳的!李勇吃驚地說:「你為什麼放著好好的鐵飯碗不幹,來深圳啊?這不是瞎折騰嗎?」潘石屹毫不在意地說:「深圳發展那麼快,我們肯定能闖出一片更好的天地!」他倆越聊越投緣,很快就以兄弟相稱。

李勇和潘石屹來到深圳市布吉鎮。白天,他們四處找工作,晚上,就擠在3元一晚的招待所里。然而,他們走遍了布吉鎮,也沒找到工作。一個多星期後,兩人把口袋翻了個遍,只剩下5元錢了。李勇沮喪地說:「這可怎麼辦哪?明天就得餓肚子了!」潘石屹看著桌上的5元錢,樂觀地說:「我們不是有一身力氣嗎?明天去賣苦力,暫時解決生存問題吧!」

第二天,他們在布吉鎮的一家工地上找到了挑磚頭的活兒,每天10元;晚上如果加班,每小時1元。李勇算了算,滿足地說:「潘哥,我們在這里長干吧,每月能賺300多元呢!」潘石屹卻說:「先在這干吧,解決了肚皮問題,以後再想其他法子。」

潘石屹以前沒干過粗活,第一天便磨得肩頭出血……令李勇想不到的是,潘石屹很快適應了這種苦生活。而且有一天幹完活兒,當李勇准備休息時,潘石屹卻向包工頭支了30元錢,拉著李勇來到街頭的一家書店,他一下買了3本經濟方面的書,李勇卻買了一本武俠小說《白發魔女傳》。回工地後,李勇見潘石屹把經濟書也看得津津有味,不禁好奇地問:「潘哥,這書有什麼意思?你為什麼看得這么帶勁?」潘石屹笑了笑,說:「我看書,是學習;你看書,是消磨時間哪!」

兩人在工地上幹了一個月,每人領到了350元的工資。潘石屹對李勇說:「老弟,現在我們有些錢了,馬上出去尋找更好的機會吧!」李勇覺得這年頭能掙300多元錢,已經很不錯了,不舍地說:「我們還是留在這里把工程幹完吧,一年就可以存上好幾千元呢!」潘石屹卻說:「老弟,只要我們找到更好的機會,不要說幾千元,就是幾萬元,也不值一提!」經過潘石屹一再勸導,李勇才跟著他一道向工頭辭了工。

1987年11月,他們終於應聘為深圳市福田區正泰貿易公司的業務員。公司主要銷售電話機,底薪200元,再按業績提成。然而,由於兩人不懂粵語,普通話也帶著濃厚的方言,盡管他們很拚命,業績卻並不佳。有一次,他倆來到一家公司推銷時,說了幾遍人家也沒聽明白。對方惱了,說:「你們普通話都不會說,搗什麼亂?出去!」李勇漲紅著臉,背著電話機就准備走,可潘石屹示意他等一等,然後掏出筆和紙,飛快地寫道:我們是推銷電話機,而不是推銷普通話,我們的普通話說得不好,但電話機的質量很好。對方接過字條看了看,點頭說:「嗯,你說的有道理,那就看看產品吧!」後來,對方居然一下買了5部電話機。

第一個月,他倆一共只推銷了20部電話機,一分錢的提成都沒有。李勇埋怨道:「以前每月能掙300多元,錢來得多安穩,可現在,唉……」潘石屹卻不以為然,說:「你眼界放開些,在工地上靠賣苦力,每天掙10多元錢,就滿足了嗎?只要找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每天何止10元,掙1萬元也不足為奇!」李勇盡管覺得潘石屹的說法有點異想天開,但還是受到了感染,最終留了下來。

他倆隨後果真打開了局面,月收入漲到了500多元,潘石屹還因為點子多,被提拔為業務經理。可李勇哪能料到,潘石屹還是不安心、不滿足。有一天,潘石屹興奮地對他說:「老弟,報紙上說海南建省了,成了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我們一起闖海南吧!」李勇大吃一驚,皺著眉頭說:「潘哥,留在這里吧!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掙五六百元錢嗎?」潘石屹卻說:「你放心吧,海南剛剛建省,機會多的是。我們去,一定不會錯!」在潘石屹的勸說下,1988年5月底,兩人各自帶著1000多元的積蓄闖到了海口。

恨死「潘哥」,他除了折騰還是愛折騰

然而,他倆到海口住了半個月,還不知道自己該干什麼。李勇埋怨道:「潘哥,你就是喜歡瞎折騰。在深圳,你都是經理了,可你不知足,偏偏來海南。現在工作都找不到了……」潘石屹只得安慰他:「老弟,機會不需多,一個就可以改變我們的窘況,慢慢等吧!」

兩個月過去了,他倆仍沒找到好機會。眼看帶的錢又要花光了,李勇心急如焚,看到潘石屹每天都要買報紙看,他又開始埋怨:「我們飯都沒錢買了,你還看報?看報能賺到錢嗎?」潘石屹卻說:「我們不怕吃苦,有什麼可怕的?萬一沒錢吃飯,就去賣苦力唄!」

8月26日中午,李勇和潘石屹兩人仍沒找到門路,手中僅剩下6元錢了。潘石屹拿著5元錢,去買了一份盒飯,兩人分吃了盒飯後,冒著太陽繼續走在大街上找工,渴得嗓子都冒煙了。潘石屹拿著最後的1元錢,買了一瓶礦泉水,說:「兄弟,喝兩口吧,太渴了!」就這樣,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把一瓶水喝得一滴不剩。潘石屹擦了擦嘴巴,提議說:「這里到處辦磚廠,去磚廠打工吧!」

當天下午,他們來到海口市東英鎮的一家磚廠尋工。磚廠的老闆姓王,對他倆說:「你們穿得清清爽爽,一看就不是做磚的樣子,走吧!」李勇見人家連賣苦力的機會也不給,急得快哭了。潘石屹卻挽起褲管,往黃泥中一站,對王老闆說:「我這樣像做磚的樣子了吧?你放心,只要來了磚廠,我們就不會比其他人差!」老闆來了興趣,收留了他們。

磚廠建在山上,不通電,只能點煤油燈照明,挖土、和泥、脫磚坯和壘磚牆全靠人力,一天下來,不但滿身滿臉是泥,而且全身酸痛。李勇很後悔,說:「潘哥,在深圳時安穩輕松,掙的錢也多。現在倒好,這活既臟又累,而且掙不了幾個錢……」潘石屹還是樂觀地說:「老弟,闖天下哪有一帆風順的呢?我以前根本沒做過什麼苦力活,都沒埋怨,你還埋怨什麼呀?休息吧!」雖然潘石屹一直硬扛著,但他畢竟身體單薄。李勇看到他實在吃不消,便勸他少干點,自己等一會兒幫他干。沒想到潘石屹說:「我們這樣幹下去,的確不是辦法。明天我去和老闆談談。」李勇不解地問:「我們剛來這里,能談什麼?」潘石屹笑了,說:「現在不告訴你,你明天跟著我去就知道了!」

第二天,潘石屹就叫上李勇一起找到了王老闆,他一條一條地給老闆提建議:把水引到磚廠,提高工作效率;雨季搭建雨篷燒磚……最後,他說:「老闆,我不會一輩子都在這里賣苦力,如果你信任我,就讓我幫你來管理這個磚廠,第一個月暫時付200元錢的工資,保證比現在的效益好得多!一個月後,我讓你心甘情願地付我500元一個月!如果你不信任我,那就算我沒說!」王老闆聽了,說:「我想想,明天再給你們答復吧!」

告別王老闆後,李勇說:「潘哥,你可真大膽,和老闆剛見了一面,就向他提建議,要當廠長……」潘石屹說:「他如果答應,我覺得我能管理好;不答應,我也不會虧什麼。但不試試,怎麼知道呢?」第二天,王老闆叫潘石屹和李勇一起去吃飯,說有事情商量。飯桌上,王老闆表示潘石屹說得有道理,答應讓他做磚廠的廠長。就這樣,潘石屹剛到磚廠20多天,搖身一變成了廠長。李勇佩服地說:「潘哥,你真有膽識,一來就想當廠長,還當成了。」

潘石屹做了磚廠的廠長後,立即在管理上開始改革:花幾百元錢買來水管,從山上引水到磚廠和泥;又買來了小型的發電機,方便夜間照明和加班……這樣,效率提高了很多,每天的生產量也提高了不少。潘石屹把磚廠管理得有聲有色,老闆第二個月便把他的工資提高到每月500元,3個月後再次提高到800元。

多年後,他怎麼就成了億萬富翁

一年後,潘石屹的月工資已漲到了1000多元,而李勇也被他提拔為管理20多人的組長,每月也有300多元收入。李勇終於鬆了口氣:只要不再折騰,每月能掙幾百元,多好啊!

1989年10月,王老闆把經營重點轉到了房地產上,准備轉讓磚廠。潘石屹得知後,對李勇說:「老弟,我們把磚廠承包下來,干不幹?」李勇一聽,連忙搖頭,害怕地說:「潘哥,我們剛過上幾天安穩日子,你又要折騰啊!到時如果倒欠一身債,如何是好?」潘石屹勸道:「你怎麼老是縮手縮腳?我們來海南不是尋找機會的嗎?承包磚廠就是不錯的機會!你不幹,我也要干!」李勇不好意思再拒絕了,說:「我不投入錢,只幫你做事。到時賺得多,你就多給我點工資;虧了,算我白乾。」潘石屹點頭答應了。兩人馬上找到老闆,通過一番談判,以每月8000元承包了磚廠。承包後,潘石屹把磚廠經營得更加紅火,第一個月交了承包款後,還凈賺了1萬多元,給了李勇1000元工資。很快,磚廠得到了發展,員工從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了400多人,每月都贏利兩三萬元,李勇的收入也漲到了兩三千元——這在當時可是老闆級的待遇啊!李勇樂得像做夢一樣。

有了錢後,李勇雖然工作仍認真負責,但他的生活卻悄然發生了變化,學會了抽煙和喝酒,工余去街上的錄像廳看錄像。有一次,當他准備上街看錄像時,潘石屹叫住他,說:「老弟,看什麼錄像?我們騎自行車繞著海口看風景吧!」那天,潘石屹騎著自行車,饒有興趣地在街上到處逛,相陪的李勇卻感到既熱又累,心裡暗暗埋怨:好不容易才休息一天,看錄像多舒服,潘哥卻要騎自行車折騰,找罪受,完全是精神病……此後,潘石屹再叫他騎自行車去逛時,他便拒絕了。

誰知好日子剛剛開始,1990年初,海南經過兩年迅猛的大興土木後,房地產市場跌入了低谷,紅磚根本賣不出去,而磚廠每個月的開支卻要數萬元。到了5月底,兩人所有的積蓄都花光了,可磚廠的銷路仍沒轉機。又堅持了一個多月後,潘石屹只得低價處理了所有的磚瓦,勉強付清了員工的工資。這次打擊,讓李勇變得很消沉。他坐在地上,一個勁地埋怨自己:明明知道潘石屹過不了安穩日子,自己為什麼要跟著他這樣瞎折騰啊?

但是,潘石屹卻站在磚廠門口和手下的員工一一道別。當最後一個員工走後,他居然淚流滿面地痛哭了,可到了晚上,他提著瓶白酒,對李勇說:「老弟,我們今晚一醉解千愁,酒醒後重新開始!」那晚,潘石屹足足喝了8兩白酒,醉得一塌糊塗,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來。看到李勇仍在發呆,他說:「老弟,不要傷心了,經歷過,失敗過,才能成功……」可李勇想:你說得輕巧,這次我可虧了1萬多元錢,你虧了好幾十萬哪!誰還敢和你繼續折騰啊?當潘石屹再次要他跟自己闖盪時,李勇搖頭了,說:「我不願再過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了,不想再跟你折騰了!」潘石屹見李勇鐵心不再闖盪,只得作罷。1990年8月25日,兩人在破敗的磚廠握了握手,互道珍重後便分道揚鑣了。

與潘石屹分別後,李勇又去海口的一家建築工地上幹活兒,每月200多元。1993年5月,在建築工地打工的李勇,在大街上碰到了潘石屹。潘石屹一見到他,便熱情地請他到附近一家飯店吃飯。席間,潘石屹告訴李勇,自己和幾個合夥人已經貸款500萬元,以2000元1平方米的價格買了8棟別墅,准備高價轉手賣掉賺錢。李勇一聽,頓時說:「潘哥,500萬哪!萬一虧了,一輩子就完了……」潘石屹卻笑道:「老弟,你不必為我擔心。我即使失敗,也是轟轟烈烈地失敗……」

果然,潘石屹此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3年8月,山西老闆韓九吉上門購買別墅,潘石屹開價4000元/平方米,韓九吉嫌房價太高,猶豫了。可再有人上門洽談時,潘石屹居然開價4100元/平方米……韓九吉坐不住了,以每平方米4000元的價格買了3棟。不久,潘石屹又以每平方米6100元的價格賣了兩棟……年底,他來到北京發展,成立了萬通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而李勇在海南打了兩年工,回到老家結婚生子後,仍然四處打工,養家糊口……一晃十幾年過去,兩人的差距竟然有了天壤之別!

2007年10月,李勇來到北京建國門外的SOHO工地上做小工。當他聽說SOHO的老闆是潘石屹時,內心頓時掀起了狂瀾:如果一直和潘石屹在一起,自己怎麼可能還在工地上賣苦力!本來,他的內心湧起一陣陣的沖動,想去找找昔日的「潘哥」,但不知是出於自卑還是自尊,慚愧還是懊惱,他猶豫再三,最終並沒有去見「潘哥」。2008年春節過後,李勇來到廣州的一家工地打工,他和擁有300億元的潘石屹的交情,也只能讓他在打工之餘獨自回憶了。

18年時間,能讓潘石屹成為眾人矚目的億萬富翁,也可以仍然把李勇困在工地上打工。接受采訪時,李勇感慨地說:「以前,我以為潘石屹的成功很偶然,可現在不這樣認為了。因為每當在生活的岔道口,我只圖安穩,滿足於第二天就明白自己干什麼工作,害怕失去現有的一切。當初,我還覺得潘石屹每次都是瞎折騰,其實他每次再折騰時,都有了更高的起點,終於折騰成了擁有幾百億的富翁!這就是我跟他的區別呀!」李勇的反思的確有道理,窮人之所以是窮人,是因為窮人貪圖安逸,只要能吃著饅頭,就不會再奢求蛋糕!而潘石屹的成功,與他「能折騰」息息相關。因為,只有敢於折騰,永遠不滿足現狀,才能贏得機會,才能不斷占據更高的人生新起點,獲得新的成功!這樣的人生雖然充滿了動盪與坎坷,但正應了「無限風光在險峰」這句詩,經過磨礪的人生才能大放異彩啊!李勇和潘石屹的人生之所以產生這么大的落差,其原因難道不在於此嗎?

7. 潘石屹是個什麼東西啊,是個人么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聯席總裁潘石屹簡介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聯席總裁潘石屹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娛樂化地產商人 潘石屹,人稱老潘,甘肅天水人,身不高,體不壯,頭發不濃密,但身手頭腦均敏捷矯健。年齡未及不惑,吃過文革的苦,享過改革的福,故能上能下,可屈可伸。一個已經基本娛樂化、善玩概念、精於反策劃的地產商人,潘石屹--永遠不做大多數。
潘石屹先生,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聯席總裁

潘石屹,出生於甘肅,大學畢業後到國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開始在深圳和海南

開創自己的房地產開發生涯。1992年,潘先生與人合作共同創建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開發出一系列房地產項目,包括北京萬通新世紀廣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大廈、北京萬通理想世界(現改名為新城國際)。

1995年潘石屹先生與妻子張欣女士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自公司創建以來,兩人共同開發了一系列房地產項目,分別為:SOHO現代城(10幢30層高的大廈,共包括2200套公寓和商鋪,於2000年竣工);博鰲藍色海岸(115棟河畔豪華別墅,2002年竣工);建外SOHO(北京心臟地帶規模最大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之一,為北京引領創建了一個時尚現代化的商業社區,目前該項目尚在建設之中);長城腳下的公社(由12位亞洲建築師設計完成的一個當代私人住宅建築藝術收藏館,並在2002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榮獲大獎。項目一期已經完成,並作為一個公社風格酒店經營,二期還在建設之中)。

2002年潘石屹先生受到國內外媒體的普遍關注和熱門報道,其中有時代周刊、CNN、中央電視台、華爾街日報以及南華早報等等。時代周刊曾在2002年11月刊中這樣報道潘石屹,「房地產商潘石屹給中國一貫單調的公寓和寫字樓帶來了明快的色彩……潘石屹的樓盤在品位上已國際化。」

潘石屹先生個人近期獲獎情況:

l、2003年被「世界經濟論壇」邀為主講人;

l、2002年和2003年兩度被「博鰲亞洲論壇」邀為主講人;

l、被評選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之一;

l、2001年被深圳住交會評選為「中國地產十大風雲人物」;

l、建外SOHO被評為「京城2002年度十大影響力樓盤」之一;

l、建外SOHO榮登新浪網「2002年京城十大暢銷樓盤排行榜」榜首

8. 作為房地產大亨的潘石屹,到底是如何發家的

作為房地產大亨的潘石屹,他先後供職於高盛集團和華爾街投資銀行旅行者集團,負責中國的直接投資項目。之後,他通過大膽高息舉債1000多萬元用於房地產投機,在海南省第二波經濟繁榮的中半程賺了1000多萬元。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潘石屹自己大膽、獨特的投資眼光,和超凡的能力。

後來,潘石屹和妻子張欣於1995年創辦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成為北京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和中國最大的甲級寫字樓開發商。2007年10月8日,它成功地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次籌集了19億美元,創造了亞洲最大的商業地產IPO。

其實,潘石屹能有今天的成功,其實和過去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當然這也和潘石屹的大膽分不開。

9. 曾身上窮得只有80多塊錢的潘石屹,他究竟是如何賺得第一桶金的

潘石屹依靠自己的頭腦,善於發現商機的眼光,不斷嘗試,失敗又再來過,從而在房地產取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首先,說起中國的富豪,大家印象中不是李嘉誠,就是馬雲,再不濟就是劉強東等這些大佬。他們都在不同的領域各自成就,也擁有不菲的家產。而在地產界也是有首富,比如恆大集團的許家印、碧桂園的楊惠妍,不過這兩個大佬創業經歷都不如潘石屹傳奇,因為潘石屹是從80多塊錢到成為房地產大亨,所以讓人覺得他經歷實在是太傳奇了。


最後,他遇到人生貴人馮侖等朋友,他們一起在海南折騰房地產,成立了海南萬通。就是海南萬通讓潘石屹在短短半年時間內,他們一共掙到了上千萬的資金,從而取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是非常勵志的。

10. 有舍才有得,清零思想,更新自我

人,必須要學會放棄,適時地給自己清零。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只有讓自己處在一種空靈的狀態,處在一種沒有負擔的狀態,處在一種沒有污染的狀態,才能像一個空杯子一樣,給杯子里裝進智慧,裝進創造力。如果一個杯子滿了,沒有空間了,它就變成了一個沒有用的杯子。

著名的當代大提琴演奏家波羅·卡薩爾斯,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在每一天里重新誕生,每一天都是我新生命的開始。明天將是新的一天,應當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要使過去的錯誤成為明天的包袱。」

卡薩爾斯的話折射出這樣一個道理:人生需要磨礪,也需要及時為自己「清零」。這樣,人們便多了一分清醒,多了一分淡泊。撇開既得的名利地位,一無所有地從零做起,使我們看到「清零」蘊含著更深層的價值。

清零思想,就是要更新自我。自我更新是生命的本質屬性,地球上生命體與非生命體的本質區別就在於生命體具有不斷自我更新的能力。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生存壓力的劇增,人們忙於自己的追求,無暇去思考自我、更新自我。事實上,人生最有價值的投資就是磨練自我,不斷地自我更新,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更新自我是生存的選擇,是認知的升華,是觀念的突破。更新自我就是要跳出傳統低效工作的巢臼,放下舊的包袱,學習新的技能,掌握新的知識,創造新的未來。

為了給自己重新裝進智慧,早在「現代城」時期,潘石屹就讓自己做了一次「清零」。

在現代城銷售初期,潘石屹就把所有工作安排妥當,他決定要到西部走一走。2003年3月9日,在參加完前一天的「婦女節」活動後,潘石屹一行四人在衛星定位系統的指引下,從北京一直駛到了新疆境內的火焰山。這段行程沿北緯40度西行25度,從東經116度一直西行到東經91度,總共用了12天,全程2250公里。潘石屹則給這次西行起名為「西行25度」。

在說起這次西行時,潘石屹表示:人活到了三四十歲之後,頭腦中一定會有各種世俗的看法、固有的觀念,有各種各樣的污染。正是這種污染使我們的生命不再年輕,讓我們喪失了許多的創造力和生命的生機。人們開始擔心失去已有的名譽、地位和各種關系的資源,要放棄這些東西,讓自己回到最原始的狀態,變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正是這種擔心,使人變得越來越世俗,阿諛奉承、不求上進,千方百計地在討好著這個世界,一步步地失去著人性中最本質的東西,失去了人性中最有創造力的東西。

潘石屹決定去西部,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思想回到「零」的狀態,就像一台電腦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後需要格式化一樣。

我們知道,只有空茶杯才能裝進茶水。只有被「清零」的頭腦才有空間裝入新的知識和智慧,如果我們被陳規與偏見占據大腦,鮮活靈魂的思想就無法再進入。

所以,清零思想,就是更新自我。我們只有讓自己適時地「清零」,讓自己處在一種空靈的狀態,才能像給空杯子注水一樣為自己的思想注入智慧,填裝創造力。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2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8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