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泰國旅遊被騙了怎麼賠償
❶ 出去旅遊購物被騙,怎麼維權
如果在當地,可以直接110報警,如果是團的問題,可以向旅行社投訴吧
遭遇旅遊糾紛的維權途徑:
1、與旅遊經營者協商和解。
旅遊者在旅途中若遇旅遊糾紛,可先與組團社的全陪、領隊或地接社導游多溝通,不能解決時,再與組團社聯系,要求妥善處理。要及時向他們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聽取旅行社的答復後再做決定。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旅遊法》規定,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和有關調解組織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依法對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之間的糾紛進行調解。消費者在與旅遊經營者協商不成時,可以通過消費者協會等機構與旅遊公司進行調解解決。
但是調解必須遵守自願和合法原則:
(1)自願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調解工作必須在雙方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進行;二是調解協議內容必須出自雙方自願。
(2)調解的合法原則主要指調解工作要以事實為根據,在分清是非的基礎上,正確地適用實體法來確定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與民事法律中的禁止性規定相沖突,不得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不得違反公序良俗或損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❷ 旅遊團購物被騙該怎麼處理
跟旅遊團購物被騙可以要求經營者增加賠償其所受到的損失,賠償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如果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賠償金額為五百元。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四條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❸ 老太報5000元泰國旅遊團,說別的團才499元,說是在騙她,怎麼辦
不怪老太太,近幾年確實是存在著一些欺騙老年人的旅遊團,利用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甚至連他們的養老錢都騙;也確實存在著很多人都不了解的各種旅遊團貓膩,讓人都無法分辨是不是吃虧上當。老太太既有怕受騙的心理,也有不了解旅遊團的而誤解。
也就是說,旅行社在這里首先要反思。為什麼讓人發生這種懷疑的種子生根發芽。
對導游而言,能做的也就是耐心而心態平和的跟老太太做出說明,畢竟純玩團有沒有騙她,是可以放在陽光底下攤開來看的。
在固執的老太太這里,先是入情入理的跟她剖析清楚低價團和純玩團的成本大概構成,以及這裡面的差別,再接下來就不要再僵持了。對於說服老太太,唯有藉助外力:一是解鈴還須系鈴人,跟給她報名的女兒先溝通、說明,讓她女兒來做她的工作;二是藉助強力機構公信力高而是老太太信得過的政府部門,給她做出說明。
❹ 我做泰國法事花5萬被騙了怎麼辦能要回來錢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31
❺ 被騙去泰國沒錢回不來怎麼辦
法律分析:想辦法報警,電話聯系自己家裡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❻ 旅遊被騙如何投訴
法律分析:旅遊被騙了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或者有關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也可以提請仲裁機構仲裁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
第九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指定或者設立統一的旅遊投訴受理機構。受理機構接到投訴,應當及時進行處理或者移交有關部門處理,並告知投訴者。
第九十二條 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發生糾紛,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協商;
(二)向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或者有關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三)根據與旅遊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九十三條 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和有關調解組織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依法對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之間的糾紛進行調解。
❼ 國外旅遊買東西被騙如何維權
國外旅遊買東西被騙如何維權
法律分析:
一是與旅遊經營者協商和解,二是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三是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是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❽ 到泰國旅遊買到假貨怎麼處理
認栽,沒人會給你承擔後果
❾ 旅遊被騙了怎麼辦
法律分析:1、受騙的旅遊者可以與經營者協商;
2、受騙的旅遊者可以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或者有關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3、受騙的旅遊者可以根據仲裁協議申請仲裁;
4、受騙的旅遊者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 第九十二條 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發生糾紛,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協商;
(二)向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或者有關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三)根據與旅遊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❿ 去泰國旅遊購買假貨怎麼辦
以下是我的看法:
1、雙方協商;
2、向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或者有關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3、根據與旅遊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4、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5、遊客有權在旅遊行程結束後三十日內,要求旅行社為其辦理退貨並先行墊付退貨貨款,或者退還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的費用。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爭議。
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應當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仲裁裁決、調解書;拒不履行的,對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執行。(《合同法》將於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三條,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依法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處理。(《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