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農業問題有哪些
❶ 東南亞的主要環境問題
【題目】東南亞農業發展與環境問題
【類詞】2002;亞洲;農業經濟;環境
【正文】
農業在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中一直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東南亞國家糧食、工業原料、就業機會、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然而,東南亞國家的農業開發中使用的擴大種植面積、移民墾荒、增施化肥農葯、開發森林以及刀耕火種等生產方式,雖然使農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卻帶來了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土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環境問題。
一、東南亞農業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
東南亞國家之所以重視農業發展,與其經濟依附性、人口壓力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
經濟的依附性。東南亞國家除泰國外,在二戰以前均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長期成為帝國主義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這不僅造成東南亞資源不斷減少,而且使該地區的經濟畸形發展,工業落後,農業種植單一。東南亞國家取得獨立後,這種單一的、畸形的依附型經濟結構仍然存在。一是原料出口國的地位尚未根本改變,出口的初級產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再生資源,而一些可再生資源如農產品和木材,也是以大量消耗國家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為代價的。二是東南亞國家在金融方面對發達國家的依附地位仍未改變。20世紀80年代初,發達國家實行緊縮政策,連續提高利率,使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債務猛增。由於債台高築,東南亞國家不得不出賣寶貴的自然資源來還債。三是長期以來,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糧食不能自給,靠出口經濟作物和資源來換取糧食。
人口的壓力。二戰以來,東南亞各國的人口增長很快,從1960年的1.95億增加到目前的5.11億。從1960年至1998年,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都增長了1倍以上。寮國1998年的人口是1960年的2.77倍,菲律賓是2.74倍,馬來西亞是2.7倍,越南是2.54倍,柬埔寨是2.32倍,泰國是2.31倍,印尼是2.17倍,新加坡是1.93倍。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對食物、住房、教育、衛生保健、交通運輸、自然資源佔用等形成持續不斷的高需求。
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物質的不斷需求,發展民族經濟,增強國力,東南亞國家大力發展農業,大規模開發土地,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開采森林資源,擴大出口創匯,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由於農業開發措施使用不當,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二、採取的應對措施
東南亞國家農業發展所引起的環境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和這些國家的政府及社會的普遍關注。東南亞國家已採取有關應對措施,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措施主要有:
一是減少和停止原始的耕作、無周密考證的移民墾荒。泰國、緬甸、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政府重視山民經濟的改造,指導山民掌握農業知識,建立永久性農田發展替代種植,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寮國政府於2001年確定的2001-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2020年奮斗目標,已明確了在今後幾年內要消滅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停止沒有經過周密考證的移民墾荒。如越南近年來實施定居定耕的移民政策,移民點均要經過認真考證,將經常發生洪水、泥石流地區及貧困山區的居民移遷到新經濟區。
二是禁止非法砍伐,鼓勵植樹造林護林。面對森林面積的不斷減少以及所帶來的嚴重環境後果,加上國際社會的壓力,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老東盟國家自70年代中期以來,逐步限制砍伐森林和木材出口,實施造林計劃,建立森林保護區。印尼政府自70年代中期即實行限制原木出口、鼓勵發展木材加工業和植樹造林的政策。印尼政府以課稅的方式來限制原木的出口,規定每出口1立方米原木課以25.5美元的出口稅、13美元的出口許可費,加上各地區制定的重新綠化費等,每出口1立方米的原本所支付的費用約為50美元。菲律賓1974年開始實施《森林改革法》,鼓勵發展國內木材加工業,規定進行選擇性伐木和造林,1986年禁止原木出口,1989年又禁止出口鋸木。1978年馬來西亞政府也制定了保護森林政策,限制原木的產量和出口量。此時,泰國政府也開始實行了造林計劃,政府和公司合資有計劃地進行伐木和造林,1990年森林採伐受到禁止。越南1991年禁止原木出口,1992年又宣布禁止所有木材出口,但這一禁令不適用於農業部和林業部,這兩個部門仍可以繼續出口和轉運木材。越南近年來十分重視植樹造林工作從1999年開始實施「500萬公頃造林計劃」,造林護林已取得成效,到2000年底,森林覆蓋率達33.2%。
三是發展生態農業和生物科技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開始了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和試驗。1982年成立了一個地區性的協作研究機構——東南亞大學農業生態研究網。新加坡是典型的城郊農業,注重農業科技的研究與開發,用生物科技來發展農業。菲律賓在70年代就開始實行生態農業的實踐,建立生態農場,以馬雅農場較為典型。在生產過程中採用變廢為寶的封閉循環和應用生物之間的生產、消費、分解關系,禁止或減少外來能量(化肥、農葯、生長劑)的投入,通過「清潔生產」來生產「健康產品」。設在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30年前就培育出了點燃綠色革命火種的「神奇水稻」品種。該研究所目前正在考慮將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應用於食物的生產,既可提供健康食品,又可節省土地和水資源,減少耕地退化。馬來西亞目前也開始重視生物科技農業的研究與開發,強調高增值產品的發展,如知識密集型食物加工產品和與健康有關的、具有安全性和環保性的生物科技產品。現在,利用生物科技發展農業已經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新興產業,該國已經建立了對胡姬花和香蕉進行組織培養的生物工業、油棕的組織培養業。
四是控制人口的增長。為了緩解快速的人口增長對經濟、就業、社會和環境帶來的壓力,東南亞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實施家庭計劃,有計劃地控制人口的增長,並取得一定的成效。東南亞國家的生育率已有所下降,到1998年,平均每個婦女生育孩子的數量,新加坡是1.5個,馬來西亞是3.1個,印尼是2.7個,菲律賓是3.6個,越南是2.3個,柬埔寨是4.5個,寮國是5.5個,緬甸是3.1個,泰國是1.9個。雖然一些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已下降,但是菲律賓、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等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仍保持較高的生育率。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減少對經濟和環境的壓力仍是東南亞國家面臨的課題。
東南亞國家盡管已採取了減緩農業發展造成環境退化的有關措施,但是,由於經濟、社會、政府等方面的原因,保護環境的成效並不樂觀。雖然禁止原木出口和非法採伐,但是執法不嚴,收效不大。為了增加外匯收入,有的國家政府下令禁止了,隨之又放開,如寮國政府於1991年8月禁止一切採伐活動,但1992年又取消了禁令,向幾個外國公司租讓了伐木權。緬甸於1988年宣布禁止砍伐森林,但該國政府後來又同幾家泰國公司簽訂採伐木材的合同。印尼雖然限制出口原木,但是,幾十年來,印尼以擴大木材產品出口作為其經濟的增長點,開始是出口原木,禁止原木出口後,又出口木材產品。目前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國,膠合板產品成為該國的非石油天然氣產品中僅次於紡織品的第二大出口創匯的產品。據官方統計,1999年印尼有105個膠合板工廠,1701個鋸木加工廠和6個造紙廠,膠合板出口創匯總計達85億美元。這些膠合板和造紙廠,均以木材為原料,膠合板、紙漿的生產和創匯越多,需要的木材也越多,砍伐森林就越多。。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水質和土壤也帶來了新的污染。由此可見,如何減少農業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仍是擺在東南亞各國政府面前有待解決的課題。(njdk212)
❷ 關於泰國糧食緊缺的資料
據新華社4月29日消息,泰國內閣會議29日同意出售國家儲備糧,以緩解泰國國內市場袋裝大米供應緊缺的局面。
在當天的內閣會議上,泰國政府同意以低於市場價15%至20%的價格出售210萬噸國家儲備糧。泰國政府同時准備成立專門委員會,負責國家儲備糧的調派、投放和補給事宜。在出售儲備糧後,泰國政府將通過各種途徑對儲備糧倉進行補給,以保證其儲備量不低於210萬噸。
據報道,為了規范儲備糧發放工作,泰國各級地方政府將直接把儲備糧投入市場,而不經過任何中間商。
泰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由於國際市場糧價大幅上漲,加上泰國政府堅持不限制大米出口的政策,近來泰國大米出口增加,而泰國國內市場袋裝大米則連續斷貨,價格也不斷攀升。
❸ 泰國經濟跌入20多年以來低谷,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泰國的經濟結構的問題,直接原因則是新冠疫情的問題。
長久以來,很多人都會把泰國當成自己的理想旅遊目的地。泰國的景色確實非常漂亮,旅遊的成本也不是很高,很多小夥伴都到泰國旅遊過。也正因如此,泰國的各個經濟產業都是以旅遊為支撐,當泰國的旅遊行業受到影響的時候,泰國的其他產業也受到了波及,這也進一步導致泰國的經濟跌落到了低谷。
一、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這其實是關於泰國旅遊業的新聞,從10月1號開始,泰國將會開啟新的旅遊計劃。只要外國遊客注射了新冠疫苗,在遊客來到泰國之後,遊客並不需要通過14天的隔離來證明自己的健康。這個條件非常寬泛,以至於根本沒有控制新冠疫情在泰國的影響。之所以泰國會這樣做,主要是因為泰國目前正處在20年左右的經濟低谷期。
❹ 泰國成為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國的社會經濟條件
除了得天獨厚的氣候、雨水、適宜耕地及傳統農作物等自然資源外,重視大米生產的舉國體制和政府鼓勵扶持政策,也是成就泰國大米成為世界品牌的主要原因。
首先,泰國長期堅持農業優先的國民經濟基礎戰略。1982年,泰國政府制定了以新興農業工業化國家為目標的發展戰略;1995年,泰國政府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生產和推動農業新技術的應用;2000年,泰國政府開始實施提高生產率、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增強出口競爭能力的重點扶持戰略。
其次,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世紀60年代以來,泰國政府累計投入數千億泰銖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其中優先發展農田水利和鄉村交通。泰國的農田水利和鄉村交通在東南亞國家中應該說是比較好的,並為農業生產、農產品運輸流通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第三,以先進農業科技支撐和促進大米生產。其中,堅持培育推廣大米優良品種,始終是泰國政府農業部門長期堅持不懈的工作,泰國茉莉香米就是最好的佐證;引進推廣先進加工設備和科學加工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精米率;本著簡便、經濟、實用的原則,向廣大農戶推廣稻米種植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術;制定嚴格的大米質量標准。泰國大米標準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稻米生產國標准中最為規范和詳盡的,並對泰國大米的出口質量起到了很好保護作用。
第四,重視促進大米生產發展中的政府行為。泰國政府在多個部委中設立了促進大米生產的農業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或實施部門,充分體現政府專門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引導和扶持作用;堅持實施農產品價格補貼政策及農業投資與信貸政策,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和經濟利益,解決大米生產資金短缺的後顧之憂。泰國商務部還專門制定了促進稻米生產和出口的戰略,主要內容包括降低生產、營銷和出口成本,調整國內大米貿易,發展圍繞大米生產加工的服務業等。
第五,注重宣傳,拓展出口。在泰國的出口宣傳戰略中,大米從來就是第一品牌,無論各級政府還是企業,全社會都積極參與泰國大米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宣傳和市場推介活動,每年泰國都要利用各種機會在國內外宣傳推廣茉莉香米。
❺ 從氣候和人口的角度分析泰國大量種植水稻的原因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第一點:從地形上劃分為四個自然區域:北部山區叢林、中部平原的廣闊稻田、東北部高原的半乾旱農田,以及南部半島的熱帶島嶼和較長的海岸線。中部平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大米和水果種植地區之一。
第二點:泰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候風影響比較乾燥,3月到5月氣溫最高,可達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10月至12月偶有熱帶氣旋從南中國海經過中南半島吹襲泰國東部,但在暹羅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為數甚少且一般在20~35℃左右。
第三點:同上。
第四點:國境大部分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變,北部山區,中部平原,東北部高原,南部狹長的海岸線,可分為西﹑中﹑東﹑南四個部分。不適宜大規模使用機械化。再者,泰國的是個發展中國家機械化水平還是相對較低的,農業還是傳統的生產方式。
第五點:人口六千多萬,糧食自給有餘,部分出口。地形多變,北部山區,中部平原,東北部高原,南部狹長的海岸線,可分為西﹑中﹑東﹑南四個部分。路上交通不便。
第六點:總人口六千五百多萬,農業是泰國傳統經濟產業,農業人口約1530萬人。
❻ 泰國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泰國是世界上稻穀和天然橡膠最大出口國。農業是泰國傳統經濟產業,全國可耕地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41%。農產品是泰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泰國成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市場的汽車製造中心。
旅遊業保持穩定發展勢頭,是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曼谷、普吉、清邁、帕塔亞、清萊、華欣、蘇梅島等。
❼ 分析影響泰國農業的主要自然災害類型及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旱澇災害;泰國農業應該為季風水田農業,如果夏季季風強烈,就玄形成澇災,反之為旱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