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在泰國哪裡
『壹』 葉問是在哪裡拍的
《葉問3》的拍攝地點是在上海松江車墩城,也叫上海影視樂園。
『貳』 葉問哪裡人啊急速急速急速
葉問(1893-1972年),本名葉繼問,是廣東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葉問從小受到家庭嚴謹的儒家教育。從7歲起便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人稱華公)為師學習詠春拳。自收葉問為徒後,陳華順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葉問十六歲那年,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叄』 【電影】葉問是不是真的能打
葉問是不是真的,能不能打?這次我們來一起看看葉問電影裡面的真真假假,討論一下葉問李小龍是不是真的能打。
葉問原名葉繼問,1949年葉問從佛山到香巷,換取香巷身份證的時候,填的是1893年出生,這應該是假的,因為名字都改成葉溢了。
另一個說法是1917年葉問在香巷聖士提反書院讀中學,入學記錄顯示他當年18歲,而後來1962年辦了61歲大壽,1972年辦了71歲大壽,這個看似比較靠譜,所以葉問應該是1901~1903年生人。
有了這個年份,就可以知道1909年才十歲就已經開始跟著師傅陳華順學習詠春了,這和電影裡面《葉問前傳》一致,洪金寶扮演了陳華順。
中國自古以來「窮學文富學武」,學武術很費錢的。窮苦百姓還可以讀義塾(免費學校),條件好的人家可以讀私塾,至少都可以二三十人跟一個老師學,而且這樣的老師也只是一般的教書先生,孔乙己那樣就可以了,也費不了太多錢。
但武術就不同,能靠這個吃飯的都是小有名頭的門派傳人,徒弟也不會收太多,十幾個最多了,學費都很貴。
當時葉問家族還是有錢的大戶,據說宅子都占幾條街。詠春傳人陳華順到佛山開武館收徒,就租在葉葉家莊邊上的祠堂,葉問1906年就拜在他的門下,據說花了十幾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三五十萬塊學費。
詠春拳創始人當然是乾隆年間的女子嚴詠春,嚴詠春的師傅是少林寺嵩山的五枚師太。
從活躍於1700中後段的嚴詠春到1901葉問出生,時間跨度超過100年,期間傳承至少四五代人,具體細節以及不可確切了。
中國自古很多絕技都是爸爸傳兒子,兒子傳孫子。但是詠春這個傳法有點特殊。梁蘭桂和黃華寶、梁二娣都是同時代甚至是同事關系,而且數代傳承都是姓梁。如果真是梁桂蘭,那麼聽起來就是個女性,招個女婿,後代自然姓梁,這就簡化了很多,當然這只是臆測。如果是梁蘭桂,那麼他和一個戲班的男人密切到把絕學都傳給人家,這層關系也是非同小可了。
1924年葉問畢業後去了日本,1926年回國後和外交官的女兒張永成結婚,葉問當時在花捐局任職,工作就是去女支院收花捐稅,這個場景在《一代宗師》裡面有所暗示。
另外的空閑時間,葉問就經常出沒於牙鳥片煙俱樂部,和眾多富豪子弟交往熟絡。這既為葉問以後的社交人脈做足了鋪墊,更為晚年的惡習埋下惡根。
據維基網路記載,1937年抗戰開始後,葉問轉到偵緝隊工作,參加國珉政俯的調查統計局情報班訓練,曾任佛山稽查大隊書記,廣州防務稽查長。
1945年抗日戰爭戰後,葉問任警察局刑偵隊隊長,升任督察長、代理局長。
1949年新中國成立,葉問出任廣州市衛戌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總之這段往事都是黑歷史,以至於1949葉問更名改姓來到香巷絕對不無關系。
到香巷之後,葉問暫時安頓在港九職工總會寄宿。工會主席梁相與葉問過招,之後成為葉問在香巷收的第一個弟子。《葉問4》中有類似橋段,但放在了美國唐人街中華總會。
除了徒弟梁相,沒有任何正式記錄葉問和誰動過手。可以說,電影裡面的對戰都是杜撰編出來的。
葉問能把詠春拳發揚光大,至少有這么幾個原因。
首先是葉問個人悟性,中國自古以來的武功都和玄學糾纏在一起,一方面形而上的東西太多,另一方面套路太復雜沒法學。詠春拳本身就把自身定義在武術,注重筋骨形體在實戰中的應用,而葉問又把復雜的詠春拳法套路拆解成一系列簡單動作。原來叫雙龍奪珠、神龍擺尾、白鶴亮翅、餓虎擒羊、燕子抽水……還搞一套精深難懂的心法出來,到葉問這里就拆成了攤、掌、膀、伏、抌、捶幾個字,通俗易懂,方便易學。
李小龍當時就10來歲,被同學欺負之後慕名來學,學了幾天就用詠春券把同學打了,你說這拳法好不好學,實不實用?
其次是香巷這個客觀環境使然。香巷圈子小,影響力大。葉問1950年最初到香巷,在深水埗大南街教徒弟,後來1953年又到海壇街,1955年又到利達街設館,1955年又躲到李鄭屋邨帶過一陣子學生,1962年搬到大埔道,1965年搬到通菜街...轉戰四處,收徒無數,這一帶都是香巷影視業活躍的區域,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知名戲劇演員,李小龍三個月大就上銀幕,11歲就主演電影《細路祥》,這樣的小明星從社交圈找到葉問也算是偶然中的必然。
葉問之所以1955年躲到李鄭屋邨,是因為他吸食牙鳥片,無心教授學員,而香巷大徒弟梁相終於忍不住就號召了其他學員聯名簽署勸說信給葉問。
當時56歲的葉問看了這封信,一言不發,立即搬到李鄭屋邨小情人那裡,生了兒子葉少華。劃重點,56歲。
當然,有仇不報非君子,時隔7年,1962年,葉准和葉正終於來到香巷,極力勸說下葉問也把牙鳥片戒了,繼續教授徒弟拳法。
所以電影《葉問4》的問題就來了。
人在香巷,兒子在身邊,這個事情應該是1962年以後。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老婆張永成和兩個兒子就一直在佛山,和葉問沒見過面,直到張永成1960年去世。然而電影裡面為了成全葉問,張永成似乎早就去世了。
李鄭屋邨的小三似乎連名字都沒留下,據說是來自上海的女人,這倒是和《一代宗師》中章子怡的情節有些接近,但可以肯定,絕不是那樣有身份有來頭的人物。
電影中李小龍在賽場三隻手指俯卧撐和寸拳表演,這是1964年美國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的情形。那麼可以基本肯定《葉問4》的故事是發生在這個時期了。但是,葉正1936年生,這個時候28歲多了,咋看上去還像中學生呢?
家資殷厚,幼年習武,年長從警,混跡名流富家子弟之間,傳播拳法,中年避禍香巷,改良傳統武術教法,歷經生活的艱辛,稍有所成,然後陷入牙鳥片,終於在徒弟們的努力開拓之下,將中華武術和詠春傳播到世界各處。
你問我葉問能不能打?肯定是能打啊,不過還是要看打誰。
你相信1964年一個65歲的枯乾老人能幹翻壯碩的美國海葷教頭?重量級都不是一個檔位的好不好,這個事情根本就不存在的。
對戰這個事情,一分力勝過三分技。中國古典武術都是長期活兒,三五年才有小成,十年八年才能見效,功夫大家都要練二三十年,你讓葷人學這個?中國葷隊自己學不學少林八卦詠春拳?
咱們自己葷隊的必修課是葷體拳、擒敵拳、散打;美國海葷主要是MCMAP,全稱是Marine Corps Martial Arts Program,翻譯過來叫海葷陸戰隊武術科目。Martial Arts,武術,並不單指中國武術,而是涵蓋了各種武裝戰斗,還包含了歐洲的武術、日本劍術等等。
MCMAP的目的不是實戰,而是強化新兵的基本體能,最終的考核也不是實戰對抗,而是完成全套姿勢的評估。MCMAP確是2000年後開始實施的,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片尾提到的美國葷隊引入中國武術的事情。
詠春拳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李小龍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是梁相、梁挺等一眾弟子們的辛苦經營。當然,根本上還是詠春拳自身特點,它與其他眾多花架子武術或者氣功玄學不同。詠春拳注重實戰,講求技法,這本身就符合現代人尤其是海外華人學武防身的需求。
當然也不是說中國武術在世界上就沒地位,至少可以說,中國武術的影響力比起日本忍術、泰國泰拳之類來說,絕不遜色,甚至更強。而這其中,詠春絕對功不可沒,葉問也是一代宗師。
應該比葉問能打多了。李小龍本身就是實戰派,這和李連傑、成龍的表演派武術完全不同。李小龍創建的截拳道,宗旨就是不給你機會發拳或者發了拳也能截住,完全不管姿勢是否優美好看。
李小龍能不能拿MMA自由搏擊世界冠軍?這就誇張了,畢竟李小龍的主業還是拍電影,如果說李小龍當年鼎盛時候不拍電影專注於對戰,我覺得他還是有實力拿冠軍的。
不相信的讀者可以優酷搜索Bruce Lee at the 1967 Long Beach Tournament,可以觀看1967年長灘錦標賽上李小龍現場與人對戰的畫面。最後帶護具實戰中可以看到,李小龍的反應速度和實戰技巧都是超乎常人的。
當然行,廣播體操都能強身健體,為什麼更加多樣性的武術就不能?所以,學習武術一定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只要不走火入魔。
太極拳有沒有用?當然有用,你什麼拳都不打,純粹是坐在地上精修,讓心靈寧靜下來,這時候你的大腦會自動啟動優化整理功能,類似於計算機硬碟的碎片整理和優化,當然對人有好處。
練太極一個姿勢站在那裡會不會把膝蓋損傷?當然會損傷啊,保持任何一個姿勢太久都會產生損傷,爬樓梯都會損傷膝蓋,慢跑也會損傷膝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輕微程度的損傷本來就是生命和健康的真諦,別太久太頻繁就好。
武術不是武俠,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本質是玄幻小說,和哈利波特指環王是一類的。你要是真的相信人可以練天龍八部葵花寶典,還不如相信你舉著筷子對老師說一頓咒語就能把它變成青蛙。
為什麼中國古代武術重表演不重實戰?的確這樣,中國人兩千年前就看明白的事情,西方人一百年前才看明白。什麼?中國古代戰爭規模要比西方大很多,歐洲兩個國王打仗,幾千人就是大場面了。
咱們中國呢?三國演義動不動就幾十萬上百萬人,這時候什麼最重要?戰略!幾萬人擠在一起群毆,刀槍棍棒齊上,什麼格鬥術都是假的。所以在中國古代戰略智慧才是最重要的,而中國武術只是來源於刺客盜賊或者舞蹈戲劇演出,或者是道士修仙的美夢,沒有實戰價值。
西方人發明了槍炮之後,尤其是一戰之後,才真正認識到戰略戰術的價值。當然,現在西方人比我們清醒,美國大兵都懶得學格鬥技巧,遠處直接呼叫空中支援一頓轟炸,近了就機槍掃射,再近了就手槍擊殺,真正到近身了還有刀子,還有體能力量優勢。所以說,每頓吃好點,經常做做運動保持體魄,這可比花十年八年練武術有用的多。
甄子丹希望《葉問4》為他的功夫片畫上一個句號,我也希望終有一天大家可以把武俠幻想畫上一個句號。蜘蛛俠、鋼鐵俠、蝙蝠俠可以激發人的科學熱情,但對於科學技術發展和科技創新來說,武俠小說並不比哈利波特能夠帶來更多。
《葉問4》
推薦指數:4
整體來說不如預想的精彩,最終戰斗也已經明顯感受到甄子丹老矣,力不從心了。故事設定也挺讓人郁悶的,一個外國人闖進中華總會,簡直是碾壓式的放到一片,這里可都是各個門派的老大,面對一個美國大兵,整個唐人街就只有會長能抗幾下,只有一個葉問能勉強打贏...咱們中國人體質真這么不堪嗎?整個片子沒有讓觀眾覺得中國武功多麼厲害,最多就是葉問挺厲害而已。
當年《葉問1》是我今生唯一經歷的一次片尾電影院全場喝彩鼓掌的片子,而現在的《葉問4》我絲毫沒有鼓掌的想法,只是覺得終於結束了,感覺很釋然。
END
『肆』 葉問是哪裡的
葉問出生地:
廣東省南海縣佛山桑園
葉問幼年天資聰穎,然體弱多病,佛山詠春拳宗師梁贊的弟子陳華順租用葉問家宗祠設館授徒,葉問便有幸拜陳華順為師,學習詠春拳術。陳華順中風病逝後,葉問隨師兄吳仲素苦練三年。翌年,葉問奉其父命來港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在此期間,認識梁贊先生之子梁璧,並隨梁璧修練詠春拳術 。
1949年,57歲的葉問離開佛山赴香港定居。此後二十多年裡,他先後在港九飯店職工總工會、九龍汝州街、李鄭屋村、通菜街等地設館授徒。葉問在社會上和武術界很有威望,跟其習武者遍及社會各階層,其中不乏外國留學生。1971年,葉問弟子成立了「詠春體育會」,集教授、研究、交流詠春拳術為一體,並以此為中心,將詠春傳播至世界。葉問的傳奇人生也被後人拍成電影。葉氏門下高徒輩出,特別是憑著非凡的中國功夫揚威世界的李小龍。
1、十分注重對人才之選擇,他經常說:「徒弟選擇一個好師傅,固然困難,但師傅選擇一個好徒弟,更加困難。」作為一個一生以教拳為職志之人,能有這種心態,殊不簡單,這可說是他對工作態度之認真,對所教徒弟負責之表現。
宗師一生教拳,從不掛牌,亦不賣招生廣告,他之所以這樣,其唯一之目的,就是保留這一個「有選擇收徒弟之主動權」。二十年來,信守這個原則,作為一個教拳為職志者,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2、對初入門者之基本訓練,十分重視,當傳授小念頭時,從正確手法,腰馬配合,到發力運用,從沒有時間限制,只要學者能達到他的要求,他才會進而教授新的課程,從不苟且,這其實是對勤學者一種獎勵。
3、授拳另一特點,就是量才而教,他對每一個學者,從心理而至個性,身材體魄而至知識程度,文化修養而至吸收能力,先作充分了解,更根據每個學者不同所需,作出不同的方法而教,務使每一個學者都能更易學習和吸收。
4、教拳過程中極之注重黐手和自由搏擊的練習,這是培養學者對詠春的喜愛和信心,從而引導學者進一步對詠春拳的法度和木人樁之研究。
『伍』 主持人葉問是哪裡人
葉文出生地: 黑龍江鶴崗 葉文,原籍黑龍江省鶴崗市。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到滿意,請在我回答後為我點擊一下採納!謝謝啦!
『陸』 葉問是哪裡人
歷史人物:葉問
(1892年——1972年12月1日)
葉問宗師乃佛山桑園葉族人。葉問祖籍為羅村聯星潭頭村人,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佛山桑園居住。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為生,人稱之為找錢華)。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四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後,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到葉問十六歲那年,遠離佛山,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成為真正的功夫良才、偉大的武術家。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其徒弟除總會及分會的會員、港九各地的中國工人外,還有在港的外國留學生。以一人之力,能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故被門人推舉為一代宗師葉問,其本名為葉繼問,是廣東佛山人氏,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祖居於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為佛山一大家,桑園內佔地甚廣,大屋連綿達數條街位,大門在左側,為佛山著名的茶樓(俗稱港式飲茶)「桃園居」,隔鄰為全佛山最著名的餅食店「公興隆」,該店以芝麻餅見稱。「桑園葉姓」在佛山,可說是無人不知。
『柒』 葉問李小龍是哪裡人
葉問(1893年-1972年)原名葉繼問,曾經改名葉溢,祖籍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譚頭村,出生於廣東佛山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學識淵博。師承陳華順、梁贊,十六歲那年,赴港就讀於香港聖士提反學校,並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
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梁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載譽全球,被贊譽為「一代宗師」。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1972年12月1日,葉問於旺角通菜街居所內過世,死後葬於粉嶺蝴蝶山。
『捌』 葉問個人資料
葉問(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原名葉繼問,曾用名葉溢,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在香港聖士提反學院讀書,學識淵博。詠春師承陳華順、梁璧,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
葉問於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梁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更通過其子弟在全球的廣泛傳揚,形成出一套最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修習課程《梁挺詠春》(WingTsun),載譽全球,現於詠春時代(Wing Times)傳播。
(8)葉問在泰國哪裡擴展閱讀
葉問早年經歷:清末民初間,佛山有一葉姓大富之家,單是位於佛山福賢路的家宅「桑園」,就已經佔了半邊街位。1893年10月10日,葉家又添了一位小少爺,取名「繼問」,即後來的詠春拳宗師葉問。葉家家教嚴格,從小就讓葉問接受嚴謹的儒家教育。
當時葉家的祠堂租給詠春拳傳人、外號「找錢華」的陳華順作武館。6歲那年,葉問看到陳華順教授詠春拳,就非要學拳。葉問的母親考慮到葉問年紀小,身體也不強壯,學點功夫總會對身體有好處,於是就同意葉問拜師學藝。
葉問投師習藝不過三年多,陳華順便與世長辭,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這位年幼的弟子,再三叮囑二弟子吳促素照顧他。
『玖』 電影《葉問》是在哪裡拍攝的
主要拍攝地點初定上海周邊
功夫明星甄子丹在佛山「開打」,對手卻是一木人樁。昨日,電影《葉問》的新聞發布會在祖廟葉問堂舉行,導演葉偉信,主演甄子丹,武術指導洪金寶均悉數到常據了解,電影將講述葉問的一生,其中90%的故事情節發生在上世紀30到40年代的佛山,但由於佛山現存該年代的古建築較少,主要拍攝地點初定上海周邊。
拍攝地不在佛山很遺憾
原定昨日下午2點的新聞發布會,由於廣深高速部分路段維修,導致從香港趕來的導演與演員們遲到半個鍾,在場等待的人群都望長了脖子。終於,車到了,第一個入場的是監制黃百鳴。隨後,第二個到來的是飾演葉問的甄子丹。在發布會現場,甄子丹表演了打木人樁法的詠春拳路。現場觀眾無不看得如痴如醉。
中國武術影響力遍及全世界,而詠春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拳派。葉問師傅是詠春拳派的一代宗師,可以說他就代表著詠春。「這是我們選擇將葉問的事跡拍成電影的主要原因。」導演葉偉信表示,生於佛山長於佛山的葉問,大半生的時間都是在佛山生活,直到晚年才去了香港。所以,投資方香港東方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將電影的新聞發布會選擇在佛山舉行。「不過有一點很遺憾,電影將不會在佛山進行取景拍攝,因為佛山30-40年代現存的古建築物幾乎找不到了。」
電影主講葉問家庭生活
「我希望《葉問》這部電影不是純武打片,而是有溫情的武打片。」導演葉偉信表示,電影講述的是葉問的主要事跡,家庭戲將作為電影的主打。名模熊黛林飾演葉問的妻子,與甄子丹一起演繹葉問的生活故事。電影中,葉問在妻子的支持下精習武術,終成詠春拳一代宗師。
當記者問到甄子丹是如何理解葉問這個角色時,「他是一代宗師,單純的武術動作不再重要,武術修養才是關鍵組成部分,而我也將側重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甄子丹表示,為了演好葉問這個角色,他經常和葉問師傅的兩個兒子一起喝茶、聊天,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角色人物當時的生活狀況與想法。在甄子丹眼中,葉問是一個讀書人,處事低調內斂,對人更是非常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