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鯽白點怎麼治
A. 魚身上有白點怎麼處理
養魚技術:魚身上長有白點,該怎麼處理?我來教你
點病病原體為小瓜蟲,感染之魚身體特別是鰭條出現白色小點,因而得名白點病。此病傳染性極強,而且易繼發感染細菌性疾病。發病季節為春秋兩季,水溫在10一20度時為高發期,高於28度病原體很難存活。
三、對於特別貴重之魚品可轉移到室內魚缸用葯,並將水溫加溫到30度左右。
B. 鯽魚身上長了帶毛的白點是怎麼回事
入秋冬季,由於晝夜溫差較大,很容易生白點,這種雖然不算是很嚴重的疾病,但如果照顧不好及治療方法不當,那很容易造成金魚的死亡,嚴重時會影響整個水族裡的金魚,一些魚友提出白點病在治癒後還會反復,下面將白點病的成因及治療方法做一下詳細的介紹:
白點病:這種病是由原生動物所引起,病原體名為白點蟲,它會深入皮膚的細胞,進行無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點狀胞囊。患有此病的金魚全身滿布白點,每個白點胞囊內含有許多幼小白點蟲,白點蟲吸取魚體組織的營養而長大並增加數目,後來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魚體上侵襲皮膚,形成更多的小白點。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若不立刻治療,病魚身體會迅速受嚴重破壞而死亡。當白點蟲侵入魚體後,葯物治療不能奏效,只有當小白點蟲在魚體繁殖後,新個體游到水中,葯劑才能殺死它們。治療法為使用百分之0.01濃度的孔雀綠溶液,把病魚浸泡多天,直至小白點完全消失,孔雀綠溶液的毒性很強,不可使用過量,否則金魚亦會被毒死,或使用市售的Sera治白點劑、美利堅立滅白點、女王鯨治白點劑、AZ00治外寄生蟲劑治療。
有魚友問,全缸施葯後白點消失,好了一兩個星期又會出現。老是這樣循環為何?這也是養金魚人經常能遇到的問題,一般的葯治後可直接殺死成蟲,但問題在於葯治只能殺死成蟲,而其幼蟲,能夠藏在魚體表皮內,葯性無法深入,所以還會反復。一些書籍上寫將水溫提高到30度,就可以將白點去掉,但對於金魚來說這個溫度太高了,就是治好了白點,也可能引起其它問題。建議在用葯的同時,多一些日光照射,注意換水時水溫相同,白點消失後堅持可以每天使用些凈水劑,白點就會徹底根治。
C. 魚身上出現白點以後用什麼葯來處理
應該是白點病,這種病在養魚時經常出現.什麼季節都會出現的喔!! 由於晝夜的溫差大,未添置恆溫設備的魚缸里的熱帶魚最易得白點病。白點病又名小瓜蟲病,熱帶魚得此病後,先於鰓蓋和各鰭條上長出細小白點,然後長滿全身,後期體表粘液增多,白點成白色囊腫泡狀,似覆有一層白膜。病魚往往活動明顯減少,浮於水面或群聚一隅,若不及時治療,則會日漸消瘦直至死亡。 小瓜蟲是一種寄生蟲,最喜在攝氏溫度10—20度時寄生於魚體表面,所以在春秋季節最易發病,具有很強的季節性。要對付白點病其實十分簡單,除了可以採用水族店裡有售的專治白點病的葯品之外,也可以採用經濟、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按照本人的治療經驗,一般飼養熱帶魚的魚缸,只需將溫度調至30℃即可也可以是32℃,3—4天後,白點會自然消失,這是因為在28℃以上的水溫中,小瓜蟲無法發育生長,按其短暫的生命周期,必可消除白點隱患。但若是水草生態缸,30℃的水溫會對水草生長不利,此時可用甲基藍和孔雀石綠按1:1配置化於水後,滴入魚缸,使魚缸的水呈微藍即可,連續2天亦可殺死小瓜蟲,甲基藍和孔雀石綠對硝化細菌沒有影響,不會破壞魚缸的循環過濾生態系統,而且1—2天後,水中的微藍會自行消失。 要防止白點病的發生,關鍵是要控制水溫,勿讓水溫低至22—25℃以下,尤其是春秋季節,一定要注意晚間的保暖。
D. 魚身上有白點怎麼治療,如何治癒白點病
魚身上有白點的話,需要先給魚缸換水,然後升溫並下鹽,治不好再用葯浴。換水的目的是改善水質,從而提供一個更好的生長環境,升溫則可以抑制病原小瓜蟲的生長,甚至還能將其消滅。下鹽可以改變水體的滲透壓,防止其它有害菌趁機侵入。病情嚴重的話需要用黃粉等浸泡治療。一、換水
魚患上白點病後,需要第一時間換水,這樣做的目的是改善水質,以防病情繼續惡化。需要注意的是,和平時換水的周期不同,病期換水基本上隔一天就要換一次。而且水一定要提前晾曬過才行,如果是沒有困過的水,一樣會對魚兒的健康造成危害。二、升溫
想要治療白點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升溫,因為小瓜蟲在25℃的環境下就會停止生長,到了28℃就會死亡。所以治療期間,每天要提高水溫,但一天升溫不能超過2℃,溫差過大的話,會對魚兒產生一定的刺激,對其健康不利。三、下鹽
治療期間還可以往水中適當下鹽。下鹽的作用有很多,主要是改變水體的滲透壓,從而降低腎臟的負擔,同時還能減少細菌侵入的可能,這樣一來對魚兒的康復也有幫助。需要注意的是,下鹽要控制好濃度,一般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之間,千萬不能放太多。四、葯浴
白點病在中後期需要用葯物治療,常用的葯物就是黃粉,這是一種針對魚病比較萬能的殺菌葯,但對抗白點病的效果並明顯,最好還是用專門滅殺小瓜蟲的白點凈,很快就能起到效果,讓魚兒恢復健康。E. 魚白點怎麼辦
白點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動物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或鰓部而引發。其小瓜蟲屬原生動物中纖毛蟲的一種。鏡檢成蟲體內具有馬蹄形大核。幼魚僅有圓形、橢圓形或棒形的大核。蟲體柔而可塑,形態多變。此病是觀賞魚中最為常見的多發病之一,它的發病特點是傳染快,流行廣,危害大。當病魚症狀消失後,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後才放入魚缸,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生。
無論使用什麼葯物首先要提高水溫到30度。可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方法,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從魚體表面脫落。治療葯物:1。也可用5%鹽水浸泡數天;2。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3。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綠和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處理,療效較好;4。或用28~30℃的百萬分之二(2ppm)的鹽酸奎寧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葯液浸泡30分鍾;6。或用百萬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濃度的紅汞溶液浸泡5~15分鍾,每天2次
白點病
治療待白點消失後,仍要用葯一段時間使未附著魚體的小瓜蟲死亡
註: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是劇毒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極易至癌。故不推薦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療上也應避免使用
註:孔雀石綠在化學上稱為鹼性綠,分子式為:C23H26N2,分子量為:346.4,在工業上可用作綠色染料。但魚病治療方面也應用很多(尤其漁場),可用於多種魚體外寄生蟲和病原體(包括:黴菌、細菌、皮膚與鰓部的吸蟲感染等等),臨床治療已被證實有效的病症包括:白點病、水霉病、絲霉病、皮膚黏液病等等。
F. 我養魚身上長白點了。該怎麼治
白點病,也叫小瓜蟲病,是魚的體外寄生蟲引起的,比較常見的魚病。
白點病好治,只要發現的及時,可以不用葯物治療就可以痊癒。
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1:把水溫升到30度以上,加少許鹽,24小時加氧氣。這種方法比較安全,對治療白點還是比較有效的。
注意:如果魚缸里有草,加溫有可能會使草死亡,草缸不建議使用。如果魚缸里有清道夫,加鹽有可能造成清道夫死亡,有清道夫不能加鹽,升溫、加氧就可以了。
治療方法2:加黃粉或甲基藍,這兩種葯性比較溫和,適合草缸使用,而且可以兼治其他疾病,如爛尾等。治好後不必全缸換水,對水質污染較小。
治療方法3:加白點凈,見效快,但對水質污染較重,而且此葯中含有對人體有害成份,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不建議使用。用葯後,要全缸換水。
治療方法4:用高錳酸鉀,高錳酸鉀不能直接放在魚缸里,要用另外的容器化開,比例不能超過5千分之一,把病魚放入,葯浴5-10分鍾後,將病魚撈出,有條件把病魚分缸另養。這種見效快,但是對魚傷害較大,使用不當還可能造成魚的死亡,不建議使用。
白點病不難治,換季時,注意換水的水溫不要和魚缸里的水溫相差2度以上,可以減少白點的發病率。
白點病發生後,最好全缸消毒,因為30度可以殺死小瓜蟲成蟲,不能殺滅小瓜蟲的卵,可以用濃高錳酸鉀進行消毒,高錳酸鉀對魚有傷害,消毒後注意要魚缸沖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