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殖民是怎麼來的

泰國殖民是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 2022-12-11 23:49:01

1. 泰國淪為殖民地的三個原因是

寮國越南曾是法國殖民地,緬甸則是英國殖民地。 二戰之前亞洲一共三個獨立國家:中華民國,日本,泰國。泰國之所以沒有成為殖民地,是由於泰國人非常巧妙地利用各列強國家之間的矛盾,在強國的夾縫中求生存。後人評價亞洲三國未淪為殖民地的原因是:「中國太大,日本
太強,泰國太巧」。
在中日戰爭爆發以來,泰國一直宣稱嚴守中立。雖然泰國表面上中立,但實
際上是親日的。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泰國和日本簽約了「日泰同盟條
約」。1942年1月25日,泰國在日本之後也向美英宣戰。後來日本由於戰
費不足,與泰國政府簽訂了向泰國借款的協定,作為報酬,日本將佔領的英國殖
民地的緬甸、馬來亞的一部份割讓給泰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泰國政府在1945年8月
16日宣布:「泰國1942年1月25日的對美英宣戰宣言無效」。這種自己
否認過去三年多的戰爭行為,自打嘴巴式的「宣戰無效」宣言,在世界史上也是
絕無僅有,這也充份體現出泰國人在外交上的巧妙。幸好美國承認了泰國的「宣
戰無效」宣言,泰國因此沒有被劃入戰敗國。為了和日本「劃清界限」,泰國政
府於1945年9月11日宣布廢除一切與日本政府簽訂的條約。
還有你的題目錯了,泰國未淪為殖民地的三個原因是?- -!

2. 在世界近代史中,泰國為何成為亞洲唯一沒被殖民的國家

泰國之所以在世界近代史中成為亞洲唯一沒有被殖民的國家,原因是它巧妙地利用了各個列強之間的矛盾,先是成為英法戰略緩沖地帶,後又在二戰中,和日本結盟對英美宣戰,日本戰敗後,泰國又拋棄日本稱其對英美宣戰無效並獲美國認可,成為美國親密盟友的泰國因此躲過了淪為戰敗國的命運。

但後來泰國內部出現分歧,一部分人反對政府同日本結盟,美國也趁機加強和泰國的合作,泰國在看到日本在太平洋不斷敗退後,立馬又有了拋棄日本的想法,又倒向了美國這一邊,後日本宣布投降,泰國政府也宣布自己對英法美國的宣戰無效,不符合泰國人民意志,因為之前和美國的關系,得到了美國的認可,泰國因此沒有被當成軸心國和戰敗國。

3. 為什麼泰國是東南亞唯一曾沒有淪為殖民地

縱觀近代東南亞的歷史,泰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由於其善於利用各個列強之間的矛盾,巧妙的使用了平衡策略,成為中南半島上的英法戰略緩沖地帶,使國家倖免遇難。在二戰中,其採取了與日本結盟的策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泰國對英美宣戰,日本戰敗後,泰國則又宣布其對英美宣戰無效,美國對此予以認可,泰國再一次避免了淪為戰敗國的命運,並成為中南半島上美國唯一的親密盟友,享有「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

4. 泰國沒被淪為殖民地的原因

淺析近代泰國(暹羅)未淪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淺析近代泰國(暹羅)未淪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英法殖民大國的「緩沖地帶」

作者 崔鵬

內容摘要:關於近代暹羅未淪為殖民地的原因,國內外專家學者各持己見,眾說紛紜。總結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一是暹羅處於英法兩國殖民東南亞的「緩沖地帶」,從而得以保持獨立。二是暹羅王朝及時改革並取得一定成效,使得暹羅保持其獨立地位。三是由於暹羅王朝在與英法外交上割讓了部分領土和屬地,滿足了英法殖民主義者一定的慾望,才得以保住其獨立。四是由於帝國主義集中亞洲力量角逐對中國利益的瓜分,轉移了英法對暹羅的侵略壓力。我個人認為,暹羅的獨立決定於英法兩國的利益妥協,而非其自身因素和中國因素!

正文:
1511年葡萄牙人對馬六甲王國的攻佔揭開了東南亞殖民地化歷史進程的帷幕。隨著英法等西方國家工業革命的相繼完成,東南亞國家逐漸淪為西方列強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其政治上的獨立和主權日益喪失。緬甸、馬來亞為英國所屬,越南、寮國、柬埔寨走向法屬印度支那聯邦,唯有地處英法殖民地包圍之中的暹羅(泰國)成為殖民主義浪潮的「棄兒」。針對這一奇特現象,眾多學者專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發表了各異的觀點,而我個人人為,暹羅的獨立之主因應是英法兩國殖民地的「緩沖地帶」!
一、近代暹羅未淪為殖民地原因概述
關於近代暹羅未淪為殖民地的原因,國內外專家學者各持己見,眾說紛紜。總結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

一是暹羅處於英法兩國殖民東南亞的「緩沖地帶」,從而得以保持獨立。一些歐美學者支援這種觀點。美國著名地理學家道比在《東南亞》一書中提出:「在鄰近地區都受到歐洲人殖民奴役之際,泰國是東南亞地區惟一維持獨立的國家。但這個普遍遭受奴役的地區,泰國獨立的意義,表面大於實際,因為它原是作為在印度支那的法國殖民利益與在緬甸及馬來亞的英國殖民利益之間的緩沖國而存在,它的獨立是受到殖民者的『容忍』,而不是依賴自身力量的支撐。」(英國,E.H.G 道比 《東南亞》,三聯書店1958年,中文版,第267頁)。英國的史學家布萊恩•哈裏遜在《東南亞簡史》一書中說:「到19世紀末,英法兩國的統治區域已被明確劃分,因為暹羅在英法兩國的統治范圍之間起到了緩沖地帶的作用,才作為獨立國家而生存下來。」(Brian Harrison ,South-East Asia ,A Short History ,1996 New York,P.201-202)。又如前蘇聯的泰國史專家尼•瓦•烈勃裏科娃在《泰國近代史綱》中也指出:「保持暹羅的形式上的獨立符合於法國,也符合於英國的利益,在兩國的殖民地之間建立緩沖帶。」(蘇 尼•瓦•烈勃裏科娃 《泰國近代史綱》下冊 商務印書館 1974年中文版,第330頁)。 )

二是暹羅王朝及時改革並取得一定成效,使得暹羅保持其獨立地位。泰國和我國一些學者多持這一觀點。泰國史學家姆•耳•馬尼奇•瓊賽在《人民的泰國史》一書中說:「由於朱拉隆功進行改革,把泰國變成一個現代國家,能更好地抵禦殖民主義,使泰國生存下來。」(泰,姆•耳•馬尼奇•瓊賽, 《人民的泰國史》,曼谷,1972年,第461頁)。研究東南亞歷史的中國學者,如黃煥宗先生在《試論泰國免於淪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的專題論文中,也明確提出:「拉瑪五世改革是暹羅免於淪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南洋問題》 1985年第4期)。一些中國學者在評價拉瑪五世改革的成就與意義時,也紛紛指出,改革是「使暹羅得以始終保持其國家獨立地位」(陳建民 《評曼谷王朝拉瑪五世的改革》,《世界歷史》1980年,第四期)。的主要原因。鄒啟宇等學者撰寫的《泰國》一書明確指出:「改革的結果,增強了泰國的力量,保住了泰國的獨立」。(鄒啟宇等,《泰國》,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第80頁)。

三是由於暹羅王朝在與英法外交上割讓了部分領土和屬地,滿足了英法殖民主義者一定的慾望,才得以保住其獨立。中國學者陳建敏等說:「泰國畢竟是一個弱小的國家,因此,拉瑪五世不得不做出重大犧牲,忍辱割讓泰國中央政權鞭長莫及的邊遠屬地和藩屬土邦,才使泰國免於遭到淪為殖民地的悲慘命運。」(中國學者陳建敏、林謙:《拉瑪五世》,載《外國歷史名人傳》,近代部分,下冊,第451頁)。
四是由於帝國主義集中亞洲力量角逐對中國利益的瓜分,轉移了英法對暹羅的侵略壓力。王民同教授在《試論近代泰國未淪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一文中對上述諸種觀點進行了評介,並認為:「19世紀中葉以後的中國,是帝國主義列強在亞洲爭奪的一個重要國家;19世紀90年代,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英法為了集中力量去參加瓜分中國的斗爭,才有可能在侵略暹羅問題上達成妥協。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中國人民承受了帝國主義侵略重擔,轉移了英法對暹羅的侵略,這是近代時期泰國未淪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王民同 《試論近代泰國未淪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載《思想戰線》,1991年,第五期)。
二、英法殖民大國的「緩沖地帶」的主要性
19世紀下半葉,西方殖民主義列強在東南亞拉開了劃分勢力范圍,瓜分殖民領地的狂潮——1886年1月,英國通過第三次英緬戰爭吞並上緬甸,完成了對整個緬甸的殖民,並將緬甸並入英屬印度聯邦;1887年1月,法國完成對越南南、中、北圻的侵佔,並將越南三圻與柬埔寨合並,組成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此時,英法兩國的殖民主義勢力就在中南半島中部「相依相偎」。為了在中南半島地區取得優勢地位,攫取更大的利益,地處中部的暹羅就成了兩國殖民主義的角逐戰場!
19世紀末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啟,促使英、法這兩個老牌殖民主義大國當年如日中天的國際地位受到美、德、日、俄等新興國家的嚴峻挑戰。同時,英法兩國在諸多國際利益面前也是矛盾重重。東南亞這塊肥肉已經被兩頭惡狼叼起,並各自吞掉一部分。此時,兩頭惡狼的目光都死死地盯著中間那一小塊「處女地」——暹羅。當然,他們心裡也清楚,盯著暹羅的還有鋒芒畢露而又兇殘不已的其他狼族。坐山觀虎鬥,漁翁得鷸蚌是英法兩國心知肚明而又不願看到的。面對法國咄咄逼人的擴張,英國的不安在其輿論和政治家的演講中日益凸顯——《泰晤士報》說:「英國無論如何不能在印度支那同法國為鄰,現在已經是劃清不許法國逾越的那個界限的時候了。」(諾曼,《遠東的民族和政治》,第470頁,轉引自:尼•瓦•烈勃裏科娃:《泰國近代史綱》下冊,第310頁)。同樣,為了避免與英國直接對抗於東南亞的利益范圍劃分中,法國政府曾向英國當局提出暹羅中立化的建議——「維持一個強大、獨立的、兩邊都有明確國界的暹羅王國,使大不列顛領土和法國在印度支那半島的領土之間有一個固定的屏障,而這種協定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它可以防止兩國之間不然就有可能發生的那些麻煩。」(轉引自:尼•瓦•烈勃裏科娃:《泰國近代史綱》下冊,第311頁)。英國為了自身利益,於同年8月通知法國,表示「贊賞」建立一個強大的暹羅王國的做法,並在通知法國大使的復照中附有一張地圖,英國外交當局未經暹羅政府的同意,就在地圖上規定了暹羅的邊界。(轉引自:尼•瓦•烈勃裏科娃:《泰國近代史綱》下冊,第310-311頁)。由此,作為緩沖國而出現的獨立的暹羅夾在了英法兩國勢力均衡的相互妥協和妄圖崛起的明爭暗鬥中。

1893年10月,曼谷王朝被迫同法國簽訂《暹羅條約》,將湄公河東岸的寮國領土劃給法國,並向法國賠款300萬法郎。此時的法國占據了相對優勢——同俄國結盟。而英國則因戰線過長,兵力分散,需要充足時間鞏固已佔殖民地而在要求法國適可而止的同時拒絕暹羅需要支援的要求。但是,法國依然沒有達到它的全部目的——湄公河東岸25公里地帶和馬德望、暹粒兩省作為中立區而雙方均不得駐軍。並非暹羅軍隊抵抗的結果,而是國際局勢的壓力,或者更主要是英國施加的重壓。《暹羅條約》的簽訂,法國雖然得到一定的利益,但是他始終未敢越雷池一步,局限在英國的底線之上。而英國也在實力稍遜之時,滿足法國一定的利益要求。未傷暹羅元氣的《暹羅條約》是英法兩國勢力均衡,相互妥協的產物,不至於讓真正處於中間包圍地帶的暹羅落於英法任一國家之手。 )( 1896年1月15日,英法於倫敦簽署了一項《關於暹羅王國和其他事項的聲明》(又稱《倫敦條約》)——規定:「湄公河以西屬英國的勢力范圍,以東屬法國的勢力范圍;英法兩國有責任維持暹京曼谷所在的湄南河河谷的獨立與完整;雙方均不得簽訂足以使第三國能在該地區採取任何行動的任何單獨協定」(《東南亞歷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254頁)。此條約不難看出,英法兩國在地處中間地帶的暹羅問題上達成了最終妥協。這不但是國際局勢的造作,更是英法兩國勢力均衡下明爭暗鬥的產物。對於兩個殖民大國來說,暹羅的獨立中間國地位是必要的,是符合兩國利益的!

三、其他原因的非主要性
我個人認為,其他三點原因,就如秤砣已定,那些用來上加的砝碼。如果暹羅未處於英法在東南亞殖民主義勢力擴張的中間地帶,它是無法擺脫如同越南、緬甸般的厄運的。
暹羅王朝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它不是決定暹羅保持獨立地位的主要原因。在不否認改革增強了暹羅國力,改變靈活的外交政策,提高了其國際地位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看到暹羅改革的質的缺陷和不足——暹羅的傳統政治體制並未得到根本改變,君主專制體制反而得到了加強;經濟依然是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特別是軍事方面,「19世紀末暹羅海軍不過1000人(1889年)、陸軍1500人(1897年),其軍事力量仍是很薄弱的。」(《殖民主義史•東南亞卷》,梁志明主編,1999年12月,北京大學出版社)。相對同時代的中國,暹羅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依然處於絕對劣勢地位,更不用說國土、資源方面的對比。泱泱中國尚且不能獨立於列強之林,暹羅又有何能依靠國力而獨立於英法殖民地包圍之中?英法兩國任一國之國力足以使其淪為殖民地,猶如越南、緬甸。《曼谷條約》已經暴露了暹羅在法國面前的弱勢,倘若沒有國際局勢的限制,英國底線的阻擋,法國完全可以完成對暹羅的逐步蠶食。

弱國無外交,這是國際生存法則中的真諦。暹羅依靠割讓部分領土和屬地來滿足英法殖民主義者的需求,只能在一定時段內緩和同列強的關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獨立問題。在暹羅逐漸中立國化的進程中,英法在不逾越對方底線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攫取更多的利益和需求,以滿足其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的,而非只是「鼠目寸光」。殖民主義帝國的胃口是永遠無法滿足的。但是,當他們利益相沖突而有無法取得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只能縮小自己的胃口來換得互相諒解,相互妥協。雖然暹羅實行大國平衡外交政策,防止受制於一國,以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但是首先它必須擁有平衡外交政策的條件。暹羅以土地換生存的政策是在英法均勢對立的情況下才得以發揮功效,而非於英法均勢對立前。靈活的外交政策前提是英法認識到中立國的必要和開啟中立國化的進程。

19世紀下半葉,帝國主義集中力量角逐對中國利益的瓜分和勢力范圍的劃定,減輕了英法殖民主義國家對暹羅的侵略壓力。單純得說,將對暹羅的全部侵略壓力轉移,恐怕是不恰當的。1893年法國利用在越南和柬埔寨這兩個基地侵入寮國,並與暹羅軍隊發生沖突,派遣艦隊駛入湄南河,抵達曼谷,向暹羅朝廷發出最後通牒,於當年10月簽訂《曼谷條約》。不可否認,法國入侵寮國有大開通往中國西南之路的目的,但是如果沒有英國在緬甸和馬來亞的勢力,恐怕法國一鼓作氣即可置暹羅於半死不活之地。而且,法國是在同俄國結盟後,擁有對英國稍微優勢的情況下發動對寮國的入侵。由此可見,英法在夥同其他列強瓜分中國的同時,並未因此而放棄在東南亞地區的明爭暗鬥,只能說減輕了入侵暹羅的壓力,消弱了英法兩國的角逐力量。

在殖民主義勢力大肆擴張於東南亞之時,唯獨暹羅保持國家的獨立不能不說是一種特殊的政治現象。倘若暹羅未處於英法殖民地的中間地帶,它能擺脫如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命運嗎?倘若暹羅未被定為英法殖民地的「緩沖國」,它能夠如此獨立嗎?暹羅的獨立決定於英法兩國的利益妥協,而非其自身因素和中國因素!

5. 泰國被殖民過么哪個國家

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非洲21個: 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

美洲8個: 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

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汶萊,民主葉門.

歐洲3個:愛爾蘭,塞普勒斯,馬爾他.

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註:以上56個國家中除緬甸,愛爾蘭,辛巴威,民 主葉門外,其他國家現在均為」英聯邦」組織成員

現在依然是英國管轄的海外領地,屬地還有16個:
海外領地9個:安圭拉、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直布羅陀、蒙拉賽拉特島、聖海倫納及其附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屬地3個: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島」) 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皮特凱恩群島.

皇家屬地3個:根西島,澤西島,馬恩島.

特殊屬地1個:賽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英國管轄的海外領地現在只剩下14處,其中包括英國聲稱在南極擁有的領地。這些領土主要有:安圭拉、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群島」)、直布羅陀、蒙拉賽拉特島、皮特凱恩群島、聖海倫納及其附島、南喬治亞和南三文治群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目前,這些海外領地仍由英國本土派來的總督或執政官代替女王實行統治,但已經是象徵式的權力。

6. 在近代歷史上,泰國為何沒有淪為列強們的殖民地

因為當時的泰國經過改革,具有一定的實力,並擁有著極其高超的外交技巧和對世界格局動向的准確把握。當初在二戰時期,他保持了中立的態度,即使後來西方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亞洲的浪潮,泰國也奇跡般的保護住了自己的主權成為了整個東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成為了除了日本外唯一一個主權完整的國家。

泰國的心機在一戰前就有了很好的體現,它一方面巧妙的利用英法之爭的矛盾與猜忌,在利用自己的地緣優勢,讓自己成為英法殖民地之間的緩沖國,成功地保證了自己的主權獨立。後來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它更趁著法國在歐洲自顧不暇,向法國提出了歸還泰國原有領土的要求。可以說是相當有智謀。

7. 泰國以前誰的殖民地

泰國(暹羅)不是殖民地

由於英法兩國在東南亞的爭執不下,位於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之間的泰國僥幸未被吞並,成為英、法殖民地之間的「緩沖區」,在經濟和國防等方面,接受英、法兩國的「指導」
泰國事實上成為「半殖民地」,成為英法兩國的仆從
(當時,亞洲只有三個國家不是殖民地,日本「太強」、中國「太大」,暹羅「太巧」)

二戰時期,泰國不是日本的殖民地,而是「結盟國」,泰國事實上加入了軸心國,成為了日本的仆從軍。日本武裝了泰國,並允許他沒收華僑財產和吞並馬來亞、寮國、柬埔寨的領土

8. 天天被欺負的泰國,如何在近代史中成為亞洲唯一沒被殖民的國家

泰國在近代史中,雖然沒有很強大,但在近代史上卻沒有遭受到其他列強的殖民,這樣的現實確實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畢竟緊靠著泰國的印度在英國人的槍炮下,都已經成為了大不列顛的殖民地,它泰國在當時等於是英國嘴邊的肉,有著巨大的危險。就是這樣一塊嘴邊的“肉”,即便英國對其垂涎了很長時間,可就是沒有辦法將它像印度那樣吃透。很多近代史的專家對此等現象很感興趣,經過對當時歷史的判斷和分析,專家才明白,泰國之所以能夠在那樣的亂世中保持主權,保持自己的能動性,那是因為泰國當政者的狡猾和善變。

或許這樣的處世之道會被一些國家所不齒,但在那樣一個亂世中,泰國當政者為了國家的安全,國家的主權,確實是不得不如此而為之。

為什麼盟國會認可泰國的“荒唐做法”?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美國的原因。美國在後期的盟國中說話是最有分量的,畢竟在二戰時對軸心國來說“美國參戰,誰都完蛋”,所以才會有當美國對軸心國宣戰後,希特勒很是生氣和擔心的原因。

所以泰國正是瞅准了這位老大哥,並以自己國家的優勢(在亞太優異的地理優勢)誘惑到了美國當局,並予以妥協。正是在美國的支持下,泰國從最初的“戰敗國”,搖身一變成為了“戰勝國”其如此的“騷操作”讓他曾經的同盟日本都大跌眼鏡。

小結

綜上所述,泰國之所以免遭了其他國家的奴役,是因為它善於“變色”,善於“依附”,也善於利用,這才使得其在近代史中一直保持著“主權獨立”的地位。

9. 泰國殖民歷史為什麼泰國沒有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印

泰國沒有成為殖民地,主要原因是處於英法兩國殖民東南亞的「緩沖地帶」,從而得以保持獨立。這在美國著名地理學家道比在《東南亞》一書中可以得到印證:「在鄰近地區都受到歐洲人殖民奴役之際,泰國是東南亞地區惟一維持獨立的國家。但這個普遍遭受奴役的地區,泰國獨立的意義,表面大於實際,因為它原是作為在印度支那的法國殖民利益與在緬甸及馬來亞的英國殖民利益之間的緩沖國而存在,它的獨立是受到殖民者的『容忍』,而不是依賴自身力量的支撐。」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1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