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佛105歲名字叫什麼
1. 雙手捂臉的泰國佛像叫什麼佛雙腳盤坐,沒穿衣物,雙手捂住臉部.請問叫什麼佛
這種神像叫必達佛(遮眼佛)。
必達是泰語的音譯,意即掩眼或臉之意。
2. 泰國佛像都叫什麼名字
泰國地區,於托羅瓦底時(6-11世紀)開始製造佛像,已發現的共數十種;洛武里時代七種,昌盛時代十種,素可泰時代八種,大城時代七種,曼谷樂達納歌信時代共有四十種。
泰國人民相信,各個時代的佛像造型,均隱含反映該時代的民情風俗和國運之興衰。茲略介紹泰國各時代佛像其具有一定代表性者的某些特點給大家參考。
一、 托羅瓦底佛像:佛面方、佛鼻扁、佛唇厚、佛眉彎似翅膀狀、螺狀佛發大,佛頂光呈圓狀,佛下巴有一道橫線。
二、 洛武里時代佛像:佛面方、佛眉直、下巴平、胸前袈裟作橫截式。
三、 昌盛時代前期佛像:佛面圓,佛鼻彎、佛眉高、佛嘴小、螺狀佛發較大、佛光似含苞蓮花、佛下巴作「結子」狀,佛身壯碩,佛胸圓大,袈裟前端作蜈蚣齒狀,常作雙盤式結跏跌。
四、 昌盛時代後期佛像:佛面鵝蛋形、佛口微開、螺狀佛發小、佛光作火焰狀、佛身壯碩、佛胸圓大、袈裟前端作蜈蚣齒狀。
五、 素可泰佛像:佛面作鵝蛋形,佛眉彎、佛口微開、螺狀佛發小、佛光作火焰狀、佛腰細、袈裟長至佛臍、作單盤式結跏跌。
六、 烏通王和大城時代佛像:佛面方、佛鼻扁、佛口闊、下巴平、螺狀佛發小、佛光作火焰狀、額發間有一條表示細發的線狀、佛身壯碩、佛腰細、袈裟作橫截狀、常作單盤式結跏跌坐。
3. 泰國「有求必應佛」非常有名,有人卻說它其實不是佛,這是為啥
這個佛名字叫大梵天王,是來自印度婆羅門的財神,並不是泰國自己的神。之所以遊客把這個神像當作是佛來朝拜,主要是這個神像全身都是金色而誤認為是佛,實際上這個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對大梵天王來說,並不會觸犯到他的神威,因為在印度神話傳說中,大梵天王是一位心地善良,十分仁慈的神,雖然掌管人間財富,但是心系黎民百姓,是一個功德無限的神仙,其地位相當於國內佛教中彌勒佛一樣。
以上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多謝閱讀。
4. 泰國兩個真肉身佛是真的嗎
是真的。佛學本來就有很多科學沒法解釋的東西,不是不科學,而是科學的發展沒有達到可以解釋的程度而已。
您說的兩位肉身佛,一位是龍波術大師,生於公歷1884年,享年75歲,圓寂於公歷1959年,肉身完好,眼睛全睜,至今53年。
另一位是龍普託大師,生於公歷1583年,享年99歲,圓寂於公歷1682年,肉身完好,眼睛全睜,至今330年。
他們不是蠟像,是真身菩薩,曾經請到廈門佛教博覽會上展覽過的,如果心裡對佛教充滿疑慮、不夠尊敬的話,其實現場是可以摸的。他們是真人肉身,從圓寂到現在,已經有330年和53年,眼睛一直是睜開的,並無任何人工防護處理,也沒有玻璃罩。與活人並無差別,每年頭發與指甲還會長,泰國國王每年親自給肉身阿羅漢剪頭發和指甲。
5. 佛祖的名字叫什麼
佛祖的名字叫釋迦牟尼(Sakyamuni)。佛教創始人。本名意為「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達摩。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賢人」。其他稱號有覺者、世尊、釋尊等。
相傳佛祖是古印度吠陀時期著名的王族懿師摩王(義鳩王),即漢譯「甘蔗王」的後裔,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屬剎帝利種姓。迦毗羅衛是釋迦族集居的小城,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今尼泊爾南意部與印度毗鄰的提羅拉科附近,當時是拘薩羅國的屬國。
在4世紀法顯游歷印度時,這個國家已日見衰落。19世紀末,考古家在這里發掘出一個藏有遺骨的石壺,上面刻有公元前數世紀流行的婆羅謎文字,意為釋迦族供奉的佛骨。另外,在迦毗羅衛發現有阿育王巡幸時所建的石刻,從而證實了它大概的地理位置,以後尼泊爾政府一直在進行考古發掘。
(5)泰國佛105歲名字叫什麼擴展閱讀:
有關佛祖的生年,由於古印度典籍沒有時確的記載,各國所傳和學者研究,一般都是從佛教本身的史籍去考證,並從座年推算。因此說法不一,竟有60種之多。最早一說和最晚一說之間,相距達數年。
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寮國、柬博寨等南傳佛教國家,一般認為佛祖生於公元前624年,卒於公元前544年,並以此為依據,在1956~1957得舉行紀念佛祖涅槃2500周年的盛大活動。西方學者根據南傳史料,對佛滅年年代有公元前489、487、486、484、483、482、478、477諸說。
日本宇井伯壽根據北傳史料,從阿育王即位年代公元前271年,推定為公元前466生、386年卒。中村元又據阿育王即位年為公元前286年,推定佛祖的生卒年為公元前463~前383年。
中國年代學者依南齊僧軹跋陀羅所譯《善見律毗婆沙》師資相傳的「眾聖點記」,即釋迦牟尼逝世的當年,優波離結集律藏,並在是年七月十五日,在收後記下一點,以後每年添加一點,至南齊永明七年(489),共計得975點。
由此上推,則佛祖生於公元前565年,滅於公元前486年,大體上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同代,而比孔子早逝七年,此說也為日本 、印度、等國的佛教學者所採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佛祖
6. 泰國佛教被信仰的六大佛是什麼
您好。泰國佛教屬於南傳佛教,所學的是《巴利三藏》。巴利三藏記載過有七佛以及二十八佛。 而受供奉的一般多為果德瑪佛陀,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果德瑪佛陀之前,還有許多位佛陀曾經出現於世間,其中包括經常提到的六位過去佛陀,他們依次是:維巴西佛(Vipass?)、西奇佛(Sikhi)、韋沙菩佛(Vessabhu)、咖古三塔佛(Kakusandha)、果那嘎馬那佛(Konàgamana)、咖沙巴佛(Kassapa),他們與現在的果德瑪佛並稱為「過去七佛」。
7. 泰國五大佛是哪幾尊
1.舍利弗 據《佛本行集經·舍利目連因緣品》、《增一阿含經》卷三、《大智度論》卷十一等記載,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屬婆羅門種姓。謂其持戒多聞,敏捷智慧,善講佛法,稱為「智慧第一」。2.目犍連 或作大目犍連,略稱目連。據《佛本行集經·舍利目連因緣品》、《增一阿含經》卷三等記載,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郊人,屬婆羅門種姓。初與舍利弗同師「六師外道」,精通教法。皈依釋迦牟尼後,侍佛左邊。傳說其神通廣大,稱為「神通第一」。3.迦葉 或稱大迦葉。據《佛末得集經·大迦葉因緣品》、《增一阿含經》卷三竺記載,下列屯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屬婆羅門種姓。謂其苦行有德,少欲知足,常修「頭陀行」(佛教12種苦修的總稱),稱為「頭陀行第一」。傳為佛教第一次結集的召集人。4.阿尼律陀 意譯「如意」、「無貪」,或譯阿那律。據《佛本行集經》卷十一、十九和《大智度論》卷三等記載,迦毗羅衛國人,甘露飯王之子,釋迦牟尼之堂弟。傳說出家之初,因懈怠貪睡受責,後乃立誓不眠,勤勉精進,得天眼通,能見天上地下六道眾生。稱為「天眼第一」。5.須菩提 又作須浮提、蘇補底,意譯「空生」、「善吉」、「善現」、「妙生」等。據《撰集百緣經·須菩提惡性緣》、《增一阿含經》卷三等的記載,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人,屬婆羅門種姓。以能深入理解佛法性空,故稱為「解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