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如何實現真民主
❶ 泰國是怎樣的政治體制
自1932年推翻君主專制政體以來,王室、軍隊和政府形成了推動泰國歷史進程的三種力量,對於三者的關系,泰國樞密院主席曾表示,「軍隊是馬,政府是騎手,真正的主人是國王。」今年83歲的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擁有極高的民望,他也是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國王。在許多泰國人的心中,普密蓬就是他們的庇護神。 雖然作為泰國國王,他享有「顧問、鼓勵和警告的權力」,但是普密碰只是小心翼翼地發揮著對立法、憲法的建議作用。通常他也只有在總理對他進行私下拜見時,才行使這些權力。他很少干預政治,但是每當泰國處於危機關頭,他都表現得果斷堅定。按照西方民主的標准,軍隊國家化是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為民主國家的指標之一。而泰國軍隊一直享受著額外的獨立性,法律也沒有能夠將其徹底國家化,軍人常常藉助崇拜泰王強化自己干政的合法性。他們對泰王的效忠高於對民選政府的效忠,軍隊與民選政府之間的矛盾,也使泰王成為有利位置的第三方。二戰結束後,泰國軍隊其實已經不是政府能夠調動的,而是色彩鮮明的「皇家軍」。同時也被認為是一支能對國家進行有效治理的政治力量。在軍方與泰國王室密切的關系背後,兩者的合力,事實上真正控制著國家的性質與走向。政府也不得不隨時接受著他們的差遣,充其量只能算「第三等政治力量」。在泰國的政壇上,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紛爭,而到這種紛爭僵持不下的時候,是由軍隊在國王的默許之下,因為國王在君主立憲制下,他是不能夠直接干政的。那麼他就通過軍隊,來定紛止爭。而事實上,這些紛爭在一開始的時候,背後何嘗沒有國王和軍隊的影子。
❷ 都是君主立憲,泰國國王為啥能夠擁有實權
說起君主立憲,歷史書上有講過的,最早的是英國開始的。隨著世界近代化的開始,好多國家都是兩種選擇,要麼是君主立憲,要麼是民主共和。但是不管哪一種都是民主的一種。君主立憲下的國家國家君主一般沒有實權,只是象徵性的意義。代表著國家的元首,政府每年都會養著君主,但是君主不掌握任何權利。剛開始的時候有些君主立憲的國家君主是有實權的。但是二戰以來,多數君主立憲國家的君主都是沒有實權的了。但是泰國確實例外。
而且泰國國王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收回所有的權利的。這就代表著只要國王想要回自己的權利可以隨時拿回的。可見這個王室在國家人民的心目中的愛戴程度,目前大家見到國王還是要下跪的,不僅僅是國王見到王室成員也還是要下跪。
❸ 關於泰國的政治制度
泰國的政治體制:
泰王國憲法規定: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
國王為國家元首和王家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神聖不可冒犯,任何人不得指責或控告國王。國王通過國會、內閣和法院分別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國會為兩院制,分上院、下院,均由直選產生,立法、審議政府施政方針、國家預算和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為其主要職能。政府總理來自下議員,由不少於2/5的下議員提名,經下議院表決並獲半數以上票數通過,由國會主席呈國王任命。總理在解散議會前需得到內閣批准並報國王審批;在不信任案辯論期間不得解散議會。內閣成員共36人,下議員擔任內閣職務須辭去議員資格,閣員上任、卸任須申報並公布個人財產。上議員不得隸屬任何政黨,不得擔任閣員。
泰王國(泰語: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英語:the 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國(Thailand)。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❹ 泰國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政體
泰王國憲法規定: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
泰國憲法
現行憲法於2007年8月24日經普密蓬國王御准生效。分為總章、國王、公民權利、自由與義務、基本國策、議會、內閣、法院、權力監督、地方行政等15章309款。[13] 但在2014年5月22日因泰國軍方宣布軍事政變後暫停。
❺ 2013泰國反政府示威活動的歷史
執政的為泰黨議員沃拉差提出的特赦法案(主要內容是特赦曾因參與政治集會而被法律制裁的民眾),然而,這一法案引發反對黨和反對派組織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這有利於前總理他信回國並洗脫罪名。作為他信的支持者,「紅衫軍」支持特赦法案的通過,他們正在動員數十萬支持者從全國各地進入曼谷,與反政府示威者形成對峙。這更加劇了人們的擔心,即和平集會可能由於個別事件和個別人的過激行為而演變成暴力沖突,甚至觸發新一輪政治動盪。「紅衫軍」領導人乍都篷曾向英拉政府發出警告說,如果為泰黨繼續拖延在國會推動特赦法案的時間,全國數以百萬計他信的支持者將對其失去信心,在下次大選中不再會投為泰黨的票。
2013年8月
2013年8月1日~10日,為應對可能出現的緊張局勢,泰國政府在曼谷三個區實施國內安全法,包括封閉總理府、國會大廈附近區域以及一些道路,並對這三個區內「一切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採取預防和制裁措施。
2013年8月2日晚,英拉發表電視講話,邀請議會、各政黨組織、獨立機構、私營部門、學術界等的代表組建一個「政治改革大會」,就特赦法案等議題展開討論,以對話協商的和平方式尋求國家和解,保證國家未來的和平與穩定。
2013年8月4日,反對黨和反政府組織對英拉的對話呼籲並不認同,其中最大反對黨民主黨黨首、前總理阿披實表示,撤銷審議特赦法案是一切對話的基礎。如果議會繼續一意孤行,反政府集會形勢恐將升級,而政府需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沖突負責。
2013年8月4日~5日,為阻止該法案的通過,由幾名退役軍官領導的「推翻他信政權人民軍」等反政府組織在曼谷集會,喊出「抵制國會審議特赦法案」,「推翻他信控制下的政權」等口號。他們的這一主張得到了「彩衫運動」、「綠色政治組織」等反政府組織的響應。
2013年8月7日上午,數千名反特赦法案人士在泰國國會大廈附近集會示威,抗議特赦法案的審議。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察在國內安全法保護區內與示威者形成對峙,當天未發生暴力沖突事件。
2013年8月8日,泰國國會對特赦法案草案進行一讀投票,草案最終以300人贊成,124人反對,17人棄權的結果獲得通過。
2013年8月9日,泰國總理府秘書素拉南說,鑒於首都曼谷局勢基本穩定,總理英拉決定提前解除國內安全法狀態。
2013年11月
2013年11月11日,在國會上議院否決了備受爭議的特赦法案後,泰國政府所受壓力減輕。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否決徹底卸掉了總理英拉背負在肩的特赦法案包袱,同時也讓反對派失去了攻擊政府的一大口實,有助於政府擺脫多方攻擊。英拉多次呼籲示威者停止集會,以維護外國人到泰國投資、旅遊的信心。
為了保證集會和平進行和維持正常社會秩序,泰國警方共部署了61個連的警察,保護包括外交部、駐外使館在內的重要場所,還在曼谷相關地區設立了307個安全檢查站,對進出人員和車輛進行安全檢查,以防止有人將武器等危險物品帶進集會場所,並借集會之名煽動暴力。
同日,示威活動領導人素帖呼籲全國民眾在13日至15日期間罷工、罷市、罷課。但是,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系教授龐通表示:「民間的響應不大,因為沒有太多人願意因示威影響自己的學業和工作。」
2013年11月24日,泰國前民主黨議員素貼在曼谷民主紀念碑附近發起大規模反政府集會。素貼當天表示,泰國的貪污腐敗及社會分裂都來源於「他信政權」,為使泰國實現真正的民主必須徹底清除這一政權,解散英拉政府及國會。組織方當晚決定徹夜集會,並威脅將於25日早上封鎖道路,讓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無法正常上班,並將對政府部門和英拉住所斷水斷電,以逼迫英拉政府辭職。據集會組織方統計,當晚集會人數達到44萬,素貼希望最終能達到100萬人。但泰國安全部門估計,集會人數約為10萬。同日,支持政府的「紅衫軍」在曼谷一體育場內舉行大規模集會。
2013年11月25日,泰國最大反對黨民主黨召集數萬名支持者,在首都曼谷十多處地點舉行大規模集會,其中兩撥示威者分別佔領了財政部和外交部,要求總理英拉·西那瓦下台。英拉譴責佔領政府機構行為,堅稱自己不會辭職,並宣布擴大國內安全法實施范圍。
2013年11月26日,抗議者佔領多座政府大樓,要求總理英拉(Yingluck Shinawatra)下台外,還號召全國響應。泰國農業部宣布暫時關閉,並通知雇員不要前來上班,且避開曼谷抗議者佔領的地區。 泰國反政府組織又將多個政府部門作為新的目標。同日,泰國法院批准對反政府集會領導人素貼的逮捕令。
抗議者聲稱,他們希望2011年就任泰國總理的英拉下台。抗議者們指責英拉充當其哥哥、泰國前總理他信的代言人。抗議組織發言人普洛漢(Akanat Promphan)在已經成為抗議者指揮部的財政部內接受了采訪,他表示,他們的目的是佔領政府機關,使被他們稱為「他信掌控的政府不再運轉」。普洛漢同時還表示,「明天將會有全國范圍內的抗議活動」。
此外,領導此次抗議行動的反對派民主黨也已經在議會發起了針對英拉的不信任投票,但由於英拉所在的泰黨在議會中佔有多數席位,該投票料想不會對英拉造成實質威脅。
英拉呼籲抗議者冷靜,並表示願意與抗議者領導人談判。她表示:「如果我們可以協商,我相信國家將會回復正常。」
2013年11月27日,泰國旅遊部門官員表示,曼谷街頭持續不斷的反政府示威遊行已經對赴泰外籍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造成一定影響,但曼谷多數旅遊景點和購物中心依然維持常態,遊客的觀光旅遊行程基本未受影響。
曼谷局勢自11月30日起開始惡化。
2013年12月
2013年12月1日凌晨,「紅衫軍」與反對派爆發大規模沖突。泰國副警長昨證實,沖突死亡人數升至5人,54人受傷,警方還在發生沖突的大學校園內發現一枚已拆除的M67手榴彈。
反政府示威者開始沖擊總理府、警察局、電視台等機構。反政府集會領導人、前副總理素貼·特素班把當天定為「決戰日」。
路透社報道,反政府集會部分領導人曾要求支持者佔領總理府及10處政府機構、6家電視台和多個警察局,讓國家機器徹底癱瘓。作為應對,警方出動數萬名警力,多點設防。
根據警方和泰國PBS電視台的聲明,這家電視台已被示威者占據。後者要求電視台停止播放政府方面的公告,改播反政府集會領導人的講話。
路透社報道,反政府示威者當天早些時候還沖擊了曼谷一處警方設施,而總理英拉當時打算在那裡接受媒體采訪,被迫匆忙離開。
素貼1日還號召全國民眾2日罷工一天,同時希望所有的公共電視台從2日起停止播放政府新聞,轉而播放反政府集會的新聞。但泰國記者協會等機構隨後發表聲明,譴責反政府示威者對新聞機構進行威脅恐嚇,稱此舉干涉了大眾傳媒的自由,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
2013年12月2日泰國總理英拉表示,她將盡一切辦法找到和平解決當前政治危機的辦法。當天,數以千計的示威者走上泰國首都曼谷街頭,尋求推翻英拉政府。
英拉日前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泰國警方不會使用武力對付示威者。但隨後,泰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表示,由於示威者威脅要闖入英拉的辦公室,警方對示威者動用了橡皮子彈。
2013年12月2日泰國一家法庭已經向反對派領袖素貼·特素班發出拘捕令,理由是他煽動叛亂和試圖推翻政府。據官員說,煽動罪名的最高刑罰是死刑或者終身監禁。不過,紀錄顯示,泰國很少執行死刑。
反政府集會者繼續攻佔政府要害部門,主要目標鎖定總理府、議會大廈和警察總署。當晚,反對派領袖素貼與總理英拉進行第二次會面,並稱這是最後談判,當晚將發出「好消息」。素貼與英拉會面後發表電視講話就煽動示威群眾包圍各大電視台公開向媒體致歉,並呼籲公務員罷工,2013年12月3日集中火力佔領警察總署,並於下午完成戰斗。有報道稱,素貼還表示,此役後將退出政壇,並誓言與他信一派決一死戰。
泰國刑事法院針對素貼等人下發了又一通緝令,罪名是涉嫌煽動民眾佔領政府。
為應對復雜局勢,英拉2日一早在泰國皇家警察總部召開會議,並在會上指派副總理兼外長素拉蓬接替副總理巴差負責相關工作。英拉隨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願意做任何讓人民高興的事,但不同意素貼提出的違反憲法的要求。英拉沒有回應素貼的最後通牒,三軍司令僅表示「支持泰國」,不希望看到人民傷亡。素拉蓬號召國家工作人員抵制素貼號召的大罷工,並稱抗議活動已嚴重影響泰國經濟和國家形象,政府堅持用和平手段、按照憲法原則,在國際通行的原則上解決問題。
2013年12月3日上午,抗議者獲得警方同意,進入泰國政府大樓以及曼谷警方總部。泰國警方和士兵3日都在幫助示威者移除當局所設下的水泥路障。
2013年12月6日晚泰國示威領袖素貼6日晚宣布,9日將是反攻日(D -day),他將在這天親自領軍到總理府前抗議,但不準備佔領總理府。
前民主黨議員素貼當日晚間告訴支持者,抗議群眾將在9日曼谷時間早上9時39分,從每個集會地點開始遊行,一起遊行到總理府。
素貼呼籲泰國各地的民眾,9日離開工作崗位,加入示威活動。
素貼表示將接受9日戰斗的結果,如果沒有贏,他會面對(煽動叛亂)指控。
素貼告訴支持者,「不管成功失敗,這最後一搏一定要贏,大家要總動員站出來,如果再輸就停止抗爭活動,我進監獄。」
2013年12月9日,英拉解散下議院。
2013年12月10日泰國示威領導人素貼稱,反對派將以「叛亂罪」起訴英拉,並要求政府職員聽從反對派的指揮。
泰國軍方12月14日在位於曼谷的武裝部隊司令部舉行論壇,邀請反政府示威者及一些重要機構、民間團體、學術界代表和國內外媒體共同探討解決目前政治僵局的辦法。
泰國最大反對黨民主黨16日召開特別會議,為期兩天的會議將選出新民主黨執行委員會和黨主席,17日討論是否參與看守政府推動的明年2月2日的全國大選。民主黨一名高層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會議主要側重民主黨內部改革,是否參加2月2日的大選是討論議題之一,由於黨內存在不同聲音,可能拖延到候選人報名日期12月23日再做決定。
16日看到,曼谷街頭的示威人數日漸稀少,過去幾天只有幾千名示威者留守在民主紀念碑等地。此次示威活動中比較激進的組織「改革泰國人民學生聯盟」宣布12月23日設法阻止各政黨候選人前往選舉委員會報名。泰國警方稱,阻止選舉是違法行為,將面臨3年至5年監禁。分析人士稱,支持英拉領導的為泰黨及親為泰黨的人在泰國佔多數,這是反對派抵制大選的重要原因。
泰國選舉委員會新一屆委員會主席頌猜16日說:「大選日期是國王頒布的諭令,我們按既定日期准備,但能否舉行大選,並無十分把握。」
反對派領導人17日至19日分別在朱拉隆功大學、蘭甘亨大學、國家行政學院舉辦論壇,向民眾宣講成立「人民議會」以及政治改革的立場。反對派發言人艾格叻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們將通過泰國商會、媒體和駐泰使館向國外宣傳,尋求支持。」
泰國最大反對黨民主黨召開21號執委會會議,決定抵制大選。此舉可能使英拉看守政府推動的大選無效,進一步延長泰國的政治不穩定期。民主黨領袖、前總理阿披實說,目前的泰國政治是失敗的,人民已經對民主體系失去了信心。泰國最近的政治局面源於英拉政府以權謀私,即便舉行大選也很難結束政局危機。
同日,反對派示威者就從各地抵達曼谷,計劃在22號再次發起大規模示威,要求總理英拉下台。他們帶著物品,在示威營地聚集,揮舞國旗,並吹響口哨造勢,情緒高漲。
逾10萬名泰國示威者22日在曼谷聚集,舉行了一次旨在推翻該國總理的大規模集會。與此同時,上千名反政府示威者22日來到泰國看守政府總理英拉位於曼谷的住所附近集會。雖然英拉定於明年2月2日舉行大選,但泰國已更深地滑向危機。素貼宣布稱:「在舉行選舉之前,人們想要改革。」分析人士說,在這個自1932年以來已發生18起成功或未遂政變的國家,素貼的訴求受到強大幕後力量的支持。民主21日宣布抵制大選一事支持了素貼的行動。民主黨的舉動令英拉感到擔憂。她說,必須舉行大選,以保障泰國脆弱的民主。英拉22日對媒體記者說:「如果我們不堅持民主體制,那我們應該堅持什麼呢?」
泰國2014年大選政黨分配議席候選人登記工作23日在曼谷泰日體育場開始,由於幾千名反政府示威者堵住體育場入口,導致登記工作受阻。
2014年1月
2014年1月13日,泰國曼谷,泰國反政府示威者開始正式實施「封鎖曼谷」行動,泰國兩派的政治對決掀開最新一幕。示威者表示,「封城」行動將持續20天,直至2月2日大選。「封城」的主要集會地點有20個,除民主紀念碑外,示威者將在7個地區建新的集會場所。泰國媒體稱,如「封城」行動按計劃實施,整個城市地面交通將被中斷,政府機構被迫關門,曼谷將癱瘓。
❻ 泰國是怎麼樣的政治制度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民主政策,法律系統和社會制度全部借鑒於英國,極度注重私人財產產權,對外開放比較早,是世界各國遊客最青睞的旅遊目的地。泰國是佛教國家,民風淳樸,物價低廉。
泰國房產產權沿用英國法律,是一個奉行「城堡法」和「不退讓法」的民主法治國家,泰國政府和法律非常注重保護個人產權(包括房產,不論個人產權或泰國公司產權)
❼ 泰國是一個怎樣制度的國家
泰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的國家體制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泰國是一個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它的礦產主要分為三類,第一是燃料礦,第二金屬框,第三是非金屬礦,泰國的這些礦石是非常豐富的,而且泰國是錫產量最多的國家,居於世界首位。泰國實行的是泰王國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2007年8月24號普密蓬國王御准憲法生效。
所以對於泰國來說,他們因為從根部上就是講究這種法律,所以對於很多的奴隸制也是見怪不怪了。
❽ 泰國是什麼政治制度
泰國政治制度: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泰王國憲法規定: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
現行《憲法》為泰國第16部憲法,於1997年9月27日獲議會批准,10月11日頒布實施。
泰國《憲法》規定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任何人不得指責或控告國王,《憲法》規定,國會上、下議院議員均由直選產生。
政府總理來自下議員,由不少於2/5的下議員提名,經下議院表決並獲半數以上票數通過,由國會主席呈國王任命。總理在解散議會前需得到內閣同意並報國王批准;不信任案辯論期間不得解散議會。內閣成員共36人,不得兼任下議員,上任、卸任須申報並公布個人財產。上議員不得隸屬任何政黨,不得擔任閣員。
❾ 泰國制度
法律分析:泰國政治制度: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法律依據:《泰國憲法》
第二條 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
第三條 泰國的國家權力來自全體泰國人民。作為國家元首的國王.根據本憲法的規定通過國會、內閣和最高法院行使國家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