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橡膠佔多少經濟來源
⑴ 世界上橡膠產量最多的國家是哪一個,它佔世界產量多少呢
通常我們所說的天然橡膠,是指從巴西橡膠樹上採集的天然膠乳,經過凝固、乾燥等加工工序而製成的彈性固狀物。橡膠樹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通常我們所說的天然橡膠,是指從巴西橡膠樹上採集的天然膠乳,經過凝固、乾燥等加工工序而製成的彈性固狀物。橡膠樹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
1、泰國
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國,產量約佔全球產量三分之一。泰國超過90%橡膠用於出口,年產量為430.5069萬公噸,約佔全球產量35.6%。
2、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是全球評級最高的橡膠生產國之一,種植園面積約為350萬公頃,小規模的農民橡膠種植是其主要種植模式。印尼所產的橡膠約90%用於出口,剩餘橡膠用於國內製造業和汽車業,年產量估計為308.8400萬公噸,佔全球產量27.3%。
⑵ 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是哪個國家
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泰國。
亞洲是世界天然橡膠的消費中心,東南亞的國家幾乎壟斷了世界橡膠的種植和生產,其中泰國更是早在1991年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
泰國政府對橡膠產業的重視度極高,橡膠企業享受著超高的政策優惠,相比其他企業來說稅費極少,幾乎沒有社會負擔。因此泰國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在從事橡膠的生產、加工和貿易,橡膠種植面積達200多萬公頃。
據悉,泰國政府對橡膠工廠提供低息貸款幫助他們改進製造工藝,而且從橡膠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只涉及到一項費用,就是每公斤提取出0.9銖(人民幣0.18元),並且這筆費用的85%還會返回到橡膠種植業上。
橡膠產業在泰國有著「黃金農業」之稱,橡膠年產量約350萬噸,佔世界天然橡膠總量的31%左右,其中92%的橡膠都用於出口,橡膠年出口創匯達74億美元。
泰國有著先進的橡膠加工工藝,不僅生產規模大,且機械化程度高。為了保證質量,泰國對橡膠出口檢驗制度要求很高,但凡出口的橡膠必須經過ISO2002質量認證標准,否則不予出口。
拓展資料:
橡膠的加工方法?
本過程包括塑煉、混煉、壓延或擠出、成型和硫化等基本工序,每個工序針對製品有不同的要求,分別配合以若干輔助操作。
為了能將各種所需的配合劑加入橡膠中,生膠首先需經過塑煉提高其塑性;
然後通過混煉將炭黑及各種橡膠助劑與橡膠均勻混合成膠料;
膠料經過壓出製成一定形狀坯料;
再使其與經過壓延掛膠或塗膠的紡織材料(或與金屬材料)組合在一起成型為半成品;
最後經過硫化又將具有塑性的半成品製成高彈性的最終產品。
⑶ 泰國有哪些支柱產業或拳頭產業
泰國三大支柱產業為製造業、農業和旅遊業。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但於「九八經濟危機」中受重大挫折,之後陷入衰退和停滯,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
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3)泰國橡膠佔多少經濟來源擴展閱讀:
以下為泰國經濟支柱詳述:
一、農業:農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農產品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水稻、橡膠、木薯、玉米、甘蔗、熱帶水果等。全國耕地面積1573.5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30.8%。2014年泰國農業產值429億美元,佔GDP的11.6%。
1、大米:世界著名的大米生產國和出口國,全國稻田面積共1195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五分之一多,佔全國耕地總面積三分之二多;從事水稻生產的農戶約400萬戶。
21世紀以來大米年產量2000萬噸左右,曾常年位列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2014年泰國水稻產量3667.3萬噸(摺合大米2050萬噸),出口1096.9萬噸,出口額53.8億美元,國際市場佔有率為25.4%,位列世界第一。
2、橡膠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橡膠年產量約400萬噸左右,佔全球橡膠總產量三分之一。所產橡膠絕大部分供出口,年出口量佔全球橡膠出口總量的40-45%。全國77個府中有52個府種植橡膠,從事橡膠生產的農戶約150萬戶。
2014年種植面積289.3萬公頃左右,約占其國土總面積5.6%,在世界上排第二,僅次於印尼。傳統的橡膠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近年來逐漸開始在北部和東北部擴大種植。2014年泰國橡膠總產量427.1萬噸,出口340.9萬噸,出口額59.6億美元。
3、木薯世界第三大木薯生產國(僅次於奈及利亞和巴西)和第一大出口國,2014全國木薯種植總面積132萬公頃,主要產區在東北部、北部和中東部,其中東北部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多。從事木薯種植的農戶有48萬戶。
2014年木薯產量3124萬噸,鮮木薯和木薯干出口680萬噸,出口額15億美元。木薯澱粉出口153.8萬噸,出口額6.4億美元。
二、工業:泰國2014年製造業產值1550億美元,佔GDP的42.0%。製造業主要門類有:采礦、紡織、電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油化工等。2014年泰國汽車產量達200萬輛,躋身全球十大汽車生產國。
三、旅遊業: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有500多個景點,主要旅遊點:曼谷、普吉、帕塔亞、清邁、華欣、蘇梅島等。據泰國旅遊局統計,2014年泰國到訪外國遊客2478萬人次,同比增長-6.7%。其中,中國入泰遊客462萬人次,同比增長-0.29%。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旅遊及其帶動相關產業占泰國GDP的近五分之一。
⑷ 世界上橡膠的主產地
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橡膠產量佔世界產量的60%以上,且將所產天然橡膠的絕大部分用於出口,其中,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橡膠出口大約占其產量的90%以上。
天然橡膠樹屬熱帶雨林喬木,種植地域基本分布於南北緯15℃以內,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約佔世界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的90%。生產國主要有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緬甸、斯里蘭卡等。
⑸ 東南亞的橡膠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3/4為什麼
天然橡膠原產於南美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當地印第安人把橡膠樹叫做「眼淚樹」,並用土法製作成盛水器、橡皮球等橡膠製品。在世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航海的過程中,將天然橡膠的知識陸續帶到了歐洲。但在此後很長的一段時期里,人們對天然橡膠的認識和應用僅僅局限在其防水的特性,天然橡膠的應用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直到年,美國化學家查爾斯固特異(在做試驗時偶然發明了橡膠的硫化方法,天然橡膠從此成為了一種正式的工業原料,從而使與橡膠相關的許多行業發展成為可能。此後,天然橡膠的需求量亦隨之急劇上升。年,英國人魏克漢(從亞馬遜河熱帶叢林中採集萬顆橡膠種子,送到英國倫敦皇家植物園,將橡膠種子培育成橡膠苗,然後將橡膠苗運往新加坡、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國種植並獲得成功。年,英國人鄧祿(變發明充氣輪胎,年開始生產汽車,汽車工業的興起激起了對天然橡膠的巨大需求。年,新加坡植物園主任黃德勒發明橡膠連續割膠法,使天然橡膠產量大幅度提高。從此,野生的橡膠樹變成了一種大面積種植栽培的重要經濟作物。目前,天然橡膠種植已遍及亞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奈及利亞、巴西、斯里蘭卡、利比亞等。雖然,天然橡膠的種植與生產在世界上分布廣泛,但東南亞國家在天然橡膠種植和生產方面占據了世界總額的,對國際天然橡膠的供給形成實際的壟斷並左右著國際膠價,是國際天然橡膠市場上名副其實的霸主。
2012年,東南亞天然橡膠產量為萬噸,佔世界天然橡膠產量(1144.5萬噸)的76%。東南亞天然橡膠割膠面積為萬公頃,佔世界天然橡膠割膠面積(986.4萬公頃)的77.56%。可見,東南亞天然橡膠業在世界天然橡膠市場上的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三國天然橡膠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70%左右。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三國組成國際橡膠聯盟,長期壟斷了國際天然橡膠的市場供應,並且左右國際膠價的走向。進入21世紀後,越南、菲律賓、緬甸等國天然橡膠種植業迅速發展,在橡膠種植面積和產量增長速度均高於世界平均增長速度,成為區域內新興的天然橡膠生產國。
東南亞各產膠國天然橡膠生產率的比較橡膠割膠面積和橡膠單產是決定天然橡膠產量的兩個因素。在割膠面積固定的情況下,橡膠單產成為影響橡膠產量的關鍵因素。橡膠單產不僅影響橡膠產量,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各國天然橡膠種植業的生產效率。東南亞各產膠國的天然橡膠單產差別很大,從橡膠單產最高的越南(1714千克/公頃)到單產最低的菲律賓(869千克/公頃)幾乎相差一倍,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各國橡膠產量的高低。作為傳統產膠國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單產分別為892千克/公頃和894千克/公頃,而新興產膠國中越南和緬甸則分別高達1714千克/公頃和1206千克/公頃。泰國則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和對橡膠種植的重視,使其單產能與新興產膠國越南媲美,高達1640千克/公頃。東南亞各國天然橡膠單產之所以有如此差別,不僅和本地的橡膠種植自然環境有關,更與天然橡膠苗木選種培植技術、割膠技術和管理經驗有關。
⑹ 泰國的外匯收入主要來源是什麼
01 泰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為出口收入(主要由農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及旅遊業帶動),外債流入,以及外商直接投資。
外匯儲備,主要是指各國中央銀行和其他政府機構持有的用來滿足國際支付需求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主要功能為: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國際支付能力;干預外匯市場,維持本國匯率穩定;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泰國外匯儲備來源:泰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為出口收入(主要由農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及旅遊業帶動),外債流入,以及外商直接投資。
1、出口收入
進出口是外匯儲備交易性需求的主要方面。出口收入是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來源。泰國的出口增加是泰國外匯儲備增加的可靠來源。泰國出口主要由農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及旅遊業帶動。
(1)農業
農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農產品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泰國是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以及第一大木薯和大米出口國。橡膠年產量約45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1/3。所產橡膠絕大部分出口,年出口量佔全球橡膠出口總量40-45%,2017年橡膠出口為泰國帶來5000億泰銖收入。木薯產量世界第三,60%用於出口。2017年泰國大米出口1125噸,創下最高年度出口記錄,同比增長14.77%,出口額1680億泰銖。
(2)汽車工業
泰國是全球十大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國之一,2017年泰國汽車國內銷量是87.1萬輛,出口量為114萬輛,出口大於內銷。2018年,泰國成為世界第12大機動車生產國和第5大輕型商用生產國,東盟最大機動車生產國。
(3)旅遊業
泰國旅遊業非常發達,每年入境的遊客人數拉動泰國經濟不斷發展。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泰國旅遊業及其帶動的相關產業占泰國GDP的近五分之一。泰國服務業就業結構開始上升,接近一半的勞動力集中在服務業,此外,泰國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景觀優勢,作為出口之一的旅遊貿易順差逐年增長。
2、外債流入
對外舉債是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提速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經,可以彌補國內建設資金不足,引進先進技術設備以實現本國經濟發展。外債規模越大,短期外債越多,為了維持清償能力,該國所需外匯儲備率就越多。
從2005年到2018年,泰國的外債平均為105957.14百萬美元,最高值為158129.39美元。泰國所持有的外匯規模大部分是需要用來准備償還外債而必須持有的。泰國通過對外舉債進行國內投資和消費,促進本國基礎設施發展,進行房地產市場投資等。
3、外商直接投資
外商直接投資表現為資本流入和進口的增加。源於泰銖升值預期的鼓舞,資本流入導致的外匯儲備增長在2005年和2006年明顯加快。泰國不斷完善本國的經濟環境和投資制度,吸引更多外商直接來泰投資。泰國對來自於國外的投資非常開放,尤其是對於實體貿易和投資有著很大關系的外資流入(如FDI)。
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表示,2018年來自海外的直接投資申請額增至上年的2倍,達到約5825億泰銖(約合人民幣1254億元)。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泰國外匯儲備進一步增長。
⑺ 世界天然橡膠產地分布主要在什麼國家地區
世界天然橡膠已布及亞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奈及利亞、巴西、斯里蘭卡、賴比瑞亞等。我國植膠區主要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此外台灣也可種植。
其中海南為主要植膠區。天然橡膠是一種以順-1,4-聚異戊二烯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橡膠烴(順-1,4-聚異戊二烯)含量在90%以上,還含有少量的蛋白質、脂肪酸、糖分及灰分等。
(7)泰國橡膠佔多少經濟來源擴展閱讀
天然橡膠的主要用途:
由於天然橡膠具有上述一系列物理化學特性,尤其是其優良的回彈性、絕緣性、隔水性及可塑性等特性,並且,經過適當處理後還具有耐油、耐酸、耐鹼、耐熱、耐寒、耐壓、耐磨等寶貴性質,所以,具有廣泛用途。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雨鞋、暖水袋、松緊帶。
醫療衛生行業所用的外科醫生手套、輸血管、避孕套;交通運輸上使用的各種輪胎;工業上使用的傳送帶、運輸帶、耐酸和耐鹼手套;農業上使用的排灌膠管、氨水袋;氣象測量用的探空氣球。
⑻ 泰國發展輪胎製造業的有利條件
泰國發展輪胎製造業的有利條件。
1.泰國是優質原材料尤其是天然橡膠的重要產地。目前泰國是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佔世界總產量的36%以上。
2.泰國靠近作為其他重要原材料產地的中國。
3.國內和鄰國的汽車輪胎需求大。
4.政府部門的各方面促進和支持,包括泰國政府機構為各種相關項目提供稅收優惠以及建成國家汽車輪胎檢測中心
⑼ 橡膠的主要產地
橡膠的主要產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緬甸、斯里蘭卡。
我國橡膠產地主要分布在海南、雲南和廣東。
東南亞充足的水、熱資源和肥沃的土壤,十分有利於熱帶作物的生長,已成為世界天然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
我國現已建成了海南、雲南、廣東三大天然橡膠種植生產基地和廣西農墾植膠園,其中,海南農墾是全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
(9)泰國橡膠佔多少經濟來源擴展閱讀:
橡膠樹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現已布及亞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奈及利亞、巴西、斯里蘭卡、賴比瑞亞等。我國植膠區主要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此外台灣也可種植,其中海南為主要植膠區。
橡膠樹喜高溫、高濕、靜風、沃土,主要種植在東南亞等低緯度地區。受自然條件制約,我國僅海南、廣東、雲南等地氣候條件可以種植,可用面積約1500萬畝,已種植1400萬畝左右,年產量在60萬噸左右。
東南亞地處熱帶,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分布著茂密的熱帶雨林。農作物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區。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的橡膠生產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生產椰子最多的國家。
⑽ 泰國的面積有多大他們的經濟發展以什麼為主
51.3萬多平方公里。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交界,東南與柬埔寨為鄰,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其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旱三季。年均氣溫24~30℃。
人口:6308萬(2006年)。泰國是一個由30多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其中泰族占人口總數的40%、老族佔35%,馬來族佔3.5%,高棉族佔2%等。此外還有苗、瑤、桂、汶、克倫、撣等山地民族。泰語為國語。佛教是泰國的國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幾百年來,泰國的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築等幾乎都和佛教有著密切關系。到泰國旅遊,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
首都: 曼谷(Bangkok) 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現代與傳統相交融的大都市,依然保留著標志輝煌傳統的名勝古跡。金碧輝煌的大王宮、鏤金鑲玉的玉佛寺、庄嚴肅穆的金佛寺和四面佛等名勝古跡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使遊人流連忘返。有人口約584萬(2006年)。
行政區劃:全國分中部、南部、東部、北部和東北部五個地區,現有76個府。府下設縣、區、村。曼谷是唯一的府級直轄市。各府名稱如下:曼谷(直轄市)、暖武里、巴吞他尼、大城、北標、北攬、佛統、夜功、那空那育、紅統、信武里、素攀武里、烏泰他尼、猜那、華富里、龍仔厝、甘烹碧、北欖坡、帕、拍瑤、披集、清萊、夜豐頌、南邦、南奔、素可泰、清邁、程逸、彭世洛、碧差汶、難、呵叻、四色菊、加拉信、色軍、孔敬、武里南、耶梭通、烏汶、烏隆、素林、那空帕農、猜也奔、莫達漢、廊開、黎逸、瑪哈沙拉堪、巴真、北柳、尖竹汶、春武里、羅勇、達叻、巴蜀、叻丕、北碧、佛丕、達、甲米、北大年、宋卡、沙敦、也拉、拉農、洛坤、春蓬、陶公、素叻、普吉、博達倫、董里、攀牙、沙繳、安納乍能、廊莫那浦。
經濟:作為傳統農業國,農產品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主要生產稻米、玉米、木薯、橡膠、甘蔗、綠豆、麻、煙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果等。全國耕地面積為2070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38%。泰國是世界著名的的大米生產國和出口國,大米出口是泰國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其出口額約佔世界市場稻米交易額的三分之一。泰國也是僅次於日本、中國的亞洲第三大海產國,為世界第一產蝦大國。泰國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鉀鹽、錫、褐煤、油頁岩、天然氣,還有鋅、鉛、鎢、鐵、銻、鉻、重晶石、寶石和石油等。其中鉀鹽的儲量4070萬噸,居世界首位,錫的儲量約120萬噸,其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2%,油頁岩蘊藏量達187萬噸,褐煤蘊藏量約20億噸,橡膠產量居世界首位,年產達21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其中90%用於出口。森林資源、漁業資源、石油、天然氣等也是其經濟發展的基礎,天然氣蘊藏量約16.4萬億立方英尺,石油儲量1500萬噸,森林覆蓋率為25%。此外,泰國還盛產分別被譽為「果中之王」和「果中之後」的榴槤和山竹。荔枝、龍眼、紅毛丹等熱帶水果同樣名揚天下。泰國經濟結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雖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但製造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日益擴大。製造業已成為比重最大的產業,且成為主要出口產業之一。泰國工業化進程的一大特徵是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發展食品加工及其相關的製造業,主要工業門類有:采礦、紡織、電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油化工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口產品由過去以農產品為主逐步轉為以工業品為主,主要出口產品有:自動數據處理機、集成電路板、汽車及零配件、成衣、鮮凍蝦、寶石和珠寶、初級化纖、大米、收音機和電視機、橡膠等;主要進口產品有:電子和工業機械、集成電路、化學品、電腦配件、鋼鐵、珠寶、金屬製品等。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歷來以「微笑國度」聞名於世,有500多個景點,主要旅遊點除曼谷、普吉、芭堤雅、清邁和帕塔亞外,清萊、華欣、蘇梅島等一批新的旅遊點發展較快。吸引著眾多外國遊客。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1996年被列為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泰國經濟陷入衰退,1999年開始復甦。近年來,泰國政府主張內外發展並重,提倡「雙軌式」經濟發展模式,對內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強化基礎經濟;對外大力推動多邊和雙邊自由貿易合作,擴展國際市場,使泰國經濟狀況明顯好轉。目前,泰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2525美元。 泰國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