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鯪魚食什麼
1. 鯪魚吃什麼食物
專家解答
鯪魚主要是以浮游植物為食的,但是不同的生長階段吃的食物也是不同的。
鯪魚出生4天左右開始捕捉一些浮游生物為食,像常見的輪蟲、橈足類、枝角類,它們都會吃。
出生10天左右,它們就開始少量進食一些浮游類的植物,主要以藻類為主。
出生40天以後,就會完全以浮游類的植物為主食了。
![](http://www.gonzalobarr.com/images/loading.jpg)
知識擴展
鯪魚的養殖難度相對來說還是偏高的,因為它們是生長在水溫偏高的地區,無法接受較低的水溫。它們耐寒的能力較差,當水溫低於7℃的時候,它們就會直接死亡。如果養殖鯪魚的話,需要將水溫保持在20-28℃之間。不過它們對氧氣的需求量是比較低的,當溶氧量低於0.24毫克每升的時候,它們也可以正常生長,所以養殖的密度可以適當的高一些。它們是偏素食性的魚類,投喂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穀物和蔬菜。2. 飾鰭多鯪魚吃什麼
鯪魚是雜食性魚類,魚苗孵出4天後開始攝食浮游動物如輪蟲、橈足類、小型枝角類等,體長1.4厘米時開始攝食浮游植物且浮游植物隨著魚體生長佔比越來越大,體長4厘米以上時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喜歡舔刮水底泥土或岩石表面生長的藻類,也吞食少量浮游動物、有機碎屑等。
二、攝食規律
鯪魚是暖水性魚類,常棲息於南方水溫較高的水體中,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珠江、閩江、瀾滄江、元江等水域,水溫在15~30℃時食慾旺盛,水溫高於31℃時食慾減退,水溫低於14℃時聚集在深水區,水溫低於13℃時停止攝食,若水溫低於7℃則不能生存。
鯪魚
三、常見種類
1、土鯪:土鯪是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魚類,以植物為主要食料,常以下頜的角質邊緣在水底石塊等上面刮取著生藻類,也包括硅藻、綠藻及高等植物的碎屑、水底腐殖質等。
2、麥鯪:麥鯪為底棲魚類,喜活水,善跳躍,常靠近岸邊覓食,個體大,適應性強,無論在水庫、湖泊、池塘、江河中都能生長,耐低氧和抗病能力較強,抗寒能力高於土鯪。
3、泰鯪:泰鯪是從泰國引進的鯪魚,別稱露斯塔野鯪、泰國鯪等,鱗片有紅色半月牙斑紋,眼與鰭為紅色,以有機碎屑、藻類、水生植物等為食,也吃麥麩、米糠和配合飼料。
3. 鯪魚吃什麼味的餌料
甜餌,酸餌,香餌鯪魚都可以吃。鯪魚是素葷兼食的中下層雜食性魚類,食譜很寬,蚯蚓、河蝦、面團(粉)、飯粒等均可作餌,因為鯪魚嘴小,上唇偏長,上鉤之後會拚命往深水區逃竄,宜用小鉤粗線。
鯪魚生活習性與鯽魚基本相 似,嘴圈不大但牢固,吃相斯文且掙扎乏力,特別是機敏性及警覺性均不如鯽魚。所以,釣鯪魚無論誘餌、釣餌、釣具均不甚講究,凡適宜釣鯽魚的,都可用來釣鯪魚。
(3)泰國鯪魚食什麼擴展閱讀
鯪魚釣法:
1、春天垂釣
春天釣鯪魚,應在白天8∶00~18∶00為好。手竿垂釣宜採取雙鉤懸墜近底釣或半水釣。誘餌多採用大塊的花生麩餅。
2、夏、秋天垂釣
夏秋季節淺水區的水溫常常可達30℃以上,這時的鯪魚一般都躲到回水灣或有樹蔭的深水處。所以夏、秋天的釣位,應選蔭涼的深水處,餌料也應以素餌為主。
3、冬天垂釣
冬天垂釣應在陽光充沛,晴暖無風的日子,選擇向陽水深之處撒大窩以葷餌垂釣。釣餌以肉厚、結實的紅蚯蚓為宜。
4. 鯪魚喜歡吃什麼味型的餌料
鯪魚喜歡吃甜餌,酸餌,香餌,是中下層雜食性動物,可食蚯蚓、河蝦、面團(粉)、飯粒,飲食非常廣泛。由於鯪魚口小,上唇太長,鉤入深水後會盡量逃生,建議用小鉤劃粗線。鯪魚的生活習性與鯽魚基本相似,嘴圈不大但牢固,食甜而戰弱,特別是警惕性不如鯽魚,因此鯪魚的誘餌、誘餌和釣竿並不特別。春季最好在白天8:00~18:00捕捉鯪魚。釣竿應在近地或半水處使用雙鉤捕魚,誘餌通常使用大塊花生蛋糕。夏季和秋季,淺水區水溫往往達到30℃以上,此時鯪魚隱藏在回水灣或有陰涼的深水區,因此,夏季和秋季的捕魚位置應在有陰涼的深水區,誘餌也應以簡單誘餌為主。
5. 鯪魚愛吃什麼料
2、攝食規律
鯪魚是暖水性魚類,經常會棲息在南方水溫較高的水體中,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珠江、閩江、瀾滄江、元江等水域,水溫在15-30°C時食慾會非常旺盛。水溫高於31°C時食慾就會減退,水溫低於14°C時回聚集在深水區,水溫低於13°C時就會停止攝食,如果水溫低於7°C則不能生存。
6. 鯪魚喜歡吃什麼
鯪魚以植物為主要食料,常以下頜的角質邊緣在水底石塊等上面刮取著生藻類,也包括硅藻、綠藻以及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殖質。也喜食豬糞、牛糞和一些商品飼料,如花生麩、米糠等。
由於鯪魚有飼料來源廣、適應較肥水體環境、抗病力較強、群體產量高等優點,因而成為南方池塘養魚的必養品種。鯪魚能吃掉水底的著生藻類和有機碎屑,故又稱為池塘的「清道夫」,肥水塘更是非養鯪魚不可。
鯪魚是雜食性,魚苗孵出4天後開始攝食浮游動物,如輪蟲、橈足類和小型枝角類。孵出後10天,體長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動物外,開始攝食浮游植物。
(6)泰國鯪魚食什麼擴展閱讀:
鯪魚是暖水性魚類,在水溫15℃至30℃時,食慾旺盛。當水溫高於31℃時,食慾減退。而水溫低於14℃時,就聚集在深水區不大活動。水溫低於13℃時,停止攝食。
低於7℃時,則不能生存。由於鯪魚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要放在避風向陽的深水池,有時還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鯪魚的繁殖期為4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初至6月中旬為盛期。鯪魚是底層魚類,對溶氧量的要求較低,能適應較肥沃的水體。
7. 泰陵魚是什麼魚
樓主講的應該是泰鯪吧,據說來自泰國。屬鯉科,味道鮮嫩,可燒烤燉。
泰國鯪魚又稱「露斯塔鯪魚」簡稱「泰鯪」,原產於恆河流域,是南亞次大陸傳統的養殖品種。我國於上世紀70年代從泰國引進養殖,80年代人工繁殖成功。鯪魚形似草魚,腹部圓,無腹棱,頭部扁平,口下位,有須2對,鱗片大,尾鰭分叉深。體色為青綠色,眼紅色,外露水面時有藍色金屬光澤,腹部灰白色。
泰鯪為溫水性魚類,喜底棲生活,適宜水溫為10~37℃,適宜生長水溫為30~35℃,水溫在6℃以下即會被凍死,故此魚在長江以北地區不能自然越冬。泰鯪生長速度快,當年魚苗飼養一年可達500~700克,兩年可達2000克,最大的可長到數十千克。
泰鯪食譜廣,是以植物性有機碎屑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貪食量大,喜食花生餅、豆餅、玉米粉、穀物粉、花生麩、麥麩、米糠等飼料,也吃蚯蚓、小蝦等。泰鯪在南方地區一年四季可釣,夏秋兩季氣溫高時為旺季。
8. 釣泰國鯪魚用什麼料最好
泰國鯪魚食性較雜,麵食蚯蚓都吃。
推薦麵食:玉米粉+紅薯粉+香料
9. 對不起,打錯字了,我想請教泰國鯪魚的生活習性,哪位老教知道謝謝了
鯪魚是亞熱帶地區的魚類,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和福建、雲南的部分地區,是這些地區的重要養殖品種之一。
(一)形態特徵 體呈紡錘形,略側扁,腹部圓。頭小,吻鈍。口小,下位,呈弧形。有吻須和頜須各一對,吻須較長,頜須極短小或退化僅留痕跡。並有耀目的光澤,兩側胸鰭上方有8—15個鱗片具寶藍色的彩斑聯成一片,形成一棱形的斑塊。各鰭淡灰色,除背鰭外,其餘各鰭的末端略呈赭紅色。
(二)生活習性 鯪魚是底層魚類,常棲息於溫暖的河川極其附屬水體的底層。性極活潑,善跳、喜活水,稍有水流便能引集大量的魚。在池塘中常因池埂滿水或缺口等,而發生大量逃逸的現象。
鯪魚對溶氧的要求較低,能適應較肥沃的水體。當水溫為22—28℃時,溶氧1毫克/升,魚能正常攝食,溶氧0.24毫克/升也不發生窒息。
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5—30℃,水溫低於13℃時停止攝食,低於7℃則不能生存。水溫高於31℃時,食慾也將減退。由於鯪魚的抗寒能力差,當水穩低於14℃時,魚就聚集於深水區不太活動,冬季在河床深處越冬。池養的越冬魚,通常置於避風向陽的深水池,有時還需增加防寒措施。
(三)繁殖 鯪魚性成熟年齡一般為3齡,體重1斤左右,少數體重0.5斤的個體也能成熟繁殖。胸魚的個體略小些。產卵習性與四大家魚相似。產卵時,雌雄互相追逐,雄魚不時地發出「咕、咕」的求偶聲。卵為漂浮性,水溫27—29℃時,孵化時間約25小時。
鯪魚的懷卵量,池養親魚一般15萬粒/公斤體重或更高一些,天然水體中的親魚的懷卵量通常低一點,一般為10—15萬粒/公斤體重。
(四)食性與生長 鯪魚是雜食性魚類,在天然水體中,喜舐刮水底岩石上的附著物,浮油植物和固著藻類是最主要的食料,同時也攝取腐殖質和其它有機碎屑,還吃少量的浮游動物。能消化利用的浮游植物的種類與鰱鱅相同,具有厚纖維質或膠質細胞壁的種類均不能消化。在池養條件下,常投喂各種商品餌料及人畜糞便等。
幼魚階段主要攝食浮游動物。
鯪魚是中型魚類,天然水體中最大個體可達8斤多重(10齡),1—2斤的個體較常見。通常情況下,1齡魚可達0.5斤左右,2齡魚可達1斤,3齡可達2斤左右,4齡魚2斤以上。就個體的生長速度來說,比大型的四大家魚顯然要慢得多,但是它的群體產量很高,一般以鯪魚為主的養殖水體,其總漁獲量常可達畝產千斤以上,其中鯪魚就要佔50%以上鯪魚的食用規格一般要求不很大,0.5斤左右的魚就能上市,就是說,1齡魚就能達商品要求,所以一般不進行第二年越冬,以減少越冬的麻煩。
鯪魚肉味鮮美,有些地方稱之為「甜魚」,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由於鯪魚的食性廣、耐肥、產量高,兩廣地區視為高產塘的必養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