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泰國有什麼政治新聞
㈠ 泰國為什麼可以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泰國的歷史,要從18世紀說起。1772年以前,泰國是東南亞的強國之一,但是,由於連年戰亂,泰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773年,被英國的殖民者強迫簽訂《日不落帝國條約》,成立了泰國帝國。從那時起,泰國帝國開始衰落,雖然後來多次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但一直到1910年,在泰國徹底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泰國之所以能成為東南亞的強國,其背後的關鍵因素是強大的政治和社會經濟。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君主是國家政權的最高統治者,權力很大,甚至擁有立法權和行政權,可以直接向君主請示、建議和實施國家政策。在泰國還有非常濃厚的宗教氛圍,泰國的民眾對宗教有非常濃厚的熱情和信仰。在泰國社會經濟方面,其 GDP占東南亞 GDP之比高達35%,高於中國和日本的5%以上。
㈡ 泰國副總經理都有誰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東盟國際汽車拉力賽的隊伍里,泰國工商總會副秘書長、泰國《星暹日報》副總經理馬嫣多了一個新的身份:「拉友」。
對馬嫣而言,拉力賽讓大家對她及她的事業、理想有了更多的認識。10月25日,本報記者對馬嫣進行了專訪。
敢想敢當,
力求完美的實干型夢想家
1998年,20出頭的馬嫣因為一項中泰農機交流合作項目從遼寧來到了泰國。英語專業畢業的她原以為能大展拳腳,卻沒想到因為亞洲金融風暴,項目擱淺了。
馬嫣是一個絕不輕言放棄的人,她做出了一個改變自己人生的決定,留在泰國。
「如果沒有留在泰國,也許我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樣了,應該會安逸很多吧。」馬嫣說。
初到泰國,學習泰語之餘,馬嫣還跑去寺廟里做義工。她與寺廟的緣分促成了她與華文教育的緣分。經寺廟的義工朋友推薦,馬嫣開始在一家語言交流中心教授漢語。
2003年,馬嫣成立了自己的語言交流中心。作為一名華文教育者,她一直強調,不能只為圖生存做教育,要因勢利導「接地氣」,才能用最簡潔的方法達到教學目的。她的學生中既有泰國政界領袖的子女,也有華社僑領的家庭成員。
為了更好地普及華文教育,馬嫣親自主持的《星暹日報》文教周刊每周出四個版,頗受泰國華文學習者的歡迎。
馬嫣還利用泰國的視聽媒體來錄制華文節目,推廣華語教育。此外,她還從事旅遊事業,曾擔任過泰國前總理英拉的翻譯等工作。她甚至成立了基金會,籌募善款資助泰東北的扶貧項目。
「很多人都說我們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溝通最直接的橋梁。作為一名骨子裡流淌著中國文化因子的華人,自覺承擔起中泰文化之間溝通和交流的重任,我非常高興。這是我喜歡做的事。」馬嫣坦言,在泰國推廣中華文化,很多時候自己都是「義務勞動」,也付出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但很驕傲和自豪。
機緣巧合,
牽線中泰報業跨國合作
《星暹日報》是泰國現存歷史最悠久,也是目前泰國影響力最大的華文報紙。
作為《星暹日報》副總經理,馬嫣不僅要審定版面內容,還要負責拉廣告,參與印刷、發行等工作。其小團隊是由4個編輯兼記者組成的編輯小組,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
2011年12月,《星暹日報》與南方報業開始初步合作,《南方日報·今日廣東》版面通過「星暹」落地泰國。去年11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與《星暹日報》正式簽約,不僅現金投資入股《星暹日報》,還派出管理團隊全面參與該報采編、經營和管理工作,實現跨國辦報。這在中國和泰國報業傳媒史上均屬首創。
為了擴大華文教育在泰國的影響力,2010年,馬嫣加入星暹日報有限公司,為華裔董事長鄭芷蓀操刀改革。內容上,大多數版面都是把當地的泰語新聞翻譯成華語新聞,原創的華語新聞很少。版面上,使用的是繁體字,黑白版,需要從上往下進行閱讀,不僅談不上設計,讀完報紙連兩手都是黑的。再加上網路的沖擊,華文報紙在雙重夾擊下,正面臨嚴重的困境,衰落得很厲害。所以,必須作出實質性的改變。
在摸清了泰國華文報紙的狀況之後,她萌生了與中國國內媒體合作的想法。「華文媒體最大的靠山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中國國內新聞界也人才輩出。而目前泰國華人記者老齡化嚴重,人才匱乏。曼谷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有許多信息需要傳遞給全世界的華人。因此,我想到了報業跨國合作的可能性。」馬嫣說。
敏銳的直覺告訴她,從地域性和風俗習慣等來看,優先考慮的合作方向是中國南方的媒體。
2011年9月底,馬嫣獲邀參加在廣東舉行的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系列采訪活動,無意中在一輛采訪車中結識了南方報業集團的幾位同行,並與他們聊起了報業改革的話題。南方報業的同行對她提出的報業跨國合作想法很感興趣,於是馬嫣有了首次參觀南方報業的機會。
回到泰國後,經過馬嫣的牽線,南方報業集團與《星暹日報》有了更多的聯系和接觸,南方報業集團進一步考察了《星暹日報》,最終雙方一步一步展開了跨國報業的合作。
今年年初,南方報業派出專業管理團隊,協助《星暹日報》進行改版,報紙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版面版式與國際潮流接軌,新聞時效性、可讀性更強,獲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結緣廣西,
希望期待與廣西媒體合作
說起來,馬嫣與廣西也頗有緣分。她曾四次隨泰國展團來南寧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對南寧有很好的印象。今年5月初,廣西接力出版社原社長、雅昌文化集團出版總顧問李元君一行,為了收集大型叢書《璀璨的東南亞文化》素材,到曼谷古跡、博物館等地進行采訪。馬嫣為他們聯系了泰國旅遊局,專門開出20多封協調信,令此次采訪得以順利地進行。
第11屆東博會開幕前夕,馬嫣又與來自泰國的其他7家媒體記者一起,來到廣西接力出版社,集體采訪了李元君。
據馬嫣透露,廣西接力出版社提出了與泰國媒體合作的三大主線:聯合出書、聯合辦華文書店以及聯合發展相關產業等。現在,馬嫣正為此積極忙碌著。
10月17日,馬嫣又主動請纓,跟隨中國-東盟國際汽車拉力賽從南寧出發,開始了一段「和諧之旅」、「友誼之旅」、「歡樂之旅」。
「拉力賽不是一項單純的體育比賽,它涵蓋了文化、旅遊等許多其他方面的交流和活動。跟著車隊,與『拉友』們同甘共苦,結交了許多朋友,還領略燦爛的中華歷史文化,體驗中國現代化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收獲是全方位的。」馬嫣離開車隊時依依不捨地表示。
「明年是泰中建交40周年,一定會有很多活動和機會與中國國內的媒體進行全方位的合作。我也非常期待與廣西媒體的合作,有機會的話到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去做客。」馬嫣如是說。
㈢ 泰國為什麼有皇宮
歷史並不悠久。發源於中國南部的泰族。
大約公元十三世紀,暹羅被鄰國吳哥王朝的高棉帝國統治,但是,不久泰族人打了勝仗,趕走高棉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君主為蘭甘杏大帝。
泰國歷史上只有三位被尊稱為大帝。蘭甘杏大帝最大的貢獻在於他統一了泰國文字。
今天的泰國豆芽文就是他把高棉人的文字發揚改革而變化而來,猶如日文、韓文乃借鑒中國漢文字演變而產生的一樣。此外,他信奉佛教,和我們玄奘西遊取經一樣,他也派人到錫蘭學習佛經,回來後宣揚小乘佛教教義。
大皇宮內的壁畫,就記錄了他們的取經過程。在中國,叫西遊記,在泰國,叫什麼來著我硬是忘記了。
蘭甘杏大帝統治期間,國富民強。但是他去世之後,國勢變衰弱下去。
1347年,一名太守的女婿拉瑪鐵菩堤,結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匯合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阿育他耶(華人稱之為大城),並立號為王,這就是泰國的第二個王朝——大城王朝。取代了素可泰王朝。
大城王朝維持了四百多年,歷經33代君王。 十七世紀中,緬甸大軍攻入大城,摧毀了城內建築。
後來的大皇宮仿照昔日皇宮建造而成。京城淪陷,有一位將軍姓鄭,後來被尊稱為鄭王,逃出王城,後來集結部隊,率軍從緬甸人手裡奪回了淪陷的城池,遷都吞武里,建立了泰國的第三個王朝——吞武里王朝。
導游說鄭王是華人,與泰國女子通婚。吞武里王朝只維持了十五年。
但是後人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湄南河邊泰國人建造了一座鄭王廟。鄭王廟現在是泰國旅遊局所在地。
後來我們船游湄南河時就看見了鄭王廟。我油然而生尊敬之心。
華人啊。 鄭王死後,他手下的一名將領被推舉王,建立了泰國現在的王朝——拉瑪王朝。
遷都到今天的曼谷。今天的泰皇乃拉瑪九世。
導游給我們看了拉瑪一世到拉瑪九世的照片。一世到四世的坐騎是大象。
從拉瑪五世開始,使用汽車。五世王叫朱拉隆功,是第二位被泰國人尊稱為大帝的。
他是泰國歷史上偉大英明的君王。歷史學家稱他的執政時期為「維新時代」,實際上可說是泰國現代化的開端。
他是引導泰國現代化的英明國王,廢除奴隸制度,辦學校,建博物館,修鐵路柚木行宮展示的物品讓我們看到了朱拉隆功大帝學習西方先進文明的歷程。 從拉瑪六世開始,泰國人有了自己的姓。
拉瑪七世,泰國結束了君主專制,成了君主立憲的國家。 提到拉瑪八世,導游說起了一個故事。
泰國是寶石的王國。大皇宮的守衛夜叉的手上鑲著寶石。
拉瑪八世做太子的時候英國。他喜歡搞拍賣。
在英國他拍下了一顆巨大的鑽石號稱「死亡之鑽」,不顧反對,把死亡之鑽鑲到了夜叉手上,原來的寶石被摘掉了。奇怪的是,就在他登基的前一天,他死於非命。
泰國人說宮中龍脈被破壞了。他的弟弟就是今天的拉瑪九世繼承皇位。
九世王即位後,把「死亡之鑽」摘了下來還給英國。但是基於宮中龍脈被破壞,他遍請世界風水大師重新尋找王宮新址。
後來遇到了中國風水大師(不記得名字了)擇地建了九世王廟作為自己的行宮。 九世王普密蓬·阿杜德1946年登基以來,至今已五十年,他是泰國有史以來在位世界最長的一位盛世明君。
幾十年來,王上以他超人的智慧,聖躬不屈不饒的毅力,為泰國的民主自由和繁榮進步建立了不朽的功績。王上以堅定的決心,高度的熱誠和德澤廣被的親和力,把全國經濟地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種族背景不同的各民族人民團結成一體。
他在泰國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絕非我曾經以為的「傀儡」。而且,他還獲得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終生成就獎」。
他也被泰國人尊稱為大帝。 玉佛寺 大皇宮里的玉佛寺是泰國的象徵。
它位於大皇宮的東北角。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
玉佛寺是泰國王室供奉玉佛和舉行佛事的場所。因寺內供奉著玉佛而得名。
很有意思,玉佛在夏季、雨季、旱季會穿不同的袈裟。每年換季時,國王會親自為玉佛更衣。
寺內有僧人。導游說不可以隨便與僧人合影。
我便 *** 了兩張僧人照片。心裡感到很滿足。
這個幾乎全民信佛的國度,溫和而微笑的國度,看見僧人覺得異常親切。 大皇宮和玉佛寺建築極富民族色彩,金碧輝煌。
到處都鑲有寶石。可惜導游說很多寶石當年被洋鬼子偷走了。
只有高處的寶石拿不到的還赫然閃耀著光芒。現在很多地方是用藍色玻璃鑲上的。
大皇宮內的導游很痛恨洋鬼子。他也是華裔,他對我們說英法的博物館里很多。
大皇宮的介紹
大皇宮(Grand Palace),又稱大王宮或故宮。緊鄰湄南河,是曼谷中心內一處大規模古建築群(計28座),總面積二十一萬八千四百平方米。大皇宮是仿照故都大城的舊皇宮建造的,經歷代君王不斷擴建,終於建成現在這座規模宏大的大皇宮建築群。大皇宮是泰國諸多王宮之一,是歷代王宮保存最完美、規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宮。曼谷王朝從拉瑪一世到拉瑪八世,均居於大皇宮內。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被刺之後,拉瑪九世便搬至大皇宮東面新建的集拉達宮居住。現在,大皇宮除了用於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和活動外,平時對外開放,成為泰國著名的游覽場所。
泰國國王為什麼不住在大皇宮里
泰國皇室也是很迷信的。
一些死過人的地方被認為是「凶宅」,歷史上不只一次遷離宮殿。 1、比如說,1782年現在皇室的始祖拉瑪一世篡奪了鄭信的皇位,並在宮中將鄭信殺害,原來坐落在吞武里的皇宮就被棄之不用,首都遷到了河對岸,即現在的曼谷。
2、曼谷王朝從拉瑪一世到拉瑪八世,均居於大皇宮內。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被刺之後,現在在位的拉瑪九世便搬至大皇宮東面新建的集拉達宮居住。
3、集拉達宮,泰國皇宮是現任國王拉瑪九世的居住地。綠陰環繞之中的集拉達王宮始建於1913年,是泰國現任國王普密蓬自登基以來居住的王宮。
集拉達王宮雖身處鬧市,卻十分幽靜,內部宮殿建築有別於大王宮等泰國王族宮殿的奢華,顯得相當朴實。在集拉達王宮內依舊保留的國王開發項目包括奶製品加工廠、碾米廠、無土栽培植物基地等。
4、30多年來,在國王的關心下,該項目在農、林、牧、副、漁和環保等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成為一個集農業開發研究和推廣應用於一體的綜合性試驗基地,主要開展中小型農業科研試驗,以提高泰國農業科技水平和增加農民收入。集拉達王宮朴實無華,但在泰國人民心中,卻因務實與親和而成為聖地。
(3)今天泰國有什麼政治新聞擴展閱讀: 1、大皇宮位於曼谷市中心區。由一組布局錯落的建築群組成,匯集了繪畫、雕刻和裝怖藝術的精華。
2、曼谷王朝開國君主拉瑪一世登基後,於1782年把首都從吞武里遷至湄南河東岸的曼谷,經歷代不斷擴建,終於建成規模宏大的大皇宮建築群。大皇宮是泰國諸多王宮之一,是歷代王宮保存最完美、規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官,現僅用於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
曼谷王朝從拉瑪一世到拉瑪八世,均居於大皇宮內。 3、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被刺之後,拉瑪九世便搬至新宮居住。
大皇官對外開放,成為泰國著名的游覽場所。建築群共22座,主要建築是4座各具特色的宮殿,從東向西一字排開,一色的綠色瓷磚屋脊、紫紅色琉璃瓦屋頂、鳳頭飛檐。
屋頂是典型的泰國「三頂式結構」,集泰國數百年建築藝術之大成。有人稱此處為「泰國藝術大全。
㈣ 泰國清萊離中國多遠
泰國清邁到清萊多少公里
雲南昆明至清邁直線約1200KM
從昆明出發,自駕游要行駛2800KM,出行路線:昆明 –磨憨口岸–寮國磨丁口岸–寮國會曬–泰國清孔–清萊–清邁。
清邁是泰國的第二大城市,一直都是中國遊客非常想去的旅遊目的之一,著名歌星鄧麗君曾在這里生活過,所以就有很多的人來到這里,想看一看鄧麗君生活過的地方。
泰國清邁到清萊多少公里路
地理位置不同、海拔不同、氣候不同等。
清萊和清邁的地理位置不同:
清萊,泰國最北的府城,坐落於寇克河與三座小山丘之間,它的東北部和北部與緬甸、寮國為鄰,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通關與貿易中心;清邁,泰國北部的一座林蔭城鎮,是泰國的高原城市,氣候涼爽,是著名的避暑勝地。
清萊和清邁的海拔不同:
清萊處於海拔580公尺的高地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通關與貿易中心,距離曼谷市約785公里;清邁的天然環境優美,平均海拔300米,清邁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有許多的文化古跡和寺廟。
清萊和清邁的氣候不同:
清萊的氣候為十月到二月為氣溫最低的涼季,三月到五月是氣溫最高且乾旱的熱季,尤其5月下旬酷熱,六月到九月為雨季,氣溫較熱季略低,且雨水豐富;清邁全年氣候分為干、濕兩季,平均氣溫25.5攝氏度,森林面積廣闊。
泰國清邁距離中國多遠
距離曼谷都有1700公里,實際路程估計在2000公里以上了。
可以選擇乘坐飛機機票費400-550左右。如果是從廣州到泰國曼谷的話,中途不中轉其他地方,大約飛行三小時左右,如果到泰國清邁機場的話,都要途中中轉,大概飛行10小時到40小時不等。
清邁怎麼到清萊
泰國的清邁李希燒滿了,大概是700公里左右。泰國也是一個旅遊的聖地,這個和泰國的風情和咱們雲南的西雙版納是非常相似,他們的人種他們的種族是一樣的,嗯,他們的語言他們的說話方式很多東西是一樣的,據說古代的泰國就是從他們的西雙版納移民過去的,在那個地方建了個國家叫泰國,所以咱們這個嗯太咱們這個西雙版納叫獃子,一個單人旁一個泰一個泰,而泰國那邊就把大人們氣掉了,就直接叫泰國了
曼谷到清萊車程要多久
泰國離中國沒多遠,雲南西雙版納與泰國清萊之間,直線距離只有225公里,至於我國遊客去的比較多的清邁,與西雙版納的直線距離也不過415公里。今年春節我開車從北京到西雙版納時,原本打算從那出境,借道寮國進入泰國,然後從泰北一直開到最南端,來個穿越全泰,可惜借到的車是臨時牌照,無法辦理出境手續,只好作罷。
曼谷到清萊多遠
兩國距離很近,相鄰處一河之隔
泰國的最北處,這個地方叫做美塞。泰國的美塞鎮位於泰國北部的清萊省,它是泰國的最北端之一個市鎮,與緬甸的大其力僅隔著一道美塞河,在兩國的交界之處,還有一個泰國最北的地標,遊客們到此都紛紛拍照留念。來這里的遊客都是沖著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去,有背包客希望從這里去緬甸,也有遊客把它作為也是去寮國的途中的休息站
泰國清邁到曼谷多遠
清邁位於泰國的北方,距曼谷市696公里。從曼谷機場到清邁機場,航程約1小時。班次較多。從華南蓬火車總站搭乘北部線的列車,到清邁站下車。或者在曼谷的北、東北線汽車站(Mor-Chit-mai) 搭乘開往清邁方向的巴士。
清邁到清萊坐車幾小時
曼谷到清邁大約700多公里的距離,目前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從曼谷到達清邁:
一 、火車 花費時間大約在11~14小時 由於路途相對較遠,價格也不便宜。
二 、飛機 省時省力 不差錢的話可以選擇坐飛機 曼谷與清邁都有各自的飛機場 一小時左右即可到達,機票鳥航900泰銖左右,亞航2000泰銖左右。
三、 小巴 如果人數足夠,包輛小巴比乘坐飛機還劃算,速度和大巴差不多,不過車上都是朋友家屬,所以私密程度比大巴好一些。
四 、大巴 最便宜的方式 而且速度正常比火車快,大約10個小時即可到達清邁 不過要提前購買車票,防止搶不到車票。
泰國清邁位於曼谷北方海拔305米的山谷中,有「北方玫瑰」之稱,這里山清水秀景色絕美,手工藝品名聞全國,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泰國第二大城市。
清邁府總面積20107平方公里,人口150萬人,行政區域分為22個區。首府清邁市城區面積達40平方公里。城內泰、華、苗、瑤、阿卡、僳僳、克倫等眾多民族和諧共處,居民大都篤信佛教。
㈤ 視頻號播的泰國so茶咖啡是真的嗎
是真的。
根據騰訊新聞發布的相關信息得知泰國so咖啡是真的,它確實有調理身體和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咖啡,是用經過烘焙磨粉的咖啡豆製作出來的飲料。
㈥ 西安交通大學姚熹教授牽頭成立了什麼幫助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科研發展
陝西日報】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記姚熹院士和他的電介質研究團隊-西安交大新聞網
時間:2016-05-30
編者按 5月29日,《陝西日報》 2版(要聞版)刊發文章——「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對姚熹院士和他的電介質研究團隊進行了報道,現全文轉載如下:
「國家不發展,哪裡有我的機會。我只是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在學術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說起自己的學術成就,中國科學院院士姚熹謙遜地說。
在接受采訪時,他的身前始終放著一個碧綠色小茶杯。這個毫不起眼的小杯子,是當年交通大學遷校剛到西安時他花幾毛錢買的,不離不棄,使用至今。在他眼裡,小茶杯是紮根西安的紀念。
也正是從這里出發,姚熹院士帶領我國電介質研究走向世界前沿,實現了我國在這一領域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
開辟「荒蕪之地」
2007年初春,姚熹院士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領域專家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在他之前,包括茅以升、王淀佐、鄭哲敏、宋健和徐匡迪,我國只有5位科學家獲此殊榮。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駱駝終於穿過了針眼」。
姚熹所從事的電介質和電子陶瓷學術研究,無論從科學的角度,還是從工程的角度,都不是大學科領域中的主流,往往不被重視。1957年,年僅22歲的姚熹踏進這個不被看好的荒蕪之地。從此,對鐵電陶瓷的研究成為他一輩子的事業。
他用1年10個月的時間取得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固態科學博士學位,成為該校獲此專業學位用時最短的一位學生,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位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他的研究成果,成功解決了世界各國科學家們長期關注卻一直未能解決的一個有關鐵電陶瓷領域的難題。他也因此廣受關注,被稱贊為「最富有創造性的、極其勤奮的學者」。
1983年,他開啟了為祖國科學事業嘔心奮戰的新征程,成為我國鐵電陶瓷學科的主要推動者和領軍人,活躍在世界學術前沿。在功能陶瓷研究領域,他大膽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取得開拓性的成就;在透明電光陶瓷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了微疇與宏疇轉變理論,為形成新的電子陶瓷材料及器件提供了理論基礎,研發的產品已用於新型魚雷聲制導基陣、低頻大功率聲吶和戰略武器脈沖電源等國防尖端裝備研製。
不遺餘力推動學科研究
作為中國鐵電陶瓷研究的領軍人,姚熹院士放下私心,一心為公。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學校鐵電陶瓷的研究都是在姚熹院士的推動下步入正軌、持續進步的。
1983年,他從美國學成歸國,1985年開始籌建電子材料研究實驗室。實驗室於1988年被國家教委和國家計委批准為國家專業實驗室,並被選定為全國重點學科發展計劃的七個試點實驗室之一;他是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硅酸鹽學會、電子學會等全國委員會或專業委員會的成員、顧問,又是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高等學校的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他也是中國科學院硅酸鹽研究所的兼職研究員,曾任該所先進陶瓷與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無機功能材料開放實驗室主任。
他對本行業的發展有著很強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感。「雖然電介質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60年的歷史,但是人們對實際電介質中所發生的電物理過程的認識,相對於半導體來說實在很難令人滿意。電子陶瓷作為一類重要的電介質材料的研究工作,還主要依靠事實和經驗的積累。」他認為,材料科學正在從經驗走向科學,其科學性有待大大提高,要認真考慮如何與時俱進來發展電子陶瓷。
在他向第四屆亞洲電子陶瓷大會所作的主題報告《電子陶瓷的展望》中,深刻分析了電子陶瓷學科的前景與存在的問題,對這一領域的發展與後來人共享自己的認識和思索。
掌握學術的話語權
說起已經出版的5卷《Journal Advanced Dielectrics(JAD)》期刊,以及影印出版的5本國外經典電解質書籍,西安交通大學國際電介質中心的教授、學者們掩飾不住自豪:「這可不是普通的刊物書籍,是亞洲同行在國際電介質領域的話語權!」
《JAD》期刊由姚熹院士發起創辦,現已被多種檢索資料庫收錄,是國際上唯一涵蓋電介質所有研究領域的期刊。在此之前該領域話語權一直被歐美壟斷,亞洲學者很難發聲。
2009年8月,西安交大,第12屆國際鐵電學會議(IMF)暨第18屆IEEE國際鐵電應用會議(ISAF)在這里召開。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70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西安,參加這一電子材料和功能電介質領域最重要的會議。這是IMF和ISAF首次來到中國,也是它們首次聯席召開。這次會議上,在姚熹院士的努力下,國際鐵電學顧問委員會的中國代表從之前只有他一人增加到四位,大大提高了亞洲電子陶瓷行業的發言權。
他還牽頭成立了亞洲鐵電學聯盟,幫助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科研發展,力推與俄羅斯、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國際合作,用自己的身體力行為電子陶瓷行業的發展鞠躬盡瘁。與此同時,西安交通大學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也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產生了一系列在國際上有影響的一流學術成果。
「科學沒有國界,我的使命就是不遺餘力地推動鐵電研究,在更大的區域內讓電子陶瓷材料更好地為世界造福!」
㈦ 你知道足球段子有哪些嗎
足球段子:
1、人生最悲劇的是:早上炒中國股票,晚上看中國足球,睡覺做著中國夢,夢里還有人問:你幸福嗎?
2、什麼是球星效應? ———齊達內退休了,法國隊6年都沒緩過勁兒來;普斯卡什退休了,匈牙利隊60年了都沒緩過勁兒來;高俅退休了,中國隊1000年都沒緩過勁來....3、昨日國足兵敗後,「偉哥」找了國家隊隊員做廣告:該隊員左手抱一個足球,右手指著屏幕說:「誰能90多分鍾不射,我能!」 保險套廠家看了「偉哥」的廣告後,深受啟發,於是從國家隊里找了一群隊員也做了個廣告:所有隊員對著球門轟炸,廣告語:「不管射多少次,射不進去就是射不進去!」 生產避孕葯的廠家也想拍廣告,可避孕葯主要是給女人用的,怎麼辦?!還是中國足協有辦法:讓中超紅哨們身穿黑衣,哨子一吹,手一揮,傲氣凜然地說:「不管射進去了多少,統統不算!」
4、什麼是新聞? 某網站說,中國隊和韓國隊比賽,韓國隊贏了,中國隊一球未進,不是新聞;韓國隊贏了,中國隊進了一球,是小新聞;打平了,是新聞;如果是中國隊贏了,那就是特大新聞。一名小狗仔聽到這里,很好學地問,如果是中國隊贏了,主力前鋒還進了球呢?網站回復說,那就是假新聞!5、 我國足球下一個十年戰略是什麼?答:在吸取了上次十年規劃的教訓之後,我們決定花二十年的時間研究下一個十年規劃。6、這次國足為什麼會輸給泰國?答:我們的緯度太高,比泰國球員曬的太陽少,能量不夠。7、純屬杜撰:當國足家屬正在雀躍購買的競彩比分競猜要獲得數百倍回報後,卡馬喬夫人才突然想起,不是對方進4個,他們買的是1:5。卡馬喬慌亂中接了電話慌亂中趕緊指揮,國足慌亂中看到泰國再進一球,終於臉上露出了驚魂未定的燦爛的笑容。一晚上功夫沒白費了,辛苦了,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