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去泰國練什麼
1. 泰國人都練哪些體育項目,除了泰拳
泰國的拳擊也可以,別的項目也練,不過成績就不怎麼樣了。
2. 急!請問:第一次去騎馬都要注意什麼最好是親身經歷,謝謝!
一、 新手上路
初學課程,是專門針對從來沒有騎過馬的人所設計的。事實上,有些人雖然騎過馬,往往僅止於在游樂場里兜圈子,或是沒有人教自己亂騎,或僅曾在國外旅遊時,跟這馬隊在野外走走而已。每一個馬術俱樂部都提供初學課程,教您正確的英式騎馬方法與觀念。
1、握韁
雙手各持一韁,韁繩自無名指及小指間繞出,握於拳心,拇指輕壓於上...... 什麼的什麼啊!沒關系,到現場一看就會了 。
2、調馬索教學
初學者往往一上了馬背就方寸大亂,自己全身僵硬,更遑論要控制馬匹。結果是馬兒到處亂走,或是走走停停,跟本享受不到騎馬的樂趣。讓教練用一條調馬索掛在馬的口銜旁邊,牽引馬兒在直徑15米到20米的范圍內,以教練為圓心繞著走,再靠教練手上拿著的調教鞭,控制馬兒的步伐與行進速度。如此,騎手可專心於自己的姿勢與動作,很快的體會到正確的感覺。
3、馬上體操
第一次坐在馬背上,許多人都會被那高度嚇了一跳,馬兒一開始移動,更是嚇得雙手緊抓馬鞍死也不肯放,全身僵硬動彈不得。做馬上體操的目的,除了可解除騎手緊張的心情外,更是很好的鬆弛肌肉熱身運動。按照教練的指示,在馬背上做平舉雙臂、叉腰、伸張雙腿、轉身、屈膝、前頃摸馬耳朵、抬腿、手臂向後繞圈、前趴、後躺、肩膀繞圈等動作,您會覺得全身舒暢,緊張的感覺自然就不見了。
4、基本姿勢與步伐
接下來,教練會開始教您騎手的正確姿勢,或稱為「騎坐」,以及在馬兒各種步伐時騎手的姿勢與動作。包括立定、四節拍的慢步、二節拍的快步、快步時屁股一直座在馬鞍上的壓浪、一站一坐的打浪等。幾節課之後,當您掌握到這些基本姿勢的要領時,教練就會再教您控制馬匹前進、轉向、停止的方法。這時,您就可以放開調馬索自由騎乘,也是繼續學習基本騎乘課程的時候了。二、 基本騎乘
當您的教練認為,您已不再需要用調馬索教學,可以讓您在騎乘場內自由騎乘。接下來,您要針對以下這些基本騎乘的基礎課程,循序漸進的逐一學習、練習、體會,這可能要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以下的這些基本騎乘項目,是循序漸進的,但是即使是一位精通高級騎乘技術的選手,也是需要不斷的反復練習這些基本騎乘的課目,以求精進。
1、慢步
馬兒在慢步時,四隻腳分別以四節拍的韻律向前移動。這時您要坐穩在馬鞍上,學習以腰、背、大腿、小腿的力量用力推,使馬兒大步邁進,要能讓馬兒的後腳踩在前腳的蹄跡印前方。同時要放鬆您的脖子、肩膀與手臂。許多資深的騎手都認為,慢步是最簡單也是最艱難的基礎。
2、打浪
馬兒在快步時,斜對角的兩只腳同時著地,與另斜對角的兩只腳分別以二節拍的韻律移動。當馬匹做快步步伐運動時,在馬背上下震動中,騎手在馬鞍上以兩腳貼著馬腹,做一站一坐的動作。站的時候要以大腿與小腿的力量貼著馬腹站起來,而不是靠踩腳蹬。坐的時候要將臀部放鬆,以腰背的力量向下坐,同時用小腿緊貼馬肚子。讓馬兒的韻律穩定,不急促,馬兒的後腿用力往前踩踏,有精神。
3、壓浪
馬匹做快步步伐運動時,騎手除了做一站一坐的打浪動作之外,也可以一直坐在馬鞍上,隨著馬背上下震動中,用臀部密合坐著馬鞍騎乘。壓浪時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將臀部放鬆,不要讓您的屁股被馬背彈起來,要不然一定會磨破屁股。
不管是打浪還是壓浪,騎手還要注意,上半身要挺直但放鬆柔軟,不要前頃,肩膀也要放鬆且張開,手臂放鬆但手指緊握韁繩,下半身要有威力,雙腿盡量往下,腳跟不可以提起來,腳掌不要張開……,更重要的是平衡,輕松自然,伴隨馬匹的運動,這就是所謂的騎坐。
4、減卻與半減卻
減卻的目的,是讓行進中的馬兒速度變慢,而至停下來。步速逐漸減慢而至完全停止的過程,應流暢而均衡。停下來以後,馬兒應以四隻腳平均分配的承載它自己與騎手的體重,平整的站立,不可以歪著屁股站三七步,或是一腳在前一腳在後。這唯有靠騎手在實施減卻過程中,腰背、腿、韁的充分配合運用,才辦得到。絕對不是光靠手拉韁繩,馬兒就會停下來,馬兒力氣那麼大,你哪裡拉得過它。
半減卻則是騎士經由騎坐及腳同時協調動作,韁繩瞬間固定。其目的在增強馬匹注意力,加重馬匹後肢之負重,使其前肢之輕盈及保持馬體之平衡,准備執行下一個變換動作的命令。
5、移行
移行就是指揮馬匹由靜止-前進-靜止,或讓馬兒變換不同的步伐(慢步-快步-慢步、快步-跑步-快步、慢步-跑步-慢步等)。在場內騎乘時,切忌讓馬兒用同一個步伐不斷的繞圈子。這會讓馬兒傻傻的一直走或跑,忽略了騎手的指揮,最後變成馬兒自己在跑,而不是你叫它跑。不斷的移行與變換里懷,也是讓馬兒集中注意力,接受騎手的指揮(或是說對騎手的扶助反應良好)的方法之一。
6、內方姿勢
馬兒在轉彎或繞圈時,靠近圓心的一方叫內方,另外一方就叫外方。要讓馬兒轉彎,不能靠拉內方韁繩,而是要有正確的內方姿勢。騎手的外方韁保持與馬口銜的接觸,外方腳往後,內方腳用力將馬體壓向外方,內方韁順勢牽引,這樣馬兒就會轉彎了。實施內方姿勢時,馬的頭、頸、肩部會略為彎曲,騎手於馬上,以能看到馬的內方眼角及鼻孔之程度的彎曲為正確。
7、輪乘與圈乘
以一個長度(輪乘:15米以上到20米,圈乘:10米、8米、6米)為直徑,讓馬兒走出一個工整的圓形。注意不要走成了橢圓形或圓角四邊形。圈乘時可以是慢步、快步或是跑步。不要讓馬兒一直做同一個圈乘,應多變化直徑大小,配合移行與變換里懷方向變換。
8、變換里懷與8字騎乘
讓馬兒順時鍾方向前進改成逆時鍾方向前進,或是反過來。常用的方法有輪乘變換里懷、半圈乘變換里懷、斜換里懷等。另外,圈乘與變換里懷的同時運用,就成了 8 字騎乘。做兩個直徑相同但行進方向相反的輪乘,以兩個圓形連接的切點做變換里懷。在初級練習時 8 字中心可以不必是兩個圓的切點,可簡化成兩小段交叉直線。
9、角隅通過
在沿這場邊蹄跡線行進,到角落時以一個四分之一圓通過,轉向垂直邊的蹄跡線。這個四分之一的圓弧其半徑,在調教快步、縮短快步時與調教跑步、縮短跑步時為3米,在中度快步、伸展快步與中度跑步、伸展跑步時為6米。
通過角隅的重點,是要讓馬走進角隅,如果做不到,就會變成一個超級大的四分之一圓,整個蹄跡線圖形就變成圓角四邊形。通過角隅的方法,要在到達四分之一圓的起點前三至四步先做半減卻,做好內方姿勢,在方向變換的起點以內方腳逼使馬體接近角隅,外方韁固定好以免馬由肩部逃避,外方腳後移以防止馬臀部外移,內方韁輕輕誘導馬轉彎。
10、跑步
馬兒跑步時,有分左跑與右跑兩個不同方向的。跑步是一種三節拍的運動,在第一節拍時,馬兒以外方後腳為支持點,在第二節拍時,把內方前腳、內方後腳與外方前腳同時往前踏踏出,最後在第三節拍時內方前腳踏在最前面。在這三節拍的韻律中,騎手要保持內方姿勢,身體要像盪鞦韆一樣,肩膀不動,骨盆隨著馬鞍向前滑動,注意屁股不要被彈離馬鞍,在滑到最頂點時內方的大小腿要再次的做推進扶助。當您學會跑步後,您會發現其實跑步是很舒服很過癮的。
如果是內外方的次序相反(左跑時右前腳踏在最前面,或是右跑時左前腳踏在最前面),叫做反跑,這已超過了基本騎乘的動作,是馬場馬術的課目之一。在基本騎乘練習時,騎手有時候會不小心讓馬兒反跑,這反而是錯誤的,應該立即停止,重新做跑步發進。另外,像賽馬時四節拍的快跑( 又稱為襲步),在馬術運動中是不實施的。11、簡易換腳
跑步也是一樣,不要一直跑個不停,要多配合移行。由跑步變為慢步,走二至三步後再朝另一方向跑步發進,這就是簡易換腳。練習時可配合 8 字騎乘,在 8 字中心時做簡易換腳:由 8 字中心發進做跑步輪乘,在回到 8 字中心時移行為慢步,重新發進跑步做另一個方向的輪乘。
12、伸長與收縮
馬兒不管是以哪一種步伐(慢步、快步、跑步)前進,每一步往前移動的距離稱之為步度。根據步度大小,每一種步伐都可分為收縮、調教、中度與伸長(除了沒有調教慢步之外,馬匹正常的慢步時為中度慢步)。一般而言調教與中度比較容易做到,伸長與收縮就屬於比較高級的動作。讓馬兒用它後肢的幫忙,產生較大的推力,來將步伐伸展到最大,是為伸長。讓馬匹把後肢向前方深踏以支持負重,使前軀輕揚因而使馬匹步度變短,是為收縮。
騎手在練習時,應嘗試著在長蹄跡線或斜換里懷時,讓馬兒的步度增大,在短蹄跡線或圈乘時,讓馬兒的步度縮短,即使做不到伸長與收縮,也要分得出調教與中度的差別。不管步幅增大或縮短,都要保持一樣的韻律,步度增大時韻律不能變快,步度縮短時韻律也不可以變慢。
三、 騎乘要素
在馬術運動的騎乘訓練中,無論是基本騎乘初級還是高級的技術,無論是馬場馬術或是障礙超越,無論訓練騎手還是馬匹,以下的「騎乘訓練八大要素」是騎手與訓練者一直要放在心中,努力去體會、實現的。這八個要素指的是,騎手對騎乘馬匹表現的要求,同時也是訓練馬匹的步驟。這當中,每一個要素前後相關、循序漸進,不可能在沒有做到一個要素時直接跳到下一個要素,對騎手而言是如此,對馬匹而言也是如此。唯有努力做好一個要素,才可能做到下一個要素。
不管是對騎手還是馬匹,這八個訓練要素中的前面幾項,算是基本的要求,難度也比較低,初級的騎手應該著重於「韻律」、「柔軟」與「受銜」等要素,做不到這幾項要素就別彈更高級的要素。後面的幾項,就是比較高級的要求,也唯有作得到像「收縮」、「自我承載」這樣高級的要求,才有可能在馬場馬術中做到「原地踏步」、「正步」等高級動作,或是在障礙超越中跳躍比馬兒身高還高的欄桿。
1、韻律
馬匹以其三種步伐 (慢步、快步、跑步) 中任何一種步伐行進時,其進行的動作之步調節拍與調和性。穩定而持續的步調節拍,與調和的感覺,尤其是在移行變換步伐時。
2、柔軟
馬匹因不緊張而輕松的放鬆肌肉與關節。馬兒剛從馬廄牽出來,還沒有熱身時,或是騎手的騎坐、手韁不穩定,或是自己都很緊張,馬兒都會因身心緊張而無法放鬆。這時馬兒會頭頸上下擺動、馬尾夾於兩股中、不接受推進扶助、馬背僵硬。藉由柔軟運動,如松疆慢步、輕快步打浪、彎曲蛇乘、頻繁的移行、變換里懷、8 字騎乘、偏橫步等,去除馬兒精神及肉體上的緊張。當馬兒柔軟時,它才會接受騎手的推進扶助,騎手也可感覺到馬背的震動與馬規律的呼吸。
3、受銜
所謂受銜,是指馬兒用嘴輕輕地倚靠在口銜上,保持著韻律輕松的前進,等待接受騎手的扶助指揮。騎手的手韁可以感覺到馬口穩定而互相「禮讓」的張力,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
4、彈發
當做到韻律、柔軟、受銜等要求之後,馬的後肢自然深踏,馬會表現出充滿彈力的輕快步樣,具有旺盛的前進氣勢。
5、透過性
透過性是指馬匹縱線之屈撓及左右側方之彎曲均達良好,騎手之正確扶助由後方向前方貫通,同時也由前方向後方貫通之行進的狀態。透過性是所有訓練重點的關鍵,若沒有透過性,那一切都屬白費工夫。
6、真直性
所謂真直性,為馬的前驅位於後驅之正前方,馬體的縱軸與蹄跡線一致,在任何行徑的蹄跡上,馬的後肢蹄印要踩向前肢蹄印上前進。在有了透過性與真直性之後,騎手從後方來的扶助作用才能確實的傳到前方,從前方來的力量才能傳到後方,如此才能要求馬體之收縮。
7、收縮
馬匹的後肢能深踏負重,藉由後驅下沉而活潑的踏入馬體下,馬本身的重量和騎手之重量在後肢負重時產生推力。
8、自我承載
馬匹因後肢之收縮踏深,因而使前軀負重減輕,由後肢負擔大部分的重量,使前驅有輕揚的感覺。
四、 測試比賽
每一個初學的騎手,從第一次上馬,開始學騎馬,歷經了辛苦的入門階段、學會了如何控制馬的行進方向與步伐變換、慢慢的可以掌握各種基本騎乘動作,例如慢步、立定、快步打浪、壓浪、輪乘、變換里懷等等。接著就可以准備參加生平的第一次馬場馬術比賽了。
與其說是比賽,不如說是檢定,檢定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是不是真的能掌握這些基本騎乘動作。雖然在練習場中隨意的騎乘,也是做這些動作,但是很多時候都是隨馬的意識做動作,而不是按照騎手的要求。利用比賽的課目測試自己的學習進度,也讓平時的學習更有目標、內容更豐富。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幫助初級騎手了解初級馬術的重點,掌握練習的方針,在初級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更有信心往晉級的騎乘階段邁進。1、了解課目
在初級馬場馬術課目中只有慢步與快步打浪壓浪,沒有跑步,這最適合還不太會跑步的初學騎手。由於整個課目中都沒有艱難的動作,其目的不在考驗騎手的技術,而是要考驗騎手對馬匹的控制能力。因此,正確了解課目中每一個規定動作的意義,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因為騎不好而拿不到好成績,那就需要多加練習,但是如果明明騎得不錯,但卻因為不了解課目,沒有做到課目中要求的動作而被扣分,那不是太冤枉了嗎!?
首先,在紙張上按照右圖畫好馬場馬術場地與各個英文字母標記的位置,依循課目中每一個項目的運動方向,在紙上畫下移動路線,並在動作變換的地點做好記號。然後,拿著畫好的圖與課目,與教練或有經驗的騎手一起討論,確定你對課目中每一項文字敘述都正確了解。
2、熟記課目
反復的在紙上用手指沿著畫好的路線圖走完全部動作,並在動作變換的地方說出該做的動作。你可以不必記住每一個英文字母標記在什麼地方,只要對照課目中要求路線或動作變換的標記相對位置就可以了。等記得差不多以後,用一張空白的場地圖,一樣用手指走路線、說動作。如此練習記憶,一直到可以隨時在腦海中冥想路線與動作。而且能在隔一段時間或隔幾天之後,都能隨時順利的從頭到尾想一遍。
3、熟悉場地
利用平時騎乘練習開始慢步熱身時,或者結束慢步溜馬時,按照路線在場地中走一遍。全部用慢步走完,先不管步伐與動作變換,只管路線正確,因為這個練習的目的,只是要熟悉課目路線與動作在場地中的相對位置。雖然是用慢步行進,但是腦中要想著課目要求的步伐與動作,並在走到下一個動作變換的地點之前,先想好下一步該怎麼做。同時用目測去感覺場地中間沒有標示出來的點,如D點、L點、X點、I點、G點,以及一些沒有字母標記的位置,例如二十米輪乘的圓圈頂端,應該在距離PV線中點(L點)或RS線中點(I點)兩米的地方,因為L點到A點的距離與I點到C點的距離都是二十二米。
4、練習要點
初級的馬場馬術比賽可以使用折返韁、吊韁、側韁、馬鞭等輔助工具,因此評分的重點不會針對馬的受銜與彈發,而會著重在馬的韻律與柔軟,還有流暢與定點的移行,以及騎手的姿勢與騎座。平常練習時就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注意這些騎乘的要素。
針對出現在課目中的各個動作,加強平時的練習。先不管路線,也不管該做動作的位置,在二十米輪乘中練習慢步、快步打浪、壓浪、以及各種發進與移行 (慢步變快步、快步變慢步、慢步變立定、立定慢步發進等),其實這也是平時騎乘練習時就應該做的。避免在蹄跡在線繞著大場地騎乘,或是一直以一樣的步伐騎乘沒有移行,這樣的練習對騎乘技術與控制馬匹的技巧沒有幫助。
5、練習課目
最後,就是練習全部課目規定的路線與動作。讓各個要點動作按照課目項目的次序,一一的在定點實施,一氣呵成的完成整個課目。像這樣完整課目的練習不需要太多,如果您還沒有熟記課目,練習時還要旁人提醒,或是各個要點動作還做不好,反復的練習完整課目是沒有太大用處的。
在練習當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項容易被疏忽的重點:
中央線進入時要走得直,不要歪來歪去。
每一個動作實施的位置要十分准確,不可超過或提前。
角隅轉彎要走進隅角,不要走成四分之一圓弧,同樣的在F點與B點轉彎也不要走成大圓弧。
二十米輪乘的圓要是個正圓,不要走成圓角方形,圓的邊緣要走進場邊蹄跡線,否則就不足二十米了。
萬一走錯路線千萬不要緊張,正式比賽時裁判會搖鈴請你從錯誤之前的動作重新開始,對成績的影響也僅止於那一項而已,不會影響其它項目的成績。
6、正確的參賽觀念
比賽的目的不是為了名次,尤其是在初級的比賽。利用比賽成績來檢定自己的學習成果,成績不好就要多加練習,成績不錯就可以准備挑戰更高級的課目,這才是比賽的目的。
五、 注意事項
騎馬是一種很安全的活動,但任何一種活動,都有其潛在的危險性,其實這往往是由人為疏忽或是過於自信所造成。惟有遵守這些騎乘注意事項,才不會發生這些不愉快的經驗或傷害。
1、請勿穿著鞋跟太長的鞋子騎馬,以免鞋跟勾住腳蹬發生危險。請勿穿露腳指頭的拖鞋或涼鞋騎馬。
2、請養成戴騎士帽 (安全帽) 騎馬的習慣,以免不小心摔馬時,騎手頭部受傷之危險。
3、服裝不整,請勿騎馬。精神或體能狀況不佳,以及喝酒後,請勿騎馬,以免發生危險。
4、上馬前下馬後任何時刻,請務必要抓住韁繩,即使在調整肚度帶或腳蹬時,需要兩只手同時工作,也要將韁繩勾在手臂上,以免馬兒奔離。
5、上下馬時,請縮短韁繩確實抓緊,不可松韁,以避免馬匹緊張脫韁而跑。
6、下馬時,請務必先將兩腳脫離腳蹬再下馬,尤其是左腳。如果騎手的左腳踩在腳蹬上,右腳翻下馬時不小心踢到馬屁股,或是旁邊剛好發生事情,使得馬兒緊張奔跑,而騎手的左腳勾住腳蹬,被馬兒拖著跑,那是非常危險的。
7、請勿緊跟前一匹馬的後方騎乘,以免遭前方馬兒踢傷。請至少保持一匹馬身以上的距離。
8、騎乘時兩匹馬面對面交會時,原則上雙方各自由右邊通過。也就是說,順時鍾方向者要禮讓逆時鍾方向者由內方(靠圓心)通過。不過這有例外的時候,當對方是初學者,還無法控制馬靠近內方時,或是對方正在完成一個路線時,那您應該提早由左邊讓開。
9、兩馬交會時,請勿靠得太近,甚至碰觸擦身而過,以免騎手的腳或膝蓋互相撞到,或是馬兒互踢、互咬。
10、騎手在馬背上需要馬鞭時,遞馬鞭者請將馬鞭拿在背後緩慢靠近,確實抓住韁繩穩定馬匹,再緩慢遞交,以免馬匹因緊張發生危險。尤其不可以將馬鞭丟給騎在馬上的騎手。
11、跑步或快步騎乘時,請確實注意前方馬匹動向,需要交會時,請提早轉向,以免發生相撞。
12、下雷雨時,請勿在戶外騎馬,以免遭受雷擊,即使在室內馬場騎乘,也要小心馬兒受雷聲驚嚇。下雨過後,在戶外騎馬,要小心地面濕滑。夜間騎乘時,馬兒會比較緊張,也請特別小心。
13、馬匹失控奔跑時,請確實抓緊韁繩,勿驚叫、切勿跳馬。拉單邊疆繩,將馬匹帶入由大至小的圓形,或近欄桿減速,同時發出"嗚…"聲,馬兒就會慢下來。
14、場內有馬匹失控奔跑時,其它騎手應立刻停止騎乘,縮短韁繩立定站好,避免馬兒跟著跑起來。有經驗的騎手,應協助擋住失控的馬,讓失控的馬縮小奔跑范圍,以減低速度。
15、摔馬時,請盡可能抱住馬頸、抓緊韁繩,待摔到地面時再鬆手,這可減少摔落地面的沖擊力。摔落地面後,不要急著移動身體或站起來,以免被馬兒踩到,只要你躺著不動,馬兒是不會採到你的。待馬兒離開之後,慢慢的動一動身體各部位,確定沒有受傷後,再站起來。建議您,如果沒有受傷應立刻再上馬,就算只是慢步也好,這樣才不會累積摔馬的恐怖印象,造成以後一上馬就緊張。
16、非經教練許可,不可隨意更換騎乘場地,以免發生危險。別人可以在野外或戶外騎乘,並不代表您或您的馬就可以。沒有教練或助理教練在場時,請勿嘗試跳越障礙。
17、野外騎乘,最好結伴而行,保持間距成一路縱隊。領頭的馬不要隨意快步或跑步,跟隨的馬也不要隨意超越。走在道路上時,請避開鐵皮蓋,以免馬匹滑倒。
3. 騎馬時的騎乘要素詳細講解
而事實上,有些人雖然騎過馬,往往僅止於在游樂場里兜圈子,或是沒有人教自己亂騎,或僅曾在國外旅遊時,跟著馬隊在野外走走而已。對騎馬都不算了解。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騎馬時的騎乘要素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騎馬時的騎乘要素
在馬術運動的騎乘訓練中,無論是基本騎乘初級還是高級的技術,無論是馬場馬術或是障礙超越,無論訓練騎手還是馬匹,以下的「騎乘訓練八大要素」是騎手與訓練者一直要放在心中,努力去體會、實現的。這八個要素指的是,騎手對騎乘馬匹表現的要求,同時也是訓練馬匹的步驟。這當中,每一個要素前後相關、循序漸進,不可能在沒有做到一個要素時直接跳到下一個要素,對騎手而言是如此,對馬匹而言也是如此。唯有努力做好一個要素,才可能做到下一個要素。
不管是對騎手還是馬匹,這八個訓練要素中的前面幾項,算是基本的要求,難度也比較低,初級的騎手應該著重於「韻律」、「柔軟」與「受銜」等要素,做不到這幾項要素就別彈更高級的要素。後面的幾項,就是比較高級的要求,也唯有作得到像「收縮」、「自我承載」這樣高級的要求,才有可能在馬場馬術中做到「原地踏步」、「正步」等高級動作,或是在障礙超越中跳躍比馬兒身高還高的欄桿。
1、韻律
馬匹以其三種步伐 (慢步、快步、跑步) 中任何一種步伐行進時,其進行的動作之步調節拍與調和性。穩定而持續的步調節拍,與調和的感覺,尤其是在移行變換步伐時。
2、柔軟
馬匹因不緊張而輕松的放鬆肌肉與關節。馬兒剛從馬廄牽出來,還沒有熱身時,或是騎手的騎坐、手韁不穩定,或是自己都很緊張,馬兒都會因身心緊張而無法放鬆。這時馬兒會頭頸上下擺動、馬尾夾於兩股中、不接受推進扶助、馬背僵硬。藉由柔軟運動,如松疆慢步、輕快步打浪、彎曲蛇乘、頻繁的移行、變換里懷、8 字騎乘、偏橫步等,去除馬兒精神及肉體上的緊張。當馬兒柔軟時,它才會接受騎手的推進扶助,騎手也可感覺到馬背的震動與馬規律的呼吸。
3、受銜
所謂受銜,是指馬兒用嘴輕輕地倚靠在口銜上,保持著韻律輕松的前進,等待接受騎手的扶助指揮。騎手的手韁可以感覺到馬口穩定而互相「禮讓」的張力,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
4、彈發
當做到韻律、柔軟、受銜等要求之後,馬的後肢自然深踏,馬會表現出充滿彈力的輕快步樣,具有旺盛的前進氣勢。
5、透過性
透過性是指馬匹縱線之屈撓及左右側方之彎曲均達良好,騎手之正確扶助由後方向前方貫通,同時也由前方向後方貫通之行進的狀態。透過性是所有訓練重點的關鍵,若沒有透過性,那一切都屬白費工夫。
6、真直性
所謂真直性,為馬的前驅位於後驅之正前方,馬體的縱軸與蹄跡線一致,在任何行徑的蹄跡上,馬的後肢蹄印要踩向前肢蹄印上前進。在有了透過性與真直性之後,騎手從後方來的扶助作用才能確實的傳到前方,從前方來的力量才能傳到後方,如此才能要求馬體之收縮。
7、收縮
馬匹的後肢能深踏負重,藉由後驅下沉而活潑的踏入馬體下,馬本身的重量和騎手之重量在後肢負重時產生推力。
8、自我承載
馬匹因後肢之收縮踏深,因而使前軀負重減輕,由後肢負擔大部分的重量,使前驅有輕揚的感覺。
騎馬的基本入門
1、握韁
雙手各持一韁,韁繩自無名指及小指間繞出,握於拳心,拇指輕壓於上...... 什麼的什麼啊!沒關系,到現場一看就會了。
2、調馬索教學
初學者往往一上了馬背就方寸大亂,自己全身僵硬,更遑論要控制馬匹。結果是馬兒到處亂走,或是走走停停,跟本享受不到騎馬的樂趣。讓教練用一條調馬索掛在馬的口銜旁邊,牽引馬兒在直徑15米到20米的范圍內,以教練為圓心繞著走,再靠教練手上拿著的調教鞭,控制馬兒的步伐與行進速度。如此,騎手可專心於自己的姿勢與動作,很快的體會到正確的感覺。
3、馬上體操
第一次坐在馬背上,許多人都會被那高度嚇了一跳,馬兒一開始移動,更是嚇得雙手緊抓馬鞍死也不肯放,全身僵硬動彈不得。做馬上體操的目的,除了可解除騎手緊張的心情外,更是很好的鬆弛肌肉熱身運動。按照教練的指示,在馬背上做平舉雙臂、叉腰、伸張雙腿、轉身、屈膝、前頃摸馬耳朵、抬腿、手臂向後繞圈、前趴、後躺、肩膀繞圈等動作,您會覺得全身舒暢,緊張的感覺自然就不見了。
4、基本姿勢與步伐
接下來,教練會開始教您騎手的正確姿勢,或稱為「騎坐」,以及在馬兒各種步伐時騎手的姿勢與動作。包括立定、四節拍的慢步、二節拍的快步、快步時屁股一直座在馬鞍上的壓浪、一站一坐的打浪等。幾節課之後,當您掌握到這些基本姿勢的要領時,教練就會再教您控制馬匹前進、轉向、停止的方法。這時,您就可以放開調馬索自由騎乘,也是繼續學習基本騎乘課程的時候了。
學習馬術可以收獲的東西
1.用訓練代替你的承諾,這就好比是你建造房子的基礎。
2.專注於你的承諾,事情並不總是以我們認為他們應該的方向前行,因而通過最小程度的改變使得我們尋求勝利的方向。
3.你做的每件事都會讓我們成長和收貨經驗。如果我們永遠不“犯錯”,我們也不能學習和成長。
4.保持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和研究。
5.相信你的直覺。考慮太多的問題會阻止你當下的判斷的決心。
6.錢是有用的,但是你的態度會摧毀你的承諾。
7.不要去羨慕別人的工作,你自己的就足夠好。
8.不要讓任何事物支配你或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實現你的夢想。如果他們這么做了,那他們也不是你的朋友。
9.不要以難道評判你的工作。
10.“傾聽”你的馬,它們知道一切。
11.目標會和你的承諾有分歧,但永遠不要偏離你要使得你的馬幸福的承諾。
12.不要讓任何人濫用你的馬,即使他們再怎麼出名,也不要忘了你對馬的承諾。
猜你喜歡:
1. 初學騎馬有哪些入門練習要點
2. 騎馬需要准備哪些裝備
3. 騎馬的好處
4. 馬術騎乘技巧
5. 騎馬如何跳障礙?
4. 有女生去馬術俱樂部學習的嗎騎馬時馬鞍會很硬還是做起來很舒服最近想去學習,有經歷的說一下吧。
你好!我學過半年馬術。馬鞍的軟硬分很多種,再加上好壞之分,硬度更是不一樣。一般綜合鞍比較軟。不過我建議你學馬術前一定要放鬆心態,不要太注重硬體的舒適感,否則就會失去馬術的一部分意義。
5. 翻譯句子 我認為去泰國度假是個不錯的計劃 你要和誰騎馬去觀光 小明正要考慮事先寫作業還是先練琴
I think that having a trip to Thailand is a good choice.
Who do you want to ride a horse with?
XiaoMing is just thinking that first doing homework or practice the piano.
Don't forget to bring the photos for us to have a look.
I hear that he is going to enjoy the nature.
How much time do you spend on watching TV?
Riding is the most popular way to go to school.
The people from all the world love the nature.
Good grades depends on how much you work on it.
Dietary habits are different.
6. 去泰國旅遊,請給些建議,看看有什麼需要注意的,要帶些什麼必備的呢
泰國小費特別多,住酒店每天要小費,按摩、騎象、騎馬、司機等都要小費,要多換點泰銖。到國內大銀行換劃算。氣候炎熱,帶好夏裝,防曬用品。參觀皇宮禁穿無袖上裝,短褲,短裙、拖鞋。在芭堤雅和人妖拍照比其他地方便。
7. 為什麼這么多人不去泰國騎大象了
你有沒有騎過大象?
你有沒有去看過海豚表演?
你曾經看過馬戲表演嗎?
看響亮的鞭子馴服下,
百獸俯首帖耳。
動物給人類帶來快樂的時候,
它們快樂嗎?
老虎騎車、大象跳舞、海豚跳高、獅子走獨木橋??這些在旅行途中你認為非常有意思的動物表演,也許是吸引你消費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不能阻止一部分人以動物的名義充實腰包,也不能阻止你不去欣賞,至少你應該了解到,自己旅行中所花的錢,會對這個世界產生什麼意義!
大象――被禁錮鞭笞的龐然巨物
或許有人會問,我們能騎馬、能騎駱駝,騎大象有何不妥?那是因為馬、駱駝、牛等都是被人類馴化過的動物,而大象並沒有,他們的基因決定了他們並不適合做牛做馬。雖然身形高大,但一頭成年大象背上最多可以承擔150公斤的重量4個小時。而事實上,許多大象營會在大象背上綁上金屬座椅,通常一次會有至少兩個遊客坐在大象上,而大象一天的工作時間遠不止4個小時。
問題不在於騎,而在於馴象方式。為了讓大象馴服,馴象師們採用一種名為「Pajaan」的傳統馴象手法。「Pajaan」意思是「打破、分離」,一方面是與家人、同類的分離,另一方面則是精神和肉體的分離。
全球約有1.6萬頭亞洲象正在遭受圈養,忍受被逼迫為旅客服務的痛苦。為了摧毀大象的意志,馴象師會先將小象從母象身邊帶走,將其關在一個非常小的籠子里。訓練營會採用一種木質的擠壓籠,大象關在裡面只能站立,不能移動也不能卧倒。擠壓籠摧毀意志的訓練,讓大象遠離群體單獨關押、挨餓、脫水,然後不停通過噪音保持大象清醒,每天清晨和傍晚都用象鉤使勁抽打一個小時,如此持續半年。最後,大象陷入精神渙散崩潰的階段,這時馴象師會開始喂他食物,騎在他的背上,訓練他做指定的動作。這樣的虐待會一直持續,以保證大象一直處於馴服狀態。
大象主要有兩種,非洲象和亞洲象。生活在亞洲的亞洲象全世界總共約有三萬頭,泰國有不到四千頭,其中約一半為私人所有,在各地的大象營里工作。由於生存空間被人類擠占,大象的生存愈發困難。而殘酷的馴象,也是大象數量急劇減少的原因之一。
如果騎大象的意義,對你來說僅是與大象親密接觸,那麼你可以選擇其他同樣有趣、卻不會對大象造成傷害的活動。
泰國各地分布著一些大象保護中心,收留了許多由於傷病或過於火爆的脾氣而被馴象營遺棄的大象。在這些地方,大象不會被鎖在籠子里,而是能夠自由地活動,更沒有馴象師揮舞著鐵鉤要求他們做這做那。在保護中心,人們可以給大象餵食、洗澡,甚至能留下來當幾天義工。
也許這沒有像觀看大象頂球戴帽子按摩那樣精彩,但是你卻能跨越冰冷的鐵籠,跨越種族,和它們做好朋友。
海豚――被噪音折磨的海洋精靈
海豚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你知道它們是那麼的可愛、善良又美麗,但你知道海豚每日在大海里需要游多少英里才足夠嗎?你知道海洋公園里的海豚表演,對海豚身體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嗎?你知道人類的掌聲、叫囂,會對海豚造成多致命的影響嗎?
在大海里,海豚每天要悠遊64公里,而且愛群聚玩高速沖浪,這些,在狹小的水族館里完全無法滿足它們。封閉的水族箱,對聽覺靈敏的海豚來說,就像是被裝在一個不斷敲打的小鼓裡,被拚命的聽覺轟炸,直到喪失所有感官能力。
你以為它們開心用鰭拍打水面跟觀眾打招呼的動作,其實是海豚生氣或示威時的反應;而從水裡奔跳到舞台上,離開海水,海豚內臟會受到很大的壓力,這是它們最不喜歡做的動作。海豚長久承受著表演的壓力,不但造成感測能力下降,更普遍都患有胃潰瘍,觀眾的鼓掌與叫囂聲,更是對海豚造成足以致命的影響。海豚高敏感的聽覺,這些聲音不但對它們來說是極高的噪音,更會造成高度壓力,使他們罹患精神疾病。
海豚極可能是地球上除了人類外最聰明的生靈,它們可以自主控制呼吸,他們有時寧可自殺屏氣至死,也不願意再整天受噪音與精神的折磨。為了降低海豚的壓力與疾病,水族館人員常會餵食海豚抗生素壓抑情緒。2010年,瑞士一個樂園內有兩只海豚死亡,分別才8歲和30歲(一般野生海豚可活至50歲),原因竟是抗生素過量導致腦部損傷,工作人員為了減低海豚的緊張程度,向它們餵食葯物而引致死亡。事件惹起極大回響,其後瑞士立法禁止圈養海豚,挪威、塞普勒斯等國跟隨。然而在許多地方,海豚表演卻依然如此盛行??
2016年年初,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與牛津大學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WildCRU)合作發布《全球十大最殘忍的野生動物娛樂表演項目》報告,報告表明全球旅遊景點中所提供的動物娛樂表演直接造成550000多隻野生動物長期遭受虐待。
全球十大最殘忍的野生動物娛樂表演項目
1騎乘大象
小象或出生於圈養環境,或出生數月便被強行帶離母象,它們遭受孤立、飢餓以及棍棒的擊打。人們通過摧毀它們的意志,來逼迫它們表演。在全球,約有1.6萬頭亞洲象正在遭受圈養的痛苦。
2與老虎合影
為了讓幼虎聽話且沒有攻擊性,人們在它們出生不久便將其與母虎分離,並對它們進行鞭打,使它們變得溫順。動物園的環境極其惡劣,為了能讓人們與老虎站在一起,老虎都會被拴住或者限制在狹小的籠子內,一旦它們顯示出一點點攻擊性,等待它們的是直至馴服的鞭打。
3遛獅子
在整日的被撫摸和拍照(付費項目)的循環往復中,幼獅變得緊張抑鬱,並出現脫毛現象。一旦它們長大且難以控制時,人們便會向其注射葯物或者實施虐待,直至它們足以溫順可以與遊客散步。還有一些成年獅子會被販賣到狩獵場供人娛樂狩獵。
4海豚表演
圈養海豚生活在含氯的游泳池內,較之廣闊的海洋,游泳池僅僅是冰山一角。據預計,約有1600隻寬吻海豚生活在圈養環境中,以供表演。
5猴子表演
在從母猴身邊奪走的過程中,幼猴經常會受傷或者死亡。它們終生被短繩束縛,或被拴在桿子上,或被關在狹小的籠子里。表演期間,它們每天被迫在刺耳的音樂中重復著各種難堪的動作。許多獼猴在殘忍嚴酷的跳舞、「彈」吉他或者騎自行車等訓練中死去。
6參觀熊園
熊在野外主要為獨居動物,因此這種過度擁擠的居住條件還可能引起內部打鬥和傷害。由於這些囚禁條件所引起的壓力還可能會削弱野生動物對細菌性感染疾病的抵抗能力。有時,熊還被迫穿著小丑的服飾並表演馬戲團雜技,比如騎自行車或站在球上保持平衡。
7抱海龜
全世界最後一個旅遊型海龜養殖場位於開曼群島。在這里,遊客可以抱著海龜,甚至食用海龜。海龜被抱起來時會對它們產生巨大壓力,從而削弱其免疫系統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海龜是天性膽小的動物。在被遊客把玩時,它們通常會感到恐懼並快速地拍打腳掌,這可能導致爪子折斷並脫落。遊客也經常會失手掉落海龜,這也會對海龜造成嚴重的傷害,比如龜殼破裂,並導致海龜死亡。
8耍蛇術
幾百年來,耍蛇術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在街頭巷尾流行,最近在泰國開始出現與眼鏡蛇接吻表演。即使眼鏡蛇具有毒性,被咬傷者可能有致命風險,但是其仍然被普遍用來進行表演。眼鏡蛇通常從野外捕獲,然後用金屬鉗將其毒牙拔掉,並堵住或清除其毒管――通常採用的是未經消毒的設備。這通常會引起感染並致死。
9鱷魚養殖園
鱷魚養殖場大量集中繁殖鱷魚,其主要目的是向服裝行業提供鱷魚皮,且鱷魚肉也可以供人們食用。這些養殖場目前也越來越多地開展野生動物旅遊項目。遊客參觀鱷魚並在養殖場內的餐廳食用鱷魚肉。
鱷魚通常被關在嚴重擁擠和不衛生的混凝土坑內。鱷魚對壓力非常敏感,在壓力很高的條件下,比如密集的養殖場環境,可能會導致白血病。
由於在坑內必須為了有限的空間、水和食物競爭,因此鱷魚間常會出現打鬥,有時候甚至會死亡。它們還會撕咬彼此的大腿――這種嚴重的傷害最終也會導致鱷魚死亡。
10參觀貓屎咖啡庄園
麝香貓咖啡是用麝香貓所排泄的咖啡果內的咖啡豆製成。在收集野外麝香貓的糞便顆粒時,不存在動物虐待的問題。但是如果想要生產更多貓屎咖啡的話,農戶就開始抓捕麝香貓並將它們關在擁擠的小籠內。被囚禁的麝香貓被餵食過量的咖啡果。這種殘忍的囚禁和填鴨式餵食導致麝香貓受傷、發病和營養不良。許多麝香貓因承受巨大壓力,而出現包括踱步和自殘的行為。
在印尼正出現日益增長的貓屎咖啡庄園旅遊業,遊客可以參觀籠中的麝香貓並親自獲取咖啡樣本。這導致越來越多的麝香貓被囚禁和虐待。
我們可能不能做什麼
但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8. 馬術運動的好處是什麼
首先騎馬不僅可以開拓視野、舒緩心情,更是能夠通過自然消耗身體多餘熱量達到瘦身健身的效果。而且長期騎馬還可以磨練人的意志,改變人儒弱內向的性格從而使人變得自信開朗。
其次騎馬對女士來講是有巨大的好處:騎馬是女性追求窈窕身材,健康身心的最時尚運動。在英國,騎馬是英國貴族建立女性勇敢個性和高雅風度的標志,是鍛煉健美身材的最好方法。
在騎馬運動中,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你全身所有的骨骼和肌肉,都不由自主的處於運動狀態,使你該長肉的地方強健起來,該減肉的部位消瘦下去,尤其對胸部、腹部、臀部和大腿等部位最為明顯。因此我們說:騎馬是最好的健美運動之一。
最後騎馬能夠可作為體療,可對人們的情緒和健康狀況起良好的作用:通過騎馬能夠減弱或消除內心的緊張、令人勇敢、機敏和頑強。因為駕馭這樣大而有力的靈感動物,要具有很大的信心,易轉移對患病的固定念頭和對自己缺陷的思想:通過騎馬體療,可促進新條件反射的形成和新習慣的產生:能恢復人們由於長期缺乏正常的體力活動而授損的機能。
(8)騎馬去泰國練什麼擴展閱讀:
兒童、青少年學習騎馬的好處
1、鍛煉平衡感:騎馬是一項非常鍛煉平衡感的運動。無論是能穩穩地坐在馬背上,還是學習一些馬術動作,都對鍛煉平衡感很有益處。
2、塑造優美的體態:由於騎馬挺胸、挺直腰板,所以通過學習騎馬的基本姿勢可以改掉彎腰駝背的習慣。而且,騎馬屬於豎線條拉伸的運動,如果能長期堅持,可以慢慢形成非常優美的體態。
3、整體鍛煉身體協調性:騎馬屬於全身的運用,而且技巧大於力量,要求騎乘者手眼協調,所以對身體整體的協調性有很大的鍛煉。
4、培養優秀的心理素質:與馬的互動中,可以慢慢培養愛心、勇氣、耐心與智慧,不僅提升了情商,還增強了他們克服障礙的信心。
9. 新手騎馬有什麼要領
馬是很溫順的,同是也是很敏感的動物,無論是挽馬還是騎乘馬,無論是國產馬還是純血馬,大體是相同的,只是某個馬某方面表現強一點而已,想學騎馬首先是要克服心理恐懼感,因為從自身來講,心中害怕,就會表現在行動上,使馬易受驚,從馬來講,它不但感覺到你的行動,同時也能感覺到你的恐懼心理,使它也產生心理上的不安,克服這一點首先是要和馬建立感情,這需要慢慢來。首先你要從它的左前方接近它,動作不要太猛,這樣不但可以使馬能看到你,同時也避開了它那致命後蹄,一旦接近就用手牽住馬的籠頭,這可以使馬感到你對它的控制力,也防止有咬人惡癖的馬咬上你一口,因為馬會踢人眾所周知,也都會小心,而馬也會咬人,而且還很厲害,確很少有人注意到。拉住馬籠頭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多遛一會兒,這樣可以在馬的印象中加強你的控制力。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要腐蝕它一下了,你可以給它點兒胡蘿卜吃,當然,如果你有錢的話,給它點蘋果會更好一些,但要注意不要用手指拿著喂它,因為那樣它很可能把你的手指當成胡蘿卜吃掉的,要放在手心中讓它吃,這樣它對你就有了最初的好感,其實這一套和對付人差不多,如果是人的話,我們請他吃完飯該做什麼了?對了,可以請他做個按摩,你的事就有成功的希望了,對馬也一樣,吃完以後,也請它做個按摩,當然不能找人代勞,你要自己辛苦了,找一把硬點兒的刷子(但不許用鋼絲刷),用左手拉住籠頭,右手從馬的脖子開始,用力給它刷,每個地方兩到三次,這就是它的按摩,當你一身是汗,手都快抬不起來的時候,它也許深情地看你一眼,同時看著干凈油亮的駿馬,你也會有一種滿足感的(如果沒有的話,你最好放棄,因為你不是個愛馬人,你不適合這項活動)。如果你還的點力氣的話,你還可以給它清清碲子,這就象我們做個足底保健一樣,因為這時候它已經開始信任你了,但畢竟還沒有到以身想許的地步,所以你試著用右手輕輕地拍拍它的左前腿管部,如果它不理你,千萬不要強求,否則你也許會有危險,如果把腿抬起來,說明你可以開工了,你可以拿個鐵絲給它清理清理,也可以只給它刷一刷,整個工作要先前後後,先左後右,清理後蹄時還是要多加小心的,它畢竟才剛認識你。
清理過程中,要注意不要碰馬的敏感部位,如眼睛周圍、耳朵、陰部、肛門、尾根等部位。做完這些工作,你就可以試著摸摸它的前額,你可以看著它的眼睛,告訴它你喜歡它,不要以為這是多餘的,它能感覺的到,我們做人做的太久了,我們即會說話又會寫字,但動物不會這些,它們更善於感受身體的接觸和眼神的交流,而這些正是我們在現在文明中所慢慢退化的,而騎馬愛馬正可以喚起我們這一部分本性。
初學騎馬(二)
書接上回,當你腐蝕完你的馬以後,它已經和你建立了初步的信任,但要離你自如控制它還差的很遠,但你可以上馬了,不過最好先讓師傅先騎一圈,俗稱壓壓馬,因為誰都不樂意讓別人騎在自己背上,馬也一樣,你如果冒然上馬的話,它可能會很不高興,你就有可能很倒霉。別人壓一圈之後,馬知道要開始工作了,所以就容易進入狀態。如果有人給你牽著籠頭,你可以放心一點,但也不要從側後上馬,因為馬不僅會向後踢,後腿還會向前踢,當它發現你是個新人的時候它很可能踢你以阻止你騎它,你可以在它的左前側上馬,面微向後,左腳認蹬上馬,如果是你自己上的話,你一定要小心,因為除了踢它還會靠你,但不能害怕,上馬要果斷,否則時間越長你越不易上去。
上馬後要保持身體的平衡,牧民式、牛仔式騎法是單手操韁,另一隻手可以干點其它的活,你正好可以用來抓住鞍子,但如果這樣的話,你就不容易學會,你抓鞍的手還會磨出血泡,你也可以採用馬術中的雙手操韁,這樣對馬的控制更明顯一點,這些都無所謂,看你個人的習慣了,沒有一定之規,騎馬本身就是一種放鬆,如果再人為的製造許多的規矩,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但不管何種操韁方式,都一定要保持適當的張力,這是為了讓馬知道你有能力控制它,太鬆了就失去了這種控制力,太緊了馬不舒服,會做出反抗,操韁的手一定要穩,不要時緊時松。
掌握這些之後你就可以讓馬兒走起來了,但你這時還不叫會騎馬,剩下你還要學習騎乘中的要領。
初學騎馬(三)
此時你也許正坐在馬上,象個真正的騎手一樣,想嘗試一下策馬揚鞭的快感,但是,聽我一句話:「別」。
初學騎馬的朋友最大的感覺是腰腿疼,或者說是全身疼,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不是在騎馬(雖然你是騎在馬的背上),你是在和馬找別扭,在和它做對,別生氣,這不是在冤枉你,因為你現在的力氣全是和馬反著使的,你想想,是不是每次你的屁股下降的時候,馬背正好上升,狠狠的和你撞在一起?哈哈,說不定還給你造成點外傷什麼的:)
坐在馬上,不要馬上就跑,這樣對馬對你都不好,要由慢到快,先讓馬走起來,此時你的身體要坐端正,除了雙手對韁繩保持一定的張緊力之外,全身要放鬆(反正你也不如馬的力氣大,還是省點兒勁吧)。馬在走的時候是四拍步伐,如果在硬路上你可以聽到四次蹄聲,這種步伐沒有什麼危險,你可以靜心體會它的節奏,盡快與它合拍,上身保持端正,腰部放鬆,隨著馬的身體一起擺動,這樣不但不累,腰還會很舒服呢。此時你的手除了韁繩千萬不要再抓別的什麼東西了,如果你適應了這種四拍步伐,你就可以讓馬再快一點啦,馬會由慢步變為快步,你可以反復試,第一是因為馬由慢步變為快步時節奏是有變化的,快步是兩拍步,你的身體也應該隨之變化,第二是因為馬匹突然變步(節奏),你剛剛適應的節奏就會被打亂,所以對初學者來說,馬在變步時是最容易被摔下馬的。反復練習不但可以消除心理障礙,還可以使你盡快地適應這種節奏變化,為以後打下良好的基礎,因為此時的危險性是較小的。
初學騎馬(四)
練的怎麼樣了?是不是對低速有點煩了?沒關系,這是所有新手的通病,你可以讓你的馬快一點,你會發現,馬由慢步變為快步變化不是很大,但由快步變為跑步變化可是很大的,你也許會嚇一跳,因為跑步時馬的節奏變為三拍(襲步是兩拍),起浮很大,速度很快,此時千萬要放鬆,因為一緊張,身體就會很僵,你累馬也累,一些不負責任的人會告訴你雙腿要夾緊,騎不好就是因為你腿沒勁兒,可是當你用足了全身的力氣,差點就把馬的屎給夾出來了,你還是保持不了平衡,為什麼呢?其實,在馬正常的直線跑時,是靠身體的重心調整來保持平衡的,雙腿只是起一個上下起浮的減震作用,只有在馬匹轉向或作一些突然性的動作時才需要用腿,但此時的腿也只是起個輔助作用,來幫助身體調整重心,所以說騎馬關鍵是重心,只要你學會了調整重心,才會輕松自如,否則不但騎不好,還會腰酸背疼,這需要用心的體會,不能上來就傻騎,逞一時之勇,要由慢到快,讓馬多變換步伐,多體會節拍的轉換,什麼時候你和馬合了拍,你才能真正體會到騎乘的樂趣。
說了這么多,其實道理很簡單,重要的是多練習,多想,多體會,騎馬有兩個關鍵,一是自身問題,即掌握平衡,二是控馬能力,有些朋友總是抱怨,騎馬時不是不跑就是瘋跑,這就是控馬能力差的原因,對馬的控制一是韁繩,二是身體,三是口令,前兩項是最重要的,因為在正式比賽中大聲叫喊是被扣分的,要是我們自己玩倒無所謂,喊一喊還增加點氣氛呢。
當你上馬後想讓它走起來,你可用小腹向前頂,同時韁繩稍松,因為你重心向前移動有利於馬的奔跑,你放鬆了韁繩,它感到了你放鬆了對它的控制,所以它就會走起來,如果它還不走,你可以再加上一個動作,就是用腳輕磕馬肚,如果它還不走,那就建議你使用鞭子了,一些保護動物者反對使用鞭子,其實,不管對人還是對動物,適當的體罰是很有效的,何況鞭子的作用不是讓你狠狠地打它,主要還是恐嚇作用,是讓它知道,再不聽話就要被打了。但使用鞭子一定要注意,馬對尖的東西很敏感,它可能會受到驚嚇而做出意想不到的動作,有可能一蹶子把你掀下馬來呢。
現在你的馬飛快地跑起來了,可是,停不下來了,你開始緊張,使勁地拉韁繩,可是馬還是不聽你的話,沒准一生氣,還會猛的一低頭,險些把你拉下馬來,怎麼辦呢?前面已經說過了,重心前移利於馬跑,這次我們就反其道而行之,身體向後微仰,使重心後移,這樣它跑起來就不舒服,同時雙手的韁繩稍用力一磕,因為馬咬住牙後,拉韁繩時嚼子對它的刺激不是很大,可你稍用力一磕,這時的沖擊力對它的刺激卻很大,這樣它就會停下來。
10. 騎馬的要領是什麼
1、首先要從馬的左前方接近它,動作不要太猛,這樣不但可以使馬能看到你,同時也避開了它那致命後蹄,一旦接近就用手牽住馬的籠頭,這可以使馬感到對它的控制力。
2、上馬時始終在馬的左側,因為馬不習慣人去它的右側,如果左側的地面低,那麼必須掉轉馬頭,這樣容易上馬,也避免因地面低,過分拽拉馬鞍造成馬鞍滑落,從而摔下馬去。
3、不要將腳伸入馬蹬子內太多,只用腳的前半部分,避免套蹬;鞋帶不要太緊,這要摔下馬後,鞋子脫落,避免套蹬。
4、騎乘時腰背盡量保持挺直,不要習慣性駝背,否則容易造成疲勞和損傷.(有人就曾經因為騎馬時習慣性弓腰駝背在連續騎乘四個小時之後造成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姿式不正確身體受力不均所致)。
5、上坡時身體向前傾斜,抓緊馬鞍子前部;下坡時,身體向後傾斜,扶住馬鞍子後部;上下陡坡時,請相信馬,它有四隻蹄子,讓它自己選擇步伐。
6、只要在馬上,無論何種情況,都要抓緊馬韁繩,因為馬隨時會因各種原因突然驚跑,如果抓緊了馬韁繩,就不會摔下來。
(10)騎馬去泰國練什麼擴展閱讀:
1、騎馬不像開車給油就走,踩剎車就停,它能感覺到你不會騎,它知道你不會騎就會欺負你不聽你的話,成心和你作對,你讓他走非不走,故意低頭吃東西,拉它起來他就故意的抗韁,原因是有的是由於馬淘氣,有的是因為馬的脾氣不好。
2、謂學習騎馬的過程,就是一個騎馬人從不懂得如何運用自身重心去配合馬體重心,到熟知馬體重心變化的規律並能夠熟練加以配合的過程。學習騎馬還包括掌握交流語言,使用輔助等載體將指令資訊傳遞給馬。
3、對於現代人來說,學習騎馬的不利條件是實踐機會較前人少了許多,正因為如此,應當充分利用科技發達形成的知識優勢,從理論上摸清人馬之間資訊傳遞的路徑,從而達到掌握騎術,精於騎術的目的。